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白露节气食俗介绍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

2025-01-18 08:40: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东升泰山之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白露节气食俗介绍,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白露节气食俗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

篇1:白露节气食俗介绍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

9月8日为白露节气,古人云:“阴气渐重,露凝而白”。若从四时配五行而论,则“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说的是处暑时节天热,尚可每天一盆水浇身,但是到了白露时气温下降,赤膊裸体则容易着凉。因温度变化迅速,故民间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又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此时养生讲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进补鸭肉、鱼肉、瘦肉、豆制品等。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白露的描写,且脍炙人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白居易的咏叹也很有味道:“凉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去暑找黍,白露割谷

吃秋,老北京时不同的阶层人们有不同的吃法。一般中下层的百姓人家讲究“吃秋鲜儿”他们认为吃新粮吃新的蔬果最富有营养。俗语曾有“去暑找黍,白露割谷”之说,入秋后各住户中的主妇们要尝鲜儿,常去购买新上市的玉米(即玉蜀黍)面、玉米渣、高粱米,新小麦磨成的白面。

用这些新粮为老少一家人蒸制出美味的枣窝头、枣馒头、懒龙、花卷以及玉米渣粥、高粱米饭等花样主食,或者割点肉买点新上市的韭菜、茴香、小白菜制作出馋人的水饺、锅贴、菜团子、糊饼、馅盒子等。

家境较好的四合院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红烧肉、红烧鱼、炖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佳肴来贴秋膘。而旧京的一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演艺界名伶们的吃秋则非常讲究,常携家人或约好友下饭庄饭馆。聚餐,饮酒品尝名肴或吃北京风味的.烤鸭烤肉涮肉等名吃。一些人还有手提着全聚德的烤鸭或水果等相互馈赠之俗。这些吃秋及送礼之俗曾是旧京街市及四合院一道市井秋景儿。

柿甜杏酸--果子干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之后天气渐凉,秋季宜少辛多酸。由于酸味食物入肝,肝气挟制肺气,从而可使人体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故秋天人们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干燥辛辣的食物,多食些养阴生津的酸品。如果您以为所指仅限于酸味的蔬果,确着实过于乏味。今天就给大家还原一道最地道的老北京酸甜小吃。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记:“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劝尔多添三两碗,保君腹泻厕频登。”的诗句,这说的便是“果子干”。果子干原本是老北京夏天极为常见的解暑小吃,但是随着外来冰品的取代,很多人早已将其忘怀。早在唐鲁孙先生的书中有描述道:“过去卖果子干从来不吆喝,可是手里有对小银碗,一手托两碗,用拇指食指夹起上面的,向下面的敲打,敲的好的能敲出好多清脆的花点来。”如今念着,想来也觉是重现了一幅老北京市场里的景象。

其实制作的原料简单至极,只有三样。柿饼、杏干和鲜藕片。可您不要小看这三样东西的配搭,那做法可是极为考究的,要得让成品既不能稀如水,也不能稠如粥。定要先用水将柿饼、杏干泡过,再掰碎发开,临了还要切上几片薄脆的藕片。将整碗镇在冰箱里。吃时舀上一勺,呷一下便一股脑的顺势滑入口中,顿将“两腋生风柿甜杏酸”的妙处了然于心。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秋季吃梨,最是滋润清火祛秋燥。“白露打枣,秋分卸梨”是一句农事谚语,新鲜的枣子、水灵灵的梨,都是这个季节成熟的时令果实。梨的种类很多,雪梨、鸭梨、沙梨、香梨、烟台梨等等,每种的外形和口感都不相同。

梨肉多汁,有润肺、祛痰化咳、通便秘、利消化的作用,对心血管也很有好处。但梨性寒容易伤脾胃,不可多吃。除了鲜吃,梨还很适合榨汁或炖甜汤。冰糖雪梨是一道常见的甜品,加上川贝一起炖,止咳效果更佳。

白露喝粥 祛凉防燥

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而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而多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则会影响肺、大便和皮肤。

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贴秋膘”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

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魏新军说,对于病人来说,药物需要辨证诊治,而对于健康人来说,同样可以食补。

篇2:白露节气食俗

白露节气食俗

白露将至,天气渐凉,209月8日为白露节气,古人云:“阴气渐重,露凝而白”。若从四时配五行而论,则“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说的是处暑时节天热,尚可每天一盆水浇身,但是到了白露时气温下降,赤膊裸体则容易着凉。因温度变化迅速,故民间有“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又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此时养生讲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进补鸭肉、鱼肉、瘦肉、豆制品等。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白露的描写,且脍炙人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白居易的咏叹也很有味道:“凉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去暑找黍,白露割谷

吃秋,老北京时不同的阶层人们有不同的吃法。一般中下层的百姓人家讲究“吃秋鲜儿”他们认为吃新粮吃新的蔬果最富有营养。俗语曾有“去暑找黍,白露割谷”之说,入秋后各住户中的主妇们要尝鲜儿,常去购买新上市的玉米(即玉蜀黍)面、玉米渣、高粱米,新小麦磨成的白面。

用这些新粮为老少一家人蒸制出美味的.枣窝头、枣馒头、懒龙、花卷以及玉米渣粥、高粱米饭等花样主食,或者割点肉买点新上市的韭菜、茴香、小白菜制作出馋人的水饺、锅贴、菜团子、糊饼、馅盒子等。

家境较好的四合院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红烧肉、红烧鱼、炖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佳肴来贴秋膘。而旧京的一些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演艺界名伶们的吃秋则非常讲究,常携家人或约好友下饭庄饭馆。聚餐,饮酒品尝名肴或吃北京风味的烤鸭烤肉涮肉等名吃。一些人还有手提着全聚德的烤鸭或水果等相互馈赠之俗。这些吃秋及送礼之俗曾是旧京街市及四合院一道市井秋景儿。

柿甜杏酸--果子干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之后天气渐凉,秋季宜少辛多酸。由于酸味食物入肝,肝气挟制肺气,从而可使人体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故秋天人们在饮食方面要少吃干燥辛辣的食物,多食些养阴生津的酸品。如果您以为所指仅限于酸味的蔬果,确着实过于乏味。今天就给大家还原一道最地道的老北京酸甜小吃。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记:“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

劝尔多添三两碗,保君腹泻厕频登。”的诗句,这说的便是“果子干”。果子干原本是老北京夏天极为常见的解暑小吃,但是随着外来冰品的取代,很多人早已将其忘怀。早在唐鲁孙先生的书中有描述道:“过去卖果子干从来不吆喝,可是手里有对小银碗,一手托两碗,用拇指食指夹起上面的,向下面的敲打,敲的好的能敲出好多清脆的花点来。”如今念着,想来也觉是重现了一幅老北京市场里的景象。

其实制作的原料简单至极,只有三样。柿饼、杏干和鲜藕片。可您不要小看这三样东西的配搭,那做法可是极为考究的,要得让成品既不能稀如水,也不能稠如粥。定要先用水将柿饼、杏干泡过,再掰碎发开,临了还要切上几片薄脆的藕片。将整碗镇在冰箱里。吃时舀上一勺,呷一下便一股脑的顺势滑入口中,顿将“两腋生风柿甜杏酸”的妙处了然于心。

白露打枣,秋分卸梨

秋季吃梨,最是滋润清火祛秋燥。“白露打枣,秋分卸梨”是一句农事谚语,新鲜的枣子、水灵灵的梨,都是这个季节成熟的时令果实。梨的种类很多,雪梨、鸭梨、沙梨、香梨、烟台梨等等,每种的外形和口感都不相同。

梨肉多汁,有润肺、祛痰化咳、通便秘、利消化的作用,对心血管也很有好处。但梨性寒容易伤脾胃,不可多吃。除了鲜吃,梨还很适合榨汁或炖甜汤。冰糖雪梨是一道常见的甜品,加上川贝一起炖,止咳效果更佳。

白露喝粥 祛凉防燥

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而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而多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则会影响肺、大便和皮肤。

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贴秋膘”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

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魏新军说,对于病人来说,药物需要辨证诊治,而对于健康人来说,同样可以食补。扩展阅读 燥为秋天的主气,其中初秋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称为温燥。可通过饮食对秋燥进行调治。

篇3:24节气芒种的食俗知识介绍

芒种的食俗介绍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同时降水也多,空气湿度很大,体内的汗液常常无法通畅地排出。人们就会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俗话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气候开始炎热,因而人们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饮食也要清淡,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做麦食

麦类食品,吃起来好处特别多。大麦性咸温,微寒,能消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壮血,养颜益色,盈实五脏,并可化食止泄,久食令人丰肌增白,皮肤嫩滑。大麦面粉要优于小麦面粉,无燥热之气。大麦煮粥甘滑可口,磨面做酱,则味道香美。小麦性甘微寒,主补心止烦,可除热止汗,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吐血。滋养强壮,使妇女易于孕育。又因为小麦含有丰富钙质,而钙质又是组成骨质的重要物质,因而是最利于少年身体成长的食品。小麦秋天播种夏夭收割,公历五六月间,新麦已经成熟,已出嫁的女子,可以做各种麦类食品,送给父母尝新,以此表示探望。陕西富平一带,将此称为女看娘,还有谚语说:“麦上场,女看娘。”

黄梅雨

本月东南沿海地区,因季风方向由西北改为东南,寒暖燥湿不同的两种空气相遇,水蒸气多而地面还冷,所以常常湿润多雨。此时正当梅子成熟,梅子变黄将落,故称这个时节为黄梅。淫雨霏霏,连日不晴,称为黄梅雨。《埠雅》有载:“江湘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褥。柱础皆汗,蒸郁成雨,谓之梅雨也。”过去也有人写诗咏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还有“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辣花开后塞”的诗句。

各处气候不同,梅雨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岁时纂要》中记载:“闽人以立夏后逢庚为人梅,芒种后逢壬为出梅。”《癸辛杂识》说芒种后壬日人梅;《月令广义》中记载芒种后逢丙日人梅,小署后逢未日出梅。淮浙一带都以芒种后为梅雨季节。周处的《风土记》把夏至以前的多雨日子叫作黄梅雨。《皮溪诗话》说,江南五月,梅子熟时,霖雨连旬,叫作黄梅雨。清代顾禄的<清嘉录·黄梅天》引用项WL东的说法,道:“江南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遇雷电为断梅。”至于岭南一带,则因为兼跨温带和热带两个地带,三月四月就是雨季,越向南,雨量就越是充沛。云贵地区有“天无三日晴”的民谣。这都是地势造成的气候特点。

吴地习惯于以芒种后逢壬日为入霉,俗语有“芒种逢壬便入霉”的说法。因而人们就根据人霉的日子,来推测霉菌的高下程度。例如芒种这天遇壬日,就是霉高一尺;到第十日遇壬,就是霉高一丈。不用的物品过了一夜,就会生出霉斑,此时称为黄梅天,福建建宁叫作禁雷天,湖北监利叫作霉旺。

梅雨时节,天气忽阴忽晴,以多雨为佳,有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又说“大小黄梅三尺三”。农家依靠梅雨润湿田地,江河因梅雨水量增加,可以借此防早。人的住所因梅雨而潮湿,衣物等极易生霉斑,甚至腐烂。因此,家中要小心盖藏,谨慎存放物品。《本草拾遗》中说:“江淮以南,地气卑湿,五日尤基,过此节后,皆须曝书画。梅雨沽衣,便腐黑,汗垢如灰汁,有异他水,但以梅叶洗之乃脱。”因此,“梅”也常写作“霉”,表示物品因潮湿温热而腐败变色。到小署之后,才没有蒸腾潮湿之患。从徐淮向北的地区,春夏常早,而公历七八月,反倒阴雨连绵不绝,物品开始发霉,一般也习惯称之为梅雨。

贮梅水

芒种梅雨天的雨水,性质甘滑,胜于山泉,在瓮中储存起来,水味可以长久不变,喜欢喝茶的人都十分珍爱。饮茶用水比较严格,如水质不美,则茶味顿失。《食物本草》中说:“梅雨时,置大缸收水,煎茶甚美,经宿不变色易味。贮瓶中,可经久。”另外,《茶解》中说:“烹茶宜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吴地风俗中,居民在梅雨之初,都在庭院中列好大缸,收存雨水,以供烹茶,称之为梅水。徐士能的《吴中竹枝词》道:“阴晴不定是黄梅,暑气燕燕润绿苔。瓷瓮竞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梅水除可做饮品外,还有消毒作用,做酱也易熟,只是不可用于酿酒做醋。

酿饮烧酒

烧酒似乎从唐代时便有。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诗道:“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珑拍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当?”雍陶也有诗道:“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人长安。”据《方舆胜览》记载,古有荔枝楼在南宾郡(今重庆忠县)西南方向,由白居易修建。雍陶是成都人,可见当时川东川西,酿饮烧酒的风气已经很是盛行。另外《唐国史补》中记载:“酒则有剑南之烧春。”韦庄词中写道:“锦江春水,蜀女烧春。”可见烧酒又叫烧春,而又以成都所酿的烧酒最为著名。

元朝人们称之为汗酒,还有人称其为阿刺吉酒,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称用好酒蒸熬取其蒸馏水,制成阿刺吉。李时珍《本草纲目》则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播米,或梗米,或黍,或林,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元初用兵西部边吸,烧酒也可能是参考域外的酿酒方法进行改良而得。梁章拒在《浪迹业谈》中就引用了李宗表称其为阿刺吉酒的说法,并引其“年深始得汗酒法,以一当十味且浓”的诗句。

现在各地都出产烧酒,所用原料有高粱、大麦、玉蜀黍、绿豆等,又以高粱酿制的烧酒最为纯正。此外,还有加人花果酿制的烧酒,如玫瑰烧、佛手烧、木瓜烧之类。

烧酒味道辛甘浓烈,能升阳发散,胜湿祛寒,开郁结,止泻疟冷痛,杀虫辟瘴。北方人四季饮用烧酒,南方人则只在夏季方饮。

制梅品

梅花开于寒冬,果实熟于炎夏,积贮了春天的全部生气,食后生津,可治痰涎塞塞。古时用梅调味,《尚书·说命》中说:“若作和龚,尔惟盐梅。”唐代诗人沈佳期诗云:“盐梅和鼎食,家声众所归。”诗僧贯休《酬李相公见寄》中则有“盐梅金鼎美调和”的诗句。芒种时梅已熟透,可以采摘制作各种梅类食品:

乌梅

以竹篮盛青梅,置于烟囱上熏黑,或者去核放人笼中,在篱叶燃烧后所生的煤烟中熏干,梅色变得乌黑,因而得名。

未经过再加工的熏梅,用以人药,不作调味食用。性酸温,平滑,能敛肺滑肠,杀虫柔肝,有健胃固肠的功效,并可用于止泻痢,又可发汗解热,用于舒胃,治疗好唾口干之症。

乌梅以肉厚色黑、猫性大者为佳。如果用稻灰淋汁润湿后再蒸一次,则肥腆润泽,不生蛀虫,也可以在用糖腌后贮藏,或用蜜煎成蜜果。如果将乌梅洗净,捣烂后放人水中煮沸,再放人红糖,糖汁便会酸甜相宜,冰镇之后,在炎夏饮用极为美妙;也可以将其捣烂,加适量蜂蜜,调成汤微煮饮用。

白梅

用青梅与盐汁加工调制,时间久了会生出一层白色藉粉,故此得名。《居家必要》中说:“取大音梅以盐演之,日晒夜演,十昼十夜,便成白梅。调鼎和紊,所在任用。”白梅一般都是在梅雨时节采摘腌藏的。

白梅性平,酸咸,食之可以清热解毒,醒酒杀虫,功效与乌梅相同。《本草纲目》说它可治中风、惊痛、喉痹、痰厥、僵仆等症。

梅酱

梅酱,用梅榨汁而成。其制法:用熟梅十斤,蒸烂去核,每一斤梅肉加盐三钱搅匀,正午晾晒,等晒成红黑色后收起。用时加白豆落仁、植香、少许怡糖,用凉水调匀饮服,特别解渴。

冰梅丸

冰梅丸可治喉闭。用青梅二十颗。盐十二两,先腌五日,然后取出梅汁,拌白芷、羌活、防风、桔梗各二两,明矾三两,猪牙皂角三十条,一起研成细末与梅拌在一起,然后用瓷瓶贮存即成。

糖脆梅

取青梅一百个,用刀划出纹路,再用熟冷醋浸泡一宿,取出控干,另用熟醋调和砂糖一斤半,使梅浸没,装人瓶中,以薯叶扎口,盖碗藏于地下,深达一二尺,盖上泥土。待白露节过后取出,换糖腌浸后即成。

盐梅

取半青半黄的梅果,每个用盐一两(盐少无效),浸泡一天一夜,取出晒干,再泡再晾晒、腌演,一直到盐水完全用尽。每次用育铜钱三枚,夹盐梅两个,麻线扎住,装在瓷罐内封牢,埋在地下。约过百日之后,取出即可食用。埋藏一年后的梅品质方佳,存放时间越久越好。盐梅性酸平,主治痰涎塞塞,喉便踢痛,吐咽困难。若有类似症状,把盐梅含在口里,咽汁人喉即消。

糖拌梅

先取白糖在锅中溶解,使之成为浓厚的液体,然后将青梅倒人搅拌,随即将锅取下,待凉干后,糖就全胶附在梅上,青白相映,咬食的口感又酸又甜,清脆可口。

梅子水

用大梅子三五十枚,捣碎放人有嘴的瓶内,加盐三两,投人河中,使水没瓶二指。一日后,取艇灿(俗名鼻涕虫)投人瓶中,越多越好,常年存放药效更佳。梅子水性酸咸,主治各种恶疮,凡是毒疮,只要用梅子水擦上就可消除。

返回目录

芒种不宜吃什么

生冷食物

夏季要少吃生冷食物,少喝冷饮,特别是冰。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小儿、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侮,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生冷食物是寒性食物,寒与湿互结,就会使脾围胃耗,导致泄泻、腹痛之症发生。

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容易患上手足疼痛,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芒种节气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两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少吃肉

芒种饮食注意事项首先应少吃肉食,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少吃甜食

甜食一般火气大,含糖分高,产生的热量高,若过多食用,就会化热生火,使体内糖分过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宜引起消化不良,产生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腻无味,嗳气吞酸等现象。

返回目录

芒种适合吃什么

黄瓜

黄瓜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钾元素,水分含量又非常高,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以及无机盐,把黄瓜和蒜泥搭配在一起吃,可以让食欲增强,还可以达到杀菌作用,清炒黄瓜,凉拌黄瓜都很好。

吃木耳

木耳可以达到补脑润肺,凉血作用,夏天适当的吃一些木耳能够起到排出毒素以及增加食欲效果,把银耳和木耳搭配在一起,再加入水冰糖蒸好,就可以起到补肾健脑作用。

绿豆粥

绿豆利水消暑以及去水肿的作用不错,和黑豆大米搭配在一起做成杂豆粥,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b族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作用。

返回目录

芒种节气的养生水果是哪些

桑椹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

梨有降血压、清热镇凉的作用,梨皮和梨叶、花、根也均可入药,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香瓜

香瓜的营养价值可以跟西瓜媲美,它含有丰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多食香瓜,有利于人体心脏和肝脏以及肠道系统的活动,促进内分泌和造血机能。

樱桃

樱桃号称“百果第一枝”,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食用樱桃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及防癌的功效。容易上火的慎食,糖尿病者忌食。

返回目录

芒种适合吃什么蔬菜

黄瓜

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苦瓜

苦瓜具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内分泌、抗氧化、抗菌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药用和保健功能。

空心菜

空心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丰富的植物纤维。夏季经常吃有消暑解热、排毒养颜等功效。

返回目录

篇4:白露节气的习俗介绍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

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返回目录

白露时间

——2035年白露时间

20白露时间:9月7日,17:52:46,农历年八月(小)初一

2022年白露时间:9月7日,23:32:07,农历2022年八月(大)十二

2023年白露时间:9月8日,05:26:31,农历2023年七月(大)廿四

2024年白露时间:9月7日,11:11:06,农历2024年八月(大)初五

2025年白露时间:9月7日,16:51:41,农历2025年七月(大)十五

2026年白露时间:9月7日,22:40:59,农历2026年七月(小)廿六

2027年白露时间:9月8日,04:28:08,农历2027年八月(小)初八

2028年白露时间:9月7日,10:21:49,农历2028年七月(小)十八

2029年白露时间:9月7日,16:11:32,农历2029年七月(小)廿九

2030年白露时间:9月7日,21:52:26,农历2030年八月(小)初十

2031年白露时间:9月8日,03:49:45,农历2031年七月(大)廿二

2032年白露时间:9月7日,09:37:27,农历2032年八月(小)初三

2033年白露时间:9月7日,15:19:53,农历2033年八月(小)十四

2034年白露时间:9月7日,21:13:29,农历2034年七月(大)廿五

2035年白露时间:9月8日,03:01:58,农历2035年八月(小)初七

<<<返回目录

白露吃什么好

从养生的角度,白露时,应该多吃一点滋阴润肺的食物,比如富含维生素的碱性食品,如苹果、胡萝卜、海带等,如果你无肉不欢,那么鸭肉是最好的选择,来一碗老鸭汤吧!

白露时最好多吃一点甜甜的、润燥的食物,比如此时上市的梨、百合、甘蔗、芋头、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

白露最好不要吃什么呢?不宜食用的有蛋黄、乳酪这样的酸性食品,喜欢吃肉的朋友不要吃狗肉,狗肉性温热,吃了以后会损伤人体内的津液,还特别容易上火。

另外,白露的时候,可不能像夏天一样,西瓜、冷饮随意乱吃了,因为天气已经慢慢转凉,如果再吃这些,很容易造成感冒和消化不良。而且,最好不要吃得太饱或者太多,海鲜大餐什么的还是免了,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有胃肠疾病了。

<<<返回目录

篇5:白露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

1、吃鳗鱼

这个节气起,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在瓯江口外的洞头岛,照例要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而白萝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2、推燕车

在山东省郯城县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3、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4、白露节

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

5、祭禹王香会

每年白露时节,太湖人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6、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7、白露茶

白露后秋分前采摘的茶叶叫白露茶。老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白露茶截取的是天地由暖变凉阶段的自然力量。

8、喝白露酒

苏南和浙江有自酿白露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返回目录

和白露节气有关的谚语

1.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2.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3.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4.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5.谷到白露死。

6.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7.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8.白露枣儿两头红。

9.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10.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11.白露不种,寒露不收。

12.白露葱不打苞。

13.白露分割地,秋分无生田。

14.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全田后劲足,不衰又不狂。

15.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16.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

17.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18.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

19.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

20.白露节,棉花地里不得歇。

21.棉怕白露连阴雨。

22.白露到秋分,家禽快打针。

23.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24.白露到,摘花椒。

25.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26.过了白露节,早寒夜冷中时热。

27.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28.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返回目录

白露节气养生指南

一、白露节气养生:注意起居,身不着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是说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气温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体了,以免着凉。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二、白露节气养生:饮食宜营养清淡

白露时节,要注意饮食,特别体质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人,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的缘故。因此,从饮食上看,注意注意滋阴润肺,要多些梨、银耳、蜂蜜、百合、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黄萝卜等。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必要,比如芥蓝、菠菜、绿菜花等。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生冷食物腌制菜品和过于甘肥油腻的食物,不要多吃辣椒等,以免影响肺、大便和皮肤。

三、白露节气养生:要注意运动锻炼

秋季也是支气管哮喘等病发病率很高,有些体质容易过敏的患者,很容易闹上症状像感冒的“花粉热”。因此,这个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每天进行散步、慢跑,周末可进行登山等。还要注意心理养生, 保持愉快的心情, 多与朋友进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郁。

节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显而易见,民间就有“疾病跟着节气走”的说法。白露节气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相差可达10多摄氏度;加之秋燥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是呼吸道、消化道等疾病的易发季节,因而白露前后注意养生,显得十分重要。

<<<返回目录

白露要多吃的食物有哪些

1.大枣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2.红薯

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3.百合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4.菊花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返回目录

篇6:白露节气吃什么食物介绍

1.我们在这个节气里面可以吃的美食种类其实也是挺多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去吃一些梨。因为在白露的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都非常容易上火,而梨恰恰可以帮助我们降火,所以说吃梨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但是也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年人不要吃得太多,因为它是一种凉性的水果,如果吃得太多可能对肠胃不太好。

2.其次我们还可以去吃一些大枣,它可以帮助我们安神,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健脑。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防治高血压这种疾病,对我们贫血的症状也有一定的好处,如果你骨质疏松的话,那么也可以去吃一些大枣。所以说大枣这种食物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白露的时候是一种不错的食物。

3.我们还可以去喝一些菊花茶,特别是对于一些喜欢喝茶的人来说,这就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因为喝菊花茶它可以帮助我们去火润肺,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生津明目,所以说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经常的去喝一些菊花茶。

4.在这个时候红薯差不错也已经成熟了。所以说我们也可以去购买一些红薯回来煮着吃或者是用来顿稀饭来吃,都是非常的香甜的。并且它还可以帮助促进消化,所以说大家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购买一些红薯保存在家里。

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那么现在大家知道白露节气的时候适合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了吧!所以说大家以后在这个时间里就可以准备一些上面所介绍的这些食物。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美食也是非常的适合吃的,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仔细的了解一下。

篇7:白露节气吃什么食物介绍

1、白露节气养生食谱之鲜奶银耳乌鸡汤

材料:白条乌鸡1只,水发银耳19克,百合38克,猪瘦肉225克,鲜奶250毫升。

调料:姜片、盐各适量。

做法:银耳洗净,撕成小瓣;百合洗净;猪瘦肉、乌鸡分别洗净,切块,略炒。锅内放入乌鸡、猪瘦肉、银耳、百合、姜片、适量清水,大火烧沸,改用小火煲2小时左右,倒入鲜奶拌匀,煮5分钟,放入盐调味即可。

2、白露节气养生食谱之南瓜百合蒸饭

材料:大米150克,小南瓜1个,鲜百合75克。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南瓜洗净,切开蒂部,挖出瓤、子;百合洗净,掰瓣;大米淘净;冰糖用开水融化成糖水。大米、百合装入南瓜盅内,倒入冰糖水(没过大米1厘米),盖上南瓜蒂部,放入蒸锅蒸三十分钟即可。

3、白露节气养生食谱之莲子百合煲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4、白露节气养生食谱之柚子鸡

配料: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静,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白露吃什么好

1、红薯:预防癌症助排毒

白露吃什么推荐几款白露必吃的食物。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2、板栗:补脾健胃养元气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秋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3、大枣:宁心安神抗过敏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补养佳品。

4、百合:养阴润肺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5、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方法。

6、核桃:温肺定喘又补脑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7、菊花茶:祛燥润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秋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篇8:介绍白露节气的八大习俗

白露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在每年阳历9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165度时开始。历书记载:“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顾名思义,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

1、白露茶

白露后秋分前采摘的茶叶叫白露茶。老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白露茶截取的是天地由暖变凉阶段的自然力量。

2、喝白露酒

苏南和浙江有自酿白露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3、吃鳗鱼

这个节气起,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在瓯江口外的洞头岛,照例要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而白萝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4、推燕车

在山东省郯城县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5、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6、白露节

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

7、祭禹王香会

每年白露时节,太湖人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8、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篇9:白露节气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介绍

白露的由来

白露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中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又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农历八月正是公历的九月,而白露便在这一时节,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对于气候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大雁、柳莺等鸟儿会发出集体迁徙讯息,准备向着南方迁徙,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白露的习俗是什么

白露习俗一、喝白露茶

南京不愧是六朝古都,南京人是很会生活的。他们也很重视各种节日。

老南京人则饮“白露茶”,品尝那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

到了白露,讲究的南京人是要喝“白露茶”的。据说,此时的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白露习俗二、为小孩补露祛病

有些地方过白露,还有一个专为小孩补露祛病的习俗。

如果小孩子患有哮喘、尿床等疾病,白露这天,家人会宰杀鸡、鸭,煮熟后盛入碗中,让这个孩子端到岔路口去吃。吃完后,将空碗放在一条路上,孩子则从另一条路回家。过一会后家人再去收回碗筷。

据说,这是因为白露的“露“和“路”谐音,白露日将孩子吃饭的饭碗放到另一条路上,意味着将哮喘、尿床等疾病,借着白露日,从此远离孩子。

白露习俗三、饮白露酒

以前,很多人家自己酿酒,作为节日助兴和待客之用。而且一般是从白露时节开始酿造,以糯米、高粱等五谷为原料,略带甜味,因此得名“白露米酒”。

酒酿好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 白露这天,喝了窖藏的白露酒,再开始酿酒,可谓是酒香四溢。白露习俗四、吃龙眼

福州等地,白露时节则有吃龙眼的习俗。

白露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相传在白露这天吃龙眼,可以起到大补的作用。

白露习俗四、食用白色食材补身

白露时节,暑热已去,人们的胃口逐渐变好;而且为了应对随后将至的冬季寒冷,就开始补身了

相传,为了与“白露”字面上的“白”对应,一些地方在白露这天食用“十样白”。

所谓“十样白”,指的是十种带“白”字的食材,诸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也有的地方食用的是“三样白”,与此类似。据说,食后可以滋补身体,去除风气。

白露养生需要注意什么

衣——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我们俗话常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当秋天的季节到了白露之后呢,早晚的温差就会比较大,容易出现伤风感冒的情况,或者是导致旧病复发,因此,白露过后,一定要注意加衣服,并且要撤去凉席,还要更加注意腹部的保暖。

食——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梨——清心降火解秋燥

梨能够润燥、镇咳、降火,但是性凉不宜多食。用梨做甜汤也是一个好选择,不仅可以降低凉性,润燥功效更佳。还可以做成各种汤,清喉润肺。

菊花茶——祛燥润喉防感冒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办公族可泡菊花+枸杞茶喝。

红薯——预防癌症助排毒

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

栗子——补脾健胃养元气

栗子有白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

大枣——宁心安神抗过敏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秋季补养佳品。

百合——养阴润肺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篇10:2022白露节气的习俗介绍

2022白露节气的习俗介绍

祭禹王

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

祭祀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

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偎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江南地区尤盛白露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到了白露前后又会进入生长佳期。

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所以,老茶客们特别喜欢。 一般八月份,白露节气之前采摘的茶叶叫早秋茶;从白露之后到十月上旬,采摘的茶叶叫晚秋茶。相比早秋茶,晚秋茶的味道更好一点。如果说春茶喝的是那股清新的香气,淡淡的青草味,那么晚秋茶喝的则是一种浓郁的、醇厚的味道。经过了一夏的煎熬,茶叶也仿佛在时间中熬出了最浓烈的品性。

白露有别称么

白露节气是没有别称的。白露是农历24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的时候是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3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示着天气已经转凉。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在这个时候就会很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

24节气白露的含义

是24节气中的白露,在这个时候,太阳到达黄经165°。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这时候“夜寒白里热”,白天仍旧燥热,傍晚之后气温开始下降,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水珠成白色,经早晨太阳光的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特别的好看,进而得其美名“白露”。

这个时候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秋老虎”也将逝去,天气转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俗语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节令至此,正当仲秋的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

这个时候就会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这个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

篇11:介绍白露节气的八大习俗

白露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在每年阳历9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165度时开始。历书记载:“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顾名思义,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

1、白露茶

白露后秋分前采摘的茶叶叫白露茶。老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白露茶截取的是天地由暖变凉阶段的自然力量。

2、喝白露酒

苏南和浙江有自酿白露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3、吃鳗鱼

这个节气起,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这时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在瓯江口外的洞头岛,照例要吃鲜鳗鱼熬白萝卜,鳗鱼营养丰富,而白萝卜有“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4、推燕车

在山东省郯城县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5、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6、白露节

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

7、祭禹王香会

每年白露时节,太湖人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8、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习俗简介

9月7日,今天是白露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寒生露凝。

“秋老虎”是啥意思?

每年的8月和9月,“三伏”出伏以后,还有短期回热后的35℃以上的天气,“秋老虎”就是指立秋后的短期回热天气。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随着近几天北方地区连续降雨,今年的“秋老虎”基本撤离,天气预报显示,北京地区未来一个月的最高气温不会超过30℃。

农事活动

“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时节,正是中国各地大忙时节。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梁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同时,要给棉花、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华北地区,此时也是秋收大忙季节,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秋收的同时,还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因为“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水稻和谷子得抓紧时间收割。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除此之外,得抓紧时间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好准备。

白露节气后,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黄淮、江淮及华南等地要抓住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白露期间,华南日照较处暑骤减,且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对此,要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时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篇12:介绍白露节气的八大习俗

收清露

秋露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饮白露茶

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轻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欢。

吃番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啜米酒

白露米酒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江苏和浙江也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直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祭禹王

祭禹王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十样白

在浙江温州等地也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秋社

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东京梦华录·立秋》也有所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

篇13:白露食俗知多少

2015白露食俗知多少

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节气的由来: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在白露节,全国各地的食俗也自会不同,今天,我们就举几个例子:

白露番薯

进入“白露”,天气渐凉,各地的食俗也有所不同。旧时农家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以使得全年吃番薯或者番薯饭后不会发胃酸,因此便有白露吃番薯的习俗。

白露米酒

在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此时,人们会摆上自家酿制的米酒,举办香会。

白露茶

南京人在白露有喝“白露茶”的习俗。经过酷暑,白露前后是茶树生长的最佳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品之余味无穷,是南京老茶客们的最爱。

白露龙眼

在福建的.福州,关于白露的传统习俗较为特殊,有“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所以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其实,每一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尽相同,我们对于白露节的过法也不一样。不管人们用何种习俗庆祝,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相关文章:

1.白露节气农谚

2.韩国社交礼仪食俗

3.白露节气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介绍

4.白露节气流行谚语

5.白露节气短信祝福

6.白露节气气象谚语

7.小年的食俗说明作文

8.各地白露节气的谚语

9.白露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10.白露节气养生祝福问候语

下载word文档
《白露节气食俗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