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2023-01-03 08:23:4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illshansh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篇1: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作者: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⑴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⑵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⑶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⑷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⑸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篇2: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地名。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视。

赏析: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篇3: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内容】: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者:通这。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赏析】:

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篇4: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者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1、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2、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3、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4、者:通这。

5、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6、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7、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8、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详见瞳神条。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翻译: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

熏香已经冷透,

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

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

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

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

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

不是因为喝多了酒,

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

这次他必须要走,

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

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

剩下我独守空楼了,

只有那楼前的流水,

应顾念着我,

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

从今而后,

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

本词调见于李清照词,是从《列女传》中弄玉和萧史故事取名。这首词当作于作者早期与赵明诚小别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志趣投契,然仕路播迁,常造成两人分别。本篇是词人写别情的名篇,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与独居的幽怨。起笔五句,借居处环境、器物透露自我心境。“冷”、“翻”、“慵”、“任”,贯注着主观情绪色彩。“生怕”句,约略一点,“新来瘦”之故,偏不说破,而以排除法予以暗示。下片承上意脉,直倾胸臆,千万遍阳关难留,见惜别情深。“念”字以下设想别后孤寂,“武陵”、“秦楼”两面着笔。流水作证,专写己方怀思之深。“又添”回应“新来瘦”,且表示承受离愁,已非一次。全词按生活的逻辑自然展开,情意又随叙事脉脉流淌;叙事抒情曲折跌宕,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篇5:《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诗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①金猊:狮形铜香炉。

②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③宝奁:华贵的梳妆镜匣。

④者:通“这”。

⑤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

⑥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

【译文】: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

本词抒写惜别的深情和刻骨铭心的怀念。上片写不忍丈夫离去,着意刻画慵懒的情态,下片着重写怀念和痴情。笔触细腻生动,抒情极凄婉。上片开头五句只写一个“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换新香点燃,一慵也;被也不叠,任凭胡乱摊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后连头也不愿梳,何谈化妆,三慵也;梳妆匣上落满灰尘,懒得擦,懒得动,四慵也;日上帘钩,人才起床,五慵也。词人为何如此慵懒而没心情?原来是“生怕离怀别苦”。这句为全词之眼,在上片的中间位置,括上而启下。表现出夫妻离别前一词人百无聊赖的神态、复杂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绪;“多少事,欲说还休”。体现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对丈夫的爱。杨慎评此句说:“‘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可谓深得其心。因为告诉丈夫,也只能增添丈夫的烦恼而已,故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啊!歇拍三句为上片之警策,本来因怕分别才容颜瘦损,但作者偏不直接说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那是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弥足矣。下片设想别后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跃,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饯行的过程,直接写别后的情景。“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以下三句近乎痴话。流水本是无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这样写,才突出词人的孤独与痴情。一是写出终日在楼前凝眸远眺,或盼信或望归。二是楼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只有流水方可证明体验她的痴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结拍三句用顶真格将词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么?含蓄而又明确,与上片结拍的写法属同一机抒。深际飞评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云巫雨,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草堂诗余》正集卷三)。全词心理刻画十分细腻精致,在封建女性文学中实属难能可贵。

篇6:《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赏析】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姻美满,情深意笃。心爱的丈夫即将出游,作为妻子,情知无法挽留,离恨别苦自然难以尽述。此词写与丈夫分别时的痛苦心情,曲折婉转,满篇情至之语,一片肺腑之言。

上片俱写离别前情景。

起首五句,是对由夜及晨情事的交代: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红色的锦被胡乱地堆在床上,早晨起来后情绪不佳,诸事无心,连头也懒得去梳,任凭那镜奁之上盖满灰尘,渐升的晓日高过帘钩。这五句词,十分形象、具体地展现了词人与丈夫临别时怅然凄然、百无聊赖的心情。“香冷金猊”,首先创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环境气氛。“被翻红浪”,化用柳永《凤栖梧》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句意,暗示夫妻间一夜雨密云稠,两情缱绻。欧阳修《蝶恋花?咏枕儿》词:“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亦借“鸳衾红浪皱”暗写男女情事。解说此词者一向止于字面,不愿揭出本句的隐义,大约是认为如此近于流俗的意思与易安的身份和词风未符。其实,它与《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等词一样,都表现了易安词在抒情上大胆率真的一面。“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反反复复地写无心梳妆一件事,虽未语涉离别,却足见离愁别恨充溢心间。丈夫今朝即将离家远行,闺中人从此更有何心情梳洗打扮!温庭筠《菩萨蛮》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不过是写闺中闲情,而易安于此却是述闺中浓愁了。

接下去“生怕离怀别苦”数句,说出愁的`原因,点明题旨。丈夫临走前,本来有许许多多的心事待向他诉说,可是一想到说出来会增添他的烦恼,会影响他的行程,所以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多少事、欲说还休”一句,与孙夫人《风中柳》词“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欲说又不忍说,甘愿把痛苦埋藏在心底,由自己默默忍受,其对丈夫的挚爱深情,于此隐然可见。“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写近来自己因即将到来的离别而日形消瘦,但却不直接说出,而是用“排他法”否定可能导致瘦的其他原因。这就避免了正面用笔的直露,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既不是因为“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而瘦,也不是因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而瘦,那么究竟因何而瘦,也就足可引人深思了。《草堂诗余》正集卷三谓:“瘦为甚的,尤妙。”恐怕也就妙在以反说正、以不答而答上。

下片先是接写去者难离之苦,然后用一“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情形。

换头一句采用叠字以加重语气,极写词人留人不住的失望之情。“休”,犹罢了、算了的意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表明今朝去意已决,再难挽留。“阳关”,即《阳关三叠》,送别时所唱之曲。尽管伤离之曲唱了千遍万遍,但是去的终究要去,苦苦挽留也徒劳无益。于是很自然地由眼前的离别推想到别后的情形。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传达出丰富的感情信息。就“武陵人”的辞面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二是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晨、阮肇。唐吾涣《惆怅》诗:“晨肇重来路已迷,碧桃花谢武陵溪。”和凝《天仙子》词:“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都是借刘晨、阮肇天台遇仙故事写男女相恋之情。易安此词以“武陵人”拟明诚,其实也就是用阮肇或刘晨来拟明诚,言外有“桃溪不作从容住”(周邦彦《玉楼春》)之怨意,正所谓“辞之中又有辞焉”。“秦楼”,即凤台,是秦穆公女儿弄玉与仙人萧史飞升前所住的地方。这里借指词人自己的居处,并与《凤凰台上忆吹箫》这一词调相扣合。《孤雁儿》中有“吹箫人去玉楼空”句,与“武陵人远”两句意思相近。不过《孤》词是说丈夫已经亡故,而此词是说丈夫离家远行。

“惟有楼前流水”以下数句,设想离别后怅望楼前流水思念远人。“楼前流水”有多重含义。李贺《江楼曲》诗:“楼前流水江陵道。”王琦注云:“楼前流水,道通江陵。”因诗题作《江楼曲》,楼在江畔,人又是从江上而去,日望江水岂堪为怀。王琦的解释是对的。冯延巳《三台令》:“当日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流水。流水,流水,中有相思双泪。”当时两情相亲,携手凭栏,同观楼前流水。如今携手人远,楼前流水依旧;对水相思,双泪籁籁。意思也是明确的。贺铸《东吴乐》词:“枉将镜里年华,付与楼前流水。”虽然也是寄离情于楼前流水,但感叹的却是年华虚度,不能与情人团聚。似乎也没有歧义。张耒《风流子》词:“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遥想玉容音信不通,隐衷难以尽诉,故分付东逝的流水。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此看来,“楼前流水”可以表达多重含义。不过他人着眼于语言的明确性,易安却偏偏着眼于语言的模糊性;他人惟恐言而不尽,易安却惟恐言而有尽。对比之下,轩轾立见。“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似乎只有楼前流水能知道她在想什么,别人却无从得知。“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新愁”的含义也是模糊的。惟其模糊,所以读者可以作出各种设想,却又觉得不能尽如人意,这大概就是语言的多义性与模糊性的妙处之所在吧。“新愁”的“新”与上片中“新来瘦”的“新”意同,俱为近意。“新愁”指愁在近前,无法回避。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新”当训为近,指愁在眼前,举目可见,可为一证。

篇7:凤凰台上忆吹箫美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美文

【一部韵】

花漏敲更,小风斜柳,一痕烟色朦胧。

对冷蟾低表,烛影摇红。

”回首”前尘旧梦,”知己”去、怎诉情浓。

千丝恨,深情不遣,难以从容。

匆匆,岁华渐逝,妆镜宝奁藏,玉坠钗松。

是素心难渡,孤影成空。

风月携谁同阕,唯剩下、笺冷词穷。

词穷处,凭谁挽留,那段初衷?

【二部韵】

烟袅风微,雁穿云卷,晚霞斜衬农庄。

望一弯秋水,遣送流芳。

回想香车宝马,鸾凤帐、负了红妆。

花尤艳,情深梦短,已舍馨香。

茫茫,锦书渐杳,心字觅无期,好不神伤。

借月挑灯影,寒夜偏长。

唯把三千”思绪”,怜往昔、深度思量。

思量处,幽弦曲残,谱断柔肠。

【三部韵】

帘幕低垂,竹门幽闭,落花飘过城西。

任一痕风扫,碧草凄凄。

芜笛声声破夜,惊扰了、宿鸟双栖。

情难禁,文期酒会,更待何时?

迷离,绿消翠减,叹似水年华,此恨谁知?

对案前孤影,魂梦无依。

挑尽灯花不寐,疏广袖、研磨题诗。

题诗罢,深思细吟,难解心扉。

【四部韵】

星隐云疏,柳斜烟重,鹧鸪啼遍寒庐。

奈烛花消落,月入纱橱。

妆镜描唇点黛,思绪乱、画不成弧。

凭栏处,千帆过尽,碧落成虚。

难如,晚春瘦尽,流水逐残花,已是殊途。

放眼天涯远,不见家书。

心系尘缘难了,情已去、佳梦全无。

”相思”酒,杯翻盏空,饮尽千壶。

【五部韵】

风舞眉梢,雨欺花蕊,暗香零落窗台。

恨冷霜裁体,韵谢娇腮。

梧叶消魂舞袖,征雁过、几日归来。

轮回处,冬来韵瘦,艳质尘埋。

难裁,又逢岁末,情老意沉沉,梦落尘埃。

记取”伤心”处,人瘦心哀。

徒有当年盟约,凭误去、难诉情怀。

情怀默,梅妆素描,空捻珠钗。

【六部韵】

燕别雕梁,月悬帘幔,幕花歌尽余春。

弄柳扶风泣,落叶纷纷。

望断关山万里,征雁杳、絮语谁论。

相思结,柔肠绞绞,独对疏樽。

离分,昨情骤断,缘薄怨沉沉,泪黛眉颦。

遍拾飞花梦,愁绪缠身。

长夜凄凉无限,怜孑影、真个伤魂。

伤魂处,平生所期,已是浮云。

【七部韵】

风晚蛩鸣,水分秋色。倚栏回首前欢。

是小桃青浅,水榭”亭”轩。

心系深情缕缕,明月下、好不缠绵。

堪难耐,红尘似梦,往事如烟。

凄然,小窗独立,风透薄罗衫,不奈秋寒。

引素弦吟曲,邀月长弹。

深恼情缘难守,终日里、不展欢颜。

欢颜损,清心寂寥,空度流年。

【八部韵】

云绕山峦,雁穿浓雾,一朝离别廊桥。

叹玉萧红冷,瘦了枝条。

风卷花球曼舞,凌乱处、玉损香消。

纤纤柳,扬鞭覆地,已折蛮腰。

萧萧,月高汉广,听苦竹敲窗,盏浅魂飘。

纵百般思绪,家信难捎。

灰雀声声啼夜,红烛剪、谁共寒宵。

千丝恨,更迟漏长,独自吹箫。

【九部韵】

前约闲情,后盟欢事,已随花影婆娑。

渐冷风狂乱,悴了春歌。

愁系离人缘浅,思渺渺、又问情何。

堪难耐,红尘漫漫,”岁月”如梭。

蹉跎,鬓丝染雪,悲喜一”时间”,折损娇娥。

怕忆当年事,琴瑟难和。

长夜孤灯寒影,空落落、潸泪沱沱。

愁时节,春心已埋,好梦无多。

【十部韵】

情约梅台,意分秋月,弄亭沉日西斜。

任晚来风急,葬了春华。

鸿雁无归信杳,终似那、一指流沙。

倾心事、虽余韵意,已隔天涯。

堪赊,尽衷遇述,消百感闲愁,梦里蒹葭。

记绣楼双影,曾共琵琶。

今纵相思成疾,愁满腹、唯剩空嗟。

重来数,唯期沈郎,莫忘归家。

【十一部韵】

归燕轻啼,黯星疏点,水晶帘下调筝。

试向柔宣处,烛映钗横。

多少离愁眷恋,都化作、似水柔情。

休言那,心头落寞,眼底愁凝。

零星,暗香入雪,匀点点秋霜,暗度眉屏。

叹万般思绪,难道分明。

惆怅春心难度,心底事、谁共心声。

深深叹,鱼沉雁飞,已误归程。

【十二部韵】

疏雨飞霜,朔风翻浪,落花歌尽悲秋。

恨翠消红损,燕去春休。

多少心思缱绻,回首处、梦断西楼。

情缘尽,分飞劳燕,覆水难收。

悠悠,月圆月缺,曾几度轮回,尽付东流。

忆万般怜爱,那段”温柔”。

谁弃山盟不顾,情已旧、甄诺难留。

心中事,三千薄笺,欲说无由。

【十三部韵】

风捻弦鸣,月移花动,夜催啼鸟归林。

昔日阑珊意,雁去无音。

纵眼寒林径陌,”秋意”重、绿暗红沉。

游丝渺,蛩声隐隐,别院深深。

千寻,那年一诺,随素靥消磨,此恨难禁。

拥断肠三寸,愁绪牵心。

真个情深缘浅,深夜里,闲弄瑶琴。

瑶琴断,三更梦无,菊酒孤斟。

【”十四”部韵】

莺绕秋千,蝶栖花径,一轮明月幽潭。

看燕啼春事,窃语茅檐。

池上幽光点点,鸳对对、好梦悠酣。

如斯景,常怀梦里,篆刻心尖。

何堪,晚来景失,凝九曲柔肠,孑影垂帘。

且把千般意,愁染成签。

流岁无情消褪,难掩饰、霜鬓深添。

心憔悴,娇容素颜,负了花簪。

篇8: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翻译鉴赏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原文翻译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者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1、金猊(ni泥):狮形铜香炉。

2、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3、宝奁(lian连):华贵的梳妆镜匣。

4、者:通这。

5、阳关:语出《阳关三叠》,是唐宋时的送别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6、武陵人远: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离开后再去便找不到路径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今湖南常德)渔人入桃花源,后路径迷失,无人寻见。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7、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乘风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8、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详见瞳神条。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翻译: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

熏香已经冷透,

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

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

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

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

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

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

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

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

新近渐渐消瘦起来,

不是因为喝多了酒,

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

这次他必须要走,

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

也无法将他挽留。

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

剩下我独守空楼了,

只有那楼前的流水,

应顾念着我,

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

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

从今而后,

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赏析:

本词调见于李清照词,是从《列女传》中弄玉和萧史故事取名。这首词当作于作者早期与赵明诚小别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志趣投契,然仕路播迁,常造成两人分别。本篇是词人写别情的`名篇,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与独居的幽怨。起笔五句,借居处环境、器物透露自我心境。“冷”、“翻”、“慵”、“任”,贯注着主观情绪色彩。“生怕”句,约略一点,“新来瘦”之故,偏不说破,而以排除法予以暗示。下片承上意脉,直倾胸臆,千万遍阳关难留,见惜别情深。“念”字以下设想别后孤寂,“武陵”、“秦楼”两面着笔。流水作证,专写己方怀思之深。“又添”回应“新来瘦”,且表示承受离愁,已非一次。全词按生活的逻辑自然展开,情意又随叙事脉脉流淌;叙事抒情曲折跌宕,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相关文章:

1.思念的诗句——《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2.怨王孙/忆王孙,怨王孙/忆王孙李清照,怨王孙/忆王孙的意思,怨王孙/忆王

3.谚语台上三分钟

4.李清照

5.凤凰导游词讲解

6.凤凰文化园作文

7.凤凰的作文

8.凤凰见习报告

9.凤凰的歇后语

10.凤凰文昌塔

下载word文档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