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Adhoc网络的关键技术的路由
“宫应弦博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无线Adhoc网络的关键技术的路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无线Adhoc网络的关键技术的路由,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无线Adhoc网络的关键技术的路由
对于无线Ad-hoc网络的一些相关介绍呢,以前已经有很多相关的文章了,那么,接下来,主要是介绍关于无线Ad-hoc网络技术之一无线Ad-hoc网络的路由技术。接下来请具体看文章吧。
无线Ad-hoc网络的路由技术
在Ad-hoc网络里,移动节点通过多跳无线链路实现相互间的通信。整个网络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比如基站。网内每一个节点都可作为路由器,向其它节点转发数据分组。开发一种能有效地找到节点间路由的动态路由协议就成为无线Ad-hoc网络设计的关键。Ad-hoc路由协议需要能够实现以下的功能:
(1)能感知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Ad-hoc路由协议要能够检测到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因为Ad-hoc网络需要进行多跳通信,所以路由协议必须确保路径中的链路具有很强的连接性。Ad-hoc网络中的节点必须知道它的周围环境和可以与它直接进行通信的节点。Ad-hoc网络里提供网络连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平面路由网络结构和分层路由网络结构(见图2)。在平面路由网络结构中,所有的节点都是平级的,分组的路由是基于对等的连接。但是在分层路由结构中,较低层至少要有一个节点作为与高层联系的网关。
图2平面和分层路由网络结构
(2)维护网络拓扑的连接
因为每个移动主机都可以随时改变位置,所以网络拓扑是频繁变化的。这样,Ad-hoc路由协议为了维持节点之间的链路具有较强的连接性,它必须动态更新链路状态和对自己重新配置。如果采用中心控制的路由算法,为把节点链路状态的改变传送到所有的节点,就会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要采用一种全分布式的路由算法。
(3)高度自适应的路由
相对于有线网络里的静态节点,无线Ad-hoc网络要求一个高度自适应的路由机制,来处理快速的拓扑变化。而传统的路由协议,如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算法,要求在指定路由器间交换大量路由信息,因此在无线Ad-hoc网络里都不能有效地工作,
所以针对无线Ad-hoc网络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路由算法。总的来说,这些路由算法可以分为3种类型:表驱动算法、需求驱动算法、表驱动和需求驱动算法相混合的算法。
表驱动路由协议采用周期性的路由分组广播,来交换路由信息。每个节点维护去往全网所有节点的路由。主动路由的优点是当节点需要发送一个去往其他节点的数据分组时,只要路由存在,发送分组的延时就很小;缺点是表驱动路由协议需花费较高代价(如带宽、电源、CPU资源等),使路由表能够跟上当前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但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又可能使高价得来的路由表中内容变成无效信息,路由协议始终处于不收敛状态。目前,这种类型的无线Ad-hoc网络路由协议已提出了几种机制,用以改善这些方面的性能。
需求驱动路由协议是根据发送节点的需要,按需进行路由发现过程,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表内容也是按需建立的,所以其内容可能仅仅是整个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的一部分。按需路由的优点是不需要周期性的广播路由信息,节省了一定的网络资源;缺点是在发送数据分组时,因没有去往目的节点的路由,要临时启动路由发现过程来寻找路由,所以数据分组需要等待一定时间的延时,并且由于路由发现过程通常采用全网泛洪机制进行搜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抵消了按需机制带来的好处。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基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针对无线Ad-hoc网络的路由协议,其中一部分也提交到无线Ad-hoc网工作小组成为RFC草案。下面列举一些典型的自组网路由协议:
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协议
WRP(Wireless Routing Protocol)
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协议
ABR(Associativity Based Routing)协议
ZRP(Zone Routing Protocol)
AODV(Ad-hoc on 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协议
TORA(Temporally Ordered Routing Algorithm)协议
LS_QoS(Link-State Based QoS Routing)协议
篇2:无线Adhoc网络的关键技术的安全和互联
对于每个无线网络来说,安全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那么下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无线Ad-hoc网络的安全问题,以及无线Ad-hoc网络的互联问题。希望大家对此能有所了解。
无线Ad-hoc网络的安全问题
与传统的无线网不同,无线Ad-hoc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移动网络,不依赖于任何固定设施,而是通过移动节点间的相互协作保持网络互联。由于该网络的独特性,它正逐步运用于商业环境。设计这种网络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它易受到安全攻击,比如受到 、伪造、拒绝服务等攻击。
在无线Ad-hoc网络中没有基站或中心节点,所有节点都是移动的,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化。节点间通过无线信道相连,没有专门的路由器,由节点自身充当路由器,同时也没有命名服务、目录服务等网络功能。这就导致了在传统网络中的安全机制不再适用于Ad-hoc网,所以应提出专门针对无线Ad-hoc网络的安全机制。目前提出的安全策略有:基于口令的认证协议,它与传统的口令认证不同的地方是密钥和口令的产生是由多台机器决定,而不是集中由一台机器产生,并且还提供了一种完善的口令更新机制;“复活鸭子”的安全模式,它主要针对传感器网络里,传感器与控制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提出传感器在“死亡”之前,只受其拥有者的控制;异步的分布式密钥管理,它提出密钥管理服务是由多个节点(一个集合)来管理,而不是单个节点来管理,
无线Ad-hoc网络的互联
无线Ad-hoc网络是一种多跳网,上述的路由算法都属于单个网内的,现在多数的文章也都集中在这个方面讨论,却很少涉及如何把多个Ad-hoc 子网联接成一个大网及如何与有线Internet相结合,由此便提出将无线Ad-hoc网络互联的问题。
通过使用网关路由器,可以实现将几个Ad-hoc网络互联以及网内节点可以访问互联网的功能。这种形式可以向位于多个分散地理位置上的工作小组提供协同通信能力。
无线Ad-hoc网络与Internet和广域网的互联,从外部来看,可以认为Ad-hoc网是一个IP子网。网内部分分组的传送是由网内路由协议完成(分组到达目的地可能要经过多跳),而当分组进入或离开子网时,采用标准IP路由机制。这就要求网关节点要能运行多种路由协议。
无线Ad-hoc网络可以看作是现有网络在特定场合下的一种扩展。作为Ad-hoc网内部的移动节点有访问现有有线网络资源,与其他Ad-hoc网内的移动节点通信的需求,即Ad-hoc网互联。
篇3:有关AdHoc无线网络路由协议的探讨
AdHoc无线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它要求路由协议非常的多,一般的有线路由需要经过改造才能适应AdHoc无线网络,那么我们就以AdHoc无线网络路由协议的一些种类分别详细谈一谈,通过这些分析,希望大家对此有所掌握。
AdHoc无线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根据AdHoc无线网络路由协议的特殊性,近年来提出了多种Adhoc网络路由协议?IETF的MANET工作小组目前正专注于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协议草案,如DSR,AODV,ZRP等路由协议;另外,专业研究人员也发表了大量关于AdHoc网络路由协议的相关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AdHoc的网络路由协议,如DSDV,WRP等?根据路由触发原理,目前的路由协议大致可以分为先验式路由协议?反应式路由协议和混合式路由协议3种?
AdHoc无线网络路由协议之先验式路由协议
先验式路由协议又称表驱动路由协议,每个节点维护一张包含到达节点的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并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随时更新路由表,所以路由表可以准确地反映网络的拓扑结构;源节点一旦要发送报文,可以立即获得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这类的路由协议通常是通过修改现有的有线路由协议来适应AdHoc无线网络要求,如通过修改路由信息协议(RIP)得到的目的节点序列距离矢量协议(DSDV)?因此这种路由协议的时延较小,但是协议需要大量的路由控制报文路由,协议的开销较大?常用的先验式路由协议有DSDV,HSR,GSR,WRP等?
DSDV协议通过给每个路由设定序列号避免了路由环路的产生,采用时间驱动和事件驱动技术控制路由表的传送,即每个移动节点在本地都保留一张路由表,其中包括所有有效信宿点?路由跳数?信宿路由序列号等信息,信宿路由序列号用于区别新旧路由以避免环路的产生?每个节点周期性地将本地路由表传送给邻近节点,或者当其路由表发生变化时,也会将其路由信息传给邻近点,当无节点移动时使用间隔较长的大数据包(包括多个数据单元)进行路由更新;邻近节点收到包含修改的路由表信息后,先比较信源K信宿路由序列号的大小,信宿路由序列号大的路由将被采用,而信宿路由序列号小的路由则被淘汰,若相同,则采用最佳制式的路由(如最短路径)?
HSR(HierarchicalStateRouting)是一种用于分级网络的路由协议,高级节点保存它所有子孙节点的位置信息,沿从最高级的根节点到最低级的叶节点的路径为节点分配逻辑序列地址,可以用序列地址进行节点寻址?
GSR称为全局状态路由协议,其工作原理与DSDV协议类似,采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但避免了路由报文的泛洪,它包括一个邻近节点表?网络拓扑表?下一跳路由表和距离表?
无线路由协议WRP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每个节点都维持一个距离表?路由表?链路开销表和报文重传表,通过其邻近节点的最短路径生成数SST(ShortpathSpanningTree)生成自己的SST后,再向邻节点传递更新信息?当网络路由表没有任何变化时,接收节点需回传一个空闲报文以示连接,否则,修改距离表,寻找更优路径?这种算法的特点是当检测到任意相邻节点变化时,则检查所有相邻节点的坚固性以消除回路,具有较快的收敛性?
AdHoc无线网络路由协议之反应式路由协议
反应式路由协议又称随选路由或者按需路由,是一种当需要时才查找路由的路由选择方式?节点不需要维护及时准确的路由信息,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才发起路由查找过程?与先验式路由协议相比,反应式路由协议的开销小,但是数据报传送的时延较大,不适合于实时性的应用?常用的反应式路由协议有AODV,DSR,TORA等?
AODV(AdhocOn??demandDistanceVectorRouting)协议:源节点发送数据前先广播一个路由请求消息,附近节点收到后再次广播,直到请求消息到达目的节点或到达知道目的节点路由的中间节点,目的节点或中间节点沿原来路径返回响应消息,源节点收到响应后就知道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
DSR协议称为动态源路由协议,是一种源路由协议,每个分组的分组头中包含了源―目的整条路由信息?它采用路由缓存技术,用于存储源路由信息,当学习到新的路由时则修改路由缓存内容,该协议包含两个方面: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
TORA协议称为临时预定路由算法,是一种源初始化按需路由选择协议,它采用链路反转的分布式算法,具有高度自适应?高效率和较好的扩充性,比较适合高度动态移动?多跳的无线网络,其主要特点是控制报文定位在最靠近拓扑变化的一小部分节点处,因此节点只保留邻近点的路由信息?该算法中路由不一定是最优的,常常使用次优路由以减少发现路由的开销?
TORA协议包括3个基本模块:路由的创建?路由的维护和路由的删除?
AdHoc无线网络路由协议之混合式路由协议
Adhoc无线网络中单纯采用先验式或反应式路由协议都不能完全解决路由问题,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结合先验式和反应式路由协议优点的混合式路由协议,如ZRP协议?ZRP协议是一个先验式和反应式路由协议的组合,网络内的所有节点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虚拟区,区内的节点数与设定的区半径有关,因此区是重叠的,这是与分群路由的区别;在区内使用先验式路由算法,中心节点使用区内路由协议IARP维持一个到区内其他成员的路由表,对区外节点的路由使用按需路由,利用区间路由协议IERP建立临时的路由?
但是,实施混合式路由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如族的选择和维护?先验式和反应式路由协议的合理选择以及网络工作的大流量等问题?
篇4: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作为当今信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是一种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主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几种关键技术,并对有待发现和研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
作 者:张瑞华 高蕊 作者单位:张瑞华(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电气系,陕西,西安,710077)高蕊(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07)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 路由协议 数据融合篇5:TPlink无线路由如何接入现有网络
一、路由器在工作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特点,从LAN到WAN方向上的数据流默认不受限制通过路由器,从WAN到LAN方向上默认不能通过,而无线宽带路由器的无线接入部分属于LAN的范围,默认情况从局域网内电脑上发出的数据包进入路由器的LAN口,可以顺利通过路由器从WAN口被发出,但是从WAN这一端主动过来的数据包进入WAN口以后,路由器默认是不让那些数据包通过的,这是路由器的默认防火墙规则阻挡了外来数据接入,
二、这时我们想要在现有网络中增加一台无线路由器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组网方式,也就是第2台路由采取WAN口接入网络或第2台路由采取LAN口接入网络。
1、无线路由器WAN口接入,这种方式有个缺点无线路由器所连接的电脑都不能访问大局域网内的其他电脑,好处是它是个封闭的内部环境,安全性好些,
连接方式是将无线路由器将大局域网的信号引入路由器,然后路由器分配小局域网ip地址范围给它所连接的电脑,这几台电脑形成一个大局域网内部的小局域网。
2、无线路由器LAN口接入,这种方式可以访问大局域网内的其他电脑,无线路由器相当于无线交换机的作用,所有下属电脑都和其他大局域网内电脑互通。
连接方式是将无线路由器将大局域网的信号引入路由器,然后路由器分配大局域网ip地址给它所连接的电脑,这几台电脑融入大局域网成为一个整体。
三、第一种方式适合只要上网不要内部办公的人士使用,第二种方式适合需要和内部电脑连接一同办公的人士使用,这两种方式都不适合家庭使用,因为家里电脑只要一台无线路由即可,当然有的人家里已经有台式机了当时买的有线路由接入的,如果你家里墙上有网线接口这是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了。
篇6:对于分层无线Adhoc网络的应用的简要体验
关于无线Ad-hoc网络的基本知识,相关的关键技术,协议等,前文都有介绍,在此,不加以赘述。那么,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分层无线Ad-hoc网络的应用。希望此文能让大家对分层无线Ad-hoc网络有所认识。
分层无线Ad-hoc网络的应用
无线Ad-hoc网络作为一种无线自组网,可以用在很多方面,如军事通信系统、防汛抗洪等应急通信系统、商业应用环境及无线接入网等领域。这里,根据无线Ad-hoc网络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它在民用中的另一种应用:分层自组网。
分层自组网在未来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作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蜂窝通信系统的“无缝”覆盖能力是很强的,但它所能提供的高速数据业务和多媒体服务却有限,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用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只为2 Mbit/s,还是不能完全满足未来移动用户的业务需求,特别是在业务比较集中的热点小区。而分层自组网由于可以采用基于IP的分组交换技术,所以适合在这样的热点小区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
图3是分层自组网的网络结构图。
图3 分层自组网网络结构图
现有的某些接入网如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luetooth等,在网络层来看,是一个单跳的网络,无路由功能,分层自组网则是一个多跳的网络。分层自组网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接入层,一层是终端层。接入层是由多个AP(接入点)构成的,这些AP既可以作为网络接入点,也可以作为用户,并且这些AP的位置是可以随意移动的,这一层就构成一个无线自组网,AP之间的通信采用相互转发来实现,也即多跳通信。终端层是由移动终端用户组成,它们也构成一自组网,相互之间的通信也可采用多跳转发,并且可以通过AP与其它微小区用户通信或接入网络。
分层自组网作为蜂窝无线系统的重要补充,还有一些技术难点需要突破,比如越区切换,漫游,满足用户在高速移动下的快速动态路由技术,移动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解决对于无线Ad-hoc网络能否正常和稳定工作是十分关键和必不可少的。
篇7:无线路由对接
1. 主路由按正常配置,配置到能正常无线上网
2. 需桥接的路由先改LAN接口,到网络参数->LAN口设置,改变LAN口的IP地址,改192.168.1.2(192.168.1.*第三个可以用3,以此类推...),改完保存后通过192.168.1.2登入路由配置
3. 设置桥接,在无线设置->基本设置中设置自己的无线参数,然后通常桥接功能配置是勾选“开启WDS”,勾选后下面出现选择连接其他路由的一些选项配置,桥接SSID和桥接BSSID可以通过扫描按钮获取,
找到主路由后记住主路由的信道号并选择,带入信息后改变上方信道下拉列表内容,从自动改成主路由的信道号,选择主路由的密钥类型,
通常是WPA-PSK的,输入密码后保存就OK了,看看使用桥接的路由是不是也可以上网了!
篇8:无线网状网络的路由协议解析
无线网状网络是由Ad Hoc网络发展而来的一种多点对多点的无线网络,目前无线网状网络的路由协议都从很大程度上参考Ad Hocl~络的路由协议,其中经典型路由协议更是直接将Ad Hoc路由协议应用于无线网状网络环境,对经典型无线网状网路由协议进行介绍,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协议进行重点分析。
一、无线网状网的路由协议
传统的路由协议是专为有线网络设计的,并不适用于无线网状网环境。因为传统的路由协议不能够很好处理无线网状网环境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和链接质的快速变化。无线网状网络都有一些显著的特性,例如:高动态性,智能性,端对端最佳路径选择,多跳性,通常带宽有限和计算能力不足。无线网状网络的高动态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路由器本身可能移动,并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动。第二,即使路由器本身不移动,由于干扰、地理和环境等因素,无线电链路的质量仍可能发生快速变化。
从以上这些特性可以知道,完备的无线网状网路由协议必须需要具备以下特点:①分布式操作;②快速收敛(适应更快的移动);③可扩展性:④适用于大量的小型设备;⑤只占用有限的带宽和计算能力主动式操作(减少初始延迟):⑥在选择路由时考虑无线电链路的质量和容量;⑦避免环路:⑧安全性。
由于无线网状网是由Ad Hoc网络发展而来的无线网络。Ad Hoc网络和无线网状网络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现有的主流无线网状网路由协议也是从AdHoc网络的路由协议发展而来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路由协--议:一种为先验式路由协议:一种为反应式路由协议;另外一种就是二者的混合,称为混合式路由协议。
二、先验式路由协议
(一)简介
先验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表格的路由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节点维护一张或多张表格,这些表格包含到达网络中其它所有节点的路由信息。当检测到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节点在网络中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收到更新信息的节点更新自己的表格,以维护一致的、及时的、准确的路由信息。不同的先验式路由协议的区别在于拓扑更新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方式和需要存储的表的类型。先验式路由协议不断的检测网络拓扑和链路质量的变化,根据变化更新路由表,所以路由表可以准确地反映网络的拓扑结构。源节点一旦需要发送报文,可以立即得到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
(二)典型先验式路由协议DSDV协议
DSDV的基本原理是:每一个节点维持一个到其它节点的路由表,表的内容为路由的“下一跳”节点。DSDV创新之处是为每一条路由设置一个序列号,序列号大的路由为优选路由,序列号相同时,跳数少的路由为优选路由。正常情况下,节点广播的序列号是单调递增的偶数,当节点B发现到节点D的路由(路由序列号为s)中断后,节点B就广播一个路由信息,告知该路由的序列号变为s+l,并把跳数设置为无穷大,这样,任何一个通过B发送信息的节点A的路由表中就包括一个无穷大的距离,这一过程直到A收到一个到达D的有效路由(路由序列号为s+1-1)为止。
在此方案中,网络内所有的移动终端都建立一个路由表,包括所有的目的节点到达各个目标节点的跳跃次数(或标识距离矢量的路径矩阵)。每个路由记录都有一个由目标节点设定的序列号。序列号使移动终端可以区分当前有效路由路径和已过时的路由路径。路由表周期性地做全网更新以维护全网的通信有效性。通常,为了减少由于路由表更新而产生的大量路由信息传递,减少网络路由开销,可以采用两种路由更新方式。第一种是全清除方式,即通过多个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将路由更新信息在全网中传输,
如果网络内终端出现移动,则产生的新路由分组信息不定期的传达至网络内所有终端。第二种是部分更新方式,或称为增量更新方式,即在最后一次全清除传输后,只传递那些涉及变化了的路由信息进行传输,这些信息通常被放置在一个标准的NPDU里,从而减少路由信息的传递量。在增量更新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增加另外一个附加的表来存储路由更新信息。
新路由信息的广播信息包含目标节点的地址,到每个目标节点的跳数、接收信息的序列号,以及独有的广播序列号。新路由信息适用最新的序列号。如果两次更新具有相同的序列号,则具有较小的距离矢量阵的路由具有优先权。因为它代表路径最短(或跳数最少)。在通常情况下,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可能存在多条路径,在最佳路由路径的确定过程中,移动终端跟踪不同路由路径的时间,最佳路由路径就是时间最短的路径。在找到最佳路径之前,该时间呈收敛性涨落。一旦路径确定,这些信息就存放到每一个终端的路由表中,直到节点收到新的路由信息。 三、反应式硌由协议
反应式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当需要一条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径进行数据发送时才查找路由的路由选择方式。节点并不保存整个网络的及时准确的路由信息。当源节点要向目的节点发送报文时,源节点在网络中发起路由查找过程,找到相应的路由后,才开始发送报文。为了提高效率,节点可以将找到的路由保存在缓存中供后续发送使用。反应式路由协议按需路由的特点可以较好地适应节点移动较为频繁的无线网络环境,节点发生移动后,只需要更新需要发送数据的相关路径的路由信息即可。
四、混合式路由协议
混合式路由是将前面两种路由方式结合起来,在局部范围内使用先验式路由协议,维护准确的路由信息,并可以缩小路由控制消息传播的范围。当目标节点较远时,则使用反应式路由协议查找发现路由。ZRP协议就是混合式路由协议的代表。ZRP协议是一种专为多变的通信环境(如可重构无线网络,RwN)设计的平铺式路由协议。在每个节点定义一个区域,此区域包含一些节点,这些节点的距离(也就是跳数)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这个距离被成为区域半径rzone。每一个节点只需要知道它的路由区域内的拓扑结构,而且其路由信息随着区域内的拓扑更新而更新。这样,尽管网络很大,但更新仅仅在局部区域进行。由于距离大于1,这样区域就有大量重叠。
若s要与D通信,则s发送query消息,并一级一级广播下去,直到到达D,D响应这个请求,表明路山为:S-H-B-D。
B知道路由路径的机制成为路由累积。累积过程如下:query消息每经过一个节点,则在query消息中加上该节点的信息。为了限定信息大小并能反应出路由发现过程,在query消息中加入跳数限制,并且每经过一个节点,跳数减l,若跳数域为0,则丢弃该消息。区域内部采用先验式路由协议。
可以看出ZRP仅需要一些相对小数量的query信息,这些信息只是发给周边节点的信息。由于区域半径相对于整个网络来说总是比较小,得知区域内部拓扑的开销只是整个网络很少的一部分。而且,每一个节点储蓄的信息也大为减小。另外,ZRP协议比全网的反应式路由发现机制要快得
五、结论
无线网状网络作为一种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瓶颈问题的方案,和智能天线、Ad Hoc网络以及超宽带技术一起,正在成为无线通信领域中压倒一切的技术。因此在无线网状网络的协议标准尚桌统一的前提下,对无线网状网络的路由技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线Adhoc网络的关键技术的路由】相关文章:
6.路由协议设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