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

2022-08-25 08:21:2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霍格沃滋小法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

篇1:《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授晔光禄寺丞,使广南采访刑狱。历太常丞、江南转运副使,改监察御史。以母老乞就养,得知朗州。入判三司磨勘司,迁工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

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寨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复判三勾院,出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假光禄卿,充交趾安抚国信使? 充:冒充

B.许以便宜设方略? 设:设置

C.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 市:购买

D.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 苦:侵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既而捕获正盗 ②别加封爵而宠赐之

B.①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 ②晔驻岭表,以事上闻

C.①诏晔俟其事定 ②上以其远使之勤

D.①颇详控制之要 ②上以其远使之勤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邵晔“循理奉职”的一组是(3分)(?? )

①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 ②以母老乞就养,得知朗州?? ③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④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 ⑤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 ⑥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蓬州知州杨全性格粗鲁愚昧,在邵晔发现州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强盗实属冤枉的情况下仍然将他们定为死罪。

B.邵晔为张道丰等人洗脱冤情,被皇帝认为是能救活百姓,值得嘉奖,而对此事处理不当的杨全却获罪被削职为民。

C.景德年间,黎桓的儿子龙钺继承父位,却发生了龙钺的哥哥率兵抢劫仓库,龙钺的弟弟龙廷杀兄自立的.严重事件。

D.邵晔认为安抚外夷应该诚信,所以阻止皇帝将赐予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得到皇帝的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大 中 祥 符 初 起 知 兖 州 表 请 东 封 优 诏 答 之及 遣 王 钦 若经度封 禅 仍 判 州 事 就 命 晔 为 京 东 转 运 使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3分)

译文:

②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3分)

译文:

【解析】(1)A项,充:担任。B项,设:制定。D项,苦:以……为苦。

(2)结构助词,的。A项,①与“既”连用,构成副词,不久;②连词,表递进。B项,①介词,用;②介词,把。C项,①指示代词,那。②代词,他。

(3)②表现的是邵晔的孝心以及皇帝的体恤;④表现的是邵晔公私分明和皇帝对他的优待;⑤叙述的是邵晔受到季随的牵连。

(4)应该是杨全现将张道丰等三人定为死罪,之后邵晔才发现他们冤枉。

【答案】(1)C

(2)D

(3)C

(4)A

(5)

(1)原文为“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答之。及遣王钦若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每画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将其打入牢狱审查案情。(3分,句意1分,“系狱”、“按验”各1分。)

②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事。(3分,句意1分,“即时”、“主”各1分。

参考译文:

邵晔字日华,年幼好学,耻于接受征聘委任,太平兴国八年,考取进士,始入仕途,被任命为邵阳主簿,知蓬州录事参军。当时太子中舍杨全担任知州,其人性格粗鲁愚昧,州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陷为强盗,全部为死罪,已经判罪定案,邵晔发现他们冤枉,于是不签署文书,禀告杨全应当核查事实。杨全不以为然,传讯张道丰等伏法,他们哀号呼喊不服判决,再次将其打入牢狱审查案情。不久捕获到真正的强盗,张道丰等人于是得以释放,杨全获罪削官为民。邵晔由外任调回朝廷。皇帝召见他问话,太宗对他说:“你能救活我的百姓,确实值得嘉奖。”赐钱五万,下诏书晓谕天下要以杨全之事为戒。任命邵晔为光禄寺丞,出任广南采访刑狱。历任太常丞、江南转运副使,改任监察御史。以母亲年迈请求回去奉养,得任朗州知州。入朝兼三司磨勘司之职,改任工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

景德年间,代理光禄卿,担任交趾安抚国信使。恰逢黎桓死,他的儿子龙钺继承父位,其兄龙全率兵抢劫仓库的财物后离去,其弟龙廷杀死龙钺后自立,龙廷兄明护率领扶栏寨兵攻打。邵晔驻扎岭表,将此事上奏,改为缘海安抚使,允准自主行事制定方略。邵晔致信安南,晓以朝廷的声威盛德,使其迅速确定首领。明护等人立即听命,奉龙廷主持军事。当初,皇帝诏令邵晔待事变结束后,就以原打算赐黎桓的礼物改赐新的首领。邵晔上言道:“怀柔安抚外夷,应当示以诚信,不如等龙廷贡奉后,别加封爵以宠幸恩赐他。”真宗对此极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出使返回后,改任兵部员外郎,赏赐金印紫绶。当初邵晔受命出使时,借得官钱八十万,用于购买私人拜会所用的物品,等到为安抚时,已偿还了其中的一半,余下的都诏令加以免除。曾经进献《邕州至交州水陆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为详细地述说了守备的要领。

不久兼任三司三勾院之职,由于所举荐季随贪赃枉法而获罪,邵晔被判削去一官,皇帝因其不远千里出使的功绩,只令他停任。大中祥符初年,起用为兖州知州,上表奏请东封泰山,皇帝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了他。等到派遣王钦若筹划封禅一事时,仍兼州事,就任命邵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完毕,提拔任命为刑部郎中,又兼任三勾院,出任为淮南制置发运使。大中祥符四年,改任右谏议大夫、广州知州。广州城濒临大海,每逢海外的船只到岸,常苦于飓风的袭击,邵晔开凿内濠使船只通过,飓风再不能损坏船只。不久因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篇2:欧阳公讳晔字日华阅读答案及翻译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阅读答案及翻译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18.C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六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 “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 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在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欧阳公呵斥府吏:“官府出售的.黄金上面应当有纹记。” 只有他不肯在文书上签名。陈尧咨虽然怕他,没有硬要他签名,但是委婉地说动转运使把欧阳公赶出官府,不让他再担任随州推官。 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没有判决的案件有一百多宗。 县民王明与他的同母兄长李通争夺家产多年,王明无法自己判分家产,贫困到了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的地步。欧阳公用一句话做了判决,李通就完全认罪,把属于王明的上万家产全部归还给王明,李通离开公堂后没有一句怨言。桂阳有争夺船只的百姓,互相殴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无法判决。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吃饭,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回牢房,只留一个人在厅堂里。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惶恐四顾,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欧阳公就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刀 (筷子) 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人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这名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的,我不敢连累别人了。”欧阳公处理事情分辨清楚,好像古代的良吏,他断案的方法大多是这样的。他在崇阳担任官职期间,人们都爱戴他想念他。

篇3:欧阳公讳晔字日华阅读答案附翻译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阅读答案附翻译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阅读答案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18.C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文言文翻译】

欧阳公,名晔,字日华。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起初他任随州推官,解决了难以判决的案件三十六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 ”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 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

陈尧咨凭着自己出身高贵,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在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欧阳公呵斥府吏:“官府出售的黄金上面应当有纹记。” 只有他不肯在文书上签名。陈尧咨就说动转运使把欧阳公赶出官府,不让他再担任随州推官。

鄂州的崇阳县,素来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解决了长时间没有判决的案件一百多宗。桂阳有百姓争夺船只,互相殴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无法判决。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吃饭,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回牢房,只留一个人在厅堂里。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惶恐四顾,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欧阳公就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刀 (筷子) 只有你用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人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这名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的,我不敢连累别人了。”欧阳公处理事情分辨清楚,好像古代的良吏,他断案的方法大多是这样的。他在的地方,人们都爱戴他想念他。

篇4:《陈幼学,字志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幼学,字志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徙之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坍塌)。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牒(诉讼)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给)民。有大泽,积水,占膏腴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民大获利。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日: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疏虽留中,镂版书毁。以员外郎巡京辅,出疑者三百余人。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横行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宦人嘱巡抚檄取亲讯。幼学固不予,立杖杀之。他奸豪复论杀数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

久之,以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有删改)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县故土城,卑且圮 卑: 位置低下,低矮

B.给饥民粟,俾修筑 俾:使

C.迁湖州知府,甫至 甫:开始

D.御史以闻 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幼学政务惠民的一组是( )(2分)

①垦莱田八百余顷②栽桑榆诸树三万八千余株③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④以员外郎巡京辅⑤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⑥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

A.①②⑤ B.①②⑥ C. ③④⑤ D.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幼学任确山知县时,一方面致力于施惠于民,一方面敢于触犯权贵,严明法纪,汝宁知府担心他惹上祸端,请求上司将幼学调到中牟。

B.陈幼学在中牟任职时,组织百姓捕蝗抗灾,修复城墙,开垦荒地,开凿沟渠,治理水患,由于措施得力,政绩卓越。

C.陈幼学任湖州知府时,严格执法,为民除害;发生洪涝灾害时,他不惮荒废政务,全力抗灾,被救活的饥民有三十四万多人。

D.陈幼学七十岁时,去职还乡,供养老母,母亲去世后朝廷曾两次征召,他都没有赴任,去世后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三)句子翻译(13分)

16.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译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3分)

译文:

(3)以不通权贵,掌道御史拟斥之。(3分)

译文:

(4)已而,念己去,升必复肆,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4分)

译文:

篇5: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

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列传五十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B.逾月,掀儿自归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C.役于盐场,不胜艰苦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以字呼之而不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孟頫才气出众的一组是

①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 ②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 ③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 ④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⑤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 ⑥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A.①③④ 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他曾隐居江南,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元世祖的器重,尽管朝中对此有异议,但元世祖仍委以重任,尚书省刚设立便让他起草诏书。

B.赵孟頫才智出众。他分析赵全案件复杂的背景,认为王虎臣必会公报私仇,不宜派去查案;他看出元掀儿的同役者是被冤枉的,特意拖延判案的时间。

C.赵孟頫文学、绘画、书法的造诣很高,且兼通佛、道学说的要义,故深得元世祖的喜爱与赞赏,元世祖称他诗文能与李白、苏轼齐名,书画是名冠天下。

D.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他的书法作品也被天竺国尊为瑰宝。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地了解他。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

(2)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

(3)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

参考答案

1.A(查究B.回来;女子出嫁C.在;被D.表并列;表转折)

2.B (②品行纯洁④说明元世祖对他的信任⑥)

3.D(“限制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不符文意,原文是说,他书画的名气很大,以至把其它方面的才能掩盖了)

4.翻译:

(1)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

(2)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

(3)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

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是宋太祖儿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赵孟頫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到了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有人说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不应让他靠近皇上身边,元世祖没有听从。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

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他强行买下别人不少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对他怀恨在心。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到大三年,赵孟頫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元世祖十分喜爱他,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还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书法和绘画超过同辈人,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有不喜欢他的人在元世祖面前说挑拨离间的话,元世祖只装没听见。

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二:

赵孟頫,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二 十 九 年 出 济 南 路 总 管 府 事 时 总 管 阙 孟 頫 独 署 府 事 有 元 掀 儿 者 役 于 盐 场 不 胜 艰 苦 因 逃 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素知其名,及即位,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搜访遗逸于江南遗逸:遗留隐逸者。

B.自杀者相属相属:相连,相继。

C.以字呼之而不名不名:不直呼名字。

D.不知其经济之学经济:经营,管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B.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C.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D.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孟頫才华横溢,受到皇帝器重。他看书过目成诵,写文章一挥而就;尚书省刚设立,他便承旨起草诏书,受到皇帝赞赏。

B.赵孟頫明察秋毫,断案如神。元掀儿的父亲诬告他人,被诬告的人也已认罪,赵孟頫怀疑另有隐情,悉心审理,真相大白,受到人们称赞。

C.赵孟頫见识过人,体恤百姓。他分析赵全案件,认为王虎臣难以秉公办理,不宜派去查案;劝阿剌浑撒里上奏免除百姓钱粮,得到皇帝应允。

D.赵孟頫文学、书画闻名天下,政治才华常被忽略。皇帝称赞他可与李白、苏轼相比,他的书法作品被天竺国视为宝物,政治才能却少被提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

(2)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

参考答案

4.D

5.C

6.B

7.(1)(5分)赵全的问题当然(原本,本来)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固”(当然;原本,本来)、“数”、“怨”各1分,大意2分〗)

(2)(5分)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操履”“旁”“旨” 各1分,大意2分)

【文言文翻译参考】

赵孟頫字子昂,自幼聪明敏捷,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找到了赵孟頫,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世祖皇帝看到他,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省,元世祖任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必然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至元二十七年,桑哥派遣忻都以及王济等清理计算国家钱粮,已经征收了几百万痘褂屑盖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导致民不聊生,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孟頫和阿刺浑撒里交情很深端就劝说阿剌浑撒里上奏皇帝赦免天下,免除百姓缴纳的全部钱粮。阿剌浑撒里入朝向皇帝上奏度缤赵孟頫说的一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二十九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在盐场服劳役,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掀儿自己回来了,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仁宗在做太子时,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等到他即位以后,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平时只称他的字号,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意蕴深远,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读他的诗文,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带回去以后,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篇6:刑邵,字子才,小字吉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刑邵,字子才,小字吉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

刑邵,字子才,小字吉。少时有避,遂不行名。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尝与右北平阳固、河东裴伯茂、从兄果、河南陆道晖等至北海王听舍宿饮,相与赋诗, 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旦日奴行,诸人求诗不得,邵皆为诵之。诸人有不认诗者,奴还得本,不误一字。

自孝明之后,文稚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于时袁 翻与范阳祖莹位望通显,文笔之美,见称先达;以邵藻思华赡,深共嫉之。每洛中贵人拜职,多凭邵为谢章 表。尝有一贵胜初授官,大事宾食,翻与邵俱在坐,翻意主人托其为让表。遂命邵作之,翻甚不悦。

太昌初,救令恒直内省,给御史,令覆案尚书门下事,凡除大官,先问其可不,然后施行。除卫将军、国 子祭酒。以亲老还乡,诏所在特给兵力五人,并令岁一入朝,以备顾问。丁母忧,哀毁过礼。

其后除骤骑、西充州刺史。在州有善政,俘鼓不鸣,吏人奸伏,守令长短,无不知之。定陶县去州五十 里,县令妻日暮取人斗酒束脯,邵逼夜摄令,未明而去,责其取受,举州不识其所以。及代,吏人父老及温姐皆远相攀追,号泣不绝。

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 穷其指要。

事寡嫂甚谨,养孤子恕慈爱特深。在充州有都信云怒疾便忧之废寝食颜色贬损及卒人士为之伤心痛 悼虽甚竟不再哭宾客吊慰枚泪而已。其高情达识,开遣滞累,东门吴以还,所未有也。

(《北史·刑邵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充州/有都信云恕疾/便忧之废寝食/颜色贬损/及卒/人士为之伤心/痛悼虽甚/竟不再哭/宾客吊慰/拉泪而已。

B.在充州/有都信云/恕疾/便忧之废寝食/颜色贬损/及卒/人士为之伤心/痛悼虽甚/竟不再哭/宾客吊慰技泪而已。

C.在充州/有都信云/恕疾/便忧之废寝食/颜色贬损/及卒/人士为之伤心/痛悼虽甚/竟不再哭/宾客吊慰/拉泪而已。

D.在充州/有都信云恕疾/便忧之/废寝食/颜色贬损/及卒/人士为之/伤心痛悼虽甚/竟不再哭/宾客吊慰/拉泪而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避”,在这里有所避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长官、圣贤、长辈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B.“雕虫”,本指小孩子竹木简上刻写虫书(一种字体),喻指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后常指写作诗文辞赋。

C.“章表”,指奏章、奏表。古时臣下向皇帝上书言事有“四品”:章、奏、表、议。章用以谢恩,表用以陈请。

D.“五经”是指《易》《尚书》《诗》《礼》《春秋》,还有“六经”之说:礼、乐、射、御、书、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邵聪明强记,曾经和朋友一起夜饮赋诗,第二天早上,保管诗稿的仆人外出,刑邵就把他们所作的几十首诗都背了出来,一字不误。

B.刑邵和袁翻一同去参加一个刚被授予官职的显贵的`宴会,袁翻认为主人会托他写推让奏表,主人却叫刑邵写,这让袁翻很不高兴。

C.太昌初年,皇帝命刑邵在宫内任职,又任命他为御史职位,同时叫他复查尚书省、门下省事务,任免官员,都要先向他询问可否。

D.刑邵曾任州刺史,明察秋毫,有个县令的妻子傍晚收取了别人的东西,刑邵在夜晚就知道并拘捕了县令,全州人不知他为什么这样灵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亲老还乡,诏所在特给兵力五人,并令岁一人朝,以备顾问。(5分)

(2)在州有善政,梓鼓不鸣,吏人奸伏,守令长短,无不知之。(5分)

参考答案

4:A

5:D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

6.C 错误“任免官员”错,是授予重要官职

7.

(1)因为父母年老而回乡,朝廷下诏破例给他五名兵士,并让他一年入朝一次,遇事向他征询意见。

(2)在州中任职时有很好的政声,官衙旁边喊冤告状的人敲击的大鼓没有响过。吏卒们的作奸犯科,官员们的是非短长,他没有不知道的。

参考译文

刑邵,字子才,小名吉,少年时因避讳,于是不以名称呼。十岁就能写文章,很有才华,天资高,记忆力强每日诵读一万多字。年纪不到二十,名声震动达官贵人。曾经与右北平的阳固、河东的裴伯茂、从兄邢罘、河南的陆道晖等人到北海王元昕家里饮酒,一起吟诵诗篇,共得数十首,都放在主人的奴仆那里。第二天早晨奴仆外出,人们得不到诗稿,邢邵为他们一一背诵。这些人中有不记得自己写的诗句的,奴仆归来取回诗稿一看,竟一字不错。

自孝明皇帝以后,文学之风十分兴盛。邢邵吟诗写赋的才能独步当时。每有文章写出,京城争相传抄,一时纸贵,高声朗读的声音传遍远近。当时袁翻和范阳的祖莹地位显赫,文笔的秀美,被先贤们称道。因为邢邵的文章瑰丽富赡,人们十分妒嫉。洛阳每当有达官显贵被任命新职,大多请邢邵代写谢表。曾有一位贵显的大官刚被朝廷授予职务,大肆宴请宾客,袁翻与邢邵都在坐。袁翻想着主人会委托他代写谢表,然而却请了邢邵,他因此很不高兴。

太昌初年,朝廷令他任职内省,授给御史职务,命他负责尚书省门下事。朝廷凡任命重要官员,都要先问他是否可以,然后再去任命。他被授予卫将军、国子祭酒。因双亲年纪高迈,辞职还乡。朝廷下诏破例给他五名兵士,并让他一年入朝一次,遇事向他征询意见。他母亲去世,悲哀痛悼,超过常礼。

以后,任骠骑、西兖州刺史。在州中任职时有很好的政声,官衙旁边喊冤告状的人敲击的大鼓没有响过。吏卒们的作奸犯科,官员们的是非短长,他没有不知道的。定陶县距州城五十里,县令的妻子每天晚索上要人家一斗酒、一束干肉,邢邵夜晚把县令拘捕,天未明又把他放回,斥责他索要人家的东西,全州上下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离职时,官民父老及老妪都追着为他送行,哭泣声不绝于路。

邢邵性情清简静素,涵养较深,处事谨慎。兄弟和亲友之间,相处和睦。他博览典章经史,通晓古今。晚年留意于《五经》,穷究其中的要旨。

事奉寡嫂很恭谨,抚养亡兄之子刑憩热爱深厚在究州时,有都城使者说刑憩熟病,就忧愁得废寝忘 食,面色消瘦等到刑憩去世,人们为他伤心,他悲痛虽然很深,竟不再哭,宾客吊祭孔问,仅擦泪而已他 高尚的情操深远的见识,开导解释疑滞的难题,自东门吴以来,没有人可比。

篇7: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仕郡察孝廉,为吏部令史,转殿中将军,累迁上洛太守。私牛马在郡生驹犊者,秩满悉以付官,云是郡中所产也。

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永嘉四年,治中①毛孟诣京师求刺史,不见省。孟固陈曰:“君亡亲丧,幽闭穷城,万里诉哀,不垂愍救。既惭包胥无哭秦之感,又愧梁妻无崩城之验②,存不若亡,乞赐臣死。”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镇。

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外逼李雄③,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专杖威刑,鞭挞殊俗。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④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先是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爨琛距之,战于堂狼,大破骧等,崇追至泸水,透水死者千余人。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逊在州十四年,州人复立逊中子坚行州府事。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谥逊曰壮。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①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属官。②既惭……,又愧……:这两句意思是,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③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第一个皇帝。④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上洛太守 迁:升职

B.朝廷怜之 怜:怜爱

C.帝嘉之 嘉:嘉奖

D.钊距之,战于温水 距:抵御

3.王逊死后谥“壮”(威德刚武)。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逊威德刚武的一组是(3分)

①仕郡察孝廉 ②专杖威刑,鞭挞殊俗

③征伐诸夷,俘馘千计 ④莫不振服,威行宁土

⑤战于堂狼,大破骧等 ⑥怒囚群帅,执崇,鞭之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逊在郡中为官时,家中的牛马生了牛犊马驹,他在任职期满后全都交给了官署。

B.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后,西南发生叛乱,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却没有得到答复。

C.元帝即位后,王逊根据地理形势,重新调整了宁州地区行政区划,得到朝廷批准。

D.李骧袭扰宁州,姚崇率部抵御,大破李骧,姚崇却不肯乘胜追击,王逊因此愤怒而死。

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先 是 越 巂 太 守 李 钊 为 李雄 所 执 自 蜀 逃归 逊 复 以 钊 为 越 巂 太 守。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外逼李雄,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

参考答案

2.B(怜:怜悯。)

3.D(①是说王逊的孝廉;⑤是说姚崇、爨琛抵御李骧的'事。)

4.B(李毅去世是在西南发生叛乱之后。)

5.(1)先是 / 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 / 自蜀逃归 / 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

(2)王逊在外被李雄逼迫,在内有部族的叛乱,官员士人走的走,死的死,城池变成了废墟。

(“逼”表被动,1分;“丘墟”,名词活用作动词,1分;语言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王逊字邵伯,是魏兴人。在家乡任职被推举为孝廉后,担任吏部令史,转任殿中将军,多次升迁后担任上洛太守。自己家中的牛马在郡中生的牛犊马驹,任职期满时全都交给官署,说这是在郡中所生的。

惠帝末年,西南部族叛乱,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城中一百多人拥戴李毅之女坚守多年。永嘉四年,治中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没有得到答复。毛孟再三陈情说:“(宁州)刺史亡故,百姓亲人死去,(人们)关闭在围城之中,(我)万里之远来京城诉说哀情,朝廷不赐予怜悯给予救助。(我)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活着不如死去,请赐臣一死。”朝廷很哀怜他,就任命王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让他从郡中直接前往宁州赴任。

王逊与毛孟一起动身,路上遇到盗贼,过了一年多才到任。这时王逊在外被李雄所威胁,在内遭遇部族的叛乱,官员士人走的走,死的死,城邑变成了废墟。王逊斩除荒草纠正邪恶,收拢聚集离散的人民,专断刑罚使有威严,征服西南部落边远之地。又诛杀了不遵守法令的豪门大族几十家。征伐各地部落,俘获斩杀敌人数以千计,夺得马匹和牛羊好几万,于是没有人不被震服,威名在宁州之地流传。又派儿子王澄奉表劝元帝登帝位,皇帝嘉奖他,多次给他加官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职务照旧,赐爵褒中县公。王逊根据地理形势,上表请求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情都得到批准施行。

在此之前,越巂太守李钊被李雄俘获,李钊从蜀地逃回,王逊又任命他为越巂太守。李雄派李骧、任回再次进攻李钊,李钊率兵抵御,在温水交战,李钊战败。后来李骧等又渡过泸水进犯宁州,王逊派遣将军姚崇、爨琛抵御,在堂狼交战,大败李骧等人,姚崇追到泸水,李骧的士卒跳水逃亡而淹死的有千余人。姚崇因道路遥远不敢渡水,王逊因姚崇不肯追击到底,发怒把众将领都关押起来,把姚崇绑起来鞭打。王逊愤怒异常,怒发冲冠,把冠冲裂,半夜就去世了。

王逊在宁州十四年,(王逊死后)州中人士又拥立王逊排行中间的儿子王坚暂行州府事务。朝廷下诏任命王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赐王逊谥号为壮。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相关文章:

1.《陈幼学,字志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2.《陶潜》文言文练习答案及译文

3.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4.《黑锅》阅读练习及答案

5.《牙膏》阅读练习及答案

6.《井绳》阅读练习及答案

7.《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8.《近乡情更怯 》阅读练习及答案

9.《威尼斯商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10.《定**》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邵晔,字日华,幼嗜学》阅读练习答案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