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为伴的旅程心情日记
“Butoz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我与书为伴的旅程心情日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与书为伴的旅程心情日记,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我与书为伴的旅程心情日记
我与书为伴的旅程心情日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清晨的朗朗书声在校园一角才落,孙老师就说:“好。下面请大家看古诗旁边的这幅画。你们将耳朵凑近了去听,听有没有水流的声音?”
古诗侧边一角,是一副黑白简笔的山水画。峰谷绵延的山旁,几颗树木错落有致的生长着。简洁的白描丝毫没有影响山的温情与草木的绿意和葱茏。一股清凉的感觉从繁茂的树叶间撒泻而下,瞬间,我似乎听到了一阵潺潺欢快的水声。仔细看去,花鸟草木生机勃勃,清晨林间的和谐宁静仿佛散发出一股清甜温爽的芳香逼人心扉。没有水的影子,耳畔却细流涓涓。
孙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课上严肃,课下温柔。直到三年级换了语文老师,我再也没有见过她。而这堂《画》的课却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我爱古诗,我爱阅读。小小的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哥哥刚放下的书包里的语文课本,整日里迫不及待的将他那本诗词摘抄拿来读。那些数得过来的汉字,在我口中被一字一顿的念出来,随着食指尖一点一点的挪动,渐渐显现出一些形象来。如马良的神笔一挥,姑苏城外寒山寺内便钟影绰绰;蓑翁独钓,举目银装;伴随猿鸟的嘶鸣,长长的思念在船头迅速缩短,故乡越来越近;孤帆远影反倒是将长长的离情拉的更长更瘦……文字的笔画在瞬间抽象,从中分离出或婉约,或广阔的场景。它令你激动,令你内心豁亮,头脑通达,神清气爽。
记得在高中时,有一次县城搞了一场规模很大的猜谜活动。给出许多谜面,谜底是在给定的许许多多的规律难寻的成组词汇里寻找。我无意中在关于“楼台水榭”的诗意谜面上,联想到“近水楼台”与“向阳花木”的景象。在给定的.千百个成对词汇的谜底里,我看到了一个词——“逢春”!与它对应的组合是孔雀。众里寻他,蓦然回首,谜底就是孔雀。在那一刻,知识带给你的是亲切,是无比的感动,更是自信。这句诗为我带来了那时小小的人生里的第一笔财富——40圆钱,以及对知识魅力的稚嫩却执着的感受。从此,读更多的书的渴望在心底执着生长,思考的习惯在对知识进行好奇探索的途中,引领我一步步走向真理,走向丰富。
大学里,在外语专业的学习中,我被西方文学中的异域文化和动人的理性深深的吸引住了,对西方文学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简·爱到蝴蝶梦再到双城记,我看到了英国乡间恬淡,穿束身礼服的活泼的姑娘,以及绅士淑女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开放又克制的民族特质,甚至独立与仁爱的温暖人性;从拉伯雷到莫里哀到雨果再到司汤达等,法兰西民族自由奔放的浪漫激情扑面而来,徜徉其中,巨人风采、民族理性、人道思考与现实关怀等无一不耀眼璀璨……回首母语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政治情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豁达胸襟等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无不闪烁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芒。这种温润婉约、张弛有致的气质是不同于西方理性又开放的文明的。
中西合璧,多种文化的交融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我开始不断拓展阅读范围,语言、文学、诗学、美学、哲学、政治等。将各种知识放在大熔炉里去洗炼和陶铸,你会惊奇的发现,随着视野空间的扩大,你迎来的是思维敏锐度的惊人变化。有容乃大绝不虚空。某天,当我一如既往的坐在图书馆阅览室时,一颗颗的文字不再是静止的。字里行间,你在波澜不惊中领略到一段历史的状况,一方风俗的奇异。错落的诗句里,字如珠玑,跳跃着的思想,如潮如浪,以各种独特的方式冲击着你的神经,敏感着你的一切生活经验。还有,我不曾了解的,哲学与理论还可以那样富有诗才激情,那样平易近人。在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吧”发人深省的言辞间,掩卷静思,无为为有为。毕业在即,我临时决定将考研的方向从英语语言文学转向外国文学。毅然撤下书桌上先前的复习资料,用写满字的一条短信告诉曾为我买专业书籍的老师我决定换专业了。很快,我收到他的回复,其中有说:“你的选择应会是更好的重生。”将先前的思绪化零,让自己轻装上阵。以简单的自我再次投入文学史的长河中拾珠捡贝,在国别文学的个案中感受具体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时,我像是一条久离大海的小鱼,重回水域,畅快自如。我似乎看到了重生的光辉。
如今,我是一名真正的外国文学教师了。走上讲台,课堂成了我的另一方水域。在这片大海里,我努力放松,力求让我的求知的小鱼儿们更客观的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感知知识与理性的力量。在领略文学的旖旎风光时,让文学换化为高度的人文气质并在传承其社会功能中转化为自我与社会的生产力,成就自我,推进文明,有所承担。
回首这一路走来,在知识的海洋里,与书为伴,路途风光无限。
篇2: 与书为伴日记
与书为伴日记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冰心的这句话是我喜欢,最欣赏的一句读书名言。这句话使我的阅读、写作能力不断提高。所以,不管干什么,去哪里,我都会带着一本书,路过书店,眼睛都会发光。
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写累了便会休息一会儿。我的书桌上乱七八糟的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妈妈不止一次劝我把书桌收拾干净了,因为我每次都会被它们挤得只有一点位置写作业,所以每次写字,不管桌面有多干净,我都只会占一小块地方写字。但就算这样,我依然不收拾它们,因为这样便可以很方便地拿到书嘛!
想到这里,我随手拿起了一本《小屁孩日记》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今天作业这么多!你还在这里看书?还不快去写作业?”妈妈看到我在这里看书,便开始不停的责备我,责备像洪水一般向我涌来。可我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心里在想:“他会被老师骂吗?如果我是老师肯定会说他的!谁叫他在别人的文具盒里放毛毛虫・・・・・・”想到这里,我反应过来妈妈早已走出了房间,于是我便拿出书,继续看下去。因为一直在看书,所以那次作业我完成得非常差。我有些后悔,因为看书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看,不应该在有事做时一边看一边做事,一来事没有做好,二来书又读的不痛快,所以从那次以后我就没再这样了!
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朋友,在困难时帮助我;在伤心时安慰我;在无趣时陪伴我;在无助时鼓励我,书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最明白我的知己!
篇3:与书为伴心情散文
与书为伴心情散文
广西图书馆坐落在南宁市民族大道上。在这里,宽阔的民族大道顺畅地经过图书馆的大门前向东延伸。大门的两旁,栽种着一些常绿的树木,还有一些鲜艳的花草。一进入图书馆的大门,就看到一栋大楼,面朝大门,稳稳当当地端坐在那里,像一位博学的长者,迎接着到访的人们。从大门到那栋大楼之间,有一个池塘隔着,一座小桥,担任了联络员的职责,把从大门走进来的人们,引领到藏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书籍、饱含着人类智慧结晶的大楼里。以前的池塘里,栽种有荷花,每当荷花开放的时节,一张张荷叶或贴在水面上,或站立于水的上空,绿得浓艳。一枝枝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满池塘的红花绿叶,比细腻的图画更加水灵,更加有韵味。现在的池塘里已经不种荷花了,放养了一些观赏鱼,我经过池塘时,有时候会向池塘里的鱼招招手,向鱼们问个好,鱼们就向着我站立的方向游过来,聚成了一群,有红色的,有黑色的,还有带花纹的。我曾经想,如果那些鱼儿悠游在有荷花生长的池塘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诗情画意的景象呢!
我的自治区图书馆的借书证,到今年已经整整20周岁了。时间,在悠悠的历史长河里,只不过是短短的一刹那,是那么的短暂,短暂得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20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时间来说,已经是一段长长的岁月了。这20年的时间,已经可以使一个稚嫩的婴儿长成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或是一个青春靓丽的美姑娘。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那时申请一张借书证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填写一张表格,表格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学历,职称,住址等,填写完毕,还需单位盖章,经过这个程序,才能领到一张淡黄色的借书证,(就像以前用于邮寄办公信函用的信封一样),借书证展开大约有一尺多长左右,经折叠后,平面大小大概有现在的两张并排摆着的银行卡的面积。有了这张借书证,就可以借书了。在藏书室找到自己喜欢和需要的书籍后,需要借书人自己在借书证上填写借书日期,书名,还要经过图书管理员在借书证上签名,才算是完成了借书的程序,才可以把书借走,还书的时候,还需图书管理员写上还书日期,并写上图书管理员的名字。后来,折叠的借书证换成了有一张书套的借书证,借书时仍需图书管理员协助借书,但这时的借书证,比较名副其实的像一张证了。再后来,借书证已换成了借书卡,借书的程序也简化了许多,方便了许多,以前是图书管理员协助借书还书,现在已经是自助借书还书了。以前只有纸质书籍,后来又有了音像制品,还有电子阅览室,每次来到图书馆,都会有新的收获,书籍就像是一位忠实的朋友,它无怨无悔的奉献自己,,拓展着我们的视野,丰盈着我们的思想。从借书证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就是在一张小小的借书证上也是得到了体现的。
在与借书证相伴的20年时间里,我每年只需缴纳极少的一些费用,就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的借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当我在藏书室里自由自在的寻找自己所需的书籍时,特别是寻找到自己很需要的书籍时,我就会感到很愉悦,同时也感到自己是很幸运的。这么一栋大楼,有藏书室,有阅览室,我可以自由出入,我可以自由翻阅和借阅。好像这些书籍都是属于我的'一样,我这时会认为自己特别的富有,那个感觉真的是好极了。
借书证,你陪伴了我整整的20年,你看着我进出图书馆,你看到我把一本本的书籍借出还进。在我的眼里,图书馆就是一座知识的宫殿,而借书证就是通往这宫殿的通行证。拥有了一座图书馆的借书证,就可以尽情的借阅自己所喜欢和需要的书籍。阅读,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阅读,可以使人心胸开阔;阅读,可以使人提升气质。不论是泛泛地简读,还是细细地详读,开卷过后,总是有所收获的。在书籍的大千世界里,可以看到春天的鲜花开满山岗,夏天的微风拂过平原,秋天的明月亲吻江河,冬天的飞雪轻舞长天。
我在拥有了一张自治区图书馆的借书证以后不久,又办理了一张南宁市图书馆的借书证。我不觉得有两张借书证是多余的,因为,从我的住所去自治区的图书馆比较远,时间比较紧的时候,我就就近在南宁市图书馆借阅书籍。诚然,自治区图书馆的规模和藏书量都要远远地大于南宁市图书馆。我也是去自治区图书馆借阅书籍比较多些。大概是,我因为比较忙,所以那年我就近在市图书馆借阅书籍,不经常去区图书馆借阅。那一年,我的年借书量进入南宁市图书馆的前十名,排名第七,我的借书量印象中好像是270多本。如果不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帮着统计,我自己都不知道一年里我居然借阅了这么多的书籍。可能那一年我借阅的是杂志类的书籍比较多,要不然,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年借书量。进入当年的借书量前十名后,所得到的奖励是,在图书馆的大厅展示名字和借书证号码,并把原来每次可借阅书籍的数量增加一本,奖励期限为一年。
虽然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了当年那么清晰的视物能力,但是,我依然经常到图书馆去,一段时间不去,就会想念,这种想念是自然而然的从心底漫出来的。可以这么说,20年来,我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到图书馆去借阅书籍。我到图书馆去,已经是一种习惯,就像去看望一位老朋友一样的自然和必须。而且,每次去基本上不会是空手去空手回,而是,每次去图书馆都是借书和还书同时进行的。图书馆给予了我很多很多的东西,我十分感激。就是有了电脑,上网查阅很方便,阅读电子书也很寻常的现在,我依然喜欢去图书馆借阅纸质书籍,我觉得,阅读纸质读物能有亲切的接触,而且对视力的耗损也没有那么严重,对眼睛的健康比较有好处。我愿意经常去图书馆,我愿意待在墨香氤氲的地方,我愿意永远与书为伴!
篇4:与书为伴
与书为伴_记叙文
人生旅途中,我们总希望有亲人,有朋友陪伴左右,但常常事与愿违,因为他们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离你而去。而书,才是最长情的伙伴,一辈子的朋友。
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书能讲述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答一个又一个奇怪的问题,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道理,打开一扇又一扇神奇的“任意门”。
与书为伴,我们其乐无穷。《西游记》里,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本领,我羡慕不已;《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我赞叹;《红楼梦》里,林黛玉等人的命运拨动着我的心弦;《水浒传》中武松等108位好汉的忠肝义胆令我拍手称快。
在与书为伴的日子里,我的视野开阔了,情操也被陶冶了。不带礼物、不邀游伴就可以去拜访这位知识渊博的老朋友。向她请教你想知道的所有问题,让她帮助你驱走你的疲倦。在她的指引下,我认识到大自然中冬去春来的必然,感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会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更替原则。品岳飞、杜甫想救国却无能为力只能空等的无奈。辨秦桧、童贯,识别他们的`奸诈狡猾的本性,并且痛斥他们的卑鄙无耻。看荆轲刺秦王,豪气冲天,并留下令人心痛的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发出的千古悲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真情流露!
与书为伴,使我常怀感恩知之心,不再因为莫名的小事就对父母发牢骚;与书为伴,可以净化心灵,使我们变得品性高尚;与书为伴,我们不再孤独,我们在书中体味他人的世界。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世事纷繁复杂,但只要走进书的世界,畅游知识的海洋,那么我们的心就是平和宁静的,就是从容淡定的。
同学们,找几本好书,与书为伴吧!让我们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
篇5:与书为伴
说到读书,有人会摇头:“读书苦啊!”是的,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不仅要动脑、用心,还要有毅力。可我从小就十分喜爱书籍。
在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大书柜,里面全都是书。我把里面所有的书都读过了几遍,可总是觉得这些书不够满足我求知的欲望。有一次去表弟家玩,无意中走进了他的书房,他的书房里有一张写字台,一把椅子,还有两个大书柜,里面除了书,还是书。书的种类也很多,有童话书、漫画书、科幻小说、作文书,还有四大名著。我高兴极了,连忙从中挑选出几本书来看。其中,《十万个为什么》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例如,为什么火车要在钢轨上行驶,为什么棉衣会给人温暖等等。《小学生创新作文》使我看到了许多同龄的学生们的作文,里面有许多优美词句,在写作文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买火柴的小女孩》更使我感受到她的无依无靠,只靠着这微弱的灯光,幻想着美好的生活……
在看连续剧时,你一定特别羡慕那些出口成章的文人雅士。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文人雅士,哪个不是寒窗苦读数十载?要成为让人羡慕的人,首先,你就要爱读书。
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了教育大将吕蒙多读些史书、兵书,便对吕蒙说:“我过去爱读书。主管国家大事以来,还是挤出不少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收获很大。汉朝光武皇帝,领兵打仗很紧张,仍然手不离书本。你为什么不刻苦读书呢?”这就是有名的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书,告诉我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好;书,陶冶了我的情操;书,教我怎样做人;书,告诉我许许多多的知识;书,给我知识和智慧;书,给我自信与勇气。书,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那一次的题目很简单,我过关斩将,终于到了最后一题——作文。那一次作文的题目是:我们的 ,这一道题可把我难住了,我们的什么呢?我苦思冥想,突然想起上次去表弟家玩,在一本名叫《最新作文》的作文书里见到了类似的题目,便飞快地动起笔来。不久,试卷发下来了,我迫不及待的翻到那一页,啊!我果然做对了!你看,书还能帮我们很大忙呢!
书,就像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带领我们走进知识的世界。
读书吧!它能使你愉快,它教你尊重人,也尊重自己;它鼓舞你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
篇6:与书为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有多少关于书的名言。由此可见,书对于人类来说,有多么重要。
读书可以增长见识,这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是我们学生,就更离不开书了。我们现在正是急需知识的时候,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书恰好满足了这些渴望知识的心。有时,我会为了琢磨某个句子的含义,思考上很久,每到自己想通的一刹那,一阵莫名的喜悦便会涌上心头。
读书可以使人平静。当一个人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的时候,一本有趣的书,会使他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感觉不到周围的风云变幻,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自己和面前的书,在与作者字里行间的交流中,突然醒悟,原来这世间还有这么奇妙的东西,我也要多多留心。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不错的。我们通常第一次见一个人,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学识渊博。博览群书的人,那种书卷气是由内而外地发散出来,让人觉得神圣而不可侵犯;一个读书少的人,则会让人觉得肤浅。这是因为书影响着人的精神,让人懂得怎样约束自己,不做出出格的事,自然会受人尊敬了。
我们也可以把书当作是自己的朋友,书一定是最忠诚、最有益的朋友。在你孤独的时候,书永远在你左右陪伴着你。即使在我们穷困潦倒或悲苦之际,书也不会背弃我们。它待人和蔼,始终不渝。它在我们青春年少之时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在我们黄昏暮年之时给我们以慰藉和同情。
书是人类精神的产物,不论经过多少朝代的更换,不论时间怎样流逝,书的思想与精神会与世长存,经久不衰。书可以让古人与我们对话,让伟人与我们交流。
所以,与书为伴,在书的海洋里与智者的思想共舞吧!
篇7:与书为伴
我爱读书,这还得感谢我的老师。一直以来我都并不喜爱读书,只喜欢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直到五年级第一学期,我学习了《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友》、《我的“长生果”》等课文后,文中的主人公那样热爱读书,深深感动了我。老师要我们向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利用更加多的时间看课外书,并要我们写读后感。我尝试看书,并动笔写读后感,后来我所写的读后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渐渐热爱上了读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在书中我认识了《三国演义》里的关羽,他的那种“义”,使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的勇敢来面对一切困难;《水浒传》里的“智多星”吴用,他的智慧,使我知道了原来智慧也可以战胜敌人;我还认识了《爱的教育》中的卡隆,他的善良,使我懂得了生活中要热心助人,以助人为快乐之本……
我房间的书架上放了很多书,但我觉得还不够,每到周六、日,我总要爸爸妈妈带我去中科数码城买书。走进书店,我就像一只在花丛中飞翔的蝴蝶,穿梭在一排排书架间。自然爸爸妈妈也会在书架上翻看书,渐渐地大家都忘记了时间。当我把挑来的一大堆书放在收银台叫爸爸付款时,我看到爸爸妈妈的手里也拿了不少书。爸爸妈妈看到我挑拣的一堆书,妈妈笑着说:“看!我们的乖女儿又要我们‘大出血’了!”爸爸付款后,我们就把书搬上车,后尾箱全是书。
也许是去书店看书买书多了,也许是家里书多,且每天晚上看到我这样沉迷于书,渐渐地爸爸妈妈也喜欢上了读书,爸爸再不和他的朋友出去喝酒了,妈妈也不出去找她的老友在麻雀台上大战了。妈妈看了一些书,以为懂得了不少知识,总爱在爸爸面前炫耀,爸爸当然不服气,也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往往要我出面调停。后来发展到每月我家都要举行知识竞赛抢答,获胜者都会得到一定的奖励。不知不觉我家幽默有趣的语言多了,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今年我家还被村委评为文明户。
【我与书为伴的旅程心情日记】相关文章:
1.与书为伴优秀
2.与书为伴演讲稿
4.作文素材与书为伴
9.以书为伴高中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