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人散文
“Cheu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客人散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客人散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客人散文
客人散文
远在他乡的人儿是否依恋家乡,是否思念亲人朋友,是否想起家乡的寸寸土地。又是否被他乡的美景而吸引,是否被他乡的卓越须眉所牵魂。是否依旧初心不染!
到大学了,朋友们都远离了家乡,来到从没到过或者不太熟悉的地方读书,他们的心情有点不舍也有点向往与好奇。不舍是因为即将离开一直生存的地方,却要去一个陌地,去一个不知道环境是好是坏的地方。
好奇是因为即将离开父母,在没有父母的约束和不再有高中生活那样的压力下,去独自生活的自由。刚离家到校时,每个人都会思念家乡,思念爸爸妈妈,或是留在家乡的挚友。因为没有忘却那颗初心,那颗依然是鲜红而带有家乡的赤子之心。带着在家乡时的愿望,带着一切的希望。
面对不曾经历的.现实,经历不曾想象到的社会,或是他乡花更加娇艳,那颗心变了颜色,不再鲜红。我听见朋友说:“还是这里好,家乡的气候太不好了,希望永远留在这里”,“喜欢这里的一切,喜欢在霓虹灯下遨游街市”等等。是时代不同还是人心已异,曾经的不变初心不失灵动,现今只有纯纯的灵动保持着灵魂不被瓦解。是否我们就应该顺其自然,我想不是!
念起层层往事,有多少异客死于他乡,又有多少异客愿魂归故里。战场如烟,不仅摧毁人民的财产,同样也打破士兵想回到家乡的那一点曙光。金钱似刀,不但能使手足相残,亦能让回家的游子滞留他乡。
命运摧残,可使即将魂归故里浪子突现阳光,可使兴高采烈的游子身手他方,也能在大雁南归时南北颠倒!为回到家乡付出千金的人数不胜数,可忘却家乡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现如今,阻止游子回家的障碍也多,车站买不到票,工资没有发,学校不放假。更或是工作忙,都是理由。但正真的理由应该是不想吧。这个不想与好奇有着天壤之别,是因为时间还是物质呢?谁又能回答呢?
只有在清晨起床时,看见和煦的阳光照进窗户,直接洒在脸上,暖暖的感觉时才知道;只有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在雨中漫步,在雷声入耳的情况下才知道;只有在凌绝顶时被风呼呼的刮着,心在飘扬时才知道。那种感觉隐隐的不知如何诉说,却那么霸道;让我们屈服在其下,难以逾越!
篇2:时间的客人散文
时间的客人散文
我听着时钟滴滴答答的走动声,我恐惧的走动声一声一声的响着。时间顺着我的耳边化作点点滴滴,原来时间被偷了,最让我气愤的还是慢吞吞的两根指针,像个没事人一样的从我眼前晃过。不知不觉它们走了这么长时间,它们是不是也应该和我一起休息一下,一起听着滴滴答答的声音。
两根指针依旧走着,回头看都不看我一眼。嘿!听见吗!不,只剩下滴滴答答,滴滴答答,滴答的小声交谈,那是属于它们的窃窃私语。我知道了,时钟才不会等它们的客人,只能快步赶上它们的脚步。
当我大了,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变成一个少年。哪知我更生气了,它们还是在走着。我不是个小孩子了啊,我跑的还不够快吗?不够,不够。指针用它们滴滴答答的声音小声说着,一回头,便加急了脚步,头也不回的赶路。
我是你们的客人啊,反正你们终归会停下的。
我不依不挠的追着它们,沿途有许多风景。早晨的羞涩阳光推动着不愿早起的鸟儿,它们便唧唧的说着,它们也说要把我这个远方来的客人带着到处看看。它们飞的没有我快,我便提早看到了熟悉的学校。中午的操场人群不减,我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喊声,偏头看了看低年级的小孩子们。孩子们让我把他们刚刚踢飞的球捡回来,我抬头望了一眼,看看近在咫尺的足球便点点头,追了上去。
我弯腰将足球捡起,一起身,哈,已经是黄昏了。在残缺的暮霞下,天地勉强拼凑起了一张图画。我能看到路边稀稀散散的人们,有的人靠在栏杆上,和朋友们说说笑笑。一部分男女则一起坐着行椅上,映衬着晚霞,随着佩环般的水声谈情说爱,绵绵不绝的爱意传递给所有的人们。陌生人,我祝福你们,可惜我没有这份爱情。天渐渐暗了下去,两根指针在我的视野中早已消失不见。
我不再生气了,孤独一人走在小道上。我跟丢了那两个时间大盗,心中却不为所动。我追着它们,它们不紧不慢的走着。我想,它们说我是它们的客人,我也便不再追赶它们。就让它们走吧。我又听到了滴滴答答的声音,还是慢吞吞的两根指针,我原来走在它们前面了。我靠了上去,我不是你们的客人吗?嗯哼。它们还是用滴滴答答的声音小声说着:
这个是我们的小孩子客人呐,现在已经九年级了。
篇3:客人
客人
客人kè rén[释义]①(名)被邀请受招待的人;为了交际或事务的.目的来探访的人(跟‘主人’相对)。邀请~。(作宾语)
②(名)旅客。~都来了。(作主语)
③(名)客商。
[构成] 偏正式:客(人[反义] 东道主、主人篇4:城市的客人的情感散文
城市的客人的情感散文
紧赶慢赶,落脚之处,仍选在了天津。这座城市的面貌,只是一路而过,除了大同小异的高层建筑,除了蝼蚁般蜗行的车子,就只剩车站背后的海河了。
河水不急不缓地流淌着,不时飘来捕鱼的小船,悠悠荡荡的,安静而祥和。岸边的游人三两成群,驻足而望。看着活蹦乱跳的小虾小鱼倒入背篓,不免喜形于色,收获,总能给人奋进的力量与安慰。而捕猎者的表情,远没有游人那样欢喜雀跃,只是动作更加麻利,再一次撒下捕猎的网,不卑不亢,眼神里永远充满期待。
一次次撒网,一次次收获,希望在周而复始播撒着。我记住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画面,生存者的劳碌与欢欣,与这座城池无关。我记住了海河,由此,也记住了天津。
又是一个零落的深秋,夜晚的霓虹灯扑朔迷离,给这个季节罩上了欢快的节奏,看不出一点秋的落寂与颓唐。
到达天津,已是暮色时分。站前的出口,总有走不完的人流,一波又一波,步履匆匆,没有一个掉队的样子。
走出站台,我四处寻着,寻着去年住过的大中旅馆,大城市的面目不仅陌生,还有些转向。一会的功夫,行人四下散去,只剩下我在空旷的站前广场,极力回忆着那个方向,那个有暖气的屋子。来过才会记得,那是个让人心安的地方。离家在外,没有什么比心安更让人留恋了。
回首之间,我便看到了,它隐匿在高楼的暗处,而海河就在它的身旁。我像迷途的孩子找到了路标,心情一下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般的笑了。一年的光景不长,城市的容颜依旧。走过熟悉的街灯,潮湿的空气迎面扑来,异乡的温情开始在心中蔓延。
整洁的房间,比不得宾馆的豪华气派,但是它离海河很近。夜幕中的海河微波粼粼,恬静,温和,总觉得它像城市中温婉的乡村女子,带着书卷气,又不失纯朴善良,我惦记着她的风情,她的妩媚,不知在这萧瑟的秋色里,它会以怎样的成熟之美,去附和捕鱼者的悠扬小调?眉弯之中,又隐藏着怎样的'诗书豪情?
静静的海河呦,你是城市的血脉,不见你的磅礴,却能感受到你前行的气魄,不见你的喧哗,却演绎着生命不老的传说。生命的本色与海河,我很愿意把这两个不相干的词汇个体联系在一起。
去年所到之处的景区,我决定不再去了。异国情调的小酒吧,古典风格的亭台楼阁,还有装修考究的宾馆餐厅,包括这座城市所有的奢华,他们都不属于我们。高官贵族,白领阔少,养着宠物的小姐太太们,只有他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办完入住手续,才觉饥肠辘辘,解决胃部抗议迫在眉睫。匆匆下楼,所及之处小吃餐馆比比皆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远近闻名却不敢造访。出自名门价钱昂贵,街边小店又名不副实难以下咽,只得另寻他处。灵机一动,有个绝好的去处。
天津站的出口,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通道,通道两边是各地的风味小吃,尽管位数不多,也足以让人垂涎三尺。我几乎是拽着我的先生左顾右盼,希望在这小小的地盘尝到名家小吃,这个贪念有点太不厚道。鲁莽之下,与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打个照面,显然她是在招揽生意。因为她的微笑与美丽,我抬头仰望门头,“四川麻辣香锅”,很诱人的名字。很喜欢她的微笑,大眼睛,白白的皮肤,带着家乡味的普通话,需要细细地听,我在她的门前坐下来,看出来她很高兴,能在打烊时间揽到最后两个顾客,似乎觉得惊喜,很热情的招呼,话似乎多了起来。
“我们家乡的腊肉,还有海鲜,刚洗完的蔬菜,价钱不一样的,喜欢吃哪个就捡哪个。”我小心地试探的问“是火锅一样的砂锅吗?她羞涩地掩面笑了,然后给我纠正,在称上称完之后要放在一块炒,加上特有的作料,就会有一股酱香的麻辣味,很好吃的。“这更让我有点羞愧,屯子人进城,居然还不知道香锅是炒着吃的。我笑着说“不愧是特色,我急着吃了。”我一边捡菜,一边听她聊着。一会的功夫,一碗热乎的香锅就做出来了。我闻了闻,真是诱人的味道呢。
因为人少,她就陪着我们坐下,随意聊起来,从香锅聊到家乡,从家乡又聊到这个小吃店,又从这个小吃店聊到她现在的生活,那是两个年轻人幸福的故事。她的男朋友一直在旁边收拾厨房,偶尔抬眼看我们,嘴角荡着笑意。这一碗香锅,吃得有滋有味,更有一种纯真的味道。临别,她笑着问:“觉得姐姐和蔼可亲,您是本地人吗?”我一字一句地回答“不,我也是这座城市的客人。”小姑娘很高兴“那我们都是客人喽!”说这话时,带着浓重的家乡味。我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对这对漂流在外的年轻人敬爱,最后,自己执意端起空着的盘子和碗送到厨房。
回来的路上,老公说,去河边走走吧,你不是一直想看看夜晚的海河吗?我说:“我已经看到了这座城市最真实的一面,无需注解。很晚了,明天还要赶路,我们回去吧。”
老公有些不解地看着我,我笑着拉起他“不过是过客,何必那么认真。”我们飞快地跑出那条涌长的通道。
天津的夜色真美,我昂起头由衷地感叹。
篇5:母亲的散文《那个叫母亲的客人》
作者:汤小小
正上班时,婆婆打来电话,说家里来了客人,问我能不能回家吃午饭。
手头正忙着呢,实在走不开,但是,中饭不能不陪客人吃啊,要不然太失礼了。于是吩咐婆婆,到餐馆点好菜吧,我一下班就赶过去。
结果,电话刚挂,婆婆又打了过来,说,客人说了,就在家随便做点吃,你要是忙,就不用回来了。
这怎么能行呢?这太不像话了!
但是,婆婆一报出客人的身份,我就坦然了。客人是母亲,既然是母亲,那也就不必讲究繁文缛节了,怎么着都行。
于是,那天的午饭,是婆婆和母亲一起吃的,两菜一汤,极其简单,而我,则约着同事们一起用餐。
晚上下班回家,母亲已经离去,客厅里,留着一大堆她带来的东西,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
我看着那些东西,想着母亲在我家吃的那顿简单的饭菜,心里,忽然就难过起来。
和朋友谈起这件事,没想到,一下子勾起了朋友潮水一般的回忆。
朋友说,她是个不喜欢做家务的人,平时在家里,连茶杯都懒得拿,但是,家里一旦来了客人,她就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她会给客人沏一杯茶,即使别人说不喝,她也一定要坚持沏上,那些水果零食,她也鼓励客人随便扔,不用讲究。她觉得,人家到自己家做客,就必须让人家感觉舒服,不然,下次谁还来呀。
于是,每次客人一离开,她就要忙乎半天,拖地,洗茶杯,收拾茶几,虽然这些事她不爱做,但为了客人开心,她忍了。
那次,母亲来看她,一进门,她就要求母亲换拖鞋,给母亲拿出水果,却又生怕弄脏了客厅,就不停地嚷嚷:“妈,小心点,别把汁儿弄到地板上。”吃饭时,也不停地说,别把饭粒洒到地上,别把汤洒到桌子上。
总之,她的.要求无止境,弄得母亲有些手足无措,为了保持地面干净,不让女儿清扫,索性,早早地离开。
母亲离开后,看着一尘不染的家,她忽然开始自责起来。
还有位朋友,是个热心肠,只要有客人来,哪怕只是泛泛之交,她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全心全意相陪,把当地的小吃吃遍,把名胜古迹游遍,生怕客人不能尽兴。
这样的热情,自然让她人缘超好,找她当向导的人,也越来越多。她从来不拒绝,人家千里迢迢奔你而来,怎么能让人家扫兴而归呢?
那次,母亲从老家来看她,不巧,那几天她正为工作焦头烂额,母亲就不停地说:“别请假,工作要紧,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不想出去走,你每天晚上回家陪我说说话就好了。”
整整一周,她没有陪母亲逛过一次街,没有陪母亲去看城市里那些美丽的风景。她以为母亲真的不需要,直到母亲回家后,她打电话回去,弟弟问:“有没有陪妈出去转转啊,妈说了,这次出去,要好好地看看风景!”
她忽然悲从中来,眼泪大颗大颗地落在电话线上。
每个母亲,最喜欢去的地方,恐怕就是女儿家吧,因为那里,有她最温暖的牵挂。作为家庭主妇的女儿们,总是尽一切努力,让客人开心快乐,让客人感到舒适,感到被重视。可是,当母亲来做客时,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她开心快乐,让她觉得舒适觉得被重视。反倒是母亲,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客人,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麻烦主人。
在女儿的家里,母亲比任何客人都实心实意,可她从来没有享受过客人的待遇。想到这些,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大颗大颗地落下来。
篇6:客人来了
今天,我们家里来了一批“客人”,它们暂住在我们家的水箱里。问它们是谁?嘻嘻,这是个秘密!我只能告诉你,它们都是很威风的“大将”呢!不信?听我慢慢道来。
它们举着锋利的“铁钳”,披着坚固的“战甲”,好不威风!可是这些看似沉重的装备却没有影响“大将”们的行动。瞧,“水下石油钻井机”轰隆隆地向这儿过来了。可是,还没等“钻井机”伸入水面,它们就已经在一眨眼间逃得远远的了。它们的反应怎么这么快?莫非是身上装了弹射装置?“一看不知道,查了才知晓。”“请教”了百科全书之后,我才知道,“大将”们的足后还有8只硬鳞脚,可以增加它们的跳跃力。原来是这样,我说它们怎么跳得那么高呢!
它们的速度已经让我吃了一惊,它们的吃食却让我大跌眼镜――眼镜碎了!因为它们软不吃,硬不吃,偏偏对那发臭的腐肉情有独钟!它们先稍作试探,然后抱着食物就啃!唉,先别吃啊,“大将”!等我错过去再吃!
它们有的很爱运动,总是把我扔进去的一块橡皮当足球玩。它们也很爱“思考”,经常静静地卧在一旁,望着天花板,俨然一副哲学家的模样。它们那“低头深思”的样子,把我们全家人都逗笑了。
它们叫大将,顾名思义,肯定很好斗。这不,一位“大将”现在就向另一位发起挑战了。两位摆好架势,便开始了它们的“比武大会”。看,一位使出“降龙十八掌”欲先发制人;另一位则使出“一阳指”想一招定胜负;另一位可没那么好打发,使出“控鹤功”将其牢牢抓住……它俩你追我赶,终于分了个胜负,败得浑身挂彩,灰溜溜地向远处游去;胜者则在水中欢快地跳起了舞……
这就是我们家的“新客人”――虾。虽然它们明天就要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可我依旧喜欢它们欢快的身影,它们有趣的姿态。
篇7:小客人
听妈妈说,邻居家的小明长得十分可爱,白胖的脸蛋,今年刚九岁,我听完以后,好想见小明一面啊!
终于有一天,小明和他妈妈来我家,阿姨很快就和妈妈谈了起来。看着这个白胖胖的小孩,谁能不喜欢呢?我便和他搭起话来,可他却摆出一副不爱搭理的态度,我看着就生气,可是毕竟他才九岁。
不一会儿,妈妈端来了一盘葡萄和饼干,并嘱咐我s“慧慧,要好好招待小明弟弟啊,妈妈去和阿姨聊天,你们好好玩啊。”说完,关上门走了。
再一看小明,他可不客气,拎起一串葡萄,抓起饼干,跑到床上,大摇大摆的吃了起来,我看着他吃东西的狼狈,暗暗的笑着,心想s唉,哪个孩子不贪吃啊?吃吧。可是我突然发现,他把吃完的葡萄皮、葡萄籽随地乱丢满地的垃圾就是他的“杰作”。我看到这一幕,不禁惊呆了。
难道他在家就是这样?还是……
临走之前,我妈妈问他∶“小明,你这次期末考试考的怎么样啊?”他却只顾着摆弄手里的小玩意,对于我妈妈的提问完全不重视,头也没抬,低着头,嘟囔一句:“好不好关你什么事啊,你管得着吗?”看着他的那副样子,我真是不喜欢他。再看看他妈妈,还是一副开心的样子,根本没注意到她儿子的失礼。真是不受欢迎。
要走了,而小明连一句“再见”也没有说,真是不礼貌。望着他们母子离去的背影,我失望的摇了摇头。
这对母女走了以后,我和妈妈赶紧打扫卫生,找出了好多垃圾。为什么小明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小客人?我想,如果他不改正他的缺点,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小客人……
篇8:小客人
这个月我们班级里来了两位“小客人”。它们是谁呢?你一定猜不出来,原来它们是两只可爱的小兔子!我给它们俩起了俩名字:一只叫“黑木耳”,它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的耳朵黑得发亮,比墨水还黑。眼睛水灵灵的,而最奇妙的是它的眼珠竟然不是红色,是棕色的。它的毛柔软得像棉花,而且没有一丝杂色,是我们很少见的白。它的身体后面有个小毛球,这是它的尾巴,当然,也不能忘了它还长着一双无敌可爱的脚爪。另一只名叫“红樱桃”,它浑身洁白,毛绒绒的尾巴,像小个草莓一样的脚爪,但只是耳朵和眼睛与“黑木耳”不同,它有的是比雪还白的耳朵和红宝石似的大眼睛,别人看了还以为是一个兔子形状的雪人,用两颗大樱桃做的眼睛呢!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才会叫“红樱桃”呀!
不过有时它们很调皮,例如一个同学把它们抱到老师的讲台上,它们高兴地在讲台上跳起了舞。可这是讲台而不是舞台,小兔子们一跳舞就把讲台上的文件、书本搞得一团糟。
但你可别就这样认为小兔子们都真有那么调皮,因为除了被同学们放到外面玩耍,其他的时间它们都是很安静的,它们会在笼子里优哉游哉地吃着属于它们的盛宴:胡萝卜、青菜、干草根、鲜嫩的小草根、兔粮,还喝着矿泉水,日子过得别提有多悠闲了!吃完了饭它们就安安静静地睡着了,睡法也千姿百态:躺着、坐着、站着、耷拉着两耳睡,有一次我还发现它们一只耳朵往上竖着,另一只耳朵却往下挂着呢!
“嘘”!它们俩睡着了,我们就不要再惊扰它们了吧!
篇9:小客人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是谁呢?他就是“长腿先生”――蜘蛛。
我正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课时,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告诉我:“快看!你的右上方!”我转头一望,我的妈呀!一只八条腿的蜘蛛垂挂在我的右上方!我吓得当场“不醒人世”。我急忙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纸,准备想要包住它的时候,陈老师就叫我起来说一说见到蜘蛛时的心情。陈老师话音刚落,一时间,全班同学的目光注视着我。“长腿先生”突然来访,已经把我吓得不轻了,再加上几十双眼睛同时齐刷刷地盯着我,我怎么说得出来话呢?就在这时,“长腿先生”也可能害怕了,缓缓地顺着蜘蛛丝爬了上去。教室里逐渐又恢复了安静,但我们的目光还时不时地会望向天花板,害怕“长腿先生”再次突袭。
过了一会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小黑点,仔细一看,“长腿先生”又来和我们一起听课啦!全班同学的目光再次一齐盯着这个小黑点,陈老师的目光也落在了小黑点身上。“长腿先生”瞬间成了我们课堂的主角。我们一下子沸腾起来了!大家挤过来、挤过去,都凑过来,一边欣赏“长腿先生”的表演,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它的腿在抖”,“它在紧张地向上爬”,“它是不是也害怕了?”……就在这时候,窗外一阵风吹来,蜘蛛丝摇摆起来,“长腿先生”借着微风荡起了秋千。看到“长腿先生”摇摇欲坠的样子,我们不由得尖叫起来。也许是我们的尖叫声使这位“长腿先生”受到了惊吓,它居然急急忙忙地顺着蛛丝向上爬去。
“长腿先生”卖力地爬了上去,和我们不辞而别了。虽然“长腿先生”这位不速之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它给我们这堂课带来的欢乐却一直荡漾在我的心里!
篇10:小客人
星期五上午,我们五(4)班来了2位特殊的小客人,他们是来自甘肃的小朋友。稍大一点儿的上初二,小一点儿的和我们一样,上五年级。
老师、同学们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精心准备了一个欢迎仪式。那天,孙海京用洪亮的声音作了一个开场白,其中有赠送礼物等环节。单老师告诉我们,2位小客人和我们在一起只有2节课的时间,应该好好珍惜这短暂的时光。
第一节是体育课,有两个项目。一个是折返跑,一个是玩跳跳球。折返跑开始了,第一组是两圈。体育老师一身令下,同学们撒开腿跑了起来。那个初二的同学稍稍领先一点儿,小不点儿比较落后。终于,大个子第一个冲过终点。折返跑做完了,该玩跳跳球了。所谓跳跳球就是一块板中间插入一个充满气的球,玩法就是用脚加紧球,跳起来,充气的球就会让你弹起来。甘肃的小朋友没见过跳跳球,更别提玩了。同学们努力地为他们讲解方法,他们也认真地练习着,最后,两个同学都跳了100多个,同学们欣喜若狂。
第二节课是数学课,内容是复习小数的加减乘法的运算。坐在我旁边的初二同学告诉我:“我们三年级就学小数了,五年级已经学二元一次方程了。”原来,山区的孩子们比我们多学了很多,我不由得点了点头。这时,董老师叫我发言,我这才回过神来,这是在课堂。
下课铃响了,我们就要与甘肃的孩子们分别了,大家都觉得有些依依不舍,老师们还为我们照了一张合影,随着一声“咔嚓”声,照相机记录了这个永久的时刻。
山区的孩子们走了。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模样还历历在目。我想:也许不久,我们在一个火车站还会重逢。
篇11:小客人
一天夜晚,风清月朗,我正在书房里津津有味地听老师上网课。忽然,清脆悦耳的门铃声响起,刚好下课了,我一边穿上鞋去迎接外面的人一边暗自嘀咕,这么晚谁会来呢?门开了,久未谋面的深圳堂弟戴子轩和我撞了个满怀,紧随其后的是叔叔和爷爷。看到他们,妈妈赶紧跑到厨房,端出令人垂涎三尺的酒菜来招待他们。
弟弟长得胖嘟嘟的,头圆滚滚的像个汤圆。手指短短的、肉肉的,他的动作因身形壮实而不太敏捷。跑起来连蹦带跳、屁颠屁颠的,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
弟弟狼吞虎咽地吃完饭,闲着无聊,于是和我开始了战斗。我首先抢到一把木枪,猛地朝弟弟发射。他不甘示弱,抬起我的水弹枪AK47疯狂地向我射击。由于弟弟的枪火力太猛,我用了走为上计之策。突然,一个主意从脑袋里冒出来,我三步并两步跑进卧室掀起毛毯披在身上,又重回杀场。“砰砰”“叭叭”子弹如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根本打不疼我。弟弟一看不对头,转身拿起一把木剑要和我拼死拼活。不好!我翻身捡起木棒,趁其不备绕到他的身后。“吃俺老孙一棒!”弟弟一惊,立刻转过身来。“砰!”木棒壮烈牺牲了。说时迟那时快,我拿起水弹枪,对着弟弟疯狂扫射,弟弟就像触电一般浑身不停地抖动,瘫倒在地。哈哈,这局我以胜利而告终,谁叫“巍然出手,胜利在手!”呀?
战斗刚一结束,我和弟弟又不约而同地看到墙上的靶子,理所当然要开始射箭啦。我自告奋勇先拉弓,只听“嗖”的一声,令人捧腹大笑的一幕出现了。箭上的吸盘牢牢地吸住了九环,可是杆子却掉了下来。接下来,轮到弟弟出马了。他拉开弓,可是力气太小,箭飞到一半就掉了下来。他不甘心,于是走到箭靶子面前,用力一发,射中了十环。原来这也行?我俩对视了一眼,大笑起来。
时光如流水,逝者如斯夫。弟弟要走了,我们恋恋不舍,他临走前对我说:“记得来深圳玩哦!”其实,我现在就盼望成为弟弟家的小客人呢。
【客人散文】相关文章:
1.客人来啦作文
2.迎接客人祝酒词
3.家有“客人”作文
4.客人来了看图作文
10.《第一百个客人》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