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第二课时(S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hecrs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七颗钻石》第二课时(S版三年级课堂实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七颗钻石》第二课时(S版三年级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七颗钻石》第二课时(S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读课文,让学生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二、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师:( 出示星空灿烂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闪烁的星星.
生2: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坐在窗前看美丽的星空。
师:看到了美丽、神奇的夜空,明亮的星星,大家一定想到了上节课读过的课文
生:七颗钻石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我们在读书中解决了在字词方面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再来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问题。
生:自读课文,质疑。
生1:大旱灾是什么样的?有那么严重吗?
生2:为什么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生3:为什么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生4:为什么金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
师:提得非常好!同学们都关注着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通过读书解决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第一个问题通过第几段可以解决?
生:第一段
师:谁感受到大旱灾了,能讲给大家听吗?
生:我觉得第二句话说明了大旱灾的严重:花儿凋谢了,草木枯黄了,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
师:(展示旱灾的几幅图片)刚才这位同学体会的好,能不能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旱灾的严重性和残酷性?行吗?谁来试一试?
生:指名读,评价。
师:就是在这可怕的旱灾中,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还记得吗?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把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划下来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
师:好,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能不能通过读书来试着找答案?行吗?
生:默读2-7段
师:谁来说一说?你认为是什么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生1:小姑娘对小狗的同情心。
生2: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生3: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热心。
师:大家都提到小姑娘的爱心,课文中有谁感受到了小姑娘的爱?别着急!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我想请四名同学读其中三个情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三人读,评价。
师:你从这三个情节中都有谁感受到了小姑娘的爱?
生:我觉得有小狗、母亲、过路人感受到了小姑娘的爱。
师:那好,我们先来感受小姑娘给妈妈找水的情节好吗?请同学们小声读第5段
生:小声读第5段。
师:看看文中哪儿写到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他说“昨天夜里,当别人进入梦想时,小姑娘却给妈妈找水喝”体现出小姑娘对妈妈的爱。
师:你刚才体会的真好!你能带着你的体会把这句读给大家听吗?
生:指名读,评价。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1:“找啊找,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找啊找”说明小姑娘找过许多地方;“小的泉眼”说明小姑娘找的很细心。
生2:“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是山而不是小丘,说明爬的很艰辛。
师:是啊!体会的好极了!谁能带着这种体会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
生3:“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其中“小心翼翼”说明小姑娘很小心,生怕水洒出来;“一滴一滴”说明她接水不容易,等了很长时间。
师:等了那么长时间,难道她不累吗?
生:累,为了妈妈她不觉着累。
师:能带着这种感觉来大声地读吗?
生:全班读,指名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小姑娘终于接满了一罐水,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个小姑娘,你看到水罐满了,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1:太好了!妈妈有水喝了!
生2:哎呀!水满了,妈妈可等不及了!
生3:好极了!妈妈有救了,如果妈妈喝不完还可以分给村民喝!
师:大家都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小姑娘爱小狗,水罐变成了银的;妈妈喝了水,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变化,有一次是最神奇的,是哪一次?
生:金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
师:为什么金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呢?让我们来看看这次变化。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过路人是什么样的?
生:默读第6段。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思考的果实?
生:脸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
师:你能把过路人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吗?
生:指名读,评价。
师:听完过路人的话,小姑娘说了写什么?
生:啊!你比我更需要水,你把剩下的水全都喝了吧!
师:老师想请男生读过路人说的话,女生读小姑娘的话,行吗?
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很到位!这是大旱之年,这点水非常宝贵,喝了它,就有活下去的希望,为什么小姑娘把水给了一个自己素不相识的锅过路人?
生:水是生命之源。小姑娘的爱心给过路人,过路人就能活下来。
师:让我们为小姑娘的爱心鼓鼓掌!更大的奇迹发生了,谁能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
师:从“涌出水流”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1:水很多。
生2:人和动物有救了!
师:那么请你想像一下:大地有了水会是什么样的?展示课件:金水罐变成了一个泉眼,涌出了一股清澈的水流,花儿不再( ),草木不再( ),人和动物不再( )。
生:读并填空。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水罐一次有一次的变化,这一次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越来越珍贵!
师:同桌相互交流一下,为什么越来越珍贵?
生:同桌相互交流,汇报交流所得。
生1:爱心变成了七颗钻石升到了天空让人们永远记住它。
三、总结
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有爱,就能创造奇迹,也像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星星,它永远照耀着人间,其实不正是爱满人间吗?
四、作者简介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课件出示列夫托儿斯泰的画像及作者简介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曾评价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相信同学们以后会读到更多他的文章,从故事中感受爱的力量!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S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篇2:《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听课笔记整理)
师:我们小学都学过那些童话?
生1:《会摇尾巴的狼》
生2:《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3:《小马过河》
师:你们喜欢童话吗?
生:喜欢(一起,大声地)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师: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吗?
生:不了解(小声地)
师打出大屏幕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生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大声地朗读一遍,要求能复述故事。
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读完后同学们看到这篇课文没有生字,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些字你会读吗?
师打出大屏幕
干涸 水罐 捡 瞬间 舔 唾沫 绊倒
师:哪位同学能够把童话讲给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听听?
生复述故事
师:他说得好吗?
生:好(一起)
师:他说得很好!
师: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师打出大屏幕:
读一读 想一想
1、童话中水罐和罐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这些神奇的变化是在人物什么行动后发生的?
生默读课文--------------生讨论
师:你们讨论有结果了吗?
生1: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师:什么是变化过程?由……到……才是变化过程呢!
生1:水罐 第一次由木做的变成银的
第二次由银的变成金的
水罐内 由无水变成有水
罐内涌出水并且出现了钻石
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生1:小姑娘为她的母亲找水的时候睡着了,醒来时从无水变成了有水,接下来绊倒了,水罐从空中摔下,水一点也没有洒,水罐端正地放在地上,小姑娘倒水给小狗喝,水罐变成了银的,……水罐由银的变成了金的,小姑娘把水给过路人喝,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了清泉。
师:小姑娘想喝水吗?
生:想(一起)
师: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想喝个够”
生2:“咽了一口唾沫”
师:小姑娘把水让给小狗、母亲、路人喝,小姑娘充满了爱心!
(成板书)
七颗钻石
母亲
小 小 路
狗 姑 人
娘
师:小姑娘希望爱心普照人间,文中哪里能够体现?
生:越升越高……
师:一起读一遍
师:大熊星座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不是
师:这是童话,什么是童话呢?
师:介绍童话,童话是……
大屏幕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师:这篇童话也是借助夸张和想象的。
师:“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的话,她会梦到什么呢?
生1:仙女送水
恶梦 没有水
生2:梦到小溪,把水带回家,母亲的病也好了,然后自己舀水喝!
生3:恶梦,一路上有渴死的动物、人,回头一看是漫天的黄沙!
生4:梦到上帝,上帝造井救活了人们,救活了母亲!
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的目的是找水。
师:她充满了爱心,其实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些充满爱心的故事。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
生1:宿舍里同学给水
生2:生病了宿舍的同学照顾他
生3:老师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看病
师:年轻人和老人之间
生1:学生送给捡垃圾的人苹果
生2:在重阳节同学们给老人们捐大米
生3:家长把好吃的留给我们
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师: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身边的人都在关爱着我们,我们充满了感动。我们学过的有一些诗句也是表达爱心的。
生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亲情
生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亲情,充满了爱心,让我们拥抱这个世界,让我们感受爱心,享受爱心,营造爱心,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要把这个话题带到生活中去。
师:让我们在韦唯的《爱的奉献》中结束这一堂课。
学生轻声地跟唱,听课的老师也有的情不自禁地跟唱。
老师宣布下课!
篇3:《七颗钻石》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篇4:《七颗钻石》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
教学目标:
1. 复习词语,会用“清澈”说一句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去感受一下童话的美丽。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请再读得深情些。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对词语的认识,请大声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焦渴而死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唾沫 涌出 清澈
师:你能用“清澈”说一句话吗?
生练习说话。(泉水很清澈。)(小姑娘的心灵象泉水那样清澈。)
二:深入课文,理解内容。
师:为什么说小姑娘的心灵象泉水那样清澈呢?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了解一下。下面请大家把书打开80页,认真地默读课文,然后画一画: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默读课文。
师:那么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呢?
生:4次变化。空水罐、满水罐、银罐、金罐、钻石。
师: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
师: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人认真听,听完后回答,哪句话让你非常感动?
指名读。
师:你很了不起,读得正确、流利。哪些句子让你感动呢?
生: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师:多么孝顺的女孩啊,她的母亲生病了,她替母亲找水。你在用心读书,还有不同的句子吗?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这句体现了小姑娘很孝顺妈妈。
师:你在细细体会,老师有一个问题觉得很奇怪,我们这儿的水并不难找,为什么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呢?
生:因为那儿在闹旱灾。
师:你在联系上下文读书,很聪明。
师:下面我们来目睹一下干涸的场面。
一边播放录象,教师一边诵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为解说词。
师: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师:没有水等待人的就只有--
生:死亡。
师:是啊,小姑娘是多么希望能找到水啊。可是哪儿也找不到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哪儿也找不到水,说明她找过很多地方。
生:走得累了,睡着了。
师:用心读书的孩子就会有特别的发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女孩找水的情景。
师:小姑娘来到了小溪边,小溪干涸了,她又匆匆忙忙来到了丛林,可是树木都干枯了。所有能找的地方她都找过了,岩石刮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割破了她的衣服,可她却哪儿都找不到水,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十分孝顺母亲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找不到水也要找下去的孩子。
师:是啊,不光孝顺,她还是个坚持、有毅力的孩子,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比较句子
小姑娘找不到水,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师: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句话?
学生体会。
师: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从哪一句看出来的,读一读。
师:一个“竟”字说明了什么?
生:这里的“竟”表示情节的突变,没想到会这样。
师:那就要读出一种感到意外的味道来。谁来试一试?
生读一读。
师:从课文中的哪个词能看出小姑娘发现水时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师:什么是喜出望外?什么情况下才会喜出望外?
生:没有想到会有水,超出自己的想象,就会感到喜出望外。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一句?
读时要突出这几个词“喜出望外”、“真想”、“赶紧”,这次我们给一个发言少的同学一个机会。
指名读一读这一句。
师:你平时不够大胆,但今天的朗读却让老师和同学们喜出望外。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范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师:为什么这么好呢?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有投入感。
生:注意读出关键词。
师:老师一边读一边想像小姑娘找水时的焦急和找到水时的喜出望外。想不想也学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呢?
生齐读。
师:谁来告诉老师,什么原因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水呢?
生:是小女孩的爱。
师:对谁的爱?
生:是对妈妈的爱。
师:对,是对母亲的爱。
师:后来她又把水给了谁?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下面的课文,完成表格。
水罐送给了谁 水罐的变化 体会到什么
学生完成表格后汇报。
生:她把水分别给了小狗、过路人、母亲,母亲又送给了她。
师: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她把水给小狗时的情景呢?
生: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师:这是什么样的小狗?
生:欢喜的小狗。
师:为什么欢喜呢?
生:喝饱水就不口干了。
师:是啊,喝了水多高兴啊,一起读,体会小狗的高兴。
齐读。
师:小姑娘不仅爱母亲,她还爱什么?
生:爱小动物。
师:是啊,这时水罐变成了银的。接着她把水罐送给了谁?
师: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送给了妈妈,妈妈怎么说的?自己读读。体会到了什么?
生:母亲对小姑娘很好。
生:妈妈很爱小姑娘。
生:妈妈不顾自己的生命,也要把水让给小姑娘喝。
师:妈妈宁愿自己死去,也要把水留给孩子,这时银罐变成金罐了,妈妈多爱自己的孩子啊,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老师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
那小姑娘一心把水让给别人,她难道就不渴吗?
生:很渴。
师: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师:把这种感受带到朗读中,好吗?
指名读。
师:老师看到一个很口渴的孩子。我们一起读读看。
齐读
师:就在小女孩忍不住的情况下,她又作出了什么举动?
生:她把水让给了过路人。
师:那她是怎么想的呢?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小姑娘尽管是那样的干渴,却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我们一起品读一下这一句。
老师引读。
师:你体会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生:一定要帮助别人。
师:看出小姑娘的什么?
生:爱心。
生:乐于助人。
师:小姑娘的心灵就像什么?
生:金子般美好,钻石般闪亮。
师:喜欢这个小姑娘吗?佩服她吗?
生:喜欢,佩服。
师:结果水罐再次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回答。
师:看着这股清澈的水流,你最想说什么?
生:是这股水流带来了快乐。
生:是水流救活了生命。
生:人们终于不用口渴了。
生:这股水一定要分给所有的人。
师:这股水流滋润了大地,拯救了万物,在爱的力量下,一个空空的木水罐里竟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甚至大地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那是一种什么情景呢?能描述一下吗?
同桌交流。
生:水流进田野里,麦苗大口大口的喝着……
师:看到这一切,小姑娘一定高兴极了,让我们带着感动读最后一段。
师:谁愿意边做些动作边叙述这一段。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那美丽的夜空,璀璨的星星。
出示图片:
师: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七颗钻石为题了吗?
生:钻石晶莹剔透,象征着美好、珍贵、永恒……给人们带来光明、指引方向,所以非常重要。
生:钻石应该说是宝石中最珍贵的一种,用钻石来表现小姑娘的美好心灵,我认为是很恰当的。
生:突出了童话的色彩,而且还很有诗意。这里写七颗钻石,更体现了童话的童真,更给人一种离奇的感觉。
三.拓展练习。
师:听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告诉大家,那就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出示:写一写:
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
师:写完后再读一读,同桌可以交换,看看不同的感受。
生: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我要向小姑娘学习,别人有困难时要帮助别人,
要有美好、善良的心灵。
生: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只要有爱心,世界就会更美好。
生: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对小姑娘说:是你用你的爱使水罐发生了变化,用
爱报答了所有的人。
生:读完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我最想说:小姑娘热心地帮助他人,既使别人得益,也使
自己受益。
师:所以说小姑娘的心象清泉一样清澈。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那就让
我们用爱、用心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师: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带来的《七颗钻石》。
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听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你会发现爱无处不在。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有收获。张开你爱的翅膀,拨撒你爱的种子,让大地开满爱的鲜花,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篇5:三年级《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领会爱心能创造奇迹,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旱灾,谁能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形?
指名学生说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读出旱灾的严重。
师: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都能体会到什么很重要?(水,)
二、读中领悟水罐的神奇变化。
过渡:是的,如果没有水,每个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在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妈妈出门去找水,她拿的那只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打开书本80页,自己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然后把直接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师:现在,让我们看大屏幕,自己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水罐很神奇)
师:是呀,真的很神奇,我们来读读第一句。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齐读。
师:你发现了吗,句子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水罐的神奇变化,哪个字。(竟)点红
竟是什么意思?(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
师:那你能试着再来读读看,读出水罐的神奇吗?
指名读。评价:他读得够神奇吗?你还能读得更神奇些吗?
齐读
师:多不可思议呀,现在你能用上这个竟来说一说水罐的其他神奇变化吗?自己先准备一下。
指名说。指导:原来竟可以直接加入,把还换成竟就行了,把又换成竟就行了,把突然换成竟就可以了。
师:这么神奇的变化,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所有人,好吗?起
三、透过神奇,感悟爱心
师:水罐是如此的神奇,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它这么神奇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再一次默读2-4自然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1、感受到小姑娘很爱妈妈。板书:爱妈妈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你从句子的哪里体会到她的爱呢?
谁能来读读看。评价:你体会到她的爱了吗?
师:那她出门会到哪儿去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你能来说说看吗?(出示句式)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想象说。
师:小姑娘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为妈妈去找水,她的这份爱,这份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天,所以(出示,齐读当她醒来的时候)
师: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久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你能体会到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吗?是什么?
高兴:体现在哪个词语上?(喜出望外)
想喝水:体现在(真想喝个够)还可以怎么说?(喝个饱,一口气喝完)
是呀,但是她怎么样?(给妈妈喝了)
你能再来读读看吗?评价:你觉得她哪里读得特别好?
一起读
2、感受到母亲爱小姑娘
过渡:小姑娘是那么的爱着自己的母亲,那么母亲呢?(爱女儿)板书:女儿
从哪里感受到的?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为什么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呢?
小结:是啊,女儿是那么的爱着母亲,母亲也是那么的爱着女儿,这份深深的、浓浓的母女深情感动了天地,(出示齐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过渡:同学们,你还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3、感受到小姑娘很善良,很爱小动物。
(1)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小狗一开始是怎样的?(哀哀地尖叫)它怎么了?(很渴,快死了)
现在呢?
你能再来读读看吗?
如果这只小狗会说话,它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想象说话
是呀,真善良,对小动物都那么有爱心。板书:动物
她的善良,爱心,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咦,小姑娘自己不渴了吗?(渴)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再也忍不住,凑上去,咽了一口唾沫)
是呀,既然这么渴了,为什么不喝呢?(给过路人喝了)
如果是你,在水就意味着生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谈谈)
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评价:我仿佛看见了小姑娘是那么的想喝水。
师:小姑娘的爱真无私呀,能够做到爱他人真不容易啊。板书他人
我们一起来看插图,你看就在这时,水罐怎么样了齐读(从水罐里跳出)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小姑娘和母亲之间这深深的、浓浓的爱,以及她对小动物、过路人这无私广博的爱融合在一起,汇成了一股浓浓的爱心,(板书:画心),是爱心创造了这个奇迹,地球上终于有了新鲜的水流。
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带着这份感动,再去读读这个故事。
小结:七颗钻石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告诉了我们爱可以创造奇迹,今天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好吗?
篇6:中学课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中学课文七颗钻石是一篇优秀的课文,通过七颗钻石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简单而纯真的道理,下面是中学课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是怎么上好这课的吧!
中学课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师:今天咱们学什么?(课显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回家读过课文了吗?
生:读过了。
师:这是个童话故事,咱们读童话故事就得把故事一幕一幕放出来。
生:(读相关内容)
师:第一幕出场了。谁读第二幕?
生:读句子
师:掉在地上的水罐没了,这是第二幕,第三幕谁读?
师:聪明,第四幕读到哪里?(指名读)
师:又变了,最后一幕最激动人心,谁来读(指名读)
师:谢谢你。小朋友们,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和焦渴而死
师:了解了当时的情况。
生:那个姑娘很善良
师:还有好多小朋友要说,那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谁来读第一段
(课显: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
师:红色的都是生字,谁来读
指名读
师:假如让你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当时的情景,你脑中蹦出了一个什么字?
生:死 干 渴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什么使你们发生了这种想法?
生:渴
师:对,我们一起写写这个(师范写“渴”)你有过渴的感受吗?
生:我跑完步之后觉得特别渴
生:夏天也会觉得渴
师:可你们渴了就有水,而他们呢?
师:假如人三天不喝水就会口干舌燥,这就叫
生:焦渴而死(师在渴字旁补充板书这个词)
师: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
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课显图片)
生: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课显图片)
师:”干涸“和”干枯“能调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干涸是跟水有关,干枯是跟草有关
师:这就是当时大旱灾的情景,谁能读好这段话(指名读第一小节、再指名读,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或一株植物,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师:故事中水真的出现了,你自由去读课文2--4小节,找找从哪儿找到水了
生自由读文,考虑这是( )的水
师: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这是什么样的水?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生: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师:咱们先读读第一句(课显句子)
师:想想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样的?脑子里想着这样的水再读读这个词
生:清澈又新鲜的水
师: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这水心情怎样?
生:惊讶(读句子) 高兴( 读句子) 激动( 读句子)
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她想想,在小姑娘心里这是怎样的水?
生:是就母亲的水
师:从哪里看出
生:能救妈妈
师:还是怎样的水?
生: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说明水非常珍贵
师:你真会读书,那么小姑娘会到哪里找水呢?看到了什么?
生:来到森林,看到草木丛林都干枯了
生:来到沙漠,看到到处都干了,找不到一滴水
生:来到水井,水井也都干涸了
师:树林、水井都找遍了,小姑娘真累呀,谁来读(课显句子: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小姑娘这么累,为什么不回家?
生:可她没找到水
师:小姑娘真怕,可为什么不回家?
生:她想到妈妈
师:学到这,你觉得这还是怎样的水
生:珍贵的水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咱们再读(生齐读句子)
师:小姑娘捧着水罐往回家走,就在这时,(课显课文插图)谁能接下来把故事说下去。(指名说)
师:故事讲到这你脑子里蹦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不把水个母亲而给过路人?
生:为什么水罐会蹦出水流?
师:老师概括一下你们的问题,一是小姑娘为什么把水给过路人?二是这水罐为什么会变?咱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她能不把水罐给过路人吗?联系上下文说说
生:她母亲反正要死了,还是给吧
生:她自身不渴,可以给
师:她自身不渴吗?
生:渴因为第一段说,所有的人都渴
师:真聪明,看看从哪看出她很渴(课显: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生齐读
师:从哪看出她渴?
生:再也忍不住了(师板书这个词,田字格范写“忍”,强调上局部不多一点)
师:还从哪里看出?
生:咽了一口唾沫(师在田字格范写“咽、唾沫”)
师:咽,还有一种读音,生齐读。大家咽一口唾沫(生做动作)原来“唾沫”就是
生:口水
师:还有不给水的理由吗?
生:他只不过是一跟过路人而已(板书:一个过路人)
师:虽然有这么多可以不给的理由(手指板书)但小姑娘还是把水给了过路人,谁能看着板书用“……可是……”说说
(课显: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想―――――――――,可是――――――――――。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生说后,让生动笔写写
师:正是这种善良,正是这种急人所急,小姑娘依然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一起读
生:(读)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师:这时从水罐里(播放课件:水罐里蹦出七颗钻石,钻石变星星的画面)
师:这节课咱们解决了一个问题,这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神气的变化,这个问题咱们下节课再研究。
[中学课文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7:自己用《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案
苏志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9课的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9七颗钻石》,齐读课题。
2、学习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的学习与运用,下面我们来开火车复习词语,(出示词语)。
3、运用。这些词里有些词语是描写环境干旱的,你能找出来并用这些词来说一说干旱吗?
是的,这就是描写旱灾的词语,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旱灾的?大家打开课本第80页,第一自然段就是描述干旱的景象的。(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除了刚才那些描写干旱的词外,第一自然段里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干旱?请找出来。
同学们,这时,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那你能不能用朗读让所有人都感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生读课文。)
(2)、此时的他们(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谁能试着说一说?(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是啊,在大旱灾中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
二、夜里寻水,孝心感天
在干旱的夜里,一个小姑娘独自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 请大家找出写小姑娘找水的部分,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突出了小姑娘找水的艰辛?为什么?
你自己一个人在夜里出过门吗?(联系当时大地上的一片荒凉)你能想象出她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水吗?
你能用朗读告诉我小姑娘找水时的艰难吗?(出示找水部分)
三、精读探究,感受水罐的变化
这么辛苦地找水,当发现水罐装满水后会是什么心情?课文中的哪个词说明了小姑娘发现水的心情。(喜出望外)你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指名说)读出那份惊喜,表情要怎样?(生读。)
这时的小姑娘想到的是什么?所以她怎样做了?可是,就在她匆匆忙忙往家赶的时候,水罐掉在了地上。天哪,这可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呀!你的心情怎样?(担心、紧张)试着用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部分。读到这,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指名说)
或许是她的孝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水罐里的水不但没洒,而是??(生齐说)
木――银
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变成了银的。” 谁能读读小姑娘给小狗喂水的那句话。
课文的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
在童话里小狗也会说话,你们想想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求什么?
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从这里,你又体会到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指名说)正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板书:爱心如银)
银――金
课件出示:“小姑娘回到家??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自由读这部分,从里面你们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慈爱)她递给小姑娘的仅仅是水吗?(还有生命,活下去的希望。)由此可见,不仅小姑娘有爱心,就连她的母亲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板书:母爱似金),所以,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生齐说)
让我们再动情地读一读,感受母亲那伟大的爱吧!(生读课文。)金――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课件出示句子:“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把水给了别人,她自己不渴吗?从哪感受到很渴?可她却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一罐清水,递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她给路人的仅仅是水吗?(不)这可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啊,这是生命,将水给过路人,也就是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
我看到你们对小姑娘敬佩的情感已经写在了脸上,让我们怀着满心的感动动情地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3、悟爱心
看,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此时此刻,大家想像一下,有了水,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怎样?
大地一片万物复苏的景象!归根到底,是什么让世界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板书:爱心)正因为爱心,才让荒凉的世界有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的爱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一颗又一颗代表着爱的钻石越升越高,升上了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北斗七星,普照人间,它在天空中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使普天下的人都沐浴在爱的暖流中。
篇8:课文《七颗钻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七颗钻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齐读课题: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七颗钻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 师: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带你们穿过时空遂道来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这一场大旱灾使人类及所有动物、植物受到了极大的灾难,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⑵ 师:此时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师:是啊,那个时候,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
二、紧扣神奇,理清水罐的变化
1、师提出第一次读书的要求:
师: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木罐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页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把令你觉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来,用──把这些句子划出来。
2、生自由大声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反馈:
生想先说哪个句子,师就先指导读哪个句子,并边板书。
⑴ 例如:当小姑娘再拿木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
师:水罐变成了银的!(板书银)真神奇!可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读读吗?
一生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
⑵ 指导别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几次变化:
师:你还找到哪些句子!谁能像我们刚才这样读给大家听。
生依次找出来,并说明神奇在哪?师板书:
空木罐 ? 钻石、水流
装满水 银 金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水流)
4、教生学会提问题:
师:看到空木罐,变成银的,又变成金的,最后还从罐子里跳出钻石,你最想问什么?(如: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等)
三、紧扣感动以学定教,感悟爱
生第二次读课文,小组自学:
1、师激发读书欲望
⑴ 师:是呀!为什么会变化?你赶紧再读读课文,就会明白!
老师请孩子们四人为一小组,一起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⑵ 出示学习建议:
师:来看看老师给你们什么学习建议?
① 用 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
② 把这些你感动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并交流学习感受:
师:我们各个小组来比赛一下,看谁找的`句子最准确,理由最充分,而且读得最有感情。好!各小组开始读书。
2、生小组自学,师巡视指导。
反馈:
以学定教,生先说哪个句子,就先学哪句。共4个句子。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这4个句子的教学预设如下: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感受浓浓的爱。
1、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小姑娘往手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3、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4、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小结:
1、师与生一起围绕板书复述课文。
⑴ 师先做示范,根据板书说一小段故事。
⑵ 生学着复述。
2、师:那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答案了吗?水罐为什么会变化?
3、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最后一个阶段:
师:这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北斗七星。
(出示课件)
四、走出文本,畅谈感受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小姑娘或她的母亲说什么?
2、你想对身边的亲人、老师或同学朋友说什么?
五、欣赏朗读,总结全文
1、师:这是个既神奇又让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它的美好。想不想回家讲给别人听,那就用心记住这个故事。播放朗读课件
2、总结:
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也被感动了,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关爱父母,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齐读《七颗钻石》。
3、现场学习如何关爱身边的人,体会关爱别人不是很难的事。
【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空木罐 钻石 水流
为母亲找水 爱 让给过路人
装满水 金
分给小狗 银 母女相让
(空木罐──装满水──银──金──钻石水流)
篇9:七颗钻石三年级作文
七颗钻石三年级作文
七颗钻石升了天后,那股水流滋润了整个地球。
裂开的土地被滋润后,像涂了一层强力胶,让土地牢牢地粘在一起。里面的`矿物质以一变百,使土地湿润肥沃。小划从土地里迅速地抽出来,它精力百增,长得墨绿挺拔,风也吹不歪它。
水冲过了所有的水井和河流,水井里的水突然冒出来,里面的小青蛙高兴地呱呱直叫,好像在说:“水来了!水来了!我一定要洗够喝够!”河流里通了水,河水奔腾着,冲击着大陆,给土地丰富的水。
人们喝了水后,有了一颗爱心,帮着其它人,传递爱心。动物们吃到了水,变得越来越活泼,更开心地给大自然增添生机。植物吸足了水,正伸出绿色的手去改造地球,清洗净水,更如愿以偿地给人们做出奉献。
人们用水范围越来越广,经济越来越发达。但这样会浪费水,因为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爱惜水资源。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S版三年级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4.七颗钻石说课稿
5.七颗钻石 教案
7.七颗钻石教案
8.七颗钻石课件
10.七颗钻石改编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