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随笔
“晗沅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元宵随笔,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元宵随笔,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关于元宵的随笔
今晚天晴无风,月圆而皎洁。望天上火树银花,看人间鞭炮声连绵不断。正月十五元宵节,正以它千年流传的习俗,热闹了人间,让中华大地璀璨生辉,欢乐成了海洋。
元宵节的来历颇多,据说,西汉文帝刘恒成功登位的日子就是这一天,并喜而出宫与民同庆,且把这天晚上出游称为元宵。宵者,天河夜空也。所以,那时的元宵是指一年的头一个月圆之宵,叫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我国有一年三元之说,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古时认为,“天官(玉帝)”、“地官(阎王)”、“水官(龙王)”为三元,而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望日,所以叫上元,故称上元节。
关于元宵节民间流传着许多的故事,因此,元宵节便赋予其如今丰富多彩的内容。
我们这里的习俗,因为元宵节要吃饺子、吃元宵、点灯笼、放烟花、舞狮子、踩高跷、小车子会、唱戏、耍落子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故有“正月十五大于年下”的说法。
元宵节一般是三天,农历十四、十五、十六。从正月十四开始,这天早上家家开始祭祀,下午包饺子。晚上一家人聚餐,举杯同庆,然后吃元宵。正月十五早上中午都吃饺子。这三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门前挂红灯笼,家里各个房间里都亮着灯,并且这三晚上的灯各有叫法,分别是鬼灯、神灯和人灯。正月十六晚上,因为是人灯,故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动,叫溜百病。家家在门前或胡同里和街上拨灯,一堆堆的。何谓拨灯,一般就是用闲置的盆子,盛上锯末或者棉籽倒上柴油搅拌好,用棍子或铲子一堆堆地拨在地上,用火点上。放眼望去,簇簇火苗跳跃,预示着家家户户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唱戏是元宵节里的重头戏,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过元宵节,我们那里年年唱大戏。唱的是一种叫“哈哈腔”的地方戏,非常好听,并且远近闻名,都是全本的唱,从头唱到尾,从过年一直唱到十五,大概有一百多部戏。什么《七人贤》、《王二舍化缘》、《刘公案》、《秦香莲》、《卖画》、《朱买臣休妻》、《芦花记》、《小王打鸟》等等,至今仍记忆犹新。
此外,还有许多幽默的小戏,引人发笑的,比如《锯大缸》、《拉碌碡》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远近闻名的剧种,现在想起来,还令我忍俊不已。
元宵节放烟花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许多人家放烟花,看谁家的烟花放的高,花多。记得那时,我们家放的烟花最好,哥哥每年都早早买了铁屑,自己烧了枣木炭,当时本家的小叔也来帮忙,一起配药,装花,放花。我记得光是装烟花的铁桶哥哥就让人做了十几个。放花时,我们在旁边欣赏,人们都来我家门前看,说这花真好,越放越高,眼看就要爆炸的劲,好悬乎,可是这就接近尾声了。哥哥说,这才叫技术!放烟花,给我带来了无限欢乐,热闹的过节,也有过节的味,让我至今回忆,引起无限思绪。
夜已深了,外面也静了下来,但过节的浓厚氛围仍在我脑海中萦绕,节日的喜庆暖流仍在我心中荡漾,久久挥之不去。
篇2:关于元宵的随笔
又过年了,那些温暖的年事总在脑海里一遍一遍演播,在年味越来越淡的年关翻涌。
现在,乡下的过年跟城里差不多了。我儿时的过年却跟城里差别比较大。我家是父辈三兄弟没分家,大大小小20口人。奶奶是她那一辈兄弟妯娌里最后一个健在的人,自然是过年时家族都要来拜年的老天派。过年的大小事情、祭祀、走人户呀什么的都听她调遣。
过年除了吃年夜饭,正月初一还要吃汤圆。现在过年吃汤圆,超市里各种牌子、各种馅料、大小各异的汤圆琳琅满目。小时候吃汤圆都是自家加工。
每年进入腊月中旬,奶奶就安排母亲和两个婶婶把糯谷背到社里的打米房去打好,然后泡上大半水缸糯米。在过年的前几天母亲和婶婶她们把泡好的糯米淘洗干净,在石磨上细细的磨好,装在白棉布做的长长的汤圆口袋里(我家人多,客人也多,每年都要磨两大口袋汤圆)。磨好的汤圆在口袋里用石磨墩压着,等压干多余的水分,过年的晚上就从汤圆口袋里把凝脂一般的汤圆掏出来放在两个大缸钵里备用。
接着就是准备汤圆心子了。那时候,汤圆心子没现在这么多名堂,都是自家准备:红糖心子、白糖心子、芝
麻冰糖心子,小时候觉得冰糖和腊肉末、芝麻做成的心子最好吃。
现在过年吃汤圆也不是必须了。小时候在家乡正月初一早上是必须吃汤圆的。除了初一早上吃汤圆,客人来家给奶奶拜年,早上中午的饭前都要吃一碗醪糟掐掐汤圆,所以元宵节以前吃汤圆的数量对于我家来说不小。不过,过年时无论吃多少顿汤圆,最重要的一顿还是正月初一早上那一顿。
初一早上母亲和婶婶她们早早起床,烧好一大锅水准备煮汤圆。为了讨个好彩头,奶奶还准备一些洗干净的硬币交给母亲和婶婶她们,和着汤圆心子包在一部分汤圆里。奶奶说谁吃到硬币或是吃到的硬币个数多,这一年财气就旺。我们一帮孩子也是被早早从热被窝里叫起来,奶奶说新年第一天就早起,这一年都不会睡懒觉了。
看着大人们忙碌着包20个人吃的汤圆,我们几个姐妹也忍不住要去搞槽。大人们不允许妹妹们包汤圆,说没包好心子流出来,水就不清亮,汤圆就不好吃了。我是被特许包汤圆的(也许我现在能包汤圆包粽子都是那个时候学会的吧),但不准包有硬币的汤圆。看着满锅圆圆白白在锅里翻腾的大个头汤圆,眼睛细细搜索哪个汤圆里有硬币,哪个是最喜欢吃的心子的汤圆,以备轮到我端汤圆时不搞错(其实这是白搭,煮熟了都差不多无法辨认)。
汤圆煮好了,可不是马上就吃得着,奶奶和母亲、婶婶她们还在门口外放上一长凳,然后舀上几碗汤圆搁上筷子放在长凳上,敬谁我是真不知道了。摆上一会儿收了才轮到一大家子吃。吃汤圆的顺序也是从长辈开始一个一个端上桌子的。奶奶一发话,全家大小动筷子了,奶奶还鼓励看谁吃得多吃得巧:吃一个的,一帆风顺,吃两个的,好事成双,吃四个的,四季发财……吃十二个,月月发财。一帮小孩子被奶奶这一鼓励,都争先恐后抢汤圆吃,吃到硬币的开心的炫耀,没吃到硬币的就赶紧报数吃了几个汤圆。这样一来,一家子都找到了一年初始开心的理由。现在想来,那也许是奶奶的激将法;让大家努力把汤圆吃完,免得剩下不好打整。 年,一年年的过;汤圆,年年都香甜;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梦想,只要努力一定会圆!
篇3:元宵随笔-初中随笔
元宵随笔-初中随笔400字
今天是元宵佳节,我怀着舒畅的心情,哼着小调赶着回家和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元宵,盼着、盼着终于等到了出锅,雪白雪白、圆溜溜的元宵,冒着冒腾腾的热气,迫不及待的夹起一个,轻咬下去,软软的、粘粘的.、腻腻的,满口立即渗满芝麻、花生,渗杂在一起的香气,沁人心腑,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又埋头大口大口的咬了起来。
吃完了元宵,我们就去看花灯,我们来到花市,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颖,造势奇特,市政府门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不夜天,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过来观赏,过了一会,一个个礼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放。哇!好美的夜空!只见深邃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像拖着彩带的流星。
看,那面一排排像瀑布流水,抬头望天空,有无数个礼花在天空升腾,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是玉树屏开,那个又好像正在开放的桃花,这个满天星和天空融合在一起,好似流星在太空中摇摇欲坠无数个礼花升上了天空,让我眼花缭乱,也说不出这些个礼花叫什么名字。只见礼花在空中散开,美丽极了。
时间像流水一样,一下就溜走了,啊!今年的元宵佳节真美丽啊!
篇4:元宵的随笔散文
关于元宵的随笔散文
元宵佳节,确是让人欢喜。而屋子里的我却满脸忧愁。是我太无理取闹,还是伊真的不在乎我?
寒风吹拂,赠人阵阵冰凉。见伊上线,就 q了伊。见伊没回我,便发火了,想出一招激将法,发了一句“我恨你”。果然奏效了。伊回了“恨我?”我高兴了一下子。故意说伊心里没我。我知道伊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知道伊是这样的.人,但一句“知道就好”依然刺痛我的心。这寒冷的天里,泪在我的脸上流淌。
是自己无理取闹,说不定伊在做什么大事?为何要去打扰伊?真是自作多情!虽然伊不会觉得有什么,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但却多了一点代沟。只要不曾提起,它将永远尘封。但只要发生矛盾了,这就是罪魁祸首。
现在,我终于明白誓言旦旦的情人为什么会分手了。原来就是因为这一个小问题、小代沟,就是因为彼此嘴不饶人,就是因为互相说了句气话,才会导致各走各的路。后悔将成为往事。
在这双重情人节里,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他们不要因为彼此说了几句气话就分手了。
爱情如此,友情亦如此。愿伊好好的、好好的。
篇5:元宵漫步杂文随笔
元宵漫步杂文随笔
每次去香蜜湖散步,一抬头就能想起那句“深圳的中产阶级在为长生不老焦虑”。
当然跟我没什么关系。这里的中产阶级们大概是年收入百万级别不到千万的那群人,在一般城市是妥妥的富人了,但是在深圳可能焦虑感就更深一些。这个城市有无穷无尽的.机会,但往往只给年轻人——“中国人不会死”&“北漂不会老”,你懂我意思吧?
但是只有园区门口放了些灯,想看的湖面上的音乐喷泉表演却是一片静寂。园区里的人流估计跟平时的周五也没什么差别。路边有个大爷举起手机拍照,我默默从他身后绕了过去。
楼上的高档餐厅灯火通明。对我来说,它们日常存在在各个美食公众号的推荐里。倒是发现了一家宣称“苏北特色”的羊肉火锅,但是苏北除了穷难道有别的特色吗?(耸肩)
楼下有一排手工市集的摊位。这也反映了这里不仅仅只有富人,细小的杂草也繁茂地填充着这片金碧辉煌的钢铁森林。卖的东西都很寻常,首饰头饰,现做棉花糖,一堆小瓷器,雪白的童鞋,免费试用的艾灸贴,反正并没有激起我任何购买欲。
于是我去买了一杯咖啡拎着回去了。在这个焦虑的晚上,恨不得长出作者们的眼睛,看出那些一点都不像的三角图表到底是怎么“similar”的。
没想到坐在公交车上还欣赏了一场烟花……正月十五,路边工地,放烟花……隔着玻璃,离我那么近的,在夜空绽开……但是等真正驶近的时候,只看见从地上腾起的浓浓白烟。这里是深圳啊,这是挑衅?是自信不会被抓住究责?还是某种无处安放的情绪,必须以这样的方式释放呢?
篇6:七彩的元宵随笔
七彩的元宵随笔
就在办公室,盘腿而坐,因为是元宵,都回家啦,虽说椅子狭小,外面下着雨,我平静的看着电脑,两个,充分地享受这独处的妙处,犹如我偷偷去看电影,虽说我是在看以前,也可以说是五年以前,经历过的工作日记,表格,培训资料,点滴的片段,都可以多少找回点记忆,不是一个人,快乐地忧伤的躺漾。
小子,格子衫,稚嫩的`声音边走边叫爸爸,让我看天空,这样的影像至今还保存完好,我也庆幸这点财富,幸福的看着,虽说如今有点执拗,倔强。可不可以再阳光一点,可不可以再加把力,把数学知识赶上去,一句话,不,坚决不,无计可施,是一个父辈的无能,这是无可奈何的,我记得成龙电影《新警察故事》,一个高级警官,面对儿子,犯罪的儿子,最后时刻还是吼叫,辱骂,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儿子失望啦,父亲懊恼的不仅是失望,更是教育的失缺。
我相信这小子是心里有数的,他没有恶劣到这般地步,正如太阳黑子,就那一点点啦。我没有失去信心,甚至相信这是可塑之材料,也许每个少年心里都会有这点宝贵的倔劲,一如人对某一方面的执着。外面的鞭炮多了,雨也悄无声息的多了起来,我还在看,看窗外的雨,雨啊,我被你困了。
有时可以换个角度看,比如我在雨天里,我可以有独处的时间,没有人打扰,而且是元宵的节日,多了几分思索,平常都荒芜了,只有节日可以拉进思考。我穿着极其简单的衣服,没有配色,舒适是我心里没有障碍,不见人,不听外事,也无人来打扰,多好的空间,我试图听几首新歌,都没有听进去,又回到我爱听的那几首,《 十年》《再活五百年》《千年等一回》,都是与时间有关的。
盘腿而坐,不是我无状,还在狭小的座椅里,充分自由吧,只有身体自由,灵魂才可以自由,灵魂有时挺磨叽,本可以天马行空,却偏偏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看不透看不远,有时却出窍,比哲学家还哲学家,比霍金都正常还远,灵魂就这样不依不饶的跟随着躯体,我思考着,灵魂哪里去了?
你在哪里了,我在家里,家里那个地方?…, 父子对话就这样带着追问,你房间里嘛?嗯,冷嘛?不冷,吃什么,吃饭,我知道你吃饭,知道还问。我变哑巴啦,有话和爸爸说嘛,没有,那我挂了,嗯。结束这与感情无关的话题,我还是回到记忆里,尤其年小时候,雨在断断续续的。
慢慢感受一天的雨,下午五点时分,去一位朋友家吃饭,四个人,两瓶红酒,我本吆喝着喝酒,却不胜酒力,晕了,也站立不稳,只好停止喝酒,酒后喝了很多茶,渐渐清醒,就开车回来了,总感觉少点什么,就是不知道。
元宵节,我没有致电父母,感觉刚从家过完春节,没有什么要说的,我想打电话给儿子,想想昨天刚结束那些无聊的对话,说啥哪,不说了。不过我还是记得儿子喜欢吃七彩元宵,五颜六色,口味很多,一吃都一大碗,我们都吃不了多少,结果都是他的,今天我没有特殊问候,不知道他能吃上否,我更不知道我妈妈会不会也这样想我,虽说我是真的没有吃,可我是真的怀念有元宵的日子,是七彩的。
篇7:元宵情人节静想随笔
元宵情人节,一个人过。没有欢愉,没有寂寞哀戚,就一个人趴在电脑前,想写些东西却又不知从何处说起。
外面鞭炮声早已没有初时那么密集,只是零零散散的诉说着节日的气氛。过完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了,新的一年开始步入正轨了。人这一生要过多少个年,从幼时的天真期盼到长大后的厌倦甚至最后麻木,就这样许多年过了就过了,甚至谁都不会记起当时是怎么过的和谁过的,因为过年不过是吃喝玩乐串亲戚,总是那么回事,没有特殊的事情谁又会记得清楚那到底是哪年呢?然而今年对于我们家人来说,却一定是不会忘记的。
请饶恕我在这欢乐的日子里说些伤心事,我无意给你们添堵,只是有些时候有些东西,不写下来,终是难受。
昨天接到噩耗,心情至今未能平复,从小又怨又怕的三叔殁了。虽然从小两家关系就并不特别好,而且这导致了我们幼时的一些不愉快或者说不幸,但是在听到消息的时候,依旧忍不住哭出声,原来亲情是这样,平时可以怨你甚至恨你,但却如何也不希望你这样突然的离开我们。在生命面前所谓的恨与怨真的很可笑,这时候只希望你能依旧好好的,待在你原来的地方,平淡的过着简单的日子,就算我们有隔阂,就算我们一年只见一次面两次面,只说一句话两句话,只要你们都好好的......
自从父亲走后,我便从叔叔们身上找寻父亲的影子,六年,当我已慢慢从父亲离开的阴影里走出来,你又离开我们,又一次让我记起当时的感觉,你是要告诉我们,你这辈子都不想再见到我们,这辈子不要再和我们说一句话?我不要这种感觉,我也不想再听到这样的消息,你为什么不能好好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折磨活着的人,让我们痛苦,让我们后悔?
我已经后悔了,没有多和你说几句话,也没有多关心你的身体,是我的错,请你原谅......
既然你已经去了,那就安心的去吧,放下牵挂,这一生你是我的三叔,我的心里永远记挂着你,愿你一切安好,愿你走得安详。
难得的元宵情人节,我一个人过,过的有些哀伤,我知道时间不可能倒流,事实没有办法改变,但我不能让自己停止不去想, 就放纵自己在这本该欢乐的日子里舔舐悲伤,缅怀那些逝去的人吧。
[元宵情人节静想随笔]
篇8:元宵佳节独自愁杂文随笔
元宵佳节独自愁杂文随笔
在家的生活固然是舒服的,但是就是太舒服了,让人丧失了一切斗志。
说说寒假在家的'一天,早上8点左右醒了,想想没啥事可干,于是睡到10点昏昏沉沉头痛欲裂的起床,起来后爸妈都上班去了,去厨房东翻翻西找找有什么早饭吃,有时候老妈会留下点她和老爸早上吃剩的馒头包子(是有多可怜。。)或者面条豆耙,我热了热就可以吃了,勉强解决早饭,更多的时候没什么吃的,而马上就要吃午饭了又懒得另煮东西吃(是有多懒。。。),就熬过这一两个小时等午饭了。上午就喝点奶茶豆浆什么的解解饿,看电视看烦了就开电脑,看电脑看烦了又去看电视,跑过来跑过去周而复始。有两天有点觉悟了去图书馆借书每天看,还说看一本写篇书评,写到后来一篇没写(咆哮:是有多懒!!)。中午吃完饭有时候困了又跑去睡觉,一睡要睡到下午好晚,不睡的话下午也是看电视玩电脑,晚上玩到好晚了还不想睡觉,一直到零点过后才昏昏入眠。
多么颓废的一天天……大好的时光全浪费了。
本来准备带很多书回来,最后筛选了一本博弈论准备回来好好研究研究,结果一页没翻,想我在学校求知若渴地学习,本应该不是这样的状态啊。还有几篇论文要写的,在学校完成了几篇,就剩了一篇带回家写,结果又是一个字没动,文献一篇没看,每次都是打开一篇文献瞄了两眼,又打开游戏玩去了。在家真的学术不了啊。
跟励志姐比比,真的愧疚的要死,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好,这是作死啊……
所以在家待个一天两天是可以的,待长了那真是万万不可啊!
好了,反省也反省了,就剩两天待在家的时间了,好好珍惜吧!
祝元宵节快乐!
【元宵随笔】相关文章:
2.元宵对联
3.元宵古诗
4.元宵作文
5.元宵 对联
6.元宵贺词
7.元宵诗词
8.元宵短信
9.元宵祝福语
10.元宵主持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