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原文及翻译
“kh99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文言文《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原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文言文《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文言文《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原文及翻译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泽,以疈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以军礼同邦国,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帅执事而卜日,宿□涤濯,莅玉鬯,省牲镬,奉玉齍,诏大号,治其大礼,诏相王之大礼。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大宾客,则摄而载果。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王哭诸侯亦如之。王命诸侯,则傧。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五大封,则先告后土,乃颁祀于邦国、都家、乡邑。
文言文翻译:
大宗伯的职责,是掌管建立王国对于天神、人鬼、地神的祭祀之礼,以辅佐王建立和安定天下各国。用吉礼祭祀天下各国的人鬼、天神和地神。用禋祀来祭祀昊天上帝,用实柴来祭祀日、月、星、辰,用槱燎来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用血祭来祭祀社稷、五祀、五岳、用埋沉来祭祀山林、川泽,用毁折牲体来祭祀四方和各种小神。用经解割[而煮熟的]牲肉、牲血和生的牲肉、向地下灌郁鬯来祭祀先王,用黍稷做的饭祭祀先王,[以这样的礼节]用祠祀在春季祭祀先王,用禴祭在夏季祭祀先王,用尝祭在秋季祭祀先王,用烝祭在冬季祭祀先王。
用凶礼哀悼天下各国所遭遇的忧伤,用丧礼哀悼死亡,用荒礼哀悼饥馑和疫病,用吊礼哀悼水遭和火灾,用禬礼哀悼被敌国战败的国家,用恤礼哀悼遭受侵犯或有内乱的邻国。用宾礼使天下各国相亲附:春季朝王叫做朝,夏季朝王叫做宗,秋季朝王叫做觐,冬季朝王叫做遇,无定期地会合诸侯叫做会,天下众诸侯国都来朝王叫做同,无定期地[派卿]慰问王叫做问,[每十二年中有三年]众诸侯[派卿]看望王叫做视。
用军礼协同天下各国:大军出征之礼,是利用民众[的义勇];大校比以平均赋税之礼,是忧虑民众[的赋税不均];举行大田猎之礼,是为了检阅徒众[和战车];大兴劳役之礼,是为了任用民众[的.劳动力];大规模勘定疆界之礼,是为了聚合民众。用嘉礼使民众相亲和:用饮酒礼和食礼,使宗族兄弟相亲和;用婚礼和冠礼,使男女相亲爱并使[行冠礼的男子]具有成人的德行;用宾射礼,使故旧和朋友相亲和;用飨礼和燕礼,使四方[前来朝聘的]宾客相亲和;用赏赐祭祀社稷和宗庙祭肉之礼,使同姓兄弟[及异姓]之国相亲和;用庆贺之礼,使异姓[及同姓]之国相亲和。
用九等仪命,规正诸侯国的地位。一命可接受[国君分派的]职务,再命可接受[国君所赐的]命服,三命可接受[王朝的]臣位,四命可接受[公所赐的]祭器,五命可[由王]赐予一则之地,六命可赐予[在采邑中]自设官吏的权力,七命可出封为侯伯之国,八命可被任命为州牧,九命可担任方伯。
[用玉制作六种玉瑞,以区别诸侯的等级。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用禽兽作六种见面礼,以区别臣的等级。孤拿兽皮裹饰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鹅,士拿野鸡,庶人拿鸭,工商之人拿鸡。
用玉制作六种玉器,[祭祀时]用以进献天地四方。用苍璧进献天,用黄琮进献地,用青圭进献东方,用赤璋进献南方,用白琥进献西方,用玄璜进献北方。都有牺牲和束帛,[牲、帛之色]各依照所用玉器的颜色。
用动物性食物促使[人体的]阴气动起来,用教人适中的礼来防止[动得过分];用谷类食物促使[人体的]阳气静下来,用教人和谐的乐来防止[静得过分]。用礼乐配合天地间化生的无生物,以及各种动植物,来祭祀鬼神,和谐万民。
凡祭祀大天神,大人鬼,大地神,[事先]率领有关官吏占卜祭祀的日期,[祭前三日]重申对百官的告诫,[祭祀的前夕]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临视(行裸礼用的]圭瓒,察看煮牲体用的镬,奉上[盛黍稷用的]玉敦,告诉[大祝祭祀对象的]大名号[以便作祝祷辞],预习王所当行的祭祀礼仪,[到祭礼时]教王并协助王行礼。如果王[因故]不参加祭祀,就代王行祭礼。凡大祭祀,王后[因故]不参加,就代王后进献和彻除豆、笾。招待大宾客,就代王向宾客行裸礼。诸侯朝觐王或王外出会同,就担任上相。有王、王后或太子的丧事,也担任上相。王哭吊死去的诸侯时也担任上相。王策命诸侯,就导引[被策命者]进前受命。
国家有凶灾,就旅祭上帝和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王大封诸侯,就先告祭后土。向各诸侯国、各采邑、各乡遂和公邑颁布[所当遵循的]祀典。
篇2:《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原文及翻译
作者:周公旦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辨庙祧之昭穆,掌三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宫之人共奉之;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掌衣服、车旗、宫室之赏赐,常四时祭祀之序事与其礼。若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诏号。大祭祀,省牲,视涤濯。祭之日,逆齍,省镬,告时于王,告备于王。凡祭祀、宾客,以时将瓒果,诏相祭祀之小礼。凡大礼,佐大宗伯,赐卿大夫士爵,则傧。小祭祀,掌事,如大宗伯之礼。大宾客,受其将币之礼□。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若军将有事,则与祭有司将事于四望。若大甸,则帅有司而饁兽于郊,遂颁禽。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示。王崩,大肆以秬鬯渳;及重衰拱大敛、小敛,帅异族而佐;县衰冠之式于路门之外;及执事视葬、献器,遂哭之;卜葬兆,甫竁,亦如之;既葬,诏相丧祭之礼;成葬而祭墓,为位。凡王之会同、军旅、甸役之祷祠,肄仪、为位、国有祸灾,则亦如之。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
文言文翻译:
小宗伯的职责,掌管建立王国祭祀的神位:右边建社稷坛,左边建宗庙。在四郊确定五帝[祭祀坛场的]范围。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类祭日、月、星、辰也这样做。为山川丘陵坟衍确定[祭祀坛场的]范围,各依它们所在的方位。
掌管有关五礼的禁令,以及所用牲和礼器的等差。辨别四亲庙和祧庙神位的昭穆次序。辨别[王和公、卿、大夫、士]五等吉凶服装,掌管有关[五等服装和]车旗宫室的禁令。掌管区别三族,辨别他们的'亲疏,其中嫡子都称门子,掌管有关门子的政令。选择六牲的毛色,辨别牲的名称和种类,而分颁给五官,使供奉于祭祀。辨别六谷的名称种类及其用量,使六宫之人供奉于祭祀。辨别六彝的名称形制,以待行裸将礼时用。辨别六尊的名称和形制,以待祭祀和招待宾客用。
掌管衣服:车旗、宫室等的赏赐的事。掌管四时祭祀之事的前后顺序及其礼仪。如果国有大事而占卜,就供奉玉帛并告诉[卜人神和玉帛的]名号。大祭祀,[祭祀的前夕]省视祭牲,察看祭器是否洗涤干净。祭祀那天,要迎受祭祀用的谷,省视镬中的牲肉[是否煮熟],向王报告[进献和陈列祭品]时间的早晚,并报告馔具都已齐备。凡祭祀或招待宾客,按时奉送行裸礼用的玉勺。告教[群臣]行祭祀小礼。凡[祭祀]大礼,就佐助大宗伯[告教王行礼]。策命卿、大夫、士,就导引[被策命者]进前受命。
小祭祀,所掌管的礼事如同大宗伯[掌管祭祀]的礼法。有诸侯来朝,接受他们所带来贡献[给王]的财物。如果王率军亲征,就率领大祝设立军社,护奉载有迁主的斋车。如果军队将交战,就同掌管祭祀的官吏祭祀四方名山大川。如果王亲自田猎,[田猎完毕]就率领大司马的属官在国郊用猎获的禽兽馈祭群神,接着就把猎物颁赐给群臣。发生大灾荒,就同大祝以及男、女巫向天地诸神祈祷祭祀[以求免灾]。
王死,[负责督察]伸陈王尸和用郁鬯为王尸沐浴。同大祝等官临视大敛、小敛,并率领异姓的人帮助行敛事。在路门外悬挂丧服和丧冠的标准样式。[到将葬时]同梓匠等官吏视察随葬明器,接着便[代嗣王]而哭。占卜墓地,开始挖墓穴时,也这样代哭。葬后,告教王行丧祭之礼。坟丘筑好后祭祀地神,设置祭位。
凡因王会同、征伐、田猎或兴起劳役而祭祀求福,就预习礼仪,设置祭位。国家有灾祸[而祭祀祈祷],也这样做。凡天地有大灾祸,用类祭祭祀社稷、宗庙,就设置祭位。凡王国的大礼,就协助大宗伯[行礼事]。凡小礼,就掌管礼事如同大宗伯[掌管礼事时的]仪法。
篇3:《周礼春官宗伯典命职丧》文言文全文及翻译
《周礼春官宗伯典命职丧》文言文全文及翻译
全文
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适子誓於天子,摄奇牸,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眡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壹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目氐其命之数。侯伯之聊、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壹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眡其命之数。
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生,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凡兵事,韦弁服;眡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夫士疑衰,其,服皆弁绖。大札、大荒、大灾,素服。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其凶服,亦如之。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大丧,共其复衣服、敛衣服、奠衣服、廞衣服,皆掌其陈序。 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禁令。若以时祭祀,则帅其属而修除,征役于司隶而役之。及祭,帅其属而守其厉禁而跸之。
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其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垩之。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
世妇掌妇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诏王后之礼事。帅六宫之人共齍盛,相外内宗之礼事。大宾客之飨食,亦如之。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罚之。凡王后有拜事於妇人,则诏相。凡内事有达於外官者,世妇掌之。
内宗掌宗庙之祭祀,荐加豆笾。及以乐彻,则佐傅豆笾。宾客之飨食,亦如之。王后有事,则従。大丧,序哭者。哭诸侯,亦如之。凡卿大夫之丧,掌其吊临。
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荐玉豆。眡豆笾,及以乐彻,亦如之。王后以乐羞齍,则赞。凡王后之献,亦如之。王后不与,则赞宗伯。小祭祀,掌事。宾客之事,亦如之。大丧,则叙外内朝莫哭者。哭诸侯,亦如之。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凡死於兵者,不入兆域。凡有功者居前,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大丧,既有日,请度甫拢遂为之尸。及乱远任丘隧,共丧之窆器。及葬,言鸾车、象人。及窆,执斧以莅。遂人藏凶器,正墓位。跸墓域,守墓禁。凡祭墓、为尸。凡诸侯及诸臣葬於墓者,授之兆,为之跸,均其禁。
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凡争墓地者,听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其中之室而守之。
职丧掌诸侯之丧。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莅其禁令,序其事。凡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赞主人。凡其丧祭,诏其号,治其礼。凡公有司之所共,职丧令之趣其事。
翻译
典命掌管诸侯的五等礼仪,以及[王的]诸臣的五等礼仪。上公九命担任伯,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九为节度;侯伯七命,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七为节度;子男五命,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五为节度。王的三公为八命,王的卿为六命,王的大夫为四命,到他们出封王畿之外,都加一等,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也依命数为节度。
凡诸侯的嫡长子被天子命为太子,代理他的国君[朝聘天子时],就比国君的礼仪降一等;未被天子所命,[朝聘天子时]就拿着用皮裹饰的束帛继子男之后行礼。公的孤卿的等级是四命,[朝聘天子时]手拿用皮裹饰的束帛而比照小国之君的礼仪;公的卿三命,公的大夫再命,公的士一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各依他们的命数为节度。侯伯的卿、大夫、士也一样。子男的卿的等级是再命,子男的大夫一命,子男的士不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各依他们的命数为节度。
司服掌管王行吉礼或凶礼所当穿的衣服,辨别这些衣服的名称和种类,以及所适用的礼事。王行吉礼穿的服装:祭祀昊天上帝就穿大裘而戴冕,祭祀五帝的穿戴也一样;祭祀先公、举行飨礼、射礼就穿鳖服而戴冕;祭祀四方名山大川和一般的山川就穿毳服而戴冕;祭祀社稷和五行之神就穿希服而戴冕;祭祀各种小神就穿玄服而戴冕;凡军事穿韦服而戴韦弁;处理朝政就穿白布衣裳而戴皮弁;凡田猎穿缁衣白裳而戴玄冠。
凡丧事戴丧冠、穿丧服。凡吊唁的事戴爵弁加环经,穿吊服。凡服丧,为天王服斩衰丧,为王后服齐衰丧;王为三公、六卿服丧穿锡衰,为诸侯穿缌衰,为大夫、士穿疑衰,头上戴的都是爵弁加环经。发生大瘟疫、大饥荒、大灾害,[君臣]都穿戴白色的衣帽。
公的服装,从衮冕以下如同王的服装;侯伯的服装,从氅冕以下如同公的服装;子男的服装,从毳冕以下如同侯伯的服装;孤的服装,从希冕以下如同子男的服装;卿大夫的服装,从玄冕以下如同孤的服装,他们的丧服,还要加上大功服和小功服;士的服装,从皮弁服以下如同大夫的服装,他们的丧服还要加上大功服、小功服[以及缌麻服],他们斋戒的服装有玄端和素端。王亲自参加祭祀或招待来朝诸侯,供给所需的礼服并奉送(到王那里]。有大丧,供给招魂所用的衣服,大敛、小敛所用的衣服,奠祭死者所用的衣服,以及用于陈列的明衣,掌管所有这些衣服陈列的次序。
典祀掌管外祭祀坛位的守护,都有一定的范围,掌管此范围内的禁令。 如果是按季举行的祭祀,就率领属下[对祭祀坛场进行]扫除,并从司隶那里征调徒役以供役使。到祭祀那天,率领属下守护警戒而禁止闲人通行。
守祧掌管守护先王、先公之庙,并负责把先王、先公遗留的衣服收藏在庙中。如果将举行祭祀,就把各庙所藏的衣服授给各庙的尸。将举行祭祀的宗庙就由宗伯负责扫除,由守祧负责把墙涂白、把地涂黑。祭祀结束,就把尸用以行食前祭礼的食物收藏起来,并把尸穿的衣服收藏起来。
世妇掌[祭祀前三日]重申对女宫的告诫,到祭祀那天,依次具备祭祀器物。告教王后行祭礼的事。率领六宫的人供奉祭祀所用的谷物。协助外宗和内宗行祭礼的事。为招待来朝诸侯而举行飨礼和食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依[尊卑]次序排列外、内命妇的朝夕哭位,有不恭敬的就加以责罚。凡王后拜谢[前来吊丧的夏殷二王后代国君]夫人,就告教并协助行拜礼事。凡内宫的事有需要通知宫外官府的,就由世妇负责。
内宗掌管宗庙祭祀时[向尸]进献加豆、加笾,到依照音乐的节奏彻除祭品时,就协助传递彻下的豆、笾。招待宾客举行飨礼、食礼时也这样做。王后有事就随从前往。有大丧,依尊卑次序排列[妇人]的哭位。哭诸侯也这样做。凡[王的]卿大夫的丧事,就[代王后]掌吊唁临哭的事。
外宗掌管宗庙祭祀时协助王后[向尸]进献玉豆、[玉笾],[进献前]要察看豆笾[所盛的食物],到依照音乐的节奏彻除祭品的时候,也协助王后彻豆笾。王后依照音乐节奏[向尸]进黍稷时就协助王后。凡王后[向尸]献酒,也协助王后。王后[因故]不参加宗庙祭祀,就协助[代理王后的]宗伯行祭礼。[王后举行]小祭祀,[就为王后]掌管祭事。接待宾客,也掌管须由王后参与的有关事宜有大丧,就[依照尊卑次序]排列外内宗和外内命妇朝夕哭的哭位。哭诸侯也这样做。
冢人掌管王的`墓地,辨别墓地的范围而绘制地图,先王的墓葬处在中间,[子孙们]按照昭穆的次序分葬左右。凡做诸侯的子孙葬在王墓的左右前方,做卿、大夫、士的子孙葬在王墓的左右后方,各依他们所出之王[安排前后左右]。凡死于战争的人,不葬入王族墓地。凡有功者葬在王墓的前边,按照他们爵位的等级来决定所起坟的高度和种树的多少。有大丧,已经确定了葬期,就请求开始度量挖墓穴的地方,葬毕祭墓地就充当尸。到挖墓穴时,度量建造坟丘和墓道的规模,供给丧事下葬所需的器物。到出葬那天,告诉随葬的鸾车和人偶[上路]。到下葬的时候,手执斧在旁督察,接着便将明器藏入[椁中],然后规正墓位,禁止闲人进入墓区,守护好墓区的地界。凡祭墓地之神就充当尸。
凡[王的同姓或异姓]诸侯及诸臣要葬入墓地的,就划给墓葬区域,为之禁止闲人通行,并使守护墓地界域的人劳逸均等。
墓大夫掌管王国中民间墓地的地域,绘制成图。令国中民众聚族而葬而掌管有关的禁令。[指导民众]排正昭穆位置,掌管其中[依爵位所定]墓葬规模的大小,并使各族都有本族私有的墓葬地域。凡有争夺墓地的,评断他们的争讼。率领下属巡视各墓地的地界,在墓地中央的办公处[指挥下属]分守各处墓地。
职丧掌管[王畿内]诸侯的丧事,以及卿、大夫、士等凡有爵位者的丧事,依照国家规定的丧礼,亲临督察他们执行禁令,安排丧事的先后次序。凡王国的官吏依照王的命令前来行吊丧礼事,就告教并协助主人[接受赠物]。凡主人举行丧祭,就告教所用牲、谷等的名号,预习有关的礼仪。凡王国官吏[按规定当对丧家]有所赠送的,由职丧告令他们,并催促办理。
篇4:《周礼·春官宗伯·瞽蒙/司干》原文翻译
作者:周公旦
瞽蒙掌播鼗、柷、敔、埙、箫、管、弦、歌。讽诵诗,世奠系,鼓琴瑟。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
视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掌大师之县。凡乐事,相瞽。大丧,廞乐器。大旅,亦如之。宾射,皆奏其钟鼓,鼜、恺献,亦如之。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凡声,高声衾ィ正声缓,下声肆,陂声散,险声敛,达声赢,微声,回声衍,侈声笮,弇声郁,薄声甄,厚声石。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凡和乐,亦如之。
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教缦乐、燕乐之钟磬。凡祭祀,奏缦乐。 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凡祭祀、飨食,奏燕乐。凡射,王奏《驺虞》,诸侯奏《狸首》,卿大夫奏《采蘋,士奏《采蘩》。掌鼙鼓、缦乐。 笙师,掌教龠竽、笙、埙、籥、箫、篪、笛、管,舂、牍、应、雅,以教祴乐。凡祭祀、飨射,共其钟、笙之乐。燕乐,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及丧,奉而藏之。大旅,则陈之。
鏄师掌金奏之鼓。凡祭祀,鼓其金奏之乐。飨食、宾射,亦如之。军大献,则鼓其恺乐。凡军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奉而藏之。
韎师掌教韎乐。祭祀,则帅其属而舞之。大飨,亦如之。
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
籥师掌教国子舞羽、龠籥。祭祀则鼓羽龠之舞。宾客飨食,则亦如之。大丧,廞其乐器,奉而藏之。 籥章掌土鼓、豳籥。中春昼,击土鼓,龠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龠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龠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祭祀,则龠而歌之。燕,亦如之。
典庸器掌藏乐器庸器。及祭祀,帅其属而设荀虡,陈庸器。飨食、宾射,亦如之。大丧,廞荀虡。 司干掌舞器。祭祀,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宾飨,亦如之。大丧,廞舞器。及葬,奉而藏之。
文言文翻译:
瞽蒙负责演奏鼗、祝、敌、埙、箫、管、弦等乐器和歌唱,讽诵诗以及[小史]撰定的帝系和世本等,弹奏琴瑟。掌管《九德》和六诗的歌唱,以听从大师的指挥。
视瞭掌管凡演奏音乐时就敲击鼗,敲击颂磬、笙磬。负责为大师悬挂乐器。凡演奏音乐就搀扶瞽蒙。有大丧时,陈设随葬的乐器。举行大旅祭时也陈设乐器。凡举行宾射礼,都[击朄以令]奏钟鼓。巡夜的鼙鼓和军队凯旋献功[的钟鼓],也负责敲击。
典同掌管六律、六同的和谐,以辨别天地、四方、阴阳的声音,以调整各种乐器的声音。凡(钟所发出的]声音:钟体上部过大,发出的声音就盘旋在钟内难扩散;钟体上下过直,发出的声音就迟重缓慢;钟体下部过大,发出的声音就会放肆而去不稍容留;钟体一边偏大,发出的声音就离散而不稍内敛;钟体一边偏窄,发出的声音就内敛而不外扬;钟体过大,发出的声音就过于宏大;钟体过小,发出的声音就过小;钟体过圆,发出的声音就过于宛转回旋;钟体中央过小,发出的声音就过于迫促;钟体中央过宽,发出的声音就抑郁回旋而难出;钟体过薄,发出的声音就像震掉出来的'一样;钟体过厚,就难以叩击发声。
凡制造乐器,都以[发出的声音能够符合]十二律来确定它们的度数,对照十二种病钟的声音来纠正大小容量。凡调整旧乐器也依照上述标准。
磬师掌管教授敲击编磬、编钟,教授配合缦乐、燕乐演奏的钟磬。凡举行祭祀,演奏缦乐。
钟师掌管敲击钟镩。凡演奏音乐,击钟鼓演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诫夏》、《骜夏》。凡举行祭祀、飨礼或食礼,就演奏燕乐。凡举行射礼,王射时奏《驺虞》,诸侯射时奏《狸首》,卿大夫射时奏《采蓣》,士射时奏《采蘩》。掌管敲击应鼙,[磬师]演奏缦乐时[就敲击应鼙以相和]。
笙师掌管教授吹奏竽、笙、埙、籥、箫、篪、篷、管,撞击牍、应、雅,以教授[配合演奏]《陔夏》之乐[的节奏]。凡举行祭祀、飨礼或食礼,供给所需的与钟声相应和的笙乐。演奏燕乐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到下葬的时候奉送这些乐器到墓穴而藏入椁中。举行大旅祭时,就陈设所掌管的乐器。
鏄师掌管演奏钟铸时敲击晋鼓。凡举行祭祀,击晋鼓配合钟铸演奏。举行飨礼、食礼和宾射礼也这样做。出征凯旋而大献战功时,击鼓配合演奏凯旋之乐。凡军营中巡夜,三次譬鼓都由铸师负责敲击,(王宫日常]守备的譬鼓也负责敲击。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
韎师掌管教授东夷舞乐,祭祀时就率领属下跳东夷舞。举行大飨礼时也这样。
旄人掌管教授从民间选拔出来的善于舞乐的人,教授四夷舞乐。凡从四方选出从事舞乐的人都隶属于旄人。凡举行祭祀或招待宾客,在演奏燕乐时[使所统领的四方从事舞蹈者]表演四夷舞乐。
籥师掌管教国子持羽吹籥而舞。举行祭祀时就击鼓作为舞羽籥之舞的节奏。招待宾客举行飨礼或食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所掌管[而用以随葬]的乐器,并奉送到墓地而藏入椁中。
籥章掌管击土鼓和吹豳籥。春二月,白天敲击土鼓,吹奏豳诗,以迎接暑气的到来。秋八月,夜间迎接寒气的到来也这样做。凡国中向田祖祈求丰年,就吹奏豳雅,敲击土鼓,以使田畯快乐。国中举行蜡祭,就吹奏豳颂,敲击土鼓,以祈使老而疲劳的万物得到休息。
鞮鞻氏掌管四夷的舞乐及其歌唱,举行祭祀时就吹[管、籥]伴奏歌唱,举行燕礼时也这样做。
典庸器掌管收藏乐器和庸器。到祭祀的时候,率领属吏陈设笱虞,陈列庸器。举行飨礼、食礼和宾射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设[用以随葬的]笋虞。
司干掌管[授予和收藏]舞蹈器具。举行祭祀时,舞蹈者排列好之后,就授予他们舞器,舞蹈完毕后再接受舞器[而收藏]。招待宾客举行大飨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时,陈列[用以随葬的]舞器,到下葬时奉送到墓地并藏入椁中。
篇5: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小师原文及翻译
作者:周公旦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於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赢物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征,姑洗为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大蔟为角,姑洗为征,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征,应钟为羽,路鼓、路鼗,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之舞,於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従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大札、大凶、大灾、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大丧,莅廞乐器。及葬,藏乐器,亦如之。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环拜以钟鼓为节。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为节。凡乐,掌其序事,治其乐政。凡国之小事用乐者,令奏钟鼓。凡乐成,则告备,诏来瞽皋舞。及彻,帅学士而歌彻,令相。飨食诸侯,序其乐事,令奏钟鼓,令相,如祭之仪。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乐出入,令奏钟鼓。凡军大献,教恺歌,遂倡之。凡丧,陈乐器,则帅乐官。及序哭,亦如之。凡乐官,掌其政令,听其治讼。
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比乐官,展乐器。凡祭祀之用乐者,以鼓征学士,序宫中之事。
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下管播乐器,令奏鼓朄。大飨,亦如之。大射,帅瞽而歌射节。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大丧,帅瞽而廞作谥。凡国之瞽蒙正焉。
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大祭祀,登歌击拊,下管击应鼓,彻歌。大飨,亦如之。大丧,与廞。凡小祭祀、小乐事,鼓朄,掌六乐声音之节。
文言文翻译:
大司乐掌管大学的教学法,建立并掌理王国有关学校的政令,聚集国子到学校里学习。凡有道艺、有德行的人,让他们在学校任教,死了就奉之为乐祖,在学校祭祀他们。用乐德教育国子具备忠诚、刚柔得当、恭敬、有原则、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德行,用乐语教国子掌握比喻、称引古语、背诵诗文、吟咏诗文、提起话头、回签筮述的语言按巧,用乐舞教国子学会《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湮》、《大武》等舞蹈。用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和六代的舞一起配合演奏,以招致人鬼、天神和地神[而祭祀],以使各国亲睦,民众和谐,宾客安定,远人悦服,动物繁生。
于是分别演奏六代的乐舞而[依尊卑]排列先后,用以祭祀地神、人鬼、天神。用黄钟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大吕宫的调式歌唱,跳《云门》舞,以祭祀天神;用大蔟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应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咸池》舞,以祭祀地神;用姑洗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南吕宫的调式歌唱,跳《大韶》舞,以祭祀四方名山大川;用蕤宾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函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大夏》舞,以祭祀山川;用夷则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小吕宫的调式歌唱,跳《大灌》舞,以祭祀姜嫖;用无射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夹钟宫的调式歌唱,跳《大武》舞,以祭祀先王、先公。所有六种调式的舞乐,都要用五声、八音相配合。
六种舞乐,演奏一遍而招致有羽毛的动物,以及川泽之神;演奏两遍而招致毛短浅的动物,以及山林之神;演奏三遍而招致有鳞甲的动物,以及丘陵之神;演奏四遍而招致毛细密的动物,以及坟衍之神;演奏五遍而招致有甲壳的动物,以及土神;演奏六遍而招致龙凤龟麟,以及天神。
凡舞乐,用圜钟律定宫音的音高,用黄钟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徵音的音高,用姑洗律定羽音的音高,敲响雷鼓、雷鼗,吹奏孤竹做的管,弹奏云和山的木材做的琴瑟,表演《云门》舞,冬至那天,在地上的圜丘上进行演奏,如果舞乐演奏六遍,天神就都会下降,就可以向神进献玉[继而进行祭祀了]。凡舞乐,用函钟律定宫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姑洗律定徵音的音高,用南宫律定羽音的音高,敲响灵鼓、灵鼗,吹奏孙竹做的管,弹奏空桑山的木材做的琴瑟,表演《咸池》舞,夏至那天,在泽中的方丘上进行演奏,如果舞乐演奏八遍,地神就都会出来,可以向神进献玉,[继而进行祭祀了]。凡舞乐,用黄钟律定宫音的音高,用大吕律定角音的音高,用大蔟律定徵音的音高,用应钟律定羽音的音高,敲响路鼓、路鼗,吹奏阴竹做的管,弹奏龙门山的木材做的琴瑟,唱《九德》歌,表演《大韶》舞,在宗庙中进行演奏,如果舞乐演奏九遍,就可以向祖先的神灵进献玉,[继而进行祭祀了]。
凡演奏音乐,如果是大祭祀,就在祭祀前夕悬挂乐器,将乐器依次陈列并试奏检查。[祭祀时]王出入就令演奏《王夏》;尸出入就令演奏《肆夏》;牲出入就令演奏《昭夏》。率领国子表演舞蹈。[招待宾客]举行大飨礼不牵牲入庙,其他都同祭祀时一样。举行大射礼,王出入就令演奏《王夏》,到王射箭的时候,就令演奏《驺虞》;告教诸侯拿着弓矢舞蹈。王大食时,要三次奏乐以劝王饱食,都命令演奏钟鼓。王出征凯旋[向宗庙祖先]大献战功,就令演奏凯乐。
凡出现日食、月食,四镇、五岳崩裂,以及大怪异的灾害,或有诸侯死,就命令彻去舞乐。大瘟疫、大饥馑、大水灾或火灾、大臣死,凡遇国家的大忧患,就命令解下悬挂的乐器。遇有大丧,要亲临督察陈放随葬的乐器。
乐师掌管有关小学的政令,而教国子小舞。凡小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教[王]依音乐节奏行礼仪:行走的时候依《肆夏》的节奏,小步快走的时候依《采荠》的节奏,乘车的'时候也这样。转身行拜礼就依钟鼓的节奏。
凡举行射礼,王[射箭的时候]演奏《驺虞》为节奏,诸侯[射箭的时候]演奏《狸首》为节奏,大夫[射箭的时候]演奏《采蒴》为节奏,士[射箭的时候]演奏《采蘩》为节奏。
凡演奏音乐掌管有关[乐器陈列和演奏]先后次序的事,治理有关音乐的事务。凡国家举行小祭祀需用乐的,就命令演奏钟鼓。凡音乐演奏终了就[向王]报告演奏完毕。告诉(视瞭]扶瞽者进来[表演歌唱],告诉[当舞的国子]表演舞蹈。到[祭祀完毕]彻祭器的时候,就率领学士而歌唱并彻去祭器,命令[视瞭]搀扶(瞽者离去]。
用飨礼或食礼招待诸侯的时候,安排有关[乐器陈列和演奏]先后次序的事,命令演奏钟鼓,命令[视嘹]搀扶[瞽者],都如同祭祀的礼仪。举行燕射时,率领射夫手持弓矢而舞。乐人出入的时候,就命令演奏钟鼓。凡征伐而[向祖庙]大献战功,[事前]教(瞽者】唱凯歌,[到时候)就担任领唱。凡[王家的]丧事,陈设随葬的乐器时,就率领乐官[前往陈设]。到[随葬乐器填入墓穴]排列哭位而哭的时候,也率领乐官而哭。掌管所有乐官的事务和戒令,听断他们的请求和争讼。
大胥掌管学士的名册,以待[有事时]召集他们。[学士]春季入学,用菜祭先师[教他们舞蹈],使他们动作整齐而又符合音乐节奏。秋季颁布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使他们的歌声整齐而符合音乐节奏。用六代的音乐与舞蹈相配合并端正舞者的位置,依[年龄长幼]排列舞者出入的次序。考核乐官,检查乐器。凡祭祀需要用乐的,就击鼓召集学士。依次安排学宫中[有关教授舞乐]的事。
小胥负责[协助大胥]发布征召学士的命令而考核人数,迟到的就罚他饮酒;巡视舞蹈的队列,而挞罚怠慢的人。端正所悬挂的乐器的位置。王的乐器悬挂四面,诸侯悬挂三面,卿大夫悬挂两面,士悬挂一面。辨别所悬挂乐器的声音[是否符合音律]。凡悬挂钟磬,仅悬挂十六枚钟或十六枚磬叫做堵,钟磬全都悬挂叫做肆。
大师掌理六律、六同,以使阴声与阳声相配合。阳声是指: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这六律];阴声是指: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这六同]。[阳声和阴声]都用宫、商、角、徵、羽五声和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音相配合。
教[瞽蒙]六种诗的表现手法:叫做风,叫做赋,叫做比,叫做兴,叫做雅,叫做颂。[学诗的人]要以六德作为根本,用六律来确定歌唱的音调。举行大祭祀,就率瞽噱登堂歌唱,敲击拊作为开始歌唱的命令。[歌毕]堂下演奏管及其他乐器时,敲击悚作为开始演奏的命令。举行大飨礼[招待来朝诸侯]时也这样做。举行大射礼时,率领瞽噱歌唱以作为射箭的节奏。大征伐时,手持铜制的律管以辨别军将发出的呼声,而告诉[王]吉凶。有大丧时,率领瞽蒙陈设[随葬的乐器];将把棺柩装载到柩车上的时候,[为死者]作谥号。凡王国的瞽蒙都听从大师的政教。
小师掌管教授演奏鼓、鼗、枧、敌、埙、箫、管、琴瑟和歌唱。举行大祭祀,[瞽蒙]登堂歌唱的时候,就敲击拊;[歌毕]堂下演奏管笙等乐器时,就敲击应鼓;彻祭器的时候,就歌唱。举行大飨礼[招待来朝诸侯]时也这样做。有大丧的时候,参与陈放[随葬的乐器]。凡举行小祭祀而小规模地演奏音乐,就敲击朄[以为管笙等的演奏发令]。掌管六代舞乐声音的节奏及其相互应和
篇6:春官宗伯·肆师原文及翻译参考
作者:周公旦
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以岁时序其祭礼,及其祈珥。大祭祀,展牺牲,系于牢,颁于职人。凡祭祀之卜日,宿为期,诏相其礼;□涤濯,亦如之。祭之日,表齍盛;告絜,展器陈,告备。及果,筑鬻,相治小礼诛其慢怠者。掌兆中庙中之禁令。凡祭祀礼成,则告事毕。大宾客,莅筵几,筑鬻,赞果将。大朝觐,佐傧,共设匪瓮之礼。飨食,授祭,与祝侯禳于疆及郊。大丧,大渳以鬯,则筑鬻,令外内命妇序哭,禁外内命男女之衰不中法者,且授之杖。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类造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亦如之。凡师不功,则助牵主车。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尝之日,莅卜来岁之芟。猕之日,莅卜来岁之戒。社之日,莅卜来岁之稼。若国有大故,则令国人祭。岁时之祭祀,亦如之。凡卿大夫之丧,相其礼。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凡国之小事,治其礼仪而掌其事,如宗伯癣礼。
文言文翻译:
肆师的职责是,掌管建立王国的祭祀之礼,而协助大宗伯。建立大祭祀之礼,[规定]用玉、束帛和纯色而完好的牲;建立次一等祭祀之礼,[规定]用牲和束帛;建立小祭祀之礼,[规定]用牲。按照一年的四季安排祭祀的次序,以及[对新落成的.庙]行衅礼。举行大祭祀时,负责察看牺牲,[将符合要求的牲]拴系在栏圈中,交付给充人和监门[负责喂养]。凡祭祀占卜日期、[祭前三日]重申对百官的告诫,以及[祭祀前夕]确定明日开始祭祀的时间,都告教并协助[大宗伯]行礼事。视察祭器是否洗涤干净时也这样做。祭祀那天,[用标签]标明器物中所盛的谷物,报告谷物洁净;察看所陈列的馔具,报告陈列齐备;到将行裸礼时,筑捣郁金香草并煮[而用以调和鬯酒]。告教并协助[群臣]行祭祀的小礼,责罚怠慢礼事的人。掌管各祭坛兆域中以及庙中的禁令。凡祭祀的礼仪完成,就报告礼事完毕。
招待来朝诸侯,临视布设的席和几,筑捣郁金香草并煮[而调和鬯酒],协助[大宗伯向宾客]行裸礼。诸侯大朝觐,[担任承摈而]协助上摈。[王如因故不能参加飨礼或食礼],就供给所当设的酒食,[派人送到宾客的馆舍去];[王亲自为宾客]举行飨礼或食礼,就把当祭的食物授给宾[以供宾行食前祭礼]。同小祝一起在畿疆及国郊举行侯祭和禳祭。
有大丧,将用郁鬯洗沐尸体,就筑捣郁金香草并煮[而调和鬯酒]。令外命妇和内命妇依次而哭。禁止外内命夫、命妇的丧服不合定制者,并授给他们丧杖。凡征伐或田,用牲祭祀军社和迁主,就设置祭位。用类祭祭及上帝,就封土筑坛以向上帝行祭礼。为军事而告祭山川,也负责设置祭位。凡军队战败,就协助[大司马]牵载有迁庙主的斋车。凡四季大田猎,在立表处举行貉祭,就设立神位。用尝祭祭先王那天,临视占卜明年是否需要芟除杂草。开始田猎那天,临视占卜明年是否有外敌入侵、是否有盗贼。祭社神那天,临视占卜明年庄稼好坏。如果国家遭受大的灾害,就命令国人祭祀。一年四季的常祀也命令国人进行。
凡卿大夫的丧事,相赞他们的嫡长子行礼事。凡国家的大事,演习有关的礼仪,而协助大宗伯。凡国家的小事,演习有关的礼仪,而掌管礼事,如同大、小宗伯的礼法。
篇7:春官宗伯·郁人典瑞原文与翻译
春官宗伯·郁人典瑞原文与翻译
作者:周公旦
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凡祼玉,濯之陈之,以赞祼事,诏祼将之仪与其节。凡祼事,活盥。大丧之渳,共其肆器。及葬,共其祼器,遂狸之。大祭祀,与量人受举斝之卒爵而饮之。
鬯人掌共秬鬯而饰之。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门用瓢赍,庙用修,凡山川四方用蜃,凡祼事用概,凡[QRXQ]事用散。大丧之大渳,设斗,共其衅鬯。凡王之齐事,共其衅鬯。凡王吊临,共介鬯。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虖旦,以
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诏其酌,辨其用与其实。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凡四时之闲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凡六彝六尊之酌,郁齐献酌,醴齐缩酌,盎齐涚,凡酒修酌。大丧,存奠彝。大旅,亦如之。
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须知与其位。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祀先王昨席,亦如之。诸侯祭祀席,黼筵、缋纯,加莞席、纷纯,右雕几。昨席,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筵国宾于牖前,亦如之,右彤几。甸役,则设熊席,右漆几。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诸侯则纷纯,每敦一几。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
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知治。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媺恶。若迁宝,则奉之。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受而藏之。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三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
守。璧羡,以起度,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谷圭,以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大祭祀、大族,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文言文翻译:
郁人掌管行裸礼的器具。凡祭祀或招待宾客有行裸礼的事,就调和郁鬯盛在彝中而加以陈设。凡行裸礼用的圭瓒、璋瓒,要洗涤干净,加以陈设,而佐助行裸礼,告教[王]献裸的礼仪和时间。凡行裸礼都要洗手。有大丧将洗沐尸体,供给洗沐所用的器具。到将出葬时,供给[设遣奠]所需的裸器,用毕随即埋掉。大祭祀[的礼仪完毕后],同量人一起接受[王]所赐最后一斝酒而饮之。
鬯人掌管供应柜鬯并用布巾覆盖。[祭祀盛酒的器具],凡祭祀社稷用大垦,在国都城门举行萦祭用瓢盛酒,宗庙祭祀用卣尊,凡祭祀山川和四方用蜃尊,凡行埋祭用概尊,凡毁折牲体(祭祀四方小神]用散尊。大丧将为尸体沐洗,就设置斗,供给涂抹尸体用的柜鬯。凡王斋戒,供给[沐洗用的]柜鬯。凡王临吊臣下,供给洒被王身用的柜鬯。
鸡人掌管供给[祭祀用的]鸡牲,辨别鸡牲的毛色。举行大祭祀,夜将尽时就呼喊天亮了以叫起百官。凡王国有招待来朝诸侯、会同、征伐、丧事等,也这样做。凡王国有事确定了行事的时间,就把时问报告主事官吏。凡祭祀,或四面禳祭[以消灾],或举行衅礼,供给所需的鸡牲。
司尊彝掌管六尊、六彝的陈列位置,告教执事者酌酒,辨别各种尊彝的用途以及所当盛的酒。[宗庙]春季举行祠祭,夏季举行榆祭,行裸礼用鸡彝、鸟彝,都有托盘;行朝践礼用两牺尊,行醑礼用两象尊,[春祠和夏禴]都设有基,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秋季举行尝祭,冬季举行熏祭,行裸礼用稼彝、黄彝,都有托盘;行酯礼用两著尊,行馈食礼用两壶尊,(秋尝和冬蒸]都设有孽,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凡四季之间的祭祀,如追享、朝享,行裸礼用虎彝、蛙彝,都有托盘;行朝践礼用两大尊,行醑礼用两山尊,(追享和朝享]都设有基,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
凡六彝、六尊中之酒的酌用,郁鬯要经过搓拌[再过滤而后]酌用,醴齐(用茅草]过滤而后酌用,盎齐[用清酒掺和]经过滤而后酌用,三酒要掺和明水[再过滤而后]酌用。王、王后或太子的丧事,省视举行大遗奠时所设的彝尊。举行大旅祭也负责省视彝尊。
司几筵掌管五几、五席的名称种类,辨别它们的用途和所当布设的位置。凡大朝觐、大飨礼、大射礼,凡封建国家、策命诸侯,在王位设置黼依,黼依的前边面向南布设有黑丝带镶边的莞席,莞席上加放边缘画有云气图案的五彩蒲席,蒲席上再加绣有黑白花纹镶边的竹席,席左右两端设玉几。[为王]祭祀先王和接受酢酒所布的席也是这样。
诸侯祭祀宗庙,(为神]布设边缘绘有花纹的蒲席,蒲席上加用黑色丝带镶边的莞席,席右端设雕几。为诸侯接受酢酒设带有黑色镶边的莞席,莞席上加放边缘绘有花纹的五彩蒲席。(在王的宗庙里]为国宾在室窗前布席也是这样,[为国宾中的孤卿大夫]在席的左端设红漆几。[王]发徒役田猎,[在立表处举行貉祭时]就设熊席,席右端设黑漆几。凡丧奠,设苇席,席的右端设素几;[奠祭时]放置黍稷的席是边缘绘有黑白两色花纹的萑席,诸侯[设奠放黍稷的席]就用黑色丝带镶边,每只敦放在一张几上。凡吉礼[随着仪节的进行]要变换几,凶礼则仍沿用一几。
天府掌管始祖庙中[宝物]的收藏,以及有关的.禁令。凡王国的玉镇和大宝器都收藏在祖庙中,如果有大祭祀或大丧事,就拿出来陈设,事毕再收藏起来。凡[王国]各官府、各乡、州以及各采邑治理政事的文书,都接受而加以保存,以诏告王考察官吏们的政绩。春正月,用牲血涂抹宝镇和宝器而祭之。凡祭祀或丧事,在祖庙中举行,[有关官吏]洗手时就为他们持火把照明。冬十二月,陈设玉器而占卜明年年成的好坏。如果迁移[祖庙的]宝器就负责奉送。如果是在[冬十月]祭祀司民、司禄的时候,[有关官吏向王]呈报人民数和谷物数,就[从王那里]接受薄书加以保存。
掌管玉瑞、玉器的收藏,辨别它们的名称和种类以及运用它们的事项,为它们设置装饰物。王腰插大圭,手执镇圭,圭垫上用五种色彩绘饰五匝,这样行拜日礼。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圭垫都用三种色彩绘饰三匝;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璧垫都用两种色彩绘饰两匝:这样来向王行春朝、秋觐、夏宗、冬遇和会同之礼。诸侯相见也执同样的瑞玉。有刻纹隆起的圭、璋、璧、琮,它们的衬垫都用丽种颜色绘饰一匝,用以看望或慰问王。
用以璧为本的四圭祭祀天,并用以旅祭上帝。用以琮为本的两圭祭祀地,并用以旅祭四方名山大川。用有勺的裸圭肆祭先王,并用以向宾客行裸礼。用圭璧祭祀日月星辰。用以琮为本而锐出一璋的玉器祭祀山川,并用在造赠宾客时[拿着它致辞]。
土圭用以测度四季的日影、月影,封建诸侯国就用以测度地域。珍圭用以征召诸侯,抚恤灾荒。牙璋用以发兵,用以调动驻守的部队。璧的径长可用作度量的标准。用丝带贯穿圭、璋、璧、琮、琥、璜沟纹(中的孔眼],使璧、琮上面的沟纹上下贯通,这样用来敛尸。谷圭用以调和仇怨,用以行聘女礼。琬圭用以表彰有德的诸侯,用以缔结[诸侯间的]友好。琰圭用以[告喻诸侯]改变行为,消除恶行。举行大祭祀、大旅祭,以及凡招待宾客的事,供给所需的玉器并奉送[到行礼之处]。有大丧,供给所需的饭玉、含玉和赠玉。凡有玉器赐出,就供给并奉送[到被赐者之处]
篇8: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原文译及翻译
送宗伯乔白岩序
作者: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战!”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哉!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选自《四部丛刊》本《王文成公全书》
〔明〕王守仁
篇9:送宗伯乔白岩序文言文原文译及翻译
礼部尚书乔白岩先生将往南都,到我处来论学。我说:“学贵专。”乔先生说:“对。我少年时喜欢下棋,于是食不知味,上床不想睡,眼睛不看别的,耳朵不听别的,由此而在一年内压倒全城的人,三年中国内没有可以和我对抗的,学果真是贵专的啊!”我说:“学贵精。”乔先生说:“对。我长大后喜欢词章,于是字字推敲,句句搜求,研究各种史传,考核诸子百家,由此而始则追踪于唐宋,终又深入于汉魏,学果真贵精的啊!”我说:“学贵正。”乔先生说:“对。我中年时喜欢圣贤之道,对下棋我后悔了,对词章我惭愧了,我对它们都不再在心了,您以为怎样?”我说:“行啦!学下棋也叫做学,学词章也叫做学,学道也叫做学,结果大不一样。道就像大路,此外便是荆棘丛生的小路,就难以到达大路了。所以专于道才算得了专,精于道才算得了精,只是专于下棋而不专于道,这种专便成为沉湎;精于词章而不精于道,这种精便成为癖好。讲到道可是又广又大,词章和技能虽也从道中来,但若只以词章和技能卖弄,离开道就远了。所以非专便不能精,非精便不能明,非明便不能诚,所以《尚书·大禹谟》说‘唯精唯一。’精,精粹的意思,专,专一的意思。精然后明,明然后诚,所以明是精的体现,诚是一的基础。一,是天下最大的本源;精,是天下最大的功用。连天地万物生成发育的大道都明白了,何况是词章技能那些无关轻重的事情呢?”乔先生说:“对极了!我将终身记住,只是可惜已经晚了。”我说:“这岂是容易的啊!一般在高位上的人不讲究学业也很久了。从前卫武公九十岁时还向全国戒谕说:‘不要以我为老朽而丢掉我’。先生的年纪只有武公一半,功业却可以成倍,希望先生无愧于武公啊!我也岂敢忘却国土的交儆之诚呢?”
送宗伯乔白岩序作者介绍
王守仁(1472-1529) 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1]
因他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境内)而结庐阳明洞,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现在一般都称他为王阳明,其学说世称“心学(或王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
篇10:耿恭字伯宗,少孤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耿恭字伯宗,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
②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衣屦穿决,形容枯槁。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③明年,迁长水校尉.其秋,金城、陇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诏召入问状.乃遣恭将五校士三千人,副车骑将军马防讨西羌.恭屯枹罕,数与羌接战.明年秋,烧当羌降,防还京师,恭留击诸未服者,首虏千余人,获牛、羊四万余头,勒姐、烧何羌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 初,恭出陇西,上言:“故安丰侯窦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鸿胪固,即其子孙.前击白山,功冠三军.宜奉大使,镇抚凉部.令车骑将军防屯军汉阳,以为威重.”由是大忤于防.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卒于家.
④论曰: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固:即窦固,凉部:指西州 防:车骑将军马防。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车师复畔 ②衣屦穿决
16.为下列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宜奉大使,镇抚凉部
A.供奉 B.拥戴 C.奉承 D.赐予
②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
A.忍受 B.吃 C.喂 D.围裹
17.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食尽穷困 B.而稍稍死亡 C.形容枯槁 D.恭上疏言方略
18.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9.耿恭“大忤于防”的原因 。(2分)
20.依据文意,推断作者评价耿恭“义重于生”的多重内涵。(4分)
答案:
15 (2分)①通“叛”,反叛 ②断。断裂
16 (2分)①D ②B
17(2分)D
18(6分)答案示例:耿攀登古城墙拼搏作战,他把毒药涂到箭头上,用强弓射出毒箭,中了箭的匈奴兵,看着创口都溃烂了,于是大惊失色。
评分说明:采用扣分制,扣分点 乘 发 创 定语后置句式
19 (2分)答案示例:推荐窦固“镇抚”马防统管的西洲。
20 (4分)答案示例:与士兵同患难共生死,不为名利女色诱惑,不惜牺牲生命,不怕冒犯权贵。
翻译:
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死了父亲。他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具备将帅的才能。永平十七年冬季,骑都尉刘张带兵去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他的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一起打败了车师国并使他们投降。于是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屯驻在车师国后王部的金蒲城。耿恭来到驻地,写了一封公文送到乌孙国,宣示大汉的威严和恩德。乌孙国王大昆弥以下的人都很高兴,派使者贡献名马,并派儿子到长安侍奉皇帝。
第二年三月,匈奴北单于派遣两万骑兵攻打车师,终于打败并杀了车师后王安得,接着进攻金蒲城。耿恭登上城墙与敌人搏战,他用毒药涂在箭头上,向匈奴传话说:“我们汉家的箭很神奇,那些中箭受伤的人一定有异常的情况。”于是拉开强弓射向匈奴。敌人中了箭的,察看伤口,流出的血都沸腾了,于是大惊。恰巧这时刮起了暴风,下起了大雨,耿恭趁着风雨反击匈奴,杀伤了很多敌人。匈奴人很震惊害怕,就解围离去了。耿恭认为疏勒城旁边有涧水,可以固守,就在五月带兵去占据了它。七月,匈奴又来攻打耿恭。耿恭募聚了数千勇士骑马向敌人直冲,敌人的骑兵四散逃走。匈奴就在城下断绝了涧水。耿恭在城内挖井到十五丈深仍然不见水,官吏士兵又渴又乏,只好榨马粪汁来喝。耿恭仰天叹息,说:“听说从前贰师将军拔出佩刀刺山,泉水就从刀眼里飞涌出来;如今大汉的恩德神圣高超,怎么会走投无路呢?”于是整理好衣服向着挖的井拜了两拜,替将士们祷告。过了一会儿,井里的泉水奔涌而出。耿恭就让将士们扬水给匈奴人看。匈奴人没有想到城内会有水,认为是神灵护佑,就带兵离去了。正巧这时显宗皇帝逝世,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退了他们。过了几个月,城中粮食吃光了,穷困不堪,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耿恭一向与将士们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是人却不断地死去,只剩下几十人。匈奴单于探知耿恭已陷入困境,一心要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如果投降的话,当封你为白屋王,并且配美女给你做妻子。”耿恭就诱骗匈奴使者上城,亲手砍死他,并在城上烧烤他的肉。匈奴使者的手下人望见了,大声哭号着离开了。单于听说了大怒,进一步增兵包围耿恭,但未能攻下疏勒城。
肃宗登上皇位,派秦彭等人征调张掖等三郡及鄯善国的兵,进攻交河城,北匈奴人惊慌逃走,车师国又投降汉朝。于是分出一支军队去迎接耿恭。耿恭等人就随军队一起回来了。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人,沿途不断死亡,到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了。
(作者)评论道:我当初读《苏武传》,对苏武茹毛饮血于北海之地而不使大汉朝蒙受羞辱的事迹非常感动。后来读到耿恭固守疏勒城的事迹,喟然叹息,不知道我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唉,道义重于生命,竟然达到这种地步吗?
[耿恭字伯宗,少孤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0.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