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处暑是几月节日

处暑是几月节日

2025-01-31 08:29:4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znanho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处暑是几月节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处暑是几月节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暑是几月节日

篇1:处暑是几月节日

处暑是几月节日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时间是什么时候?

20处暑时间:年8月23日00:38:26,农历2016年七月(小)廿一。

处暑英文翻译:the End of Heat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处暑时,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处暑三侯指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五谷成熟时。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度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度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度、华南东部高于35度的天气出现。

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篇2:处暑是几月几日几点

8月23日 18:37:15,农历 20七月初十 星期日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进入秋季后,人体也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阴虚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处暑”期间,南方暑湿较重,暑湿最易伤脾,中医称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秋天,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篇3:处暑是几月几号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北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尽管早晚已有些浓重的凉意,北京地区白昼的时间也减少到了13小时25分钟。

处暑的介绍: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篇4:处暑是几月几日

处暑是几月几日

一、处暑是什么时候?

1、20处暑时间:

公历:年8月23日

农历:七月廿一 星期二

2、处暑的计算方法

处暑日期计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二、处暑的气候特征

1、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2、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3、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是减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多的月份之一,该月热带气旋平均生成5.3个,仅次于8月份;而本月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1.8个,与8月份相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暴雨,对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降水强度一般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迅速减小的特点。疾风暴雨带来洪水地质灾害仍需关注。

处暑之后是什么节气

处暑之后就是白露了。处暑过后十五日,气温降得很快,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依附在花草树木之上,在次日晨曦的光照下,晶莹透亮,因此得名为“白露”,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一般在每年公历的9月7日~9日,此时太阳位于黄经165度。白露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开始增多。白露时间是9月7日19:16。

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篇5:处暑是几月几日

处暑时间:208月23日 星期日(农历七月初十)

处暑日期计算

处暑日期计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处暑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这里的“处”是“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说处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节气・农事

处暑节气是我国华南地区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时期。此时华南中部地区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要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时节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华南地区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水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工作。

处暑农谚42句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3.热熟谷,粒实鼓。

4.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5.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6.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7.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8.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9.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10.处暑高粱 遍地红。

11.处暑高粱遍拿镰。

12.处暑高粱白露谷。

13.处暑三日割黄谷。

14.处暑十日忙割谷。

15.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16.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17.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18.处暑收黍,白露 收谷。

19.处暑见新花。

20.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21.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22.处暑花,不归家。

23.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24.处暑长薯。

25.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26.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27.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28.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29.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30.处暑拔麻摘老瓜。

31.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32.处暑花红枣 ,秋分打尽了。

33.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34.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来赶集。

35.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干净。

36.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打枣吃。

37.七月十五拣枣吃,八月十五拦枣吃。

38.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

39.七月十五花红枣,八月十五晒红枣。

40.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

41.秋前牲口细心管,三秋逞强在田间。

42.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处暑是几月几日]

篇6:处暑是几月几日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通过万年历我们可以看出处暑节气是2015年8月23日。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各地农事

处暑各地农事都是怎么样的?处暑各地农事都有什么不同?因为地域的关系,不少地方处暑节气的温度不一样,各地处暑农事也是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已经收成有的地方还在防虫,下面和大家分享下处暑各地农事。

山西:秋禾锄草麦地耱,打切棉花去病柯;南部种麦订计划,晋中棉花打顶柯;晋北侧重积肥事,胡麻莜麦要收罗。

河北:立秋处暑,喜报丰收,精收细打,颗粒不丢。大茬早耕,准备秋种。晚秋作物,加强管理。地瓜追肥,黄烟培土。棉花整枝,适时打顶。

山东:处暑风凉,收割打场。边收边耕,耙耱保墒。晚秋管理,措施加强。秋菜定苗,锄草防荒。各种害虫,综合预防。浇水追肥,保证苗旺。

湖北:处暑有落雨,中稻粒粒米。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河南:立秋过后处暑连,打草沤肥好时间,拔除大草放秋垄,小麦割完地早翻。

吉林">吉林:立秋处暑在八月,拔草放垄晒水田。

江苏:立秋收早稻,处暑雨似金。

上海:立秋过后处暑来,深耕整地种秋菜。晚稻出穗勤浇水,籽粒饱满人心快。

浙江:立秋处暑耕作忙,多种蔬菜和杂粮。晚秋追肥勤灌溉,害虫风害要早防。

安徽: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棉花。

湖南:立秋处暑天渐凉,玉米中稻都收光。

福建:八月立秋处暑快,边种蔬菜边管粮,防害治虫田管理,水稻防倒要烤田。

云南:立秋处暑八月天,棉花整枝烟短剪,白薯翻蔓秋荞播,拔草捉虫保丰产。

[处暑是几月几日]

篇7:什么是处暑?处暑是几月几日?

处暑,字面意思似乎可以理解为处置了酷暑。二十四节气之处暑节气,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流金砾石的天气似乎已渐渐远去了,经过几场连绵不停的秋雨,酷暑的热气消停了不少。袅袅秋风,拂面而来,惬意登场,秋天真的来了。

什么是处暑?处暑是几月几日?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说,到此节气时老鹰已经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像祭祀那样陈列食物;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到处充满了肃杀的气氛;再过几天,黍、稷、粱等类农作物也开始成熟了。

日期计算:

[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20处暑时间:年8月23日 12:45 - 2014年9月8日 01:01

阳历时刻:2014年8月23日 12:45:58

阴历日期:七月(小) 廿八 星期六

篇8:处暑是几月几日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说,到此节气时老鹰已经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像祭祀那样陈列食物;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到处充满了肃杀的气氛;再过几天,黍、稷、粱等类农作物也开始成熟了。

日期计算:

[Y*D+C]-[Y/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13,20世纪=23.95。

举例说明:2088年处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处暑。

2014年处暑时间:2014年8月23日 12:45 - 2014年9月8日 01:01

阳历时刻:2014年8月23日 12:45:58

阴历日期:七月(小) 廿八 星期六

篇9:处暑是几月几日几点

2016年处暑时间:2016年8月23日 00:38:26,农历2016年七月(小)廿一。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的来临意味着炎热的夏天走了,凉爽的秋季已经到来,我国的大部分区域的气温都有所下降。这个时候昼夜温差较大,我们要根据气温的不断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避免患上流行性感冒哦!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度。《历书》曰:“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意思是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了,因为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

各地都有“暑去寒来”的谚语,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处暑后,绵绵秋雨有时会提前到来,因此,谚语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这一时节,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但早晚温度低,温差大,公众要预防感冒的发生。秋天气候多变,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借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体,特别是初秋时节,气温差异明显,午后的对流天气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骤降。因此,处暑时节,人们要注意增减衣服,小心受凉感冒。

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以后,天气没有夏季那么炎热了,逐渐转凉,我们外出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工作,生活起居也要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适当的增添衣物,做到早睡早起!这样才能保持健康!

“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冻得适度才行。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渐适应凉爽的气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服,还可引申为秋季的其他养生保健方面,如睡觉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阴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有效方法,应长期坚持。

“秋冻”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初秋时节,天气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换”,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此时节,公众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一般而言,秋季睡眠以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

处暑以后为了保证我们的睡眠质量,可以在卧室摆放一些新鲜的水果,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更快的入睡。另外,睡觉之前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很好的,比如散步,快走等都有助睡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睡觉之前要关好门窗,避免寒气入侵人体。

【处暑是几月节日】相关文章:

1.国际聋人节日是几月几日

2.建军节是几月几日

3.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4.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5.感恩节是几月几日

6.万圣节是几月几日?

7.元旦节是几月几日什么时候

8.小寒节气是几月几号

9.腊月初八是几月几号

10.除夕是几月几日 哪一天

下载word文档
《处暑是几月节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