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景区导游词
“偷颗星星去旅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嵩山景区导游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嵩山景区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河南嵩山导游词-河南导游词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巩山,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嵩山属伏牛山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由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
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20xx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
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九顶莲花山”。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色绝佳,风景如画。
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门前,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文物古迹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篇2:关于河南嵩山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嵩山:“嵩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东距河南省会郑州74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7公里。嵩山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的首批地质公园,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全国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嵩山是万山之祖,文化圣山。八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佛、道、儒三教荟萃、相融共生……
我们来到嵩山最有名的嵩山少林寺,有几个大殿每一个大殿里都有几尊佛像。佛像的人物是四大天王、大肚佛、千手观音……看完少林寺的大殿就来到了塔林。每一个塔林下面都埋着一个僧人。有一个塔林是最现代的,周围雕刻的是飞机、火车、笔记本电脑……这个塔本来是一座寿塔,是他的大徒弟为他建的,第二年这个方丈就去世了,也把这个塔当成了墓地。把人埋进了里面。塔林里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塔……
今天我们一日游就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有时间再来玩!
篇3:关于河南嵩山导游词
朋友们:嵩山是闻名今古的风景名胜地。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宗高”、“宗山”,西周时称为:“岳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以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它与山东的东岳泰山,陕西的西岳华山,湖南的南岳衡山,山西的北岳恒山以及神话传说中海上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台山称为三山五岳。
嵩山,属于伏牛山的一支余脉,由东向西绵延30多公里。嵩山主体由变质的坚硬石英岩构成,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等呈局部分布。在距今约17~19亿年前.嵩山经强烈地壳上升运动,断裂上升成高出豫东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后经多次剥蚀、抬升,终于形成了今日群山耸立、层峦叠嶂,高大雄伟的山体。
嵩山由两组山峰组成。东为太室山,即嵩山主体;西为少室山,当地称为“玉寨山”。两山相距5公里。
太室山山势坦缓,雄浑高大,远远望去,似一条伏卧的巨龙,显示了“嵩山如卧”的特征。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00余米,也是嵩山的最高峰。山上浓荫蔽日,草木茂盛,苍翠欲滴,山间泉水,潺潺有声。站在峰顶极目四望,辽阔的中原,景色绮丽,处处锦绣。峰顶中间有一处残碑,据说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山赋诗的遗迹。在山体南麓,历代曾多次兴建庙宇书院。最东端的中岳庙,是中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它始建于汉朝初年.后来经过多次改建,占地面积约10余万千方米。庙宇布局严紧,右柏森森。一条石砌甬道贯穿七进大院。甬道两旁碑碣如林,铸像挺立。穿过化三门,迎面是四座石雕栏杆的平台,这是四岳殿基,分别代表着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遗憾的是,四岳大殿于1944年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炸毁,只存了四座殿基。目前保存的中岳大殿,为明代改建的一座九脊重檐殿式建筑。殿内的画梁雕栋,天花板上采绘的飞龙翔凤,工艺精巧,维妙维肖。庙内还保存了唐碑、四尊宋代铸铁人等文物,庙南500米处是汉三阙浮雕。中岳庙观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中岳庙向西约5公里是嵩阳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院内的两株古柏,虽然饱经风霜浮皮脱落,但是仍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据说汉武帝游览嵩山时,古柏既在,曾封宦们是“大将军”和“二将军”。从那时算起,两棵古柏现在至少日有多年的高龄了。
嵩山西南麓山坳中还有两处禅林点缀着山色。位于登封县西北5公里处的嵩岳塔,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这座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古塔,共15层,系砖构密檐式,塔身造型浑圆,别具一格。嵩岳塔旁的嵩岳寺,是北魏宣武帝时营建的离宫。寺西约半公里的会善寺,被一片柏树环绕。中国唐代著名大文学家僧一行曾在此寺出家。寺内的大雄宝殿、唐塔、戒坛石柱、会善寺碑、造像碑等都保存完好,特别是造像碑上雕刻的几百个小佛像,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
高山东麓,保存着中国最早的天文台之一——告成观星台。这座观星台建于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创建的。当时,元世祖忽必烈派郭守敬等人改革历法。郭守敬认为只有根据天象观测的结果才能制定比较准确的历法。于是他历时3年时间,制作了13种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7个观测站。中岳一向被人称作天下之中,所以告成天文台就成为当时全国观测站的中心。郭守敬利用这些观测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制定出历史上有名的“授时历”。这部历法计算一个回归年的时间,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比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格里历要早出300多年。
少室山是嵩山西边的另一群山峰,群峰突兀争奇,有“九鼎莲花”之称。主峰御寨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苍翠,山顶宽平如寨,分为上下两层,四面有天险可守。相传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山安营扎寨,至今山顶上还留有当年起义军用过的石碾、水柜等遗物。站在峰顶鸟瞰嵩山群峰,峰峰争奇竞秀。那莲花峰犹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鹤峰像三只仙鹤跃然欲飞;悬练峰似一股飞瀑自山顶飞泻而下,如万丈百练悬挂当空……
少室山北麓山坳中的少林寺,乃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据记载,少林寺始建于汉代。北魏时期,禅学盛行,印度的达摩和尚到中国传授衣钵,在少林寺面壁9年,少林寺又得以扩建。这一时期少林寺和尚众多,曾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
少林寺以拳术闻名全国,著名的少林派武术就诞生在这里。据考证,过去这里的和尚每天面壁静坐,萎靡困倦时,需要舒展身体,踢腿伸胳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健身的如意拳,以后经过寺僧们的充实、演练、提高,遂发展成为功力深厚的少林拳。少林拳讲究气和力的运用,它要求站如钉、动如风、囚如猫,抖如虎。现在少林寺千佛殿内砖砌地面上有很多半指深的坑,据说就是当年少林寺和尚练功时踩出的脚窝。千佛殿中现存的珍贵壁画——《五百罗汉毗卢图》和东偏殴内少林寺练拳壁画,技法朴实生动,神态逼真,色彩运用亦很成熟,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大师娴熟的艺术才能,也为少林拳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少林寺附近还有两处建筑群,一是西北半山腰的宋代建筑初祖庵;二是由大约220座大小佛塔组成的塔林,它们分别是唐代至清代的少林寺主持人的墓塔。佛塔大小不一,高者可达几丈,矮者仅及常人腰间,塔式繁杂。有些佛塔上还有精美的石雕装饰。塔的大小、高低、华朴,标志着死者在佛教团体内韵地位。塔林对研究中国佛教源流宗派,探讨古塔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幅幅风光优美的胜景,一处处令人难忘的古迹名胜,使嵩山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篇4:中岳嵩山导游词
中岳嵩山导游词
嵩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巩山,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嵩山属伏牛山
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由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文物古迹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篇5:河南嵩山导游词
嵩山是道教五岳圣地之一,旧时汉族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中岳嵩山君神。古称中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天室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 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唐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
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连绵六十多公里。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华夏民族万里母亲河黄河南岸。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说。
这些山峰是根据其坐落方位、形状、外貌、名人遗迹、神话传说而命名。往往每一峰名就包含一个有趣的故事。玉镜、狮子、虎头、玉柱、香炉、罗汉、玄龟、卧龙、老人、石笋、卓剑嵩山等峰是以形状外貌而命名。玉镜峰,“皎皎冰盘营百围,广寒宫殿见依稀。春山万叠浑如洗,浮翠光中一镜飞。”卧龙峰则是“头角低回藓蔓封,蛇蜒端似卧真龙。旱乾岁祷多灵应 ,时见油云出此峰。”老翁峰,“翳雾埋云皓首翁,难将书传考前踪。商山羽翼朝家后,化 作中天一石峰。”而卓剑峰,其状为“一峰卓立列嵩中,紫气腾腾射斗虹。昨夜洞宾经过此 ,却遗长剑倚崆峒。”
起云峰、望洛峰、太阳峰、连天峰等显然以其坐落方位命名。望洛峰 ,有诗云:“凭高懒上三山顶,望远偏惊两月空。试向此间登眺处,洛阳形胜在嵩中。”登岭可见洛阳。太阳峰,“榻摇经影来山麓,锡柱晴光出岭头。独步高明时正午,顷令万壑失阴幽。”峰顶高明,日光毕照。少阳峰,“晓星才撤曙方明,乘兴探奇陟少陵。忽觉丹霞来袭体,不知旭日自东生。”连天峰,峰势独高,望之若与天接,可谓,“天连嵩岭岭连天,晓抹青云晚带烟。且说匡庐高万丈,与天连也未相连。”一些峰名同统治者神化自己有关, 而利用嵩岳神化自己莫过于汉武帝了。许多峰名同他有关。如黄盖峰,相传汉武帝在峰下获 “玉人”,时此峰上有黄云如盖,故名。万岁峰,相传汉武帝至此闻山呼万岁,故名。会仙峰,相传汉武帝在此下棋而名。系马峰,是他封禅系马之所。八角井则是他炼丹之处。凤凰岭的命名在唐代,相传唐高宗登游时有凤凰飞集其上,故名。统治者以“神”来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其用心可谓良苦了。
嵩山峰秀,水也美。据载有河、池、潭、泉多处。颖水,源出少室山颖谷,流经黄盖峰西 ,向东流入淮河。石淙水,源出岳顶,下流同颖水汇合。唐武后游嵩山,曾在水傍建离宫。五度河,源出山之东谷,其水潆回者五,故名,东南流入颖水。其他还有少阳河、李庄河、双溪河、石柱川等。潭有龙潭,位于黄盖峰东北17里,其潭有九相连属,传说有神龙主之,故为岁旱祈雨处。池有中天池、帝圣池、京兆王池。泉有天门泉、太乙泉、鸣琴泉、双泉、七星泉、醒心泉、玉皇泉、许由泉、卓锡泉。卓锡泉,相传为禅宗二祖慧可卓锡杖得水处。
篇6:关于嵩山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河南旅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__也可以叫我_,那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将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后正在开车的李师傅了,此次少林之行就由我们两位为大家全程服务了,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心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我们的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也希望大家能够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俗话说:“相聚既是缘分!”而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而在相聚的日子里,也能够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途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接下来,我把咱们的今天的行程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已踏上旅途,行驶在郑少高速,途径新密、登封大约90分钟,就到达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少林寺。
少林寺初建于北魏太和19年,也就是公元495年,由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依山辟建的,而因其坐落在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32年后,也就是北魏孝昌3年,释迦牟尼的第28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3年来到少林,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佛教界统称为“禅宗祖庭”,特别是唐初“13棍僧救唐王”后,得到了唐王朝的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现在的少林寺不仅因其古老而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扬天下,更因其精湛实用的少林功夫而驰名中外。1983年,电影《少林寺》的公映,更使少林寺名满天下,响誉海内外。正所谓“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嵩山景区导游词】相关文章:
1.景区导游词
2.老龙头景区导游词
3.上海景区导游词
4.瘦西湖景区导游词
5.峨眉山景区导游词
6.浙江景区导游词
7.导游词景区开场白
8.四川景区导游词
9.葛洲坝景区导游词
10.苏州拙政园景区导游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