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结客少年场行
“一侎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代结客少年场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代结客少年场行,欢迎参阅。
篇1:代结客少年场行
发端二句是人物出场的大特写,艺术形象丰满精采。它避开了面面俱到的泛写,撷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局部进行着重描绘。试想,骑着高大雄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青骢马,握着锋利锃亮的吴地制造的弯刀,并且不无炫耀地给骢马配置了黄澄澄的金笼头,给吴钩刀环系上了五彩绚丽的锦缎带,它的主人公该是何等人呢?当然是非任侠少年莫属。诗人仅用了十个字,就把一位潇洒英武而又酷爱虚荣的.少年侠士形象如浮雕似地凸现了出来,形神兼备,称得上是“突出奇语”(钱仲联《鲍参军集注》此诗“补集说”引王]运评),出手不凡。同时,这个开端,也为生发和开拓下文作了重要铺垫。这位气度不凡的少年郎,本该前程锦绣,但他的一生却是穷愁潦倒、苦涩凄凉。读者若看到后文,自然会对造成少年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进行思考,由此也能使读者深化对诗的主旨的理解。因此,无论从切合题意、刻画形象、铺垫全篇、开拓主题诸方面来看,这个开头是很成功的。
形象出现之后,立即异峰突起,进入侠义行为的描写,衔接劲健。少年因饮酒间的“失意”,便使酒任气,拔刀与仇敌相向,闯下大祸。追兵蜂拥而来,他负剑骑马逃向远方,亡命流浪。“失意”四句,一句一意,互为因果,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令人读来既畅晓明白,又动荡跳跃,有一种速疾的节奏感,与所表现的紧张激烈的内容完全吻合。少年究竟因何而“失意”?这个影响他一生命运的至关重要原因,诗人在此作了回避,但若从后半篇去细加寻绎,答案还是不难得知的。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三十年离乡背井、逃亡流浪的辛酸经历与好不容易生还的悲喜交集之情凝聚在这十字中,叙事高度概括精炼,感情极为沉郁低回。岁月蹉跎,年华老去,这两句承上启下,是联缀少年侠行与暮年情怀的纽带。
从“升高临四关”到“方驾自相求”十句,写“还旧丘”后的唯一活动:“望”。“四关”,原指洛阳,陆机《洛阳记》说:“洛阳有四关,东为城皋,南伊阙,北孟津,西幽谷。”这里代指国都。“表里”,字面上解作内外,但如把它理解为表象与本质,于此诗也非常贴切。皇州的气象毕竟不凡,有“九衢”,即纵横各九条大街,出自《周礼》:“匠人营国,傍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有“双阙”,即皇宫门前的两座望楼,此处代指宫殿。“平若水”、“似云浮”两个比喻,写出了皇城大道宽阔平整、双阙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九衢”两句是俯视的大全景,“扶宫”两句则是镜头推近后的中景,“望”的层次井然。“扶”是环绕、辅佐的意思。“扶宫”句承前“双阙”句而言,“夹道”句由前“九衢”句派生。许巽行《文选笔记》说:“此言九涂双阙,皆有将相王侯之居扶左夹辅也。”可资参考。以上四句是静景,以下四句转为动景,动静相间,画面便不呆板单调。
“日中”四句写京城内阳光下的活剧。“市”是交易买卖的地方,“朝”是官府治事的处所,合而言之指人群集争名逐利的场所。正如《战国策・秦策一》所说:“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诗中这幅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市朝满”图像,具有浓烈的鄙视与讽刺意味。那些熙熙攘攘奔竞往来的是何许人呢?并非等闲之辈,是那些吃饭前要撞钟、吃饭时要列鼎(古代食具)的权豪显贵。他们在大道上方驾(并驾)齐驱,趾高气扬。“自相求”,活画出这伙人臭味相投、狼狈为奸的丑态。这一帮子人,相互勾结吹捧,无耻钻营,而对于圈外人却极力排斥打击,这正是六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的真实写照。“望”至此,思想感情达到高潮,接着迸出两句感慨作结,脉络清晰。以上八句,与《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中“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衙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诸句在文字与立意上都有师承的痕迹,但在刺时的深刻与尖锐上,鲍照诗则更进了一层。
“今我独何为,坎盎嘲儆牛俊庇梦示渥鹘幔比直陈愤懑更具震慑人心的力量。“坎啊保形容失意不遇的样子,本自宋玉《九辩》:“坎百馄妒渴е岸志不平。”诗中前“望”后“感”,与后世李白《行路难》所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出一辙,真所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令人扼腕。这两句近承前八句“望”,盛衰相形,冷热迥异;远绍发端二句,少年英姿与暮年萧瑟,对比强烈。结句以少驭繁,总束全篇,笔力千钧,如黄钟大吕,发人深省。
诗歌后半篇乍看之下,并无侠义之行,似与题意不符。其实不然。那位升高“临”下的“望”者,大有杜甫“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壮游》)的气概。他表面上形如槁木,凝目静望,不像少年时“白刃相仇”的尚气任侠,实际上他的心却并未止水无波。面对京城内如蝇逐臭、如蚁附膻的这批狗苟蝇营之徒,他怒火中烧,恨不得除去这班祸国殃民蟊贼而后快。其愤世嫉俗的侠义之心,与少年时期何尝没有丝毫差异。所异者,只是由于年龄变化而导致抗争形式的不同而已。更何况昔日杀人亡命,其实就是因为那些“自相求”的豪门子弟在“杯酒”间凌辱他的人格而采取的激烈报复行动。前面“失意”的底蕴,在后半篇中若隐若现逗出,构思深细绵密。全诗的艺术匠心,正如王夫之所评“满篇讥诃,一痕不露”(《船山古诗评选》),一语中的。
鲍照青少年时期虽无行侠杀人的记载,但确有非凡的勇气与魄力。他曾自述“幼性猖狂,因顽慕勇”(《侍郎报满辞x疏》)。另外,他二十多岁时,曾向临川王刘义庆“贡诗言志”,周围很多人劝阻他:“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听后勃然答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南史》本传)这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足见他为人豪侠有胆识。所以《结客少年场行》虽非自传,却自有诗人的影子在。方回说:“明远多为不得志之辞,悯夫寒士下僚之不达,而恶夫逐物奔利者之苟贱无耻。每篇必致意于斯。”(《文选颜鲍谢诗评》)实为精之论。
作者资料:
鲍照(约4~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
篇2:代结客少年场行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
九涂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
今我独何为。盎嘲儆恰
字词解释:
⑴骢马:青白杂毛的马。络头:马羁,笼头。吴钩:吴地所产的一种宝刀,似剑而曲。这二句是写少年骑着配有金笼头的马,锦带上佩着吴钩。
⑵失意:不遂心。相雠:互相结为仇敌。雠,同“仇”。这二句是说在酒席之间稍不遂心就持刃格斗,互相结成仇敌。
⑶追兵:追捕少年的官兵。
⑷旧丘:老家。丘,古时田里的划分单位,“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⑸升高:登高。临:从高处往下看。四关:四个关口。据说洛阳有四关,东为成皋,南伊阙,北孟津,西函谷。
⑹表里:内外。皇州:京城。
⑺九衢:指京城内的交通要道。衢,道路。古时京城制度,纵横大道皆九条,所以称九衢。这句是说京城的纵横大路极其平坦。九衢,又作“九涂”。
⑻双阙:宫门外的两个楼观。古时在宫门外建二台,上面修成楼观,中留空阙作为过道,所以叫作阙。双阙,在这里是指宫殿。这句是说宫殿高得和天空的云彩一样。
⑼扶宫:夹宫。扶,沿、循。罗:罗列。这二句是说在宫阙和大道两旁都是一座座王侯将相的住宅。
⑽日中:中午。市朝满:市中聚满了人群,以喻京城中追求利禄的人很多。
⑾钟:古时的一种打击乐器。鼎:古时烹煮用的器物,一种金属制成的三足两耳的锅。这句是说那些贵族官僚们击钟列鼎而食,非常豪奢。
⑿方驾:并车而行。自相求:互相追求。这句是说那些贵族官僚们车马拥挤地忙着去互相逢迎干求。
⒀坎埃和“坎廪”,穷困不遇的样子。
翻译:无
篇3:结客少年场行
唐代李白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译文
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
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
年少时学习剑术,剑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
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
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
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
少年志气豪猛,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
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
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注释
紫燕:骏马的'名称。
啾啾:马的鸣叫声。
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凌轹(lì):欺凌,辱蔑。
白猿公:这里运用了典故,越国的一名女子善于剑术,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老翁,他自称袁公,与女子比试剑术,没有胜利,而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猿猴。
吴鸿:宝剑,吴钩的代称。
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著名侠士。
日贯虹:白虹贯日,形容志气威猛。
武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鉴赏
诗人一直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壮志雄心,但总不能如愿,于是在无奈中不期然发出不平之鸣。这首诗就是此种情况下的心声。
此诗塑造了一个剑术超过白猿公,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他剑术高强,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于是发出了愤恨激越的郁闷不平之鸣。
开首写少年所骑骏马的神骏与装饰之豪华,“平明”写少年在白天骑马相互驱驰,在洛门东结交朋友。接着,“少年”两句写其剑术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突出其剑术之高超。
接下来八句写其纵横江湖之勇猛形象。特别是“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最后几句借荆轲刺秦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与一般的咏叹荆轲刺秦的诗不一样的是,全诗没有出现荆轲的名字,但“缺场”的荆轲事实上是诗中的主角——诗人自己。诗人批评谋划行刺秦始皇失败的燕太子丹,是因为他没有给荆轲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展身手的条件,反倒找来一个进入秦宫就面如死灰的秦舞阳,帮了倒忙,给剑客造成干正事的掣肘。
这种批评正好表现出诗人渴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首诗虽然有郁闷与不平,但依旧是那种扬厉雄健的风格,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豪侠气质。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以朔方节度副大使礼知节度事。率兵讨契丹。于范阳之北大破两蕃之众。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
篇4:《代结客少年场行》译文及赏析
青白大马金笼头,腰间锦带挂吴钩。
杯酒之间不如意,拔刀而起相格斗。
一旦追兵来逮捕,背剑远走天下游。
一去故里三十年,最后又回到家门口。
登上高处远望四个关口,京城里外眼底收。
京城的纵横大路极其平坦,宫殿高得和天空的云彩一样。
在宫阙和大道两旁都是一座座王侯将相的住宅。
中午市中聚满了人群,车马奔驰似水流。
钟鸣鼎食权贵家,并驾齐驱忙奔走。
如今为何独独我这般?坎坷一生怀百忧。
篇5:《代结客少年场行》译文及赏析
骢马:青白杂毛的马。络头:马羁,笼头。吴钩:吴地所产的一种宝刀,似剑而曲。
失意:不遂心。相雠:互相结为仇敌。雠,同“仇”。
追兵:追捕少年的官兵。
旧丘:老家。丘,古时田里的划分单位,“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升高:登高。临:从高处往下看。
四关:四个关口。据说洛阳有四关,东为成皋,南伊阙,北孟津,西函谷。
表里:内外。皇州:京城。
九衢:指京城内的交通要道。衢,道路。古时京城制度,纵横大道皆九条,所以称九衢。这句是说京城的纵横大路极其平坦。九衢,又作“九涂”。
双阙:宫门外的两个楼观。古时在宫门外建二台,上面修成楼观,中留空阙作为过道,所以叫作阙。双阙,在这里是指宫殿。
扶宫:夹宫。扶,沿、循。罗:罗列。
日中:中午。市朝满:市中聚满了人群,以喻京城中追求利禄的人很多。
钟:古时的一种打击乐器。鼎:古时烹煮用的器物,一种金属制成的三足两耳的锅。这句是说那些贵族官僚们击钟列鼎而食,非常豪奢。
方驾:并车而行。自相求:互相追求。这句是说那些贵族官僚们车马拥挤地忙着去互相逢迎干求。
坎壈:同“坎廪”,穷困不遇的样子。
篇6:《代结客少年场行》译文及赏析
鲍照这首拟作同样是对任侠行为和心态的歌颂,寄寓了强烈的身世之感和不满现实的愤慨之情。从诗中时间跨度之大和内容的深沉来看,可推断为鲍照的晚期作品。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写任侠少年的勃勃英姿。人物出场的.第一个亮相就给人以色彩鲜明、器宇轩昂的感觉。
“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仇”写少年尚武、任侠的性格。杯酒之间稍不如意,便拔剑而起.白刃相斗,彼此结为仇敌。表现了主人公年少时的血气之勇和热衷骑射饮宴的侠义豪情。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一旦官府追来,他们就“负剑远行”,奔走他乡。这正是古代“游侠儿”的典型形象。此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情节。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写任侠少年的逃亡归来。少年时代血气方刚,争勇好胜,杯酒之间的小小口角也会引起一场生死格斗,以致追兵缉捕,亡命而逃。弹指间一去三十年,如今重归故里,一无所成,而人已届暮年,无限感喟自在不言之中。可以想见,这些年来,主人公必然历尽沧桑,如今再不是当年血气方刚的初生牛犊了。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先写登高鸟瞰四个关口,再写由表及里看京城。作者“立足”点的每一转换,诗句即随之推出一个新的境界。
“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九涂,指京城内的交通要道。双阙,宫门外的两个横观。此处运用了两个比喻:用“水”来形容京城大路纵横平坦,用“云彩”来形容宫殿之高。本,本和喻体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具有很强的渲染作用。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这两旬是互文,描写了在富阙和大道两旁都是一座座壬侯将相的住宅。一个内容从两个角度表现,显得条理清晰、词句活泼,表意更为完美。
“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写市中聚满了人群,车马川流不息,以喻京城中追求利禄的人很多。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全句意为,贵族官僚们击钟列鼎而食,非常豪奢,车马拥挤地忙着去互相逢迎干求。京城中王侯将相奢侈豪华的生活和互相攀附的作风,在这个层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富丽的皇室宫殿,而且可以看到“扶宫”、“夹道”的王侯府邸、将相门第,以及他们奢侈豪华的日常生活、争名逐利的种种丑行。世态人情,尽在其中。这是诗人对当时不合理的封建门阀制度最形象最生动的揭露和抨击。
“今我独何为,坎螵怀百忧以两句反问结束,以自身的坎壤百忧,对比上文回京后所见所闻的繁华,一盛一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深感其中的无限悲辛。“坎壕怀百忧”,正是“负剑远行游”的必然结果,貌似悔恨,实则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无限不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这篇诗的艺术技巧也很高,语言精炼、自然,形象鲜明,音韵和谐、优美,富有韵味,给人印象深刻。看不出当时“绮丽”文风对他的影响,这也是可贵之处。
《代结客少年场行》作者介绍
鲍照(约4~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篇7:《代结客少年场行》译文及赏析
南北朝:鲍照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
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
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
篇8:代结客少年场行,代结客少年场行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的意思,代结客少年场行
代结客少年场行,代结客少年场行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的意思,代结客少年场行赏析 -诗词大全
代结客少年场行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 骢马金络头。
锦带佩吴钩。
失意杯酒间。
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
负剑远行游。
去乡三十载。
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
表里望皇州。
九涂平若水。
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
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
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
方驾自相求。
今我独何为。
盎嘲儆恰
篇9:鲍照《代结客少年场行》译文及赏析
骢马:青白杂毛的马。络头:马羁,笼头。吴钩:吴地所产的一种宝刀,似剑而曲。
失意:不遂心。相雠:互相结为仇敌。雠,同“仇”。
追兵:追捕少年的官兵。
旧丘:老家。丘,古时田里的划分单位,“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升高:登高。临:从高处往下看。
四关:四个关口。据说洛阳有四关,东为成皋,南伊阙,北孟津,西函谷。
表里:内外。皇州:京城。
九衢:指京城内的交通要道。衢,道路。古时京城制度,纵横大道皆九条,所以称九衢。这句是说京城的纵横大路极其平坦。九衢,又作“九涂”。
双阙:宫门外的两个楼观。古时在宫门外建二台,上面修成楼观,中留空阙作为过道,所以叫作阙。双阙,在这里是指宫殿。
扶宫:夹宫。扶,沿、循。罗:罗列。
日中:中午。市朝满:市中聚满了人群,以喻京城中追求利禄的人很多。
钟:古时的一种打击乐器。鼎:古时烹煮用的器物,一种金属制成的三足两耳的锅。这句是说那些贵族官僚们击钟列鼎而食,非常豪奢。
方驾:并车而行。自相求:互相追求。这句是说那些贵族官僚们车马拥挤地忙着去互相逢迎干求。
坎壈:同“坎廪”,穷困不遇的样子。
《代结客少年场行》创作背景
历来论者认为鲍照所写景色,当为洛阳,从“四关”、“双阙”等看来,确如东汉洛阳。但京城中贵戚官僚钟鸣鼎食、互相勾结的现象,却是封建社会普遍现象,不限于一个朝代。此诗正是在作者看破当时官场现象,有感而发所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代结客少年场行】相关文章:
1.代客理财协议
2.代客喜宴主持词
3.蝶恋花 雨中客至,蝶恋花 雨中客至王结,蝶恋花 雨中客至的意思,蝶恋花
6.场控欢迎词
7.货代简历
8.代赠 李商隐
9.货代工作总结
10.代扣协议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