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柯里亚的木匣》三步 设计

《柯里亚的木匣》三步 设计

2022-12-03 08:51: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lan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柯里亚的木匣》三步 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柯里亚的木匣》三步 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柯里亚的木匣》三步 设计

篇1:26.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篇2:柯里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6.柯里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柯里亚的木匣 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会认 3个生字,会写 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

3 、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①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里,去认识一个也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科利亚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他有一个小木匣,可喜欢了,板书:木匣指导写法、读音。

②你认为木匣什么样?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预习提示: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②想想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2、交流。

①读词语:小手锯台阶多音字(量盛)

②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③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 ――()

④文章哪几段写的是这些内容?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1、埋木匣

(一)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科利亚的世界吧,请同学们认真读1-3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1)指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

(2)再读,注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

(3)师读生做动作,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2、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简单补充卫国战争的资料)

3、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出示:“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1)、同学们想想,里面还会有哪些小玩意儿?

(2)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各种各样)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

(3)再读句子。

4、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读埋木匣的句子)

(二)挖木匣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 )

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1、交流。

(第一次)

出示:“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1) 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2) 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3) 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4) 师创情景领读此句。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1、科利亚在想什么?

2、他在想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总结同学们的想象,有这几种可能:木匣可能找不到,算术可能不管用,挖的方向可能不对,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3、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创设情境,老师采访科利亚。

师:科利亚,你的木匣可能找不到了吧?

科利亚,算术不管用了吧?

科利亚,你到屋子后边挖吧?

4、这些证据都证明了木匣一定还在,算术也管用,方向也对,那一定是自己的步子有问题,科利亚最终想明白了吗?

出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科利亚认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只量五步?

(2)、这时的科利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原因了,心情怎样?

(3)、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吧。指名读。

(4)、科利亚想的对不对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5)、“果然”什么意思?再读这个句子。

(三)明白道理

1、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

2、指名读13段。

3、通过挖木匣这一件小事,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4、我想,他的小伙伴们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于是,我们都明白了()

5、想想,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变化?

6、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上完这节课,你有变化吗?

四、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科利亚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变,可是,有一个大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课下,请同学们阅读园地七中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想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一切都在变

篇4: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随着教改的全面实施,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新的追求。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其实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

前不久,我上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第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上课开始,我在简单介绍背景之后引出课题,然后同学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的问题有:

1、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2、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3、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接着,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初步感知课文。其中我安排了三次朗读课文。第一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让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一部分学生的朗读方式很多,有一个人读的,有四人小组读的,也有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次,是请学生帮助老师完成下面的板书:( )木匣→( )木匣→( ),让同学再一次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在完成板书的同时,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讲读埋木匣的部分,为了不使教学过于呆板,我没有逐段逐句来讲读,而且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科利亚怎样埋木匣入手。出示第二自然段,联系学生提示的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来找找木匣里的东西。其中,对于“小玩意儿”还展开了想象,木匣还有什么东西?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第二步,是让学生来看看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我首先让学生找出用了哪些动词,学生很快找出了“放、盖、踩、撒”这四个动词。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读好这句话。接着请学生说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与前面问题相联系)学生回答他是个细心、善于思考的孩子。在这基础上请同学再读这一句,然后齐读。这样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在去读,那么学生的体会就更深刻了。

在讲完《科利亚埋木匣》之后,我让学生比较一下科利亚和他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学生也找了四处不同。之后,我又顺水推舟问:“那为什么他俩都把木匣埋到底下呢?”学生很容易的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联系刚才提出的问题)

最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来画一画科利亚的木匣在哪里。这一部分其实也是为下一堂课作铺垫。学生兴致很高,大部分能准确地画出木匣在哪里。

这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及大致的思路。

我市教科室赵主任也听了我的这堂课,并且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我这堂课作了全面深刻的评价。赵主任这种运用先进的理念的发展评价观,让我陷入了深思,使我不得不来重新审视我的这堂课,感触很深啊!

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

好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更不应该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的教学设计。

重审我的教学设计,如果我以学生当初提的三个问题为教学主线,紧扣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寻求答案,然后来讨论通过读课文你可以解决哪个问题了。这样就可以把埋木匣这一部分,在三个问题中得到讲解。既避免了学生过于被动,由老师提问学生找答案的局面,又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得以融会贯通。

新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有目的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者自我构建的一种实践活动。有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教师所担当的角色:“教师的职责表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为,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这次课程实施的要求是改变实施的方式,其要点是构建起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方式的构建帮助教师从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学生有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到主动地探究知识。那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其中也得以体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身心愉悦,学习的积极性强,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最后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强调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实现主体参与教学事件的最佳整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啊!

二、教师深刻地把握教材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条是提高自身的功底。我想这方面包含的内容很多,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基本功、语文素质、专业技能等,才能给予学生更多。有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而到现在我们不得不反思:

教师有没有一桶水?即使有了这一桶水,那么是桶清水还是浑水?

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在第二次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生兴致很高,读的方式也很多。当我正沉醉在自我感觉不错之时,赵主任的点评一针见血点醒了我。是啊,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前后的逻辑性很强,我怎么能让学生东挑一段西捡一段地读,最后给了全体学生一堆支离破碎的东西呢?问题是出在我啊,我没头把握好教材的叙述顺序,更没有去思考这样的文章用怎样的方式来读更合适。

在讲读第二段时,我让学生来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讲的那几个东西外,科利亚的小玩意儿还可能有哪些?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都能讲出许多东西。而赵主任的一句话又问得我哑口无言:“课文主要是让我们了解科利亚是个聪明、善于思考、做事细心的孩子,你这一段的设计和课文的主旨有没有很大的联系呢?”对呀。既然和课文主旨没有太大的联系,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讲读没有太大的价值的东西又有何意义呢?

教育活动不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简单的“教”+“学”的活动,而是教育者→教育中介客体←受教育者。从教育活动的目的看,教的活动是为了学的活动,教育着具有引导受教育者活动的意向和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引导者一方发生了偏离,那么必将影响到受教育者,使之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活动。

看来,要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

新课程的理念,真让我如沐春风,它给了我甘泉雨露,它唤醒了我沉睡的教学思想和意识,它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改天地,它将带领这支教师队伍走进一个新的里程碑!

新课程的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它将是我全新的追求!

篇5: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

学习了这片课文,我觉得科里亚很聪明,因为他想到了把木匣埋在了地底下,四年以后,科里亚和妈妈、奶奶回到了故乡,家里的东西全被法西斯抢走了,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埋在底下的东西。科里亚居然发现了他小时候步子小,长大了步子也在渐渐变大,通过了他的观察和思考,量出自己的五步,向下挖,他果然找到了自己的小匣子。

他告诉伙伴们,他不光找到了匣子,而且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科里亚说的非常好,时间在一点点流失,时间是宝贵的生命,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它,我们要刻苦学习,不要等着老了,才明白时间流失的可惜。

篇6: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

读了《科里亚的木匣》,让我想到: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身体渐渐地长高了,衣服都变小了,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科学文化知识,我现在还能用英语对话呢!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奶奶脸上长满了皱纹,一笑起来,就像秋日里的菊花一样灿烂。爸爸也有了白头发,那是他为了我们的家而操劳的啊!哎,时间过得真快呀!没想到爸爸都快老了。我长大以后,会常常回家看看老人,孝敬他们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的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从骑自行车到换成摩托车,现在又买上了小汽车。以后我们的家,会变得越来会越好。我们的家乡也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饶。

篇7:《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

我们最近学了一篇叫“科里亚的木匣”的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科里亚在战争的时候还小,他走了十步,把匣子埋在地下,四年后,科里亚回来找木匣,他量了十步,没有找到木匣,他仔细思考,走了五步,找到了木匣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时间在变化,自己也在变化。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家住在十八楼,小的时候,电梯的按钮我只能按到十六,而现在,我已经可以毫不费力地按到最高层,姥姥家有只狗叫丢丢,去年我去姥姥家的时候,它只能窝在纸箱子里爬来爬去,今年,我去姥姥家的时候,一开门,一只欢蹦乱跳的狗就扑了上来,我问姥姥:“这只狗是谁家的呀?”姥姥是:“这不就是丢丢吗?”“啊!都长这么大了!”我惊讶地说。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变化,甚至动物也在变化,世界万物都在起变化,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事物。

篇8:《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科里亚的木匣》这篇课文,通过科里亚找木匣的经过,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科里亚在五岁的时候,向门口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宝贝匣子。四年后,科里亚只需要向门口走五步,就找到了他的宝贝木匣。这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在生活中,也会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随着时间的流逝,妈妈渐渐变老了,我渐渐地长高变胖了。记得我五岁的时候爸爸在一颗小树上刻上了我身高的记号,五年以后,我又来到那课树下,原来的小树长高长粗了,原来小树上我身高的记号也比我现在高出了一小节,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一天天在长大,小树也在长大,而且长得速度比我快。

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做事情之前要想一想,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篇9:《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

今天读了《科里亚的木匣》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战争年代,五岁的科利亚从家走了十步埋下了一个木匣,九岁回来走十步却找不到木匣了,原来是他长大了,只走五步就找到了木匣。

我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我的个子一天天长高了,我也越来越壮实了。小的时候我自己连衣服都穿不好,现在的我都能自己从学校回家了;小的时候都是妈妈照顾我,帮我做一切事情,现在的我都能帮妈妈做许多家务了;以前的我连一道加法题都不会,现在的我就算是五位数乘一位数的题都难不倒我了……

我的'变化真大啊!

篇10: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导读法。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柯里亚的木匣》三步 设计】相关文章:

1.语文 -科利亚的木匣

2.《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

3.科利亚的木匣的说课稿

4.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5.读《科利亚的木匣》有感

6.26《科利亚的木匣》 之三

7.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同步练习题

8.《科利亚的木匣》教后反思

9.《三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10.三年级上册课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下载word文档
《《柯里亚的木匣》三步 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