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MarveCa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家长必读: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家长必读: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家长必读: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家长必读: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导读
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是让父母们最头疼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面对逆反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应对呢?
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
1、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成人感需要
青春期的孩子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性生理逐渐成熟,体型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
生理上的成熟使青春期孩子产生一种“成人感”,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样对父母、老师事事听从,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便对家长、老师的要求产生叛逆情绪。
2、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根据近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青春期孩子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使得他们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对家长不当的要求和表现开始反抗。
3、自我意识增强
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他们希望知道“我是谁”、“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的优势与不足”、“我将来想做什么”等一系列涉及自身及未来发展问题的答案。
这些探索和尝试对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加以批判,作为旧价值体系代表的父母、老师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反抗对象。
4、情绪多变、敏感
情绪常常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可能这一刻心情还“阳光明媚”,下一刻就“暴雨倾盆”;情绪反应剧烈,往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非常丰富、细腻、敏感,跟家长意见不合时,很容易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叛逆对孩子未来发展很重要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决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叛逆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1、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
叛逆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家长反抗的资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所以说,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2、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
叛逆成为青春期孩子发泄不良情绪的一个途径。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绪多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叛逆、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
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3、叛逆是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
叛逆其实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顺利度过叛逆期的三个关键
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好的结束。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家长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
1、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开始。
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规矩,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认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叛逆了,起码程度不会更深。
2、及时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
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3、要了解孩子的叛逆类型,对症下药。
对不同类型的叛逆行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对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沟通;对阳奉阴违型叛逆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真诚。
青春期不叛逆的“乖孩子”,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所以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是一个好的开始,家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未来才会更加顺畅。
篇2:家长必读: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
家长必读:孩子叛逆期如何教育
不少家长感觉到,孩子看上去不再像从前那样乖巧可爱了,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其实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来的表现。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甚至于干什么都要和家长反着来!做家长的在困扰之余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下面的几条建议为您排忧解难。
家长要正确认识叛逆
一说起孩子叛逆,很多家长都是非常头疼的,总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其实家长可以先了解孩子为什么叛逆,再想办法来应对。要知道叛逆是孩子构建自我、寻求独立的途径。
家长在教育叛逆期的孩子的时候,不要急于去纠正和批评孩子,要意识到这是孩子寻求独立的开始。
如果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的后,相信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情绪就不会那么激动了,能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交谈。
做好亲子之间的沟通
世界上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可是并不是每个家长都知道该怎样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处于叛逆期,做好沟通是最基本的。
在如今这个社会,由于家长都忙着工作,与孩子的相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代沟,总是捉摸不透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其实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是需要一些技巧的.。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也不是总是拿家长的身份来压孩子,要把孩子放在朋友的地位上和他们沟通。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家长是尊重他们的,这样就愿意和家长沟通了,在沟通的时候,也可以逐渐打破孩子的心理防线,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让孩子做选择题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是家长要他做什么,他老是反着来。
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做选择题,就是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
比如说,你是想要打游戏还是看卡通片呢?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如果孩子两样都不选的话,要其他额外的东西,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之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
这样可以很快的引导孩子!
耐心倾听孩子
孩子叛逆的时候,相信很多家长都是心浮气躁的,通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直接就是破口大骂。其实这样只能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
如果家长能够在这过程中好好理解孩子,好好倾听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某些行为是情有可原的。
其实,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不要老是对孩子说“不”。
跟孩子讲道理
不要认为孩子不懂道理,其实只要家长跟孩子好好讲道理,有时候孩子还是懂的。
比如,孩子因为不能打游戏而跟家长大吵大闹,这时家长就要跟孩子讲道理,跟孩子好好说话,让孩子意识到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即使孩子一次不懂,多次过后就知道错误了。
至于如何讲道理,其实家长可以通过讲一些孩子听得懂的故事来教育孩子。
结束语:
在孩子成长的青春期,他们有着更多的迷茫和困惑,所以他们叛逆,不听家长的话,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来进行贴心关怀和正确引导,家长应保持对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积极沟通,只有尊重和理解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篇3: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家长如何教育
2、多了解孩子近期关注的事物以及喜好,有时也可以与他们一起探讨这些新鲜事物。有时孩子不想与父母交流是觉得与父母有代沟。他们觉得父母与自己年龄间隔太大,喜欢的东西差距也大,坐在一起说不上话,因此也失去了交流的欲望。
3、少拿别家孩子跟自家孩子作对比。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不能因为别家孩子的'某个优点而让家长忽视自家孩子的闪光处。反正像我自己从小就很烦父母以隔壁家孩子作为我的标杆,让我去达成他们心中的目标,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只是想让自己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从而引发叛逆心理,跟父母对着干。
篇4: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2个重要的反抗期。第一个是在2-4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身体方面的。第二个反抗期在青春期,在初中表现得更突出,这时的反抗由逆反心理导致,主要是为了获得独立和尊重。
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我”。
不要无所不问
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提问而是慰藉。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说她记得当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女儿来说,母亲在身边才是最为重要的。
篇5: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黄磊:多多如果青春期叛逆 我就和她站在同一战壕
演电视剧《小别离》时,黄磊经常叫岔嘴,把剧中的女儿“朵朵”喊成“多多”。朵朵十四岁,念初三,正赶上青春期;多多是黄磊大女儿黄忆慈的小名,她才十岁。黄磊保证,剧本本来就这么起名字,朵朵和多多,只是巧合。
2016年8月15日,《小别离》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播出,虽是现实题材,对黄磊来说却像科幻片。
借演戏的机会,黄磊提前体验了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困难。孩子叛逆,成绩不佳,又有“早恋”嫌疑,他演的方医生使尽浑身解数,在女儿和妻子之间周旋,费劲心力弥合矛盾。弄巧成拙后,被海清扮演的妻子讥讽:“你当你是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是吧?”
某天,平素插科打诨的方医生终于撑不住,痛哭流涕,满心委屈:“今年什么都变了,青春期来得忒猛了。”最终,在学业压力之下,朵朵出国留学。年轻的父母,早早“空巢”。
黄磊相信,把方医生换成黄磊,可以做得更好。多多留学与否,等她高中毕业后自己决定;她如果青春期叛逆,他就和她站在同一战壕。孩子终将长大,纵使会难过,他也早早做好了别离的准备。
剧中的朵朵成了“小留学生”,黄磊则和妻子商定,在女儿多多考大学之前,不把她送到国外。“我只有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生,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在一起。”黄磊说。
黄磊与孙莉相恋多年,一直相濡以沫,成为娱乐圈的模范夫妻。在黄磊2014年写给多多和多多妹妹的一封信中,黄磊提到:“我真正的、最珍贵的爱情,对象就是深爱着你们、你们也深爱的妈妈,爱情的结晶就是你们。我与她的爱情到今年(2014年)已经是第十九个年头,希望会有九十年。”
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观众们认识到了黄磊乖巧可爱的大女儿多多,黄磊摇身一变“国民岳父”。
还没到青春期的多多,现在最爱的事情就是阅读,在黄磊的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多多和他一起阅读父女时光。
980CD528BD63E777AF01F15BC05604CA.jpg
提到多多所在学校要求较大的阅读量,黄磊表示“课外书也能建立知识结构”,因为“人在努力的过程中,应试只是一种渠道”。
黄磊:等多多青春期了我就跟她一头
南方周末:演一个青春期女孩的父亲,有预演未来生活的感觉吗?
黄磊:对,就是科幻片,预示着未来。我45岁了,算晚婚晚育。这年龄,孩子一般都青春期了。我好多同学的孩子都上大学了。
我没见着同学孩子的青春期,但是见着身边朋友孩子的青春期。不理他,爸爸妈妈说什么都觉得不对。原来都是爸爸妈妈身边的小宝宝,突然就变了。
南方周末:教育孩子的现有经验,演戏时哪些可以代入?
黄磊:有一条比较像。要跟她做朋友,多交流,别站在对立面。有时可以说:“你这对,但是妈妈说得也对,咱们现在先听听妈妈的,咱俩一头儿。”
南方周末:面对剧中那个青春期的朵朵,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教育经验太不够了?
黄磊:我家孩子上的不是公立学校,没有应试教育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不太管多多的学习。学校里最重视的其实不是上课、考试,而是阅读,要求每个星期读多少本书、小说什么的。她们有图书馆,可以借书看。咱们这儿好像禁止孩子看课外书。
剧中有一段。有个美国来的老师,给了朵朵一本《暮光之城》,说学英文看挺好的。方医生觉得好,但海清演的妈妈就说,你现在要看的是考试的书,习题集都没看完,怎么能看小说呢?而且这本小说还有吸血鬼、爱情故事,这不行。
我的经验真不太一样,我们不管孩子看书这些事情。我小时候爸妈也不反对我看课外书,我课内书都没怎么看。课外书上写的不也是字吗?我不认识这个字,不也查字典吗?课外书就不能建立知识结构,不能建立对世界的认识、形成世界观吗?
所以,我们有时候就是为考试忙活,家长们常说“真没办法”。我姐姐孩子上高二,也是青春期,反应非常大,又面临明年高考。家里都在研究这个。
是不是一定要考大学?他现在商业上非常有成就(指坐在一边的朋友),当年才上到高二。为什么一定要过那个关卡?我也有同学考入大学,觉得终于完事,就不努力了。在努力的过程中,应试只是一种渠道。
多多在阅读
南方周末:你未来和青春期孩子的冲突不会那么激烈?
黄磊:我觉得是。她跟父母叛逆,因为父母站在她对立面。你跟她站一头,她想找个人叛逆,也没人。她说觉得特没意思,那我也觉得没意思;她说不想学,我也觉得不用学,先歇会儿吧,她不就不叛逆了嘛?
孩子觉得你说得都不对,你说半天,只能得到一个结果招她烦。我觉得到多多青春期的时候,我会跟她一头。
南方周末:电视剧里,夫妻俩因孩子留学而提前形成“空巢”家庭。你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黄磊:其实养出这只“小鸟”之前,巢里也没有第三个人。所以人要自己找支点。我在台词里写道:从二人世界到三人世界,再回到二人世界。
我们最终都会离开自己的父母,去独立生活,去闯荡。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有了孩子,我们才知道,原来父母对我们曾经那样的关注和好。但那时候父母已经老了。这就是这个故事写到的:跟父母要别离,跟儿女要别离,跟自己的过去也有个别离。
多多到了一定年纪就会离开我。但我应该不会在她十三四、十四五岁的时候,就送她去做小留学生。我确定不会。我跟妻子就是这么商量的。在考大学之前,我不会把她送到一个国外的寄宿学校。
因为我只有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生,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在一起。而且,青春期时父母在身边太重要了。
南方周末:是枝裕和导演讲过一个故事:他长期出去拍戏,回来后女儿看到他怯生生的,他要出门,女儿说“下次再来啊”。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黄磊:这事在我身上发生不了。我这么多年拍戏,都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在北京拍。
我有个车,车上弄一个床板儿,早晨起来开车到现场拍戏,拍完我车上一躺,给我运回家去。他们后来说你老在车上躺着不吉利,人一般都是到最后才在车上躺着的(大笑)。我说我不管,北京城我都躺遍了。
南方周末:但有段时间,说你累出了心脏病?
黄磊:我年轻的时候心脏不好。都是教海清他们班的时候,被她气的(笑)。
南方周末:你曾经谈过“有尊严地活着”和“体面地死去”的问题,是否给女儿讲过这些“大道理”?
黄磊:我之前写过一篇《写给未来的你们》,写了爱情、朋友、工作。我现在又续了后面的。
第一段写的就是关于死亡。我不希望弄得那么混乱,大家手忙脚乱,脖子也给切开了,肚子插一根管子。不用,完完整整,不用抢救我。
南方周末:对于多多的未来,你现在有蓝图吗?
黄磊:没什么蓝图。就两样:一个,她身体健康;第二个让她对这个世界、对自己都善良一些,长大了,就学会悲悯了。
[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办]
【家长必读: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相关文章:
10.怎样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