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

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

2023-08-03 08:17:5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ulviserUmbr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

篇1: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

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

白露是个水汽类节气。白露时节呈现出典型的秋天的特征:大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祭祀禹王:请来四方神,共享太平世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祭禹王的香会每年四期,其中清明、白露的春秋两祭规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这时,每天都要唱一台戏,每台戏有四出。两出文戏,两出武戏,其中一出必为《打渔杀家》。

主持祭祀的人叫做祝司。祝司负责唱神歌并请神。请来的不只是禹王,还有其他神仙,比如城隍、土地、花神、蚕花姑娘、宅神、门神、姜太公等。

诸神请来之后,祝司逐一敬酒,唱道:“造酒尔来是杜康,消愁解闷为最高。劝君更尽一杯酒,与我同消万种愁。”

敬酒之后会呈上一只盘子,盛有大米、小麦、甘蔗、豆、糖果、首饰、茶叶等供品,此为献宝。献宝时对每件供品都要唱颂,如唱小麦:“土府埋根过半年,花开深处晚风前。家家看似三月雪,处处离割四月天。”

神歌由祝司颂唱,参加祭祀的人齐声合唱,气氛热烈。然后,在祝司带领下,众人向禹王和诸神叩首,从而结束祭祀仪式。祭祀之后,便开始演戏。

祭禹王的香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喝得讲究:窖藏五谷酒,接续白露茶

白露时节开始收获,谚语云:“处暑高粱白露谷”。江苏浙江一带乡间,每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谷物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售卖。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之水酿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酿制除了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酿造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果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

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很大。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里还有自酿的白露米酒售卖,后来逐渐消失。

此外,南京人还有喝白露茶的习惯。茶树经过夏天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其受老茶客喜欢。家中存放的春茶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好接上。

吃得精美:蒸煮十样白,烹制带鱼饭

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以滋补身体,对治疗关节炎有好处。这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而在文成县,老百姓认为白露时节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饭后不胃酸。

“白露天,带鱼满船尖。”白露节至,正是钓捕带鱼的大好时机。温州洞头县等海岛的渔民习惯煮带鱼饭请客。当煮饭时,将鲜活的带鱼整条放在镬内用筏架晾着清蒸。待饭熟后,只见主人家一手抓住鱼头、一手抓住鱼尾,将带鱼悬空一抖,把全身的肉撒在热腾腾的米饭中,再用饭兜将饭粒与鱼肉拌匀,这时盛过来的“带鱼饭”,其味就可想而知了。

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但细想想却有道理,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了。

白露过后天气特点

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夜晨有露水,白天炎热干燥,这就是秋季典型的天气。“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的天气特点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与温度有关的一个节气。有说法认为,白露这天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不过这一说法从数据统计上来看,可能只在北方的部分地区比较准确,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白露前后也确实是昼夜温差比较大的一个时段。所以俗谚有“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的说法,总之白露前后,秋意渐浓天气转凉,要开始注意增添衣物了。

白露时节,我国北方和南方在降雨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北方的降雨通常很少,秋高气爽的同时,天气也比较干燥。这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农事活动,放火、抗旱应该是比较注意的事情。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则是秋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如果遇上冷空气和台风相持不下的情况,也比较容易形成持续的强降雨,这对农事活动又十分的不利。

篇2:白露节气各地习俗

白露物候现象

白露的习俗有哪些

白露各地习俗

白露各地习俗之浙江温州等地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篇3:白露节气各地习俗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篇4:白露节气各地习俗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返回目录

白露物候现象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

“鸿雁来,玄鸟归。”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返回目录

白露的习俗有哪些

1、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2、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但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3、过白露节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4、喝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5、酿白露米酒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白露米酒的酿造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里还有自酿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除以上民俗活动外,在我国其他一些地区还有吃番薯、饮白露茶、喝白露酒等趣味习俗。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白露风俗习惯,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同时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节气。

<<<返回目录

篇5:白露节气传统民俗

1、吃番薯

很多地方的人们认为白露期间应多吃番薯,因为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就不会发生胃酸和胃胀,因此就有了在白露节吃番薯的习俗。

2、白露茶

一说到白露,爱喝茶的人都会想到喝“白露茶”。白露期间,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3、白露米酒

四川很多地方历来就有酿酒习俗。特别是白露期间,几乎家家酿酒。此时酿出的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为“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

程酒,古为贡酒,盛名久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日‘程酒’,献同也。”《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兴宁县,其源自程乡来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与酒别。”程乡即今三都、蓼江一带。资兴从南宋到民国初年称兴宁,故有郴州兴宁县之说。白露米酒的酿制除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人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鲜牛栏淤中的,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年)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水经注》还记载,南朝梁文学家任与友刘杳闲谈,“任谓刘杳日:‘酒有千里,当是虚言?’杳日:‘桂阳程乡有千里酒,饮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时,兴宁隶属于桂阳郡。在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该酒用糯米、高梁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直到20世纪30 -40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4、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一传统习俗。

5、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祛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

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

字面上相应。

6、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和向往。

白露的由来

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还有一种说法是,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吃什么食物

1、酿白露米酒

人们在白露的时候会酿白露米酒,主要就是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等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还有在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人们会开始酿酒,用以待客,还有一部分人会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也被人称为“白露米酒”。

甚至到了现在湖南一带还有在白露喝米酒的风俗。每年到了白露的时候,人们会以称为“土酒”的白露米酒待客,甘甜温热,比较适合秋天饮用。糯米酒能促进胃液分泌,它能够帮助人们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含有的物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它对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功效。

2、龙眼

在我国福州等地有一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人们会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对身体非常好。龙眼我们都不陌生,它具有比较好的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适当的食用能够帮助人们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

3、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4、红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白露后,起居饮食方面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饮食方面要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些薯类食物。红薯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增强肠道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还能减少肠癌的发生。

5、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养生注意事项

1、睡觉前关窗户

民间有一个说法:“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

2、肠胃不好的人少吃海鲜

白露来了,秋燥之气也愈来愈明显。秋天要防秋燥,养生更主张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黑芝麻,百合,银耳莲子粥,山药,枸杞子,沙参,麦冬等等。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如韭菜、大蒜、葱、姜、炸鸡腿等辛辣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和辣椒等。

3、秋季情绪乐观很重要

在这个季节,有的人容易“悲秋”。所以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常和家人谈心,散步,参加集体活动等使心情愉快,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不使神志外驰,清静养神,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4、睡觉前泡泡脚养肾气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对于北方人来说,尤其是耐寒力差的人,白露一过,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袭。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乏力等症状,从中医上来说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所以,从白露起要补养肾气。大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分钟—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

5、女生不要再穿吊带了

古语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便是告诫人们白露时节气温转凉,不能袒胸露体,尤其是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白露节气一过,天气凉快了,风一吹比较容易感冒,人们应该尽量做到不赤膊、不赤脚,穿衣服也不能再露体而应注意保暖了。

在夏季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女性都会穿着吊带,热裤出门,既能彰显自己的年轻活力,又能防热防暑。而在这白露节气中,还是有一些爱美的女生穿着吊带上街,但这样很容易被寒气所侵,也许只是出去一趟就会着凉,所以在白露之后,女生们出门还是多穿些衣服为好。

6、晚上早点休息

有个良好的睡眠是生活的根本,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精力做任何事情。所以大家尽量每天都能早点睡觉,早上七八点钟起床,这样完全可以有一个好的睡眠。然而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熬夜,每晚都到十二点之后才睡,这是很不科学的,不仅让我们没有好的睡眠,还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而随着白露的到来,现在天气渐凉,湿气日益减少,湿气困脾胃的症状亦在缓解,这个节气已不太需要去湿,大家也会感觉到胃口越来越好。

7、加强锻炼防支气管病

秋季是支气管哮喘等病发病率很高的季节,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许多支气管哮喘的病人,由于担心受凉、感冒后哮喘发作,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而对体育锻炼有所顾虑;结果体质下降,反而发病增多。其实,体育锻炼对本病患者大有好处,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选择运动方式。例如每天坚持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经常唱歌也会对此疾病有所控制及预防。因为人在唱歌时,只能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并且,唱歌还能振奋精神,激发体内潜力,使人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同时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有利于控制咳嗽。

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然而,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生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有时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还有人耳朵发痒等。其实这不一定是“感冒”,而可能是“花粉热”。

此节气的养生重点便是加强身体锻炼,每天进行散步、慢跑,周末可进行登山等。同时,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并且要对过敏性疾病做好积极的预防。

8、积极预防“换季病”

白露之日,也是夏秋交替之时,气候变化剧烈,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可能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因为老年人呼吸系统防御能力本来就弱,加上气温变化,很容易导致慢性气管炎等的复发。秋季各种过敏源也开始增多,因此有过敏体质的人应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秋季也是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会导致胃病复发。

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切忌暴饮暴食,过甜、过油腻的食品会引发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病。避免大便时间过长,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一旦患有痔疮要及早接受治疗。

白露节气的注意事项

添衣加被

到了白露节气,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了,这个时候暑气基本已经消失殆尽。在民间也一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个时候气温下降的度逐渐加快。所以大家在平时应该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着凉。

并且在白露节气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主要就是告诫人们,到了白露节气的时候,一定不要再赤膊露体,不然很有可能容易着凉。白露冷暖变化多端,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所以大家在早晚的的时候要添加衣被。

饮食清润

秋季大家需要护理好肺部,所以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要知道肺部喜润不喜燥,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不能一味进补,在饮食方面应该要清淡一些,也要吃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素食,此时大家应该要常吃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等食物。

白露的时候也要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红萝卜等。另外,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兰、菠菜、绿菜花等,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同时,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

少吃鱼虾防呼吸道疾病

白露时节,还要避免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应少吃或不吃鱼虾,如带鱼、螃蟹、虾等。

早睡早起

如今我们会发现,天亮的越来越迟,阳气逐渐收敛,而阴气开始盛行,因此您的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并且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能够帮助肺气的宣发。还有就是,秋天的早上空气清新,早起有利于使肺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肺部活力。

动静结合

白露之后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此时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另外,进入秋季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常笑还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温水泡脚

白露开始之后,天气就逐渐的转凉了,而此时不少的人会出现手脚冰冷的情况,或者是四肢发冷、乏力等等症状,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因此,白露要注意补肾气。这时候晚上坚持泡脚,时间掌握在十五分钟到三十分钟之间,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篇6:各地白露节气的谚语

9月8日白露节气,露凝而白,气始寒也。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清晨露水很浓,预兆着当日很可能是个大晴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描述的白露物候,均与鸟有关。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玄鸟,即燕子。古时候,燕子和桃花,大概是人们最乐于倚重的两位气候“预告员”,对于生物智慧的借用。

从春分时节的“玄鸟至”,到白露时节的“玄鸟归”,人们由燕子的迁来与归去中,品读季节的更替。

秋高气爽,玉露生凉,鸟儿们敏锐地觉察肃杀之气,于是开始养羞(馐),即勤快地筹措越冬的“干粮”。

以前我最喜欢的白露谚语是:“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可是,蚊子们似乎并不在意这则“古训”,把人折腾得不行不行的,看来还是另一个谚语更靠谱:白露蚊,咬(烦)死人。

还有一个谚语,乍读起来令人窃喜:“白露后,不长肉”。但它指的却是…荞麦。白露后,反倒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草上露水大,当日准不下。

露水见晴天。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

白露时节的植物

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

白露麦,顶茬粪。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选农药,仔细挑,防病、治虫、防鼠咬。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谷到白露死。

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头白露割谷,过白露打枣。

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谷子上场,核桃满瓤。

谷子上囤,核桃挨棍。

枣红肚,磨镰割谷。

谷子老了吃米,高粱老了吃糠。

生砍高粱熟割谷。

高粱要欠火,谷子要熟透。

谷子未熟透,小米粒子瘦。

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割谷要稳,收麦要紧。

多打几遍场,多收一些粮。

穷豆秸,富谷穰,再打几遍还有粮。

太阳照门里吃新米,太阳照门外吃新麦。

门里吃米,门外吃面。

玉米成熟没有过,完全熟透粮食多。

玉米苍皮还未熟,晚刨几天有好处。

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

八月八,冬瓜南瓜回了家。

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八月八,还有花。

八月八,不归家。

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待要棉花产量增,步步管理莫放松。

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前紧、中狠、后加强,棉花增产有保障。

棉花一天收不净,管理一天不能停。

后期修好棉,还能增成产。

棉花不到家,杈耳天天掐。

棉花到了家,杈耳继续掐。

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底墒,秋收浮墒。

水地争墒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墒。

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麦子要好,犁深肥饱。

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篇7:白露节气各地流行谚语

白露节气各地流行谚语

“白露难得十日晴。”(陕)

“滥(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川、鄂、湘、粤、)

“雨打白露,天天溜路。”(苏)

“白露下了雨,市上缺少米。”(川)

“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赣、川)

“白露无雨,秋雨少。”(陕)

“白露不下雨,干到重阳底。”(赣)

“白露无雨,寒露风迟。”(湘、桂)

“白露无水,百日无霜。”(粤)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北京)

白露早,寒露迟,春分的麦子正当时(北方)

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河北)

白露有雨霜冻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秋风是短节,白露是暖节(陕西)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南京)

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南京)

白露前后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南京)

白露白露白,白露种花麦;花麦三爿糠,只救熟不救荒(浙江)

喝了白露水,蚊子撅了嘴(山东)

白露防霜冻,秋分麦入土(山西)

秋分无生田,到了白露乱刀镰(辽宁)

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广西贵县)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湖南长沙)

凉秋白露前,霜华大如钱(南方)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江浙)

白露有雨霜冻早,秋分有雨收成好.(山西)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江南)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上海)

白露干一干,寒露 宽一宽(上海)

白露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上海)

白露有雨会烂 冬 quot;白露无雨好年冬(闽南)

白露"风兼雨,有谷堆满路(闽南)

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台湾)

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会白穗(台湾)

(玉米)白露不出头,拔的喂了牛,参宿后响,麦刚种上(陕西)

齐(起)白露,种高山,白露过,种沟坡,( 种麦)(陕西)

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湖南)

白露看花,秋后看稻(江南)

白露雷,不空回(南方)

白露遍地金,处处要留心(北方)

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北方)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北方)

一夜白露一场霜。(江苏无锡)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江南)

处暑高粱白露谷(西北)

处暑难逢十日阴,白露难逢十日晴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江苏)

烂了白露,天天走溜路(江南)

白露, 白露,四肢不露(北方)

白露,不可搅土(北方)

白露水,寒露风:白露日下雨则寒露日会台风(台湾)

白露白猕猕,秋分稻秀齐(上海)

麦到芒种秫到秋,黄豆白露往家收(北方)

篇8:白露节气各地民间习俗

白露节气各地民间习俗

白露是个水汽类节气。白露时节呈现出典型的秋天的特征:大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祭祀禹王:请来四方神,共享太平世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祭禹王的香会每年四期,其中清明、白露的春秋两祭规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这时,每天都要唱一台戏,每台戏有四出。两出文戏,两出武戏,其中一出必为《打渔杀家》。

主持祭祀的人叫做祝司。祝司负责唱神歌并请神。请来的不只是禹王,还有其他神仙,比如城隍、土地、花神、蚕花姑娘、宅神、门神、姜太公等。

诸神请来之后,祝司逐一敬酒,唱道:“造酒尔来是杜康,消愁解闷为最高。劝君更尽一杯酒,与我同消万种愁。”

敬酒之后会呈上一只盘子,盛有大米、小麦、甘蔗、豆、糖果、首饰、茶叶等供品,此为献宝。献宝时对每件供品都要唱颂,如唱小麦:“土府埋根过半年,花开深处晚风前。家家看似三月雪,处处离割四月天。”

神歌由祝司颂唱,参加祭祀的人齐声合唱,气氛热烈。然后,在祝司带领下,众人向禹王和诸神叩首,从而结束祭祀仪式。祭祀之后,便开始演戏。

祭禹王的香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喝得讲究:窖藏五谷酒,接续白露茶

白露时节开始收获,谚语云:“处暑高粱白露谷”。江苏浙江一带乡间,每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谷物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售卖。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之水酿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酿制除了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酿造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果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

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很大。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里还有自酿的白露米酒售卖,后来逐渐消失。

此外,南京人还有喝白露茶的习惯。茶树经过夏天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其受老茶客喜欢。家中存放的春茶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好接上。

吃得精美:蒸煮十样白,烹制带鱼饭

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以滋补身体,对治疗关节炎有好处。这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而在文成县,老百姓认为白露时节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饭后不胃酸。

“白露天,带鱼满船尖。”白露节至,正是钓捕带鱼的大好时机。温州洞头县等海岛的渔民习惯煮带鱼饭请客。当煮饭时,将鲜活的带鱼整条放在镬内用筏架晾着清蒸。待饭熟后,只见主人家一手抓住鱼头、一手抓住鱼尾,将带鱼悬空一抖,把全身的肉撒在热腾腾的米饭中,再用饭兜将饭粒与鱼肉拌匀,这时盛过来的“带鱼饭”,其味就可想而知了。

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但细想想却有道理,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了。

白露节气是农历几月几号

2022白露时间是公历:9月7日23点32分7秒,星期三,农历八月十二。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属于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也就是开始进入秋天中期。这个时候夏季的暑热才是真正消散,寒气渐深,温差变大。

白露节气的含义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指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

白气节气过后,秋风在降温的同时,将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白露气候的特点就是干燥,白露的露就是一种自然现象,节气至此,白昼阳光尚热,水汽蒸发,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以至于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一般一到白露节气的时候就算是进入到了凉爽了,也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

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也开始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

篇9:白露节气的民俗活动

白露节气的民俗活动

相对于二分二至,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并不十分出名。但实际上在我国民间,白露前后的民俗活动却是比较多的。这些活动大都是一些区域性的活动,或者与历史传说有关,亦或者与当地这一时段的气候有关,总之地方特色比较明显。今天,咱选几种比较有意思的跟大家介绍一下。

1、祭禹王

禹王呢就是传说中治水的大禹了。在今天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岛上,有一座禹王庙。相传大禹治水从北向南,最后在震泽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压在湖里。这震泽就是今日的太湖了。

大禹治水浮雕

大禹治水的具体路径今天当然已经不可考,神话传说当然也是虚虚实实,不过太湖沿岸的渔民们对此可是深信不疑的。他们在太湖中的小岛上为大禹建庙祭祀,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

苏州的禹王庙

太湖沿岸的大禹祭祀一年要有四次,分别是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其中以清明和白露这春秋两祭最为隆重。据清乾隆年间《太湖备考》所载,禹王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还有送神的仪式。祭祀的贡品,当然是渔民们在太湖捕捞的水产了。渔民中最虔诚的那一部分,甚至要将秋季捕获的第一条鱼献给禹王,以求太湖风平浪静,自己也能有个好收成。

白露太湖禹王祭祀

白露的禹王祭祀不仅是太湖两岸的渔民,甚至还有从苏南、浙北赶来的。整个祭祀期间,由于前来祭拜的人数众多,使得整个禹王庙都非常的热闹。各地的渔民带来了各地的物产,也吸引了众多的商贩和手艺人,于是太湖的禹王祭祀也渐渐发展成了一场盛大的庙会活动。

2、吃龙眼

在福建福州一带,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是附件当地特产的一种水果,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当地人认为,白露这天是吃龙眼的最好时候,这天的龙眼最为滋补。

白露龙眼最肥美

龙眼的吃法很多,既可以 直接当做水果吃,也可以用来熬粥。当地人熬制的龙眼香米粥,是滋补的佳品。至于白露的龙眼是不是最补的,这个其实谁也不知道,只是从果物的生长规律来说,白露前后确实是龙眼成熟最好的时候。所以,有好吃的总是好事,管它补不补呢?

3、酿米酒

在湖南郴州市的资兴一带历来有白露酿酒的习俗。这种酒与我们今天喝的白酒不同,是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的米酒,其酒温热微甜,称为“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最为出名的是程江沿岸居民酿制的“程酒”。程酒的历史非常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

白露米酒

程酒的酿造方法也很有特色,除了在取水、选定时节方面有着特殊的规定之外,在酿酒的时候要先酿制白酒(当地人叫“土烧”)和糯米糟酒,然后再按照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中,再放在坛子里密封并埋到地下。所以这种酒别看是米酒,后劲儿可是相当足的。所以在光绪年间的《兴宁县志》里有这种酒“酿可千日,至家而醉”的说法。

4、白露茶

从白露开始,到农历的十月份,是茶树生长的好时期。由于这个时间昼夜温差加大,夜间的水汽会在茶树、茶叶上凝结成露水,所以这个时期采摘的茶叶也称为“白露茶”。

白露茶

白露茶是一种青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茶性温凉。白露前后在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天气都比较干燥,有所谓“秋燥”的说法。但是随着气温的降低,人身体的状况也在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不再适合饮用太多凉性的饮品。

白露的来历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白露农事活动

农事:这一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因此要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之前灌水二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一般天气应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这个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是黄金旅游季节。“白露”正处夏、秋转折关头,气温日际变化大,“白露身不露”,老、弱、病者要更注意适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

蔬菜

白露后的天气有利于蔬菜生产,蔬菜生产进入了繁忙季节。

⒈培育好壮苗

⑴茄果类。育苗最好在有地模覆盖的大棚内进行。用新园土3/4,腐熟栏肥1/4,草木灰10%,钙镁磷肥5%,代森锌0.03%混配。亩播种量:番茄、茄子25-30克,甜椒30-50克每亩。种子用温汤浸种法凉干播种。精细做畦,播后勤水分管理,以促进全苗壮苗。

⑵绿叶蔬菜。种皮较厚要进行种子处理并浸透水催芽播种,苗床和生产用地要深翻晒白,精细做畦,播后勤水分管理,以促进全苗壮苗。

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⑴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等,用除尽或抑太保加杀虫双或农地乐或京保尔(甲维盐)或杜邦安打或海正三令等防治;病害主要有花菜黑玉病,小白菜、大白菜白斑病,用代森锌、百菌清或新万生防治;甘蓝黑腐病和大、小白菜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或可杀得或猛克菌加清腐等药剂。

⑵茄果类等秧苗,主要防治猝倒病,定期用托布津或百菌清轮换喷治。

⑶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除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外,采收前必须掌握用药安全间隔期。

篇10:白露节气的传统民俗

白露节气的传统民俗

白露习俗:白露茶

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白露习俗:酿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白露习俗:吃龙眼吃番薯丝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吃龙眼的由来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福州人这个时节喜欢吃龙眼。传说白露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当然这种疗效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不可全信。

福州人在白露这天吃龙眼的习俗由来已久,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福州人认为龙眼“很补”。白露时,龙眼完全成熟,甜度最高,口感最好,福州人在这一天特别喜欢买龙眼。据介绍,老福州人喜欢将剥了皮的龙眼泡在稀饭里,龙眼晶莹剔透,孩子们可以为此多吃一碗饭。

专家表示,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更是秋季白露的好食品。

对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者,常有气血不足之证,而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龙眼肉既补心脾,又益气血,甘甜平和,有较好疗效,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贫血的功效。因此,如果你是气血不足者,不妨在白露时吃些龙眼,可以有效治疗贫血问题。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白露吃龙眼。因为龙眼是属性偏温的水果,过量食用会引发目赤、便秘等症状,因此容易上火的人要少吃龙眼,另外,糖尿病患者还有胆识病患者也不宜白露吃龙眼来养生。

而且,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在吃完龙眼之后,最好喝一些盐水或蜂蜜水,多吃些青菜,这样可以适当中和一些,不容易上火。

白露前后都是吃龙眼的好时候,此时暑热消散,人们的食欲会逐渐提高,是调养身心的好时节,吃龙眼有助于健脾、补血、益智,每天可以适当吃一些,但不可过量,龙眼易上火,儿童一天最好不要超过250克,成人最好不要超过500克。

挑选龙眼时,果皮要选择无斑点、干净整洁的;外表有裂纹的就不要选了,正常的龙眼手感很饱满,硬实,如果摸起来很软的话,那么是时间久的了。如果摸起来时硬邦邦的那种,有可能是变质的;此外,还要看龙眼的颜色,一般要选择土黄色的,这种日照、水分都是比较充足的,而金黄色的龙眼味道就没那么甜。

说到龙眼的保存那就更简单了,只要把它装在保鲜袋里放在冰箱里就行了,但是要在保鲜袋上扎几个洞,透气。

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从字面上非常好理解,说的是白露节气到来,自然界中就会出现白色的露水了,这露水也是因为炎热暑气开始慢慢消退,而地里的寒气开始上升,空气冷暖不均,雾气出现凝结形成金银剔透的白色小露珠,农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野外早晨起来能看到远处的山上雾气腾腾,近处的水塘水面上也是雾气腾腾,草丛中也挂满了露珠。

白露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是农民常说的白露有三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三个特征就是白露节气最好的诠释。我们先来说说“凉风至”,这里说的凉风至,是与炎热三伏天季节的时候,天空中吹过来的风都是热风,给人的感觉是热气腾腾,是那种“上蒸下煮”的热气。而白露节气来临之后,因为昼夜温差大,晚上和早上气温比较低,这样吹过来的风是凉风而不是热风,这样人们吹着凉风很舒服。

“白露降”,白露降就是说的早晨我们就可以看到野外露水降临,有种白露为霜的寒气了。“寒蝉鸣”说的是秋蝉,与夏蝉不一样,夏蝉是越热越叫得狠,而秋蝉是因为天气凉才鸣叫的,并且这种鸣叫不会与夏蝉一样频繁。

白露节气古人也有自己的解释,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白露”的解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秋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里很好说明白露节气到来,寒气开始盛了。

【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相关文章:

1.各地白露节气的谚语

2.白露节气农谚

3.白露节气流行谚语

4.白露节气短信祝福

5.白露节气气象谚语

6.24节气民俗农谚

7.立冬节气民间民俗

8.白露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9.白露节气养生祝福问候语

10.白露温馨节气祝福短信

下载word文档
《白露节气的各地民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