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及iP数据包及划分子网及路由器简介
“win16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网络层及iP数据包及划分子网及路由器简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网络层及iP数据包及划分子网及路由器简介,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网络层及iP数据包及划分子网及路由器简介
一、IP数据包格式
优先级与服务类型(8位):首部长度:IP包头首部长度最短20字节;总长度(16):标示符、标识、段偏移量:用来对数据包进行标示,是数据到达目的的端重组的时候,不会乱序;协议号:UDP是17,TCP是6;首部校验和:TTL:数据的生命周期字段,作用:防止一个数据包在网络中无线的循环转发,原理: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减一,为0时,数据包丢弃。
子网掩码用于区IP的网络为及主机位,网络位用于连续的1表示,主机位用连续的0表示。
0、1、10、100、、、10000000=0、1、2、4、8、16、32、64、128
1、11、111、、、11111111=1、3、7、15、31、63、127、
11111111、11111110、11111100、、、10000000=255、254、252、248、240、224、192、128
0、1、10、11、100、101、110、111、1000、1001、1010、1011、1101、1110、1111、10000.
网络ID:网络为IP地址不变,主机位用连续的0表示,
广播地址:网络为的IP不变,主机位用连续的1表示。IP地址的广播地址:为IP地址网段的最后一个地址(即该网段的最大值)
2的主机位次方减2.为可用主机IP个数。
三、划分子网
1、计算想主机位借几位才能们组所要划分子网的个数:2的N次方大于等于划分子网的个数;N=要借的位数
2、计算划分子网后的子网掩码:计算划分子往后的子网掩码;计算划分子往后的子网ID;
四、协议
1、ARP协议:将一个已知的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windows系统中的ARP -a:查看ARP缓存表。
2、RARP协议:MAC地址解析为IP地址。
3、代理ARP,IP地址解析为网关接口的MAC地址。
4、ICMP协议(控制消息协议);连接成功则ping通,请求时间超市:request timed out 无法访问目标主机;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目标主机不可达;unknownhostabc 未知主机名
五:路由器
1、路由:跨越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一个互联网络来转发数据包的过程
2、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做路径选择
3、路由表的获得:直连路中,配置IP地址,端口up状态,形成直连路由;非直连网段:需要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将网段调价到路由表中,
4、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5、静态路由:小网络,拓扑固定。需要管理员手工配置,是单向的,需要在两个网络之间的边缘路由器上需要双方对指,否则就会造成流量无法返回,缺乏灵活性;
配置:全局模式:ip route 目标网络ID 子网掩码 吓一跳IP(下一个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查看:特权模式:show ip route
浮动路由:配置浮动静态路由,需设置管理距离大于1,从而成为备份路由,实现连鲁冗余的作用,
实验报告:配置浮动路由,写192.168.1.0/24 划分四个子网。写出划分后的子网掩码,每个子网ID,每个子网中的可用主机IP,范围及广播ID.
不管去的多远,只要方向不变,对于路由器而言,下一跳始终都下一个路由器端口,非直连路由必须全部添加到路由表中
六、缺省路由(默认路由)
适用于只有一个出口的末节网络,优先级最低,可以作为其他路由的补充。全局: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跳代表任意网络ID,代表任意子网掩码
七、查看路由表:特权:show ip route C直连;S静态路由;S*默认路由
路由器配置IP
配置路由器接口IP:全局配置模式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no shutdown
篇2:IP子网划分详解
子网划分
Internet组织机构定义了五种IP地址,用于主机的有A、B、C三类地址,其中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A类网络可能有16,777,214台主机,它们处于同一广播域。而在同一广播域中有这么多结点是不可能的,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结果造成16,777,214个地址大部分没有分配出去,形成了浪费。而另一方面,随着互连网应用的不断扩大,IP地址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实现更小的广播域并更好地利用主机地址中的每一位,可以把基于类的IP网络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网络,每个子网由路由器界定并分配一个新的子网网络地址,子网地址是借用基于类的网络地址的主机部分创建的。划分子网后,通过使用掩码,把子网隐藏起来,使得从外部看网络没有变化,这就是子网掩码。
1. 子网掩码
RFC 950定义了子网掩码的使用,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2进制数,其对应网络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1,对应于主机地址的所有位都置为0。由此可知,A类网络的缺省的子网掩码是255.0.0.0,B类网络的缺省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C类网络的缺省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按位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IP地址的网络地址,剩下的部分就是主机地址,从而区分出任意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我们还可以用网络前缀法表示子网掩码,即“/<网络地址位数>”。如138.96.0.0/16表示B类网络138.96.0.0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网络地址位数>
子网掩码告知路由器,地址的哪一部分是网络地址,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使路由器正确判断任意IP地址是否是本网段的,从而正确地进行路由。例如,有两台主机,主机一的IP地址为222.21.160.6,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主机二的IP地址为222.21.160.73,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现在主机一要给主机二发送数据,先要判断两个主机是否在同一网段。
主机一
222.21.160.6即:11011110.00010101.10100000.00000110
255.255.255.192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按位逻辑与运算结果为: 11011110.00010101.10100000.00000000
主机二
222.21.160.73 即:11011110.00010101.10100000.01001001
255.255.255.192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按位逻辑与运算结果为:11011110.00010101.10100000.01000000
两个结果不同,也就是说,两台主机不在同一网络,数据需先发送给默认网关,然后再发送给主机二所在网络。那么,假如主机二的子网掩码误设为255.255.255.128,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让我们将主机二的IP地址与错误的子网掩码相“与”:
222.21.160.73 即:11011110.00010101.10100000.01001001
255.255.255.128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
结果为 11011110.00010101.10100000.00000000
这个结果与主机的网络地址相同,主机与主机二将被认为处于同一网络中,数据不再发送给默认网关,而是直接在本网内传送。由于两台主机实际并不在同一网络中,数据包将在本子网内循环,直到超时并抛弃。数据不能正确到达目的机,导致网络传输错误。
反过来,如果两台主机的子网掩码原来都是255.255.255.128,误将主机二的设为255.255.255.192,主机一向主机二发送数据时,由于IP地址与错误的子网掩码相与,误认两台主机处于不同网络,则会将本来属于同一子网内的机器之间的通信当作是跨网传输,数据包都交给缺省网关处理,这样势必增加缺省网关的负担,造成网络效率下降。所以,子网掩码不能任意设置,子网掩码的设置关系到子网的划分。
2. 子网划分与掩码的设置
子网划分是通过借用IP地址的若干位主机位来充当子网地址从而将原网络划分为若干子网而实现的。划分子网时,随着子网地址借用主机位数的增多,子网的数目随之增加,而每个子网中的可用主机数逐渐减少。以C类网络为例,原有8位主机位,2的8次方即256个主机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借用1位主机位,产生2个子网,每个子网有126个主机地址;借用2位主机位,产生4个子网,每个子网有62个主机地址……每个网中,第一个IP地址(即主机部分全部为0的IP)和最后一个IP(即主机部分全部为1的IP)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所以每个子网的可用IP地址数为总IP地址数量减2;根据子网ID借用的主机位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划分的子网数、掩码、每个子网主机数,列表如下:
① 划分子网数
② 子网位数
③ 子网掩码(二进制)
④ 子网掩码(十进制)
⑤ 每个子网主机数
① 1~2
② 1
③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
④ 255.255.255.128
⑤ 126
① 3~4
② 2
③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④ 255.255.255.192
⑤ 62
① 5~8
② 3
③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④ 255.255.255.224
⑤ 30
① 9~16
② 4
③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
④ 255.255.255.240
⑤ 14
① 17~32
② 5
③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④ 255.255.255.248
⑤ 6
① 33~64
② 6
③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
④ 255.255.255.252
⑤ 2
如上表所示的C类网络中,若子网占用7位主机位时,主机位只剩一位,无论设为0还是1,都意味着主机位是全0或全1。由于主机位全0表示本网络,全1留作广播地址,这时子网实际没有可用主机地址,所以主机位至少应保留2位。
从上表可总结出子网划分的步骤或者说子网掩码的计算步骤:
2.1 确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以及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
2.2 求出子网数目对应二进制数的位数N及主机数目对应二进制数的位数M。
2.3 对该IP地址的原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 1或后M位置0 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后的子网掩码。
例如,对B类网络135.41.0.0/16需要划分为20个能容纳200台主机的网络。因为16<20<32,即:2的4次方<20<2的5次方,所以,子网位只须占用5位主机位就可划分成32个子网,可以满足划分成20个子网的要求。B类网络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0.0,转换为二进制为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现在子网又占用了5位主机位,根据子网掩码的定义,划分子网后的子网掩码应该为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转换为十进制应该为255.255.248.0。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个子网的主机数。子网中可用主机位还有11位,2的11次方=2048,去掉主机位全0和全1的情况,还有2046个主机ID可以分配,而子网能容纳200台主机就能满足需求,按照上述方式划分子网,每个子网能容纳的主机数目远大于需求的主机数目,造成了IP地址资源的浪费,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我们也可以根据子网所需主机数来划分子网。还以上例来说,128<200<256,即2^7<200<2^8,也就是说,在B类网络的16位主机位中,保留8位主机位,其它的16-8=8位当成子网位,可以将B类网络138. 96.0.0划分成256(2^8)个能容纳256-1-1-1=253台(去掉全0全1情况和留给路由器的地址)主机的子网。此时的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转换为十进制为255.255.255.0。
在上例中,我们分别根据子网数和主机数划分了子网,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都能满足要求,实际上,子网占用5~8位主机位时所得到的子网都能满足上述要求,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应按照什么原则来决定占用几位主机位呢?
在划分子网时,不仅要考虑目前需要,还应了解将来需要多少子网和主机。对子网掩码使用比需要更多的主机位,可以得到更多的子网,节约了IP地址资源,若将来需要更多子网时,不用再重新分配IP地址,但每个子网的主机数量有限;反之,子网掩码使用较少的主机位,每个子网的主机数量允许有更大的增长,但可用子网数量有限。一般来说,一个网络中的节点数太多,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所以,网络中的主机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将更多的主机位用于子网位。
综上所述,子网掩码的设置关系到子网的划分。子网掩码设置的不同,所得到的子网不同,每个子网能容纳的主机数目不同。若设置错误,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补充:
子网划分(subnetting)的优点:
1.减少网络流量
2.提高网络性能
3.简化管理
4.易于扩大地理范围
How to Creat Subnets
如何划分子网?首先要熟记2的幂:2的0次方到9次方的值分别为:1,2,4,8,16,32,64,128,256和512.还有要明白的是:子网划分是借助于取走主机位,把这个取走的部分作为子网位.因此这个意味划分越多的子网,主机将越少
Subnet Masks
子网掩码用于辨别IP地址中哪部分为网络地址,哪部分为主机地址,有1和0组成,长32位,全为1的位代表网络号.不是所有的网络都需要子网,因此就引入1个概念:默认子网掩码(default subnet mask).A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B类的为255.255.0.0;C类的为255.255.255.0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
CIDR叫做无类域间路由,ISP常用这样的方法给客户分配地址,ISP提供给客户1个块(block size),类似这样:192.168.10.32/28,这排数字告诉你你的子网掩码是多少,/28代表多少位为1,最大/32.但是你必须知道的1点是:不管是A类还是B类还是其他类地址,最大可用的只能为30/,即保留2位给主机位
CIDR值:
1.掩码255.0.0.0:/8(A类地址默认掩码)
2.掩码255.128.0.0:/9
3.掩码255.192.0.0:/10
4.掩码255.224.0.0:/11
5.掩码255.240.0.0:/12
6.掩码255.248.0.0:/13
7.掩码255.252.0.0:/14
8.掩码255.254.0.0:/15
9.掩码255.255.0.0:/16(B类地址默认掩码)
10.掩码255.255.128.0:/17
11.掩码255.255.192.0:/18
12.掩码255.255.224.0:/19
13.掩码255.255.240.0:/20
14.掩码255.255.248.0:/21
15.掩码255.255.252.0:/22
16.掩码255.255.254.0:/23
17.掩码255.255.255.0:/24(C类地址默认掩码)
18.掩码255.255.255.128:/25
19.掩码255.255.255.192:/26
20.掩码255.255.255.224:/27
21.掩码255.255.255.240:/28
22.掩码255.255.255.248:/29
23.掩码255.255.255.252:/30
Subnetting Class A,B&C Address
划分子网的几个捷径:
1.你所选择的子网掩码将会产生多少个子网?:2的x次方-2(x代表掩码位,即2进制为1的部分,现在的网络中,已经不需要-2,已经可以全部使用,不过需要加上相应的配置命令,例如CISCO路由器需要加上ip subnet zero命令就可以全部使用了。)
2.每个子网能有多少主机?: 2的y次方-2(y代表主机位,即2进制为0的部分)
3.有效子网是?:有效子网号=256-10进制的子网掩码(结果叫做block size或base number)
4.每个子网的广播地址是?:广播地址=下个子网号-1
5.每个子网的有效主机分别是?:忽略子网内全为0和全为1的地址剩下的就是有效主机地址.最后有效1个主机地址=下个子网号-2(即广播地址-1)
根据上述捷径划分子网的具体实例:
C类地址例子:网络地址192.168.10.0;子网掩码255.255.255.192(/26)
1.子网数=2*2-2=2
2.主机数=2的6次方-2=62
3.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192=64;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92.168.10.64,第二个为192.168.10.128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2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92.168.10.127和192.168.10.191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92.168.10.65到192.168.10.126;第二个是192.168.10.129到192.168.10.190
B类地址例子1:网络地址:172.16.0.0;子网掩码255.255.192.0(/18)
1.子网数=2*2-2=2
2.主机数=2的14次方-2=16382
3.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192=64;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72.16.64.0,最后1个为172.16.128.0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2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72.16.127.255和172.16.191.255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72.16.64.1到172.16.127.254;第二个是172.16.128.1到172.16.191.254
B类地址例子2:网络地址:172.16.0.0;子网掩码255.255.255.224(/27)
1.子网数=2的11次方-2=2046(因为B类地址默认掩码是255.255.0.0,所以网络位为8+3=11)
2.主机数=2的5次方-2=30
3.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224=32;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72.16.0.32, 最后1个为172.16.255.192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第一个子网和最后1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72.16.0.63和172.16.255.223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72.16.0.33到172.16.0.62;最后1个是172.16.255.193到172.16.255.222
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s(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的作用:节约IP地址空间;减少路由表大小.使用VLSM时,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够支持它,这些路由协议包括RIPv2,OSPF,EIGRP和BGP.
作者“宝剑锋从磨砺出”
篇3:路由器和网络层之间的关系
路由器和网络层之间的关系
路由器的主要用途是连接多个网络,并将数据包转发到自身的网络或其它网络,由于路由器的主要转发决定是根据第 3 层 IP 数据包(即根据目的 IP 地址)做出的,因此路由器被视为第 3 层设备。作出决定的过程称为路由。
路由器在收到数据包时会检查其目的 IP 地址。如果目的 IP 地址不属于路由器直连的任何网络,则路由器会将该数据包转发到另一路由器,
路由器工作在第 1、第 2 和第 3 层
路由器在第 3 层做出主要转发决定,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见,它也参与第 1 和第 2 层的过程。路由器检查完数据包的 IP 地址,并通过查询路由表做出转发决定后,它可以将该数据包从相应接口朝着其目的地转发出去。
路由器会将第 3 层 IP 数据包封装到对应送出接口的第 2 层数据链路帧的数据部分。帧的类型可以是以太网、HDLC 或其它第 2 层封装 - 即对应特定接口上所使用的封装类型。第 2 层帧会编码成第 1 层物理信号,这些信号用于表示物理链路上传输的位。
篇4:网络边缘层设备简介
本文主要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对于思科路由器网路边缘层设备,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设置,那么这层设备具体实现哪些功能呢?下面的文章将给我们详细解答,
要构建一个真正牢固、强大的网络,任何环节都不容有差!思科集成多业务路由器(ISR)和思科Catalyst 3560系列交换机,不仅能够帮助您轻松解决网络边缘层问题,更可与核心层完美融合,为您构建一个层层安全、稳定、整合的强大网络!
思科集成多业务路由器(ISR)
作为业界首创的以线速安全地提供并发数据、语音、视频的路由器,思科集成多业务路由器(ISR)能够使企业通过一台设 备提供集成式安全性、无线和IP通信服务,帮助企业快速部署各种应用,简化网络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及复杂性。
・话音:思科集成多业务路由器为实现独一无二的话音性能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使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客户都能够将业界最佳的数据、话音和安全服务融合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以迅速地部署服务,并保护、发展和优化业务。
・安全:思科集成多业务路由器中内置了业界最全面的安全服务,为客户迅速部署安全网络及应用提供了一个统一、灵活的平台。其中,思科1800、2800和3800系列路由器配有集成化安全系统,可以将安全、路由和网络中的其他多种业务紧密地整合到一起。
・无线:思科集成多业务路由器可以利用集成的无线接入点或Cisco Aironet系列接入点在整个企业中部署安全、可管理的无线局域网。这些路由器可以提供针对远程地点和分支机构的优化的集成化无线域服务(WDS)功能,其中包括:为最多100个接入点提供迅速、安全的移动功能;为最多1000个无线客户端提供可再生身份验证;以及利用集成化无线服务简化部署和管理等。
思科Catalyst 3560 系列交换机
智能、简单、安全!思科Catalyst 3560系列交换机为企业搭建针对数据、语音、视频、无线和IP通信的全面优化且易于管理的安全网络平台,帮助企业快速提高生产率和客户满意度,全面提升企业效能,
・高可管理性:
――全新思科快速设置特性(Cisco Express Setup)简化了交换机的初始配置,即使没有丰富技术知识也可以简单、快速地设置交换机。
――思科网络助理(Cisco Network Assistant)提供了对思科交换机、路由器和WLAN接入点的集中、安全、快速的管理。
――CiscoWorks for Switched Internetworks等SNMP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了扩展管理,提供端到端设备、VLAN、流量和策略管理。
・高可靠性:
――Catalyst 3560 24端口版本能同时支持24个15.4W的全功率PoE端口,达到最高设备功率支持。凭借Cisco Catalyst系列的智能电源管理,48端口PoE配置能提供支持24个15.4W端口、48个7.7 W端口或其任意组合的必要功率。
――Catalyst 3560交换机与思科冗余电源系统RPS 675相结合可提供透明防范内部电源故障的保护、保证融合的语音和数据网络的可用性。
?D?D可靠的品质和丰富的软件特性,极大地延长了平均无故障时间和缩短了故障修复时间,提高了网络的可用性。
・全面的安全特性:
――思科基于身份的网络服务(IBNS)提供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管理特性,来保护网络连接和资源,使IT部门在不影响用户移动性的前提下,以最低管理开销实施强大的安全策略。
――端口安全性可根据与以太网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来限制此端口上的访问,保护使交换机不会受到MAC泛洪攻击,并降低了恶意无线接入点或集中器接入的风险。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监听,可阻止DHCP电子欺骗,并阻止IP地址欺骗。
――Secure Shell(SSH)协议版本2、Kerberos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版本3(SNMPv3)对管理和网络管理信息加密,保护网络免遭干扰或 。
・千兆到桌面:思科Catalyst 3560 系列交换机使用户可在现有第5类铜线上将网络智能地扩展到
篇5:TCP/IP系列之网络层IP协议
TCP/IP系列之网络层IP协议
当数据要在网际直接传输的时候,路由器根据IP数据报进行路由.
当一台主机要发送数据的时候,其目的主机一般为局域网内的主机或者网外的主机.
如果是局域网内的主机,主机发送的以太网帧的头部目的mac地址为目的主机的mac地址,不需要路由.
如果是网外的主机,则将数据发到默认的网关,由网关路由器进行路由到目的主机,主机发送的以太网帧
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为网关的mac地址.
IP数据报的协议规定的数据报格式如下图:
IP协议不保证送达,不保证顺序.可靠性由上层协议保证.上层协议如TCP,UDP的信息在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
下图是通过Wireshark抓取的一个数据包:
路由器就要通过ip包的信息来为ip包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来进行传递,比如合适的主机,或者合适的路由.路由器或者主机将会用如下的方式来处理某一个IP数据包
如果IP数据包的TTL(生命周期)以到,则该IP数据包就被抛弃.
搜索路由表,优先搜索匹配主机,如果能找到和IP地址完全一致的目标主机,则将该包发向目标主机 搜索路由表,如果匹配主机失败,则匹配同子网的路由器,这需要“子网掩码(1.3.)”的协助.
如果找到路由器,则将该包发向路由器. 搜索路由表,如果匹配同子网路由器失败,则匹配同网号路由器,如果找到路由器,则将该包发向路由器.
搜索路由表,如果以上都失败了,就搜索默认路由,如果默认路由存在,则发包
如果都失败了,就丢掉这个包.
作者 kkdelta
篇6:SDN无层网络与TCP/IP分层网络
如今SDN正有鲸吞之势啊,我说的是鲸吞,而不是蚕食!
TCP/IP如今活得依然安好,但是外部威胁正步步逼近,内部也在瓦解!在西塞罗大呼共和的时候,盖乌斯.凯撒已经明目张胆的渡过了卢比孔河,从布鲁图斯菲利庇战败的那一刻,西塞罗派其实已经无力回天,这些看似是价值观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为屋大维和安东尼之间的争斗腾出战场而已,这就是取代!你觉得自己是个砝码,属于争斗的一方,其实胜负早已区分,另一方早就不把你看在眼里,击败你不是目的,因为你早已败了,击败你只是为了扫除一个另一方内部争斗的障碍而已,
SDN在转发意义上是无层的,也就是说,转发逻辑不再对数据包进行分层解析,转发设备不再区分层次,转发设备只管根据流表的规则进行转发。SDN本身分为三个层次,转发层,控制层,应用层。其中转发层只负责转发,控制层生成转发策略注入转发层,应用层负责对控制层进行编程。这看起来和我们理解的网络模型一点都不一致,我们眼中的网络模型是分层的模型,网络本身是协议控制的,难道真的应该是这样子吗?我不这样认为!
对于数据包的转发,如果我们抛开现有的概念,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转发的问题,继续思考下去,基本上大家都能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外部告诉转发设备如何转发,另一个是设备自己知道怎么转发,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一个更加合理呢?现在让我们掌握的知识参与进来吧,其实前一种就是SDN的概念,后一种就是TCP/IP的概念(就不说OSI了吧),要想看出本质,还得看历史,这一点上我不太赞成《黑天鹅》的观点,并不单单因为我自身喜欢历史!TCP/IP标准和OSI标准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分,只是TCP/IP套了个渔翁得利而已,它们本质上都是分层模型,要看历史,还得从OSI说起,OSI标准生成之后,至于TCP/IP如何获胜的,请看看法萨卢斯战役吧,或者看菲利庇与亚克兴角战役也行,本质上它们属于同一体系内部标准化之间的争斗,
OSI提出在前,因此我们就得看看为何提出了这样的标准。
当时为何不能提出SDN?因为SDN需要一种协同作战的能力,当时的世界,设备之间的互联方式是五花八门军阀混战,谁也赢不了谁,为了生存下去,大家的设备在互联时不得不形成一套规约,最终便形成了一套套的网络协议,ISO组织对其标准化,就成了OSI标准,因此正是封闭的厂商内部标准导致了分层协议的出现,之所以分层,是为了各厂商之间的设备在实现互连需求时最小化工作量,每一个交集都形成了一套协议,每个交集都是彼此隔离的,因此最终的效果就是,各层间的功能出现大量的重叠和重复。
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社会的乡土精神和西方社会的契约精神之间的区别,到底哪个是好的?在中国,基本不用什么协议,一切都是人情世故,但是在西方就不同,即使在熟悉的人之间也要签字画押。契约产生自个人主义社会,而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集体主义社会。这其实也是SDN和分层网络之间的区别,SDN生自一个集体主义设备,中央集中控制一切,控制器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策略定制,这样在各个转发设备之间就不可能形成自组织,因为转发设备本身是毫无智能可言的,控制器剥夺了转发设备的智能。对于控制和效率来讲,SDN的思想是好的,但是对于扩展和自组织进化而言,SDN是差的。TCP/IP正好相反,按照其契约背后的自组织原则,虽然目前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依靠其自身的进化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如今的TCP/IP互联网已经形成了类似我们的大脑一样的超级复杂组织,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控制它,虽不完美,但能进化,虽然不能马上融进全光传输网,但是总是会有那一天的。不完美是自组织系统的本质特征之一!
自组织不善于同一控制,看似效率很低,但是这难道不就是生命的本质吗?我没有西服,我结婚的当天,婚礼上我都没有穿西服!西塞罗流泪了,写信了,头断了...
【网络层及iP数据包及划分子网及路由器简介】相关文章:
1.划分的解释及造句
5.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6.朱自清简介及影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