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
“橡皮鸭国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
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
我国混合型卷烟在过去间得到了长足发展。烟草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混合型卷烟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技术装备已趋近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问题有所突破,一批混合型卷烟品牌已稳固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就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焦油量相对较高且不稳定。据调查,美国及欧共体国家的混合型卷烟平均焦油量在12mg/支以下,日本更低约为10mg/支以下;我国的混合型卷烟焦油量约为16mg/支左右。②感官质量较差。典型的混合型烟香不足,烟气粗糙且不饱满,柔和性差,干燥感强,口感严重不适,抑制了人们的吸烟欲望。形成这一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技术水平的落后是决定因素。?1 白肋烟质量
白肋烟是混合型卷烟的必备原料之一,其吸味品质对混合型卷烟的感官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白肋烟特征香气的明显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混合型卷烟的烟香。目前我国白肋烟质量与国外相比存在以下差距。
1.1 感官质量较差
评吸结果表明:国产白肋烟与进口白肋烟、尤其是与美国白肋烟相比特征香气不明显,香气量少,烟气粗糙且不丰满、成团性差、劲头偏大、呛刺感强,从而导致混合型卷烟香味不足、烟气单薄欠醇厚、口感较差。在混合型卷烟配方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试图通过加大白肋烟用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事与愿违,烟香与口感非但得不到有效改善,反而带来劲头强度增加、呛刺感增强等新问题。?
1.2 化学成分不协调
烟叶的感官质量取决于烟叶的化学成分。与白肋烟感官质量相关的化学成分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总氮与烟碱的比值。调制得当的白肋烟很少有糖份,因此用总糖/烟碱来评价烟叶的感官品质并不适合于白肋烟。测试结果表明,国产白肋烟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白肋烟,约为美国白肋烟的2~3倍。评价白肋烟感官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应是烟叶中的总氮/烟碱,较合适的比值范围为1~2,过低则香气不足、烟气欠丰满、成团性差;过高则香气质较差、强度较弱、余味欠舒适。国产白肋烟与美国白肋烟相比,总氮含量相当,但烟碱明显较高,约为美国白肋烟的2倍;美国白肋烟的总氮/烟碱正好介于1~2之间,而国产白肋烟不足0.5。由此可见,国产白肋烟特征香气不足、烟气欠丰满、成团性差等缺陷与其化学成分不协调有着必然的联系。?
2 产品设计方法
目前我国的卷烟产品设计水平仍相对较低。一是设计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仍然依赖于人的感官和经验;二是设计内容粗放,仅限于叶组配方和加香加料而缺乏产品设计的系统性,对辅助材料的选择和产品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设定重视不够,往往造成产品投入实际生产后,其质量难以保证。?
2.1 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是卷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着卷烟的焦油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卷烟的感官质量。目前我国在辅助材料的选择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国内辅助材料的开发和生产技术薄弱且相对滞后,客观上受材料、品种、规格的限制,大体上是有什么用什么,选择余地小;二是忽视了辅助材料的品种规格对感官质量的影响,以致于卷烟产品的质量波动较大。?
2.2 加香加料
我国烤烟型卷烟的加香加料技术较成熟,而对混合型卷烟的加香加料则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验。主要问题是:①烟香与加香不谐调,浑然一体的效果差;相比国外卷烟加香较重但很谐调,而国内卷烟加香稍多即显露且余味不舒适。②国内卷烟的嗅香不理想,不能激起人们的吸烟欲望。我国混合型卷烟加香加料技术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基础研究不够,可供选择的香原料受限制;二是混合型卷烟加香加料的调配技术与经验不足。?
3 加工工艺
我国烟草行业经过“七五”和“八五”技术改造,生产装备已接近国际水平,加工工艺技术明显提高。但工艺流程的设置及工艺参数的选定一直是以提高烟叶利用率、降低消耗为目的,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降耗工程”的实施,在提高烟叶利用率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部分企业已达到国际水平,但却忽视了工艺加工技术参数对不同的烟叶在制品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因此,将加工工艺参数与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质降耗为目的,建立卷烟工序质量评价体系就成为提高卷烟产品质量的关键。?
白肋烟的工艺加工质量对混合型卷烟的感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处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卷烟的香气和吸味品质。白肋烟处理过程中的料液组份、烘烤时间、温度及水分是技术关键。目前白肋烟处理技术一直是困扰我国混合型卷烟质量的技术难题之一,虽然我国白肋烟的质量与国外相比有其明显的缺陷,但处理技术不过关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从国外一些公司利用我国产白肋烟进行的混合型卷烟产品开发的效果正说明了这一点。另外,忽视我国晾晒烟品种多、品质特点个性差异也是工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应组织专门人员对白肋烟及其它晾晒烟的处理技术进行攻关,这对提高我国混合型卷烟的`总体质量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4 发展我国混合型卷烟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国产混合型卷烟的总体质量水平,需要烟草农业、工业、香精香料及相关行业和有关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攻关。
4.1 提高白肋烟质量
白肋烟是混合型卷烟主要的物质基础,是混合型卷烟质量的决定因素。目前就烟叶配方来讲并无奥秘可言,以前认为配方人员观念保守是片面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我国白肋烟及其它晾晒烟的吸味品质。
4.2 加强基础及卷烟产品系统设计的研究
(1)研究辅助材料的品种规格及物理化学特性对卷烟吸味质量的影响。?
(2)香精的分析合成。加强烟草致香物质分析合成的研究,并逐步运用到卷烟加香加料中。
这类添加物质属烟草本身所固有,过量加入不但不会影响卷烟的谐调和吸味,反而会对卷烟的香气和口感起到很好的作用。?
(3)国外混合型卷烟质量和技术应用特点的研究。?
(4)加强叶组配方、辅助材料、香精香料及相关设计技术及手段的研究,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建立卷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
4.3 加工工艺的研究
将加工工艺与加工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既要考虑提高烟叶的利用率,又要把提高吸味品质放在重要的地位。研究和建立混合型卷烟各主要工序的质量评价方法,以提高卷烟吸味质量、改善卷烟口感为重点。
篇2: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
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
我国混合型卷烟在过去20年间得到了长足发展。烟草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混合型卷烟生产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技术装备已趋近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问题有所突破,一批混合型卷烟品牌已稳固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就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焦油量相对较高且不稳定。据调查,美国及欧共体国家的混合型卷烟平均焦油量在12mg/支以下,日本更低约为10mg/支以下;我国的混合型卷烟焦油量约为16mg/支左右。②感官质量较差。典型的混合型烟香不足,烟气粗糙且不饱满,柔和性差,干燥感强,口感严重不适,抑制了人们的吸烟欲望。形成这一差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技术水平的落后是决定因素。?1 白肋烟质量
白肋烟是混合型卷烟的必备原料之一,其吸味品质对混合型卷烟的感官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白肋烟特征香气的明显程度将直接影响着混合型卷烟的烟香。目前我国白肋烟质量与国外相比存在以下差距。
1.1 感官质量较差
评吸结果表明:国产白肋烟与进口白肋烟、尤其是与美国白肋烟相比特征香气不明显,香气量少,烟气粗糙且不丰满、成团性差、劲头偏大、呛刺感强,从而导致混合型卷烟香味不足、烟气单薄欠醇厚、口感较差。在混合型卷烟配方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试图通过加大白肋烟用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事与愿违,烟香与口感非但得不到有效改善,反而带来劲头强度增加、呛刺感增强等新问题。?
1.2 化学成分不协调
烟叶的感官质量取决于烟叶的化学成分。与白肋烟感官质量相关的化学成分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总氮与烟碱的比值。调制得当的白肋烟很少有糖份,因此用总糖/烟碱来评价烟叶的感官品质并不适合于白肋烟。测试结果表明,国产白肋烟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白肋烟,约为美国白肋烟的2~3倍。评价白肋烟感官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应是烟叶中的`总氮/烟碱,较合适的比值范围为1~2,过低则香气不足、烟气欠丰满、成团性差;过高则香气质较差、强度较弱、余味欠舒适。国产白肋烟与美国白肋烟相比,总氮含量相当,但烟碱明显较高,约为美国白肋烟的2倍;美国白肋烟的总氮/烟碱正好介于1~2之间,而国产白肋烟不足0.5。由此可见,国产白肋烟特征香气不足、烟气欠丰满、成团性差等缺陷与其化学成分不协调有着必然的联系。?
2 产品设计方法
目前我国的卷烟产品设计水平仍相对较低。一是设计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仍然依赖于人的感官和经验;二是设计内容粗放,仅限于叶组配方和加香加料而缺乏产品设计的系统性,对辅助材料的选择和产品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的设定重视不够,往往造成产品投入实际生产后,其质量难以保证。?
2.1 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是卷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着卷烟的焦油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卷烟的感官质量。目前我国在辅助材料的选择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国内辅助材料的开发和生产技术薄弱且相对滞后,客观上受材料、品种、规格的限制,大体上是有什么用什么,选择余地小;二是忽视了辅助材料的品种规格对感官质量的影响,以致于卷烟产品的质量波动较大。?
2.2 加香加料
我国烤烟型卷烟的加香加料技术较成熟,而对混合型卷烟的加香加料则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验。主要问题是:①烟香与加香不谐调,浑然一体的效果差;相比国外卷烟加香较重但很谐调,而国内卷烟加香稍多即显露且余味不舒适。②国内卷烟的嗅香不理想,不能激起人们的吸烟欲望。我国混合型卷烟加香加料技术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基础研究不够,可供选择的香原料受限制;二是混合型卷烟加香加料的调配技术与经验不足。?
3 加工工艺
我国烟草行业经
[1] [2]
篇3:当前我国宗教发展及其引导机制浅析
当前我国宗教发展及其引导机制浅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的存在同它的产生一样都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随着理性对蒙昧的启蒙,科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的世俗化,宗教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势微,淡出社会领域的中心,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作 者:赵辉 米玛旺堆 作者单位:赵辉(江苏省行政学院研究生处)米玛旺堆(拉萨市委党校)
刊 名:西藏发展论坛 英文刊名:THE THEORETICAL PLATFORM OF TIBETAN DEVELOPEMENT 年,卷(期): “”(3) 分类号:B9 关键词:篇4: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不是所有者,因此无权参与或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
我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债券的发行种类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企业债券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篇5: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1.1企业债券融资比例过低
我国金融市场中直接融资比例则明显偏低,企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的发展很不协调。底,企业债券余额为7683.30,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6%,远远低于美国27.61%的水平;债券市场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企业债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20企业债融资规模仅占当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的11.15%。可见,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总体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企业债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1.2企业债券发行主体较为单一
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债券在发行上的“非企业化”现象。受我国现有有关政策的影响,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较高的基础性行业。
1.3企业债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仅无法与股票市场相比,较之债券其它市场也逊色不少。另从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的交易情况看,其换手率相对于美国平均200%的换手率要低得多。与其他品种的对比来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国债市场100%的流动性水平。交易稀疏、换手率极低使得企业债券丧失了其作为金融产品应有的充分流动性。
1.4企业期限结构较短
我国发行的债券期限结构总体上偏短。从 年上半年发行的债券来看,其中1 年以下期限的债券占发行总量的82.26%。从发行次数的期限看,10 年以下发行次数占97.89%。较长期限的企业债( 10 年以上) 在 年才出现, 为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发行的15 年固定利息债券。从在债券期限的选择上来看, 由于资金成本和发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公司债券期限不宜过短,3年及3年以上的品种较为可行。债券期限过短, 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时间过短, 造成短期内大量兑付需要,从而弱化了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也不利于债券的转手流通。
篇6: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浅议
2.1投资者方面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20年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2.5法律制度方面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主要有2006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和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来管理企业债券。要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要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限定筹资形式,明确发债条件,强化评级与担保方面的规定,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法律责任,尤其对罚则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同时要加快在立法、交易制度、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5期.
[2] 赵继民.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年第8期.
[3]许 军,李新.发展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中国金融,2006年第7期.
[4]王克. 中国债券融资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8年7月.
[5] 齐敏.扩充企业债券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理论前沿,2002第2期.
[6] 赵淑敬,张伟. 企业债券发展透视,.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7] 肖雄伟,中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探讨.话题,2006年第5期
【当前制约我国混合型卷烟产品发展的几个技术问题】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