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文化遗址
“安凯通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磁山文化遗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磁山文化遗址,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东南台地上,北靠红山,南临澈樱占地近14万平方米,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发现出土文物发掘价值发现该遗址于1972年兴修水利时发现,1976年开始发掘,至今挖掘出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发现有房 基、粮窖400多个,出土各种文物、遗物5000余件,有石器、陶器、骨器和粟的碳化物、野生动物及家禽骨骼标本等。这些文物证明,早在7300多年前,先民们已经居于半地穴式的房子之中,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可见,邯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出土文物磁山遗址还出土了一批植物炭化物和动物骨骼标本,其中植物有粟、榛子、胡桃、小叶松等; 动物有 兽、鸟、龟、鳖、鱼、蚌五大类二十三种。 专家们认为,粟的发现,把我国为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近80,填补了仰韶文化植粟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对植粟年代的认识,肯定了我国黄河流域是世界植粟最早的地区。胡桃的'出土,打破了由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尤其是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记录者,修正了当代国际有关专家原认为家鸡最早出现于印度(距今4000年)的定论。根据遗物、遗址,尤其是房基和大量粮窖遗址的发现,证明当时人们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以原始农业为主, 辅以渔猎,采集而过着定居的生活。来到磁山遗址参观考察,人类祖先生活的轨迹可略见一斑。
发掘价值据专家考证,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三项“世界之最”,一是粟的发现,证明我国黄河流域 是世界上由人工培植粟类最早的地方;二是家鸡骨的发现,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的国家;三是出土的炭化核桃,纠正了核桃是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中国的说法,将中国产核桃的记载上推了5000多年。 磁山遗址的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火候较低,质地粗糙,器表多素面。陶器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形不规整。陶器表面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篦纹、乳钉纹等。器形有椭圆形陶壶、靴形支架、盂、钵等。 磁山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地方特色明确,对探讨中国农业、畜牧业的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山文化的发现是中国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把新石器仰韶文化考古年代上溯了1000多年,浓缩了新旧石器时代之间的一段距离,为研究原始社会提供了新的重要佐证。
篇2: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遗址 -资料
1972年在邯郸市磁山镇发现的距今7500余年的磁山文化, 填补了我国为新石器早期文化考古的空白,把仰韶文化的考古年代上溯了一千余年,在国内外的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磁山遗址总面积14万平方米,1976年对遗址进行了部分区域的发掘,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5000余件,其中,陶盂及支架, 石磨盘及磨棒是磁山文化有代表性的遗物。遗址内还发现了房基,粮窖和成组的`祭祀器物群, 这表明,早在远古时期,邯郸就是人类的活动中心之一。
磁山遗址还出土了一批植物炭化物和动物骨骼标本,其中植物有粟、榛子、胡桃、小叶松等; 动物有兽、鸟、龟、鳖、鱼、蚌五大类二十三种。 专家们认为,粟的发现,把我国为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近8000年,填补了仰韶文化植粟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对植粟年代的认识,肯定了我国黄河流域是世界植粟最早的地区,
资料
胡桃的出土,打破了由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尤其是家鸡骨的发现,是目前世界已知最早记录者,修正了当代国际有关专家原认为家鸡最早出现于印度(距今4000年)的定论。根据遗物、遗址,尤其是房基和大量粮窖遗址的发现,证明当时人们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以原始农业为主, 辅以渔猎,采集而过着定居的生活。来到磁山遗址参观考察,人类祖先生活的轨迹可略见一斑。
篇3:爬磁山作文
今天,爸爸带我去爬磁山。磁山的风景真好,山上的空气也很新鲜,有许许多多的花,吸引着许多蜜蜂。
还没上山,山底下有磁山拓展,里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有磁山上的山洞等,许许多多。
上了山,爬坡的时候,感觉非常累,但是为了爬上山顶,心中有一种特别的喜悦在鼓励着我,使我一个劲的往上爬,上坡的时候,腿感觉爬的非常累,走一会儿就到了独木桥,上独木桥的时候,爸爸走的有点儿像喝醉了酒,他感觉非常好玩,我在后边扶着铁链就不敢再往前走了,谁是爸爸说一声:“没事儿别害怕,你看我我走的这么花样,我却一点也不害怕,怎么样你老爸的底攀还行吧,你学学我,多走几次就不害怕了,再不行我背着你过去我提醒你一下,让别人笑话可不管。”
到了攀爬区,我的腿就像棉花一样,使不上劲儿,还一直打颤,爸爸说:“没事有我保护着你,我可是你的护花使者。”我说:“爸你太自恋了,保护我本来就是的职责,你怎么那么弄得跟个小孩似的。”爸爸说:“人家本来就是这个小孩。”
走过攀爬区,就到了岩石区,上面有各种颜色的来历,如花岗岩等,多种岩石类,近处看,山顶的石头怪石嶙峋,有的吧,勇士、有的像小象、有的像马。多种多样数不仅有。
到了鲜花区,有许多的鲜花,大多数鲜花都是名贵的,也有一些小野花,美丽极了,蝴蝶、蜜蜂都在这里翩翩起舞,这里好像成了他们的花园。
磁山真美啊!
篇4:台州三合潭文化遗址
台州三合潭文化遗址 -资料
三合潭文化遗址 位于玉环城关镇南山村,地处三面环山的三合潭河谷盆地,面积约2.1平方千米,80年代陆续出土新石器以及商周、春秋战国和汉唐时期的大量文物。
遗址可分三个文化层,第一层为春秋战国时期,距地表50厘米深处有一层约20厘米厚、4平方千米方圆的黑土层带,石块、沙子及泥土皆黑色。据文献载,是秦汉之际,东南沿海特大洪潮带入海藻杂物搁滩深埋而成。黑层带以下出土文物属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有剑、矛、刀、镞、耨、锸、锛等;印纹硬陶有碗、罐、壶、瓶、盘及残片。纹饰主要为网纹、米字纹、方格纹和回纹四种。
第二层为西周与商代。在距地表4到5米深灰土层中,出土大量原始表瓷,其胎料疏松,施釉不到底,但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已玻化,
资料
器型有碗、豆、盘、盂等。纹饰主要为S纹、斜篦纹和针点纹。S形为龙图形,斜篦纹表示雨线,针点纹表示雨点,证实为东南越族的龙图腾.还发现有大量稻谷、陶器和石制磨盘。石器中有全幅犁、铧、石斧、石锛、石凿、石网队等,皆精细磨制,器型较下汤文化大而且长。该层发现的有规则排列的`卯榫结构杆栏式建筑构件,对研究商周时期建筑有较高科学价值。
空格第三层为新石器时代。出土石器有犁、锛、斧、凿、刀、锄等;陶器有纺轮、网坠等。
该遗址出土文物,青铜器量最大,品种多,生产工具有青铜斧、斤、凿、耨、锸、铺等;兵器有剑、矛、镞;鱼具有钓、刺、钩等。其铸造技术水平较高,工世精细,纹饰较简单,除铜剑上有饕餮图纹外,其余均素面。
遗址延续期长达1800余年,是距今3000-40的东南沿海岛屿罕见的多层文化遗址,是研究我国沿海岛屿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1986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5:内蒙古居延文化遗址
内蒙古居延文化遗址 -资料
汉代时,居延、肩水两都尉均为张掖郡所辖,所建边塞城、障、烽、燧、塞墙等遗址现统称居延遗址,居延遗址的主要城址和重要遗存均位于阿拉善额济纳河下游,西至纳林河、东到居延泽宽约60公里的范围之内。在这一区域内,目前发现青铜时代遗址1处,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址13座,墓葬区6处,汉代烽、燧118座,西夏至元代的庙宇10余处以及大片的沌田区和纵横曲折的河渠遗存等。居延的另一令人瞩目之处是,上个世纪,这里出土汉简约4万余枚。这是我区重要的大型古代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曾使居延遗址如同古丝绸路上的罗布泊和楼兰古国一样文明遐迩。早在20世纪初,居延遗址由于俄国人科兹洛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和瑞典人斯文.郝定等人来华盗掠、调查,而引起世界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甘肃省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人员均在居延遗址进行过数次调查和发掘,出土了一批文书、纸币、文物及汉简,
资料
亭燧障塞、边城古墓、阡陌河渠,居延遗址内丰富的.汉代文化遗存令考古者门乐此不疲,而这一区域内魏 隋唐和西夏蒙元时期的遗存也同样吸引着考古者的目光。这些分布范围广阔,同类文化遗存相对集中,文化特征鲜明的古代文化遗存,其内容涉及原始文化和有史以来居延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东西方文化交流及生态环境变迁等诸多学科领域,除具有较高的考古学术研究价值外,也有着潜在的开发利用之广阔前景。另外,居延地表遗址所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破坏及人为破坏,也令考古工作者常生痛惜之感。如今,以古朴自然、风光独特、富有神秘色彩为特色的额济纳居延文化遗址,正在成为海内外游客争相光顾的旅游热点。
篇6:参观文化遗址学习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24日至26日,濠江区“培优工程”第一期学员在区组织部安排下,赴市党校学习一天后,在市委党校副校长林钢塔同志的带领下,赴梅州进行了别开生面、多种形式的参观学习活动。此次学习感受很深,收获非浅,心得体会如下:
一、参观学习活动的情况
1.内容丰富。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安排紧凑。在市党校学习刘正洋教授主讲的《基层工作:政策与法律热点问题聚集》一课和陈晓东教授主讲的《潮汕社与会》。后赴梅州参观学习叶剑英纪念园和梅县雁洋镇长教村发展的先进典例。
2.收获显著。市党校一天的学习,我们对基层诸多政策有了更深入的领会,在大量赤裸裸的反面案例面前,警醒我们对过往工作的麻痹随意。陈晓东教授《潮汕社与会》一课深入的剖析了泛潮汕地区复杂的人脉关系以及历史变革的人文衍化,使我们对基层工作中隐藏的种种诟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叶馆的参观,我们感慨英豪。长教村一行,把我们带入对强化基层管理和发展基层经济的深深思考。
二、参观学习的主要体会
三天的学习,深有所感。在学习诸多反面教材之后,大道理谁明白,诸如手莫伸,伸必捉、什么公平民主,一碗水端平……等等。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刘正洋教授剖析农村土地问题时就最清楚不过了,诸如现农村宅基地现状问题,有为你要犯错,无为你也要犯错,那该怎么办?依法办事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行为准则,一旦遇到某种情况时也要学会灵活理解“甭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至理名言,变通工作方式。有时左手一个坚持打击,右手一个维持稳定,左手一个实事求是,右手一个必须通过检查。说到底就是一个“度”的问题。所以把握好这个“度”,你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前有“满山油漆满山绿”的笑话,其实想仔细了,你就笑不出来了。谁能在一夜之间满山长出参天大树!假如瞒天过海通过检查了呢,结局又当如何。诸如此类多如牛毛,避而不谈,但又客观存在。如何解决,必须好好的深入理解消化陈晓东教授《潮汕社与会》主题讲座。啃透社与会的关系,既要依法办事,又要尊重客观实际,才不致坏事,免得对不起领导又对不起自己。
长教村一行,除了在其围屋型的办公址转昏了头不知东南西北之外,余了就是感慨:好!一好是幸好。从梅州市区出发,长途跋涉,客车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满是悬崖峭壁。本来惧高症的我,一路上心惊胆战、遍体寒颤。捱到了目的地,除了山还是山,也就一处山旮旯,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狗都懒得跑进去拉屎的地方。如此地方,泛梅州市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雁南飞集团选中此地,对于长教村来说真是幸好!二好是群众实惠,不用种地照样收成,还能承包管理。地是企业帮你种了,洗脚上田变成了工人,双份收入,老百姓乐死了,不愿意才怪!三是企业好,斥巨资把你整个村都给建了,而且高标准设计,房子是别墅型,道路是宽敞的,整个村都变成公园了,真好!四好是村政管理好;治安管理好;环境卫生好;还有是干部班子好,据该书记介绍,村集体收入每年除扣除集体基本工资费用外,一分不剩地返还老百姓,若此言不虚,当地党风真好,不兴接待,不兴检查!一路回来,由于害怕,心仍揪着,但愿长教村不是当地政府拼命塑造出来的典型、政绩工程;但愿长教村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但愿长教村的村民真正幸福快乐。
以上是本次学习、参观之小感,实有不雅。但深研这次学习之后,实也触动灵魂,引人深思。从参加“培优工程”以后,历时几个月,听了多少课,从大道理上来说,还是深有体会。
社区干部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社区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还得承担家庭的重负。群众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干部来解决。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了后者。
2、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社区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高付出不相称的是低待遇。如果工作出色,就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参加表彰大会。大多数干了一辈子,最后因为别人的不理解,惹一身骂名。
3、较真工作与遭受打击报复的问题。基层工作不象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定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这些人中有的恶语中伤、威胁诽谤,让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更甚地纠集社会无赖实施暴力。这些都让基层干部颇有后顾之忧
4、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最棘手的事。一方面,发展是硬道理,特别是民生公益事业;另一方面,由于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有无法办成。对比其他发展较好的社区,那就是干部无能。走出去融资,向老板们伸手,往往又存在着左手给你钱,右手又要你给面子要福利,拿人的手短,你说到底给不给!
在职一日,干好一天,身在其职就要谋其事,无论多大困难多大的压力,还须得理清思路,端正心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干好工作。如何摆正位臵干好工作,通过阶段来的学习,略有体会:
1、要有协调关系的能力。一个人臵身于社会中,就应当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如协调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基层干部之间的关系、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特别还要有协调好社会贤达人士,团结一切力量。
2、要有沉着应对的能力。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怎样及时化解矛盾,稳中求进呢?这就要求沉着应对。首先要弄清产生矛盾的根源,对症下药;其次要做好矛盾化解后的跟踪服务,防止节外生枝。一定要高度负责,顾及长远,诸如维移工作,要做到“处理一事,稳定一方”。
3、要有大局意识,树立好自身形象。作为一名干部,也只有在维护大局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4、要有落实政策的能力。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既要不折不扣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又要机动灵活,因时、因地而制宜,以让群众更能理解、更能接受,而达到最佳效果。
篇7: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资料
这座在北京东方广场地下发掘出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再现2万5千年前斑鹿跳跃、鸵鸟欢腾、望山听水、狩猎生息景象,展示“北京人”狩猎、烧火、制造工具的痕迹,在博物馆3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将陈列在原址发掘出土的石砧、石锤、石核、石片。参与展陈的还将有原始牛、斑鹿、鸵鸟、鱼类等古生物的骨骼及2万多年前人类制成的骨铲、骨片等工具。 参观者还能从这里看到更新世晚期人类用火的遗物和遗迹,
资料
展览将配以大量的图表和照片,在壁画、雕塑的映衬下生动地展示出2万5千年前古人类在今天王府井地区狩猎、做饭、休息、制造工具的生活场景。展馆还精心为小参观者准备了电脑触摸屏等动手型的参观项目。这一遗址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之后,在北京地区远古人类遗存的又一重大发现。
电 话: 60761424
交 通: 北京东方广场地下
篇8:美丽的磁山作文
八月,是游览景区的好时节。我来到磁山,欣赏它那梦幻般的美景。
山上,鸟儿唱着婉转的歌曲,色彩缤纷的野花开得漫山遍野,高高的大树被风轻轻地摇动,绿色的树叶“沙沙”响。蝉拉着小提琴,仿佛在歌颂美丽的磁山。
山底,立着一座寺庙。高大的柱子支撑着屋顶,一座座金色的佛像周围摆放着一朵朵莲花形的.蜡烛。门外,来自少林寺的释延域师傅正在讲防身招数。他的武功很厉害,是多部电影中李连杰的替身呢。“别人要抓你的衣领,要趁他抓住之前用两只手一只抓住他的手,另一只手帮助那只手推那个人的手腕,这样就受不了了。如果有人要抓你的头发,就把对方的手往下压。”他讲得非常认真。
从山脚向上,看到的就是“禅思洞”了。走近一看,一个小洞在往外“滴滴答答”地渗水,好像小闹钟的指针在走动的声音。山泉流出来,清凉极了。
走着走着,一块写着“仙人洞”的山石扑入眼帘。进入山洞,泉水从石板上轻轻地滑过,哗啦啦,一个个水珠从泉眼中飞溅出来,在空中穿成了一串美丽的项链。冒着白色雾气的溪流,与窗外的花朵、树木、蝉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磁山,我爱你!
篇9:美丽的磁山作文
在我的家乡烟台,有座美丽的山——磁山。它虽然没有泰山那么雄伟,没有华山那么险峻,没有嵩山那么巍峨,但它是我最喜欢的山。
春天的磁山生机勃勃。大树长出了嫩叶,小草发出了新芽,花儿生出了花骨朵,形态各异,生机盎然,这一切都像融化的积雪生出的小宝宝一样。
夏天的磁山热闹非凡。山上绿树成荫,人们不用担心会被太阳晒伤,大树会为你遮阴避暑。鲜花和青草的芳香融在一起,让人的心情格外清新;小溪的水叮咚作响,像一位音乐家在演奏动人的乐章。如果遇上一场大雨,磁山会更加壮观。站在山上俯视,仿佛置身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
秋天的磁山硕果累累,山上弥漫着瓜果的香气。苹果像灯笼一样红,葡萄像一串串紫水晶,玉米像一个个穿着黄金盔甲的勇士,整齐地站在田里,像是在守卫着美丽的磁山。
冬天的磁山洁白无瑕,她像一位穿着白色大衣的冬姑娘。山上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大地盖上一层雪白的棉被,小溪也结了冰,只有小野兔经常出没,留下一串串脚印……
我爱磁山,我爱磁山的四季,我爱四季的磁山!
篇10: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
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
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刻的旅游文化内涵.笔者在对新疆部分地、州旅游资源进行普查与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发现各地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本文通过对文化遗址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其分布的规律性、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新疆文化遗址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思想.
作 者:阚耀平焦黎 蒙莉 KAN Yao-ping JIAO Li MEN Li 作者单位:阚耀平,KAN Yao-ping(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焦黎,JIAO Li(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乌鲁木齐,830053)
蒙莉,MEN Li(新疆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干旱区地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LAND GEOGRAPHY 年,卷(期): 23(2) 分类号:F590.3 关键词:新疆 文化遗址旅游资源 旅游文化 丝绸之路新北道篇11: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 -资料
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这座在北京东方广场地下发掘出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再现2万5千年前斑鹿跳跃、鸵鸟欢腾、望山听水、狩猎生息景象,展示“北京人”狩猎、烧火、制造工具的痕迹,在博物馆3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将陈列在原址发掘出土的石砧、石锤、石核、石片。参与展陈的还将有原始牛、斑鹿、鸵鸟、鱼类等古生物的骨骼及2万多年前人类制成的骨铲、骨片等工具,
资料
参观者还能从这里看到更新世晚期人类用火的.遗物和遗迹。展览将配以大量的图表和照片,在壁画、雕塑的映衬下生动地展示出2万5千年前古人类在今天王府井地区狩猎、做饭、休息、制造工具的生活场景。展馆还精心为小参观者准备了电脑触摸屏等动手型的参观项目。这一遗址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之后,在北京地区远古人类遗存的又一重大发现。
篇12:山南昌果沟文化遗址
山南昌果沟文化遗址 -资料
昌果沟文化遗址位于山南地区昌果沟,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长约500米,宽约300 米,总面积达18万平方木。经过对遗址边缘试掘,获得了磨制石器、细石器和打制石器标本300余件及大量陶片,
资料
陶片中可辨器形有侈日圈足碗、侈日罐、?U 孔窝柄器等,陶器纹饰有网纹、弦纹、短线纹、圆圈纹、圆点纹、人字纹、十字纹等。昌果沟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器,与昌都卡若、拉萨曲贡遗址出土的陶器,具有不同的'特征,很可能是青藏高原文化遗址中一种新发现的原始文化类型。
【磁山文化遗址】相关文章:
1.丁村遗址
2.参观圆明园遗址
3.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4.大地湾遗址导游词
5.水的遗址诗歌
8.阿房宫遗址的介绍
10.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导游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