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3-08-21 09:18: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风吻我像蛋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1:《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间作(其一)

潘大临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船。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若何边?

【注】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早年应试不第。善诗文,苏轼、黄庭坚对其诗才十分赞赏。诗中“罗浮”指广东罗浮山,当时苏轼被贬在此;“黔府”指四川彭水,当时黄庭坚被贬在此。

(1)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赏析。(4分)

(2)本诗后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江流浩荡、山水相连的'优美画面。(2分,意思对即可)作者起笔便把视线投向烟斜雾横的远方:白色的水鸟在空中自由地翱翔,很快便消失在远处的雾霭之中。诗人乘一叶扁舟迎着微风从流飘荡,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青山延绵不断直连武昌(鄂州)。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境界开阔。(2分,意思对即可)

(2)①颈联写日月高悬终古不变,而光阴则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时光易逝、功名未成的怅惋。(2分,意思对即可)②尾联写罗浮山远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表达了对苏轼、黄庭坚两位师友的怀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驾着船逆风而上,白色的水鸟在烟霭中出没翱翔。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青山连绵直到武昌。日月上悬终古不变,一去不返的是过去的时光。罗浮山远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

篇2:江间作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江间作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译文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 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只鸿雁正在振翼高飞,似在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驾船归来。

阅读及答案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赏析: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现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十多首诗和那句脍炙人口的“满城风雨近重阳”。当时人们对他的诗歌评价甚高,黄庭坚称他“早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书倦壳轩诗后》,后来陆游也说他“诗妙绝世”(《 跋潘邠分老帖》。从上面所举的两首诗来看,他的确是出手不凡,本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比较充实。缅怀古时的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是地思引,情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只要看“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多么景仰,他何尝不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尽管诗人故作平淡之语。

本诗的三个特别地方。一是意境阔大,笔力雄健;二,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炼。

用“拳”字形象的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篇3:《江间作其三]》阅读题答案

《江间作四首其三]》阅读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7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北宋]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黄州人,家贫未仕。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15、从这首诗的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1分)

16、对这首诗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首联描写的是西山赤壁地势险要,地处战略要冲,是一道天然屏障。

B、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表现出诗人对于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

C、尾联中的鱼竿客是隐者的形象,隐含着身在官场的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整首诗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炼。

17、第三联中的拳、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5、五言律诗

16、C

17、拳形象地描摹出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退生动地表现了飞鸿在广阔天空的映衬下看似没有前移、反而后退的情状。两者不仅渲染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这样宁静的风景,也蕴含了作者不愿入仕的生活态度。

篇4:江间作诗歌阅读附答案

江间作四首诗歌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4 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1)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2)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传神所在。

参考答案::

17、“拳”和“退”(要点一:指出用得好的字)。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则是用拟人手法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沙滩上一片明亮,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天空是如此广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要点二:回归原句加以分析)。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篇5:江间作的诗歌阅读训练题

江间作的诗歌阅读训练题

江间作(其一)

潘大临[注]

白鸟没飞烟,微风逆上船。

江从樊口转,山自武昌连。

日月悬终古,乾坤别逝川。

罗浮南斗外,黔府若何边?

【注】潘大临:黄州(今湖北黄冈)人,早年应试不第。善诗文,苏轼、黄庭坚对其诗才十分赞赏。诗中“罗浮”指广东罗浮山,当时苏轼被贬在此;“黔府”指四川彭水,当时黄庭坚被贬在此。

(1)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作简要赏析。(4分)

(2)本诗后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14.

(1)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江流浩荡、山水相连的优美画面。(2分,意思对即可)作者起笔便把视线投向烟斜雾横的远方:白色的水鸟在空中自由地翱翔,很快便消失在远处的雾霭之中。诗人乘一叶扁舟迎着微风从流飘荡,长江在樊口转向东去,青山延绵不断直连武昌(鄂州)。整个画面气势恢宏,境界开阔。(2分,意思对即可)

(2)①颈联写日月高悬终古不变,而光阴则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时光易逝、功名未成的怅惋。(2分,意思对即可)②尾联写罗浮山远在南斗星之外,黔州府更不知在何方,表达了对苏轼、黄庭坚两位师友的怀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篇6:晋书江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晋书江统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

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事,官职名。如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中原以外的各族。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却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成都王颖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识微见远。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C.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4分)

(2)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3分)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分)

10.(3分) C(原文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

11.(3分) B (“中原以外”应是“华夏族以外”,以民族划分,不以地域划分)

12.(3分) C(文中没有说江统被收押在何处)

13.(10分)(1)(东宫原来的属臣)在路边哭泣,(1分)不畏杀头之类的重刑(或:不顾重罪、不畏重刑),(1分)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1分)不如放了他们。(1分)(应该将主语“东宫原来的属臣”补充出来。辟:辟是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不顾重罪”、“不畏重刑”属意译。得分点:路次,辟,彰)(共4分)

(2)还未到任,就征召了荀慈明;(1分)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1分)你们兖州有没有像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 (1分) (得分点:下车,辟,贵州)(共3分)

(3)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1分)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1分)战败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1分)(得分点:且,智力,诚)(共3分)

附译文:

江统,字应元,是陈留国圉镇人。江统性情沉静寡言,志向远大。当时人们给他的评价是“高峻少言的江应元。”与同乡蔡克一样闻名。成年后继承他父亲江祚的爵位,被任命为山阴县令。当时,陕西、甘肃边境不断遭到氐、羌zu的侵扰,大将军孟观率军西征,亲自擒拿氐族统帅齐万年。江统深入思考东夷、西戎、北狄和南蛮扰乱中原的现象,认为在萌芽状态时就应该杜绝,于是作《徙戎论》上奏:“这些人都可以发令派遣,让他们回到本土,以安慰他们羁旅在外怀念故里的情思,解除我们华夏民族的小小忧患。惠及中国,安抚四方,德泽延及永世,这才是长久之计。”但皇帝没能采用。不超过十年,夷狄这些蛮族侵扰中原,当时的人敬服江统的远见卓识。他改任太子洗马。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等到太子被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别。江统和太子的属官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的监狱。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东宫原来的属臣冒着罪名拜别,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们。”贾谧告诉洛阳县令曹摅,因此被抓获的官员都免除牢狱之灾。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时候,江统作诔文悼念,叙述悲哀之情,被世人敬重。后来担任博士、尚书郎等官职,再后任大司马齐王司马冏参军。司马冏骄奢荒淫,(在讨伐他的战争中)将要失败,江统恳切劝谏,文章大多没有记载。调任廷尉正,每每遇到州郡里有疑点的案件,都从轻判断处理。成都王司马颖请江统担任记室(掌管章表书记文檄的官职),江统对司马颖多有劝谏。上疏评论陆云兄弟,语言很切要精到。因为母亲病故,他去职奔丧。服丧期满后任司徒左长史。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长官,让江统担任别驾,把兖州的事务交付给江统,给江统的信说:“过去王子师到豫州当官,还未到任,就征召了荀慈明;到任之后,就征召了孔融。你们兖州有没有像和荀慈明孔融一样贤达的人没有?”江统推荐高平的郗鉴为贤良,陈留的阮修为直言,济北的程收为方正。当时的人认为江统有知人之能。不久他被提升为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永嘉四年(310)避乱逃到成皋,不久病逝。

篇7:《秋江写望》阅读答案和翻译

秋江写望阅读答案翻译,这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所创作的一首诗,整首诗描绘了一副静谧的秋江景色,表现了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

原文:

秋江写望

林逋

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秋江写望字词解释:

①写望--描写眼前的景物

②鹭鸶:白鹭

③浸--映照。这句说:水面静得没有波纹,把青天映了出来。

篇8:《秋江写望》阅读答案和翻译

试题:

1、“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4分)

答案:

1.“浸”为“倒映”之意(1分),形象地写出了平静的水面倒映青天的'特点,营造了一种静谧安适的氛围 ( 2 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1 分)。(2 分。意思对即可。)

2.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 分)。诗中描写了安详打吨的鹭鹭、平静的水面、白净的芦花和渔船上升起的炊烟(l 分),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秋江美景图(1 分),表现了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1 分)。(4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秋江写望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静谧的秋江景色:鹭鸶安详地在沙滩上打盹,一切都是静悄悄的,片水无痕浸碧天形象描写了水面连一丝涟漪都没有,必填倒映在水面上的景象。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洗涮得格外白净,凸显自然的感觉。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把寂静的世界点活了。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篇9:秋江写望阅读答案翻译

试题:

1、“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4分)

答案:

1.“浸”为“倒映”之意(1分),形象地写出了平静的水面倒映青天的特点,营造了一种静谧安适的氛围 ( 2 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1 分)。(2 分。意思对即可。)

2.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 分)。诗中描写了安详打吨的鹭鹭、平静的水面、白净的芦花和渔船上升起的炊烟(l 分),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秋江美景图(1 分),表现了诗人醉心自然、宁静轻松的`心情(1 分)。(4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秋江写望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静谧的秋江景色:鹭鸶安详地在沙滩上打盹,一切都是静悄悄的,片水无痕浸碧天形象描写了水面连一丝涟漪都没有,必填倒映在水面上的景象。一片芦花被刚刚下过的雨洗涮得格外白净,凸显自然的感觉。缕缕炊烟自渔船上徐徐升起,把寂静的世界点活了。

个人资料: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相关推荐: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阅读答案林逋

小隐自题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林逋

篇10:《江村》阅读答案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

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四邻无好语,愁人独夜有惊魂。

子桑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令古道存③?

【注】①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②沈德潜,满腹才学,40年间屡试落第,六十七岁才中进士,此诗作于屡试不第期间。③尾联典出《庄子》:子與与子桑是好友,子桑生活贫困,大雨十日,子與担心子桑得病,故“裏饭而往食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破题又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中的江村画面,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颔联,作者将行船的动态与主观感受交融在一起,颇有“景中有人”的妙理。

C.颈联转为对人事的感叹,年成歉收导致邻里失去了笑语,诗人孤独捱过秋夜。

D.沈德潜主张诗歌应采取“怨而不怒”的表现形式,本诗正是这种理论的实践。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C C.“诗人孤独捱过秋夜”错误。颈联写自己登岸访友,是写朋友穷困潦倒的生活、悲苦的心境,说自己不妥。

2、①对朋友的同情。作者乘船入江村探望一位贫病交加的朋友,通过景色的描绘及作者的感触,反映穷苦知识分子的凄苦生活。②对能弘扬古道的呼吁。作者以子舆自况,远道来访贫病中的友人,符合人与人之间重视道义、互相接济的古风。③自己不遇之悲。诗句内容与注解结合,可以读出作者屡试不第,有怀才不遇的感慨。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首联通过“秋风秋雨”“苦雾寒烟”渲染穷苦知识分子的潦倒不堪的悲苦生活,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体贴和同情;颈联“俭岁四邻无好语”写年成歉收导致邻里失去了笑语,表现人情冷漠淡薄,“愁人独夜有惊魂”写朋友无人关爱的孤寂寂寥凄苦,尾联作者用《庄子》“裹饭而往食之”的典故,是为了表达对子舆弘扬道义的赞赏,对比中批评当世人情多世故,缺少温情,再通过子與与子桑的故事启发人们应该富有同情心,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多些友善和人情味;结合注释可知作者“屡试落第”,人生不顺,仕途坎坷,怀才不遇。

篇11:江雪阅读答案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作者介绍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1]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题目: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鱼可百许头 可: (2)蒙络摇缀 络:

(3)佁然不动 怡然: (4)悄怆幽邃 悄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9.《小石潭记》中写景,主要突出写了小石潭的水清澈这一特点,作者既用了正面描写,如 ,又用了侧面描写,如   。(3分)

20.柳宗元在《江雪》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在《小石潭记》中也有表现,主要体现在 ;诗与文所写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作者 , 所以表达出的情感也有相同之处,这就是 ,当然,在《江雪》中,更表达了作者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主要体现在 这个词语上。(4分)

【《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1.江晴阅读答案

2.《明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3.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4.《甲午江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5.《秋江写望》阅读答案和翻译

6.《义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7.循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8.戚继光传阅读及阅读答案翻译

9.问说阅读答案及翻译

10.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江间作(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