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2022-10-13 08:35: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冬川十里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海啸说明文阅读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海啸说明文阅读题,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篇1: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惊涛骇浪,波高可达数十米,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800 公里。这么高的“前扑后继”的层层“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伤害。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 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 公里远的地方;1960 年智力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大2 米,木制的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大20 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

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 公里以内、里氏6.5 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就象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

⑤海啸的波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不管海洋有多深,波都可以传播过去。而且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而涌动的水量越多,从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 米,海啸则和喷气式飞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 公里,当海浪靠近岸边时,如移动到水深10 米的.地方时,其速度放慢,变为40 公里。但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时波浪就会长高,能以极大的能量冲上岸。

13 、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 、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④段中,加点词语 “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根据文意,请说说地震引发的海啸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作比较、列数字、;海水越深,形成的海啸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

14.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引起海啸;或:用,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15.地震产生震荡波,引起海水运动,震荡波在海面上扩大传播,产生一批波浪,从而形成海啸。

16.海啸具有波浪大、速度快、传播远、能量大〔破坏力强〕的特征。

篇2:海啸说明文的阅读答案

海啸说明文的阅读答案

说到海啸产生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深海地震所引发的。如果海床有一块断裂下沉——地质学上叫做“潜没”——那么,海水就会倒灌进去。可是,水却有一种恢复平衡的脾气,就像我们在海滩上游泳,海浪冲过来,又会退回去,这就是海水在做恢复平衡原状的表演。于是,水的更替就造成了波浪,这就是海啸。

发生海啸这一区域的海水不干别的,只一味以波动形式把能量传播出去。这种海水波动为地震所催生,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上起伏,没有深度,波幅也会随水变浅而很快衰减。而地震造成的波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巨块水体的波动,当然能量就大得多了。这巨大能量真要命,一路所向披靡,要靠冲刷人烟稠密的海岸才能消磨干净。

这次印度洋海啸后,俄罗斯科学家通过电脑模拟分析,发现那海底地震达到里氏九级的地方,正紧靠在印度尼西亚旁边,是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连接的地方。海啸从那里出发,右边就近冲向千岛之国的海岸,左边则像千万根巨无霸箭头一样,朝着隔海相望的印度和斯里兰卡射去。所以,这几个国家所受到的灾害也特别巨大。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却很小,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海啸在外海时往往对船只的威胁不大,一般也不容易引起注意,只有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处遇到阻碍时,才一举爬升,高达三四十米,就像岸边突然立起的水墙。远离海岸时“水何澹澹”,靠近海岸却洪波涌起。这些就是这头海上巨兽特别可怕的地方。

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日本。日本地球物理学家兼文人寺田寅彦是一位具有自然忧患意识的科学家,在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他总结道:“关东大地震本身危害其实不大,但是,东京市民对地震表现恐怖和无知,却导致了一场大灾难”;他还留下了这样的警句:“天灾总是在人们淡忘它时降临!”真发人深省。科学素养使他脑筋非常清晰,常常向世人发出居安思危的警告。在《海啸和人类》里他就说,把地震海啸等的预防放到学校中进行,对于培育爱国精神教育来讲,是最具体和最有成效的方法。后来,日本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世上还有美、俄两国也成立了相关机构。可惜,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这个福份,来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这次吃了大亏。

所以从这次“海啸事件”看来,世人也只能自己救助自己了。我说的“世人”,当然是“地球一村”里的全体居民。这点,通过此次灾难后“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的热情行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15.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在这次海啸所受到的灾害特别巨大,阅读本文,归纳出其中的.原因。

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①这些.就是这头海上巨兽特别可怕的地方。

②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这个福份,来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这次吃了大亏。

17.结合上下文,分析“天灾总是在人们淡忘它时降临!”这一警句对于人类面对灾难的启示。

18.下列说法是否错误,并说明错误的理由。

①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是日本。

②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大,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

参考答案

15、①海底地震达到里氏九级的地方,正紧靠在印度尼西亚旁边,是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连接的地方。海啸从那里出发,右边就近冲向千岛之国的……一是日本。

②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

篇3:海啸的阅读题答案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小题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3:指出下列加点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①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小题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述理由。(3分)

①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海啸浪的波很长 ②周期较长 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 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评分标准:共4分。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

小题2:举例子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评分标准:共2分。方法1分,作用1分。

小题3:①它:指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 ②其:指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

评分标准:每小题各2分,共4分。

小题4:①错误,根据文章第三自然段可知,“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并不是所有的海啸都觉察不到,所以与原文不相符合。

②错误,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可知,“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并不是所有的海啸都能达到这种程度的。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判断和原因各1分。

篇4:海啸的阅读题及答案

海啸的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海啸阅读题及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①海啸浪的波很长 ②周期较长 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 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2.举例子 列数字 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3.不能去掉。用上这个词,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唯一原因。

4.类型 发生地区 逻辑

1.①海啸浪的波很长 ②周期较长 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 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2.举例子 列数字 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3.不能去掉。用上这个词,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唯一原因。

4.类型 发生地区 逻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4.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序。(3分)

答案:

1.①海啸浪的波很长 ②周期较长 ③... -10-14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4.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序。(3分)

答案:

1.①海啸浪的波很长 ②周期较长 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 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2.举例子 列数字 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3.不能去掉。用上这个词,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唯一原因。

篇5:海啸的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海啸的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故事发生在日本。一个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太郎,住在山头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海水刹那间变成墨黑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太郎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己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太郎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海滩和村子里四百多人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稻田起火,都蜂拥上山来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太郎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谷。”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并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人们顿时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崖上。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zhěnzhěng)救闷(mēnmen)热即(jiji)将

2.照样子,写一写。

例:又(热)又(闷)又又又又

3.海啸是什么样子的?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__”画出来。

4.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己要收获的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zhěngmēnji……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4.想把村民都引到山上,躲过海啸的袭击。(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篇6:《神秘的海啸》阅读题及答案

《神秘的海啸》阅读题及答案

20XX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阅读题:

1.从内容上看,本文对说明对象海啸是从其及减灾研究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的。(3分)

2.引发海啸的原因是:。(2分)

3.假如你是海岸边的一名游客,读了本文后你可以根据什么样的现象判断海啸可能即将发生,作出迅速逃离海岸的决定。(3分)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巨大危害(符合文意即可)(3分)

2.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以及天体撞击等。(包括“海底”及“地震”等三项共四个答题要点)(2分)

3.如果看到海岸出现异常的涨潮或退潮现象,并听到与通常波涛声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就应该迅速逃离海岸。(3分,异常的涨、退潮及频率很低的波涛吼声为三个答题要点)

4.示例:“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它使读者对“海啸”有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认识。(2分,如果把示例中的例子作为“下定义”的方法来认识,亦不扣分)

篇7:《海啸》阅读及答案

《海啸》阅读及答案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阅读题: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4、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序。(3分)

参考答案:

1、①海啸浪的波很长②周期较长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2、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3、不能去掉。用上这个词,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唯一原因。

4、类型发生地区逻辑。

篇8:《海啸》阅读答案

1. ①海啸浪的波长很长 ②周期较长 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 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2. 举例子 列数字 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3. 不能。“大多”指主要,更多的时候,用上这个词,准确科学地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主要原因,而非唯一原因。

4. 类型 发生地区 逻辑

篇9:海啸阅读答案参考

(20分)

①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

②究竟什么是海啸?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未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④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一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⑤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般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⑥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岸边的人应尽快转移。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看到这样的排浪,必须立即设法逃生。海啸到达前会发出频率很低的吼声。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在海边旅游,如果听到奇怪的低频涛声,应当尽快撤离。

12、全文从哪四个方面说明了海啸?(4分)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5分)

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引起海啸。

14、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5分)

15、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请用原文原话回答)(3分)16、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参考答案:

12、(1)什么是海啸 (2)地壳引发海啸的两种形式 (3)海啸的巨大破坏力 (4)海啸前的预警。

13、可能不能去掉,因为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有的引发海啸,有的不能引发海啸,去掉后语言不准确。

14、作比较,说明海啸的水体波动是整体的波动,且所含能量巨大。

15、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

16、引出说明对象。

篇10:海啸阅读答案参考

地震与海啸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

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来自:新华网作者张家伟内容有改动)

小题1:本文是一篇介绍地震与海啸关系的________说明文,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6分)

①“如20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 ” 作用——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

作用——

③“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

作用——

小题3:“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一句中划线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4: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平实和生动两种,选文的语言应属平实说明。

B.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与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多大关系。

C.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但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D.海底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是: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从而引发海啸。

小题5:日本发生了大地震以及海啸,面对这一灾难,谈谈你的感想。(2分)参考答案:

小题1:事理 逻辑顺序

小题1:举例子——说明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见得就能引起海啸,有说服力。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海浪高度之高,破坏力之大。列数字、作比较——具体有力地强调了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小题1:不能去掉。因为“可能”表推测,表明地震有导致海啸的倾向,但并非一定会发生。若去掉,就太绝对了,语言就不准确了。

小题1:B

小题1:略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说明顺序。此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大体可用如下方法:方法+特征,在分析特征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句。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第四段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谈感想即可。

篇11:“海啸”阅读答案

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惊涛骇浪,波高可达数十米,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800公里。这么高的“前赴后继”的层层“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危害。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危害。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的'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也难以招架。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

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地方,这就像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

13.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2分)

答:

14.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5.第④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答:

篇12:海啸阅读答案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阅读题: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4.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序。(3分)

篇13:海啸阅读答案

1.①海啸浪的波很长②周期较长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2.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3.不能去掉。用上这个词,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唯一原因。

4.类型发生地区逻辑。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相关文章:

1.海啸阅读答案

2.“海啸”阅读答案

3.海啸阅读答案参考

4.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5.说明文阅读

6.海啸小学生作文

7.初中英语海啸作文

8.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答题方法

9.体验海啸作文范文

10.800字作文:海啸来临

下载word文档
《海啸说明文阅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