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论文
“吗瓜娃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论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论文
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论文
【摘要】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对道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中一些思想对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后我国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老子道家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园林设计中对老子道家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运用
道家思想源于25前的春秋末期,而《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也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基本。道是宇宙万物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而和谐则是最为基本的法则,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的众生,它都是最终极的目标。道家强调自然法则,这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行为规范。道家思想从产生以来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而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只是其中受影响的一部分。
一、老子道家思想的内涵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也是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道”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其中蕴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和广博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1]。老子道家思想中认为道是万物发展运行的根本,也是总的法则,古代不少的学者对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淮南子原道训》中,道就被解释是造化者,造化和道之间是一致的。而在《易经系辞》中对道的解释是:“一阴一阳谓道”,道包含了天道和地道。在《易经说卦》中把道的内涵进一步的扩大为天道、地道和人道[2]。
二、老子道家思想和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
艺术本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而我国的文化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是我国本土化的思想。艺术的种类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文学就属于时间的艺术,而美术则是属于空间的艺术。对于园林设计而言,它是需要动静结合的,所以园林设计是综合艺术。
(一)古典园林中的道法自然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人们介绍了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所反映出来的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精神。园林可以说是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虽然它无法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但是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我国的古典园林类型,周维权先生曾做了区分:按照开发的方式和园林基址可以把我国的古典园林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按照园林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3]。但不管是哪一种园林,它们都有一定的共性,园林的设计要源于自然,却也要高于自然。这个特点是我国所有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而这种自然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内涵。我国古代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会把道法自然作为主要的原则来遵守,园林中的山水、树木等都会模仿自然界的万物,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
(二)古典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我国古代的哲学中对人和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最早产生于周朝,主要是从当时的礼教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虽然我国的儒家也有类似的思想,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儒家主要强调的是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而道家思想则是要追求人自身的和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所提出的重要思想都很明显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种和谐的关系体现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就是要充分的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和大自然要进行和谐共处。我国古代园林所推崇的正是园林的自然天成,因此不管是园林的景观形式还是园林基地的选址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季羡林先生认为天是自然界,人是人类,合就是彼此理解[4]。
(三)古典园林中的神仙信仰思想
我国古代先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受到了神仙信仰思想的影响,这对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自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最早记录的园林形式是“囿”,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就是用土堆成的高台,台的主要功能就是通神明和观天象。最后运用到造园的过程中,台的功能又拓展到了登高望远和欣赏风景等。道家的神仙信仰思想在秦汉仙苑式的皇家园林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史记封禅书》中所记载的神话中就提到了“东海仙山”和“昆仑山”,这些神话故事都为古代的造园师们提供了借鉴和启迪。此后,“一池三山”成为我国最为经典的造园模式,不管是隋唐时期的西苑,还是西汉时期的建章宫,宋代的皇家园林,它们都具备了十分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求仙,这些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
(四)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朴素辩证思维
对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道家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了明显的解释,而且也论述了对立统一是最为永恒不变的规律,这种朴素辩证思维也影响到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比如内外、高低、虚实等手法,在我国的园林创作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另外就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而言,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体现出境生象外的意境,这和道家的“有无相生”思想之间有了契合点。
三、老子道家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一)道家对比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门类中最为普遍的基本法则就是对比法,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这种原则也是得到了很好的遵循。如果从概念上来看,对比法是十分简单的,因为它只需要把不同的空间放在十分临近的位置,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对比法。而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就指出,世间的万物都存在着矛盾,而且它也提出了不少的矛盾,比如最为经典的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矮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些思想都间接地指出了万物之间是以对比的形式存在的。关于道家提出的这种对比法原则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比如在我国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中,有不少的园林是存在于市井中的,因此它们的经营范围也很有限。但是为了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就会选择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对空间的序列进行组织,也就是在进入园区的主景区之间,会先设计一些比较小的空间,这样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园中主要景区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比如在南京的瞻园,它就是使用对比方法来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组织的。虽然院内的主要景区空间并不大,而且空间的规模也很有限,但是如果游客在进入这个主要景区之前,经过了一系列的小空间,那么就不会觉得主要景区的空间小了,而且还会有一种比较开阔的印象。另外通过空间之间的对比还可以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比如网师园,它属于私家园林,主要是建设在住宅的西侧,而且园中还有部分地方和住宅区相互连接。连接住宅和园林的是一条比较窄暗的巷子,人们经过这个巷子进入到园中就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觉得园中的空间被无形地扩大了。如果没有建设这条巷子,而是直接进入到园中,必然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的。另外还有一些私家园林中也遵循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比如苏州的留园,都会在经过主要景区之前设计一个比较小的.院落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当人进入到主要园区中时就会有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道家虚实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老子的观念中,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无形无状却又有像有物。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也将这种虚实观念运用的十分自然,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实物之间的对比,比如山水对比;第二,空间之间的对比,比如山峰为实,沟壑则为虚。第三,实物显现方式之间的对比,比如在苏州留园中的布水谷,如果从外部看,曲溪楼被遮挡了一部分,隐藏在山水树木之中,给人所呈现出的就是一种虚实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古典的园林就是我国美学的产物。在传统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遵循露则浅藏则深的原则,会把一些比较美的景观隐藏在偏僻幽深的地方,充分的实现虚实结合。我国的古典园林,不管其规模的大小,都是十分避讳把景物直接地呈现出来的,而是把景观部分遮挡起来,或者是借助于游廊引导或暗示。比如狮子林中的卧云室,这本是一栋高大的楼阁,如果是建设在空旷的地面上必然会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它却是深藏在石林丛中的,楼阁的周围松柏蔽天,只有楼阁的一个小角露在外边,这又暗示了这个楼阁的存在,表达的方式十分含蓄,却也引起人的兴趣。
(三)道家气化和谐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老子道家思想认为,阴阳是万物的两面,它们之间最终是可以实现相互调和的。这又被称之为是道家思想的气化和谐思想,那么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怎样表现出这种思想的呢?通过空间的对比,或者是布局的虚实变化,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展现出节奏感,但是如果想要让园林建筑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展现的更加立体还需要充分的运用层次和起伏变化。比如谐趣园,园中的建筑物是疏密相间的,同时所有的建筑物也保持不一致,比如建筑物的体量、成熟、屋顶等都是不同的。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园林中,更加强调层次的和谐感,比如苏州私家园林,很多都是依附于住宅的墙体来建造的,墙体本身的轮廓就不断变化,在这种侧墙上再特意地设置一些背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陪衬作用。另外苏州的畅园、鹤园等,它们的立面组合节奏都比较和谐,给人留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四、总结
道家思想是在我国本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和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更加接近,从产生就无时无刻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同样它也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提供了不少的理念,让我国的园林变得更加独特。最具有代表的江南一带私家园林更是将道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使道家思想和园林设计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泽立:道家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01):57-59.
[2]乔永强,陈元欣,周曦: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3-16
[3]易博文: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相通之处[J].中外建筑,(01):122-123.
[4]李登飞,严贤春:中国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探析[J].大众科技,2015(07):198-200.
篇2:古典园林设计中美学运用解析论文
古典园林设计中美学运用解析论文
摘要:要谈古典园林要谈古典园林,第一想到的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古典园林制造历史,它以丰富的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博得世界的眼球的眼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独具东方特色和魅力,在整个世界园林设计史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形成适宜现代人生存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形式。并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由此延伸出更广泛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形式。本文主要围绕古典园林中的空间美学运用,来具体分析古典园林制造中的布局以及空间美学关系,意在把握园林设计中建筑空间艺术呈现形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来展开说明计中建筑空间艺术呈现形式以及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来展开说明。
关键词: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意境;美学
1园林布景的运用
1.1顺自然之势而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和中华几千年的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社会构造紧密相关和社会构造紧密相关。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直延续到今天的文明,它有着完全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中国悠久的文明在历史演进的河流中从未和其他文明发生融合现象象,而是依靠传统代代传承,开发出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环境美学的形成成。中国园林景观是通过围避和隔开建筑物,山脉,绿植来隔断不同空间的断不同空间的,从细节处窥全貌,小中有大,大中现小。试图通过这种布局分布来打破空间原有的限制通过这种布局分布来打破空间原有的限制,产生无限开阔的视觉效果视觉效果,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效果。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建筑物要顺应自然的发展走向走向,以自然雏形为前提辅以人工美化。古老的花园,亭子,宫殿宫殿,大厅,画廊,斎院,画舫等等的形态和走势都要同天空和地面地面,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且要自然连接园林的每个部分,同时为了使园林犹如天成般自然静谧时为了使园林犹如天成般自然静谧,优雅,体现素雅的艺术性性,使人在园林中漫步,有移步换景,越赏雅兴,景色引人入胜的极致效果的极致效果。在布置中国古典园中的一花一木时,注意顺应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植物自然生长规律,依其势,松柏耸立直入云端,柳树倩影优雅雅,桃花都是争奇斗艳的开着,要将神与形都体现得自然而富有美感[[1]。
1.2古典园林中的曲线美
曲线美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曲线美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大自然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没有绝对的直线义上来说没有绝对的直线,流动的线条之所以赏心悦目,在于它富有动感它富有动感,能够直击人心打动观赏者,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享受。因此,“曲”在与自然亲和的中国园林建筑上到处都可以寻见以寻见,是古典园林设计布局的根本规则。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营造园林空间由蜿蜒小道通向一个僻静之地的空间氛围向一个僻静之地的空间氛围,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这一概念通过提炼再创新而广泛应用于实际的运用中通过提炼再创新而广泛应用于实际的运用中。运用“步移景异异”的形式造景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常用手法。园景中的山水在其中穿插掩映在其中穿插掩映,不管从那个角度看过去,都别有一番景致。园林中的点缀景都在园中曲回婉转的出现在视野中园林中的点缀景都在园中曲回婉转的出现在视野中,各个点缀景与主景互相衬托缀景与主景互相衬托,各有各的看点。“曲径通幽”体现了自然界所特有的动感和曲线美界所特有的动感和曲线美,加深了空间的层次,使入园的一路风景都不单调风景都不单调,既集聚视觉美,又能亲临它的意境美,使园林景给人一种欣赏不完景给人一种欣赏不完,意蕴深远,等待着观者去探索的感受。观赏者可以调动自身的审美主动性和被动的参与性而感受到更高的视觉愉悦更高的视觉愉悦。
1.3叠山之美
山水在人们的自然审美中举足轻重山水在人们的自然审美中举足轻重,山给人厚实之感,水给人宁静悠远之美给人宁静悠远之美。尊重自然,向大自然学习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不二法门林设计的不二法门。山水掩映两者互为衬托是山水园景的表达重点形式达重点形式。它将重叠的自然山谷,喷泉瀑布和自然植物通过人工再创造过人工再创造。由自然景观总结出的规律通过改进,使其源于自然而更甚于自然于自然而更甚于自然。汕头大学的公园湖,使用当地材料花岗岩岗岩,运用自然形式拼叠出山谷,水崖和悬崖岩。石头从几吨到几十吨都有到几十吨都有,堆叠在一起形成现代独特的陡峭的悬崖景观,借用美丽的自然风景借用美丽的自然风景,将它最真挚的美体现出来。从山上流泻下来的山泉泻下来的山泉,从山顶深深的缝隙中倾斜而下,击打在地下凹凸的崖石上凸的崖石上,落成串串水珠状,落入以卵石铺成的山谷里,汇入湖泊入湖泊。假山旁配植造型罗汉松,小叶紫薇及彩叶姜,山下临水处自然生长一片忽地笑水处自然生长一片忽地笑。山石、绿植、泉水的精巧组合,不仅可以使整个空间更加完整统一仅可以使整个空间更加完整统一,也可以起到隔开视线的作用作用。
2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美学思想
意境是美学追求到一定深度的体现意境是美学追求到一定深度的体现,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从哲学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到景观的过程。中国传统美学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唐朝的美学艺术概念发展史穿了整个唐朝的美学艺术概念发展史,并从中逐步扩展到其他艺术形式中他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美学理念中最富有民族性特点的美学形式学形式。中国园林的意境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演进密不可分分,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所有的艺术品,包括园林艺术在内艺术在内,应该在艺术概念和艺术意境上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次,这个评判标准是由艺术所涵盖的文化深浅度决定的,作为艺术作品的最高水平体现形式的园林艺术更应该受到推崇艺术作品的最高水平体现形式的园林艺术更应该受到推崇。中国古典园林特殊的观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营造的意境境。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路,形成““有假为真,苑自天开”美学感受,反映在基于自然的具体形式式,而超越了自然形态的“天然画”。古典园林作为设计系统的一个完整展现的一个完整展现,所有的审美标准都体现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中中,主要表现方式是在概念和布局的延伸,空间的营造上,又如蜿蜒的路径将人引导至一个僻静的地方如蜿蜒的路径将人引导至一个僻静的地方,场景神韵兼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古代中国传统美学和环境设计的最高境界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也是一种自然和人性的欲望的和谐统一的体现和谐统一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国人对自然的强烈感受的总结受的总结,体现了中国一贯对自然规律和历史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的尊重典文化的尊重,通过汲取天地精华来促进自身成长,同大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共处,天地万物相互影响,才是宇宙的本质。
3小结
自然美自然美,生活美与意境美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视觉美感林的视觉美感。古典园林的美取之于自然而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一般自然规律突破一般自然规律,这是意外之美,创新之美,也是大自然鬼斧赋予它的另一种美的体现方式斧赋予它的另一种美的体现方式。园林美是独立于其他形式美外的一种视觉艺术美外的一种视觉艺术,它与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完整的美学体系形式种完整的美学体系形式,是一种蕴含了自然和人文的艺术化美美。在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之下会园林设计中的美学运用会越来越纯熟越来越纯熟,为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优质园林环境质园林环境。
参考文献:
[1]卢宇平.古典园林美学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价值[J].河北农机,,(6):171.
篇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运用论文
1引言
中国本身就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逐步建立并趋向完善。古典园林彰显出了古代文明,让世人感知到伟大的艺术灵魂,也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华民族具有较高难度的艺术水准。古典园林的建造历经了长久的过程,需要充分结合尊重自然的原则,通过细致的刻画,将古典园林文明凸显出来【1】。古典园林的塑造离不开人工的参与,通过将建筑刻画的自然完美,反映出特定时期不同的人文内涵。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的园林景观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蓬勃态势,通过适当的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合理的吸收并适当的释放,尤其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事业中,打造出具备着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2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点分析
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多数的土地及风景资源呈现出被破坏和浪费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但是也是这样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观念备受关注【2】。设计师们在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重视形式和相关原则的重新审视,也就是分析园林中涉及到的乔、灌、草等植物的配比合理性,关注当地气候条件产生的影响,明确园林绿地的构造,能否更好的满足基本生态功能的需要,园林中的道路广场设置比例是不是相对妥当等。
2.1特殊的地形地貌
因中国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其地形及地貌方面也彰显出了特殊性,多种自然资源实际构造出的特殊景观资源,使得古典园林更具韵味,也成为了相对重要的空间主体,通过稳步的提升园林景观的意境表达,凸显出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创造信念,保证将古典园林的设计趋向合理,由此突出天人合一的设计效果。
2.2自然因素的充分融合
在古典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关注的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因为古时候的生活条件及生活水平受到限制,人们所接触到的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因此在国家设计的古典园林更加注重的便是小型气候条件的特征,通过采取的有利措施,使其更好的予以改善,方便营造出更为安逸的生活环境。针对于园林中涉及到的结构、布局及植被种植等多个方面,应该主张关注温度、气候及光线等相对自然的因素,由此构建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空间和园林环境【3】。在设计时,古典园林并不主张局限于小庭院的构造,而是充分的借助于大自然的空间环境,通过适当的将其合理归置,保证园林内部的景观环境及外界的'景观环境能够充分的结合到一起,保证人们可以在充分的欣赏院内景观的时候,适时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景,由此便能更好的实现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
2.3动静及虚实的空间组织
古典园林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对布局的设计尤为关注,基本上是将动静及虚实实现有效的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手法,促使不同空间内部的曲折变化彰显出来,从而更好的突出古典园林特殊的魅力。古典园林设计工作中,园林往往会被适当的分割为不同的形状及不同的尺度,由此便能构造出特定的空间,这样营造出视觉上不同的效果,实现自然与山水景观的协调性。
篇4: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运用论文
古典园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通过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环节有机结合,突出园林功能的多元化,保证更好的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也让其更好的运用起来,由此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3.1运用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古典园林的魅力凸显出来,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充分运用,实现与天然雕饰的古典园林融为一体,保证更好的推崇自然,顺应时代的变迁与自然的发展,与其和谐相处,更好的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园林氛围。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园林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态势,各式各样的景观设计实现了有效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保证了双重效果的显现。但是目前来说,还是存在着较多棘手的问题,如人们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维护,轻视了对生态空间的爱护,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被砍伐,绿化环境也遭受到破坏,以至于生态资源濒临枯竭【4】。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的原则应该适当的贯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严格的遵循着生态学及自然科学的基础条件,打造出更能适应时代变迁和自然发展的园林景观,保证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2积极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适当的将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起来,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加之大气污染问题的严峻,使得现代化的园林建设占地面积日益缩小。为保证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升至更高层次,需要合理的采纳古典园林建设中因地制宜的基本手法,促使空间变化方面趋向多样性和统一性,将充满着层次变化的特征适时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工作中,保证将园林的立体感充分彰显出来【5】。通过这种原则的使用,使得原始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同时又能让古典园林中的相关元素融合至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打造出更为多元化的现代园林景观空间【6】。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山水花草等元素注入了现代园林景观中,同时也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入到大众的视野,比如喷泉的出现,让大众感觉眼前一亮。
3.3倡导激发情感的共鸣
古典园林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通过彰显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世人感知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从而在内心深处感受到自豪与骄傲,这便是情感上的共鸣。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来说,需要适时的将情感共鸣作为设计准则,通过充分结合意境创造思想的合理应用,实现了对景观的优化布局与设置,创造出了更为和谐优美的情境,让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从而寻找到情感上的“归宿”,达到了园林设计中无限意境的目的【7】。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及时的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知识相互融合到一起,由此更好的传递人文情怀与文化内涵,从而满足双重感受。
4结束语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国家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事业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文明的继承,保证其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思想深邃,在充分吸收与继承的过程中,实现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此打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艺术。目前来看,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关注的是社会性及功能性的彰显,但是却没有注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与适当的发扬,这样便让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初衷有所违背,只能发挥出片面的功能,却没有给予大众审美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为此需要适当的改变,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当融入古典园林设计的思想,实现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合理对接。
参考文献:
[1]田翔.现代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实际运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49):57.
[2]白丽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6):135~136.
[3]庞杏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艺术科技,,29(9):324+323+342.
[4]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GardeningElementsinModernGardenDesign[J].ZhongxinLI.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1)
[5]龚红波.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4):103.
篇5:园林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设计的运用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设计的运用论文
摘要:首先阐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其次,分析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同时,深入探讨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继承
DOI:10.14051/j.cnki.xdyy.2015.24.102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充分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人文思想内涵,也能够让园林景观具有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我国园林景观事业近年来对古典园林设计精华予以充分地继承和吸收,打造出具有典型中国古典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文章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进行探讨。
1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特点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形成较为独特的乡土景观。在历史漫长的古代,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文人墨客,都对审美有着较高的要求,都会在设计居住环境时将艺术文化应用其中,以便能够打造出更加宜人居住的优美环境。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充分考虑到光线、气候、温度等一系列因素,无论是布置亭台楼阁,还是种植植被,亦或者布局园林结构都对其予以考虑,除此之外,还将园林内的景观环境与外界的景观环境予以有机结合,让人们在对优美的园林景观进行欣赏的同时,也能够与大自然实现亲密接触。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还较为重视空间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法,努力做到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充分结合起来,以此来打造出独特的'个性化功能空间。例如扬州个园就是扬州古典园林中最具艺术价值、最富盛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园林,集中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
2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天人合一”的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极为推崇顺应自然的发展让园林设计与大自然进行有机融合,园林设计效果务必达到“天人合一”,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从目前来看,虽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生态环境,这样一来,就造成较多生态资源浪费。
2.2古典园林中意境创造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特别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合理布局景色。例如北京颐和园在自身建筑的独特性基础上巧借玉泉山的美景,让二者相映成辉,一起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体现出来。又如扬州个园的面积虽不大,但一处一景,将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特别是个园的叠石艺术让人叹为观止,个园利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堆叠4种不同的石料(宜石、笋石、黄石、湖石)来营造出“春、夏、秋、冬”4景,表达出“冬山宜居”“、春山宜游”“、秋山宜登”、“夏山宜看”4种截然不同的诗情画意,最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2.3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的应用
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加、大气污染、用地日益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用地面积也较小,应用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空间变化往往要求既统一又多样,那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层次变化的特点,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感,打造出现代、立体、多样的园林景观空间。
3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继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文化正在遭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冲击,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底蕴也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无论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还是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都能够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许多思考、许多借鉴。从目前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多地受到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影响,虽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个性,但缺乏内涵,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内心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感受,必然不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务必要继承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营造出具有适宜居住和较强观赏性的景观作品。这既是对中国历史传统的继承,也能够让打造出来的园林作品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4结语
总之,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务必要基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借鉴和学习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创造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11)
2许启伟.论诗情画意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J].新闻爱好者,(3)
篇6: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探析论文
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探析论文
摘要:园林建设的发展,推动了园林设计的研究探讨。色彩是表现视觉效果和情感的重要元素,在园林设计中对色彩进行合理把握,对于整体设计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就色彩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述研究,希望可以对业界人士起到一定参考帮助。
关键词:园林设计;色彩;意义作用;具体运用
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物质以外的精神享受有了更高的追求。园林建设就是改善城市绿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工程,在其设计阶段,就一定要综合考量各方利益,做好设计。色彩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园林设计中也需加强对色彩的考量,使其在园林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效果,给人民群众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感受。
一、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作用
颜色是自然界的一大特征,有了颜色,才有了美丽。颜色可以分为有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类,对于有彩色系而言,色相、纯度和明度是三大基本要素,也可以被称之为三大属性,这和其最终的表现效果具有密切的关联,也是园林设计当中所需着重考量的设计要点。无彩色系是指白、黑、灰这三种基本颜色,其只具备明度,不具备色相和纯度。越接近白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明度越低。有彩色系是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都属于有彩色系。在园林设计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可以在园林效果表达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可以使园林设计表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特征。比如,通过冷色系的颜色,可以给人冰冷、凛冽的`感觉。采用暖色系的颜色,则可以给人温暖、和谐的感觉。虽然冷暖色系在情感表现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是两个相反的方面,但是在某些具体的场景之中,对其合理利用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对色彩的内涵表现以及实际作用形成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在园林设计中将其合理巧妙的融入进去,以营造最优化的园林氛围,打破单调乏味的园林设计,创造出丰富且富有层次的艺术空间。
二、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1、巧用暖色系色彩
暖色系色彩种类繁多,特征明显,在园林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对暖色系色彩的运用。从暖色系色彩的构成上来看,其可以分为人工色彩和自然色彩两个大类。人工色彩是指通过人类施工活动或得到的色彩效果,如广场、花坛、门厅、亭台等等,这些建筑物的颜色是依靠人类活动形成的,因此成为人工色彩。自然色彩是指大自然与生俱来的色彩,比如草地的绿色、花朵的五彩颜色、树木的各种颜色等等。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暖色系设计的运用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在人工色彩方面,需要考虑到平面构成的设计理念,从点、线、面这三个基本点出发对色彩进行排列组合。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同对象的特征,运用合理的颜色。例如路灯的颜色,其在园林设计中属于点构成,而在不同的区域,其所对应的园林表现又不一样。因此,草地中的路灯就可以采用比较鲜明的颜色,乔木区域的路灯则可以采取深暗的颜色。而在路口地面铺装、门厅等位置,则可以使用适宜大众心理的暖色系,给其营造舒适的感觉,如浅黄色、嫩绿色、大红色等等。对于自然色彩的运用,则主要是依靠花卉类植物和彩叶植物进行,将其合理分布在园区中,从而营造一种整体效果。
2、活用冷色系色彩
冷色系色彩从颜色从颜色感官上来说会让人产生寒冷的感觉,比如灰白、青色等。冷色系色彩给人在感官上造成一种远距离的感觉,因此在一些小空间之中,就可以对冷色系色彩进行巧妙利用,以实现空间在视觉效果上的扩大。比如对于一些小角落,可以对其地面、墙面铺装运用青色等冷色系色彩,使其产生深远感。另外,冷色系色彩还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因此在某些特殊建筑物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使用冷色系色彩。比如在园林中要设计一个纪念碑,设计可以采用灰白系颜色,使其体现出庄重之感。
3、综合运用各类色彩
除了分开使用冷暖色系的颜色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比如,对比色系的运用。对比色是指效果相反的两类色彩的运用,如黑和白、白和红、红与青、黄与蓝等。通过对比是相应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增强设计效果。此外还可以对同类色进行综合使用。在平面构成上有一个渐变构成的理念,其是指依照一定的规律实现逐渐变化。因此在色彩设计上,就可以对同一类色彩进行渐变构成,从而体现出特殊的效果。如将蓝色系的色彩进行渐变使用,从浅蓝色渐变到墨蓝色。通过这种渐变,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感和递进性,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
三、结束语
在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合理的利用,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感觉。设计者应当从暖色系色彩和冷色系色彩两个方面出发考量,同时还需加强色彩的综合设计,使园林设计达到最佳的色彩表现。
参考文献
[1]冯建涛,刘强,王洪俊.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01:75-76+139.
[2]万奕.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6,01:109+111.
[3]王晓博.园林绿化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02:153-154.
篇7: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应用的论文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解释了人文思想的概念与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接着讲述了古人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各大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点。最后逐一介绍了在四大主要人文思想影响下,园林设计的特点,详细表达了思想与设计融合、设计来源与思想的观点。
关键词:古代园林设计;人文思想
当下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日新月异,无论哪一种设计都淋漓尽致地彰显自我主义,设计偏离自然,走向复杂化,是当代设计的特点。人们不得不回望过去,在简单和自然的古代设计观念中寻找灵感。现代的园林设计是面向大众,而大众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更加迷恋过去的简单纯粹、向往山水自然。所以自然特色与人文特色相结合的设计风格,才是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学习古代园林设计思想在当今时代下,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人文思想的含义
广泛说来人文即人的文化,人文思想就是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关于哲学、宗教、文艺、美学等思想内容的先进思想和核心思想。在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个体,强调人性关怀和生命关怀,主张人的自由、平等。古代的人文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庄哲学、佛学宗教、道家学说、文人思想等等方面。学习人文思想的目的就是通过探索人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本质和联系,提升道德和思想、文学与艺术各方面素养。在古代园林设计中所运用的人文思想,自然属于当时流行的核心与关键的人文思想。其包括长久统治古人思想的儒释道,也包括人文艺术和文学和美学等等方面。其中儒释道哲学和文学对古代园林设计影响深远,可以说园林设计离不开人文思想。
二、儒释道和文学的联系与特点
儒学、佛学、道学、文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演变。所以各个思想内容有很多是相似的。禅宗提倡日行一善、因果循环,尤其注重积善行德、修成正果。儒家思想中提倡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所以禅宗和儒家思想在道德和爱人方面是相通的。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说。道家提倡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的学说。这两种思想在对待自然的观点上都是一致的。佛学中有随心、随性、随缘的思想,告诉人们自然而然、因果循环,培养人们洒脱自在的精神。道家中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也包含这层意识。而在汉代提倡独尊儒术,科考大纲即为孔子的四书五经,以儒学作为进入官场和上流社会的门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道家发展的时期,竹林七子为代表的文人对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进行了长期的实践。
三、在古代园林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应用
1、儒家思想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的'等级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主义统治和巩固帝王地位。在园林设计中,尤其是帝王或者王侯的园林中,具有浓厚的君王色彩。龙凤等代表着权威和吉祥的图案也广泛地刻画在园林建筑上,象征着统治和权威的标志也会在园林的某一角落找到。这些设计表达了人们对上天和君主的崇敬和臣服。这就是等级观念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2、道家思想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自然的规律是古代园林设计思维的源泉。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园林设计依据这一思想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小范围改造,尽量利用本来的自然风光和自然物充当园林的设计部分。不仅节省成本,还更迎合古代的人文思想,使得自然与人和谐共存。大自然是最有天赋的园林设计师,古人也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从自然中认识到对称法则、线条美感、因地制宜、层次错落等等设计技巧。例如,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设计上,在水上建楼阁,尽得花香上的嗅觉和水声上的听觉以及全景的视觉享受,达到了人工和自然的完美结合。古代园林将道法自然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在缺乏自然景观或者自然景观不优秀的地方,人工开拓出自然。例如园林中常用设计假山,开辟人工河流和池塘,放养鱼和其他池中物,在缸中养睡莲等等行为,都是对自然的效仿。迎合自然,接近自然,运用自然的设计观念与道家对天地自然的观念是密切相关的。
3、佛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佛教宣扬神佛普度众生、舍己为人的故事,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信仰和寄托,佛在人们心中形成了高大圣洁的形象,对彼岸世界的神秘色彩也格外神往。因此在佛教昌盛的朝代,很多园林设计或显或隐地暗含着对佛的敬仰以及对人界之外世界的幻想。在佛学影响下的园林设计的整体普遍具有高大磅礴的气势。
4、文学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文人阶层的主要和共有特点就是高雅。文学中常见花草书鸟、山水自然、田园风光、诗酒琴棋,这是文人审美趣味的体现,并且表明了文字对自然和文人意象的偏好。在古人的文学中处处可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或者单纯写景的经典文章诗词,来抒发高雅的情怀,可以说雅是文人的特点。在园林设计中,营造氛围大都会添加雅的因素,自然景观除外,还包括园林大门的名字和左右对联,以及屏风、饮茶的亭台楼榭、墙壁的诗词等等。
四、结束语
现代思想和古代思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等级观念上升为人人平等,佛家思想也被科学思维削弱,道中的自然观念如今有了恢复的迹象,文学中的高雅情怀也长盛不衰。园林设计者在认识到这些变化后,可树立起古代人文设计下的园林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王炜,闫虹.美学对古代园林的影响[M].北京:学苑出版社,.
篇8: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针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古典园林具备的特点,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古典园林设计过程中,注重神似、诗情画意、与自然结合。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如何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当中,主要内容有:虚实结合、密疏融合、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等。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神似;诗情画意;自然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居民区设计过程中,需要为人们设置相应的休闲园林,在传统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倾向于模仿西方园林设计风格,对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涉足过少。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应用于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一、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伴随着居住区建筑和园林逐渐向欧美西式景观风格发展,现代居住园林大部分采用模纹花坛等西式元素进行设计[1]。并没有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以及设计元素等进行充分利用。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设计时,追求“生态平衡”,并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对自然进行充分利用,促使自然之美得以充分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将古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现代园林设计相互结合,符合我国园林设计发展趋势。
二、古典园林的特点
1、神似
通常情况下,古代园林设计中,多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使用植物进行装点,主要是因为山水植被是自然风景的主要内容。但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并不是对原态风景进行模仿,这需要设计者针对原始状态做出相应调整,然后对其作出适当加工,最终实现一种神似的境界。
2、诗情画意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诗情画意是最为突出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古典园林设计中,主要是创造一定的意境,这也是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通常情况下,对园林意境进行设计主要是通过构思和创作的形式,进而使园林景观更加形象化和典型化,这也是要求自然环境将要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花草树木相似,可以给人带来回味无穷的感受。对于中国园林而言,有人称其为“文人园”,可以将园林和一些诗文书画等联系在一起,为园林增添了诗情画意。
3、与自然结合
人们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将物质方面的生活以及自然方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人们借助自然山水建造了离宫别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建筑景观开始将自然山水融入名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对于中国园林建筑而言,其种类繁多,并且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和山水、植被等进行有机联系,能够对其起到衬托的效果。
三、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虚实结合
“虚”主要指的是一些空泛、无定、缥缈的事物;“实”指的是一些有形、人们容易感知的事物。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虚主要指的是空间,而实指的则是形体。对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对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实的形体,要表达的意境则通过空间变化来实现。但是,对虚实元素进行使用过程中,不能“虚实各半”,需要将两种元素相互穿插,进而形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2]。以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在设计中,采用居民区为何形式,形成内庭,内部形态有建筑群以及景观各异的鱼塘和溪流等,进而形成了虚实统一的效果。
2、密疏融合
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密疏融合方式,值的现代居住区域景观设计科学借鉴,其中的密所指的是,在内部空间步移景换、组织穿插,为景观设计赋予快节奏元素,进而使人情绪高涨。而疏则是在有限空间内,设计一处景观,借鉴中国画中的留白特点,从而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寄托一定的情趣。通过这种形式,营造出一种松弛、恬静的景观氛围。例如,对建筑景观密疏情况进行处理过程中,可以设计一栋独立建筑,或者对其进行密集分布。对植物景观进行密疏处理,如选择孤植还是遍植。
3、空间格局和路线组织的设计
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主要是依靠游廊以及道路组织交通,通过这一内容,构成扇形、八角性和方形等建筑景观,通过这种形式形成景换和蜿蜒曲折的意境,促使人获得多样空间体验以及极大的趣味。当下,我国城市居住区中,景观空间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借助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的三种线路组织方式,对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等进行科学设计。第一种为辐射式,这种布局设计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放射性的,其中中心景观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其属于这一景观中的重点,通过辐射方式的线路组织方式,对周边景观带进行辐射,让人从每一个线路均能够到达中心景观点;第二种方式为串联式,串联式线路组织方式属于一种富有自然变化以及情趣的意境,对廊道等进行科学利用,从而使不同景观之间串联在一起。第三种方式为圆形、闭合观赏路线,通过内向布局形式,突出表现线路的向心性,通过路线周边对不同景观进行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并充满情趣。
四、结束语
当下,对居住区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受到广泛关注,新时期背景下,加上新功能的需求,要求设计者不断学习,并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传承。在设计过程中,不仅是对古典园林设计风格进行单纯的模仿。在施工过程中相对粗糙,或者设计形式相对简单,均会对园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进行科学应用,进而提升园林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妍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现代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融合[J].黑龙江农业科学,,05(06):86-88.
[2]沈禾薇.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式酒店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02(02):76-78.
篇9: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论文
【摘要】水景对景观园林来说,是比较特别的点缀。景观园林设计中,恰当地融入水元素,将设计者对自然的感悟、对艺术的理解进行展示,达到美化园林的效果。水景设计中,不同水景形态给人的体验不同,设计的方法也有所差异。设计者可以结合自身对美的感悟,融入水景的设计中,提高园林的观赏性。笔者针对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水景;景观园林设计;运用
城市化发展的深入使得高大的建筑越来越密集。在植被覆盖面较少的城市环境中,人们对于景观园林的美化效果要求越来越高。能否将大自然的美以简化又不失雅观的方式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有赖于设计者的水准[1]。在景观园林设计中,水景的点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水景的恰当布置可以展现出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从而使景观园林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具有更高的观赏性。现主要对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篇10:水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论文
1.1点缀作用
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往往会引入石山、植被等,可以形成刚性美。从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角度来说,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从美学角度来说,仅仅有石山、植被等的园林,缺乏柔性美。此时进行恰当地布置水景,可以让水景的柔性美和石山的刚性美相融合,形成相互点缀、相互烘托的生态景观。在水景的布置中,可以结合石山、植被、建筑等景观,运用临水台、观景台、桥等,达到诗意美的效果。根据水的特点,可以布置流动性的水、静止的水等。流动性的水还可以是喷泉、瀑布等。水的布置主要依靠设计者进行判断选用。目的主要是让水景起到点缀景观园林的作用。
1.2焦点作用
水景是人们游玩景观园林时观赏的目标之一。不同的水景给人们不同的游玩体验。在景观园林中,像喷泉、瀑布等动态的水流,往往会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为观赏的焦点。大面积的静水使人们体验到内心的静谧[2]。因此,在景观园林中,在不同的模块,要注意结合多种水景的运用,给与游客多样化的游玩感受。
2水景形态的应用
景观园林中,一般会有多种形态的水景布设。每种形态的水景都有其特点,也会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多种形态水景的结合运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水通过人工设计后,可以产生多种形态,常见的有静水、落水、喷水、流水。不同形态的水景设计方法有所不同。现主要分析各种形态水的设计。
2.1静水的设计
目前我国很多的景观园林都布设有静水,如苏州园林。一般情况下,静水主要运用于建筑物、山石的点缀。面积相对较大,或为多个小型的静水组合。静水中一般会添加一些水生的观赏植物,如荷花。与此同时,会添加树木如柳树,起到增加静谧感的作用。增加的树木还可以将景色隔开,形成多层次的环境,增加美感。水中会增设观赏鱼,如金鱼,使以静为主的环境增添动感。结合来看,静水结合鱼、树、荷花等观赏物,可以形成有动、有静、有高、有矮的设计。因此,静水的设计中,充分利用各种观赏物,可以增加景观园林的观赏性。
2.2落水的设计
即是从高处落下的水。自然中常见的落水有各种规模的瀑布。落水的形成主要是地势差造成。因此,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要形成落水,就要设置出合理的地势。一般会对山石、岩石进行合理布局,形成落水。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多层跌落式的落水。同时,还可以根据水源的充足情况,设置出大小不同的瀑布。
2.3喷水的设计
单个喷水一般较小,经过多个喷水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喷水形式。喷水的可改造性十分强,其具有很强的焦点作用和集中性的特点。喷水的设计也比较简便,在各种环境中,只要有充足的供水,就可以形成喷水。因此,很多景观园林中,在不适用静水、流水或落水设计的情况下,多会采用喷水设计。在喷水的基础上,还以设置水花,加入适宜的音乐,添加精巧的水柱等,形成独特的水景。具备了声、形美的喷水,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形成游玩的焦点。喷水形成的水景规模可大、可小,设计简便,因而在景观园林中广泛使用。
2.4流水的设计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蜿蜒的流水,时快时慢的流速、清亮的流水声,可以形成一个特别的美景。在同一个流水设计中,为能够形成多个层次、多种风格的水景,一般会设置成多个不同形态的流水。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一般以斜坡为主,设计流动性的水景。斜坡中可以设计成多种落差,形成流速不同的流水。同时,在流水方向的设计中,以曲折、蜿蜒的形态进行设计,从而形成多层次的水景。在比较平缓的流水中,还可以以水的流动性、波光性增加园林的美感[3]。
3水景设计中光影艺术的应用
水本身具有反光、倒影的作用。在水景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自然光、人造光的特点,以水反光、倒影的特点,形成具有观赏性的倒影。一般来说,静水可以使水面上的景观形成静态的'倒影。从而可以增加景深,增强美感。而缓缓流动的水,可以形成波纹荡漾的倒影,产生具有动感的光影效果。因此,在水景设计中,不管是流动的水还是静水,都要注意运用其特点,以光影艺术增强园林的观赏性。同时,在水景的设计中,可以利用水的反光特点,制造“天光云影”、“湖光山影”等光影效果。天光云影可以利用水的反光在上面上映出云彩、蓝天等的美景,使水面更加美轮美奂。湖光山景可以形成美丽的倒影,与山景、水边植物等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美景。在使用光影艺术进行设计时,必须选用采光好的地方,从而达到较好的反光、倒影的效果。
结语
景观园林的设计中,水景是十分重要的美化元素。设计者可以结合园林自然条件,以现有条件去设计流水、落水等不同形式的水景。而在设计时,注意加入一些适当的元素,可以增加水景的观赏性。从而以具有较好的观赏性的水景,增加园林的美化程度。水景的设计中,水景形态的运用要依靠设计者的水准进行。因此,设计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提升对水景美的领悟,以人工设计的水景呈现出大自然的美。
参考文献
[1]刘会晓,蔡嘉.基于共生理论的水景住区设计——以郏县青龙湖住区为例[J].生态经济,(1):195-199.
[2]王新宇.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装饰性与实用性探讨[J].装饰,(2):135-136.
[3]谢海波.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方法的探究[J].现代园艺,2014(16):114.
篇11:中国山水画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中国山水画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内容摘要】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园林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皆是自然生发出的两种艺术形式。山水画是艺术家对自然景物意象的平面化表达;中国园林则是对自然山水的浓缩。在城市快速发展、文化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才能让中国园林设计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中国山水画论在其中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别就山水画论在传统园林以及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目的在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园林设计相融合,以推动中国园林设计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园林 中国山水画 画论 造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阻碍。相比中国传统园林,现代景观园林是一种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然而,文化融合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融合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如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日益趋同、没有特色的现象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本文从解读古代山水画论入手,探讨了山水画论在传统园林中的运用以及现代景观园林对山水画论的借鉴。
一、中国山水画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运用
中国山水画论与中国传统园林在艺术上追求的意境一致,都体现了中国人传统、内敛的品格,以及崇尚自然,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因此要探索中国园林的传统美学意义,就要从中国传统画论入手,这有助于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趣味,更好地进行“意境”的把握,对于在现代景观园林中融入传统特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构成中国传统园林的因素主要包括山、水、石、植物、建筑等。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使中国传统园林达到一种“移步景异”的艺术效果。实与虚的结合、藏与露的转换这些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标准在中国山水画论中也得到了同样的体现。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善画山水,他将自己的绘画心得编撰成一本绘画理论,即《苦瓜和尚语录》。其中,石涛谈道:“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将作品的优劣决定于笔墨之优劣。石涛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万恶点墨图”,但实际上他完全明白自己所作的是艺术极品。即可用恶墨、丑墨、宿墨、邋遢墨,关键不在墨之香或臭,而在于调度之神妙。石涛有一段题跋,是议论“点”的问题,精妙绝伦。虽是说“点”,但却指出了画法中应“不择手段”,即用一切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艺术效果。同样的审美情趣在苏州园林中也有所体现,片石山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院内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按照自然山水的情趣为脉络建造,表现了石涛“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的意境。院内假山传为石涛所叠,山体环抱水池整体,似续不续,具有强烈的动势,颇得“山欲动而势长”的画理,也符合画山“左急右缓,切莫两翼”的布局原则。再者,网师园面积虽小,建筑密度却非常高。一但置身于其中,丝毫不会感到空间的拥挤与沉闷,反而能从容地体会园林之美。精妙的空间处理手法耐人深思,其以小见大的造园手法正贴合了中国山水画论中由小观大、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同时也印证了南朝宋画家宗炳的“卧游”说。明代画家文征明对拙政园中的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更是成为他创作的蓝本,正体现出《山水训》中“君子之所以渴慕临泉者,正为此佳处故也”的意境。石涛谈及“山脉纵横有动势,有时又静静地潜伏着,山像拱揖有礼,山亦缓慢温和地转弯”,试问,他所描写的山的节奏感,不正是造园手法中讲究的节奏吗?
二、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对中国山水画论的借鉴
纵观中国南北两地的现代景观园林,风格各有千秋且特色轮廓鲜明。苏杭赣皖一带受文人画和特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多以黑白水墨的特点为主;北方园林中多以红、黄、金、暖色为主;西北藏式建筑多运用红、黄、黑、白等对比明显且颜色鲜明的色调;西南沿海地区景观建筑又有丰富的装饰性。这些不同的地域特色虽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产生,但都具有轮廓鲜明且让人熟记于心的特点。而在当今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领域,不同地区的设计普遍运用了相似的表达方式,以至于掩盖了区域之间的差异与特色。由此可见,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文化特色正在慢慢缺失,文化融合的弊端显露无疑。我们应该警醒这种文化的无差异性。在艺术家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把传统园林拙政园的白墙与片石、水院、曲桥、树等形态构成的手法巧妙地组合,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现代山水画。也可以说,这是以山水画为出发点的构成作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艺术家王澍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中心,在屋顶上也设置了竹栏小径,通过“进山”“山内观山”“山顶回望”这一系列的路径变化,真正达到了形而上的山水意境。艺术家李兴刚设计的绩溪博物馆,同样借助了场地中现有的树以及建筑外墙,运用形态构成方法建造了“假山”,粉墙与后面的树、墙、楼梯、屋顶等,构成更有意象的“山水画”,仿佛使人置身其中,流连于山水之间。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提到:“画山水有体,看山水亦有体,以临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奢之目临之则价低。”笔者认为,在设计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颗临泉之心,这对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中国本土化的设计特色逐渐被世界所关注。那么,如何合理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学价值,既不完全西化,也不照搬古人,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有很多,而如何优雅地表达,是考验现代景观设计师的一大难题。
结语
归根结底,影响我国园林艺术走向的主要原因是由各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所决定。中国的古典美学受道家思想影响较为深远,讲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因此,中国园林追求的思想正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过将人造景物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总之,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中国山水画论在我国园林设计中都被运用得十分广泛。例如中国山水画讲究留白,同样,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也运用留白的手法来营造意境,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要想探寻中国园林设计的特点,就要从研究中国山水画论入手,唯有此,才能让我国园林设计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涛.石涛画语录[M].俞剑华,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篇12:古典园林在现代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古典园林在现代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河北任丘石化新村小区项目中,前期要求整体建筑及园林风格都定义为欧洲古典园林风格。通过对欧洲古典园林的研究,并结合中国居住模式,提炼欧式古典元素,进行了简化提炼,降低造价成本,设计出新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的现代居住小区。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小区;设计;应用与发展
欧洲古典园林设计具有很强的美观性,因此也被引入了中国现代小区规划设设计中。将欧洲园林建筑风格与中国现代小区设计进行结合,促进了古典园林设计的新发展。
1设计前期定位
1.1绪论
现今中国社会,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许多人仍然对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十分欣赏,希望自己也能生活在凡尔赛宫苑之中。但是粗暴的复制显然是不可取的,欧洲古典园林那些以草坪为主占地辽阔的风格,非常不符合北方园林的设计风格及经济原则,所以通过新的设计手法,提炼其精髓又能满足居住的功能需要,是本小区园林设计所要探讨及达到的主要目标。
1.2欧洲古典园林历史分析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水景、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其也为15、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3项目概况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位于河北省任丘市,本小区是公司为员工兴建的生活区,经员工成立的业主委员会讨论,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小区整体定位为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建筑及园林都要求遵循这一理念。
2设计原则
2.1设计理念
本小区景观设计以新古典主义作为主要设计理念,以欧式园林为主基调,局部运用了自然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并结合当地人文生态环境和现代人生活居住形态,突出其可游可居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既体现古典优雅又不失人文关怀的生态居住模式。
2.2设计思路
欧洲古典园林中,几何的规则式园林是其最鲜明特点,水景、常绿植物、模纹花坛、罗马柱廊、雕塑都是造园手法中的精髓,所以在本案的设计中,抽取及提炼这些元素作为点睛之笔,就可以很好的营造欧洲古典园林的风格。
3园林景观分区与设计
3.1总体设计
整体小区占地164330m2,东面为小区主入口。小区景观分为中心景观、水景小镇和庭院组团三个部分。西入口以及北面底商结合成为商业广场。
3.2东入口景观
东入口为小区主入口,也作为了中心景观的东面起始点。所以在设计上采用了有引导作用的长方形欧式广场,中心放置了欧式雕塑作为入口标志。广场中央设计了条形水池,内设了序列状涌泉,与欧式灯柱呼应,似乎在欢迎着居民的到来。
3.2中心景观
中心景观采用欧式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沿轴对称、贯穿东西,并配合台地广场,中心雕塑喷泉、欧式景亭、廊架、模纹花坛、情景雕塑等欧式园林的景观元素,着重体现了欧洲古典园林庄重大气的特色。
3.3水景小镇
优美的水系景观蜿蜒于小区之内,顺自然曲线型的`道路曲折展开,小区内的道路也同样起伏变化,忽缓忽急,使人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欧洲依山傍水的美丽小镇之中。
3.4庭院组团
相邻距离较近的建筑之间适合少量人的私密交流,设计成为亲切宜人的小型交流空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休闲娱乐、运动健身。
3.5绿化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场地的不同功能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并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力求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4结语
以欧洲新古典主义为思路设计的新村小区,满足了业主的需求,运用中心景观的几何对称式设计手法,欧式亭廊、模纹花坛、罗马廊柱展现了奢华庄重的欧洲古典园林风格,同时在周边大面积生活区域则设计成为欧洲水景小镇的风格,以自然式布局为主,兼顾了经济原则及中国居住区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金鹏.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工程技术:引文版,,(5):362.
篇13:园林设计教学中图式思维的培养与运用论文
园林设计要根据图式将业主所需要的设计表达出来,包括设计样式和设计理念,都需要用平面图先展示给业主,然后建造。在设计图中需要包括场地的选址、场地特征、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等。还要在这些的基础上构建思维,进行合理的立意,最后再形成方案的设计[1]。而图形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可以直观地向人们所要表达出的含义和设计理念。这是一种逻辑思维,而这种逻辑思维从始至终都要根据“图形”才能被表达出来的。这个逻辑过程需要人的头、手、脑一起配合,就像与自己进行对话一样。而这种“对话”就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思维方式,利用图形进行表达,可以让设计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业主更容易接受。
1图式思维的概念
图式一词早在康德的哲学著作中就已出现。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最早对图式给以理论上高度重视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也十分重视图式概念,他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当人进入一个熟悉的环境,就可能根据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思维或行动反应。比如看到在一个台子上有2名壮汉挥舞着拳头攻击对方,而周围有许多人观看,依据原有的认知结构可以知道这是在进行拳击比赛。如果还具备对拳击比赛规则(进一步的认知结构)的一般了解,还可以进一步欣赏比赛,否则就只看到台上台下的“野蛮”行动了。这个例子说明人们会自然地把个别刺激物放在一个预存的认知结构,即图式中去认识。图式化认知常常是无意识进行的,它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加工及在特定情况下所采取的特定的行为方式。比如一个在学校里学习过几何图形分类的学生能比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更快地识别图形;再比如一位熟悉社交宴会的人与一位初次赴宴的人相比,由于固有图式的作用,前者能表现出更多的适应性,并采取适当的行动。研究表明,图式以一般期待的形式存在,并通过个体的知觉、记忆和推理过程来预测和控制个人的外部世界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于21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2图式思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图式思维是一种表达视觉信息的方式,图式思维是设计师在设计园林设计图时,用来记录数据和研究设计的一种最佳的表达方式,而图式思维最终的目的是设计师通过点、线、面、色彩和图形表达在园林设计图纸上最后被业主所知道的。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园林设计师会通过大量的信息、符号、色彩和图形在脑海中进行关于整个园林的构造,在大脑中整合和分析这些信息,然后在纸上绘制大量的草图,然后设计中轴线、空间之间的组合形态,才能进一步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只有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定的图形和图案,才能在纸上进行完美的表达,而业主也才能够通过完美的表达才知道自己想要的设计。通过这些可以看出,要想为业主直观清晰地表达出设计师想要设计的形式和设计理念,一定要充分利用图式思维。即只有通过图式思维在大脑中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况,才能知道设计师接下来需要干什么。这种图式思维的概念和文字概念相比,可以更为直观方便准确地表达出设计师想要向业主表达的一些设计信息,业主也更容易领会。而且利用这种图式思维进行创作,是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换成具体的图形,再通过设计师的理解转换成文字语言向业主表达,把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展示,这样不但可以让业主直观地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还可以更好地锻炼设计师的思维,促进思维的灵活运用。
3图式思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培养
在风景园林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图式思维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们的构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养成随手记录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然后将文字转换成图形,因为一直用文字进行记录会马上让学生们进入思维僵化的一个程度,而图形活灵活现,更为直观、醒目。图形可以是简单的树状图、分析图等。经常这样进行练习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图式思维在风景园林中进行图形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受众更为直观地了解设计意图,另一方面可以让设计师的思维和绘图能力得到锻炼。所以教师在课上一定要注重学生图式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唐燕.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图式思维的培养与运用[J].现代园艺,(4)
篇14:节约型园林在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运用论文
节约型园林在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本文主要就节约型园林在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中的运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对大家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设计;运用
引 言:现如今,节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手段,节约型园林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低成本,而是权衡短期投资和长期收益,不以牺牲形式美感、功能使用、自然生态为代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力求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从而获得设计与经济上的双重价值。
1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
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那些片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以及片面追求视觉景观效果而忽视自然演变能力的园林等,都不能称其为节约型园林。
2 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技术落后
目前,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进行园林设计当中还有很多应用潜力未开发出来。而对于经济欠发达或者较偏远的地区,计算机技术与园林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存在部分园林设计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低,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园林设计有利于园林业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在开工前模拟三维园林效果,有效的降低设计者的工作强度和难度。
2.2强调大规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各方面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然而某些城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追求园林的规模,和节约型园林的理念格格不入。
2.3 材料铺装浪费
许多设计者错误地把使用价格昂贵的建筑材料作为体现城市园林绿化档次的评判标准,而放弃具有本地特色又相对经济实用的材料。目前大量使用高档石材而不注意防滑问题,各地都有雨雪冰冻天气路滑伤人的报道。而不合理地使用“木栈道”、木廊架本身就是对珍贵的自然生物资源的浪费,在重建设而不重养护的风气之下使用年限也大大缩短,反而却被一些风景园林师作为所谓“生态化’设计的炫耀手段。
3 节约型园林设计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1 根据功能需要进行设计
园林设计除了满足最基本的休闲观赏使用功能和生态绿化功能外,还要达到节约与环保的要求。充分利用园林的地形地貌,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有地形地势,比如可适当设置台地、合理架空等措施。在功能布局上,可将园林的相关服务性建筑考虑建在地下。这样的节约型设计不但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地势,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地面的噪音,留出休闲绿地空间,改善了园林环境。原有植物、景观及可利用的部分建筑是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宝贵资源,对其进行节约性设计就是尽可能的保留能够利用的“旧形象”,融合“新形象”。
3.2 新技术的应用
应该重视水体的`活化及循环利用。不仅要采取常规性的节水措施,还应该尝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及使用。 对该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园林现状展开调查、分析,确定系统的选址;2)对园林中水体的相关要素进行仔细分析,包括形式、位置以及高差等,从而确定系统的最佳组合形式;3)确定水力负荷,然后根据水力负荷的大小来确定处理单元格的相关参数,如表面积以及长宽比等;4)选取适合的水生植物,要求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耐污染性以及去污能力,如芦苇、水葱以及香蒲等;5)进行施工设计。
3.3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对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再生利用是建设节约型园林中较容易节约投资的方法,简单、实用,是每个设计师都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在具有历史意义的废弃场地上进行园林设计,应根据原有建(构)筑物条件和新的使用需求,对一些质量很好的建(构)筑物进行改造设计。其中常采用的更新手段包括:维持原貌与新旧更替。第一种方式是重现废料面貌,将其稍加修缮处理后展示,以呈现具有历史涵义的独特景观。第二种方式是对废弃材料另行加工利用,处理成建设材料的一部分,看不到其原有面貌,从而完全地融人到公园建设之中。
3.4 严格控制基础设施建设
在绿地中设置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会直接提高工程造价。绿地中的硬质景观要分布合理,确实有必要设置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的,要根据该绿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来综合考虑,建设精品、经典、能够传世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保证其与周边总体环境相和谐。杜绝低俗粗劣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尤其是在古典园林周边和在历史遗迹上建设的绿地中,更要严加控制。绿化带内花哨的夜景照明不是用来突出园林中的景物,而是追求造型奇特的灯具装饰效果,或者追求亮如白昼的夜景效果。这不仅失去了照明设计的本意和含蓄优美的夜景效果而且造成经济和能源的巨大浪费。
3.5 绿化新理念的推行
对于节约型园林而言,“循环再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约资源措施,其理念在于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实现对各类物质的反复循环利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坚持“3R”原则: Reduce―减少;Re―use ―再利用;Recycle― 循环。在具体实践中,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循环再利用。
(1) 园林绿色废弃物。园林绿色废弃物指的是植物残体,如树叶、草屑以及剪枝等。这些植物残体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植物自然凋落,二是人工修剪所导致的。传统做法是将这些植物残体倒掉或者掩埋,如此一来,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另外,植物残体本身也是一种有机质丰富的资源。目前,绿色废弃物堆肥技术正在逐步推广。绿色废弃物堆肥技术指的是将植物残体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将其置于适当的环境中进行有氧发酵,最终生成有机肥料或者土壤改良剂。通过堆肥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把有机质再次融入到绿地系统中去,这对于土壤改良以及生态平衡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另外,堆肥技术也深得环保理念的精髓。所以,在园林绿色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理念的指导下,不仅满足了园林废弃物无害化以及资源化的要求,还节省了大量的无机化肥材料,大幅降低了运营资金的压力。
(2) 废旧材料。废旧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是指将各种遗留下来废弃地或者从建筑物、构筑物上拆卸下来的废弃材料有机地运用到景观改造规划中,从而深度挖掘它们的景观价值。如将替换下来的各种类型的粘土砖、釉面砖、金属构架以及混凝土材料等,通过相关工艺重新塑造后应用到园林建设中,从而实现降低建设成本的目的,这在目前流行的 “旧工厂改造”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甚至表现出了很大的潜力,常常能令人眼前一亮。
(3) 积极利用新能源。 建设节约型园林需要对新能源进行积极探索和应用,包括水力、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将它们所具有的绿色健康以及节能等特点充分应用到现代园林体系中去, 从而满足当前的生态理念以及节能理念。
4 结束语
总之,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等诸多环节,只有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评价规范及标准,并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实现节约型园林的规范化及制度化,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汉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 彭滨海. 节约型园林建设应用对策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 (05).
[3] 王亮. 大型住宅地区园林设计及其植物配置初探[J]. 现代园艺,(11).
篇15:借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借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0引言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借景的目的主要是丰富园林的景观层次,突显园林设计的思想意境。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借景增添景观乐趣,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增加更加丰富的景观。
1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分析
1.1“借景”内涵
简单而言,借景就是把外部景物通过移植的形式“借”到园林景观之中,当然景观的移植并非一成不变的照抄,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加入适当的艺术组合造型来协调和美化外部景观“借”到园林内部景观的形式,而这种艺术组合造型的使用往往能够使得原有的园林景观更有层次感,甚至能够和园林景观相互呼应,形成比原始的外部景观更佳的景观效果。我国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之中不乏借景之作,古人中的雅士往往喜欢将自己的文思和园林景观的景观搭配融合,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文化。园林中盆景、瀑布、假山等园林造型的搭配应用往往妙趣横生,甚至在狭小的园林空间之中勾勒出层叠的景观效果。而园林景观中设置竹海、小径、荷塘等景观则可形成幽静脱俗的观景效果,让观景者暂时忘却身在都市的烦扰,身心在这一瞬感到宁静娴雅,甚至有几分微风拂面诗意满怀的感受。
1.2“借景”种类和内容
“借景”的种类主要分为间接和直接借景两种种类,借景的内容主要涵盖声、色、形、香等。
2现代园林设计中借景的应用
2.1远借和直借
“远借”指的是通过距离较远的景观特征来衬托园林特色。例如可以用园林之中的湖水来倒影外界的建筑景观,或者利用园林中的建筑物作为观景平台,将周围的美景收入眼底,这些都常用的远借手段。“直借”就是直接移植景观到园林设计之中。现代园林设计内往往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特征,将当地的一些著名景观直接移植到园林设计之中,成为当地文化的一种景观缩影,既方便了人们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同时也增添了园林景观的丰富程度。如在景观中种植大量本地著名的植物,或者仿造当地著名的人文建筑,比如凉亭等。
2.2借形
“借形”指的是利用外部景观的景观形象来装点园林主题。例如园林中常用的假山、盆栽、奇石、瀑布、竹海等,主要通过这些景观的外形特征,来突出园林景观的主体特征。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形还包括喷泉、雕塑、壁画、异域景观等,而因为园林景观的主题各不相同,所以在借形上不同的园林借的形也有所不同。例如国际园林,通常会在园林中放置一些世界各地较为著名的景观仿造模型,从景观上形成世界各地文化景观荟萃的观赏效果,而风景园林则更侧重于借各地植物的形态,例如用移植植物的形式完成借形。
2.3借声
“借声”指的是通过声音信息来营造某种或玄虚或空灵或高远的景观意境。现代园林设计之中,通过声音构造听得见却看不到的艺术效果,往往能够激发观景者的.好奇心,令其忍不住驻足聆听。例如某园林中,在园林中一个较高的位置设置一个大型的喷泉,然后在其周围栽植稠密的花卉树木,让花卉树木将喷泉的形态遮挡住,观景者从外面只能听到喷泉喷出的声音,甚至看到花卉树木上有安静的水流轻轻流下,从而形成了只听到声音,却将真实景象遮挡起来的妙趣横生。而将喷泉用岩石围住,形成一个假山,喷泉喷出的水流撞击在假山壁上,让水花从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上摔碎奔流而过,往往能够形成姿态万千的水景。而观景者因为没有看到喷泉的存在,只是听到水流激射的声音,往往下意识的认为是地下承压水从地壳之中喷涌而出,故而不自觉的停留下来旁观这一奇异景观,并细心聆听喷泉水激射在假山石壁之上的声音,最终获取一次美好的观景体验。
2.4借色
“借色”则是指利用植物或其他景物的色彩来烘托园林色彩的丰富和多变。借色根据目的的不同,其借法也是千奇百怪,花样百出。有的是借色彩的错落有致,有的是借色彩丰富,有的是借色彩的亮丽,总之各有各的“借”法,各有各的新奇。而这些千奇百怪的借法,看似纷繁复杂,其实认真分析都是围绕着景观主题来“借”色的。
2.5借香
“借香”通常指的是利用花的味道,为观景者带来不一样的观景感受。而在借香上,我国园林设计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例如传统园林中的花木香味,这就是借香的常见形式。在园林的不同区域种植不同香味的花木,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块景观,也可以将一些不同味道的花木混杂在一起种植,从而形成花香四溢,百花竞香的嗅觉感受。当然在竹海之畔种腊梅,在湖泊之中种莲花,通过花香和景观融合,更能够让借香的效果更上层楼。
2.6多种借景手段的搭配,形成全新空间景观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格外注意园林之中内部植物和建筑的搭配,同时还要注意区域内和区域间植物的组合搭配。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在不同区域中栽种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卉,作用错落有致,彼此掩映。要求花卉种植布局在突显美的同时注意遮挡未在花期的花卉,避免园林景观因为季节变化而失去色彩。当然植物搭配设计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遮瑕,而是为了将园林景观的美发挥到极致。园林中各个区域内均种植各种花期的花卉,可以让整个园林环境形成一种四季轮转的感觉。通过景观中不同花卉的开放,让观景者在不同时期进入园林之中都全新的感受。做到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色彩组合和香味组合,并且迎合时令,营造属于不同季节的独特观景体验。当然,借景的组合并不局限于借香和借色,其重点在于特色的营造,例如春天则强调生机,夏天则强调寻幽,秋天则寻找高远,冬天则可赏一场银装素裹傲雪寒梅的风光,只要能够营造鲜明而独特的主题感受,何种形式,何种搭配,并不是最为重要的。
3结束语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借景的运用主要在于声、色、形、香的搭配组合,其中借香和借色是最为重要的借景手段,而多种借景手段的组合搭配围绕景观主题进行创新组合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关键所在。
【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论文】相关文章:
3.园林设计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