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乡村春来早散文
“不加糖甜不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清明乡村春来早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清明乡村春来早散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清明乡村春来早散文
清明乡村春来早散文
晨曦微露,我就起床走出了家门。昨夜一夜春雨,晓风微冷,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的气息,还混合着春花的芬芳。
走到了村头,路边春草茂盛,新绿、翠绿、青绿、墨绿,一簇簇,一堆堆,拥拥挤挤的,像婴儿伏地摇摇晃晃起身,像兄妹调皮嬉闹,你搭我的胳膊我蹬你的腰。两边新山布谷声声,小鸟叽叽,斑鸠咕咕,一声野鸡的唱鸣,点破了濛空。一只鸟儿长笛,一只鸟儿短琴,热闹欢快,只是瞅不见鸟儿的影子。青杨浓烟,春风不剪,绿叶自成碧玉芽,树下并无狂风骤雨打落的一推残红乱缤纷,桃花依旧精神地笑着春风,楚楚怜人的模样。一树树的梨花白舞着风,一朵朵梨花瓣微带雨,一支支红梅俏争春。这样美丽的.春景,怎舍得匆匆掠过?
这时,路边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门里跳出了两个提篮挂筐的红衣小丫头,十二三岁的模样,笑盈盈地招呼我一起去河边捡拾地软。知河边荆棘下苔藓窝里藏着很多黑莹莹黄晶晶的地衣,等着一只只纤细的手指捉了它们,端上红漆方桌上。我微笑着招了招手,看着两个红色的背影手拉着手蹦蹦跳跳远去了。
能端上桌的何止是这地衣,不用求远,走过屋后,下个小坡,一片片蒲公英迎风招展,碧翠欲滴。这个季节的蒲公英,天涯地角都是它们的,那庞大的阵势压倒了桃李。顺手扯一把软碧的野苕藤、生碧的芨芨菜,用开水焯了,用蒜末香油一拌,此味最是清欢了。
这时,一群摇铃的白羊从我身边“踢踏踢踏”地走过,赶羊人在羊后摔着响鞭,坡上有牛铃声呼应。一拃长的芳草浅沒上了山蛇路,羊儿跳过路口,奔涌攀爬着,一会儿就隐没于苍绿中了。
山上梯田地边一树树白杜鹃开得荼靡,花事正繁忙。堨畔边核桃吐着新绿,刚萌生的核桃花就像绿松塔,耸立枝丫间,枝的顶端架着盆大般的鸟窝。新翻的地湿濛濛的油津津的,几只从村子里跑出的狗儿在地里闹架着,满地拓印出梅花烙,特别有趣儿。
身下一河春水向西流着,绿莹莹的细波,蓝莹莹的水流。河水浅处,几群黑蝌蚪顺流游玩着;波光影处,几条小鱼儿正互相串着门,倾吐着心事。
跳过列石,走在一条土路上,有架子车压过的浅浅车辙。大大小小的车前草长在路旁,绿意葱葱。地里的麦苗一行一行长着,好像一幅幅深青深青的油画块。
走了不远,只见路上放着一架子车,一对老人在地头正拔着草。
我走过去吟笑着说:“叔,姨,干活干得早啊!”
姨回话:“趁着凉快,拔一会儿草。”
我问:“咋苗没出齐?”
姨回话:“去年入冬洒的籽,刚出苗,有些被草压着还没出来呢。”
我说:“人勤地不懒,今年肯定会有个好收成的!”
姨说:“开春下了两场春雨,墒饱的,草好拔。今年雨水好,苗长得胖。只要夏季不旱,就不怕了!”
叔说:“咱们这空气好,养生啊,你多走走哦!”
我回应:“叔说的没错,咱们这就是天然氧吧!”
拉了一会儿话,告辞了,向前走着,一块一亩见方的苜蓿地边下窝着一滩小涧水,流出一泓溪水,溪水两岸夹柳芦苇丛生,水中有绿油油水草漂浮,三个小男孩蹲在涧水边垂杆钓鱼。我悄悄地走了过去,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我。走到地尽头,水忽而不见了,蜜蜂嗡嗡地绕着小野花飞舞着,煞是美丽。
拐过大弯,桃花寺的黛瓦白墙、红檐翘角,在翠松绿柏中十分醒眼。寺门前一位穿青衣女道人在清扫寺门下用青石铺就的石阶。
寺门正对一木板铺的吊桥,走上去,桥就摇呀摇,摇过了桥,来到了另一村的村前广场,看见一家三口正在放风筝,爸爸在前面跑着,突然向空中投掷了风筝,妈妈在后面一边跟着走一边放着线,孩子一边倒退一边仰着头,一只蓝猫风筝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孩子手搭着凉棚大声喊道:“我看不见了,妈妈快收线,小心风筝短线飞了!”妈妈说:“好,我收一点,你来放!”孩子跑来接过妈妈手中的线缓缓地放着,蓝天白云下,一只美丽的风筝,悠悠地飘飞着……
此刻,村子上空青烟袅袅,有泼水声,有唤鸡声,空气也活泛了起来。
到了吃早饭的点,我开始往回返了,回到家里,母亲已经熬好了玉米粥。久违的柴禾大锅饭,清香扑鼻,我暗思:“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也只有在山村可以享受得到了,心儿这时才是最放松的、最恬静的……
篇2:人勤春来早散文
人勤春来早散文
正月十三上午艳阳高照,街上淡淡稀稀的几声鞭炮声还带着一些年味。天天跑着拜年喝酒吃肉,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我显得很无聊,乘着早春暖暖的阳光,我来到了学校后面的田间小路上散步。
田间地头,除了油菜、麦苗青葱碧绿,其它是一片单调的荒凉。虽已到了“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节令,可是由于去年闰月,如今连报春的使者柳树也还没有泛绿,渴望春天的我未免失望。
走着,走着,眼前的一副图景吸引住了我。只见一块大田里,一位头发银白的老奶奶手握锄头正吃力地按行挖洋芋窝。有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正在田间寻嫩草喂笼子里的小兔子,我便走过去帮他。那笼子用竹子编得十分精致,有顶有门有挂钩,有睡觉的窝,有喝水吃食的小槽。一只半大的麻灰兔子呆在里面惬意地啃着小块的红萝卜头。我从田埂斜坡和荒田茅草下寻出一些小青草来,孩子欣喜地接过嫩草,左手小心地拨开竹笼小门一半,右手塞进几根嫩草,嘴里“哆哆”地唤着小兔子吃。那麻兔子停住了嘴,眼睛睁得滚圆,两只耳朵直竖起来,静静地听了一会儿,见没有什么威胁,身子向前匍匐一段,嘴伸前衔住两根青草就咀嚼起来。看着兔子得欢实,孩子高兴地拍起手来,喊道:“奶奶,奶奶,兔子吃到青草啦!”奶奶抬起头,用袖子擦把汗,嘟囔道:“兔子吃草,跟人吃饭一样,有啥稀罕的!”说完又埋头挖她的洋芋窝子了。
“啪——啪啪——”不知什么时候,田间小路上走来三五个半大的孩子,一边走一边放着鞭炮,把小男孩和他吃草的兔子都吓了一跳。那兔子胆怯地住了嘴,蜷卧到笼里睡觉的地方不动了。小男孩骂了一句,几个放鞭的小鬼头已来到了他的跟前,为首的一个叫道:“你们快来看啦!他这笼子里有个麻兔子,好可爱呀!”呼啦一下,几个孩子就围过来挤着看,我大声说:“别把笼子压着啦!”他们这才抬起头,看了看我,收敛了一些,一边看兔子一边嘻笑地打着趣。一个说:“这兔子好安逸呦,有吃有喝,啥烦恼也没有,多好啊!”一个道:“你还不是有吃有喝的没有烦恼?”“哪个说的,我的烦恼可多啦!我妈叫我背《唐诗三百首》上的古诗,背不下来,就叫我洗碗拖地,烦死人喽!”“古诗多好背呀,总比做数学运用题简单!”“我不怕做数学运用题,就是记性不好,不喜欢背书,我要是会穿越就好啦!”“穿越到哪个朝代?”“唐朝。”“为什么?”“穿越到唐朝,我就可以跟李白杜甫王维他们说,莫写那么多古诗,我背你们的古诗好辛苦呦!”孩子们听了都哄笑起来,我觉得这孩子想象力丰富,便夸赞了两句。他们又聊到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烦恼,玩手机游戏的一些烦恼。这时,只听到一个人大声嚷着:“什么屁烦恼,天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掉到福窝里,不操心,不着急,有福不晓福。都滚过来给我帮忙丢洋芋窝,你就没有烦恼啦!”抬起头,只见一个额头谢顶六七十岁的.老爷子挑着一担水粪经过田埂斥责孩子。那几个孩子可能认识老大爷,就一起去丢洋芋窝了。我也过去帮他们,老大爷放下粪桶忙过来跟我说客气话。我说:“大爷,正月间才点种洋芋是不是有些晚?”大爷一边用水粪漆洋芋窝,一边笑笑说:“腊月间种是寄在地里,正月间气温升高,点下去,二月间就出苗啦!这洋芋三个月种,一个月收,关键是要肥足种子好。”大爷又给我介绍了三块多一斤的外地贵洋芋种特点。我领着孩子们按行丢窝,老奶奶将半篮子洋芋种都切成块,我让孩子们学我的方法,将半块洋芋按在漆过的洋芋窝里,然后由老奶奶用筐子端去干火粪盖窝。有两个孩子不小心把手按在窝里的臭大粪上,一边把手往泥土里搓,一边厌恶地说:“真倒霉,好臭!好臭!”老大爷哈哈大笑道:“毛蛋蛋娃子,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要是农民种地都怕累怕臭,那还种的成庄稼?下趟我把粪挑来,给你们一人发一包辣条和快餐面怎么样?”几个孩子听说有慰劳品,立马欢呼起来:“好!我们带劲干!”
临近中午的时候,老大爷一家的六墒五六百窝洋芋算是点种完了。看着眼前横竖整齐的洋芋行窝,我仿佛看到洋芋秧子冒出泥土在盎然生长,想来,夏秋定会一篮子一口袋的硕大的洋芋吧!我的举手之劳,让老大爷老奶奶感激不已,他们再三邀我去他们家喝黄酒,我不好意思地婉拒了。
走在这早春的田野间,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我的心里不由地涌上了一种劳动过后的喜悦,这是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看着老大爷一家老小挑担扛锄提笼快乐地回家,我似乎明白了“人勤春来早”的真正内涵。
篇3:如意河畔春来早散文
如意河畔春来早散文
美丽的大自然风情万种,孕育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一年四季分明,循序渐进,展示着大千世界的魅力。
一条宽阔的经过人工刻意修饰过的如意河穿青城而过。如意河两岸的汉白玉栏杆与河冰混为一体,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着在美丽的青城中显得格外壮观,它如吉祥彩云笼罩着青城,呵护着青城人民。 巍峨的大青山环抱着这座崛起的新城,就像一座高大的屏风,阻挡着西伯利亚的寒风,又像母亲呵护着孩子一样,呵护着青城,呵护着青城的一草一木,呵护着土默特川的山山水水,营造了一个独特的温暖气候环境。青城人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优美环境里,感到温暖舒适,这要感谢上苍的特殊惠顾。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春风得意,梳理着万物,传递着春天的正能量气息。正所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虽然,春天尚存料峭的寒风,可无法锁住人们期盼春天的欲望,更难囚禁人们探春的脚步。男女老少随着春天的进行曲,成群结队走出家门,投入春天的'怀抱,感悟大自然的气息,领略春天的韵味。三五成群的人游历在如意河畔,欣赏着冰冻河面在春风吹拂下缓缓融化,消融的河水,微波荡漾,泛起涟漪。驻足河畔,看着冰冻的河床厚厚河冰的消融,传来一声声清脆的冰爆裂声音,奇妙无比,令人陶醉,仿佛听到天籁之音……这是来自于大自然的语言,来自地心的声音,所以让人感动,感悟到春天的气息来临……
春风舞动冰雪去,冬去春来万物趣。
河畔杨柳泛新绿,堤边垂柳伴春曲。
二月春风吹又生,惊蛰唤醒冬眠躯。
春雨缠绵细无声,期待新绿高歌去。
徜徉在如意河畔,欣赏春光灿烂的笑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喜鹊欢快的歌声,感受着春天的脉动……跟着春天的脚步,跨入春暖花开的盛景,用心中的歌赞美如诗如画的春天。我们向往春天生机勃勃的繁荣昌盛,渴望蓝天碧海绿地的盛夏,憧憬着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金秋……
草木知时节,春去春又回。春天来了,美丽的青城沐浴在春天里,如意河冰在消融,河水泛起波澜。两岸的杨柳随风摇曳,抒发着春天的柔情,灿烂的春天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美丽的大自然风情万种,孕育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一年四季分明,循序渐进,展示着大千世界的魅力。
一条宽阔的经过人工刻意修饰过的如意河穿青城而过。如意河两岸的汉白玉栏杆与河冰混为一体,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着在美丽的青城中显得格外壮观,它如吉祥彩云笼罩着青城,呵护青城人民。 巍峨的大青山环抱着这座崛起的新城,就像一座高大的屏风,阻挡着西伯利亚的寒风,又像母亲呵护着孩子一样,呵护着青城,呵护着青城的一草一木,呵护着土默特川的山山水水,营造了一个独特的温暖气候环境。青城人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优美环境里,感到温暖舒适,这要感谢上苍的特殊惠顾。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春风得意,梳理着万物,传递着春天的正能量气息。正所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虽然春天尚存料峭的寒风,可无法锁住人们期盼春天的欲望,更难囚禁人们探春的脚步。男女老少随着春天的进行曲,成群结队走出家门,投入春天的怀抱,感悟大自然的气息,领略春天的韵味。三五成群的人游历在如意河畔,欣赏着冰冻河面在春风吹拂下缓缓融化,消融的河水,微波荡漾,泛起涟漪。驻足河畔,看着冰冻的河床厚厚河冰的消融,传来一声声清脆的冰爆裂声音,奇妙无比,令人陶醉,仿佛听到天籁之音……这是来自于大自然的语言,来自地心的声音,所以让人感动,感悟到春天的气息来临……
春风舞动冰雪去,冬去春来万物趣。
河畔杨柳泛新绿,堤边垂柳伴春曲。
二月春风吹又生,惊蛰唤醒冬眠躯。
春雨缠绵细无声,期待新绿高歌去。
徜徉在如意河畔,欣赏春光灿烂的笑容,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聆听着喜鹊欢快的歌声,感受着春天的脉动……跟着春天的脚步,跨入春暖花开的盛景,用心中的歌赞美如诗如画的春天。我们向往春天生机勃勃的繁荣昌盛,渴望蓝天碧海绿地的盛夏,憧憬着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金秋……
草木知时节,春去春又回。春天来了,美丽的青城沐浴在春天里,如意河冰在消融,河水泛起波澜。两岸的杨柳随风摇曳,抒发着春天的柔情,灿烂的春天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篇4:清明乡村春早散文
清明乡村春早散文
清明近了,归乡挂青。
昨夜一夜春雨,街两边闲门闭户。晓风微冷,空气里有缕缕春花泥土的香气,时而有两三点雨滴,恰好打在脸面双唇,一丁冰凉一点润湿一丝感伤,落座于心田。
早起晨走,路是山路,也是公路。
远处青碧接天?,头顶生眼睛,梦雨浓雾缭绕山头,。路边春草丫丫芊芊繁荣长满一弯弯一崎岖,新绿、翠绿、青绿、墨绿,一簇簇,一堆堆,一片片,,一坡坡,一娅娅,拥拥挤挤,像婴儿伏地摇摇晃晃起身,像兄妹喜闹,你搭我胳膊我蹬你腰,更远更生,萋萋漫漫。两边新山布谷声声,小鸟叽叽,斑鸠哆哆,一声野鸡的唱鸣点破濛空。一只鸟儿长笛,另一只鸟儿短琴,东山唱民族,西山唱摇滚,热闹欢快,百鸟朝阳,只是瞅不见鸟影。路两边土地渮湿,青杨浓烟,桃花朵朵艳,春风不剪,绿叶自成碧玉芽,茜一树高。树下并无狂风骤雨打落的一推残红乱缤纷,桃花依旧精神的笑春风,楚楚恋人。一树树梨花白,一朵朵梨花瓣微带雨。一支支红梅俏争春,植根与芳草集。菜花黄的世界从东移来,媚了这一方水,秀了这一座山。这样的春景怎舍得匆匆掠过。
路边的门吱呀的开扇了,门里跳出两个提篮挂筐的红衣小丫,十二、三岁的模样、招呼我去河边捡拾地软。知河边荆棘下苔藓窝里脏着黑莹莹绿黄晶晶的地衣,等着一只只纤细的手指,捉了它们去,端上红漆染的方桌上。我匆匆招手,看两个红色的背影手拉手蹦蹦跳跳远去。
能端上桌的何止是这一盘,不用求远,走过屋后,下个小坡,亲热招人的蒲公英,静静的生长,碧翠欲滴。这个季节的蒲公英天涯地角都是她们的,庞大的阵势,压倒桃李。顺手扯一把软碧的野苕藤,生碧的芨芨菜,用开水焯了,用蒜末香油一拌,此味最是清欢。
一群摇铃的白羊从我身边踢踏走过,赶羊人在羊后摔着响鞭,坡上有牛铃声呼应。一拃长的芳草浅沒上山蛇路。,羊儿跳过路口,奔涌攀爬,一会儿就隐没于苍绿中。山上梯田地边一树树白杜鹃开的荼靡,花事繁忙。
堨畔边核桃树续吐新绿,长在紫红的枝头。刚萌生的核桃花像绿松塔,耸立枝丫。枝的顶端,架着盆大般的鸟窝。新翻的地湿濛濛,油津津,涌着波浪,几只从村子里跑出的狗,在地里闹架,满地拓印梅花烙。
身下一河春水向西流,绿莹莹的细波,蓝莹莹的水流,河水浅处,几群黑蝌蚪顺流游玩。波光影处,几家小鱼儿互相串门。河边的垂柳已抽芽,柔柔的枝条上,串着一串黄绿色叶片儿,在风中婀娜凌乱。
东山后的太阳斜依山的弧线,如水银镜子,射下彩金线束,让人不能和它凝视。跳过列石,就走在一条架子车土路,有架子车压过的浅浅车辙,路是洁净的,没有塑料袋,纸片、奶盒弃物,路面有细软绵的浮土,踩上去不起灰。感觉沙沙的。大大小小的车前草长在路中间,凝绿新颖。茅草躺在路边起身。地里的麦苗一行一行的长着,深青深青的油画块。
走不远,路上放一架子车,一个四五岁光景的男孩,蹲在路上看蚂蚁。右手牵一只黄毛杂间的小花狗,狗儿着急的绕着孩子跑圈。一对老人在地头拔草。草盛苗儿稀。
我吟笑着说:“叔,姨,干活干得早。”
姨回话:“趁着凉快,拔一会儿草,草大的.!”
我低头找药材,“苗没出齐?”
“去年入冬洒的籽,刚出苗,有些被草压着出不来。”
叔应声了:“昨天回来的?出来转转。”
我愉快地回答着:“就是,人勤地不懒,今年好收获!”
姨说:“开春下了两场春雨,墒饱的,草好拔。今年雨水好,苗长的胖。只要夏季不旱,就不怕了”
叔说:“咱们这空气好,养生,多走走。”
我回应:“叔说的没错,咱们这就是天然氧吧!”
拉了一会儿话,告辞,向前走,一块一亩见方的苜蓿地边下,窝着一滩小涧水,流出一泓溪水,溪水两岸夹柳,芦苇丛生,水中绿油油水草漂浮,有三个小男孩蹲在涧水边,垂杆钓鱼。我悄悄走过,孩子们并没有回头看我。走到地尽头,水忽而不见,只剩土地,蜜蜂嗡嗡的绕小野花飞。苜蓿葱绿茂盛。
拐过大弯,桃花寺的黛瓦白墙红檐翘角,在翠松绿柏中隐隐灼灼,十分醒眼。寺门前一位穿青衣女道人在清扫寺门下用青石铺就的上寺的石阶,石阶两山身是一斜坡的桃花树,花开正盛,红艳艳的桃花园,春色活波撩人,偷摘一朵小花插于鬂间,春幡袅袅。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归矣。
寺门正对一木板铺的吊桥,走上去,桥就摇呀摇,摇过桥,来到另一村的村前广场,看见一家三口放风筝,爸爸在前面跑,向空中投掷风筝,妈妈在后面一边跟着走一边放线,孩子一边倒退一边仰着头,一只蓝猫风筝飞起来,高过房子,高过树木,高过山,孩子手搭凉棚只喊“我看不见了,妈妈快收线,小心风筝短线飞了,”妈妈说“好,我收一点。你来放。”孩子跑来接过妈妈手中线,缓缓地抽放。蓝蓝的晴空下,一只风筝,悠悠的飘。
已是早饭光景,村子上空青烟袅袅,有泼水声,有唤鸡声,空气活泛了起来。
回到家里,玉米粥已熬好。久违的柴禾大锅饭,清香。暗思:“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只有在山村。看狗儿俯卧在架子车下,麻鸭在鸭棚里长,听黒猪在圈里哼,心儿这时才是放松的、恬静的……
篇5:乡村散文
乡村散文三则
一、我的处女作情结
十八岁那年,高考落榜,我回了乡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时候,借着白云苍狗赋予我的灵性,用读书留下的铅笔,在算数本上写字。
我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诗歌,怀揣着对文学的梦想,我将工工整整誊写好的文字,盛进牛皮信封内,贴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按照高中时语文老师给我的地址投了出去。
绵延起伏的青山山脉,沉重的耕播岁月。让我的思想长出蝴蝶一样的翅膀,我要飞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转一转。
我一直鄙夷脚下贫瘠的土地,春华秋实,却又放不下这一程山水,一程故人。于是,月朗星稀的夜晚。枕着一窗蛙鸣,那些被称作小说和散文的河,在我的笔端潺潺流淌。一梦千寻,归根结底,就是县城叫文联的地方。
早秋的一个上午,在堤坝割了一捆青草扛在肩上,小山包似的向家移动。裤脚被露水打湿,布鞋遭的泥歪歪的。太阳开始毒辣起来,我走一段路,站住歇一会儿。仰脖儿望望蔚蓝的天际,几只喜鹊叽叽喳喳嚎着掠过头顶。羊肠子土路传来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经常来生产队给大家送书信邮件的邮递员小郭。
我没有理会,自从离开校园,乡村枯燥乏味的生活空间,仿佛与世隔绝了,闭塞,贫穷,落后是村庄的伤疤。谁会关注我一棵绿草的荣辱兴衰?我紧了紧肩上的青草捆儿,朝家挪去。
小郭一身绿色的邮政服装,令我眼前一亮。他慢慢蹬着海燕牌自行车,走近我歪着头问了声:“喂!山妹子,挺能干的,打听个人,你们这里谁叫张燕?”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有我书信?投递出去的稿子已经有三个月了,泥牛入海了,我都不想发表的事了。
“你找她干什么?”我继续赶路,脖子被青草捆儿压的生疼。“嗨!我来给她送一封信,她的文章在杂志上刊登了!”我顿时兴奋起来,就像锅里沸腾的热水,一把掀掉压在肩膀的草捆,惊喜的说,“在哪?我瞅瞅!”
小郭是个和我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他见我急吼吼的样子,故意卖关子,“啊哈,你也不是张燕,我可没权利把她的书信给你看哦!要清楚,私拆别人信件,偷窥对方隐私是要蹲大牢的。”
小郭胳膊高高举起扬了扬手里的一个大信封。四四方方的,很厚的一本书。我红着脸说:“给我呗,我是张燕。”说着,我上前去夺书信。
小郭躲闪着,过来一辆三轮车。我惊慌失措,脚下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一个狗抢食趴在地上。咦?怎么软绵绵的,睁开眼正同小郭的眸子相碰。我居然趴在他身上,刚才小郭伸手拉我,惯性使然,我把他扑倒。我羞的满脸潮红,赶忙起身,拿着书信就往院子跑。
“妈,我发表了!妈,我终于上杂志了!”“哎哎哎!臭丫头,你的青草不要了,啥人啊?连句谢谢都没有。”小郭嘟囔了句,扶起地上躺着的自行车,站在大门口,回味着什么?轻轻地笑了,转身骑车走了。
这晚,妈擀了一疙瘩面,酸菜打的卤子。就着一盘红绿相间的辣椒,喝的我大汗淋漓,爸抿了一杯米酒。“嗯,稿费不少呢,三十元。”爸盯着稿费单看了几遍,不肯放下。
妈说,“你不说闺女写字没用,不当馍吃吗?”爸嘿嘿笑着,“谁知道这个?燕,你就写呗,别耽误过日子就中。”
月色如水,我在灰暗的灯泡下,一次次闻着淡淡的墨香,闭上眼睛,呼吸着,陶醉着。发表的是两首诗歌,题目是《山路弯弯》,另一首是《父亲的犁铧》。一位姓林的编辑特意为我写了很长的推荐语。
这篇处女作,让我幸福了很久很久的时光。直到小郭送来文联对我的邀请函,我还沉浸在接到发表处女作杂志的幸福氛围中。县文联本着积极挖掘和扶持新作者的宗旨,邀请我去一趟。
那是人间四月天,我第一次坐客车去了县城。好不容易找到文联,踟蹰在编辑部门口很长时间,不敢叩门。手心都是汗,我不知道门里的人会如何看我?红格子花褂,黑色紧身裤,一条黑黝黝的麻花辫子垂在身后。
鼓足勇气要敲门,门吱嘎开了。一名漂亮的女子,衣着碎花素色的连衣裙,长发飘飘,“你找哪位?”我捏着辫梢,羞答答的说:“我找文联的老师们。”“哦,这就是文联,你是本土作者吧?”我深深点了点头,闻着女子身上的香粉味儿,有些迷茫。“快请进,来来来。”对方拉着我的手,进了宽敞明亮的编辑室。
眼睛不够用了,书橱上排列着各种书籍,窗台十几盆花草活的有声有色。女子自我介绍说,她姓林,又将文联主席王老师引荐给我,我说了我作品的题目,两位老师热情让座,林老师为我倒茶。几个人谈了一上午,从人生,家庭,到文学的发展方向。了解我在山区,经济条件差些,临走前,王老师吩咐林编辑取出厚厚一摞稿纸,要我带回去写作用。
县文联的王主席,林编辑是我文学的引路人,我的处女作情结延续了很多年,虽然没有大的建树,但文学滋养着我的生命。如今,老家那条街上再也听不到邮递员按动自行车铃铛的曼妙音乐,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快递员嘟嘟嘟的粗重喇叭响。
那日走在修成柏油路的村子大街上,恍惚之间,有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耳畔轻轻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张燕,你的书信。”而我用第一笔稿费,为父亲添置的那柄犁铧,时至今日还活在父亲的手掌心。
二、活成叶子的优雅
我很想活成一枚叶子,绿色的,柔柔地烟波,在一棵粗壮高大的菩提树上。对,菩提树。一直以来喜欢菩提树的安静和担当,为了做菩提树的叶子,我对着一面凹凸镜练习面部肌肉,我希望我的表情很接近菩提树,至少不能让这个世界的人看出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没黑没白的训练,练我的牙齿,如果我参差不齐的牙齿变成米粒般的玉牙,我的眸子像星星闪烁,我的舌头比弹簧有韧度,或许,我就是一枚接近成功的叶子了。
事实上,我身体里横刀立马的活着一个村庄,我走不出那块土地。无论它贫穷和富足。我都没法忘掉,就像每一个白昼,我嘴里叼着一只馒头,手中捏着一棵大葱赶向我上班的地方。我刻在骨子里的底层形象,就这样裸露了我的身份,还有未老先衰的年龄。
没事的时候,我对着凹凸镜数着额头的褶子,这些褶子比珍珠还金贵,随着褶子我找回曾经的青春,爱情以及那个遍地盛开着我乳名的村庄。
这样的`姿势我深情不倦,我愿意在凹凸镜里看到我公主一样的模样,那一刻,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是我的,我可以骄傲地行走在众星捧月的目光下,可以坐在白马王子的马背上一起驰骋辽阔的大草原。
可是,我还不是一枚叶子。现实把我打醒了,我囫囵吞枣的消灭掉早餐,然后去挤公交车。和很多人如出一辙,要为生计像一只在热锅上的蚂蚁活的不自在,不知道明天是春意盎然,还是雪花飘飘的冬天。
我不羡慕办公室里看报纸品茶的人,羡慕不来。他们喝着雀巢咖啡,吃着麦当劳,嘴上依旧喊着很累很累,没有更好的生活。而我呢?我今天的饭碗端着,不管是干饭还是稀粥,只要填饱肚子就是幸福。甚至过了今天,我不知道我的腿朝哪个方向迈?我常常要为生存的环境绞尽脑汁,不过,我坚信只要弯一弯腰,就会有一只面包或者矿泉水等着我。
所以,我多么想活成一枚叶子,在菩提树的手心中坦然淡泊地吞吐着每一口生命的气息。
三、芦苇
这个季节,芦花已经谢了。它从容地将对尘世的深情交付于西风,于是,在很多情节里,芦苇做了配角。芦苇和所有大地上的植物都是村庄的配角,它以树的姿态聆听着村庄的悲欢离合。
芦苇宁肯把自己活成一位安静的诗人,一柄月牙镰收割一茬一茬的芦苇,芦苇和村庄上的人一样,一代一代的走来,离去,喂养着村庄。
芦苇紧紧偎依着几棵桑葚树,闻着桑葚的香气,一遍遍敞开心灵。或许,只有村庄能给芦苇唐诗宋词般的万种风情。所以,芦苇选择了在水一方的孤旅。和村庄并肩,听着唢呐一次次送走在这里活了一辈子的人,芦苇波澜不惊。
当芦苇荡撑起碧绿的青纱帐时,我却要向村庄辞行。我不愿呆在没有了牛马的村庄,不肯守着贫瘠的土地整理那点干巴巴的收成。
我做了村庄的逃兵,在河之岸,芦花旋起洁白的雄风,它在为我壮行。而我真的能走出这片大地吗?
芦苇无声,村庄沉默。
直至我在灯红酒绿的城市碰的头破血流,也不敢回头。我咬着牙,站立成一棵芦苇的样子。我知道,我是逃不掉村庄的劫,我的骨子里流淌着黄土地的咸腥。于是,我向上或者跳跃行走的意念中,都是村庄的秉性。
那些个漂泊的夜晚,尽管在城市有了一张床,一把通向家的钥匙。心则在长久地思念中,把一切有关村庄的记忆翻阅了一遍又一遍,爱在村庄每一个角落图腾。
村口那片芦苇荡,它是村庄的一粒纽扣,牢牢地镶嵌在大地上。让我百转千回的遐想,情思,然后一张车票扑进它的怀抱,便再也不想远方。
母亲送我一次,芦苇就老了一年,母亲呢?就在和母亲一回回地送别中,我把自己瘦成城市乡村边缘的一弯象牙月。
其实,只要是离开家乡,我们就都是游子。即使繁华都市楼房几栋,那里没有了母亲的故乡,没有了芦苇被风卷起的沙沙声,没有了池塘的蛙鸣,都是漂泊,都是水中浮萍。
我一次次寻找返乡的借口,哪怕只是静静地坐在芦苇岸边,看着一只蚂蚁爬来爬去,听着耳边淙淙地流水声,闻一闻芦苇清香的气息,哪怕只是故乡的一缕风。
篇6:清明散文
文/榴
又是清明时分,
天空的雨飘落在我的脸上,
那是不是苍天落下的泪珠,
敲打着我追忆母亲的心房?
妈妈,
流逝的时光,
冲不淡孩儿怀念您的惆怅,
恍惚之中,
好像您就在我的身旁,
借着灯光,
为即将远行的游子,
默默地准备着行囊。
仿佛又一次看到您开心的笑容,
当我把博士帽戴上,
仿佛又一次听到您的笑声朗朗,
当您把起刚出世的孙儿捧在手上。
您那勤奋操劳的身影,
总在我的眼前晃动,
您那坚强的性格,
永远在我的血液之中流淌。
仿佛又看到您那坚定而安详的目光,
当医生诉说着病情的真相,
仿佛又回到您与病魔搏斗的病房,
听医生护士说起“山东老奶奶”的豁达与倔强。
再一次来到您安息的地方,
这里绿树葱葱,
这里鸟语花香,
我抬起头,
雨已停,
天空挂着一道彩虹,
我知道,
那是妈妈在祝福我们幸福安康!
篇7:清明散文
清明散文
又到清明,回家的脚步依旧执着。
去年,刚刚修得一条高速,正好阻隔了上山的路,幸好路还没有通车,我们便能肆无忌惮的横穿过去。跨越中间护栏时,妻子比我灵活的多,我反倒显得笨拙,看来真需要减减肥了。
上山祭祖的人熙熙攘攘,像赶庙会一样热闹,空气中丝毫感觉不到儿时同样场景里的那种悲怆之感。记得小时候,每次和大人上坟,女人们总是一屁股往坟前的地上一坐,伤心的泪水伴着哭声便随之而来,空气顿时变得压抑而悲凉,而今,这种场景已经很久不曾见到了。只是每个坟头上五颜六色的我们叫做“lu纸”的东西比往些年多了不少,至于lu字如何写,我真心的不知道,也不愿去考证了,摆在坟墓前的各种风味不同的供品比以前越发的'多而全了。
来这里祭祖的大多都是妻子的本家亲戚,相互间一见面总会有一堆嘘寒问暖相互问候的客套话。其中也不乏有远道而归的,定要多唠叨几句方显得亲切温暖一些。
岳父大人和我的祖母大人的 坟离得不远。算起来,老岳父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九个年头了,妻子家里最开明豁达的一个人却走得那样匆匆,和妻子的结合多亏了他老人家的成全,就在我们的日子刚刚有些好转的时候,他却离我们而去,想起来心里总是有不少的愧疚的,尤其是妻子。穿过一片齐腰深的芒草地,便可见到祖母大人的居所,父亲早早的就已经将墓前的杂草清理的干干净净,我15岁那年和父亲种下的两颗油松,而今也长得高大苍翠,成了此处的一个景致。
祖父母的坟三面环山,前面视野开阔,山脚下便是一条河流,都说这是块好风水,我虽对这些不是太信,但也很是欣赏这块地方。说起来,这还是我的二舅爷徒步上百里,从河北走来给他妹妹看下的,就因为这个,舅爷和我的姑父还生了一场大气。当时我姑父已经找当地的一个风水先生给看好了一处穴地,可舅爷看过之后说啥都不同意。当时我大概十一二吧,那时候我的祖父大人已经去世三四年了。记得舅爷是个伟岸的老头,一头的白发背在脑后,一根并不太直的拐杖从不离身。听说他是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他来了之后的很多日子我都跟着他满山遍野的转悠,时不时的他会停下看看这里望望那里,一脸的 专注。最终选择了这个地方。从这个地方放眼远眺,可以看见对面西山的三个山峰,一山高过一山,只记得他念叨过一句话:脚踏三岸,银财不断。或许是对金钱的敏感吧,也便牢记在心了。真心的不懂风水,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人心理上的一点安慰罢了。记得,当时村子里有好多人想请他帮忙看看,他都婉言谢绝了,自从那次走后,他老人家在没上来过。算起来他也仙逝好多年了。
我的父母是再老实不过的老实人了,地里的活计都需要在祖母大人的指点安排下才能做完,我打小几乎是由祖母她老人家拉扯大的。她慈祥的容貌,她所做的一顿顿可口的饭菜,还有打在我身上的笤帚疙瘩,以及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都已成为永久的记忆了。
下山的路远不像上山时好走。
在东北处的山洼里刚刚建得一处新墓穴,大理石雕刻的葬脸看上去很是惹眼,每个路过的人都会驻足观望一番,在众多夸赞的声音里有位老者 念叨了一句:坟修的不赖,俩老人没好过一天。
听到这里,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妻子说:走哇,下山路不好走,慢点。。。
篇8:清明散文
清明散文500字
耳畔响着轻柔的钢琴曲,虽是一声一音,但讲他们连接起来,却那么的丰富,多姿。
晨,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时,思绪有些飘忽,很多的时候,觉着日子过的很快,很久的事情仿佛发生在昨天,而今天,当再次回忆往事,却是觉着很远,犹如彩色的照片不在鲜艳,泛则陈旧的黄色。
这往事,这般厚重。
清明,是祭祖的日子。或许我是幸运的,到目前为止,亲人们都在,离去的,只有我的曾祖父。那天的情形,已经有些模糊了,只是记得早晨,下着稀疏的小雨,一队人抬着棺材,走向祖坟山。山顶上,一个挖好的坑。
记忆从来都是片段的,每到清明,我都会想起这个片段。亲人们离去了,便在今天祭奠他们,从古到今。
我觉得,清明,小雨,却不是凄凉。
清明,应该是温暖的。这一天,我仿佛又看到曾祖父了,他慈祥的目光,有些含糊不清的话语,以及那高大却有些微驼的身影。
我相信人的灵魂的存在,相信轮回,觉得人死了,灵魂便消散了,没了肉体的`载体,灵魂又如何能存在?或许我的见解是执拗的,但我就是这么觉着的。
曾祖父,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不存在了。但,在我的心里,却始终有一个位置,单方面的,关于曾祖父的记忆。
或许,人生在世,对周围事物的影响,不过是在对方的心里,有一个位置,一个回忆的位置。这,也就够了。
粗糙的手纹,摩挲着;轻声的言语,在空气中荡开……
在清明时节,我仿佛有见到了离去多年的亲人,再次感受相聚的感觉。这,已经很足够了。
【清明乡村春来早散文】相关文章:
1.清明散文
2.乡村风景优美散文
3.雨后乡村散文
4.乡村足迹散文
5.清明现代散文
6.清明夜雨散文
7.清明情思散文
8.清明杂感散文
9.清明感怀散文
10.清明忆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