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醉桃源秦观,醉桃源的意思,醉桃源赏析
“阿噫……”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醉桃源,醉桃源秦观,醉桃源的意思,醉桃源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醉桃源,醉桃源秦观,醉桃源的意思,醉桃源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醉桃源 秦观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碧天如水月如眉,
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
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
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
幽欢难再期。
秦观人物轶事
被贬雷州
北宋哲宗时期,因为新旧党争,秦观被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郴州、横州编管,不断南迁,元符元年(10)秋,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观走过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观的恩师苏东坡在海南岛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中和镇),遇赦北归途经雷州,两人相见,恍如梦寐。看了秦观的诗,苏东坡感慨万千。苏东坡走后,秦观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乡民中体察他们的疾苦,观摩当地的风俗。元符三年(11)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不久,秦观也奉命北还,死在路上。
梦中题诗
秦观在雷州海康宫亭庙下,梦见天女拿一幅维摩画像让他写赞,秦观笃信佛教,于是题道:“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来后,就把这段话记录下来。宋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自已在天宁寺,还亲眼从和尚戒禅那里看到这幅字,正是秦少游的笔迹。清潘永因所编《宋稗类钞》也提到真迹在雷州天宁寺。
篇2:醉桃源 秦观
词文对照
定格对照词: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格律说明
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楷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
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典范词作
1、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2、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3、张炎《阮郎归(钿车骄马锦相连)》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篇3:醉桃源·春景
宋代 严仁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译文
拍岸春水蘸着轻柔垂杨,流水中花片飘香。追啄花片争叼柳丝小鸳鸯,它们相亲相爱一双跟随着一双。
小楼上珠帘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妆,薄薄的春衫是柳黄。她转身倚靠栏杆背着斜阳,为那风流情事暗自伤心断肠。
注释
醉桃源:词牌名,又名“阮郎归”等,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
蘸:以物浸入水中,这里是形容垂杨轻拂水面。
噆(zǎn):衔,叼。
风流:风情,风韵。
赏析
词的上片所写的境界,在唐宋词中并未少见,像温庭筠《杨柳枝》中的“一渠春水赤阑桥”;韦庄《菩萨蛮》中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欧阳修《采桑子》中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总有某种相似之处。然而细细品味,却有所不同,它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将画境、诗意、音响感融为一体,在美学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让人感到风吹浪起,湖水轻轻地拍打堤岸的声音;而堤上的`杨柳倒挂湖面,轻轻拂水,像是有声,然而却非常细微。再看看水中,瓣瓣落花,随波荡漾,种种色彩,阵阵幽香,都作用于读者的感官。然而词人并未到此为止,他要把这垂杨、流水、落花写足,于是又添上一对对鸳鸯。它们在湖上自由自在游戏,一会儿嬉弄花瓣,一会儿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这一“嗜”字看上去有点冷僻,然却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鸳鸯动作的迅速与细巧。添上鸳鸯,整个画面就活了,完整了,并且充满了生意和动态美。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词人把镜头对着小楼,只见珠帘卷处,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妆,在这新妆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她那件柳黄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黄”,同上片的“垂杨”是一样的颜色,人的装束与周围的环境取得了和谐一致。下面接着摄下佳人的一幅剪影:她背着斜阳,凭阑凝望。至于她的容颜和表情究竟如何,词人并未从正面予以描画,而仅仅从侧面着笔,写她的风神,写她的情韵;只是最后“风流暗断肠”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观评价给她的情绪淡淡地点上一笔哀愁的色调。整个下片的立意,似从唐人王昌龄《闺怨》诗来。王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严羽强调“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沧浪诗话·诗辨》)。严仁此处,似得其妙悟。这词的下片同王诗颇为神似,前面几句同样自然轻快,后面同样一个转折,表现了轻微的哀怨,而熔裁衍化,已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首词的基调是轻快灵妙的。上片写落花流水,剔除了古典诗词中那种习见的伤感;下片写少妇登楼,也不着重表现伤怀念远。全词笔致轻灵,意境新颖,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另外词的下片还注意艺术上的藏和露的关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阑的身影,隐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好比画家笔下的断山云雾,在几座峰峦之间留下空白,让幽深的意境隐藏在白云笼罩之下。这就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想像,去回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严仁与严羽、严参并称“邵武三严”,以善作小词著称,这首《醉桃源》以如画之笔写春天景色和倚阑远眺的佳人,鲜洁雅丽,在文艺思想上可能受到严羽《沧浪诗话》的影响。
篇4:醉桃源原文及赏析
醉桃源原文及赏析
原文: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
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
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译文
拍岸春水蘸着轻柔垂杨,流水中花片飘香。追啄花片争叼柳丝小鸳鸯,它们相亲相爱一双跟随着一双。
小楼上珠帘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妆,薄薄的春衫是柳黄。她转身倚靠栏杆背着斜阳,为那风流情事暗自伤心断肠。
注释
醉桃源:词牌名,又名“阮郎归”等,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
蘸:以物浸入水中,这里是形容垂杨轻拂水面。
噆(zǎn):衔,叼。
风流:风情,风韵。
赏析:
这首词以轻快活泼的笔调,将春天的美景和此景下美人的娇颜、春怨,一一写出。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是严仁的又一佳作。
词的上片所写的境界,是较为常见的,但写得更为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将画境、诗意、音响感融为一体,在美学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让人仿佛感觉到风吹浪起,湖水轻轻地拍打堤岸的声音;而堤上的杨柳倒挂湖面,轻轻拂水,象是有声,然而却非常细微。水中的瓣瓣落花,随波荡漾,种种色彩,阵阵幽香,都刺激着我们的感官。然而词人并未到此为止,又添上一对对鸳鸯。它们在湖上自由自在游戏,一会儿嬉弄花瓣,一会儿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这一“噆”字非常准确地表现了鸳鸯动作的迅速与细巧。添上鸳鸯,整个画面就活了,完整了,并且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动态美。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只见小楼上的珠帘卷处,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妆,在这新妆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她那件柳黄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黄”,同上片的“垂杨”是一样的`颜色,让人感觉人的装束与周围的环境取得了和谐一致。词人接着为读者摄下了这样一幅剪影:她背着斜阳,凭阑凝望。至于她的容颜和表情究竟如何,词人并未从正面予以描画,而仅仅从侧面着笔,写她的情韵;只是最后“风流暗断肠”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观评价给她的情绪淡淡地抹上一笔哀愁的色调。这首词前面几句自然轻快,后面一个转折,表现了轻微的哀怨。
这首词的基调是轻快灵妙的。全词笔致轻灵,意境新颖,读后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另外词的下片还注意艺术上的藏和露的关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阑的身影,隐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这就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去回味。而成功的词作,大多如此。
篇5:醉桃源,醉桃源秦观,醉桃源的意思,醉桃源赏析
醉桃源,醉桃源秦观,醉桃源的意思,醉桃源赏析 -诗词大全
醉桃源作者:秦观 朝代:北宋 碧天如水月如眉,
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
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
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
幽欢难再期。
篇6:醉桃源 秦观写的
醉桃源 秦观写的
《醉桃源·碧天如水月如眉》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碧天如水月如眉,
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
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
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
幽欢难再期。
【醉桃源词牌名简介】
醉桃源又名《阮郎归》、《碧桃春》。《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归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词牌格律】
词文对照
定格对照词: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格律说明
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楷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
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
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典范词作】
1、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2、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3、张炎《阮郎归(钿车骄马锦相连)》
中平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中仄平(韵)。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韵)。
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篇7:《醉桃源》古诗鉴赏
《醉桃源》作品介绍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写一个妇女相思情深的衷怀。首句写衣服的新和美。“冬衣初染”,表明这衣服是新的。 “远山青”是说衣服的颜色如远山的青色。旧说“赵合德为薄眉,号远山黛,乃晴明远山之色也”。又可见这“远山青”色是很美的。
《醉桃源》原文
醉桃源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篇8:《醉桃源》古诗鉴赏
次句着重写衣上的花纹。“双丝”,言此衣质地精致:“云雁”指衣上花纹。这种精心描绘妇女衣饰的手法,温庭筠词里很常见,如“凤凰相对盘金缕”(《菩萨蛮》),说衣上的花纹是一对用金线绣成的凤凰:“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菩萨蛮》),这金雁虽可解释成筝柱或首饰,但也可解释成衣服上绣着一双金碧辉煌的雁;至于“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更把这“襦”(短袄)的美写得无以复加了。从温词的“凤凰相对”、“金雁一双”、“双双金鹧鸪”来看,无不寓有物则成双、人则孤凄的内涵。这里周邦彦用的是“云雁”字样,但雁从来不单飞。所不同的是,温词寓意易现,周词寓意颇深,须婉曲才达。
接着“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两句,写伊人寒冷的深夜里,袖子温了一大片,都要结成冰了,原来是因为泪水不停地流下来。从这两句的语气看,她是直到最后才感觉到“袖湿欲成冰”的。
“清黯黯,闷腾腾”,过片紧承上阕写人的`哀伤、凄苦。下面说这位心情愁苦闷闷不乐的人此时是“身如秋后蝇”。这个比喻,十分奇特,而由来颇久。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记:“或问张元一曰:‘苏(味道)、王(方庆)孰贤?’答曰:‘苏九月得霜鹰,王十月被冻蝇……得霜鹰俊捷,被冻蝇顽怯。’入诗有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之“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欧阳修《病告中怀子华原父》之“而今痴钝若寒蝇”,及以后陆游《杭湖夜归》之“今似窗间十月蝇”等,但运用入词,宋人似仅见于此。”“秋后”,天气冷了,最怕冷的蝇,此时软绵绵、懒洋洋,动都不想动,勉强扑到窗前有阳光的地方,也茫然痴呆,似乎再也没有安身立命之所了。可是这个比喻的特具精彩,还得和下两句联起来看:“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两句活用“蝇附骥尾以致千里”的典故。惟愿方才的“情黯黯,闷腾腾”,一扫而去,惟愿“随马逐郎行”。“身如秋后蝇”,妙语似平铺,而含意深婉。这五个字,是“情黯黯。闷腾腾”的形象描绘,给人以“静”感,同时又是开启下文的钥匙,因句突现,这时的“蝇”如附奔马,完全给人以“动”感了。
这首小词,上片平淡无奇,但下片奇句突现,则词意“纡徐曲折”,人的感情“入微尽致”(陈廷焯评周词语)此词可证明代谭元春所证:“必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运,一篇之朴能养一句之神”(《题简远堂诗》)。
《醉桃源》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篇9:醉桃源周邦彦翻译赏析
,这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所创作的一首惜别之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在冬日要与情郎分别,心中万分不舍,恨不得与情郎走到天涯海角。
原文: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
周邦彦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字词解释:无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翻译:
这冬衣的料子是双丝绫的,上绣大雁的图案,染作远山一样的青色。大雁成行,可是人呢?远山虽青,奈何相思人在青山外。伤心总是难免的。唯有哭泣。泪水滴到衣袖上,夜间温度又低,几乎结成冰了。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黯然,什么心情也没有,什么事也不想做。如果能和爱人一起,并辔趋马而行,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就是前路再坎坷,再多风雨和磨难,那又算得了什么呢?若真能如此,万水千山走过,再多的辛苦,也再所不辞阿。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创作背景:无
醉桃源・冬衣初染远山青赏析:
次句着重写衣上的花纹。“双丝”,言此衣质地精致:“云雁”指衣上花纹。这种精心描绘妇女衣饰的手法,温庭筠词里很常见,如“凤凰相对盘金缕”(《菩萨蛮》),说衣上的.花纹是一对用金线绣成的凤凰:“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菩萨蛮》),这金雁虽可解释成筝柱或首饰,但也可解释成衣服上绣着一双金碧辉煌的雁;至于“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更把这“襦”(短袄)的美写得无以复加了。从温词的“凤凰相对”、“金雁一双”、“双双金鹧鸪”来看,无不寓有物则成双、人则孤凄的内涵。这里周邦彦用的是“云雁”字样,但雁从来不单飞。所不同的是,温词寓意易现,周词寓意颇深,须婉曲才达。
接着“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两句,写伊人寒冷的深夜里,袖子温了一大片,都要结成冰了,原来是因为泪水不停地流下来。从这两句的语气看,她是直到最后才感觉到“袖湿欲成冰”的。
“清黯黯,闷腾腾”,过片紧承上阕写人的哀伤、凄苦。下面说这位心情愁苦闷闷不乐的人此时是“身如秋后蝇”。这个比喻,十分奇特,而由来颇久。唐张|《朝野佥载》卷四记:“或问张元一曰:‘苏(味道)、王(方庆)孰贤?’答曰:‘苏九月得霜鹰,王十月被冻蝇……得霜鹰俊捷,被冻蝇顽怯。’入诗有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之“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欧阳修《病告中怀子华原父》之“而今痴钝若寒蝇”,及以后陆游《杭湖夜归》之“今似窗间十月蝇”等,但运用入词,宋人似仅见于此。”“秋后”,天气冷了,最怕冷的蝇,此时软绵绵、懒洋洋,动都不想动,勉强扑到窗前有阳光的地方,也茫然痴呆,似乎再也没有安身立命之所了。可是这个比喻的特具精彩,还得和下两句联起来看:“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两句活用“蝇附骥尾以致千里”的典故。惟愿方才的“情黯黯,闷腾腾”,一扫而去,惟愿“随马逐郎行”。“身如秋后蝇”,妙语似平铺,而含意深婉。这五个字,是“情黯黯。闷腾腾”的形象描绘,给人以“静”感,同时又是开启下文的钥匙,因句突现,这时的“蝇”如附奔马,完全给人以“动”感了。
这首小词,上片平淡无奇,但下片奇句突现,则词意“纡徐曲折”,人的感情“入微尽致”(陈廷焯评周词语)此词可证明代谭元春所证:“必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运,一篇之朴能养一句之神”(《题简远堂诗》)。
个人资料:
周邦彦(1056 ―1121)字美成 ,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 ,而博涉百家之书 ”。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 ”。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 。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 。徽宗即位 ,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 )。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宣和二年(1120)移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值方腊起义,道梗不赴。未几罢官,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卒年六十六。
《宋史 》、《东都事略 》与《 咸淳临安志》均有传。《宋史・艺文志 》著录其《 清真居士集 》十一卷,已佚。清人厉鹗《宋诗纪事》辑得其佚诗六首,今人罗烈又辑得古近体诗三十四首。周邦彦“负一代词名”(张炎《词源 》卷下 ),其词“浑厚和雅”(《词源 》),“ 缜密典丽 ”(刘肃《陈元龙集注〈片玉集〉序》,对后世影响较大。
相关推荐:
六丑 周邦彦 翻译
一落索周邦彦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篇10:醉桃源·芙蓉原文及赏析
[宋代]吴文英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花与百花开花于不同的时间,荷花因开花太迟而孤寂异常。荷花红装绿裳摇曳在碧水边是最合适的,风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摇曳起舞,水面上形成了彩色的涟漪。
如当年的赵飞燕一般在风中翩跹起舞,如欲仙去,却忽然从仙梦中惊醒,只见月明如水。惊于旧事,便向旁边的侍女询问。可惜身倚栏杆的人只知道秋天的莲大藕肥,却不知荷花的凋零悲愁。
注释
醉桃源:词牌名,又名“阮郎归”等,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
芙蓉:即荷花。
青春:春季。
花姊:指先于芙蓉开放的其他花,因时节早于芙蓉,故曰“花姊”。姊,一作“柳”。
绣漪(yī):形容涟漪如绣。漪,指涟漪,细小的水波。
旧事:似指汉宫旧事。
长眉:这里指宫人侍女。
仙梦:似指赵飞燕风中托舞欲仙去之事。
秋肥:形容秋季万物成熟肥美。
赏析:
这是一首咏荷花词,先通过将荷花与百花相比来突出其“凄凉”,再采用临水涟漪衬托其绰约风姿,然后又用拟人手法写其孤寂,最后又以月明梦回表其高洁。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此词发端二句写荷花与百花花开不同时:百花开于明媚的春天,而荷花却开在六、七月中,“占断人间六月凉”(辛弃疾)。其中,“花姊”一词有拟人之意;“凄凉”二字写出荷花的无尽哀思,也表达了词人对荷花开不逢时的同情。“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接着转笔写荷花如艳妆美人,临水而舞,柔风拂来,涟漪如同纹绣一般细密美丽。荷花虽然生不逢时,却天生丽质难自弃,艳妆照水之时,连风都来吹动涟漪,形成绮丽的纹绣,以衬托其美。“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过片之后,又转笔写荷花感叹往事。这里,词人以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以高洁的品质,同时在这个形象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及生不逢辰的悲哀,无奈的是这种高洁品格无人看重。历来常说花不解人愁,如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白入池。”方岳《春词五首》:“花不知愁句又尘,晚寒独自倚栏频。”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朱淑真《菩萨蛮·咏梅》:“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晏残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此词结尾却说“花愁人不知”,做翻案语,颇为新颖,同时因有寄托而颇沉郁。
全词采用略貌取神法,两句一转,从荷花生不逢时的凄凉转到艳妆临水的高昂,再转到月明梦回,方知一切都是旧事,最后归结于“花愁人不知”,唿应起首“‘凄凉”之意,对荷花之形只言“艳妆”二字,一笔带过,着重刻画荷花的神。“花姊”、“艳妆”、“绣漪”,造语绮丽;“凄凉”、“旧事”、“梦回”,字字哀愁,共同构成一幅飘渺朦胧、含蓄深沉的惜花图。对比、衬托都是从虚处下笔写荷花之神,从而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与怨艾,正是“咏物而不滞于物”,暗含的家国之感,蕴藉深永,哀怨动人。
篇11:醉桃源原文翻译及赏析
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翻译
湖水轻轻地拍打着堤岸,堤上的杨柳锤挂湖面,轻轻拂动荡起圈圈涟漪;水中的瓣瓣落花,随波荡漾,散发阵阵幽香。鸳鸯在湖上自由自在,一会儿嬉弄花瓣,一会儿又用小嘴去衔咬下垂的柳梢。
只见小楼上的珠帘卷处,一位佳人淡妆素雅,身穿柳黄色的春衫,背着斜阳,凭阑凝望,心中愁断肠。
注释
堤:沿河、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构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
噆:叼;衔。
赏析
这是一幅淑女赏春图,画面丰富、生动,意则有所深折。图中女子,背斜阳而倚楼栏,珠帘半卷,新妆乍露,纵目观赏眼前一派春光。
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一河春水。清碧高涨,拍提舐岸,岸柳垂绦,拂水掠波,又好象蘸着春澜在写、在画。垂杨于水,本是主动去沾惹,词人却说是水浸润柳枝,突出了水的活泼。第二句,让人推想,岸边除绿柳成行,还有红紫芬芳,正是春深时候,落红成阵,水面流芳泛彩,清香远播。三四句,女主人公看到了更其富于生命的嬉戏:小小鸳鸯,追啄着水面的花瓣,咬弄着抚水的柳叶,成双成对,追随不舍。拍、蘸、流、弄、噆、随,连下六动词,都由女子注视、感受所串连。我们仿佛随她一起听到了春潮涌动,噬岸有声,鸳鸯啄花啜柳喋喋呷呷;看到了水与柳与花,鸳鸯和花和柳,鸳鸯并鸳鸯之间亲密的厮缠,浑然的生命依恋;看到了水的清碧,柳的翠绿,花的多彩,女子的淡雅衣装,鸳鸯的明艳羽翼;还闻到了满泛一河的花香。
这生动、繁富和美丽,明明合奏着春的欢乐,春的勃郁生机,而赏春人却黯然“肠断。” 上片那满目春光的表相下面深潜的意念,都涌动起来。垂杨蘸水,丝绦千缕,“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昔日折柳送人,如今人在何处,怎不让伊目思怀?“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或者这丝绦已老的柳,竟让伊怨怼于深闺独守。往下,落花流水意的传统蕴含,“水流花谢两无情”的`沉重叹息,也许又勾动她生命花衰青春水逝的怜惧。词人的《南柯子》云:“晓绿千层出,春红一半休。门前溪水泣花流”,一个“休”字,正是流水泣花内涵的清楚注脚,与此词同读,正见词人赋予人物的生命怜惧意识的反复出现。待到鸳鸯鸟出现于眼前,它们成双作对,棒打不散,逐水弄花,自在而欢畅,词中人更加难于禁持了。词人《阮郎归·春思》曰“贪凭雕槛看鸳鸯”;《一落索·春怀》曰“清晓莺啼红树,又一双飞去”,词人让词中人一再关切成对的鸳鸯,双飞的莺燕。自然物尚两性相守,阴阳偕合,人呢,形单影只,索寞兰闺,岂不让人难以为情。“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春光中最富生命的跃动,怎不使她腾起生命追求的热切!于是,因而才有这一片明媚春阳下的“断肠”和“暗”。
题为春景,实是春怨、春思、伤春。上片明丽轻快,恰是下片“帘半卷”的慵懒、“背斜阳”的幽悄、“暗断肠”的伤情的缘由,不协调中正含着统一。
【醉桃源,醉桃源秦观,醉桃源的意思,醉桃源赏析】相关文章:
3.醉桃源 贪狼巨门,醉桃源 贪狼巨门王吉昌,醉桃源 贪狼巨门的意思,醉桃源
4.醉桃源 禄存文曲,醉桃源 禄存文曲王吉昌,醉桃源 禄存文曲的意思,醉桃源
9.桃源小传初三作文
10.王安石桃源行 诗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