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涡分析在新疆暴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我要夏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位涡分析在新疆暴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位涡分析在新疆暴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位涡分析在新疆暴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位涡分析在新疆暴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新疆是全国有名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约147 mm, 不到全国平均值的1/4, 但暴雨造成的洪水却是新疆的主要灾害之一.随着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型的转变, 暴雨出现的频率可能会增加, 暴雨带来的洪涝也有可能比以往更加严重,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新疆暴雨天气的分析研究.本文根据位涡理论, 选取7月18日~20日的一次由中亚低涡造成的盛夏暴雨过程做个例分析, 对位涡与新疆地区降水和暴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对流层高层干位涡能较好地反映冷暖空气的活动及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 位涡场比温度场、高度场能更清楚地示踪冷空气,这为研究冷空气的活动,特别是冷空气在触发暴雨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流层低层湿位涡与降水的强弱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当θe线陡立时, 易导致倾斜涡度发展,出现降水; 当湿位涡MPV<0时, 在θe线陡峭密集区内易出现暴雨.
作 者:黄海波 郑永光 陶祖钰 HUANGHai-bo ZHANGYong-guang TAOZu-yu 作者单位:黄海波,HUANGHai-bo(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6)郑永光,陶祖钰,ZHANGYong-guang,TAOZu-yu(北京大学暴雨与旱涝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刊 名:干旱区地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LAND GEOGRAPHY 年,卷(期): 28(6) 分类号:X171 关键词:新疆 暴雨 位涡分析篇2:台风海棠暴雨的湿位涡分析
台风海棠暴雨的湿位涡分析
通过分析0505号台风“海棠”暴雨过程中的湿位涡及其各分量的变化,表明负值MPV1密集区与强降水中心相对应,MPV1的.变化比降水量的变化有一定的提前量,且MPV1随高度向台风移动方向倾斜,这对预报台风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 者:沈晓玲 SHEN Xiao-ling 作者单位:绍兴市气象局,浙江,绍兴,31 刊 名:科技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3(2) 分类号:P458.1+21.1 关键词:台风 暴雨 湿位涡篇3:一次早台风暴雨的湿位涡分析
一次早台风暴雨的湿位涡分析
0601号强台风“珍珠”是1949年以来5月份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之一,与西风带系统在低纬度相互作用是早台风的预报要点.通过台风暴雨过程的湿位涡(MPV)分析,从湿位涡和湿位涡平流的的角度探讨西风带系统在早台风暴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对流层中高层冷空气以漏斗状高MPV1柱的`形式在江淮地区的维持及漏斗底部正MPV1向南入侵强台风环流,触发不稳定能量储存和释放,是此次早台风暴雨强度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台风登陆后迅速填塞,降水快速减弱的重要因素之一.正MPV2中心与暴雨中心有较好的对应.MPV2平流与MPV1平流量级相当,湿斜压作用与正压作用同样重要.
作 者:罗艳艳 黄丽娜 LUO Yan-yan HUANG Li-na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气象局,福建,351100 刊 名:海洋预报 ISTIC英文刊名:MARINE FORECASTS 年,卷(期): 25(1) 分类号:P731 关键词:早台风 暴雨 湿位涡 冷空气 湿位涡平流篇4:贵州省-08-15暴雨过程湿位涡诊断分析
贵州省2008-08-15暴雨过程湿位涡诊断分析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8-08-15-16贵州省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了湿位涡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θe密集区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和暴雨发生.对流层低层湿正压项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湿斜压项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等值线密集锋区与暴雨的落区相一致,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 者:穆仕超 刘开宇 作者单位:穆仕超(贵州省贵阳市气象局,贵州贵阳,550002)刘开宇(民航贵阳空管中心,贵州贵阳,550012)
刊 名:贵州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METEOROLOGY 年,卷(期): 33(4) 分类号:P458.1+2 关键词:湿位涡 湿正压项 湿斜压项 对流不稳定能量篇5:台风海棠造成河南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
台风海棠造成河南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台风海棠影响河南所造成的三个阶段的`区域性暴雨进行位涡分析,揭示了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台风海棠低压环流呈现为高位涡结构.它造成的河南第一个阶段强降水是在台风东北部的东南急流南侧产生的;第二和第三个阶段是由于台风到达较高纬度后,与西风带高位涡冷空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远距离暴雨.同时,高空西风急流的南移有利于高位涡的向南输送,对于暴雨的增幅具有促进作用.
作 者:靖春悦 寿绍文 贺哲 李平乔春贵 范学峰 Jing Chunyue Shou Shaowen He Zhe Li Ping Qiao Chungui Fan Xuefeng 作者单位:靖春悦,Jing Chunyue(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210044;河南省许昌市气象局)寿绍文,Shou Shaowe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210044)
贺哲,李平,乔春贵,范学峰,He Zhe,Li Ping,Qiao Chungui,Fan Xuefeng(河南省气象台)
刊 名:气象 ISTIC PKU英文刊名:METEOROLOGICAL 年,卷(期):2007 33(4) 分类号:P4 关键词:台风 位涡 冷空气 暴雨【位涡分析在新疆暴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