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练习答案参考
“兮兮LOVI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孙权劝学练习答案参考,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孙权劝学练习答案参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孙权劝学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是一篇简单的文言文,整理了《孙权劝学》的练习题及答案,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学习。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孰( ) 更( )
邪( ) 涉猎( ) 遂( )
2.、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
(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3)“四书”“五经”中的“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来源:中.考.资.源.网]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
(5)见往事耳( ) (6)及鲁肃过寻阳( )( )
(7)卿今者才略( ) (8)非复吴下阿蒙( )
(9)即更刮目相待( )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6.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8.回答下列问题。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卿qīng 孰shú 更gēng 邪yé 涉猎shè 遂suì
2.(1)资治通鉴 编年体 (2)北宋 政治家 史学家 (3)诗 书 礼 易 春秋
3.(1)当道、当权 (2)推辞 (3)研究 (4)浏览群书,不许深入研究 (5)知道 (6)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 (7)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不再是 (9)重新 (10)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4.(1)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2)古时王侯的自称。 (3)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5.(1)√(2)×(3)√
6.略
7.略
8.(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 (2)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须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 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3)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孙权劝学》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篇2: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3)治经为博士( ) (4)见往事耳( )
4.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 )
5.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 )( )
6.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7.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___ _______
(2)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____ ___
8.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资治通鉴》 司马光
2.C.
3.(1)当道、当权
(2)粗略地阅读
(3)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4)指历史
4..涂通“途”;邪通“耶”。
5.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6.①读书具分别炻日,就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算法呢!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7.(1)辞以军中多务。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不论事务有多繁
篇3:《孙权劝学》阅读练习答案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答案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孙权劝学》容易理解的文言文,分享《孙权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给大家。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
1.解释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 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当道,当权。(2)粗略地阅读。(3)历史(4)才干和谋略
2.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3.(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2)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5.示例: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
鉴赏:
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篇4:《孙权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 4、但当涉猎 涉猎 ;
5、见往事耳 见: 。 6、蒙乃使就学 乃: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孙权劝学练习题答案
孙权劝学练习题答案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 更:
(2)及鲁肃过寻阳 过: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和______。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1)重新。 (2)到。
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3、孙权劝学 鲁肃惊赞
4、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二)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 今: 现在,当涂: 当道,掌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托 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 好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 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邪:通“耶”,语气词”吗”
但当涉猎 但: 只是 涉猎: 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耳 见: 了解 往事: 历史 耳: 罢了
蒙乃始就学: 乃: 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了……的时候 过: 到
卿今者才略 今: 现在 才略: 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不再是
即更刮目相待 更: 重新 刮目: 擦擦眼
2、翻译以下句子。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3、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A、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2)吕蒙: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
(3)鲁肃:忠厚的.长者,爱才,惜才。
5、解释下列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造句:几天不见,你的变化可真大啊,真让人刮目相看。
6、“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 对吕蒙严格要求,有充满关爱的期望 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 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 的态度。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孙权劝学》读后感
2.浅议《伤仲永》和《孙权劝学》比较整合教学
3.《孙权劝学》阅读答案和赏析
4.孙权劝学读后感3篇
5.孙权劝学的感想和启示
6.孙权劝学阅读题及答案
7.孙权劝学翻译搞笑版
8.中学生语文孙权劝学练习题
9.孙权劝学原文及读音
10.孙权劝学文言文答案
篇6:《孙权劝学》答案参考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北宋时期的 政治家 家、史学 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 它是我国的第一部 编年 体通史。(2分)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
(1)当涂: 当权、当道 (2)孰若: 哪里比得上
(3)才略: 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4)刮目:擦擦眼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
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翻译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 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篇7:《孙权劝学》阅读练习
《孙权劝学》阅读练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 (2)但当涉猎 ( )
(3)蒙辞以军中多务 ( )(4)及鲁肃过寻阳( )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赏析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篇8:《孙权劝学》赏析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
B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
C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2、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B)(3分)
蒙辞以军中多务。
A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B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D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3、仔细阅读语段,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紧扣选文内容,围绕“读书”“学”能“大有所益”即可。
示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篇9:《孙权劝学》赏析练习
本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 表传》的文字相比,本文仅区区118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本文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本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孙权的循循善诱,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
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篇10: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②父异( )焉
③日扳( )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方法:
目的:
【小题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小题5】台球“神童”丁俊晖,现已成了世界级体育明星,关于他父亲让一个处在求学“黄金”时期的少年“不使学”,而是弃“学”从“体” 。他的这一做法随之成为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请你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
【小题1】(1)粗略的阅读 (2)对… 感到诧异 (3) 同“攀”,牵,引 (4)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官
注意(2)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为通假字。
【小题2】略
【小题3】方法:但当涉猎(1分) 目的:见往事耳(1分)
【小题4】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学习使人进步等(2分)
【小题5】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孙权”所说的内容来分析读书的方法以及目的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根据“吕蒙”与“方仲永”最后的结局来谈明白的道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联系文章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篇11: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尸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列横线词语。(2分)
治经为博士( ) 但当涉猎( )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3:出自《孙权劝学》一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研究儒家经典 粗略的阅读
小题2:(1)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而不接受孙权的劝说。(2)你现在的才能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国的阿蒙了
小题3: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小题4:略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认知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出成语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谈启示即可。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篇12: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粗的字。
(1)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了解,知道 (2)重新
2.积学修业的人分别了几天之后,就要重新擦擦眼睛,另眼相看,老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3.原因:卿今当涂掌事。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掌握军队,事情多。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练习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3.孙权劝学阅读答案
4.《孙权劝学》
9.孙权劝学教案
10.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