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黄圆的耳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妇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妇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妇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妇女节是几月几日
月08日,星期一,正月廿五
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条件,19世纪30-40年代,英、法等国进入到机器工业大发展的阶段,以大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制度,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而巨大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取得胜利,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妇女积极参加了本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妇女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开始兴起;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为妇女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启发了妇女争取平等权利斗争的觉悟,是妇女运动产生的直接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先进女性冲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束缚,走向社会,拥有与男子同等抗衡的社会分量。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依然蔑视妇女,于是她们开始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妇女节的由来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庆祝对女性的爱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欧洲,包括俄罗斯。
妇女节什么年龄可以过
三八妇女节18岁以上的所有成年女性的节日。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妇女”一词的含意,仅指“成年女子”并无其他特殊意指.已婚女子被称作“妇人”。
也就是说成年女子只要是年满十八岁,就属于是“妇女”的范畴,并不是专指结了婚的女性!它是属于所有年满十八岁周岁以上女性的.
“三八”从来非敬语,“白骨精”群起而攻之,不悖情理。但因厌恶“三八”一词而攻诘妇女节,则是选错了靶子。盖三八妇女节是舶来品,“三八”却是土产品。二者巧合,只在字面。
“三八”乃道地中原词汇。刘福根著《汉语詈词研究》,梳理“汉语骂詈小史”,内列“三八”条目,释为:“俗谓素性生硬、作事乖张,曰三八。典出〔元〕元怀《拊掌录》:“北部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人谓之生张八。”寇忠愍(准)乞诗于(魏)野,野赠之诗云:“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称“魏三”。“三八”即简自“魏三”、“生张八”。另外,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早载此事,唯“生梗”作“生硬”,“人谓”作“士人谓”,文字稍异,当为《拊掌录》所本。
篇2:七夕是农历几月几日
七夕是农历几月几日
七夕在农历的七月初七。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1. 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七个玩的很好的姑娘们聚集在一起包饺子分别把铜钱、针、红枣包到饺子里头,乞巧活动之后,她们就一起围着桌子吃自己包的饺子,如果吃到红枣的会早婚,吃到针的做针线活手巧,吃到钱的一定有福气。
2. 巧果
浙江各地受欢迎的迎客食物,非常小巧的一颗颗果子,吃起来也是香气满嘴,是用油炸出来的,孩子大人们都很爱吃。
3. 云面
临溪出名的云面,是用露水制成,听起来就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仙气飘飘,有种圣姑的感觉。
4. 五子
七夕那天少女和妇人们会拜织女,祈求好运吧。祭拜供品有茶水啊、酒啊、新鲜水果等等,五子就是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那五件一样都少不了,烧香祷告后那些食物就成了神仙们的囊中之物了。
5. 巧酥
很酥脆,一些风景名胜地区都会有卖,走在店铺外边就会闻到巧酥的香气,此风俗在一些地区非常盛行,流传至今。
七夕节怎么过
1. 约朋友:可以和三两个朋友约着吃上一顿。再者逛逛街、玩玩娱乐设施。
2. 有情侣的一定是要在一起过这个节日了,做些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3. 晚上一起坐在草坪上看星星啊,顺便野餐一下,吹着夏日的晚风手中拿着薯片可乐。
4. 去野外烧烤,欣赏大自然美景。
5. 参加狂欢派对,朋友们一起唱一起跳,欢乐多。
6. 去海边玩漂流瓶,将自己美好的心愿寄托于大海,随海浪漂流。
我就介绍到这里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尝试做一下,让我们狂欢起来,做回那个开心的“小孩子”。我记得之前七夕节约上朋友吃一餐,看个电影或者去KTV唱唱歌啥的,也是不错的,在这个难得的日子里,一定要记得和重要的人一起过啊,另外有心仪的人要表白的趁着这个特殊的节日赶紧表白,不容错过。
篇3:腊八是农历几月几日
腊八是农历几月几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
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节(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中国老百姓有吃腊八粥的传统习俗。
“腊八粥”又叫佛粥、福寿粥、五味粥和七宝粥。据《辞海》“腊八粥”条中云:“十二月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造粥以供佛。其后民间亦相沿成俗。”
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
至今,中国东北、西北、江南等地区,人们仍保持着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节吃什么
腊八粥
腊八粥制作原料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
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
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
同翡翠碧玉。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由来
腊八节因腊日而来,是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日期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腊”的含义有三:
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
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历史
自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把腊八节定为佛祖成道日。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从此,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民间顺口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20腊八是农历几月几日]
篇4:处暑是几月几日农历
年8月23日 农历 七月初二 处暑
处暑日期计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所以并不是每年的处暑都和处暑的日期是一样的哦!
处暑养生要注意什么:
注重润燥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代表天气由热到冷交替的转折点。处暑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所以不妨多食粥、银耳、秋梨等润燥食物。
蔬果为先
秋天瓜熟蒂落,蔬果丰盛。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能促进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除。除了梨,这时的苹果、西红柿、桔子、甘蔗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要多吃含钾的食品,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帮助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
护好肚脐
要注意护好肚脐哦!肚脐是身体表皮最薄的部位,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却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若防护不当,例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处暑是代表什么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篇5:农历几月几日是清明节
204月4日 农历 二月廿七 清明节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孟云卿《寒食》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 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 杨万里《寒食上冢》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 王安石《壬辰寒食》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 孟浩然《清明即事》
梦回山枕隐花钿。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 张先《青门引・春思》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 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y寿》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张继《闾门即事》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年农历几月几日是清明节]
篇6:谷雨农历是几月几日
谷雨农历是几月几日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的历史渊源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谷雨节气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表示降水状况和“雨生百谷”。谷雨最主要的特点是春雨绵绵,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加大,极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
《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也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谷雨的经典诗句
1、三月二十八日也谷雨晴。——元·邵亨贞《法曲献仙音·寄寿云西老人,时吴与张石隐》
2、谷雨贡黄封。——宋·曹勋《诉衷情》
3、谷雨收寒。——宋·陈允平《过秦楼》
4、谷雨只微寒。——唐·王贞白《芍药》
5、谷雨风前。——宋·元绛《映山红慢》
6、谷雨才耕遍。——宋·范成大《蝶恋花》
7、山寺馈茶知谷雨。——宋·陆游《春日》
8、谷雨茶香院院夸。——宋·陆游《闲游》
9、谷雨初匀牡丹。——宋·李石《扇子诗》
10、晓天谷雨晴时。——宋·曹组《水龙吟》
11、寒食初过谷雨前。——宋·陆游《湖上》
12、谷雨初晴。——宋·曹勋《金盏倒垂莲》
13、乍过夜来谷雨。——宋·曹勋《庆清朝》
14、三朝前谷雨。——宋·方回《怪梦十首》
15、谷雨洗纤素。——唐·王贞白《白牡丹》
16、谷雨郊园喜弄晴。——宋·曾觌《浣溪沙》
17、正当谷雨弄晴时。——宋·仇远《浣溪沙》
18、谷雨清明空屈指。——宋·苏轼《天仙子》
19、未容谷雨泪胭脂。——宋·李石《扇子诗》
20、谷雨花枝号鼠姑。——明·唐寅《牡丹图》
21、谷雨将迎稚绿来。——宋·艾性夫《春晚》
22、谷雨干时手自锄。——唐·曹邺《老圃堂》
23、嘉谷雨来长。——宋·张嵲《怀新亭四首》
24、装迟谷雨催。——宋·杜安世《巫山一段云》
25、谷雨笋茶俱俊美。——宋·刘过《春日即事》
26、谷雨深春近。——宋·方回《治圃杂书二十首》
27、茶村谷雨前。——宋·陆游《出行湖山间杂赋》
28、谷雨初晴早景中。——宋·李山甫《牡丹二首》
29、茶将谷雨前。——宋·黄彦平《田家春日二首》
30、谷雨赊犹半月期。——宋·程公许《题花十绝句》
31、茶户初收谷雨芽。——宋·陆游《暮春龟堂即事》
32、谷雨将应候。——唐·李适《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33、各将谷雨崖烟写。——宋·方回《次韵送张文焕》
34、是日已尝谷雨茶。——宋·方回《记游自次前韵》
35、谷雨如丝复似尘。——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36、云弄轻阴谷雨乾。——宋·贺铸《翦朝霞/鹧鸪天》
37、鄙哉谷雨枪与旗。——宋·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
38、谷雨催秧蚕再眠。——宋·舒邦佐《春日即事五首》
39、采茗先谷雨。——宋·梅尧臣《送刘郎中知广德军》
40、谷雨初过换夹衣。——宋·陆游《入云门小憩五云桥》
41、人卖山茶先谷雨。——宋·陆游《春晴自云门归三山》
42、谷雨夜来收。——唐·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
43、谷雨初晴。——元·张翥《水龙吟·傅渊道宅上赏紫牡丹》
44、谷雨收茶早。——明·高启《姑苏杂咏·临顿里——十首》
45、谷雨初晴叫杜鹃。——唐·齐己《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
46、鱼翻谷雨萍。——唐·张又新《三月五日陪大夫泛长沙东湖》
47、春逢谷雨晴。——唐·孟浩然《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48、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清·乾隆《观采茶作歌》
49、谷雨共惊无几日。——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50、何似西窗谷雨茶。——宋·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篇7:国庆节农历是几月几日
国庆节农历时间
20xx国庆节农历为八月十二
20xx年中秋在20xx年10月4日(星期三),为国家法定假日。与国庆节连休8天,即从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0月8日,放假调休8天。9月30日(星期六)照常上班。
国庆节之国旗的诞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图案初选委员会,并于当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征稿启事。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初选委员会将收到的3012幅图案选了38幅印发全体代表讨论。经全体代表分组讨论后,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关于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全体代表通过决议,选定了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国庆节上海旅游地点推荐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是我国最大的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占地153公顷。园内汇集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和珍稀动物二百余种,数量上万,其中更包括有来自国外的长颈鹿、斑马、羚羊、白犀牛等,以及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金毛羚牛等。整个园区分为食草动物放养区、食肉动物放养区、火烈鸟区、散养动物区、水禽湖和珍稀动物圈养区、百鸟园、蝴蝶园及儿童宠物园,并设有动物表演等许多特色节目,向您展示动物的聪敏和天赋,使您体验到动物世界带给您的乐趣。景区分为:表演区、猛兽区、食草动物区、圈养动物区、其他动物展区。
上海旅游好去陆家嘴绿地公园
外滩、豫园、新天地、思南公馆、田子坊、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滩世界地质公园、淀山湖、奉贤碧海金沙海滩、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世纪公园、滴水湖。
上海旅游好去商业特色街
福州路文化街、东台路古玩街、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北京东路生产资料街、茂名南路文化休闲街、黄河路美食休闲街、乍浦路美食街、七浦路服饰街、衡山路休闲娱乐街、云南路美食街、梅川路欧亚休闲街。
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塔,塔高468米,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东方明珠塔是上海国际新闻中心所在地,它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片土地上。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浦江游览、会务会展、历史陈列、旅行代理等服务功能于一身,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东方明珠塔是一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球体晶莹夺目,从蔚蓝的天空串联到如茵的草地,描绘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东方明珠的旋转餐厅是亚洲最高的旋转餐厅,推荐菜肴:法式蜗牛、抹茶蛋糕、芝士蛋糕、三文鱼、俄罗斯浓汤等。20xx上海端午节去哪里旅游好,东方明珠塔是个不错的选择。
篇8: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2016年4月4日 农历 二月廿七 清明节
清明节与祭祀介绍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西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间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相关文章推荐:
1.2016年清明节日期
2.2016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3.2016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4.2016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
5.2016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啊
6.2016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今年
7.2016年清明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8.2016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放假几天?
9.2016年中国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哪一天?
【妇女节是农历几月几日】相关文章:
5.建军节是几月几日
6.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8.感恩节是几月几日
10.元旦节是几月几日什么时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