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论文
“帕langlang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论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论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论文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技术手段和措施等,并结合无线网络技术在作业区的应用,实现无障碍的信息交换和业务沟通,不必受到任何地域和网络资源的限制,使得现有企业信息系统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无线AP
一、无线网络的发展
1、无线网络的应用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最终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时至今日,无线传输标准可谓百家争鸣,除了最容易想到的无线局域网,用户也将能在不同的领域应用这些新技术,包括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两方面。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红外线无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来传送数据,通讯距离较短,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蓝牙有着全球开放的自由频段2.4GHz,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数据传输速度1Mbps,2.0版本的蓝牙技术甚至达到3Mbps。WiFi即“无线相容性认证”,目前已出现多个标准。802.11b标准在理想情况下的传输速率为11Mbps,802.11g标准的理论传输速率也达到54Mbps。但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它们的传输速率也只有理论速度的一半左右。无论是红外线无线、蓝牙无线传输,还是WiFi无线技术方式,都有着很高的无线技术含量,并且都运用了自家的独门技术,无线传输的表现能力相当出色。
2、无线网络的特征和优势
(1)移动性强。无线网络摆脱了有线网络的束缚,可以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网。无线网络完全支持自由移动,持续连接,实现移动办公。
(2)带宽很宽,适合进行大量双向和多向多媒体信息传输。
在速度方面,802.11b的传输速度可提供可达11Mbps数据速率,而标准802.11g无线网速提升五倍,其数据传输率将达到54Mbps,充分满足用户对网速的要求.
(3)有较高的平安性和较强的灵活性
由于采用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等一系列无线扩展频谱技术,使得其高度平安可靠;无线网络组网灵活、增加和减少移动主机相当轻易。
(4)维护成本低,无线网络尽管在搭建时投入成本高些,但后期维护方便,维护成本比有线网络低50%左右。
3、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
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方便了日常办公。由于无线网络是借助空气作为传输介质的的一种组网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线网络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无线网络的实际应用中,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重放。在没有足够的平安防范办法的情况下,是很轻易受到利用非法AP进行的中间人欺骗攻击。中间人攻击则对授权客户端和AP进行双重欺骗,进而对信息进行窃取和篡改。
(2)WEP破解。现在互联网上已经很普遍的存在着一些非法程序,能够捕捉位于AP信号覆盖区域内的数据包,收集到足够的WEP弱密钥加密的包,并进行分析以恢复WEP密钥。根据监听无线通信的机器速度、WLAN内发射信号的无线主机数量,最快可以在两个小时内攻破WEP密钥。
(3)网络。一般说来,大多数网络通信都是以明文(非加密)格式出现的,这就会使处于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之内的攻击者可以乘机监视并破解(读取)通信。这种威胁已经成为无线局域网面临的最大新问题之一。
(4)MAC地址欺骗。通过网络工具获取数据,从而进一步获得AP答应通信的静态地址池,这样不法之徒就能利用MAC地址伪装等手段合理接入网络。
(5)拒绝服务。攻击者可能对AP进行泛洪攻击,使AP拒绝服务,这是一种后果最为严重的攻击方式。
二、作业区无线网络技术简介
1、作业区无线网络需求分析
作业区绝大多数单位已拥有的有线网络只能提供固定而有线的网络信息点,而作业区部分采气作业区距离厂区较远,有线网络建设周期费用较大,职工移动办公设备越来越多、临时性活动较多,灵活性较大,有线局域网无法满足员工随时随地共享网络资源的需要,所以很有必要使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对原有的有线网络进一步扩充,从而无线网络正式顺应了智能化气田建设的前进步伐。
2、无线网络系统设计
作业区在新疆油田公司无线局域网络项目中共涉及4个站点,包括一个中心站点,3个客户站点。
中心站安装了三台无线网桥,使用三面1200,增益为16dBm的扇区天线,共同围成3600的全向覆盖;三个客户站各安装一台无线网桥,使用一面增益为24dBm的栅格天线。
3、无线网关键技术
微蜂窝覆盖及漫游。对于办公楼、会议培训、宿舍等场所,无线微蜂窝覆盖是最有效简洁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个AP的发射功率均又严格控制,同时,安装再室内的AP会受建筑物本身的影响,因此采用了多个AP进行合理分布和配置,扩大覆盖区域。
无线网桥。无线网络除了覆盖应用以外,无线桥接是另一项重要的应用。利用无线桥接设备,为多个独立的局域网络建立空中连接。作业区无线网桥选用cisco的1310G型号,实现生产站区的基本数据快速传输和查询,使数据存储、备份更加安全。
三、如何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
为了保护无线网路免于攻击入侵的威胁,主要应该在提高使用的平安性、达成通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使用者验证及授权等方面予以改善,实现最基本的平安目的。
1、规划天线的放置,掌控信号覆盖范围。要部署封闭的'无线访问点,第一步就是合理放置访问点的天线,以便能够限制信号在覆盖区以外的传输距离。最好将天线放在需要覆盖的区域的中心,尽量减少信号泄露到墙外。
2、使用WEP,启用无线设备的平安能力。保护无线网络平安的最基础手段是加密,通过简单的设置AP和无线网卡等设备,就可以启用WEP加密。无线加密协议(WEP)是对无线网络上的流量进行加密的一种标准方法。虽然WEP加密本身存在一些漏洞并且比较脆弱,但是仍然可以给非法访问设置不小的障碍,有助于阻挠偶然闯入的黑客。
3、变更SSID及禁止SSID广播。服务集标识符(SSID)是无线访问点使用的识别字符串,客户端利用它就能建立连接。对于部署的每个无线访问点而言,要选择独一无二并且很难猜中的SSID。
4、禁用DHCP。对无线网络而言,这很有意义。假如采取这项办法,黑客不得不破译用户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其它所需的TCP/IP参数。无论黑客怎样利用公司的访问点,他仍需要弄清楚IP地址。
5、禁用或改动SNMP设置。假如公司的访问点支持SNMP,要么禁用,要么改变公开及专用的共用字符串。
四、结束语
无线网络的发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走到今天的。近年来,网络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方面,速率大大提高,可达千兆级。但“接入点的固定和有限”随着“移动办公”日益强烈的需求,有线接入难以为继。同时,众多局域网的互联,使得布线遇到重重困难。无线局域网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所提供的“多点接入”、“点对点中继”(即所谓的mesh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替代有线的高速解决方案。可以说无线网络的世纪已经到来了。随着802.11g/b等标准的广泛应用,更大、更快、更广成为新一代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因此,无线接入的商机正在到来,无线网络的明天一片光明。
篇2:无线网络技术论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频繁发生,每年由于交通问题产生的损失不计其数。以下是“无线网络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智能交通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地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在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线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智能交通系统当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较大的便利。
1智能交通系统设计
1.1设计目的
近年来,经过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智能交通系统的不断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国内在此方面的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公共监控管理方面,为公共交通信息的发布和控制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但是在智能分流、智能干预和控制方面略显不足。在实际的城市交通网络中,主要采用的是在路口安装高清摄像头的形式,通过监控中心的大型设备来处理和收集路况信息,这样做的缺点在于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大量的资金使系统分析的代价提高。
1.2总体设计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主要以ITS作为系统的主要控制核心,并且将其与城市中各个路线的公交车模块的收集和车辆信息向结合,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收集地图数据,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该路段中的相关信息,以便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2.1公交车模块设计和应用
公交车模块是主控中心重要的数据来源,它主要是根据GPS中对具体位置、速度等信息的测量,利用无线技术将这些测量信息传送到ITS当中,然后由该程序进行系统的操作和运行。公交车模块主要部分是嵌入式的微控制器,它能够对接收到的定位测速信息进行处理,再将处理之后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到主控中心当中。此外,这种微控制器在对主控所接收信息进行处理之后在LED中进行展示。公交车的系统包含了城市的主要交通网络,能够对线路的`稳定性以及主要特征进行良好的呈现。因此,凭借公交车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减低经济投入、信息真实可靠,而且具有安装方便、覆盖面广泛等优势。
2.2公交站牌模块设计和应用
在公交车站点中通常会使用公交站牌模块,利用LED来对本站信息和各个相关线路公交车预计到达时间进行显示。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接收到ITS主控中心发布的实时路况信息,将其输入到本站点的站牌模块当中,更新站牌信息。由于站牌通常会固定的位置,因此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容易实现,极大的节省了GPS开支。根据公交车中嵌入式的微控制器能够对具体的路况信息进行了解,掌握公交车实时运行情况,还可以对本站所有线路公交车进行分析,掌握其到站情况,并且在LED模块进行显示。例如,A路中正在行驶某路公交车,线路较为畅通,约10分钟可到达本站,请乘客们做好准备,或者是B路中正在行驶某路公交车,线路拥堵较为严重,大约30分钟可到达本站,请乘客们做好准备。
2.3其他設备的应用
设备接入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例如,交警手持设备、Internet便民接入、交通信号灯以及短消息接入等。第一,交警手持设备。交警在进行日常指挥时,经常会随身携带一种手持设备,这种设备能够为其提供信息,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路段的交通情况进行了解,帮助交警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交通信号灯。该信号灯可以被称作为交通“总指挥”,能够极大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整个交通管理的过程中,信号灯的时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公共交通模块系统中的ITS能够获取到相应路段信息的同时,结合获取的信息对该路段交通信号灯的市场进行调整,从而对该路段的交通压力进行缓和和改善。
第三,Internet便民接入。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市民在出行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短信、屏幕等方式获取出行信息。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电脑或者手机上搜索到公交的到站时间以及交通状况是否存在异常等问题,这将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交通管理的质量。第三,短信息模块。短信息模块的作用是当某一路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一情况通知给各个出租车司机,使其在驾驶的过程中绕过该路段,同时对缓解交通压力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2.4ITS主控中心软件设计和应用
由于ITS主控中心属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它将能够依照GIS地图信息和分析处理,形成路况信息以及道路优化缓和堵塞的措施。ITS主控中心中最为主要的三层架构设计为表示层、逻辑层以及数据层。其中,表示层的主要作用为显示和应用。例如公交站牌信息的显示、大屏幕信息的显示等。同时,对于交警手持设备以及信号灯的控制等设备的接入和应用也有所涉及。总体来看,其显示的信息涉及到多个领域,对市民的出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逻辑层属于三层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它能够通过数据层获取一定的数据资源,对整个系统中的相关业务进行处理和计算,为表示层的显示功能提供服务。数据层能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出路面人流以及车辆的拥堵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排堵方案,从而给司机和行人提供便利。
结束语:综上所述,无线网络具有使用灵活、操作方便,受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能够以多种形式在智能交通中进行应用,因此受到广大使用者的一致好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其发送时间会稍有延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是从整体来看,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篇3: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类课程的教学中实验室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是对这类实验室的管理难度却要更大,迫切需要良好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支持其管理。目前基于WSN新型分布式协议在电子类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如何提高电子类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WSN新型分布式协议;电子类实验室;管理;应用研究
WSN也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称为wirelesssensornetwork),WSN目前在国际上是备受关注,其涉及诸多的学科,而这些学科还具有高度的交叉性和集成性。具体来说,WSN综合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一系列的高新技术。
1WSN新型分布式协议在电子类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背景下,WSN主要是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一般都是比较廉价的)所组成,其通过无线通信和传输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综合系统,其实际的目的就是为了协作地感知、采集与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具体的感知对象,并将感知到的具体对象的信息发送给观察者。一般是由传感器、感知对象以及观察者,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
在电子类实验室的WSN应用领域,感知对象就是电子类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操作平台等,而观察人员则为实验室的管理员(当然也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
新型的分布式WSN网络协议使得监控获得的信息数据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些环境数据信息如温度、湿度、位置等标量的数据。其已经集成了更多的视频、音频、图像信息等进入到系统中,而分布式的WSN网络协议与网络结构的OSI模型有着类似之处,就是将系统分层、分布的展开,不同的层次负责不同的业务,是一种分布处理的工作机制。新型的分布式WSN协议主要是让节点参与到特定的节点的簇内多跳通信之中,然后令簇头进行数据的聚合,以有效的减少向sink节点传送的消息数量,这样一来就达到了节省资源和提高可扩展性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其为何能够发送、传递更多、更丰富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将新型的分布式WSN协议应用到了电子类实验室的管理中,就是为了解决电子类实验室长期存在的人员、效率方面的困难。
新型的分布式WSN协议下的WSN系统更为的可靠、安全,信息的传输效率更高,传输的内容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相关的管理人员所获得的信息更具有指导性也更容易理解,不再需要更多的技术性要求,让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简单,同时也节省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并且,新型的分布式WSN协议,是安全可靠的,对于实验室的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是具有极大帮助的,能够充分的在系统的提示下将各类系统资源利用起来,更好的发挥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WSN新型分布式协议在电子类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虽然这种分布式的操作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分层、分布,当其中某一个环节、层次出现问题的.时候并不会严重的影响到其它部分系统的工作;但是,很明显其也加大了系统的复杂程度,虽然应用起来比较方便,便于管理人员的管理,但是对于系统的维护技术人员而言,维护的难度可能就有所提高了。
2WSN新型分布式协议应用设计模型以及分析
应用模型利用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ZIGBEE将各个节点组成一个物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登陆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在线平台,可以查看浏览实验室信息、预约申请使用实验室以及设备、管理个人资料信息、编辑预约信息和修改用户密码。
教师管理员登陆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可以编辑用户信息、维护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实验室和设备电源状态、检测实验室室内各个参数信息。如图1所示,该设计模型中涉及到的关键性硬件为利用ZIGBEE技术开发的CC2530模块。
该模块承担建立自主网实验室网关以及与实验室管理服务器通信的任务。如图2所示,为CC2530模块原理图。CC2530是用于2.4-GHzIEEE802.15.4ZigBee和RF4CE应用的一个真正的片上系统(SoC)解决方案。它能够以非常低的总的材料成本建立强大的网络节点。CC2530结合了领先的RF收发器的优良性能,业界标准的增强型8051CPU,系统内可编程闪存,8-KBRAM和许多其它强大的功能。如图3所示,为本应用设计模型软件处理流程图。程序主要完成处理器、输入输出口、AD和DA、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定时器等的初始化工作。CC2530采集实验室相关信息后向网关发送并到达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网页平台。采集时间为100us每次。
3结语
总的来说,WSN新型分布式协议在电子类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比较明确的解决了一般在传统的电子类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如人员的工作量大、管理的效率低下、实验室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WSN系统技术的重要更新和与时俱进的发展下的必然结果,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日后的研究也势必会得到充分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艳辉.物联网技术在实验室安防系统中的应用[D].华北理工大学,.
[2]吴文华,施镇江,朱娟娟,史同娜,谢卫民.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1):259-264.
[3]葛日波,王颖,李梦梦,林敏.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1):15-18.
篇4: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论文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和传感器等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制造成本和服务质量上已经越来越符合人们的要求,并在各种生活场景中有了一定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在环境监测、军事国防、抢险救灾、工农业生产、城市管理、生物医疗、危险区域远程控制等许多重要领域的实用价值,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是由大量具有通信和计算能力的微型传感器节点密集分布在监控区域内部或附近,协作地监控不同位置的物理或环境状况,且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自主完成指定任务的智能测控网络系统。它综合了传感器、网络通信、嵌入式计算、无线传输、分布式信息处理等领域技术,能够通过大量微型传感器协作地监测、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的地理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把信息发布给用户。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特征
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蓝牙(Bluetooth)、无线局域网(WLAN)等无线通信网络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类似于传统Ad-hoe网络,没有基站设备支持,自组织、自管理的多跳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Ad-Hoe网络应用在传感器技术中的一种具有动态拓扑结构的组织网络。
1.自组织的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具备自组织能力;
2.自管理的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具备自管理能力;
3.网络规模大,分布密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多于传统Ad-hoc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并且分布密度大;
4.网络节点易出错: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较之传统Ad-hoe网络中的节点更容易出错;
5.单个节点能力较弱: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十分有限,无法进行复杂的计算和数据存储;
6.节点间广播式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主要采用广播方式通信,而传统Ad-hoe网络大都采用点对点通信;
7.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与数据为中心的含义指无线传感器网络运行时,通常只关心整个任务的执行情况,用户在使用网络查询事件时,只关心是否获得了所需的数据,不关心数据是由哪个节点发来。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
,美国在先进国防研究项目局(DARPA)的一个研究项目中第一次提出无线自组织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IEEE协会成立了IEEE802.15.4工作组,其目标是开发一种供廉价的固定、便携式或者移动设备使用的低复杂度,低成本,低速率与功耗的无线传输技术。IEEE推出了IEEE802.15.4的PHY物理层与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其主要的特点就是低成本,易实现,可靠的近距离传输操作,而且可以在一个PAN(Personal area network,其范围为5-10米)里使用同一信道却有效避免冲突。在IEEE802.15.4里定义了两种网络节点:全功能节点与半功能节点。全功能节点可以与任何一个其它的节点进行通讯而半功能节点只能与全功能节点通讯。另外,超宽带无线通信(UWB[16])以其高速率、低功耗、抗多径、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室内短距离无线网络的首选方案,这为WSN网络的数据传输开辟了一种崭新的方案。
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必须要在设计上体现以下要求:
第一,由于传感器节点的大规模和低成本特性,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不会进行节点的回收或充电,这使得能量消耗效率为系统的首要优化指标。大部分关键技术都是围绕着能量消耗问题这个性能指标来做优化的。同时,节点的大规模和随机部署的特性又要求网络拓扑结构为自组织的分布式结构。
第二,异构性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特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异构性可以分成网络内的异构性(节点异构)和网络间的异构性两种。关键的异构因素包括节点系统差异,通信协议差异,数据管理差异和系统优化目标差异。一方面,异构互连能提供更灵活便捷的组网方式,同时,平滑的异构互连是产业化多样性的基础,系统的可扩展性也对异构性有要求。
第三,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资源的协同操作。由于单个节点的能量、传感、存储和计算能力都相当有限,如何有效的利用大量节点的资源,并对海量的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完成任务,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造和设计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篇5: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摘要:针对《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现状,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学目标注重发挥学生潜能,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教学策略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统一,设计开发一种APP教学辅助系统,实践应用讨论式、探索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无线网络;教学;实践;效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前行,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与时俱进。教学目标注重发挥学生潜能,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教学策略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统一[1]。教育教学从以书本为主的教育变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师的角色从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的角色从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2]。同时,教学目标的设立与创新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艰巨任务[3]。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的领域包括医疗、智慧城市、智慧农业、信息家电及林业等,涉及多学科知识,应用性较强,是目前前沿热点之一[4]。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开展,创新创业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对大学生而言,选择无线网络技术进行创业已经逐渐形成一股潮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学生学习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教学改革正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篇6: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论文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类和通信类专业开设,该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无线网络部署、无线网络应用的技能,为学生应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由于交叉学科的特点,该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容易知难而退。目前,课程的设计上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1.理论教学知识过于理论化,内容大而全,理论知识不扎实的学生较难接受;2.理论过于抽象,很难让学生看到实体,甚至有时轻视实践,实验课由于设备等因素影响,只能见树木不见森林,理论与实践结合较难;3.学生缺乏对无线网络技术的整体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很难。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学生学习能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而达到升华学习,取决于课堂教学教师的引领,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多年来,承担的《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始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从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改为讨论式、探索式教学,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不断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方案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三基于教学辅助平台的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古板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时代需求。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人机”不离是现代人的`主要特征。针对这一特点,开发设计《无线网络技术》教学辅助手机APP,将课程内容包含必选内容和可选内容上传APP。教学辅助平台包含了课堂教学即视频、实验教学、习题和“我的”等功能模块,平台首页如图2所示。
(一)课前预习,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课堂教学
手机APP课堂教学部分上传视频教学等必选内容和文档资料等可选内容。比如,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中通信原理、标准协议等基础知识列入必选内容,奠定良好的学习根基;对物联网、智慧网络等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列出提纲,列入可选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以无线局域网wireshark测量工具的使用为例,APP提供wireshark的安装包及学习资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手机学习课程内容,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带着问题上课,课堂授课前让每组学生罗列本组问题,老师带着问题授课。
(二)随时随地查看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
手机APP实验教学部分上传实验资料,包括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与课堂教学类似,无线网络的组网和配置等列入必做实验部分,提供实验步骤及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操作过程中查看。选做实验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列出多个选题,提供拓展实验内容。最后列出无线网络综合实验内容,为学有余力学生提供课余拓展训练,学生可以进行系统的测试。以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实验为例,课堂教学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wrieshark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发布后,要求以组为单位进行,观看视频预习,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高效率并对实验进行优化。
(三)分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课程教学实施前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学生自由组合并结合男女组合的分配原则,5-7人组成一组。各组选1名学生当组长,负责监督成员并提交每次预习问题,分组讨论时各组积极发言,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四)以大创项目为导向的“自由化”学习结合《无线网络技术》课程特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比如,实施的《智能温湿度探测系统》项目,采用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传感网络把数据传输到处理节点。学生将课堂内容中的传感器模块设计、处理器模块设计、无线通信模块设计等[5]用到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任课教师将项目案例引入课堂,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以项目实施为平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习研究,鼓励学生探索并发现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做到互帮互带,实现项目发展延续。
(五)习题测评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习题模块中提供相对应的作业,上传了各章节课后习题、补充习题及相应答案。学生以毛遂自荐的方式从不同组中挑出1-2名学生汇报学习的成果,大家讨论完成此小节内容的学习,为后期的实验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练习并进行自测,测试分数在“我的”中体现,显示做题总数、正确、错误题目的数量及得分情况,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得分依据之一。“我的”模块主要对学生个人资料进行修改,显示观看视频的时间,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并显示结果,从“我的”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也可以在留言中给老师留言,与老师互动交流。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各业不断改革,信息技术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服务于教学是本文的出发点。《无线网络技术》课程具有特殊性,其理论内容繁杂且艰涩难懂,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以及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使得课程教学困难且效果不佳。开发设计教学辅助APP并巧妙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使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有效提高学生能动性。相信通过教学方法的持续改革,一定会巩固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洁.面向物联网人才培养的传感器网络课程群建设[J].高教论坛,,(4:78-79.
[2] 王威威.大学生学习策略对教育收获的影响机制分析[D].江苏:江苏大学,.
[3] 王峰,沈建华.适应工程教育改革的信息通信类实验平台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10):257-259.
[4] 金光,江先亮.无线网络技术教程:原理应用与仿真实验(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 王旭启,师韵,张善文.“项目导向”式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1):57-58.
篇7: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
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
前言
随着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其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系统中的设备通过电缆来连接,从而形成了很大的限制性,为了拓宽系统控制的范围,在系统中应用了ZigBee无线网络技术,这种技术具备成本低、易维护、自我修复等优点,可以实现远程自动控制。与现有的自动控制系统有线网络相比,基于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将会具备更加优越的性能,从而提升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1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1发射模块
传感器在进行信号发送时,发送的为4~20mA的标准电流信号,发射模块接收到信号之后,需要对信号进行转换,变为电磁波无线之后在发射出去,而这就是发射模块的功能。发射模块的硬件具有固定的结构,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之后,首先由I/V变换电路对信号进行变换,经过变换之后,标准电流信号由4~20mA变为1~5V,随后,变化之后的信号经过零点迁移电路,成为0~4V电压,再经过A/D转换器以及单片机之后,变成电磁波无线信号,实现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在进行发射模块硬件电路设计时,首先要对使用的元器件进行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所使用的微控制器的型号为P89LPC935,该型号为单片封装,处理器结构的性能非常高,在执行命令时,所需的时间比较少,同时,此种型号的微控制器中集合了很多系统级的功能,使用之后可以大量的减少元器件的数量,降低系统成本;射频芯片的型号为CC1100,此种芯片具备可编程的特点,而且与ZigBee协议之间具备较高的一致性,在低功耗无线应用中,适用性非常强;ADS7829是发射模块硬件电路中一个重要的元件,此种型号的元件所具备的采样速率是非常快的;在I/V变换电路中,主要的功能就是信号变换,在选择元件时,采用了无源I/V变换;零点迁移电路为LM358,在LM358内部,设置了两个双运算放大器,这两个部件之间相互独立,在单电源中具备比较高的适用性。在明确电路元器件的型号和功能之后,就需要进行发射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1.2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硬件电路设计的步骤与发射模块是相同的,首先需要明确各个元器件的型号及功能。在接收模块中,包含四个部分:射频芯片、单片机、D/A转换器、V/I转换电路。实际上,接收模块的工作流程就是将发射模块逆过来。D/A转换器选择的型号为TLV5617,此种芯片的接口为SPI接口,输入时的通道为单个,输出时的通道为双通道,芯片的输入端与发射模块单片机的接口需要进行有效地连接;V/I转换器选择的为集成的AD694型号,通过转换器的转换,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4~20mA标准电流信号。这两个部分的元件型号确定之后,就需要根据其功能及相关的要求来进行电路设计。
1.3PCB电磁兼容
在进行PCB设计的过程中,电磁兼容是必须要考虑的,只有电磁兼容性能比较优异,才能保证PCB设计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具体说来,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在进行电源线设计时,为了将环路电阻减少,就需要将电源线的宽度增加,同时,在进行电源线的走向设计时,要与数据传递的方向保持一致,这样一来,抗噪声的能力才会比较好;②在进行集成芯片的电源输入设计时,要设置滤波电容,位置为电源输入脚;③为了保证晶振的正常运转,在晶振信号线附近要避免其他信号的穿过;④为了将寄生耦合降低,元件面与焊接面之间不能出现平行。
2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2.1需解决的问题
自动控制系统在应用ZigBee无线网络技术进行软件设计时,首先需要解决可靠性以及延时两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可靠性,要从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两个方面来保证,通过电路的合理设计以及软件的科学编程,来提升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对于延时,延时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不过在系统中应用了ZigBee技术之后,延时问题也被有效的解决。这样一来,通过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可靠性及延时的问题。
2.2发射模块
①进行初始化程序设计。针对微控制器的'型号,在进行软件设计时,就需要选择I/O口输出模式,为了保证I/O输出模式的正常使用,I/O口模式要保证正确的配置,通常来说,I/O口配置寄存器决定了其模式。I/O口模式配置完成之后,需要进行SPI寄存器初始化,在SPI寄存器中,包含主模式和从模式两种操作形式,这两种模式所具备的速率是非常快的。初始化完成之后,要将开门狗关闭,并将外部中断开启。②CC1100初始化程序设计。在CC1100中,微控制器为其接口显示,在进行初始化程序设计时,要对寄存器进行正确的配置。③发射模块软件程序设计。无线收发模块的电源来源为电池,为了保证其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就需要将系统的工作时间尽量的减低,在非工作状态时,系统需要处于睡眠状态,基于此,LPC935在工作时,采用的方式为定时采样中断,采样完成之后,就会进入到睡眠状。
2.3接收模块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控制之后,CC1100将会自动终止接收,这是CC1100具备的一个可选功能,称之为电磁波激活。也就是说,CC1100在工作的过程中,接收等待状况并不是一直持续的,而是接收等待状况以及深度休眠状态各维持一定的时间,这样一来,在对数据信号进行侦测时,就可以不借助MCU的作用。CC1100在进行侦测时,如果侦测到数据信号,就会将信号发送给LPC935,如果此时LPC935处于休眠的状态,CC1100就会向其发送一个外部中断信号,LPC935接收之后进行相应的反应,同时进行数据信号的接收,数据信号接收完毕并检测地址正确之后,就会向发送模块发出已接收的应答信号。这一系列的过程完成之后,会再次进入到休眠状态,直到再有数据信号传来时,才能被激活。
3结论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通过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将电缆连接时存在的范围限制解除,从而提升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同时,经过科学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设计之后,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效的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基于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将会具备更加广阔以及深入的应用前景。
篇8:网络技术论文
实用网络技术论文范本;浅谈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推进,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生活元素,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也不断进步。当前,医院的计算机网络成为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模块,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关系着医院工作正常运转,若医院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医院的工作将不能正常进行,因此,计算机网络的维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任务。基于此,结合当前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际现状,着重剖析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维护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措施,进一步强调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期为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
1、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影响因素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对医院造成威胁的重要杀手。分析了解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尤为重要。
1.1机器设备是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机器设备的优良状况是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的奠基石,也是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应重视的部分[1]。如果细化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机器设备,会发现计算机的安放、计算机的各种接线、计算机中心机房的选址、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的安全性能保障这一系列因素都会直接对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威胁。计算机的安放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医院计算机网络的设置以及接线除要考虑如何选择可以使网络信号更好外,还要考虑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的电压等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服务器是整个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心脏中枢,保证其持续处于工作状态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1.2计算机病毒的侵袭
硬件设备是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大元凶,此外,软件系统也是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点。而计算机病毒是软件系统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威胁。多数人听到计算机病毒时都会提高警惕,家庭用户一般会为自己的计算机安装一个杀毒软件。若计算机病毒入侵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会给医院带来严重损害,因为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陷入瘫痪状态,一切工作都不能正常运转。因此,降低医院计算机的病毒入侵概率,可以保障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
1.3周围环境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只受外部设备和内部软件的影响,还受周围环境的威胁[2]。医院计算机网络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都会成为威胁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部分。当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所在环境的温度上升时,整个医院计算机网络会受到一个网络数据的转变,更有甚者,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内部电源将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此外,湿度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医院计算机网络设施所处环境的湿度较大时,医院计算机的一些设备可能出现被侵蚀、生出锈等问题,计算机的设备会出现连电、短路或接触不好等问题。此外,若湿度较大,还会使设备粘附很多灰尘,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运行时会发出较大声响。
2、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策略
2.1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的选择与维护
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的选择与维护是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应结合各医院的业务情况选用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维护计算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3]:首先,要注意网络线路,保证网络信号处于最佳状态;其次,要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机房的选址,中心机房设置点的一个关键条件是要有足够的电能[4];最后,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因为服务器如果中间xx,就意味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的一些资料丢失。
2.2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
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是安全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软件的安全维护也是较有难度的一项任务[5]。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人员应重视病毒的入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病毒检测,要经常更新病毒库,完善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杀毒软件,及时补充更新计算机病毒软件的漏洞,把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等级提升一个层次。同时,对医院计算机数据库内容进行备份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一个重要举措。
2.3创造一个符合标准的外部环境
计算机的外部环境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持续保证的沃土。而外部环境的维护主要依靠医院的工作人员,因此,要定期及时地向医院相关工作人员普及相关知识,定期组织培训,不仅使其充分掌握书面知识,还要使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只有综合素质与技能得到提升,才能保证操作得当。工作人员还要严格控制外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医院电力充足。
2.4制定计算机网络规章制度
计算机网络规章制度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医院计算机网络需要定期进行维护,良好规范的制度是最好的保护网。只有在计算机网络制度的严格约束下,计算机网络人员才能提起警惕,最大化地降低计算机网络的故障几率。同时,应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对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要及时宣传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让工作人员了解计算机网络黑客的危害,注意设置安全密码等,对陌生的软盘等信息载体应提高警惕,注意查杀病毒。要在无形当中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让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使维护保障医院计算机安全成为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最大程度上提升医院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效能,为医院医疗建设的不断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3、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意义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不仅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更是医疗硬件条件提升的重要保障,对医院的科学决策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医院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在医院信息化构建过程中是一座桥梁,可以更加充分地与医院现代化管理有效结合。医院事务的办公自动化发展也离不开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只有充分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医院的硬件设施应用办公的利用率才会越来越高。同时,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对医院领导的科学决策也有重要意义。医院的领导层需要对事务进行决策分析时,必然要应用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收集、整合资料,为医院的领导者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此外,还可以更加及时透明地公开医院的医疗信息,最大程度上充分利用信息。
4、结语
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保障。尽管当下有很多威胁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不良因素,但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将有效避免威胁,使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到达一个新的高度,为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桂凌.基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策略的研究[J].科技信息,(32).
[2]仲大伟.浅谈医院网络信息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信息与电脑,(10).
[3]王伟护,李晓宏,赖宇斌.医院计算机网络建设方案[J].中国当代医药,2009(13).
[4]王煜.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维护经验技巧[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0).
[5]韩依芹.谈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要素[J].中国医药导报,2009(7).
篇9:无线网络技术:多重输入多重输出
由于多重输入多重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技术提供了一个扩展无线区域网络(WLAN)范围的极佳方式,因而最近成为了焦点,MIMO技术始于1985年,但直到现在才应用于晶片层级的装置,以大幅改善传输范围与容量。
由于MIMO并不是单一概念,而是由多种无线射频技术所组成,因此我们必须充份了解MIMO的运作和效能。当应用于WLAN时,有些MIMO技术能与现时的WLAN标准(如802.11a、802.11b与802.11g)相容,因而能扩充其传输范围;相反,有些MIMO技术则只能用于与一般WLAN标准不相容的MIMO装置。
“MIMO”一词泛指任何在传送器部分具有多重输入,与在接收器部分具多重输出的系统,(图1)阐述了其基本概念。根据MIMO改良者Jack Salz在1965年观察发现,虽然MIMO系统可能包含有线连结的装置,但整个系统通常是无线系统,例如多重天线系统、3G行动电话系统(无线系统)中所使用的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甚至是使用多条电话线产生串音(crosstalk)的DSL系统(有线系统)。
本文将先介绍MIMO的历史背景和运作,并讨论MIMO能将WLAN传输范围扩充的程度。
MIMO 的开发进程
MIMO在无线通讯的起源可追溯至1984年,当时任职于Bell Laboratories的Jack Winters有了突破性的开发进展。这位MIMO的先驱道出了利用传送器与接收器的多重天线,把多个使用者所传来的资料以相同的频率/时间通道传输。(学电脑)
在1985年,Bell Laboratories的Jack Salz发表了一篇关于MIMO在有线通讯应用的研究报告,之后便有多位学者与相关研究人员投入MIMO的领域并发表研究报告。值得注意的是,Jack Winters将Salz于1985的报告加以扩充,应用至无线通讯领域,证明使用者可以透过传输器与接收器的多重天线来同时无线传输多个资料流。
为了满足强烈的市场需求,现今许多WLAN、Wi-Max与行动通讯公司均已提供(或计划提供)以MIMO技术为基础的解决方案。MIMO具有多项功能,如传输波束成形(Transmit Beamforming)/最高比结合(Maximal Ratio Combining;MRC)、空间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与时空编码(space-time coding)。
无线市场的领导厂商如Intel、Cisco、Qualcomm、Samsung、Mitsubishi、Panasonic、Philips、Toshiba、Sony与Atheros共同合作,开发出多项可相互运作且可扩充的WLAN MIMO技术。这些领导厂商将共同努力为消费者带来广为接受的标准解决方案。
MIMO技术优势
为何MIMO如此具有吸引力?透过增加传输器与接收器的天线数量,MIMO可以提升资料传输率,并提供更大的覆盖率与传输范围。可是,MIMO并不是那种一体适用(one-size-fits-all)的技术。MIMO能增加资料传输率,但也要视乎设计工程师会否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MIMO工具,则要视操作环境与所采用的系统种类而定。
在过去20年来,许多MIMO的技术与应用均相当成功,其中包含:
·传输波束成形/最高比结合(Transmit beamforming/maximal ratio combining)
·空间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
·时空编码(Space-time coding)
■传输效能加倍
传输波束成形(图2)是一种传输器的技术,在传输器与接收器之间,以功率最强的路径来传输资料(vanVeen88, Spencer04)。透过精密的运算法,传输器可以驱动多个天线,因而能把大部分的射频功率集中传输至接收器。因此,整个装置能达到最高的传输效能。
在执行传输波束成形时,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的功率放大器与天线,以相位移运算法(phase-shifting algorithm)控制,集中把射频功率传输至接收器。透过这种方式,有效传输功率(effective transmit power)的提升幅度是传输天线数的平方,例如若有两个传输射频,其有效传输效率将变成四倍。
要达到上述的效率成长,主要有两个因素:功率提升与阵列提升。功率提升在于多重的传输天线在空气中传输资料,由于天线数量增加,整体的功率也随之提升。而阵列提升是因为所传输的功率集中于同一个方向,因此能减少浪费在其它方向的功率,
如果使用两个天线来进行传输,传输至接收器的整体功率就增加1倍。因此,当结合这两项因素时,有效传输功率便能净增4倍。
传输波束的方向集中过程可以依据传输通道的频率特性来调整。如(图3)所示,如果传输波束成形系统从接收装置收到至少一个封包,系统便能掌握通道反应(不论是在传送或接收端,也可以应用同样的通道反应),以调整所传送讯号的相位,以便接收器天线收到讯号之后,能依据各组频率将资料做有意义的整合。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多重路径的影响,甚至在传输资料到非MIMO装置时也有同样效果。
MIMO传输器能大幅扩大传输范围,让更远的接收器也能收到高频宽的讯号。因此,对面积大的居家或办公室环境,MIMO能提供更佳的覆盖率。MIMO的传输器让使用者能在讯号范围极限之内仍可接收讯号,令WLAN的设定变得更加容易。
■接收效能加倍
最高比结合(MRC)是一项接收器技术,能将来自不同天线的讯号一致地整合(见图4)。MRC能改善接收讯号的讯号杂讯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而改善的程度则与所使用天线的数量成正比。多重接收器不仅增加的接受功率,同时也透过个别整合每个频率元件的接受讯号,降低多重通道的影响。这过程称为“副载波最高比结合”(subcarrier-based maximal ratio combining),可大幅提升整体增益,特别是在多重路径的环境中。如先前(图3)所示,在多重路径环境中,讯号经过多个物体产生反射,造成两个天线会接收到不同特征的讯号,或是其中一个天线对某些频率的讯号接收不清楚。
MRC将天线所接收的各频率讯号整合起来,进而增加讯号的功率。若讯号的强度相若,接受器便会选择性地结合其讯号强度,故此即使只使用两个天线,还能把频率功率增加一倍。
Receive Combining不能跟天线分集(antenna diversity)混为一谈。天线分集不会依据不同的频率中不同讯号的强度或从使用两个天线增强了的讯号强度而选择讯号元件。采用天线分集的接收器只会选择提供最佳效能的天线,而第二个天线则置之不用。虽然比起没有任何天线分集而言,此技术的确有其优点,但依然无法降低多重通道的干扰或提升讯号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传输器没有采用MIMO技术,依然能享有接收器中MCR功能所带来的好处。在现有的装置中,如热点的存取点、家庭网络闸道、桌上型与笔记型电脑等,其传输器都与这种MIMO技术完全相容。这技术也可以应用在2.4 and 5GHz频谱上,改善所有802.11a与802.11g标准装置的效能。与其它技术不同的是,即使只是在无线连结的一端采用receive combining技术,亦能提升整体效能。
■增加传输和接收的效能
当结合传输波束成形与MRC和使用多重传输与接收的天线时,便能成为一个MIMO系统(见图5)。传输波束成形/MRC可大幅改善系统效能。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结合能与所有终端装置完全整合,确保使用这些技术的系统(如无线区域网络)的相互运作性与可靠性。由于使用在802.11的MIMO应用还没有标准化,目前能提供可靠与稳定效能的pre-standard解决方案,只有那些使用传输波束成形/MRC技术的解决方案,如Atheros与其OEM客户目前所提供的VLocity MIMO解决方案。
目前业界已开发出一种独立技术,名为空间多工(spatial multiplexing)(见图6),在传输器与接收器之间传输两个或更多的独立资料流,进而增加资料传输率。这项技术自1987年开发。由于此技术使用并流的多重独立资料流,而传统系统的设计只能接受单一资料流,因此传统系统出现了无法将讯号解码的问题。
要使用空间多工,必须有已知的引导(preamble)或训练序列(training sequence),让接收器可以学习如何分隔重叠的资料流。此外,大多数系统会将接受器的回应整合至传输器,做为选择适当操作模式的参考。这就是为何使用空间多工的WLAN pre-standard解决方案可能无法与预计于初推出的802.11n标准相容。我们在下一段将进一步说明。此外,根据研究指出【MobPipe04】,当这些装置要以与标准相容的非MIMO模式进行沟通时,将无法相互运作。即使没有这些问题,现行采用802.11a/b/11g标准的WLAN系统,其设计是针对非空间多工标准,因此使用空间多工并无法提升效能。
时空编码(space-time coding)则是在传输器不知情的情况下,运用传输与接收器之间不同路径的技术。若传输器与接收器的设计加以配合,时空编码是个较容易执行的机制。此外,时空编码也是3G行动电话系统所使用的技术。但由于此技术不需要了解讯号路径,因此其资料传输率比传输波束成形/MRC以及空间分工还低。时空编码通常需要多个传输天线,而接收天线则是一个或多个皆可。
在过去20年来,这些MIMO的衍生技术,不论是个别或整合运用,已大幅改善无线及有线系统的效能。例如行动电话业者便积极推动时空编码,而雷达解决方案与固定无线系统则广泛使用传输波束成形。
802.11n将为未来WLAN定义MIMO
随著WLAN在全球广泛运用,消费者与企业越来越依赖此网络的运作,进行重要的商业活动或是处理敏感的个人事务。
篇10:交通运输导论论文
交通运输导论论文
交通运输是研讨交通根底设施的规划及建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讯息工程及操控、交通运输运营和办理的理工科根底的专业。这些年,跟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根底设施建造力度不断加强,一起智能交通技能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交通运输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度添加。为了习惯交通运输科学技能开展对交通运输人才的需求,活跃响应广东省政府在1月出台的《对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造效劳立异开展的定见》(粤发[]1号),广东技能师范学院于20开办了交通运输专业,现在正大力加强该学科专业的建造。这篇文章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需求、面对的应战和具体建造办法方面进行讨论。
1、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需求
跟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能的开展,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首要开展方向,交通运输将进入智能化和高速化年代。跟着信息技能、电子技能、通讯技能和体系工程等高科技在交通范畴的广泛使用,交通运输职业的各种运输出产效率将发生无穷的腾跃,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体系将构成。一起,交通运输职业是国家要点支撑的职业,需求很多能从事智能交通体系下的、触及多个交叉学科的交通运输高档技能使用型专门人才的加盟。
有关查询显现:珠三角区域对交通运输高技能人才需求较大,首要集中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智能站场、电子地图、卫星导航、泊车办理、物流运输等职业,其间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智能站场三个范畴智能交通高技能人才需求占需求总量的一半以上。调研显现,75%参加查询的公司现在都急缺智能交通方面的人才,90%以上的智能交通体系工程师及职业人士都认为智能交通十分有开展前途,且有一半以上的工程师对此充满信心。而现在广东省内开设交通运输类的本科院校仅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12所,每年毕业生人数约为400人,人才缺口无穷,求过于供。
2、新办专业面对的应战
交通运输专业依托轿车学院现有的办学条件进行建造,具有一定优势与特征,但作为新开办的'专业,在专业课程建造、师资队伍、试验场所等方面依然面对较大的应战。
2.1专业根底及课程建造亟待完善
因为新专业刚刚开始招生,加强招生宣扬,完结招生方针,环绕人才培育定位和特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和人才培育机制,为专业建造的首要疑问。另外,怎么逐步构成完好合理的课程体系,完结体系全面的教材建造也是亟待解决的疑问。
2.2师资力气仍对比单薄
现在学院虽有一批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老师团队,但具有交通运输专业背景的老师较少,老师缺口依然较大。现在面对新专业招生,在校学生数量将逐年添加,师资缺少将严重影响课程体系建造。急需引入高职称、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试验系列人员及交通运输专业骨干老师三方面人才,逐步构成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交通运输专业师资团队。
2.3教育试验场所及设备缺少
作为新专业,现在相应的专业根底试验室和专业试验室配套较单薄,为较好的完结人才培育计划的方针,需新建交通运输专业有关试验室若干个,用地总需求约为3000 m2。除此之外,还需新置办一批交通运输专业有关教育试验硬件和软件设备,试验设备资金需求300-1000万元。
2.4校企协作尚待树立
作为使用型工科专业,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必不可少。需求在短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挑选能满意教育实习请求的各类单位,树立校外教育实习基地。首要建造课程教育需求的教育实习基地、专业教育需求的培训实习基地、其它短期涣散的实习单位三种类型的基地。
2.5科研团队和渠道仍未建成
现在,轿车学院交通运输专业老师队伍多为新入职员工,职称及年龄结构仍不行合理。在引入新老师完善师资团队和科研资金辅佐支撑的前提下,依托科研项目凝炼团队,引入和培育学科带头人,建造科研渠道,股动全部学术团队的开展,并逐步有所突破。
篇11:电气导论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作为高等院校新生入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一门让学生了解专业学科以及学校的CDIO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指导性课程。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基本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专业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述介绍、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的方式,必定无法让大多数学生对专业学科产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未来各学科的专业学习并没有太多的信心。由此可知,要在导论课程上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在导论里面就直接引入CDIO的教学理念,即让学生提前动手参与。本文提出了基于CDIO的电气专业导论教育模式,即以项目制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1 CDIO教育模式
CDIO教学理念的本质是关于项目制的实施和进展过程,是对目前学校采取的以传统课堂教师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它是当前学校开展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主要的优点在于:(1)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2)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学习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3)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决定成绩的模式,以实践项目的综合指标作为评定最终成绩的标准。该教育理念目前已被国内部分中等、高等院校引入,并应用于各个学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课程中CDIO教学模式的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这门课程中,如何更好地践行CDIO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本校该门课程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拟以14级刚入学的电气专业新生为例,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施。
2.1 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分配
根据教学心理学的基本观念可以知道,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学习的效率往往比较低。追溯其根本原因,就是主观参与学习的过程太少。因此,若导论课程以讲述为主,必定无法达到学生熟悉专业学科、方向以及教育模式的目的。而CDIO教育模式下,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为够用性原则,即理论基础知识只要能够指导项目的实施即可,不必全面透彻地掌握。且在该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是对实际项目的操作。所以,在该理念的教学指导下,导论的理论和实践项目的课时分配比例拟定为1∶2,即有意识地减少了理论课时数量。
2.2 导论项目制的引入
CDIO教学理念践行的核心内容在于课程学习中,引入多个项目,让学生进行项目的攻关,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理论知识点,再通过讨论、查阅文献等方式去自主学习。实践的过程便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化、高效组织形式,经过这种体系化、科学化的`运作,学生就能够完整地建立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该门课程中,项目制的引入主要从几点入手:
(1)专业导论项目的命题。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新生所掌握的知识特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划分为数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承担一个项目任务。而项目的来源,就从教师自主命题为主。例如,新生刚入学,对于电气专业的各门学科知识比较陌生,而对于高中的课程比如几何、物理等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故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与之相关的电气类简单题目,如创意台灯、玩具车的模型设计和制作等。最后再以答辩和作品综合评定为依据确定成绩。
(2)创新项目的参与。该环节的实施,是有意识地让部分入校新生参与到高年级学生的一些项目当中(例如科协的一些创新性项目),通过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的指导,让学生在项目攻关的过程中,能够迅速进步,熟悉CDIO的培养模式流程,为今后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教学案例分析
以本校14级电气专业的某个班级为该门课程的教学研究对象。已知该班级人数为29人。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课程中,在CDIO教学理念下,课时的分布情况为:总课时32,其中理论课时12,实践课时20。理论课时主要是向学生介绍电气工程领域的学科方向、CDIO实践方案的实现等基础知识。之后,便将学生按照4~5人一组划分团队,每个团队承担不同的项目(比如台灯、旋转彩灯等)。然后,以答辩和综合评定的形式确定学生作品的最终成绩。
通过图1和图2所展示的学生作品可以知道,在电气专业导论课程中,学生通过项目的参与,从方案论证与确定、产品设计、原理的理解、材料的选择以及成品的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操作,由原来的被动听课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参与的角色,学习兴趣将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项目制的参与,让新生在入学后的首堂课上,便了解了学校的CDIO教学培养过程,对未来各个学科的学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
4 结论
分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方法,并从项目制的引入方式进行了剖析。最后,以实际项目制的形式展开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完成了种类丰富的作品。这充分说明了在CDIO教育模式下,教学质量较之传统模式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也得到了增强。但是,目前对于导论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只是一个初步的阶段性的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篇12:护理学导论论文
护理学导论论文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Cultural Competence)并存,不同的文化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背景下产生的中西方护理在护理教育、护士职业态度、护理现实应用、护理科研思维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差异性,本文试从以上四个方面的探讨比较,以期更深刻的理解护理学的内涵,提出了要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来提高我国的护理质量,培养现代化的护理人才。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现象和学科。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的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从而逐步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1]。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护理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现探讨比较如下。
1护理教育的异同
1.1培养目标护理教育培养的目标包括护理理念和护理能力等方面。西方多注重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持续发展和合作等综合性能力及应对未来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及职业价值观念,以人本主义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使学生具有一颗善良的心,秉承人本关怀对待每1例患者;中国的护理教育则注重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教育及培养为主,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2教育理念西方国家护理教育的中心理念是关爱,注重以科学认识论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护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理念,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明显可见的是,西方多以学科为中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及综合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短程化、小型化的`趋势,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很容易调动起来;中国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式课程,多数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及课程中,自然科学及技术偏多,人文学科偏少,缺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人才的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敢于理论实践创新的精神不足[2]。
2护士职业态度的异同
2.1中国护士职业态度在中国,护士由于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加之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较低,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和理解支持,倒班方式有损于健康、影响家庭生活等,而且护理工作要求精细化、严谨化、科学化和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与解决,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必须投入更多的体力和精力,这些现存和潜在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职业倦怠,因职业态度的缘故常常觉得很压抑,不能轻松应付工作上的冲突,不能正视自我职业价值,常有辞职不干的想法[3]。
2.2西方护士职业态度Breimaier等[4]研究表明,西方护士的职业态度倾向于较高水平,护士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护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护士)的调查显示,10个毕业生中有9个相信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应该是非常轻松或者是有些轻松,大学毕业生都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加入护理行业的,这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职业,他们的理想就是帮助别人;调查结果同样显示,临床实践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同样积极,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职业前景的展望非常乐观。
3护理现实应用的异同
3.1伦理道德医学护理伦理道德研究在许多问题上所体现的纷争,很大部分都可以由文化差异来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主义、强调和谐共同的责任;而西方的生命伦理学建立在个人主义原则之上,强调个人权利。如在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与其家庭密不可分,多主张由家庭或者单位决定,而西方国家多认为应该由个人决定,即生命的支配权在于本人;又如,在对待身患绝症的患者知情权上,在我国一般不将病情告知患者,而是告知其家属、单位[5],而大部分西方国家则主张告知身患绝症的患者实情。
3.2护理管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视主体意识,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特点,在护理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重均同、轻个性的偏向,主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会出现不同职称、年资、学历的护士承担相同的工作或同等责任等现象,形成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讲究科学、民主,鼓励个人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管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管理的弹性化和护理工作安排的层次化,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有不同的工作定位和责任。
4护理科研中的思维差异
人类思维方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非理性思维或顿悟)两种基本类型,中国传统文化重直觉思维,而西方文化则尚逻辑思维。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重直观内省、轻实测论证,重直觉领悟、轻理论分析;而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因而往往借助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推理[6]。由此,护理科研(论文)的设计上,中国人习惯于先交待研究背景、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提出论据再作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西方人一般则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看法、点明主题,再依次交待研究背景、条件、原因、论据或分析。体现在护理研究中:国内的护理科研以把握整体性、方向性的研究为主,学术文章范围大,而缺乏前瞻性;西方则更注重细节,科研立足于实践、以实用为基础,多是针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5讨论
通过上述中西护理差异比较,可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护理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水火不相容、不可磨合的,两者各具特色,各有其长短,可取长补短。因此,我国的现代护理事业,在护理教育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临床护理方面,在发扬优势的前提下,应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护理科研上,要转变思维,及时了解国外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向纵深化、前瞻性发展;在护理管理方面,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管理模式,博采众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7.
[2]张凤,耿桂灵.跨文化护理理论在当代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34(5):85-86.
[3]张浩,郭燕.护士职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9(9):38-40.
[4]Breimaier Helga E,Halfens Ruud J G,Lohrmann Christa.Nurses' wishes,knowledge,attitudes and perceived barriers on implementing research findings into practice among graduate nurses in Austria[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1-12):1744-1756.
[5]高静,吴晨曦,杨翔宇,等.临床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488-491.
[6]战佳阳.在中医教育中引入中西文化差异教育的探索与尝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5):425-427.
篇13: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璀璨成果。在经济基础的强力支持下,我国各项科技事业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机械工程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种新技术不断在生产领域中得以应用,其中自动化技术是目前现有的科研技术中较为前沿的应用技术。机械工程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意义,制定行之有效的可有效的操作的自动化技术方案,提高机械工程的自动化水平,更好的为社会生产服务。本文介绍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目前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较为科学的应用方式,阐明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为机械工程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机械工程;问题;应用
自动化技术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一种新技术,在机械工程生产领域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更是具有重大的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相对落后,并且发展也较为迟缓,许多技术瓶颈难以解决。因此有必要针对的机械工程特点,有的放矢的将自动化技术应用进去,使得以前不能解决或者难以解决的效率低下问题迎刃而解。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些情况特点,并对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目前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开展较晚基础较差等历史的种种原因,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只能实现一些单个操作的简单自动化,并且尚有很多技术漏洞难以解决。除了技术水平低,目前还有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落后:很多公司企业不重视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创新意识也较差,管理措施也做的不是很到位,并且接受新技术能力也较低,很多机械工程相关企业故步自封,技术水平和思想意识一直停滞不前,这些度严重阻碍了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发展。由于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整体落后,该技术的实际应用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比如人才匮乏、科研资金不足等。具体有以下几条。第一,缺乏技术型人才。人才是技术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我国自动化技术人才极度匮乏,机械工程专业的自动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应该增强宣传,使得更多的人才流入自动化领域,充实人才库。第二,科研资金不足。我国目前不但缺乏自动化人才,技术水平普遍落后,投入技术开发的资金也非常有限,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很多自动化技术难以开展和推进升级。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协调,加大资金投入。第三,实践经验少。由于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很多企业都没有自动化设备,自然也就没有实践经验,这也造成了这些机械工程企业没有直观认识,没有重视自动化技术。要想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起来,就必须结合实践和理论,进行试验,不断融入创新的理念,这些问题使得自动化技术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社会生产力,无法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二、机械工程常用的自动化技术
2.1集成技术集成自动化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改良原有的信息处理手段,同时还可以将自动化与机械有关的信息接洽在一起,从而拓展机械工程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经济发展迅猛,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集成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集成自动化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为企业提高机械工程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有效的可靠的帮助。2.2柔性化、智能化柔性化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现有的自动化技术中较为前沿的技术之一,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智能化是其最大的优势,智能化的应用,使得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可以脱离繁重的人工操作,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所以柔性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加机械工程的科学性和智能性,从而提高企业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
三、发展趋势
实用绿色是目前几乎所有工艺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也是如此,机械生产的最大目的是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是趋势之一。另外,人类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毒害气体,因此绿色自动化技术必然是发展的另一趋势。
四、结语
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从极度落后跃居世界第二,在经济基础的强力支持下,我国各项科技事业也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机械工程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种各类的新技术不断得以应用,其中自动化技术是目前现有的科技里较为前沿的应用技术。机械工程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意义,制定行之有效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自动化技术方案。本文介绍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目前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较为科学的应用方式,可为机械工程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机械工程领域工作人员的辛苦工作,这些问题都会得到一一的解决。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吸收发达的国家成功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将实践与理论完美结合,创造出引领世界潮流的新的自动化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唐桦林.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03):221-224.
[2]贺淑霞.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225-227.
[3]余林可,夏文靖,华硕果.基于自动化技术发展上的机械工程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98-101.
[4]李金周,方旭.浅析机械自动化的产生与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博览.2011,(13):21-25.
[5]周一鸣,索春英.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2):87-89.
篇14:信息系统导论论文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大家会写吗?不会写的话,就参考下文吧!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
摘要:在交通运输管理问题上,我国尚存在严重不足,远远不够满足市场需求。在建设更为高级的交通运输道路和完善更为高级的交通管理系统上,必须要保证网络信息化建设和制备交通需要的设施,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完整体系。利用合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交通运输管理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要求。因此,着重讨论在现代交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判断市场需求,并提出部分信息化系统的观点。
关键词: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现代交通
1引言
我国加入WTO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势必也带来了更高挑战。经济发展的同时,交通必须先一步打通。我国目前的研究重点已放在交通运输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目的是为了规范相关交通运输公司的管理制度。合理管理支配交通运输,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功能,完成交通运输管理的自动化。
1.1建立完善的出租车系统
在顾客和出租车之间建立一个平台,让顾客能随时随地联系到出租车,而出租车也能就近选择车辆服务顾客。这样的出租车系统,必须满足出租车能够随时定位反馈给服务中心,然后让服务中心进行合理调度来满足顾客。目前,滴滴等自主出租车是较常用且较实用的系统平台。
1.2建立现代化物流
为了让顾客更加便捷迅速地掌握配载信息,必须及时录入每天的相应配载情况,包括地点、时间等重要因素的汇报。如果可以,顾客也加入管理系统,以更好地支配任务,但前提是必须建立满足需求的市场。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管理系统,节省各方面成本,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发展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1.3建立汽车维修管理系统
为了更加健康地发展交通运输和经济,必须要有健康的汽车的维修管理平台。汽车的维修管理系统是保证汽车健康的重要保障。
1.4建立汽车检测系统
建立检测系统,以保证完好无损的出发和完好无损的回来。出发时记录相关指数,进行有效的故障排查;途中,时刻反映汽车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分析,保证汽车运行的稳定。保证交通畅通无阻,排除危机,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1.5建立驾驶员培训系统
培养每一批学员,就像培养优秀的具有创造价值产品。只要具备了某项技能,便有价值的存在。要使每位学员深刻了解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重要性,建立驾驶员培训系统,使学员更好地学习,创造价值。
2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
有关部门的研究发现,市场上的交通运输需求主要在公路、水路、铁路等方面。因为各方面的问题不同,所以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落实每种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1公路管理系统
以公路为研究对象,必须做到录入、修改、查寻、总括等信息的共享,生成报表反映相关情况,让整个运输系统完善到每一辆车,做到尽量不出错、不返工,从而不断提升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2.2水上管理系统
对水上各个船只进行资料录入,每天定时反馈船只的配载情况;为顾客需求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经济的创造在于每个细节的把握,所以水上管理系统的细节势必比其他地方更加重要。
2.3工业交通系统
在交通企业的交通管理系统中,要做好信息的相关采集,生成各种有用报表,形成适当的管理信息系统共享,为更加方便快捷地实行配备做出指导。
2.4人事管理系统
对公司人员进行管理,录入相关人员的资料做成档案。通过个人的基本信息,判断出适合的岗位,对公司人员进行有效删减,做到不多用、不滥用。
2.5行业管理系统
这个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公路和水路,录入有效的船舶和车辆配载行程等相关信息,在信息系统里面形成共享,使顾客能就近完成合作。
2.6综合统计管理系统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相关内部资料的管理,接收并处理相关对于交通管理的信息资料,生成各种报表方便后期工作的开展。
2.7计划目标管理系统
计划目标管理系统是为了实施计划,达到计划指标,并达到经济效益的提升。此系统对公路、水上交通运输进行计划的制定,生成管理方面制定目标,以保证达到市场需求和运输企业的配备完美利用,保证其生产平衡,并稳定、健康发展。
2.8统计管理系统
这是对公路、水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根据相应的运输情况做相应登记,做出严格判断,并根据完成目标的实际情况制定进一步计划,然后进行经营效果的检查,反复推进和修正,力争做到更好。
2.9基本的建设管理系统
此系统专门针对各个工程项目,建立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的完备的数据库,并生成相应的报表。根据资料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其投资状况,从而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2.10办公文书管理系统此系统是对外来文件的接收、整理、汇报等工作的管理,以有效的系统化来简化工作量。此系统中,这些文件可以进行存储、备份、恢复等操作,有利于管理资料。
2.11科技资料管理系统
此系统是对科技项目的资料进行保管,避免技术方面文件丢失或泄露,以防止意外发生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目前使用的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完善的接收顾客信息、要求,定位企业的车辆船只等配载信息,对运输工具的检测和维修等几个方面。目前的运行效果显著,运用灵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具体地,系统大致实现了以上11个子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完善了系统的资料管理,为交通运输市场做出了极大贡献。系统建立了以汽车、船只为主要运输工具的网络系统,在实行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共用的良好网络信息系统条件下,实现了运输行业的崛起。系统主要针对船只、车辆等运输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运输方便化、实用化、稳定化的研究处理。以物质资源和交通反馈信息判断是否能继续进行。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网络进行基础数据交换,以达到灵活、简单、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
此外,系统能更加有效地了解相关企业单位的生产状况和经营情况,准确无误地反映车辆、船只的工作人员的实际变化状况。由于实行网络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所需的人力、物力自然减少,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时间上的投资。系统建立了多个基础数据库方便子系统录入、查寻、修改、汇总等报表的生成,从而方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检查。系统的信息量高达1000万左右,有利于节省更多时间、人力、物力的支配、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管理改革,提高工作要求,达到更高的质量,是目前所要做到的目标。本系统在处理相关失误的决策上,具有高速度、范围广、高准确度等优势。此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各企业的交通运输管理,还可以用于各交通管理部门管理城市交通运输。此外,它功能全面,在群众中拥有较高的可信度。经济效益面前,它不仅提高了部分企业的收益,也大大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本系统不仅结构层次合理,还具有良好的可读性,适用简单,且编码字典的联机使得汉字输入栏更为方便快捷。由于此系统应用了代码、数据接口标准化、程序通用化、输出打印规范化等技术,所以兼容性能非常可观,系统运行安全、保险,可以全国范围使用。
4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时代,交通先行是重点。此系统融入高端科技,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企业收益,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春辉.基于Web企业管理系统的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潘凯华,邹天思.PHP开发实战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邹天思,孙鹏.PHP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卜佳旭.基于MVC模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5]刘高原,张国平.基于MVC模式的WEB管理系统的实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1):87-90.
[信息系统导论论文]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论文】相关文章:
1.专业导论心得论文
3.艺术导论心得体会
10.网络技术工程师简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