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
“mongolialo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
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
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听众问我:“林先生在演讲里一直叫我们爱护生命,可是演讲台上摆满了鲜花,难道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我们爱护动物的生命,不能爱一朵花的生命呢?”
确实,花也是一种生命,以佛教的观点看来,生命可以分成两种形态,一种是有情的生命,一种是无情的生命。
凡是有生死的都是生命,即使是一朵花。一技草、一粒石头,也都是生命,但是有情的生命除了生死之外,有三种特质:
一是有情感,有情爱的感受,例如会因情感的遭遇欢喜或悲伤、快乐或痛苦。
二是有情欲,有情爱的欲望,为了满足这种欲望,企图。追求和奔波。
三是有情识,有情爱的见解,思想和意识,希望自己的情爱圆满,达到理想的境地。
我们如果伤害有情感、有情欲、有情识的众生,它立刻就会受到巨大的痛苦,例如我们如果把一只猫的`头砍断摆在讲台上,那只猫立刻失去魂魄,看到的人也会感觉非常恐怖。
但是花是没有情感、情欲、情识的生命,它被剪来插在花瓶,并不会立即有巨大的痛苦,它依然会美丽的开放,一直到凋谢的时候。
理论上,真正爱惜生命的人,要珍惜一朵花、一枝草、一粒石头的生命,但是更急迫的是去爱那些有情感、有情欲、有情识的众生,以这种感同身受的爱,来开展我们内在爱的品质、慈悲的品质、柔软的品质。
如果我们不能爱护有情的生命,又如何能疼惜那些无情的生命呢?
花,以生命作为奉献,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丽,让我们也愿自己的心如花一样美丽,来慈爱一切的生命,这样,一朵花的生命也就有了无比的价值。
篇2:林清玄生命散文
朋友请我吃饭,餐桌有一道菜是生炒苦瓜,一道是糖醋豆腐,一道是辣椒炒千丝。我看了桌上的菜不禁莞尔,说:“今天酸甜苦辣都到齐了。”朋友仔细看看桌上的菜,不禁拍案大笑。
这使我想到,即使是植物,也各有各的特性:甘蔗是头尾皆甜,柠檬则里外是酸,苦瓜是连根都苦,辣椒则中边全辣,它们这种特性,经过长时间的藏放也不失去,即使将它碎为微尘粉末,其性也不改。还有一些做药材的植物,不管制成汤、膏、丸、散,或经长久的熬煮,特质也不散灭。
我们生活中的心酸、甜蜜、苦痛、辛辣种种滋味,不亦如植物的特性吗?一旦我们品尝过了,似乎就永不失去。在我们的生命情境中,有很多时候,是酸甜苦辣同时放在一桌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挑甜的吃,偶尔吃点苦的、辣的、酸的,有助于我们品味人生。
在酸甜苦辣的生命经验更深刻之处,有没有更真实的本质呢?
若说柠檬以酸为本性,辣椒以辣为本性,甘蔗以甜为本性,苦瓜以苦为本性,那么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
我们常说“这个人本性不良”,或“那个人本性善良”,可是,我们常看到素性不良的人改邪归正,又常见到公认本性良善的人却堕落了。这种本性似乎是“可转”、“能改变”的,因此我们语言上所说的“本性”,事实上只是一种“熏**”,是**气的长期熏染而表现在外的.,并不是最深刻的自我。
**气,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偏执,正如嗜吃辣椒与柠檬的人,说不出是什么原因。但人生的一切烦恼正是由这种偏执而产生,偏执是可矫正的,矫正的方法就是中道,例如柠檬虽是至酸之物,若与甘蔗汁中和,就变得非常的可口。去除**气只有利用中和的方法,人最大的**气不外乎是贪、瞋、痴,贪应该以“戒”来中和,瞋应该以“定”来中和,痴应该以“慧”来中和。一个人时时能中和自己的**气,就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不至于被**气所左右。
我国有一个很有名的民间传说,相传汉朝有一位孟姓女子,幼读儒书,长大学佛,普遍得到乡里的敬爱,年老以后被称为“孟婆”。她死后称为幽冥之神,建了一座“酝忘台”,在阴阳之界投胎必经之路。孟婆取甘、苦、酸、辛、咸五味做成一种似酒非酒的汤,称为“孟婆汤”,投胎的人喝了这种汤就完全忘记前世,然后走入今生甘苦酸辛咸的旅程。
传说每一个魂魄入胎前,各种滋味都要尝一点才能投胎,这是为什么人人都要在一生尝遍五味的缘由。传说又说,有的人甜汤喝多了,日子就过得好些;有的人苦汁喝得多,这一生就惨兮兮。
“孟婆汤”的传说非常有趣,启示我们:既然投生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头,生命里是有各种滋味的。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们就难以只拣甜的来吃,别的滋味也多少会尝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欢喜地吃吧!
想想看,人生如果是一桌宴席,上桌的菜若都是蛋糕、甜汤,也是非常可怕的呀!
篇3:林清玄生命散文
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个听众问我:“林先生在演讲里一直叫我们爱护生命,可是演讲台上摆满了鲜花,难道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我们爱护动物的生命,不能爱一朵花的生命呢?”
确实,花也是一种生命,以佛教的观点看来,生命可以分成两种形态,一种是有情的生命,一种是无情的生命。
凡是有生死的都是生命,即使是一朵花。一技草、一粒石头,也都是生命,但是有情的生命除了生死之外,有三种特质:
一是有情感,有情爱的感受,例如会因情感的遭遇欢喜或悲伤、快乐或痛苦。
二是有情欲,有情爱的欲望,为了满足这种欲望,企图。追求和奔波。
三是有情识,有情爱的见解,思想和意识,希望自己的情爱圆满,达到理想的境地。
我们如果伤害有情感、有情欲、有情识的众生,它立刻就会受到巨大的痛苦,例如我们如果把一只猫的头砍断摆在讲台上,那只猫立刻失去魂魄,看到的人也会感觉非常恐怖。
但是花是没有情感、情欲、情识的生命,它被剪来插在花瓶,并不会立即有巨大的痛苦,它依然会美丽的开放,一直到凋谢的时候。
理论上,真正爱惜生命的人,要珍惜一朵花、一枝草、一粒石头的生命,但是更急迫的是去爱那些有情感、有情欲、有情识的众生,以这种感同身受的爱,来开展我们内在爱的品质、慈悲的品质、柔软的品质。
如果我们不能爱护有情的生命,又如何能疼惜那些无情的生命呢?
花,以生命作为奉献,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丽,让我们也愿自己的心如花一样美丽,来慈爱一切的生命,这样,一朵花的生命也就有了无比的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林清玄散文 盘桓
2.林清玄散文精选《空心看世界》
3.《佛鼓》林清玄阅读答案
4.林清玄《捡到一条旧鞋带》阅读答案
5.林清玄《记忆的版图》阅读题及答案
6.林清玄乡土散文特质
7.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有感
8.林清玄文章摘抄
9.林清玄:30岁之后开始觉悟
10.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练习及答案
篇4:林清玄散文《生命与散文》
林清玄散文精选《生命与散文》
生命是一种延续的载体。请不要误会,它不是佛经所讲的轮回重现。
我想,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应该把所见所闻积于心,敏于思,幻于野。也许思维的局限因没有语言的明确意识而狂燥不安,抑郁难忍。习惯于声音的沟通行为,会在声调上辨别掌握。我们不难知道语音的驱使力量,以及一种声音的感召力的重要意义。
从文字能正常疏导意识开始,音义的表象渐渐进入语言的空间。不同角度的思维表达均可在文字里辨别。人类文明便从这里起步,走进陌生展现自己的思想。生命从记录行为开始,散文便悄然诞生,伴随延续着的载体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从文字里我们已经知道散文存在的时空领域。若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滋养所有的生命蓬勃旺盛。随字音语义的精选妙运,随生存领域的拓展开发,音声义变化位置充当需要的角色。文字从表象到理性,从粗俗到优雅,一路运载人的思维展现自己的无限功能。而人也把文字当成生命旺盛的朋友,交流运用,在不同领域升华自己的才能。
文字的功能是因需要而构建体系的。灿烂的`散文天空,因前人记录的遗留,让我们欣赏到各种不同的声音。一字一义惜墨如金,让我们的思维浓缩到一种局限的空间体验意境,一字多音多义把我们的意识泛化,让我们很难把握意识的准确含义。读经书讲文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解释标准。如一个故事流传千年,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而领悟的意境不尽相同一样。
生命是在阅读和思考中度过的。虽然散文是所有文学的一种形式,因形散景活,句意短精,交流方便而深受人们的钟爱。它的特点是把意识集中使用,快速传递需要的信号,达到明确目的的可能。且看经书宝典,从问答形式的隐意精选,到诗歌辞赋的寄兴鉴赏,都是高雅的思维运筹,是特殊场所的点缀装饰,很难体现在正常的交往中。再想用意境构思的小说形式,虽说虚构的气氛不乏真实的影子,可幻思幻忧的逻辑形象毕竟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于是一种接近口语的白话散文应用而生,跟随所有人的意识,体现在表达的需要中,是那样的悠然安祥和超凡拓拔。
从我们能耳濡目染开始,大人们就用简短的语言传递一种知识;从我们能听懂故事开始,希望自己能学贯中西,满腹经伦;当我们的思维被现实拖的精疲力竭时,我们的意识会幻化成多彩梦境安慰自己的生命。从需要到欣赏,从欣赏到淡化慢慢抚平生命的激情,从多种角度感悟这个世界给自己的启发,不由自主地拿起手中的笔,感觉内心存在了好多好久,抒发一下也成了正常的需要。
阅读别人的作品,其实在思考我们自己。一篇篇美文从我们视线飞过时,几乎每篇都存在我们自身的影子,与自己交流,与心灵碰撞,生命的激情谓然起伏不定。可以说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一片天,都有自己非常钟爱的风景遗留。奉献给大家是一份心境展露,思维呈现,我们跟着意境不断会化千彩梦幻,深化心灵的朦胧和困惑。可以说,生命的表面现象是用文字的传递的功能变化的,生命的深层含义还是由文意的潜在力量影响的。我们的生命始终行走在文字的嘲笑之中,而我们钟爱它的理由,是希望它能尽显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风采。
生命离不开散文的影子。我们每天让它影响自己改变自己,让生命的色彩更亮更鲜艳。可是散文是在我们的行为里行走的,容不得撒慌和欺骗。自己的生存轨迹和活动空间注定了自己抒写散文的色彩亮度。
篇5:生命花散文
生命花散文
他的眼睛像水一样清澈,没有一点世俗的尘埃印在里边,对他来说,一切都是美好的、新奇的。他的小手打从爸爸放开的那一刻起,就上下挥动着,仿佛很愉悦,也仿佛什么也不在乎。娇嫩的脚丫套在软底的鞋子里,沿着长满青草的地坪向前走,一步一步,如同飞向光亮的蛾。
他是骄傲的,因为他的生命刚刚初放,如春日的桃花,如夏日的莲荷,洁净地不带染一点杂质。
他身上的红棉袍,前胸后背都绣上了龙,是腾空飞起的龙。龙头高高地昂起,如彩霞中冉冉升起的朝阳。他的帽子上也趴着一条龙,比衣服上的要小一点,更精美一点,是很好的苏绣,也是很好的工艺品。阳光映在他身上的时候,所有的龙都像活了一般,显出勃勃的.生机。
白嫩的脸颊,粉红的嘴唇,包括吊在鬓角的两缕头发都是那样地好,泛着可爱的光泽。
跟在他身后的,是年轻的爸爸,微笑的眼睛,微笑的唇角,似乎将全部精力都放置在他的身上,也似乎放所有的表情在他的身上。他的手是温暖的,左右呵护着他一步步向前。他的背是躬下的,好像就为了在最危险的时候抱住他。
他快乐着,幸福着,不断地让小小的脚向前、向前。
院子里的牡丹花静静地开着,粉的、红的、紫的,娇艳着,美丽着。蝶轻轻地落在上面,划过叶的同时,问候蕊的金色。他一定看到了蝶,也一定看到了花,脚下的步子像吹了风,飘了起来。年轻的爸爸笑呵呵地跟着他跑,口里不停地叮嘱着:小心,慢点!但是,他如何慢得下来呢,他的世界里只在蝶和花了。
蝶飞走的一刹那,他瞪大了一双天真的眼睛,似乎很纳闷儿,也似乎有些抱怨,但他终没有哭,只是用手指抚摸了一下与他同样高的牡丹花,对着他的爸爸转过身来,嘴里嘟囔着想说的话。
“那是蝶,是一种会飞的花!”爸爸解释道,仿佛他的儿子能明白他的话,也仿佛他的儿子俨然就是一个博学家。
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了。飞去的蝶眼前的花已经不在,在的是一只黄色的鸟。那鸟仿佛不怕人似的,停驻在离他们不远的窗台上,左右转动着小脑袋。看鸟的样子,一定是谁家不小心丢失了,因为它的脚上绑了块明晃晃的东西在闪亮。
他一定是被那亮光吸引了,莽撞地跨过花丛奔向了翠鸟,口里咿咿呀呀地叫着,欢呼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
“小心——”年轻的爸爸轻声地说,似乎怕惊了那只漂亮的鸟一般。
孩子抬起头,眼望着父亲,手指着鸟儿,很想要的样子。
年轻的爸爸抱起他,躬下腰,尽量避开身下的花草,不发出任何声音的向前挪去。
“扑——”鸟的身子向上一耸,忽地飞过了树梢。
“没了!”年轻的爸爸指着鸟说。
“啊——”他有些气恼地抓了把父亲的头发,伸出白胖的手,指着站在枝头的黄鸟儿大喊。
“爸爸不能飞!”年轻的爸爸做了个想飞又飞不起的样子,“你也不能飞——”
他被父亲顶到头顶,连晃了几下,便咯咯地笑了。
他的笑和牡丹花的笑是一样的,都是那么灿烂,多么可爱。
“回家看妈妈喽——”年轻的爸爸背着他飞一样跑了起来。他笑得更欢了。
阳光映照在他们身上,地上的花儿、叶儿、草儿,成了送别他们的朋友,在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歌唱着,像极一幅美丽的画,而那画中最美的景就是他了。
他还小呢,还不会说话;他还小呢,才刚学会走路。他的爸爸是那样心疼他,如同心疼春日娇嫩的花。
他本身就是一朵花啊,是一朵刚开放的花!
花有四季,他也有四季。花在四季里静静地开放,他会在四季里好好地走过。无论艰辛还是磨砺,无论晴天还是落雨,他都会像今天这样勇敢地向前,为一朵花为一只蝶为一只鸟毫不畏惧地向前。他的爸爸也一定会呵护他一生,会在任何时候告诉他,世界上不仅有花有蝶有鸟,还要有不断向前的胆识和勇气。
他一定会有所收获地长大,幸福着,快乐着!
转头的瞬间,他的眼睛又清澈起来,透明得像早晨草尖上的露水。
美丽的生命花,可爱的他。春天就是为他才来的么?
篇6:林清玄散文《野姜花》
林清玄散文《野姜花》
在通化市场散步,拥挤的人潮中突然飞出来一股清气,使人心情为之一爽;循香而往,发现有一位卖花的老人正在推销他从山上采来的野姜花,每一把有五枝花,一把十块钱。
老人说他的家住在山坡上,他每天出去种作的时候,总要经过横生着野姜花的坡地,从来不觉得野姜花有什么珍贵。只觉得这种花有一种特别的香。今年秋天,他种田累了,依在村旁午睡,睡醒后发现满腹的香气,清新的空气格外香甜。老人想:这种长在野地里的香花,说不定有人喜欢,于是他剪了一百把野姜花到通化街来卖,总在一小时内就卖光了,老人说:“台北爱花的人真不少,卖花比种田好赚哩!”
我买了十把野姜花,想到这位可爱的老人,也记起买野花的人可能是爱花的,可能其中也深埋着一种甜蜜的回忆;就像听一首老歌,那歌已经远去了,声音则留下来,每一次听老歌,我就想起当年那些同唱一首老歌的朋友,他们的星云四散,使那些老歌更显得韵味深长。
第一次认识野姜花的可爱,是许多年前的经验,我们在木栅醉梦溪散步,一位少女告诉我:“野姜花的花像极了停在绿树上的小白蛺蝶,而野姜花的叶则像船一样,随时准备出航向远方。”然后我们相偕坐在桥上,把摘来的野姜花一瓣瓣飘下溪里,真像蝴蝶翩翩;将叶子掷向溪里,平平随溪水流去,也真像一条绿色的小舟。女孩并且告诉我:“有淡褐色眼珠的男人都注定要流浪的。”然后我们轻轻的告别,从未再相见。
如今,岁月像蝴蝶飞过、像小舟流去,我也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流浪岁月,仅剩野姜花的兴谢在每年的秋天让人神伤。后来我住在木栅山上,就在屋后不远处有一个荒废的小屋,春天里月桃花像一串晶白的珍珠垂在各处,秋风一吹,野姜花的白色精灵则迎风飞展。我常在那颓落的墙脚独坐,一坐便是一个下午,感觉到秋天的心情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记忆如花一样,温暖的记忆则像花香,在寒冷的夜空也会放散。
我把买来的野姜花用一个巨大的陶罐放起来,小屋里就被香气缠绕,出门的时候,香气像远远的拖着一条尾巴,走远了,还跟随着。我想到,即使像买花这样的小事,也有许多珍贵的经验。
有一次赶火车要去见远方的友人,在火车站前被一位卖水仙花的小孩拦住,硬要叫人买花,我买了一大束水仙花,没想到那束水仙花成为最好的礼物,朋友每回来信都提起那束水仙,说:“没想到你这么有心!”
又有一次要去看一位女长辈,这位老妇年轻时曾有过美丽辉煌的时光,我走进巷子时突然灵机一动,折回花店买了一束玫瑰,一共九朵。我说:“青春长久。”竟把她动得眼中含泪,她说:“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没有人送我玫瑰了,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还有人送我玫瑰。”说完她就轻轻啜泣起来,我几乎在这种心情中看岁月蹑足如猫步,无声悄然走过,隔了两星期我去看她,那些玫瑰犹未谢尽,原来她把玫瑰连着花瓶冰在冰箱里,想要捉住青春的最后,看得让人心疼。
每天上班的时候,我会路过复兴甫路,就在复兴南路和南京东路的快车道上,时常有一些卖玉兰花的人,有小孩、有少女,也有中年妇人,他们将四朵玉兰花串成一串,车子经过时就敲着你的车窗说:“先生,买一串香的玉兰花。”使得我每天买一串玉兰花成为习惯,我喜欢那样的感觉——有人敲车窗卖给你一串花,而后天涯相错,好像走过一条乡村的道路,沿路都是花香鸟语。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东部的东澳乡旅行,所有走苏花公路的'车子都要在那里错车。有一位长着一对大眼睛的山地小男孩卖着他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百合,那些开在深山里的百合花显得特别小巧,还放散着淡淡的香气。我买了所有的野百合,坐在沿海的窗口,看着远方海的湛蓝及眼前百合的洁白,突然兴起一种想法,这些百合开在深山里是很孤独的,唯其有人欣赏它的美和它的香才增显了它存在的意义,再好的花开在山里,如果没有被人望见就谢去,便减损了它的美。
因此,我总是感谢那些卖花的人,他们和我原来都是不相识的,因为有了花魂,我们竟可以在任何时地有了灵犀一点,小小的一把花想起来自有它的魁力。
当我们在随意行路的时候,遇到卖花的人,也许花很少的钱买一把花,有时候留着自己欣赏,有时候送给朋友,不论怎么样处理,总会值回花价的吧!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篇7:林清玄散文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化妆
生命的化妆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差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作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篇8: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
林清玄散文《生命的馅》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
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
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
我们要买一条土司容易,但选择面包的馅儿就难;我们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内容、有滋味就难。
可以用钱买的面包都会难以选择,何况是那些无法用钱买的选择呢?
为了充饥而买面包,是第一种层次;为了品味而买面包是第二种层次;又能充饥又能品味,是第三种层次。
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物欲的追求与心灵的追求乃是天平的两端,一个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既可充饥又好吃的面包。
走出面包店,我想明天再买花生面包吧!然后我就边走边吃刚出炉的奶酥面包,热气腾腾的,滋味很好。
篇9:林清玄经典散文
林清玄
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
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老年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时砍钝了的水手刀。
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冷漠的月色夹着古旧的城池猛然涌进我的胸臆,这时即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
已经很夜很夜了,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
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
我到时天空已晚.一位瘦削的老人用·条小小的竹筏将我渡过海去。
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黯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
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
在月色下看洗葆桢铜像,明暗曲折,竞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彀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状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画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圆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
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
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
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沸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
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
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喝起来.
浮天沧海远,万里眼申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的沉落.我坐在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哦光中渐渐鲜明。
篇10:关于林清玄散文
眼前的时光一
有一位信佛很虔诚的教师,时常在课堂上灌输小学生对佛教的认识。
一大,他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关于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的,举手。”
果然没有人举手,教师感到很欣慰。
然后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他问学生:“有谁想去极乐世界的举手!”
大部分的小孩子都举手了,只有角落里一个孩子没有举手,面色凝重。
老师把他叫起来,问说:“为什么你既不想去地狱,也不想去极乐世界呢?”
那个孩子说:“我妈妈说,放学的时候哪里也不准去,要直接回家!”
这是一个笑话,也不全然是笑话而已,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来生的重要,也告诉我们过去的罪孽多么可怕,因此使许多宗教徒都活在过去的赎罪和未来的寄托之中,忽略掉眼前的时光。
其实,眼前的时光才是最真实的,要去地狱或天堂都应该从眼前起步。
在眼前的时光中欢喜,有光明与爱,就是天堂。
在眼前的时光中痛苦,黑暗与堕落,那一刻就是地狱呀!
在梦的远方二
有时候回想起来,我母亲对我们的期待,并不像父亲那样明显而长远。小时候我的身体差、毛病多,母亲对我的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我的健康。为了让我平安长大,母亲常背着我走很远的路去看医生,所以我童年时代对母亲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趴在她的背上去看医生。
我不只是身体差,还常常发生意外。3岁的时候,我偷喝汽水,没想到汽水瓶里装的是番仔油(夜里点灯用的臭油),喝了一口顿时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过去了。母亲立即抱着我以跑百米的速度到街上去找医生,那天是大年初二,医生全休假去了,母亲急得满眼泪,却毫无办法。
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生馆找到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又有了呼吸,眼睛也张开了。直到你张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过去了。母亲一直到现在,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一个儿子。听说那一天她为了抱我看医生,跑了将近10公里。
由于我体弱,母亲只要听到什么补药或草药吃了可以使孩子身体好,就会不远千里去求药方,抓药来给我补身体,可能是补得太厉害,我6岁的时候竟得了疝气,时常痛得在地上打滚,哭得死去活来。那一阵子,只要听说哪里有先生、有好药,都要跑去看,足足看了两年,什么医生都看过了,什么药都吃了,就是好不了。有一天,一个你爸爸的朋友来,说开刀可以治疝气,虽然我们对西医没信心,还是送去开刀了。开一刀,一个星期就好了。早知道这样,两年前就送你去开刀,不必吃那么多的苦。母亲说吃那么多的苦,当然是指我而言,因为她们那时代的妈妈,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苦。
过了一年,我的大弟得小儿麻痹,一星期就过世了,这对母亲是个严重的打击。由于我和大弟年龄最近,她差不多把所有的爱都转到我的身上,对我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并且在那几年,对我特别溺爱。
例如,那时候家里穷,吃鸡蛋不像现在的小孩可以吃一个,而是一个鸡蛋要切成四洲(就是四片)。母亲切白煮鸡蛋有特别方法,她不用刀子,而是用车衣服的白棉线,往往可以切到四片同样大,然后像宝贝一样分给我们。每次吃鸡蛋,她常背地里多给我一片。有时候很不容易吃苹果,一个苹果切12片,她也会给我两片。有斩鸡,她总会留一碗鸡汤给我。
可能是母亲的照顾周到,我的身体竟然奇迹似的好起来,变得非常健康,常常两三年都不生病,功课也变得十分好,很少读到第二名。我母亲常说:你小时候读了第二名,自己就跑到香蕉园躲起来哭,要哭到天黑才回家,真是死脑筋,第二名不是很好了吗?
但身体好、功课好,母亲并不是就没有烦恼。那时我性格古怪,很少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自己玩一整天,自言自语,即使是玩杀刀,也时常一人扮两角,一正一邪互相对打,而且常不小心让匪徒打败了警察,然后自己蹲在田岸上哭。幸好那时候心理医生没有现在发达,否则我一定早被送去了。
那时庄稼囡仔很少像你这样独来独往的,满脑子不知在想什么。有一次我看你坐在田岸上发呆,我就坐在后面看你,那样看了一下午,后来我忍不住流泪,心想:这个孤怪囡仔,长大后不知要给我们变出什么出头,就是这个念头也让我伤心不已。后来天黑,你从外面回来,我问你:你一个人坐在田岸上想什么?你说:我在等煮饭花开,等到花开我就回来了。这真是奇怪,我养一手孩子,从来没有一个坐着等花开的。母亲回忆着我童年一个片段,煮饭花就是紫茉莉,总是在黄昏时盛开,我第一次听到它是黄昏开时不相信,就坐一下午等它开。
我15岁就离家到外地读书了,母亲因为会晕车,很少到我住的学校看我,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她常说:出去好像丢掉,回来好像捡到。但每次我回家,她总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拼命给我吃,然后在我的背包塞满东西。我有一次回到学校,打开背包,发现里面有我们家种的香蕉、枣子;一罐奶粉、一包人参、一袋肉松;一包她炒的面茶、一串她绑的粽子,以及一罐她亲手淹渍的凤梨竹笋豆瓣酱一些已经忘了。那时觉得东西多到可以开杂货店。
那时我住在学校,每次回家返回宿舍,和我一起的同学都说是小过年,因为母亲给我准备的东西,我一个人根本吃不完。一直到现在,我母亲还是这样,我一回家,她就把什么东西都塞进我的包包,就好像台北闹饥荒,什么都买不到一样。有一次我回到台北,发现包包特别重,打开一看,原来母亲在里面放了八罐汽水。我打电话给她,问她放那么多汽水做什么,她说:我要给你们在飞机上喝呀!
高中毕业后,我离家愈来愈远,每次回家要出来搭车,母亲一定放下手边的工作,陪我去搭车,抢着帮我付车钱,仿佛我还是个3岁的孩子。车子要开的时候,母亲都会倚在车站的栏杆向我挥手,那时我总会看见她眼中有泪光,看了令人心碎。
要写我的母亲是写不完的。我们家5个兄弟姊妹,只有大哥侍奉母亲,其他的都高飞远扬了,但一想到母亲,好像她就站在我们身边。
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她自己是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和一般乡村妇女没有两样,不过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光是这一点,使我后来成为作家。
作家可能没有做官好,但对母亲是个全新的经验,成为作家的母亲,她对乡人谈起我时,为我小时候的多灾多难、古灵精怪全找到了答案。
山谷的起点三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
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
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
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说。妇人听了展颜而笑。
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惟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
过了不久,妇人打电话给我,向我道谢,她的孩子果然成绩不断往上爬。
我想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心里的宝玉四
一位想要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不远千里去找一个老玉石家学习玉的鉴定。
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玉石的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接着,老师向年轻人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师几乎什么都讲授了,关于玉的知识却一句也不提。
而且,每天都叫那个青年捏一块玉听课。经过了几个月,青年开始着急了,因为他想学的是玉,却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
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想向老师表明,请老师开始讲玉的学问,不要再教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他走进老师的房间,老师仍然像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你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
老师开心的笑起来: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这是一个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很喜欢。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的,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其实体味人生不也像学着去懂一块玉吗?一个对人生没有深层体验的人,是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的。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没有体会过悲哀的困局的人,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
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人生就好像手中的一块玉,如果没有握过许多泛泛的石头,就不能了解手中的玉是多么珍贵了。
所以,要学玉的人,应该先认识人生。
与父亲的夜谈五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
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都要踞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父亲告诉我: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来后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父亲单独谈超过一小时的话,更不要说睡在一起了。
在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由于他们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国传统和日本教育使他们变得严肃,不善于表达感情,往往使我们有代沟,不能互相了解和亲近。
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这一代的父母较能和子女亲近了,却因为事情更繁忙,时间更少了。
从高中时代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时常怀念起那与父亲秉烛夜谈的情景,可惜父亲已经过世,我再也不会有那种幸福了。
我们应该时常珍惜与父母、与子女亲近的时间,因为好时光稍纵即逝!
篇11:林清玄散文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
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
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 我开玩笑的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子不会再退步了,他绝对不会落到第四十一名呀!”我说。妇人听了展颜而笑。
我继续说:“这就好像爬山一样,你的孩子现在是山谷底部的人,唯一的路就是往上走,只要你停止烦恼,鼓励他,陪他一起走,他一定会走出来。”
过了不久,妇人打电话给我,向我道谢,她的孩子果然成绩不断往上爬。
我想到,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林清玄散文《花的生命》】相关文章:
3.林清玄散文
4.生命之花优美散文
5.林清玄散文精选
6.林清玄散文好词
7.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8.林清玄散文菩提
9.林清玄哲理散文
10.林清玄 记事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