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拒绝沟通,父母应该这样做!
“望君展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青春期孩子叛逆,拒绝沟通,父母应该这样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青春期孩子叛逆,拒绝沟通,父母应该这样做!,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青春期孩子叛逆,拒绝沟通,父母应该这样做!
青春期孩子叛逆,拒绝沟通,父母应该这样做!
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特殊时期,逆反期可能就是青少年时期遭遇得比较多。这时候,父母就有义务去正确的教导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比较安稳的逆反期。
1 正视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之所以为孩子正是因为他还年岁未成熟,还有许许多多不及家长等成年人的想法和举动,因此出于对现实生理状况的考量,作为家长的您应该正视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要觉得它不对更不能去忽视它,否则那只会让你的孩子不敢表达最终抑郁。
2 想办法去倾听孩子心里最真实的反应
听取他逆反心理背后更深层次的心理诉求,切切实实地跳跃他的怒火和不耐烦,认真耐心地去追寻他心里那些,蕴含在恶语之中的真实的纯真的心里想法,并且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和他沟通,商讨并且解决问题。
3 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
孩子的逆反心理通常外化为“我不要”“你很烦”“我都说了我不喜欢你为什么非要这样”甚至是不顾不理不说话,最为严重的是辱骂长辈,与长辈拳脚相向。
在这种极为紧张的'氛围中父母要找到合理的沟通方式来和孩子进行沟通,比如选择熄火退战,先让彼此冷静一下,制止住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及时地做好愿意协商的姿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想要成立一个独立的个体,能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虽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做一些错误的事和解决,但是这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
父母需要做的是在把孩子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而不是无情冰冷的说教,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比较安稳的逆反期。
篇2:孩子不听话,没办法沟通,父母应该这样做
孩子不听话,没办法沟通,父母应该这样做
孩子不父母的话,表现得非常执拗,很有可能是这段时间产生了叛逆心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非常任性,所以对父母所说的事情都听不进去,也很难进行沟通,那么,面对这一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让你的孩子知道家长的威严性,作为孩子,他也应该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家长与孩子的'角色不能随意切换。
很多孩子会因为某些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喊大叫,比如,你带着他去逛超市,你在要其他东西的时候,他在玩具区的时候逛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非得缠着你给他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严厉的一面,让他知道如果他在这样肆意胡为,就会得到惩罚。很多孩子想到惩罚后,可能就不回那么无理取闹了。
先缓和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或者说比如孩子想要玩电脑的话,在自己说他不听的时候,可以先允许他看,然后给他规定一个时间,不要让他长时间的坐在电脑前面玩游戏。
可以跟他商量着来,而不是采用强制的方法,不要跟他说,你必须这样做,你不能做那样的事情,等等这样的语言。
让孩子自己尝试错误
当某一件事情孩子做的可能是错误的时候,可以首先让他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然后再做完之后,孩子已经得到了错误的结果。在这件事情之后,家长可以,慢慢的给孩子讲道理,又跟他说具体错在了哪里,然后应该怎样做。
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一个道理,因为可能孩子会对自己产生厌烦的感觉,只要慢慢的引导孩子,才能让他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等他对很多事情,有了一个自己的概念的时候,他也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了。
和孩子进行交流
孩子不听话,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和他们进行交流。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也是可以交流的,不要觉得他们是小孩子,就直接用你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要求他们做一些事。
在他们的小小世界里也是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手上的,你要了解清楚他们的想法和主张,对于好的想法要给予鼓励,对于不好的地方,你要给予改正,这样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好处。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最忌讳的就是直接暴力倾向,这样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且这样对于孩子自己可独立个性的培养会造成一些影响。
篇3:怎么和青春期孩子沟通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最差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的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篇4:怎么和青春期孩子沟通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篇5:怎么和青春期孩子沟通
1 做好沟通的准备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孩子面临青春期,不易沟通,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好沟通的准备。可以和其他的父母多沟通,也可以多阅读一些书籍,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等,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做个有准备的家长,这样在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之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2 转变沟通的角色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快速成长,自我意识也在觉醒,内心非常渴望别人的接纳、认同和尊重等。这时的家长要转变自己习惯的角色,将传统的中国家庭中高高在上,不许侵犯的“命令者”转变为“朋友加导师”的角色。不能再以“你要这样”,“”你不能那样”来教育孩子,孩子感觉到被打击或被轻视,则沟通往往无效或适得其反。以朋友的身份与之平等相处,以开放,民主,自由的态度加以指导才能增进亲子关系,孩子沟通的大门才会愿意为你打开。
3 讲求沟通的艺术
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一定要讲求艺术。首先以尊重孩子个人的独特性,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为前提,少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其次要投其所好,以正面鼓励为主,暗示教育为辅,体恤孩子,接纳孩子。再次,遇到问题少讲多听,就事论事。聆听子女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白孩子犯错的前因后果及感受,设身处地去了解孩子的问题及其需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妄加批评。同时,亦可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子女感受到自己的真诚。
4 把握沟通的时机
沟通是需要时机的,而不是时时事事的唠叨。要学会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太平时间”——即没有任何干扰的氛围和条件进行沟通,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建立家庭会议制度,在固定的时间沟通。或者选择一个时间一家人去一起去吃饭、喝咖啡,然后进行沟通。正式的场合,平等的姿态,此时的孩子则更容易接纳父母的意见。
篇6: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2个重要的反抗期。第一个是在2-4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身体方面的。第二个反抗期在青春期,在初中表现得更突出,这时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导致,主要是为了获得独立和尊重。
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我”。
不要无所不问
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说她记得当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女儿来说,母亲在身边才是最为重要的。
篇7: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黄磊:多多如果青春期叛逆 我就和她站在同一战壕
演电视剧《小别离》时,黄磊经常叫岔嘴,把剧中的女儿“朵朵”喊成“多多”。朵朵十四岁,念初三,正赶上青春期;多多是黄磊大女儿黄忆慈的小名,她才十岁。黄磊保证,剧本本来就这么起名字,朵朵和多多,只是巧合。
8月15日,《小别离》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播出,虽是现实题材,对黄磊来说却像科幻片。
借演戏的机会,黄磊提前体验了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困难。孩子叛逆,成绩不佳,又有“早恋”嫌疑,他演的方医生使尽浑身解数,在女儿和妻子之间周旋,费劲心力弥合矛盾。弄巧成拙后,被海清扮演的妻子讥讽:“你当你是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是吧?”
某天,平素插科打诨的方医生终于撑不住,痛哭流涕,满心委屈:“今年什么都变了,青春期来得忒猛了。”最终,在学业压力之下,朵朵出国留学。年轻的父母,早早“空巢”。
黄磊相信,把方医生换成黄磊,可以做得更好。多多留学与否,等她高中毕业后自己决定;她如果青春期叛逆,他就和她站在同一战壕。孩子终将长大,纵使会难过,他也早早做好了别离的准备。
剧中的朵朵成了“小留学生”,黄磊则和妻子商定,在女儿多多考大学之前,不把她送到国外。“我只有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生,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在一起。”黄磊说。
黄磊与孙莉相恋多年,一直相濡以沫,成为娱乐圈的模范夫妻。在黄磊写给多多和多多妹妹的一封信中,黄磊提到:“我真正的、最珍贵的爱情,对象就是深爱着你们、你们也深爱的妈妈,爱情的结晶就是你们。我与她的爱情到今年(20)已经是第十九个年头,希望会有九十年。”
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观众们认识到了黄磊乖巧可爱的大女儿多多,黄磊摇身一变“国民岳父”。
还没到青春期的多多,现在最爱的事情就是阅读,在黄磊的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多多和他一起阅读父女时光。
980CD528BD63E777AF01F15BC05604CA.jpg
提到多多所在学校要求较大的阅读量,黄磊表示“课外书也能建立知识结构”,因为“人在努力的过程中,应试只是一种渠道”。
黄磊:等多多青春期了我就跟她一头
南方周末:演一个青春期女孩的父亲,有预演未来生活的感觉吗?
黄磊:对,就是科幻片,预示着未来。我45岁了,算晚婚晚育。这年龄,孩子一般都青春期了。我好多同学的孩子都上大学了。
我没见着同学孩子的青春期,但是见着身边朋友孩子的青春期。不理他,爸爸妈妈说什么都觉得不对。原来都是爸爸妈妈身边的小宝宝,突然就变了。
南方周末:教育孩子的现有经验,演戏时哪些可以代入?
黄磊:有一条比较像。要跟她做朋友,多交流,别站在对立面。有时可以说:“你这对,但是妈妈说得也对,咱们现在先听听妈妈的,咱俩一头儿。”
南方周末:面对剧中那个青春期的朵朵,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教育经验太不够了?
黄磊:我家孩子上的不是公立学校,没有应试教育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不太管多多的学习。学校里最重视的其实不是上课、考试,而是阅读,要求每个星期读多少本书、小说什么的。她们有图书馆,可以借书看。咱们这儿好像禁止孩子看课外书。
剧中有一段。有个美国来的老师,给了朵朵一本《暮光之城》,说学英文看挺好的。方医生觉得好,但海清演的妈妈就说,你现在要看的是考试的书,习题集都没看完,怎么能看小说呢?而且这本小说还有吸血鬼、爱情故事,这不行。
我的经验真不太一样,我们不管孩子看书这些事情。我小时候爸妈也不反对我看课外书,我课内书都没怎么看。课外书上写的不也是字吗?我不认识这个字,不也查字典吗?课外书就不能建立知识结构,不能建立对世界的认识、形成世界观吗?
所以,我们有时候就是为考试忙活,家长们常说“真没办法”。我姐姐孩子上高二,也是青春期,反应非常大,又面临明年高考。家里都在研究这个。
是不是一定要考大学?他现在商业上非常有成就(指坐在一边的朋友),当年才上到高二。为什么一定要过那个关卡?我也有同学考入大学,觉得终于完事,就不努力了。在努力的过程中,应试只是一种渠道。
多多在阅读
南方周末:你未来和青春期孩子的冲突不会那么激烈?
黄磊:我觉得是。她跟父母叛逆,因为父母站在她对立面。你跟她站一头,她想找个人叛逆,也没人。她说觉得特没意思,那我也觉得没意思;她说不想学,我也觉得不用学,先歇会儿吧,她不就不叛逆了嘛?
孩子觉得你说得都不对,你说半天,只能得到一个结果招她烦。我觉得到多多青春期的时候,我会跟她一头。
南方周末:电视剧里,夫妻俩因孩子留学而提前形成“空巢”家庭。你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黄磊:其实养出这只“小鸟”之前,巢里也没有第三个人。所以人要自己找支点。我在台词里写道:从二人世界到三人世界,再回到二人世界。
我们最终都会离开自己的父母,去独立生活,去闯荡。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有了孩子,我们才知道,原来父母对我们曾经那样的关注和好。但那时候父母已经老了。这就是这个故事写到的:跟父母要别离,跟儿女要别离,跟自己的过去也有个别离。
多多到了一定年纪就会离开我。但我应该不会在她十三四、十四五岁的时候,就送她去做小留学生。我确定不会。我跟妻子就是这么商量的。在考大学之前,我不会把她送到一个国外的寄宿学校。
因为我只有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生,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在一起。而且,青春期时父母在身边太重要了。
南方周末:是枝裕和导演讲过一个故事:他长期出去拍戏,回来后女儿看到他怯生生的,他要出门,女儿说“下次再来啊”。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黄磊:这事在我身上发生不了。我这么多年拍戏,都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在北京拍。
我有个车,车上弄一个床板儿,早晨起来开车到现场拍戏,拍完我车上一躺,给我运回家去。他们后来说你老在车上躺着不吉利,人一般都是到最后才在车上躺着的(大笑)。我说我不管,北京城我都躺遍了。
南方周末:但有段时间,说你累出了心脏病?
黄磊:我年轻的时候心脏不好。都是教海清他们班的时候,被她气的(笑)。
南方周末:你曾经谈过“有尊严地活着”和“体面地死去”的问题,是否给女儿讲过这些“大道理”?
黄磊:我之前写过一篇《写给未来的你们》,写了爱情、朋友、工作。我现在又续了后面的。
第一段写的就是关于死亡。我不希望弄得那么混乱,大家手忙脚乱,脖子也给切开了,肚子插一根管子。不用,完完整整,不用抢救我。
南方周末:对于多多的未来,你现在有蓝图吗?
黄磊:没什么蓝图。就两样:一个,她身体健康;第二个让她对这个世界、对自己都善良一些,长大了,就学会悲悯了。
[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篇8:青春期孩子很叛逆,不如试试这样教育!
青春期孩子很叛逆,不如试试这样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慢慢地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也会害怕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已经在生活中会有些叛逆,这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情况,孩子叛逆,父母总是会十分烦恼,其实发现孩子叛逆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好好引领,别放任孩子叛逆心理自由发展,因为叛逆心理很可能演变成一种反常的心理,那么孩子叛逆,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遇到孩子叛逆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破口大骂,父母越生气,只会激发孩子更叛逆的心理,因此遇到孩子叛逆的时候,不妨好好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父母有可能发现孩子的叛逆是情有可原的,然后帮助孩子解决烦恼的问题,这样就能释放掉孩子很多的负面情绪。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用打和骂的方式,因为那样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不妨和叛逆的孩子教教道理吧。平时多加告诫以外,父母平常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孩子听久以后,就会受到影响,修正自己的行为。
叛逆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的,他们不容许别人说他们半句不好,因此家长首先应该先尊重叛逆的孩子,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感觉,另外父母一定不能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多多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这样能够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父母也经历过青春期,经历过叛逆期,很多感受都经历过,面对叛逆的孩子,父母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找出问题所在,然后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父母如果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那么一定会让孩子激起叛逆之心,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因此父母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千万不要教育孩子,等情绪稳定后,再和孩子好好交流。
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平常对自己的孩子也都是寄予厚望,但是发现孩子叛逆的时候,就减少叛逆孩子的负担,孩子的`叛逆,很有可能就是你给的压力造成的,父母不妨让孩子放松放松吧,这样能让孩子紧绷的精神放松下来。
有些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在教育叛逆孩子的时候,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以朋友的角色,给予孩子同样的尊重,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这样能够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
朋友之间相处需要真诚,同样地,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也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孩子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这样孩子就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从而加以改正,而且真诚对待孩子,能够让你和孩子的感情变得更好。
/写在最后/
你的家里是否也有一个不听话的叛逆小孩呢,那么不妨试试这样教育吧。
【青春期孩子叛逆,拒绝沟通,父母应该这样做!】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