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三个易混淆词语辨析
“glhbak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马克思主义原理三个易混淆词语辨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三个易混淆词语辨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马克思主义原理三个易混淆词语辨析
马克思主义原理三个易混淆词语辨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的知识在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而这三部分中第一部分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起着认识和改造人、社会与世界的桥梁媒介的工具性作用。第二部分是我们批判资本主义,认识社会主义的基础性知识。第三部分是在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之下,推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理论指导。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有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批判,我们再去学习其他的几门政治理论课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马基的知识中政治经济学部分也是最抽象,最难懂的,为此编者把其中最为抽象,容易给同学们造成知识学习上混乱的易混淆词语做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归纳总结,希望可以为各位备考的考生助一臂之力。
1、劳动与劳动力
劳动:就是人类劳动力在物质资料生产上的使用和消费。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因此,人不仅改变自然物的形式,同时还在与自然的协调与统一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并将这种协调与统一当做规律,使他的意见服从客观规律。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是劳动力的物质表现,是劳动能力的实现。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中。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表现为可以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它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如果劳动力成为商品,那它就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是,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才能把他的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二是劳动者必须丧失一切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者。
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因素:劳动者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这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者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这是保证继续有新的劳动力供应;劳动者一定教育和训练的费用,这使劳动者能获得一定的生产技能。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使用和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磨损,价值也逐渐消失或者转移到其他商品中去,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所以马克思指出: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因此,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所创造的价值量,大于劳动力的价值所包含的价值量,这一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发生价值增殖的秘密,即在于此。
2、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独创。其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主要包括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3、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但在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过程中,这两种生产剩余价值的形式,往往是交错进行的,而且还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绝对的和相对的。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除了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更加紧张地劳动。例如富士康的十二跳事件,工人的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每天都在高强度地进行生产加班,否则工资少的可怜,这正说明资本家为了绝对剩余价值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加班)和提高劳动强度(计件工资,次品罚款等形式)进行对工人的剥削,让工人成为机器。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延长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为了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剥削程度,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单个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的主管动机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但其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首先,从他们之间的联系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资本家必须使工人的劳动超出必要劳动,出现剩余劳动,才有可能无偿占有剩余劳动。
其次,从它们的区别来看。一是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从量上说,关键的问题是工作日的长短,越把工作日延长,绝对剩余价值就越多。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通过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劳动。二是劳动中的隶属关系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劳动在形式上隶属资本,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是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起主导作用时,资本主义处于发展初期,那时,虽然手工业者也受雇于资本家,隶属于资本,但劳动毕竟仍然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劳动者仍在可能摆脱资本而进行独立的生产,因而劳动对资本的隶属还只是形式上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它在技术基础和劳动组织上,都发生了革命,手工工具为机器所代替,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物,已经没有能力独立生产,这就产生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劳动者只有从属于资本,才能将劳动发挥出来,才能劳动,才能生存。
最后,把两种剩余价值结合起来看。马克思指出:从一定观点看,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率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前提。
篇2: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
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鬼斧神工:可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认为只可形容自然景物。
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于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常与“休戚相关”混。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不以为然:不赞同。而“不以为意”是指不放在心上。
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而“惨绝人寰”指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中性词。而“处心积虑”指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好做坏事,多含贬义。
标新立异: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而“独树一帜”指的是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
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于一种选择。
闭上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
吃不了兜着走: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闯红灯:比喻超越现有的规则办事。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比喻世界很复杂,什么奇怪的人和事物都有。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68、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69、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70、打预防针:比喻提前打招呼,作好思想准备,以防患于未然。
篇3:语文易混淆词语辨析(一)
1、不齿?不耻: “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意思是“不以……为耻”, “不认为……是可耻的”。二者表意正好相反。
2、勾通?沟通:“勾通”指暗中串通,相互勾结,贬义词。而“沟通”指两方能够通连。
3、定金?订金:“定金”指为了保证成交,预先支付的一部分钱。而“订金”指购买之前约定的价格。
4、预定?预订:“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而“预订”指预先订购。
5、作客?做客:“作客”指离开故乡,寄居在别处。而“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6、质疑?置疑:“质疑”指提出疑问。而“置疑”指怀疑,一般用于否定的意义。
7、义气?意气:“义气”指
8、本义?本意:“本义”指词语的本来意义。而“本意”指原来的意思或意图。
9、功夫?工夫:“功夫”指①本领、造诣;②同“工夫”。而“工夫”指①占用的
10、牟取?谋取:“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而“谋取”指的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
11、巨变?剧变:“巨变”指的是巨大的变化,而“剧变”指剧烈的变化。
12、法制?法治:“法制”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
18、年轻?年青:“年轻”指①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②指事业学问的开创的时间不长。而“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
19、连播?联播:“连播”指连续播出(节目)。而“联播”指同时转播其他电视台或电台的节目。
20、终止?中止:“终止”指结束,停止。而“中止”指因故中途停止。
21、捉摸?琢磨:“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的意思。而“琢磨”指①雕刻和打磨(玉石);②加工使精美(指
22、妨害?妨碍:“妨害”指有害于。而“妨碍”指阻碍,不能顺利进行。
23、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而“变幻”指无规则地改变,令人捉摸不定。
24、供品?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而“贡品”指古代属国或本国臣民献给帝王的礼物。
25、淹没?湮没:“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而“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
篇4:语文的易混淆词语辨析
语文的易混淆词语辨析
1、窝里斗:指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和冲突。
2、大水冲了龙王庙:比喻自家人损害自家人的利益。
3、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4、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5、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6、东方不亮西方亮:表示尚有选择的空间。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喻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8、赶鸭子上架: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9、高不成低不就: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10、一锤子买卖:一次性的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
11、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12、宰相肚里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
13、台柱子:比喻集体中的骨干。
14、过五关斩六将:比喻曾经值得骄傲的业绩,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15、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16、海水不可斗量:比喻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加以低估。
15、恨铁不成钢:恨某人不争气,不成材。
11、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的思想。
12、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比喻态度强硬,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20、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指精彩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艰苦的排练,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
21、听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风声就信以为真。
22、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23、乱点鸳鸯谱:形容瞎指挥,胡乱凑合。
24、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25、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26、七大姑八大姨:泛指各种各样的女性亲戚。
27、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太出名了会招来麻烦,也指人为了保住名位而变得保守。
28、山不转水转:比喻情况总是在变化的,一时不顺利也不必懊恼和悲观。
29、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30、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多含褒义)。
篇5:相似词,易混淆词辨析
1. be able to , can
两者都表示“能,能力”be able to 表示经过努力之后的“能”。而can 表示本能具备的“能”
2.accept , receive
accept 是主观上的接受,receive表示客观上的接受
I received his invitation but did not accept it
3. over, above, on
over 表示在正上方,与under 相对;above 表示在上方,与below 相对;on 表示表面接触
4. affect , effect
affect 是动词,表示影响。effect 是名词,表示影响. Affect等于have an effect on
5. allow, permit , let
allow表示“听任,不加阻止”。permit 表示“批准”较为正式。Let 与其最弱,后加不带to 的动词不定式
6.Alone, lonely
alone 表示“独自一个人的孤单”不含感情色彩。Lonely表示情感上的孤单,带有伤感色彩
7,already, still, yet
already 已经,惊讶某事发生的时间比预计早。 Still 仍, 惊讶某事仍在发生。 Yet尚未, 用于否定句中,用来谈预期发生的事
8,amount, number
amount 后接不可数名词, number 后接可数名词复数
the amount of money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9, anybody, anyone, any one
anybody 和anyone 都是指“任何人”后接单数动词。在not 后面表示全面否定
any one 指某些人或物中的“任何一个”
10.Rise, raise
两者都有“上升,升起”的意思。Rise 是不及物动词,后不能直接加宾语;raise 是及物动词,后可直接加宾语
11. Arrive, reach
arrive 表示“到达某地”后面要加介词,大地方用in, 小地方用at
reach 后面加表示地点的词
12.Because, since, as, for
because 因为,表示直接原因,回答用why的提问
since 因为,既然,侧重主句,从句表示显然的或已知道的原因
as 由于,鉴于,主从并重,从句说明原因,主句说明结果
for因为,由于。表示附加推断的理由。并不能用于句首
13.Before long, long before
before long 不久 long before 很久以前
14.Believe sb, believe in sb
Believe sb 相信某人(的话是真的) believe in sb 相信某人
15.Big, large, great
big表示体积大。Large表示面积大。Great 除数量,体积大外还表示抽象意义的大
16. Not a bit , not a little
not a bit 一点后不 not a little 非常
17, care about , care for
care about 关心 care for 喜欢, 照顾
18,each, every
each 表示一定数目中的“每一个”,each 可做主语,同位语,状语
every 表示不确定数目的“每一个”every只能做定语
19,一组相似词
意思 动词原形 过去式 过去分词
落 fall fell fallen
砍伐 fell felled felled
感觉 feel felt felt
20, be famous for/as/to
be famous for 因….而出名
be famous as 作为某个职业而闻名
be famous to 对某人出名
21,give in , give up
give in 屈服 give up 放弃
22, go on doing , go on to do
go on doing 继续做同样的一件事情 go on to do 做完一件事继续去做另一件事
23, increase by, increase to
increase by 后面加倍数或百分数,表示“增加了多少倍,百分之几”
increase to 后面加具体增加的数字
24,表示“替代”的一组词
instead instead of take the place of
25,state, nation, country
都表示国家,state 侧重政府,nation 侧重民族,country侧重疆土
26,little, small, tiny
little 小的,小巧的(带有感情色彩),small 小的(指面积,体积), tiny指特别小
27,invaluable, priceless, valueless, worthless
invaluable 无价的,不用于谈价格,而指品质
priceless无价的,用于加强语气
valueless 较少用,与worthless同意
worthless 无价值的,否定意义的常用词
【马克思主义原理三个易混淆词语辨析】相关文章:
1.英语易混词语辨析
2.英语易混淆词汇辨析:compel, constrain, force, oblige
3.词语辨析
4.according as,according to词语辨析
7.“而”字词语辨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