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快与慢阅读题及答案
“Heyguy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话说快与慢阅读题及答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话说快与慢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话说快与慢阅读题及答案
江曾培
①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加速,“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以“生活节奏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即使在人的感情生活中,“闪婚”“闪恋”也成了一时的风景。快,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在加速提速。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②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得到的却是苦果子。当年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和不可“拔苗助长”一类的古训。苏轼就王安石变法讲过一个很好的意见:应像白昼渐渐变成黑夜,不能从严冬一下进入酷暑。
③就人的幸福感来说,生活也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悠悠情致,那么,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闪婚”“闪恋”快则快矣,然而,也就尝不到婚恋过程的美妙情趣,并且会导致“闪离”的恶果。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急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特举此例,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
④针对近些年来一味求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又怀念起慢来。“慢餐”“慢游”“慢照”一类的活动渐次多了起来。国际上有了“慢餐协会”,他们声称,慢餐不只是细嚼慢咽,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上的慢,“以慢餐引导被物欲横流的大潮裹挟着的人们放慢脚步”。这与我读到一篇憧憬“慢生活”的文章所述是一致的:“慢是一种心态,是去体验和体会生活,而不只是经历和经过生活”。
⑤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作用。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要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充满幸福感。
【问题】
2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味求“快”的负面影响有哪些。(4分)
24.第②段末引用苏轼评价王安石变法的话,有何作用?(4分)
25.选文是从哪两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4分)
26.联系全文,说说第③段末“慢慢走,欣赏呵!”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22.(3分)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要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充满幸福感。
23.(4分)①对社会来说,盲目求快,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退化”(2分,意思对即可);②对人的幸福感来说,一直处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会失去人生本应有的“悠闲”和“情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缺少了人生的丰富性(2分,意思对即可)。
24.运用引用论证(2分),论证了“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2分)。
25.(1)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2)就人的幸福感来说,生活也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
26.(4分)①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②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慢生活的人生心态(或“我们应该放慢生活的节奏”),③去细细体味与体验,而不只是经历或经过生活。(共三层意思。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篇2:话说快与慢阅读答案
江曾培
①近些年来,随着时代发展的加速,“快”成了一种时尚,一种追求,以“生活节奏快”为特征的行当,诸如“快餐”“快递”“快照”“快洗”“快车”等应运而兴。即使在人的感情生活中,“闪婚”“闪恋”也成了一时的风景。快,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有句话:“一天等于二十年”。当下信息社会“一天”的发展,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乃至工业社会“二十年”的发展。一切的一切,都在加速提速。面对激烈的竞争,人们确实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②不过,要快,却不能把快绝对化,不能抹杀慢。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得到的却是苦果子。当年的“大跃进”,“跃”得全国人民没有饭吃,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时下用催生剂催长的速成水果与鸡鱼鸭肉,成长期是快了,但却变得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快,带给它们的不是进化,而是退化。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也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我国早有“欲速则不达”和不可“拔苗助长”一类的古训。苏轼就王安石变法讲过一个很好的意见:应像白昼渐渐变成黑夜,不能从严冬一下进入酷暑。
③就人的幸福感来说,生活也要有快有慢,劳逸结合。倘若人一直处在快节奏中,没有空暇,没有悠闲,没有“采菊东篱下”和“闲庭信步”的悠悠情致,那么,生命就会失去平衡,人生的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闪婚”“闪恋”快则快矣,然而,也就尝不到婚恋过程的美妙情趣,并且会导致“闪离”的恶果。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公路,两旁景物极美,许多驾车人视而不见,急驶而过,管理者特意在路上插上一个劝告牌:“慢慢走,欣赏呵!”朱光潜在谈到人生的情趣时,特举此例,说人生艺术化,就得“慢慢走,欣赏呵!”
④针对近些年来一味求快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人又怀念起慢来。“慢餐”“慢游”“慢照”一类的活动渐次多了起来。国际上有了“慢餐协会”,他们声称,慢餐不只是细嚼慢咽,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上的慢,“以慢餐引导被物欲横流的大潮裹挟着的人们放慢脚步”。这与我读到一篇憧憬“慢生活”的文章所述是一致的:“慢是一种心态,是去体验和体会生活,而不只是经历和经过生活”。
⑤据此,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快节奏的霹雳舞与慢节奏的太极拳,各有各的作用。在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要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充满幸福感。
【问题】
1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
1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味求“快”的负面影响有哪些。(2分)
▲
14.第②段末引用苏轼评价王安石变法的话,有何作用?(2分)
▲
15.联系全文,说说第③段末“慢慢走,欣赏呵!”的含义。(4分)
▲
【参考答案】
12.(2分)“要辩证地看待快与慢,快有意义,慢也有价值”或“要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使人的生活仍然保持应有的从容、放松和宁静,充满幸福感”或“既要肯定快的意义,更要重视慢的价值,要让快慢正确地结合起来”(意思对即可)
13.(2分)①对社会来说,盲目求快,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退化”(1分,意思对即可);②对人的幸福感来说,一直处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会失去人生本应有的“悠闲”和“情趣”,生命就会失去平衡,缺少了人生的丰富性(1分,意思对即可)。
14.(2分)运用引用论证(1分),论证了“快与慢是对立的统一,都受着条件的制约,应按照张弛有序的规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能“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去求快”(1分)。
15.(4分)①生活中有好多东西都是需要慢慢咀嚼的,②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慢生活的人生心态(或“我们应该放慢生活的节奏”),③去细细体味与体验,而不只是经历或经过生活。(共三层意思。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篇3:变色龙的快与慢阅读及答案
变色龙的快与慢阅读及答案
①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这样的形象长期地盘踞在我们的印象中,使我们对真正的变色龙没有好感。
②说起变色龙,首先要并清楚它是怎样变色的。变色龙的皮肤是透明的,它的变色取决于皮肤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是由载黑素细胞构成,其中细胞带有的黑色素哥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乌嘌呤细胞构成,它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它的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实现变色龙身体颜色的多种变化。
③但是,变色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常常根据外部的环境时时变色。他们的变色是在遇到同类的时候。遇到另一只变色龙他们会将暗黑的保护色变成明亮的颜色,以警告其它变色龙离开自己的领地;有些变色龙还会将平静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吓敌人。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而当它们想翻。引异性、引起异性的注意时,就会把自已的外表变成非常柔和的颜色,变成温文尔雅的绅士。他们的变色就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变色的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同伴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交流。善于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才是它们生存的最高境界。
④变色龙没有奥楚蔑洛夫一般的狡猾,它的变色是很真实的情感表达。但是,它们也不是我们对龙概念中的那样行动神速、甚至腾空而飞、云来雾去。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是变色龙的天堂。这里的变色龙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是慢腾腾地:慢慢地在树上爬行、慢慢地观察周围的环境、慢慢的寻找猎物
⑤仔细观察,动物学家发现:变色龙的脚像两个大大的钳子,牢牢地抓住树干使它们能在树干上慢慢地爬行。他们不怕其他动物侵袭他们,因为他们有伸缩自如的舌头和随时变色的能力他们总是一边慢腾腾地爬行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自己的猎物。他们的捕食要从他们的眼睛开始。他们的两只眼睛是爬行类动物中最为独特的,每只眼睛都可以转动,并且能够分别聚焦,双眼可以分别注视不同的方向,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时发现后面的敌害。他们眼睛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孔,都具有360度的视角。而它们用以扑食的.舌头也是非常独特的。变色龙的舌头覆盖在骨头表面用以支撑,这个如螺旋弹簧状的舌头卷缩在口中,却能在瞬间被推出就像弓箭手拉弓射箭,它伸出的舌头比它自己的身体还要长,是它身体的2倍,而它舌尖上粘稠的唾液如棒球手套一般能将猎物据为已有。
⑥行动缓慢的变色龙从来不追捕猎物,都是就近取食。只见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转动它的头,眼睛也随之灵活地转动,用来判断猎物与自己距离的远近。当它锁定了目标之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它的舌头,只用20毫秒的时间就把猎物收进口中。这是变色龙最快的时候,它瞬间伸出的舌头就像脱鞘而出的宝剑。
⑦变色龙的慢其实就是一种脚踏实地、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而当它有了目标以后,就会伸出让其他动物猝不及防地快的舌头,以实现自己猎获目标的目的。
⑧变色龙的变色、慢与快的有机配合,是它们在动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a
(选自《知识窗》有删节)
13.变色龙的快与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14.变色龙是怎样变色的?请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3分)
15.第⑤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结合语境说明其作用。(4分)
16.下面的句子采用了时间顺序,请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并分析葺表达效果(3分)
当它锁定了目标之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它的舌头,只用20毫秒的时间就把猎物收进口中。
参考答案:
13.快体现在变色龙捕猎时快速伸出的舌头;慢体现在变色龙行动缓慢。(一点1分,意对即可,共2分)
14. ①色素细胞②神经刺激③交融变换(一个1分,共3分)
15.打比方,作比较(各1分)把舌头在瞬间被推出比成了像弓箭手拉弓射箭,把舌头上粘稠的唾液比成如棒球手套一般,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变色龙用舌头捕食时的速度、准确,(1分,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即可),变色龙的身体和舌头的长度作比较,形象的说明了变色龙舌头长的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4分)
16.当之后、便、就(少一个全扣。(1分))对行动缓慢的变色龙从来不追捕猎物,都是就近取食加以说明,(1分)使说明更有理性,便于读者理解。(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篇4:读书的快与慢阅读答案
①传统读书主张熟读精思,细嚼慢咽。“文选烂,秀才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吟”。古人主张,“读书须是仔细,逐字逐句要见着落”,每句先逐字训①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结一章之意”。这种读法,细则细了,效果也可以,而速度当然不讲究的。
②时代在进步。古人说:皓首穷经②。今天皓首焉能穷经?据当代学者拜因豪统计:“今天一个科学工作者即便日以继夜地读书,也只能阅读有关他自己这个专业的'世界上全部出版物的百分之五。”为了适应新的情况,读书的速度不能不讲究了;快速读书已成为海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科目。
③据证明,快速读书是能做到的。只要抓住文章的筋骨脉络,一段一层地读,迅速掌握各段各层提纲挈领的观点,略去分析引例论证过程;居高临下,一览便知文章主旨。只要像雷达扫描一样搜索文章新奇独特的见解,把推出新奇见解的过程,先搁一边,有可取价值的地方,放慢速度品味咀嚼,寻幽探微,就能既精又快。只要在通读时,抓住文章的神韵实质。就能快。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后人多是歪批,其实他是不拘泥于一般的咬文嚼字,而是摄其神韵,摄其实质。诸葛亮也是这样,他与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因而诸葛亮比他们三人略胜一筹。
④只要是精力集中,分析综合判断力强,反应灵活,思维迅捷,一目十行是可以的。列宁读书就快得惊人:“他惯于一目十行、十二行,迅速地抓住整段整页意思。”
⑤因此,读书当根据不同文章,双管齐下。既可以从字词入手,一字一词地熟读精思,细嚼
慢咽,也可以从篇章段落入手,做到一目十行,一览便知,提高读书的速度和效率。
注①训:解释词的意思。②皓首穷经:用毕生精力读完经典著作。
【问题】
1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读书的“快”是指什么?读书的“慢”又是指什么?(4分)
16.第③段说“快速读书是能做到的”。从文段内容看,怎样才能做到快速读书?(限30字内)(3分)
【参考答案】
14、(3分)读书当根据不同文章,双管齐下。
15、(4分)“快”是指:一目十行,一览便知。(2分)
“慢”是指:熟读精思,细嚼慢咽。(2分)
16、(3分)抓住文章筋骨脉络,搜索新奇独特见解,抓住神韵实质。
篇5:快与慢
我们时而脚步匆匆,我们时而安静驻足,我们时而被要求迅速快捷,也时而被要求缓慢沉稳。生活就是这样,徐疾有致才能在时光中更加安定从容。
慢一点,体会人生的美好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的五柳先生便懂得在这悠然的南山下体会这慢生活,他不为这喧嚣的官场所累,他只为他的归隐生活所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一种怎样的宁静,慢下来,你方能体会。冰凉的按键快递不出温热的祝福,就像匆匆的灵魂来不及体会人间的温情。请走慢一点,等一等灵魂。早春的二月,白居易懂得慢下来看一看“草长莺飞,杨柳堤烟”。凛冽的寒冬,陆畅也能懂得慢下来品一品这“天人作巧,剪水飞花”的惊雪。慢一点,人生将因此沉静半分,芳香永存。快一点,追逐人生的精彩。你可曾注意到田径赛场上、运动员们矫健的步伐;你可曾为猎豹飞奔猎食的速度惊叹;你可曾也为自己的人生奋力拼搏。快一点,一切都在路上。快一点,你能看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刻你是否感到时间的可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刻你是否感到奋斗的重要。你所遗弃的今天是多少人珍惜不可及的明天,快一点,别让梦想已在的那行道上奋力拼搏,人生将因执着追求而精彩。我们不断向前,以最快的速度想到达预定的目标,我们不断追寻,期待再下一秒就能达成心愿。生活永远不会以固有的轨道行进。快,轰轰烈烈。慢,细水流长。把握好这些,就像正好在孤单的时光里完成一次充实的旅行,就像在狂躁的岁月里得到一次恰到好处的心灵的洗礼。快与慢,把握好速度。你的生活将日益美好而丰盈。
篇6:话说城市化阅读题及答案
(1)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有以下三个主要标志:(1)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小。(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变为工厂、商店及住宅等非农业用地。
(2) 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3) 在城市起源以后的几千年里,世界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很低水平缓慢增长。在1750年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2%。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实现了产业革命,城市化才开始加速发展。在19世纪的1里,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市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的世界人口比重提高到13.3%。
(4)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 A (上升、膨胀)(图1)。这一时期,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越过了小城镇;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其人口规模迅速 B (上升、膨胀);在大城市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至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到41%。
1.从结构上看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简要地说,第一部分是写___________,第二部分是写__________
2.第 1 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说明了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关系是的(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成语)
3.第 4 自然段的“A”“B”两处分填入的词语应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文中附图2是为了说明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中的第_______个,其与第4自然段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是相对应的。
5.认真阅读附图1,你认为从中至少可得出哪三个结论?
6、文中为了阐明城市化的有关问题,使用的说明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等。
7.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看,文中用得较好的词有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8.综观全文,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篇7:话说城市化阅读题及答案
1、城市化的含义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相辅相成
3、上升 膨胀
4、(3) 同时城市用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5、(1)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2)1980年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
(3)世界城市化加速发展。
6、下定义、举例子 、列图表等。
7、缓慢 空前 相继等
8、经济发展 工业化
篇8:话说重阳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1、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3分)
2、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3分)
3、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2分)
4、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4分)
【附答案】:(共12分)
1、古人以九为阳,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故名重阳。(1分。意对即可。)重九、登高节、老人节(敬老节)(2分。答出一个给1分,给满2分为止。)
2、插茱萸是为了除虫防蛀,登高是为了小秋收,类似例子如端午吃雄黄酒是为防虫咬。(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3、登高的高含步步高升高寿之意。(2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4、没有标准答案。(4分,每问2分。言之成理、言之有序即可。)
篇9:《话说父亲》阅读题答案
1.(共3分)天然、率真、不拘格局,诚挚至深(真诚),与世无争,机智。
(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
2.(共3分)(1)手术时,人艺的男演员们轮流看护(生病时演员真诚的待他)。(2)演员们以他
的素材编演长篇喜剧。(3)很不得意时身边也没有缺少朋友(父亲划为右派时,一位阿姨为他辩护)。
(意思对即可)
3.(共2分)因为他没有刻意追求待人接物的矫饰,就少了一些虚礼往来,从而让他更被别人明白,
更被世人理解、接受。(意思对即可)
4.(共6分)轻松,自在(自由),幸福,充实,有兴味。(答任意4点给3分,少一点扣1分。)
父亲的性格使然(答出父亲性格也可),家庭为他开辟了一个消静的场所(家庭做坚强后盾),读书为他开辟了一个清静的世界。(每点1分,共3分)
5.(共3分)有。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注重交往的礼节,尊重别人,再以诚相待,
我们就一定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好人缘。
没有。 在待人接物方面即使不太注意礼节,甚至不懂的寒暄、客套,只要以诚相待,同样会换来别人的真诚,获得好人缘。
(有或没有,1分;言之成理即可,2分,如果在待人接物方面有应付,虚假行为不得分。)
篇10:话说筋骨阅读题答案
话说筋骨阅读题答案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B.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大部分”与第⑧段中加点的“部分”指代的是同一种东西。
C.王国维说:“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D.一代之文学能够流淌不息,获得永生,乃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
E.文章大量引用名人名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趣味,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2.简要分析第④~⑧段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所引用的苏轼的词句不能恰当地证明论点,请从苏轼的作品中另选一句。(2分)
参考答案:
1.BE(A项与原文相比扩大了范围,原文有“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这个前提条件;C项张冠李戴,将作者的观点强加于王国维身上;D项强加因果,从原文看,文学“流淌不息”的原因是“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
2.①筋骨的标准;②举例论证不朽的.作品皆有筋骨;③举例论证筋骨对文学的重要意义;④做到德艺双馨,才能写出有筋骨的文章。(此题需要在仔细阅读第④~⑧段的基础上回答,可以分条回答,也可以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字眼来描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点拨:对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的把握,考查的是我们对文章层次的分析能力和对议论文写作技法的把握。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题目涉及的段落,看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段末是否有总结句,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3.示例:①把思想、见识、内涵等决定文学境界的要素比喻成身体的筋骨,②比喻自然合理,说理浅显生动。(据其他例子,言之成 理也可)(回答此题,首先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段落或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时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二是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点拨:比喻论证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4.示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对“筋骨”的理解和本段所举的其他事例,可知这里的诗词句应当是表达雄心壮志的。回顾我们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可以很自然地想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名句。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篇11:光阴慢阅读题答案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个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阅读题
10、创作人写这篇材料主旨是什么?(2分)
11、文中横线上的段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12、综观材料,说说光阴有哪些特性?(2分)
1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分)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14、读了这篇材料,你一定有些感想,简要写出来。(2分)
参考答案:
10、要珍惜时间,努力创造人生。
1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无时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前进。
12、一直前进、客观、公正 。
13、只要你珍惜时间,你就会成功。
14、略
【话说快与慢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快与慢 议论文
4.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5.快与慢高二作文
6.高一作文快与慢
7.快与慢高中作文
9.话说筋骨阅读答案
10.阅读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