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2023-02-11 08:35: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ek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篇1:《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①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千米。②1949年,面积缩减为4350平方千米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③40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l-3米,最高达7-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 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千米。④八百里洞庭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⑤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湖,它的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⑥40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1/5以上。⑦湖北素称“千湖之省”。⑧ 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千米的湖泊确实多达1066个。⑨经过40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300来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1/3,湖面锐减达6000平方千米。田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达1600平方千米。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2多平方千米,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千米,减少了45. 5%。曾经星罗棋布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据调查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的湖泊,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储量就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已不再和长江相通连。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数米。40年来,为3600千米长江干堤和30000千米支堤,投下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险越加,越加越险。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1.第2段的10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用“||”在下面序号中标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仔细读第4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湖泊大量消失有哪些危害。

4.本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1)(2)(3)(4)||(5)(6)||(7)(8)(9)||(10)

2.举事例,列数字,作比较。

3.严重影响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劳民伤财;长江沿岸受洪水威胁的人口多。

4.人类不尽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最终追到危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篇2:湖群在消失现代文阅读答案

长江中下游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但是,水土流失和围湖造田使这些湖泊寿命剧减。

①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千米。②1949年,面积缩减为4350平方千米的洞庭湖,仍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③40年来,每年淤积在湖内的泥沙1.5亿吨,湖底普遍淤高l-3米,最高达7-9.2米,加上大肆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和湖容都减缩了一半以上, 1984年洞庭湖的.总面积只有2145平方千米。④八百里洞庭徒有虚名,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⑤可惜,荣居全国第一的鄱阳湖也同样是厄运难逃,只不过相对洞庭湖,它的萎缩速度稍慢那么一点而已。⑥40年中,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缩小了1/5以上。⑦湖北素称“千湖之省”。⑧ 1949年时,面积超过0.5平方千米的湖泊确实多达1066个。⑨经过40年的水土流失和围垦,只剩下了300来个,湖泊面积仅为先前的1/3,湖面锐减达6000平方千米。田还有江苏,几十年来因围垦损失湖面已达1600平方千米。

这样,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22000多平方千米,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12000平方千米,减少了45. 5%。曾经星罗棋布散珠碎玉般的湖泊,纷纷失去了它们那迷人的光泽。据调查统计,仅洞庭湖、鄱阳湖、江汉湖群和云南高原的湖泊,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围垦和淤塞而丧失的淡水储量就达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拟建的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还值得一提的是,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已不再和长江相通连。

湖泊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每到汛期,滚滚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数米。40年来,为3600千米长江干堤和30000千米支堤,投下了不知多少劳力和资金,完成土石方40多亿立方米。长江的堤防工程远远超过了黄河堤防,而长江的洪水比黄河的洪水更为可怕,长江沿岸直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也比黄河沿岸多得多。

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险越加,越加越险。人把生态义务扔进长江,长江把人的生存权利冲进大海。

1.第2段的10句话可分为几个层次?用“||”在下面序号中标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仔细读第4段,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湖泊大量消失有哪些危害。

4.本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篇3:湖群在消失现代文阅读答案

1. (1)(2)(3)(4)||(5)(6)||(7)(8)(9)||(10)

2.举事例,列数字,作比较。

3.严重影响长江的行洪、蓄洪能力;劳民伤财;长江沿岸受洪水威胁的人口多。

4.人类不尽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条件,最终追到危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篇4:《在鸟笼中消失》阅读答案

①1914 年9 月1 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玛莎于当日下午一时,在辛辛那堤动物园去世。玛莎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

②可谁又能相信,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

③仅仅100 年,漫长,却又如此短暂。

④那是1813 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呜叫,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 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三天。这位当时最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⑤这时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迭50 亿只,是当时人类总数的5.5 倍。

⑥可是,欧洲人来了。

⑦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黄,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坐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杀、炮轰、放毒、网捕……发挥人类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捕杀旅鸽不仅为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是为了取乐。

⑧曾经,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了5 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杀了500 只。他们把这些罪恶一一记录下来-- 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⑨1878 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人们都清楚这一点,可是密歇根州的枪声从未停止过。这一年,密歇根州人为了6 万美元的利润,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鸽筑巢地,捕杀了300 万只旅鸽。两年之后,曾经可以遮盖整个天空的鸟群,只剩数千只了。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人类忙于相互屠杀时,世界上最后的旅鸽死在了它的鸟笼里。

⑩灰色的后背,似乎还有些发蓝,鲜红的胸脯,像一厨火在燃烧,绚丽迷人的玛莎,站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可是,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吃,不能鸣叫了。

懊丧的美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纪念碑只是一冰冷的石头。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 000 倍。全世界每天有75 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 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在旅鸽纪念碑下,环境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哀伤地叹息道:“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十年后,只有最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

1. 请按文中的时间顺序,概述旅鸽在百年间灭绝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12 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类为什么要捕杀旅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8,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但欧洲人破坏旅鸽的栖息环境,滥杀旅鸽。1878年,美洲已见不到成群的旅鸽。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捕杀旅鸽,旅鸽数目急剧减少。1880年,旅鸽只剩数千只了。到19,最后一只旅鸽在鸟笼中死亡。

2.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人为干预物种灭绝的速度如此触目惊心。

3.食用,喂猪,比赛取乐,获得经济利益。

4.要点:联系现实,联想具体,感受符合情理。(意对即可)

篇5:《消失》的阅读答案

①去年的一个春日下午,我约朋友们到家里喝茶。我们坐在阳台上,就着茶,透过落地玻璃窗,赏着不远处的一片农田,田里的油菜花肆意汪洋,在春日的阳光下无羁奔腾。大片的油菜花,仿佛带上了王冠,穿行在春天的检阅台,视察眼前的仪仗队,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

②有个朋友说,用不了多久,这油菜花,这块地终将消失。

③一年后,还是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约了朋友到家喝茶。还是在同样的阳台,透过窗子,我们再也看不到去年那样汪洋的油菜花了。去年的那片土地四周已经被围墙围起来了。麦田中央插着十几架打桩机。几辆挖掘机蛮牛一样,霸气十足,冒着黑烟挖掘着泥土。不远处已经有数十幢高楼拔地而起,主体已经结束。被围墙围起来的农田里还没有打桩的地方,有油菜花孤零零地开着,分布在打桩机的周围。

④朋友说,油菜地果然消失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土地却不再是往日的土地。不多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这个词,总是用来形容那些弱势群体,但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片土地,形容一片土地上无辜的花,实在有点残忍。我很清楚,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还没有完全结出饱满的菜籽就会夭折。取而代之的将是钢筋、水泥、电线杆、机器、噪音、商铺。想到这里,我有点伤感,有点沉重。

⑤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而被机器的铁蹄践踏过的土地还能萌生诗意和美感吗?时代仿佛就是一个飞速运转的轮子,我们追求快节奏,快感,快乐,这轮子呼啸而过,挟裹着我们骨子里所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我们已经慢不下来了!诗意被剥落,美感被戕害,宁静被驱逐,工业的快速兴旺如同得势的帝王,统领现代人的步履冲锋陷阵,一些东西正在消失。商业的遍地繁荣,如同流水线上那刻板的程序和标签,将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打包、归类、作价。

⑥土地被侵犯,美被物化,自然的教母再也不可能捧出足金的花朵。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被机器遗弃,血液里良好的基因被工业的能量、商业的气息、物质的利手摒弃。一转身,那块土地不见了;一转眼,那束菜花不见了;一转弯,那份心境不见了。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内心的悲凉。

⑦作为这个时代机器上的一枚不起眼的螺丝,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只想用自己蚂蚁一样柔弱的双唇,亲吻一朵花天真的容颜;我只想用蜗牛一样的'步履背着自己精神的粮仓,悄悄将春天里正在消失的美折叠成诗行,决然藏进背上的躯壳,深入泥土腹部,用一生的时间来温习春天,温习生命里最柔软的时光。

阅读题:

1.第①段写出了油菜花的哪些特点?(4分)

2.第④段中“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为什么作者会想到“残喘”呢?

3.阅读完全文,说说“消失”的只是油菜花吗?(4分)

4.如果把第⑦段划线句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4分)

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

5.相关链接: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人类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正视地球家园不能承受之重,守护人类自己的地球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4分)

篇6:《消失》的阅读答案

1.(4分)肆意汪洋;无羁奔腾;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每点1分)

2.(4分)孤零零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打桩机和霸气十足的挖掘机,油菜花成了弱势群体;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就会夭折,就会被城市取代。这是油菜花生命里最后一次孱弱地绽放,所以作者想到一个词“残喘”。

3.(4分))消失的不只是油菜花(1分)。工业化文明正在肆意破坏着萌生诗意和美感的土地;人们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也消失殆尽;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血液里良好的基因也被摒弃。(3分)

4.(4分)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即将消失的美好事物的敬畏和怜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悲哀和无奈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

5.(4分)围绕着“人应该珍惜地球资源,不要破坏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工业化进程要和地球的承载能力相和谐”等角度来谈,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表述流畅即可。

篇7:《消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消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去年的一个春日下午,我约朋友们到家里喝茶。我们坐在阳台上,就着茶,透过落地玻璃窗,赏着不远处的一片农田,田里的油菜花肆意汪洋,在春日的阳光下无羁奔腾。大片的油菜花,仿佛带上了王冠,穿行在春天的检阅台,视察眼前的仪仗队,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

②有个朋友说,用不了多久,这油菜花,这块地终将消失。

③一年后,还是在一个春天的下午,我约了朋友到家喝茶。还是在同样的阳台,透过窗子,我们再也看不到去年那样汪洋的油菜花了。去年的那片土地四周已经被围墙围起来了。麦田中央插着十几架打桩机。几辆挖掘机蛮牛一样,霸气十足,冒着黑烟挖掘着泥土。不远处已经有数十幢高楼拔地而起,主体已经结束。被围墙围起来的农田里还没有打桩的地方,有油菜花孤零零地开着,分布在打桩机的周围。

④朋友说,油菜地果然消失了。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土地却不再是往日的土地。不多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这个词,总是用来形容那些弱势群体,但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一片土地,形容一片土地上无辜的花,实在有点残忍。我很清楚,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还没有完全结出饱满的菜籽就会夭折。取而代之的将是钢筋、水泥、电线杆、机器、噪音、商铺。想到这里,我有点伤感,有点沉重。

⑤春天去了还会再来,而被机器的铁蹄践踏过的土地还能萌生诗意和美感吗?时代仿佛就是一个飞速运转的`轮子,我们追求快节奏,快感,快乐,这轮子呼啸而过,挟裹着我们骨子里所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我们已经慢不下来了!诗意被剥落,美感被戕害,宁静被驱逐,工业的快速兴旺如同得势的帝王,统领现代人的步履冲锋陷阵,一些东西正在消失。商业的遍地繁荣,如同流水线上那刻板的程序和标签,将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打包、归类、作价。

⑥土地被侵犯,美被物化,自然的教母再也不可能捧出足金的花朵。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被机器遗弃,血液里良好的基因被工业的能量、商业的气息、物质的利手摒弃。一转身,那块土地不见了;一转眼,那束菜花不见了;一转弯,那份心境不见了。我不知道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内心的悲凉。

⑦作为这个时代机器上的一枚不起眼的螺丝,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再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只想用自己蚂蚁一样柔弱的双唇,亲吻一朵花天真的容颜;我只想用蜗牛一样的步履背着自己精神的粮仓,悄悄将春天里正在消失的美折叠成诗行,决然藏进背上的躯壳,深入泥土腹部,用一生的时间来温习春天,温习生命里最柔软的时光。

阅读题:

1、第①段写出了油菜花的哪些特点?(4分)

2、第④段中“很容易让敏感的我想到一个词:残喘”,为什么作者会想到“残喘”呢?

3、阅读完全文,说说“消失”的只是油菜花吗?(4分)

4、如果把第⑦段划线句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4分)

我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心慢一点,让自己的脚步慢一点。

5、相关链接:20××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在“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人类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正视地球家园不能承受之重,守护人类自己的地球家园。

阅读上述材料,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4分)肆意汪洋;无羁奔腾;浓艳中有一股王者之气;凛然、亲和又不可侵犯。(每点1分)

2、(4分)孤零零的油菜花没有了往日的王者之气;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打桩机和霸气十足的挖掘机,油菜花成了弱势群体;用不了一个月时间油菜花就会夭折,就会被城市取代。这是油菜花生命里最后一次孱弱地绽放,所以作者想到一个词“残喘”。

3、(4分))消失的不只是油菜花(1分)。工业化文明正在肆意破坏着萌生诗意和美感的土地;人们向往的自由、美好、宁静也消失殆尽;一些朴素的事物和本真的品质,生命里一些良好的秩序血液里良好的基因也被摒弃。(3分)

4、(4分)不好(1分)。因为原句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即将消失的美好事物的敬畏和怜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悲哀和无奈之情(2分)。而改换后的句子则大大削弱了这种表达效果(1分)。

5、(4分)围绕着“人应该珍惜地球资源,不要破坏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工业化进程要和地球的承载能力相和谐”等角度来谈,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表述流畅即可。

篇8:《湖》阅读答案

我爱水,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欢快的小溪,但我更爱美丽温柔的湖。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湖是活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湖边,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金鱼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偶尔投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漪,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

细丝般的小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面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来到的时候最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到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日是否精彩吗?那“哗啦”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补充词语,最好不与短文相同。

不息

()澎湃

()开放

()起舞

3、短文中所说的“湖是活的”“湖是软的”“湖是硬的”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这句话在文中是个_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锦”和“掌声”都加上双引号,表示________,“锦”指的是_________,“掌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用“——”和“~~~~”分别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请选一句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湖是美的……”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能再补充几句,来表现湖的美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湖》阅读答案

1、湖

2、生生;心潮;改革;闻鸡。

3、湖是活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丝绸;湖是硬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4、过渡;承上启下;特殊含义;湖面;雷鸣。

5、比喻句: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好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面的平静。

拟人句:湖是活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好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波浪涌动想象为了在追逐嬉戏,体现了湖水波动地轻盈。

6、湖还有其他许多美丽的形态。早晨,阳光照在波纹细碎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金;夜晚,灯光映照在湖面上,犹如无数条银蛇在舞动。

篇10:《消失的故乡》阅读及答案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 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 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亲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 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 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看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 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万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5.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__、__的情感。(4分)

16.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4分)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②;长满水草的河渠,③;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

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等。

17.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2分)

18.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3分)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

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 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我选__句。点评:__

19.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4分)

答案:

15.(4分)怅惘哀伤或:失望遗憾怀念痛惜(每空2分,共4分)

16.(4分)1.井边开着小花的龙眼树2.树下静卧的水牛3.碧绿的稻田

4.轮渡起航的汽笛声或:闽江的帆影(每空1分,共4分)

17.(2分)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的多元文化。(照抄原文相关句子的,给1分)

18.(3分)【A】示例:作者通过对枝叶茂密开着米粒般小花的龙眼树和静卧反刍的水牛的描写,渲染了故乡田园般宁静、安详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故乡深深的眷恋。【B】示例:句中用“千篇 一律”、“刻板”等词表现出不合理的改造之后,故乡的建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美感,变得单调乏味,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点评合理即可,共3分)

19.(4分)示例1: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了历史的源、民族的魂不、文化的根。示例2:面对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我们要充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毁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留下永久的遗憾(能点出“应保护文化遗产”并适当阐述的,给3分,语言通顺1分,共4分)

篇11: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

消失的故乡阅读答案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 变化真大 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述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 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6分)

2.第九自然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4.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认识?(5分)

【答案】

1.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树下的水牛消失了;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的稻田的乡村景色消失了;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写出3点给4分,写出4点即可得满分)

2.前者是指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汇后形成的文化形态;后者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改装西式建筑,用水泥封糊地面,建筑刻板房屋。(每点2分)

3.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做铺垫。(2分)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至爱的故乡和特有的文化情结。(2分)这样写既前后呼应,又深化主题。(1分)

4.哀伤和惆怅。(2分)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二段的这句话引起下文,答题时可从每段开头搜寻有用的信息整理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关系。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前半句指代前面的内容,后半句指代后面的内容。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可谓首尾响应,既有伏笔又有回应,作用可抓住与主题的关系作答。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从最后一段中提取答案。

篇12:《消失的美味》阅读及答案

《消失的美味》阅读及答案

比“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苏丹红”、“残留农药” 以及“ 三聚氰胺”更可怕的是:人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品种正在迅速减少。

比动植物品种减少更可怕的是那些我们每天必须吃的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水果、蔬菜以及肉类,它们的个头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好看,但味道却越来越差。

有关资料表明:1万年前,世界人口只有500万,却有5000种植物为人类提供食品;而今,世界人口达到60多亿,却只剩下150多种植物提供食品。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全世界已经灭绝了75%的农作物品种,今天只剩30%的植物品种满足着全世界95%的需要。而目前世界上又有80%的食品市场是由世界十大食品企业控制着,这些食品巨头只需要符合他们标准的肉、奶、蛋、土豆和谷物,他们的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使那些产量小、收益低的地方农产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而另一方面,过去一只鸡要饲养3个月才会被宰杀,现在通过给鸡喂各种生长激素,鸡出生后45天就被送进食品冷藏柜。过去一棵梨树只能结出70公斤梨,现在通过使用转基因种子和复合化肥,可以生产190公斤梨。过去的某些应时蔬菜、水果每年只有一两个月的上市期,而现在通过温室技术、无土栽培,差不多可以天天享用。

现在不但是水果、蔬菜以及肉类,它们的个头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好看,但味道却越来越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是“快产时代”!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研究表明,在玻利维亚,土豆产量已从每公顷4吨增加到15吨;在肯尼亚,玉米产量已从每公顷2.25吨增加到9吨;在巴基斯坦,芒果产量已从每公顷7.5吨增加到22吨……

但是,西班牙巴伦西亚理工大学农业多样化保护和改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30年前,西红柿的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3.24,而现在是2.77,损失了近15%;西红柿的维生素C含量也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含糖量也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相反,西红柿的硬度却从过去的6.86上升到现在的12.10。西班牙《世界报》去年载文说:“现在的鸡肉吃起来令人乏味,而羊里脊则像一泡水。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了其原本的特点,即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为什么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因为“快产时代”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动物,由于达不到原来的自然生长日期、糖分、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蛋白质就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其“可感结构”(气味和味道)就会受到损害。比如有些西瓜由于使用催熟剂、膨大剂,瓜瓤特别鲜艳,但瓜子却是白色的,吃起来还有异味。一些添加了过量激素的草莓,虽然个头硕大,但形状不规则,中间有空心,吃起来当然也淡而无味。

为了拯救消失的美味,国际慢餐协会从1997年开始,发起“美味方舟”计划,深入世界各地努力发掘那些在快餐潮流中即将被人们遗忘的食品资源,比如科尔巴拉的番茄、阿尔彭加的紫芦笋、文托泰内岛的小扁豆、特莱维的黑芹菜、佩里戈尔地区的黑块菌、维苏威的`杏子。然后在中央数据库进行编目和记录,在世界各地设立“推荐食品专柜”。2004年4月23日,国际慢餐协会的一个“推荐食品专柜”落户北京燕莎友谊商城的食品超市,他们向中国消费者推荐的食品有:起源于罗马帝国时代的瓦尔威罗皇家调味醋、瓜利亚修道院修士秘制的瓜利亚修道院酒、Caffarel纯味巧克力、全世界种植面积仅有130公顷的“水彩画”大米等。

国际慢餐协会把麦当劳的汉堡包视为“垃圾食品”,把星巴克的泡沫咖啡视为“一种盛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中的东西”,把传统食品视为“世界文化遗产”。慢餐运动的支持者认为,学校决不是为贵族而设立的,它要拯救趋于消亡的饮食文化,在全球快餐潮流中迎难而上。

1、从文中信息可知,人类食品正面临两大危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第5、6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说明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护濒危的食品物种,拯救消失的美味,势在必行。请你围绕这一主题,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相关链接]:材料一:产自大连的鸡蛋在香港被检出三聚氰胺超标,多数专家怀疑是鸡饲料中被加入过量三聚氰胺。调查表明,在动物饲料中加三聚氰胺,已成公开的“行业秘密”。在饲料中加三聚氰胺,五年前从水产养殖行业开始,后逐渐向畜禽养殖等行业蔓延。更令人吃惊的是,加入动物饲料中的三聚氰胺,基本来自于化工厂废渣。(10月30日《南方日报》)

材料二:三聚氰胺,无论是添加在牛奶里,还是添加在饲料里,都是利用科技的力量增加蛋白含量。显然,这是“科学的文化”。但作为一种化学品,三聚氰胺食量过多,有害人体健康。“蛋白精”显然是没有考虑“人文的文化”,因为人文的文化是以“人”为终极关怀的,而食品里添加三聚氰胺恰好是与之相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类可以食用的动植物品种正在迅速减少。

“快产时代”的粮食、水果、蔬菜以及肉类,产量高,但味道却越来越差。

2、列数字、作比较。用数据准确具体地表明“快餐时代”的农产品水果、蔬菜产量高但味道差。(其他概括的准确表述也可)

3、“略”

4、“略”

5、“略”

【《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河的消失阅读答案

2.《看着湖》阅读答案

3.《湖之鱼》阅读答案

4.消失的故乡阅读原文及答案

5.阅读题:罗布泊消失

6.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7.冰湖阅读题答案小说

8.望湖楼晚景阅读答案

9.钱塘湖春行 阅读答案

10.群文阅读心得体会

下载word文档
《《湖群,在消失》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