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景点导游词
“visjend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广东省景点导游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广东省景点导游词,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广东省景点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青年旅行社的这次肇庆游两天团。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够一起共度美好的时光。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这次行程的导游,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明仔或朱仔就行了。下面,我就来讲一讲大家关心的行程,看看我们都要去哪些好玩地方玩。我们这次是游览肇庆,肇庆是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城市。以七星岩、鼎湖山组成的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之一。
我们今天站首先要去的就是七星岩、七星岩,湖水面积达530公顷,七座挺拔的岩峰,状如天上北斗七星。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被誉为“岭南奇观”。有“岭南奇观”美称的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郊。七座形态各异的峻峭石灰岩屹立湖上,其布局形似天上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岩”。分别命名为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
七星岩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列峙如北斗的七座岩峰镶嵌在六点五平方公里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构成了如诗如画般的景观;东有仙女观佛、千年古庙(出米洞);西有波海朝晖;南有牌坊夜色、亚洲音乐喷泉;北有阿波涌泉(双源洞)、东方禅林(五百罗汉岛);中有玉屏叠翠、状元留芳、水月岩云、石室藏奇、千年诗廊、天柱摘星、仙掌秋风等景点,让人留连忘返。
七星岩以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而闻名海内外。七星岩坐落在城区中心,背靠北岭山脉。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岩的来历传说很多,有说七星岩的七座山峰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七块灵石;有说是天上七仙女羡慕人间、独爱肇庆而下凡不归,等等。
七星岩的开辟,始于唐代初年,此后历代皆有开发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理山治水,园林绿化,修葺古迹,增添新景,建设旅游设施,使七星岩更添迷人风韵。1982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七星岩风景区由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等七座奇峰以及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内湖等五个大湖组成。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向有“岭南奇观”、“人间仙景”、“天然山水盆景”之美誉。千多年来不知倾倒了多少名人墨客,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文。“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剑英委员长的诗句高度概括了七星岩风景的诗情画意。
七星岩景点繁多,其中大的景观有牌坊揽胜、平湖幽堤、阆风夕照、玉屏叠翠、石林峭骨、虹桥雪浪、水月岩云、崧台揽月、石室藏奇、千年诗廊、碧霞映玉、天柱摘星、莲湖泛舟、阿坡涌泉、桂轩留醉、杯峰浮绿、敞天石洞、月魄松涛、仙掌秋风、波海朝晖等二十景。然后去宋城墙、梅庵、白沙龙母庙、后仙草园。然后我们今晚就入住肇庆市国际酒店。
晚饭后,我们晚上还有节目就是去肇庆牌坊广场,看亚洲激光音乐音乐喷泉、和肇庆宋城文化展示———在肇庆牌坊广场建模拟“宋城”,将肇庆千年宋文化,浓缩在一个约4500平方米的“宋城”内,广大游客可免费游览三个月。激光音乐喷泉的造价是428万元音乐喷泉,喷水池形状为扇形,分上下两个水池,上下池外弧长88米,内弧长78米,宽15米。沿上水池的南(正)面和两侧布置下水池,其宽3米,上水池的水以每小时1600吨的'流量直泻而下,形成跌水。喷泉池南(正)面为4万多平方米的牌坊广场,北(后)面是宽阔的星湖湖面,湖背景是著名的七星岩(山岭)。
主要水型有整体80米长的交叉舞动摇摆二排四组、长82米的整体倾角大摇摆四对八排,80米长的整体横向小摇摆20排。其他还有总长80米的激光水幕等水型。音乐喷泉在1994年11月6日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剪彩,省长朱森林、省人大会主任林若启动喷泉按钮。喷泉竣工以来,每天有数万人游客前往观看。每年观众已超过1000万人次。建成后,坚持每天都免费对外开放,从未间断。喷泉规模之大和喷嘴数量之多,目前国内尚属罕见。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先去一下我们肇庆的特产果蒸城、名叫(肥仔伟果蒸粽)。
篇2:广东省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我们现在前往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它位于大浦县西河镇车龙村,是一个以客家文化为附题的乡村旅游景区。
大家知道吗?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也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因避乱迁到贛水流域,于唐末至北宋年间南移到广东路的韶、循、梅、惠各州。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江西客家人文天祥丞相起兵勤王,许多闽、贛客家人参加起义军,直抵粤东梅州。后来,闽、贛的客民更是大规模的迁居梅州。当时的地方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将他们列入“客籍”,称为“客户”、“客家”,这就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开始时这些客家人仍保持聚族而居的传统,按姓氏的山坡上结茅扎寨居住,所以在梅州各地,至今留下不少带有“围”字、“寨”字的地名。这些围、寨后来才发展为砖砌瓦盖的方形、半圆形围屋。
客家人无论迁徙到哪里,当地良田早有归属,他们只能钻进偏僻的山区,而且常受当地土著的排挤欺凌,遭山贼土匪的侵扰抢掠。为了一致对外,他们聚族而居,将单身小屋组合成连居大屋,变成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无论是殿堂式、围龙式、纵列式,还是“四点金”、“五凤楼”都沿袭了这种理念。
殿堂式,是在闽西的“府第式”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模仿古代中原官邸府宅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一般是“三堂二横一围”或“三堂四横两围”。所谓“三堂”就是依宅基中轴线建造横列的上、中、下三座堂。每座堂中间是大厅,两旁为厢房。下堂(前厅)用作迎宾接客;中厅常为长辈议事、节庆设宴的地方上堂(祖堂)供奉先祖牌位。所谓“两横”、“四横”就是在堂的两旁,分别建一排或两排与中轴线平行(纵向)的房屋,给族内各房人丁入住。午后是封闭的,屋后和两侧的外墙一般都不开窗的。若开着,也是很窄长的`小石窗,作向外瞭望和射击之用。当全部外门关闭,外墙就像是一道防御工事,整座宅子就像是一座城堡。
围龙屋只是在殿堂式的横屋后面,加建半月形的围墙式房屋,“围墙”内可分隔成十几至二十几个房间,把屋围起来。“围墙”合拢处正中有间供奉宅神的“龙厅”,所以称“龙围”。
各位游客,围龙屋无论大小,大门前多有一块长方形的禾坪及一个半月形的池塘。禾坪主要用作晒谷,池塘则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的作用。屋后内层围龙的弧线与上堂后的直线之间的空地称为“花头”,可栽种花果树木。半月形的池塘与层层马蹄形的围龙组成一个太极图,透视出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理念。一座围屋内卧室、大小厅堂、厨房、厕所、仓库、水井,甚至猪圈鸡窝,一应俱全,完全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典型缩影。
我们现在前往参观民俗文化村主体建筑——光禄第就是一个殿堂式与围龙式结合的建筑群。
【光禄第外】我们眼前的建筑就是光禄第了。它背靠树木茂密的山丘,两旁有延伸的山麓,屋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大家可能不知道,客家人建屋时特别重视“地理风水”。客家俗谚“山中少堆土,枉劳一世苦”、“罗盘差一线,富贵不相见”、“后高前下,多牛足马”。光禄第的“风水”,正是符合“堂局”的要求。
由于光禄第前低后高,我们从远处就能看清它“三堂四横”的布局:大门围墙内分上、中、下三座屋,两边各两列横屋。在左右外层屋尽头处,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围起来。这是不是跟我刚才说的一样?只不过是它缺了那半月形的池塘罢了。
【光禄第门厅】大家都看到正门顶上灰塑的“光禄第”三个字了吧,这是李鸿章的手书呢!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主体建筑“三堂”均为两层,做西向东。因为西高东低被认为是“鲁士”,居住会富贵,会生出好儿孙。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内有18个厅、13个大井、99个房间;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气势壮观,是一座超大型围龙屋。
篇3:广东省景点导游词
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
这是东莞市的最高峰哦,森林茂盛,到处都有虫鸣鸟叫,据说还有飞泄的瀑布。非常秀美的自然景观
深圳东西涌
这里是众多户外运动者的天地,一定要一场酣畅淋漓的东西涌穿越,徒步好路线,全程很多山路,石滩路,也有小树丛,有悬崖,当然去到这种地方冒险千万不要独自一个人去啦!
韶关南岭的红沙漠
没办法去撒哈拉,哈哈,那就来这里看看吧!这里很适合自驾游去休闲观光,也是很多摄影师们的天堂。特有的红沙漠,附近的农作物都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江门的川岛
曲折绵长的江门川岛,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人们所说的港湾意思就是这里把。同样有惊涛拍浪,有悬崖峭壁,还有非常多的海冰沙滩,这里的沙滩细腻洁白,海水清澈见底,沙滩平缓波浪不大,林木很葱郁,非常的美丽。
清远的英西峰林
这是广东最长,最密集的峰林景区,被誉为天南第一峰林,有一千多座岩溶山峰,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绵延20多公里。
湛江的湖光岩
湖光岩是我国现存的三座火山湖之一,也是世界上除德国有一之外的`玛珥湖,地质兼具海岸地貌,构造地址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揭阳的彩石山谷
揭阳揭西的彩石山谷被很多人成为人间仙境,这里风光秀丽,有着非常多的一泻千里的潭,如碧玉般无暇,在日光照耀下,五彩斑斓,非常的壮美。
梅州大埔
大海鱼塘电影里面的建筑物 就是在这里取景,有着奇迹般的土楼群,有着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真实撼动人心。
篇4:广东省导游证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们现在前往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它位于大浦县西河镇车龙村,是一个以客家文化为附题的乡村旅游景区。
大家知道吗?我们客家人的祖先也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因避乱迁到贛水流域,于唐末至北宋年间南移到广东路的韶、循、梅、惠各州。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江西客家人文天祥丞相起兵勤王,许多闽、贛客家人参加起义军,直抵粤东梅州。后来,闽、贛的客民更是大规模的迁居梅州。当时的地方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将他们列入“客籍”,称为“客户”、“客家”,这就是“客家人”称谓的由来。开始时这些客家人仍保持聚族而居的传统,按姓氏的山坡上结茅扎寨居住,所以在梅州各地,至今留下不少带有“围”字、“寨”字的地名。这些围、寨后来才发展为砖砌瓦盖的方形、半圆形围屋。
客家人无论迁徙到哪里,当地良田早有归属,他们只能钻进偏僻的山区,而且常受当地土著的排挤欺凌,遭山贼土匪的侵扰抢掠。为了一致对外,他们聚族而居,将单身小屋组合成连居大屋,变成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无论是殿堂式、围龙式、纵列式,还是“四点金”、“五凤楼”都沿袭了这种理念。
殿堂式,是在闽西的“府第式”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模仿古代中原官邸府宅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一般是“三堂二横一围”或“三堂四横两围”。所谓“三堂”就是依宅基中轴线建造横列的上、中、下三座堂。每座堂中间是大厅,两旁为厢房。下堂(前厅)用作迎宾接客;中厅常为长辈议事、节庆设宴的地方上堂(祖堂)供奉先祖牌位。所谓“两横”、“四横”就是在堂的两旁,分别建一排或两排与中轴线平行(纵向)的房屋,给族内各房人丁入住。午后是封闭的,屋后和两侧的外墙一般都不开窗的。若开着,也是很窄长的小石窗,作向外瞭望和射击之用。当全部外门关闭,外墙就像是一道防御工事,整座宅子就像是一座城堡。
围龙屋只是在殿堂式的横屋后面,加建半月形的围墙式房屋,“围墙”内可分隔成十几至二十几个房间,把屋围起来。“围墙”合拢处正中有间供奉宅神的“龙厅”,所以称“龙围”。
各位游客,围龙屋无论大小,大门前多有一块长方形的禾坪及一个半月形的池塘。禾坪主要用作晒谷,池塘则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的作用。屋后内层围龙的弧线与上堂后的直线之间的空地称为“花头”,可栽种花果树木。半月形的池塘与层层马蹄形的围龙组成一个太极图,透视出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的理念。一座围屋内卧室、大小厅堂、厨房、厕所、仓库、水井,甚至猪圈鸡窝,一应俱全,完全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典型缩影。
我们现在前往参观民俗文化村主体建筑——光禄第就是一个殿堂式与围龙式结合的建筑群。
【光禄第外】我们眼前的建筑就是光禄第了。它背靠树木茂密的山丘,两旁有延伸的山麓,屋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大家可能不知道,客家人建屋时特别重视“地理风水”。客家俗谚“山中少堆土,枉劳一世苦”、“罗盘差一线,富贵不相见”、“后高前下,多牛足马”。光禄第的“风水”,正是符合“堂局”的要求。
由于光禄第前低后高,我们从远处就能看清它“三堂四横”的布局:大门围墙内分上、中、下三座屋,两边各两列横屋。在左右外层屋尽头处,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围起来。这是不是跟我刚才说的一样?只不过是它缺了那半月形的池塘罢了。
【光禄第门厅】大家都看到正门顶上灰塑的“光禄第”三个字了吧,这是李鸿章的手书呢!光禄第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主体建筑“三堂”均为两层,做西向东。因为西高东低被认为是“鲁士”,居住会富贵,会生出好儿孙。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内有18个厅、13个大井、99个房间;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气势壮观,是一座超大型围龙屋。
【光禄第中堂与上堂】中堂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会、议事的场所。也是整个大屋讲究的建筑空间。那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形态逼真,两旁厢房的屏风雕刻精细,金碧辉煌,无不体现一代商界大亨的豪华气派。
现在中堂还布置了张弼士生平事迹及相关资料图文展览,以及仿制摆放原有各种牌匾、灯笼等装饰物。张弼士是本村人,曾任新加坡总领事,官至光禄大夫(一品大臣),曾受过光绪皇帝、慈接太后、孙中山、袁世凯、张学良、美国威尔逊总统的接见。他既是商界大亨,更是著名的爱国侨领,为客家八贤之一。上堂是置放张弼士牌位和祭祀的地方,上堂左侧间房为张弼士起居室,两旁厢房则是内有床的接待室。
大厅中悬挂着复原的各种牌匾及灯笼等灯饰,体现出一代商界大亨的豪华气派。
【 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 光禄第正屋两边各有两排纵向“横屋”。客家民俗文化暨张裕酒文化展览馆就设在“光禄第”左侧排横屋内,一楼下堂房间、中厅为客家民俗文化展厅,展出客家民俗文化相关图片,特别突出表现大埔各种类型的客家民居及民俗活动的风采;一楼上堂房间为张裕酒文化展厅,展出了张裕酿酒公司的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图片、产品实物等。
提起家喻户晓的“张裕酿酒公司”,各位可能会问:“那不是在山东烟台吗?”没错,1892年他创办了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开辟了1000余亩的葡萄园,栽种了25万余株葡萄。他搜遍国内外名贵酿酒品种,如设龙珠、赤霞珠、解百纳等名种。葡萄栽种和酿造均采用当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19,烟台红葡萄酒在山东物品展览会上获金质奖,同年又获南阳劝业会优等奖章。19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优等奖状。所以孙中山先生给它题赠“品重醴泉”的奖匾。19,张裕公司研制酿造出中国的“苦艾酒”——“味美思”,这种白葡萄酒也是享有盛名。解放后,这两种就都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名酒。
【上花园】这里就是客家人称之为“花头”的光禄第上花园了。
上花园的右侧原有座“无逸亭”,右侧和后围种植了荔枝、木瓜、桃、李、枇杷、黄皮等近百种名优水果。这几棵荔枝已有百年树龄,据说还是张弼士亲手种下的。
各位游客,参观了我国传统五大民居之一的客家围龙屋,不知道你对这理想的生活空间有何感想,这里不仅从心里和生理满足了住户的需要,还唤起人们内心对人与人之间渐失的和睦亲近感情的渴望和向往。
谢谢大家!现在大家自由参观,一个钟头后请从正门出去上车。
篇5:广东省导游证景点导游词
这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胜景。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1956年改为广州博物馆。
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听后,游兴顿失,急忙派人到广东查询,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朱元璋立即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候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楼将王气镇住。圣旨下来,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兴建了这座“楼成塔状,塔似楼形”的镇海楼。该楼呈绛红色,据说亦有辟邪镇王之意。
镇海楼是广州现存完好、具气势和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楼高28米,阔31米,共五层。、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楼前对峙一对高达二米的红砂岩石狮,为明代雕刻。镇海楼坐北向南,翘檐飞脊,巍峨挺拔,雄镇山巅,气度非凡,独具特色。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盛赞镇海楼山海形胜、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不能超过它,实“可以壮三成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在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的建筑物。登上楼顶,远眺珠江水波荡漾,波澜壮阔,蔚为壮观;近抚云山层峦叠翠,羊城锦绣,尽收眼底,气象万千。
镇海楼的西侧,是刚介绍过的古城墙,东侧是博物馆的专题陈列室,西面建有碑廊,陈列着历代碑刻24块,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料。在林林总总的碑刻中,值得一提的是“贪泉”碑刻,上面刻有晋代广州刺史吴隐之的《贪泉诗》,这里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东晋时期,广州由于地处南海之滨,比较富庶,而当地官吏贪污成风。有所谓“经城一过,便得三千两”之说。广州北石门,是中原往来广州必经之地。石门有一泉水,名为贪泉,来广州上任的官员喝了贪泉水就会变为贪官。东晋元兴初期(402—4),吴隐之为广州刺吏。他到广州赴任经石门时,听了这个贪泉水会改变人原来廉洁之性的传说,特地酌泉水饮并写诗一首,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以诗铭志,在广州为官期间,果然清廉自持,留下一个清官形象。后人因而在贪泉建碑,以警示贪官污吏。此碑原竖于石门,1963年移于此。
在碑廊旁边,有一批古炮,是明清时期广州城防大炮,其中四门由佛山所造。当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为加强广州城的防务,命佛山炮工铸造一批大炮,这些土炮便是当年所铸的。大铁炮原安放在越秀山炮台,曾在1841年和1856年的、第二次战争期间广州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武器。战争失败后,这些铁炮和炮台一同遭遇侵略者的严重破坏,炮身两侧的炮耳被打断,点火的炮眼用铁钉钉死,使大炮失去了作用,这也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狰狞面目与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层楼顶层高悬着一个“镇海楼”金色巨匾,两边有一副木刻的楹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楹联是清光绪年以兵部上书衔赴粤筹办海防的彭玉麟授意其幕僚李棣华所作。联中的“故侯”即镇海楼建筑者朱亮祖,而今楼存人故,可证历史沧桑。“目空今古”和“泪洒英雄”则是有感而发。当年彭玉麟因中法战争率军入粤,驻节镇海楼上。他反对李鸿章议和不成,也只有“泪洒英雄”了。李棣华深知上司胸怀和遭遇,故由咏楼而意境磅礴,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联。转瞬六百载,镇海楼下,物换星移,人世全非。只有这绛红的古楼,经历无数劫难,多少风霜寒暑,兵荒马乱,碧瓦朱墙依然如故,它仿佛历史长者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向人们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五层楼现在是广州博物馆,陈列着广州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共四千余年的历史文物。一楼容千载,两眼通古今。那一片片先人留下的粗糙石器,那一件件斑驳陆离的铜器和古陶瓷,还有发黄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让人们了解多年来广州城市的发展历史。
五层楼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月10月和五羊石像一起以“穗石祥楼”之名被评为广州旅游十大美景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原有的陈列已不能满足需求,广州市政府拔专款在楼的东侧兴建了一座二层的古建筑。这座新陈列室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和五层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登上镇海楼,极目江天万里,只见山上绿树婆娑,十里翠屏,姹紫嫣红,景色秀美,珠江两岸彩虹飞架,琼楼玉宇鳞次栉比,珠水如带。那蓝天、那白云、那红花、那绿树,构成了一幅幅无比秀丽的广州图画,怎不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
篇6:广东省景点导游词讲解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
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广东省景点导游词】相关文章:
1.景点导游词
2.安徽景点导游词
3.临沂景点导游词
4.河南省景点导游词
5.威海景点导游词
6.桐乡景点导游词
7.西藏景点导游词
8.景点的导游词
9.澄城景点导游词
10.唐山景点导游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