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冰心回忆母亲散文

冰心回忆母亲散文

2024-03-09 07:47: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rrucs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冰心回忆母亲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冰心回忆母亲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冰心回忆母亲散文

篇1:冰心回忆母亲散文

亲爱的小朋友:

昨夜还看见新月,今晨起来,却又是浓阴的天!空山万静,我生起一盆炭火,掩上斋门,在窗前桌上,供上腊梅一枝,名香一炷,清茶一碗,自己扶头默坐,细细地来忆念我的母亲。

今天是旧历腊八,从前是我的母亲忆念她的母亲的日子,如今竟轮到我了。

母亲逝世,今天整整了,年年此日,我总是出外排遣,不敢任自己哀情的奔放。今天却要凭着“冷”与“静”,来细细地忆念我至爱的母亲。

13年以来,母亲的音容渐远渐淡,我是如同从最高峰上,缓步下山,但每一驻足回望,只觉得山势愈巍峨,山容愈静穆,我知道我离山愈远,而这座山峰,愈会无限度的增高的。

激荡的悲怀,渐归平静,十几年来涉世较深,阅人更众,我深深地觉得我敬爱她,不只因为她是我的母亲,实在因为她是我平生所遇到的,最卓越的人格。

她一生多病,而身体上的.疾病,并不曾影响她心灵的健康。她一生好静,而她常是她周围一切欢笑与热闹的发动者。她不曾进过私塾或学校,而她能欣赏旧文学,接受新思想,她一生没有过多余的财产,而她能急人之急,周老济贫。她在家是个娇生惯养的独女,而嫁后在三四十口的大家庭中,能敬上怜下,得每一个人的敬爱。在家庭布置上,她喜欢整齐精美,而精美中并不显出骄奢。在家人衣着上,她喜欢素淡质朴,而质朴里并不显出寒酸。她对子女婢仆,从没有过疾言厉色,而一家人都翕然地敬重她的言词。她一生在我们中间,真如父亲所说的,是“清风入座,明月当头”,这是何等有修养,能包容的伟大的人格呵!

十几年来,母亲永恒的生活在我们的忆念之中。我们一家团聚,或是三三两两地在一起,常常有大家忽然沉默的一刹那,虽然大家都不说出什么,但我们彼此晓得,在这一刹那的沉默中,我们都在痛忆着母亲。

我们在玩到好山水时想起她,读到一本好书时想起她,听到一番好谈话时想起她,看到一个美好的人时,也想起她——假如母亲尚在,和我们一同欣赏,不知她要发怎样美妙的议论?要下怎样精确的批评?我们不但在快乐的时候想起她,在忧患的时候更想起她,我们爱惜她的身体,抗战以来的逃难,逃警报,我们都想假如母亲仍在,她脆弱的身躯,决受不了这样的奔波与惊恐,反因着她的早逝,而感谢上天。但我们也想到,假如母亲尚在,不知她要怎样热烈,怎样兴奋,要给我们以多大的鼓励与慰安——但这一切,现在都谈不到了。

在我一生中,母亲是最用精神来慰励我的一个人,十几年“教师”,“主妇”,“母亲”的生活中,我也就常用我的精神去慰励别人。而在我自己疲倦,烦躁,颓丧的时候,心灵上就会感到无边的迷惘与空虚!我想:假如母亲尚在,纵使我不发一言,只要我能倚在她的身旁,伏在她的肩上,闭目宁神在她轻轻地摩抚中,我就能得到莫大的慰安与温暖,我就能再有勇气,再有精神去应付一切,但是:13年来这种空虚,竟无法填满了,悲哀,失母的悲哀呵!

一朵梅花,无声地落在桌上。香尽,茶凉!炭火也烧成了灰,我只觉得心头起栗,站起来推窗外望,一片迷茫,原来雾更大了!

雾点凝聚在松枝上。千百棵松树,千万条的松针尖上,挑着千万颗晶莹的泪珠……

恕我不往下写吧,——有母亲的小朋友,愿你永远生活在母亲的恩慈中。没有母亲的小朋友,愿你母亲的美华永远生活在你的人格里!

你的朋友冰心

1942年1月3日

篇2:回忆冰心散文

回忆冰心散文350字

雨后,天青青的,草青青的。土道上添了软泥,削岩下却留着一片澄清的水,更开着一枝雪白的花。也只是小小的'自然,何至便低徊不能去?

风狂雨骤,黑暗里站在楼阑边。要拿书却怎的不推开门,只凝立在新凉里?─—我要数着这涛声里,岛塔上,灯光明灭的数儿,一─—二─—三─—四─—五。

沉郁的天气。浪儿侵到裙儿边。紫花儿掉下去了,直漾到浪圈外,沉思的界线里。低头看时,原来水上的花,是手里的花。

水里只荡漾着堂前的灯光人影。─—一会儿,灯也灭了,人也散了。─—一时沉黑。─—是我的寂寞?是山中的寂寞?是宇宙的寂寞?这池旁本自无人,只剩得夜凉如水,树声如啸。

这些事是遽隔数年,这些地也相离千里,却怎的今朝都想起?料想是其中贯穿着同一的我,潭呵,池呵,江呵,海呵,和今朝的雨儿,也贯穿着同一的水。

一九xx年七月十八日。

篇3:冰心母亲的散文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篇4:冰心描写母亲的散文

冰心描写母亲的散文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是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母爱》

冰心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甚麼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甚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甚麼」这四个字,从她口裏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变更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裏,—— 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於我的爱,不因?万物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附赏析

冰心先生的散文中的“母爱”的主题是众所周知的。冰心在成年后曾这样讲述:“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在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剧变,人们不再满意于看到母爱的作品但是人们又不能缺少母爱的作品。人们想要看到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火与血、反映生与死、挣扎与搏斗。但是让我们试着回想一下,当我们幼年的时候,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是挫折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温暖的怀抱来安慰自己,而这个怀抱通常是来自母亲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需要母爱的作品,需要母爱给我们力量与温暖的原因之一。

人们都会珍视这份平平凡凡的情感——母爱。它是高尚的、无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并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是永存的。冰心先生的散文就这样适时而生。她的散文中的母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她的母亲杨福慈对其的影响,另一部分则是冰心先生作为一位母亲对其子女的母爱的扩大化。这来那个部分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在冰心先生的散文中可见一斑。

“我每次得到她(她母亲)的信,都不曾预想到有什么感触的,而往往独到中间,至少有一两句使我心酸泪落。这样深浓,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心情啊!愿普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寄小读者.通讯十二》)杨福慈女士对冰心先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其父亲是海军军官,经常在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母亲陪伴长大的。冰心的母亲是一位性格极温柔,极安静的女儿你。处世恬淡,天性蜜柑,极富感性,是典型的,在当时不多见的,有文化的贤妻良母。母亲是冰心的第一位读者。冰心先生曾追忆母亲时:“而我每次做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她是我的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常常指出了我文字中许多的牵强与错误”“她的爱,使我由生中求死——要负担别人的痛苦;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

而另外一部分的母爱,最初体现于她对其弟弟的照顾。因为父亲经常不在家,家里的儿女的照顾、家务等事务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母亲体弱多病,乖巧的小冰心自然帮母亲分担,帮母亲照顾弟弟。冰心把她的三个弟弟比作三颗天上最明亮的星星。冰心在国外的时间,她的弟弟们也常常给她寄出长长而恳挚的书信,告诉她:“从松树隙间穿过的阳光,就是你弟弟问安的使者;晚上清凉的风,就是骨肉手足的慰语。”这与冰心幼时对弟弟们的照顾分不开的。而《寄小读者》最能体现其作为母亲对子女母爱的扩大化。冰心先生在《寄小读者》中俨然像是那些小读者们温柔慈爱的母亲与他们沟通交流。在《寄小读者》中,描写母爱的篇幅最多,最真挚感人,《通讯十》就是这类散文的名篇。作者这样来歌颂母爱:“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请小朋友和我同声赞美!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浅……当我发觉了这神圣的秘密的时候,我是欢喜感动得伏案痛哭!”在冰心的眼中,母爱是无比伟大的,它突破时空限制,因而是绝对的、永恒的。她的这种母爱具有人道主义的内涵,而且加以推广,及于了一切有生命的动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小学生母亲节散文

2.忆母亲 散文

3.母亲散文余秋雨

4.莫言散文《母亲》

5.描写赞美母亲散文

6.散文母亲 倪萍

7.母亲的经典散文

8.感谢母亲散文

9.贾平凹散文 写给我的母亲

10.散文我的母亲

篇5:冰心写母亲的散文

今天是感恩节,也是我结婚二十周年。叫来一伙朋友在家座谈,席间谈起感恩的人,在谈完感恩我爱人的同时,不自主地就让我想起了已去世近30年的母亲。

我母亲是北方吉林长春人。她俄语学得相当好,为了响应祖国和伟大领袖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她来到了江西,又来到了我们余干,来到了我们县的一个林场。

母亲来到林场时才19岁,雪白的皮肤,鸭蛋脸,眼睛有点小,可非常有神,发着亮光显得非常机灵,高挑的身材,宛然就是一个仙女。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突然降临一个如此貌美的高才女生,这不亚于冬天里的一个惊雷,惊动了所有人锈死的心门,好奇高兴,冰冷的山林顿时有了一点生气和热闹,山里的天空不时会传来一群男女的笑声和打闹声。

母亲突然从城里来到这偏僻的山区,很不习惯。没有像样的路,也没有电,特别是到了晚上,她点着一盏煤油灯看书,漆黑的'夜晚,树林里幽幽地发出各种声音,有虫鸣,有鸟叫,间或还有那像狼叫的声音,可把我母亲给吓坏了。没过多久,她就强烈要求离开这个地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心的农场场长居然主动帮我妈跑调动,向领导说我母亲有文化又年轻,放在林业局更有用处,林业局的领导一看是个漂亮的女大学生,没太考虑就同意了。就这样我母亲离开了那个林场,进了县城。

我父亲那时正好是局长的秘书,和母亲同一个办公室。我父亲是在农村长大的,长得又清秀,很讨人喜欢,他喜欢讲故事,有事没事就会讲一些原来农村地主和土匪的故事,我母亲总是被父亲的故事所吸引,有时我父亲故意借故不讲完,可把我母亲急坏了。

两年后,我大姐出生了。母亲没奶水就给了乡下亲戚奶妈带,我二姐也是一样。后来我出生了,全家人着实高兴,母亲很想自己带,却怎么吃药催乳都没用,没办法四处找乳母。在临县的乡下正好有个刚死了小孩的母亲,便成了我的母亲我的奶妈。

小时候,我特别淘气,没事就遍山遍野地找东西吃。见到能吃的,根本就不管是不是人家自己种的,有时我还会把别人家的小鸡拿回来当鸟养。奶妈屡次教育我都没用,如果她硬要我拿回去,我就会当着她的面,把小鸡摔死,无奈的奶妈,蹲下来抱着我,半哭着对我说“小祖宗,你这样长大如何是好喔。”为各样的小事,奶妈不知道给别人赔过多少礼道过多少歉。

有一次,隔壁邻居的儿子打了我,他个子大力气又大,我打不赢他。没办法,我就天天想着法子要报仇。我看了看他家,除了锅、橱子、碗之类的,好像找不到更值钱的东西,最后是他猪圈里的小猪,吸引了我的兴趣。逮住没有人的机会,我操起一根棍子,就围着这倒霉的小猪一顿痛打。

晚上隔壁邻居回来见到自己家的猪被打得遍体鳞伤,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跑到我家,恶狠狠地对着我骂“取债鬼,是不是你干的好事,我就打死你这个余干佬!”一见他这么凶恶的样子,我飞也似的往外跑,害我奶妈全家找了我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奶妈赔了钱把那小猪抱回来吃了。

母亲工作忙,再加上那时路远又不好走,在城里长大的母亲,一辈子都不太愿意走乡下,只有我父亲每年会来看我几次。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要求我回城里上学。在农村呆惯了,特别是我奶妈,她对我的爱,就像那胶水,就像那风筝的线一样,牢牢的把我和她栓住,说什么我也不回去。

最后还是奶妈带我回去的,她哄我说陪我。陪了几天,看我好像没什么提防,乘我上学去了,她就回去了。放了学回来,一进家门,我就四处找奶妈,去街上找,去路上找。渐渐地天暗下来了,我却走在去奶妈家的路上,越走我越害怕起来。开始我是哭着鼻子的,见天暗下来,我就顾做镇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往前走,过路的行人,也没有一个人理我,他们感觉我就是一个附近回家的小孩。

不多时,父母找过来了。母亲泣不成声地抱着我,责怪我,心疼我。这时的我突然大哭了起来,哭着就是要奶妈,踢着打着紧紧抱着我的母亲。

这事过后,我和母亲有个约定,就是一考完试,我就必须得去乡下奶妈家,不然我就不读书。没办法的母亲只得同意。其实我一回奶妈家,就会带一身的毛病回来,不讲究卫生,吃饭没有点,喜欢随意偷拿别人家的物件。为此,母亲没有少责怪自己,所以后来弟弟的奶妈是请到家里来带的,她说给人家带小孩是会毁了小孩的。每次听到这句话,我就反感,在我的心里,奶妈是世界上最好最亲的人,有时候我做错了事,我认了错,奶妈高兴得就像那雪山上的雪莲花那么美,她高兴时流下的眼泪,比六月的清泉还温润柔美。在奶妈的身边,我就像个皇帝,像天使般自由幸福。

我和母亲的转机还得感谢一件同样的恶作剧,改变了我对母亲的看法。一天下午我没事,四处巡游了回来,手里拿着一根笤竹桠,走在路上,正好一群邻居的鸡挡在路中间,也不知道是中了邪还是怎么了,我拿起笤竹桠对鸡群就是一顿痛打,无处可逃的鸡,被我灭了一地。这一顿痛快,是我这辈子最爽也记忆最深刻的一顿痛快。

晚上回家,正当我跨过门槛的时候,忽然一个螺狮拳从后面落在我头上,打得我眼冒金星顺势就倒在地上昏死了过去。这个时候,慌乱的母亲立即跑过来把我抱到床上,端来热水摸摸我的头,心肝宝贝地哭诉着:“小霸王,妈妈求你下次再也不要干坏事了……”朦胧中听着母亲的话,我后悔了,我也流泪了。

看我安稳了下来,虚掩了我的房门。母亲就把父亲拽到她们房间里,声嘶力竭地对着父亲,也是一顿挥拳乱打,她说不能这样教育儿子,说儿子在农村里野惯了,要慢慢来,不能动粗动蛮,否则会适得其反。哇,母亲的这席话,像是酷热的太阳,瞬间融化了横隔在母子间多年的那座冰山。我怪她这么心狠不要我,也不来看我,我怪她从小讨厌我,我怪他对弟弟为什么会那么的喜爱,简直疼爱得无以复加,我怪他不让我去乡下和我奶妈亲……所有的这些责怪与怨言,随着那冷冻多年的冰山融化,一块块地肢解,一点点地化成了虚无,化成了一股股的暖流,一缕缕亲情,一辈子在温暖着我。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了母亲的床前认错,我平生第一次叫了妈妈,并说儿子再也不会乱来伤父母的心了。说完,我憋着满眼的泪水就出来了,我觉得太对不住母亲了。

可我和母亲和睦相处的时间太短了,没过几年,我漂亮聪明的母亲就因意外病故了。面对我母亲的离去,我是无法接受,就像是整个世界的坍塌与崩溃,我对着天疯狂地哭喊着我母亲,我希望她能醒来,我的生活里再也不能没有了母亲,我不能接受母亲的突然去世。她的离去,又让我偏离了原来的成长轨迹,我又变成了一个没人管的野孩子。

时隔三十多年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每次清明冬至上坟的时候,我会双膝跪在坟前,把心里很多的话告诉母亲。我会告诉母亲我近来的生计,我心中所有的快与不快,我会告诉母亲,儿子今天活得好好的,并深情地向母亲说:“我爱你,妈妈!”

篇6:冰心写母亲的散文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

《荷叶母亲》是一首散文诗,它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冰心女士。这首散文诗读来来流畅舒缓缓,给人展现的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荷叶图、一个温馨的家庭小院图、更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像。读者在文字的艺术中品尝了境地美及人心美。

这篇文章是一篇美文。它的美在于它描述的景象美。在第一段讲到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子里乘凉,谈起了荷花。这段话就让人联想到亮莹莹的月夜,爷孙俩在听着虫鸣声看着荷花的亲和图像。后面的“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句话就能让读者眼前显出一幅荷花亭亭净植的样子。

它的美还在于它的语言活灵美。“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短短十来个字就把一个昏暗的凄风苦雨的夜晚及早晨描绘了出来,生动形象并且耐人寻味。“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中“左右攲斜”用得生动形象,读者不难想象出那朵红色荷花的凄惨形象。

文章的美还在于艺术表达的美妙。作者用红莲被风雨打击成凄惨状与白莲得到荷叶庇护安然无恙状来作对比,反衬出侵害者的残忍无情而保护者的伟大奉献。这不愧是大作家的匠心独到。

它的美还在于人反映的心灵美。看到红莲被大风雨所害,作者心隐隐作痛,而看到白莲得荷叶庇护无受害时,作者想及自己的母亲,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感恩母亲的热潮,赞美之词突发而出,作者感情因此升华,也令读者产生共鸣。

篇7:母亲清明回忆散文

母亲清明回忆散文

清明节到了,昨天写了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没有提到母亲。

对父亲的爱是厚重的,厚重中,带着一种敬仰;而我对母亲的爱更深沉,深沉中,带着一种依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一直剜了我心十几年!并没有因为母亲离开年久而稍减。

对母亲的记忆是从幼小朦胧时候开始的。在我大约三、四岁时,奶奶不知道什么时候得了“傻”病――后来知道可能是脑血栓后遗症。记得奶奶住在外屋,母亲住在里屋。白天,家里时常就只有奶奶、母亲和我三个。奶奶好像很喜欢母亲,总是站在门口看母亲在炕上做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笑笑。但是奶奶却不能记得回家的路,只要出门,就回不来家。母亲因为怕奶奶走丢,就叫我看着奶奶,每每听到奶奶走到屋外了,母亲就会叫我:快下地,你奶奶出去了,快跟着奶奶,别走远了!于是我立刻跑出去,追到大街上,抱住奶奶的腿;随后母亲跟在后面,把奶奶领回来。我的工作好像就是抱奶奶的腿,虽然这个活儿哥哥姐姐们放学后偶尔也做过,但是当时我不懂得因为他们比我大几岁的缘故,用不着抱腿,就能把奶奶拉住,还以为他们是嫌奶奶身上的衣服脏呢――奶奶经常失禁,但我知道奶奶并不脏!我看见母亲每天都给奶奶洗衣物,身上一点味儿都没有。这是奶奶留下的仅有的记忆,甚至后来奶奶怎么去世的都忘记了。

十几岁的时候,听姑母说,母亲照顾奶奶很辛苦,奶奶得病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接屎接尿都是母亲侍候的,一连四五年。姑母在五十岁的时候还常说,她要向我母亲学习,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包括亲戚家的年轻人都要向母亲学习。

母亲虽然个子不高,但是特别能劳动,十二岁的时候就跟着外公上地扶犁。17岁嫁给父亲后,还在生产队里当过妇女队长,干活男劳力拉不下。农村最累的活儿是挖壕沟和冬天刨粪堆,母亲和男劳力一样干。尤其是冬天里刨粪堆,这样的活我一生都干不了,不用说从铁板一样硬的冻土里刨出大块来,光是那几十斤重的大洋镐举起来都困难,不知道母亲当时哪来的力气。我知道那些年,绝不仅是母亲,所有的妇女们都一样地让人不可思议,让人敬仰,如同那个时代的奋斗精神让人敬仰一样!挖壕沟子活儿,母亲干得最潇洒,在比她个子还深沟子里,母亲能一锹连一锹的把土挖出来,甩出很远,而且在甩出的一刻,土块儿齐齐整整的,一点都不散落,甚至像是头顶长了眼睛,甩出的土块儿,让它落到哪里,就能落到哪里。我在20岁左右时,家里挖菜窖,那个时候母亲40大多了,挖起菜窖来,母亲仍然不输我。

一年我家搬了新家,新家的水井都是压力井,现在老家那里仍然在使用这种水井。打井很容易,井管多是用一根2寸粗的钢管,不用机械钻,只要七八个人,把长长的铁管高高举起来,然后用力往地里H,几个小时就能打出水来。大约十岁那年,一群人在我家院子里H井,妈妈忙里忙外给帮工H井的人做饭,我们几个孩子都在不远处看“热闹”,被这群喊着号子、震天动地的劳动场面吸引。弟弟那时四五岁,也在其中。按照常规,有7、8个人控制着管子,再加上有必要的保护措施,很少会出现失误的。但是那天却出现了意外,井已经打得很深了,不知为什么,井匠要把已经下到3丈多深的井管子从地里拔出来,这是最危险的。周围的孩子们,包括伸不上手的大人,都站在一边专注的地看着长长的铁管子一节一节的往天上长,其实我们似乎觉得已经站在远处了,但是管子一直长到有两个房子高,就在底部从地面出来的时候,井匠们控制不住了,直立的管子突然开始向南面倒,我们几个孩子正在那里,H井的人撒不开手,一边极力地控制着铁管子,一边冲我们大声喊:快跑、快跑!我们几个大一点的孩子跑开了,但是弟弟给吓懵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附近的几个大人也吓懵了,全都眼睁睁地看着几丈高的铁管子砸向弟弟,就在所有的人都几乎闭上眼睛喊“完了”的一刹那,只见母亲瘦小的身影忽地一下从屋里冲出来,听不清嘴里喊着什么,直扑向弟弟,一下子把弟弟搂在怀里,而几乎同时,大铁管子咣的一声,重重地砸在母亲的头上,随后就见母亲倒在地上。

母亲那次伤的很重,而如果不是母亲及时出现,恐怕后果不得而知了……这件事在以后几十年,即是到现在母亲去世十几年了,我都没想明白:母亲当时是在屋里给大人做饭,从听到外面喊声,到从厨房里出来,再到我弟弟站的地方,多么远的距离――现在回想起来,差不多也有20米,按说,无论如何母亲是来不及救弟弟的;院子里那么多人,最不可能救弟弟的就是母亲,然而,在那最危险的时刻,正是母亲救了弟弟!难道真有一种力量超越了人类的生理极限?我永远都想不明白,就像母亲那一瞬间的身影永远忘不掉一样。过了好多年后,母亲提起那次遭遇时,都是重复一句话:那次差点没打死!

12岁那年,父亲调到大王家村当书记。父亲在村里先后建起了草绳子厂、笤帚厂和炼铅厂,村办企业红红火火,50多人加班加点的干,产品城里派汽车上门来拉。母亲也得以到厂子里上班,那段时间,母亲的心情非常好。冬天的时候,早晨四、五点钟就起来,用饭盒盛好米,带到厂子里,在火炉上蒸,早饭就不来家吃了。晚饭母亲能够回家做,吃完饭后,还要上班,九、十点钟才能回来。我忘记了母亲在厂里上班时候,生产队里有没有农活了,但到夏天生产队有劳动的时候,母亲仍然上地和社员一样干。

父亲不知道村里不允许办工厂,不到二年,所有的厂子都被叫停了,又因为调查出父亲曾经把全村9000亩涝洼地改成水田,违背了修大寨梯田的方针政策,犯了严重的路线错误,被打成走资派,关进小学校黑屋子里71天,开除了党籍,回到生产队里当了社员。村民们念着父亲的好,知道父亲干体力活不行,就把生产队里的豆腐房恢复起来,让父亲给大家做豆腐,拿一样的工分。为了生计,父亲学会了做豆腐手艺。母亲白天在队里劳动,还要起早贪黑帮着父亲做豆腐。

后来,大姐也初中毕业入社干活了,家里多了个帮手。再后来,土地承包给个人,大哥也下地干活,母亲这才稍稍轻松些。

母亲一生没有过上几年舒坦生活。那时候农村的.日子都很艰苦,二姑家日子稍好一些,在农村是上等户,但是无论家里日子怎么紧吧,母亲都不去叨扰。父亲虽然在大队当干部,但是那时候的干部和社员收入是一样的,为人又本分,没有一分钱外快。母亲沾父亲最大的光就是有了在厂子里上班的机会,但是就因为父亲办了厂子,改变了父亲的命运,也成了母亲一生最痛苦经历。

虽然落实政策后,父亲重新又安排了工作,但是,不幸的是,仅过了三年,更大的打击袭来,父亲得了胃癌,离开了母亲,母亲那年才53岁。

从此,我再就很少见到母亲开心的时候了。

我和母亲有很深的感情,在母亲那里,我一生中都在感受着深沉的母爱。母亲一生中只打过我一次,还是五、六岁时吓唬我的。上初三时,大姐嫁到了长春,为了得到好一点的教育,我转到大姐家上学,第一次离开家,母亲很挂念,天天想儿子。八月节那天,我没能回家,母亲因为想我,把柴油当成豆油倒进了馅子里,因为家里太穷,母亲舍不得扔,结果过节全家吃的是拌了柴油的饺子;我在大姐家也整整流了一下午的眼泪。

上高中之后,有几次回家,返校走的时候,尽管什么东西也不用母亲拿,但母亲还是有好几次走着一直把我送到5里外的汽车站。

大学毕业成家后,我分配到离母亲很远的地方工作,每年能见到母亲也就一两次,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分开的时候总是依依不舍。父亲临终时劝母亲跟我在一起生活,我和爱人极力劝母亲到我这来。但是,做母亲的可能是哪个孩子困难就惦记哪个孩子,哥哥和弟弟原来都在长春做买卖,但是为了给父亲治病,哥哥辛辛苦苦挣下点钱全花光了,弟弟更是彻底破产,当时我虽然也欠下几千元债务,但是毕竟因为有工作,生活稳定一些,母亲跟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母亲为了帮衬弟弟,留在了老家。

那年冬天,快过年的时候,我回家看母亲,进到院里,母亲在屋里听到我的声音,很快从屋里出来,当我第一眼看到母亲的时候,一生中最痛苦的眼泪流出来了――我实在没有想到,半年不见,母亲竟然衰老了十几岁,走路蹒跚着、要扶着墙、身子还颤颤巍巍了,脸色更是凄苦,目光是那样的忧郁,好像几十年没见到光明!从小到大,何曾见过我的母亲这等艰难、这等凄苦、这等孱弱呀!我的泪水泉涌!……尽管母亲反复解释说那几天是感冒了,而且刚刚睡醒才会走路不稳,但是,那一幕,至今想起来,仍然是泪流不止!

母亲后来被大哥接到长春住了,条件比我在农村要好,生活上不用担心了。再见到母亲的时候,容色也好多了,并且也胖了,我心里也踏实了许多。母亲在大哥家,得到了哥嫂和侄女精心照顾了十几年,也是我对母亲生活最放心的十几年。即便是后来母亲得了心脏病,我也没有像在老家时那么担心。反而是母亲对我格外挂念了,那是因为我得了糖尿病,母亲是很担心这种病。

自从母亲到长春大哥家后,我去看母亲次数略多一些,有时还能小住几天,但是母亲再见到我的时候,却高兴不起来了。母亲看我的目光里总是带着忧郁。晚上我和母亲挤在一张床上,母亲担心我睡眠不好,总是等到我睡着之后才睡。母亲是睡不着,有好几次,我睁开眼睛时,都看见母亲俯在我的脸上,一直在看着我,时而禁不住地发出一两声长叹,母亲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嗨,原以为你们几个,就你有工作,不用惦记呢,没想到你还得了这个病。我太叫母亲放心不下了!每次见母亲,我都要给母亲留点钱,母亲总是要百般推托一阵:你留着买药吧!每次和母亲分手的时候,最受不了母亲想送我,又不敢送我,想看我又不敢看我,而我也是想回头,又不敢回头那种场景,因为我和母亲谁都无法控制住眼泪,但是谁又都想把轻松的表情留给亲人。每次离开母亲后,我的心情都要沉重几天,侄女也偷偷地打电话告诉我说,奶奶这几天吃饭都少了!我和母亲一直在互相惦念中,希冀着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有好多次,我和爱人、孩子想把母亲接到我家来住,让母亲享受晚年幸福,让我满足尽儿女孝道的心愿,也让女儿感受到奶奶的亲情。可是,母亲的心脏病实在太严重了,几乎每年都要发作两次。一年春天,我爱人做手术,母亲来帮我照顾爱人和孩子,总算是住了一段时间。那也是我成家及父亲走了之后,过得最像儿子的日子。后来我又去接母亲,哥嫂都不敢让母亲走了,因为有一次母亲心脏病犯了,如果不是在长春,120救护车及时赶到,母亲那次就挺不过去了。从那以后,我也再也不敢接母亲了。最后一次见母亲是在夏天,我领着女儿,那时母亲精神非常好,身体也恢复了许多,能上公园锻炼,能上超市排队买菜,能做饭,能打牌,母亲没上过学,居然还能跟着侄女识字,会记当天买菜的帐了,而且烟也戒了,每一点改变都让我十分高兴,以为母亲身体还会更好!那次给母亲买半个西瓜,女儿要我给奶奶买件线衣,我说夏天了,奶奶不穿,没有买;留下一点钱,让母亲打麻将。我以为,照这样恢复,母亲身体还会越来越健康!

母亲那次看我的身体也没有大的问题,心里也不像几年前刚得病时那么担忧了。谁知,那一次见面,竟然成了我与母亲的最后一面,成为永别!

母亲是在半夜里上卫生间时突然走的,这次120到了也没有来得及,母亲留下了一滴泪,却没留下一句话。

母亲是带着一生的爱走的,她呵护儿女一生,临终他的儿子却没有在她的身边;母亲是带着一生的忧郁走的,她苦苦操了一生的心,临终却没有一个儿女让她放心;母亲是带着一生的遗憾走的,她在苦守着一生富裕梦想,临终却没有看到一个儿女摆脱贫困!

这就是母亲,倔强的性格铸就了她一名普通妇女最朴实、最勤劳的本色;这就是母亲,博大的胸怀铸就了她一生最伟大、最高尚的母爱。

父亲和母亲给了我一生的影响,从父亲那里,我继承了倔强的性格,事业上,只要认为是正确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决走下去,用父亲的话说,即使自己吃点亏,付出点代价又何妨!

从母亲那里,我继承了坚韧的性格,不管生活中,遇到多难的事都自己扛。用母亲的话说,天塌下来,自己顶!正是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几十年来,无论遇到多难的事,我都没有退缩过;无论受过多大的苦,我都没有把它分担给别人。

十年过去了,母亲的离去,留给我永远的遗憾!对母亲的爱也一天没有减少。有时走在街上,看到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妈、大婶、阿姨,甚至大姐姐们,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羡慕和喜爱,更有一种无比的亲切感。看到她们健康,就像见到母亲健康;看到她们运动,就像见到母亲在运动;看到她们开心幸福,就像见到母亲开心幸福;看到她们有儿女陪伴,就像见到母亲有儿女伴!现在竟然看见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我都感觉到她们的伟大!无论是认识的,不认识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永远怀念母亲,愿母亲安息!

又是一年春草绿,我永远敬爱母亲,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快乐幸福!健康长寿!

篇8:回忆母亲的散文

母亲已经下葬三天了。早就想写一下母亲,却又害怕静下心来,害怕回忆关于母亲的一点一滴,因为只要打开这扇记忆的闸门,我就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肆无忌惮的泪水就会马上迷蒙了我的双眼。

母亲是去年冬月住进医院的,检查后医生告诉我们说是直肠癌,并且已经扩散到肝脏,不可能再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只能是做一个造瘘手术解决排便问题,缓解病人痛苦。后来母亲就做了造瘘手术,母亲在医院呆到农历年底才出院,回到家里就由父亲照顾,术后母亲的身体恢复得很好。直到5月14日(农历三月廿六日)母亲忽然感觉四肢无力,并于次日开始出现昏迷,我们把母亲送到县医院检查,还估计是肿瘤问题,检查结果出来后才知道,母亲又添了新病。诊断书无情的告诉我们:大面积脑梗塞、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Ⅱ级3、肺部感染、肛管直肠癌、肝脏转移癌。医生告诉我们治疗对病情好转已无实际意义,应该回去准备后事,但是做儿子的眼看着母亲整天昏睡在病床上而不能救治,那份无奈那份伤心那份憾恨又有谁人能知?!

亲爱的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了,这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我觉得现在自己就像一根无处攀爬的野瓜蒌,再也找不到自己该立足的位置;又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像水中的浮萍,飘飘摇摇,却永远也无法安定;更像天空中漂浮的云,悠悠荡荡,无所归依;像大海漂泊的一页孤帆,前路一片迷茫。母亲啊,你这一走,可让儿女们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有了高兴的事该对谁唠叨?工作上的烦心事又该向谁来倾诉?!

平常回家,总有母亲熟悉的身影在大门口等待,老迈母亲盼儿归的那份心情儿子何尝不理解,可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再加上我的儿子还小,我却不能常回家看看。如今母亲去了,谁想得到这一别就成了永诀,空留下太多的憾恨给我们,早知如此,我们哪怕天天守护在母亲身边啊!

以前是不能常回家,现在我却是怕回家了。我的没有勇气回去,更多的是害怕引起自己的回忆。因为一看到我们村庄的土地,决堤的泪水就会如同泛滥的小河,无论我怎样抑制,都无济于事。那熟悉的道路,那熟悉的地块儿,那熟悉的老树,那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一砖、一木、一石、一瓦,还有母亲为我们温热饭菜用了几十年的老风箱,还有母亲前几年手植的如今早已硕大根深的两颗柿子树。可如今呢?物依旧人却非!

走到家门口,我再也不会看到满头银发一脸慈祥笑容的母亲蹒跚着脚步,给我打开沉重的红漆剥落的大铁门的身影,再也不会吃到母亲为我们用大铁锅烙的葱油饼,再也不会听到母亲要我们注意这注意那的唠唠叨叨。可是记忆的闸门往往是无法控制的,只要一回到家里,无论是睁眼还是闭眼,头脑里晃动的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和关切的眼神。走进厨房,母亲坐在灶台前一边填柴一边仰着脸不放心往锅里看水开没开的神态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眼前回放;站在院子里,母亲在窨子口喊我接白菜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回响……可是,可是现在呢?!除了在梦里,我却再也感受不到来自母亲的那种切切实实的温情和暖意了啊!屋内空空,院子空空,我心里空空。怕看到父亲伤感的眼神,怕听到父亲长长的叹息声。

记忆里的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最能干的女人。小时候,母亲和父亲白天要到生产队挣工分,凌晨两三点起床磨豆腐,早晨母亲就挑到葛仙庄或是柳树沟或是东玉亭去卖了换取一些油盐钱。母亲做的豆腐老邦耐炖好吃味正,乡亲们乐意买,有时候我跟了母亲三里五乡的转。记得有一个周日,天下着雨,豆腐是提前磨下的,母亲担着担子在前面走,我拿一根小柳条在后面跟着,不知怎么着我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这可吓坏了母亲,她心里一慌自己也摔倒了,豆腐担子扔到一边,豆腐也撒到地上沾满了泥水,后来担到葛仙庄母亲说是要送给乡亲们,可乡亲们硬是不同意,一个个回家端出了豆子。就是这样,年仅三十八岁的母亲用她瘦弱的肩膀和父亲担负起了一个家,用她们两双粗糙的手给三个孩子擎起了一方蔚蓝的天空。当时,我的哥哥只有十二岁,姐姐十岁,我五岁。可以想象,一个从未进过校门大字不识一个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靠挣工分养家糊口的年代里,用她瘦弱的肩膀和父亲支撑起一个家养活三个孩子的艰辛和不易(父亲一年挣3300分,母亲2800分,给奶奶家每年拨800分,父母得用自己的血汗来换取孩子们的`可怜的口粮)。可是,坚强的母亲从未提起过这段心酸的往事,坚强的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她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竭尽全力,辛辛苦苦养育着我们,竭尽全力经营着这个可怜的家。

最忙碌的时候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记得那时还没有开始实行联产承包,眼瞅着要强的母亲忙了田里忙家里,整日的没个清闲,正在读者初一的姐姐把凳子和书包搬回了家,说是学不会,与其在学校瞎混毕业证倒不如回家帮忙,帮母亲父亲撑起这个家。我清楚的记得,母亲听了姐姐的决定,好一顿数落,可姐姐是铁了心要帮衬家里的,却又怕母亲气坏了身体,就答应过段时间再去上学,母亲在没有任何办法的情况下,才同意了姐姐在家帮忙。于是,我的姐姐就由一个中学生变成了一个生产队社员,姐姐没有上完学这件事,成了母亲一辈子的心病,只要提起来这段往事,母亲就恨自己没有能耐,耽搁了姐姐的前程。理所当然,一家人的希望就都寄托到了我和哥哥的身上,完成学业,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没有母亲的深明大义,就没有我们兄妹几个的今天。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记得我家按人头分了七亩半地,在那手里刨食的岁月里,每天,我不知道母亲几点起床下的地,只知道母亲从地里回来时不是太阳过午,就是披星戴月。虽然哥哥姐姐上学之余都勤快的帮母亲下地干活,烧水做饭,可地里疯长的野草还是不能斩草除根,母亲父亲锄着这块地,刚刚锄过的那块又悄无声息地长起来了。记忆里最清晰的就是母亲从地里回来放下农具时一手扶腰一手拄着担杖累得精疲力尽的样子。顾不得休息,母亲又得赶紧到大口井去担水,回来再皱着眉头,佝偻着身子,小声呻吟着,挪到灶边,再去给我们烧饭。年幼的我只是远远地瞪大眼睛偷偷地看着,那个时候的我懵懂无知,尚不知因未能帮母亲的忙而深深的愧疚。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勤俭的人。从小到大,我们兄妹几个都被母亲的勤劳和节俭耳濡目染着。每天,母亲做好饭,默默的看着我们一个个端着饭碗蹲在院子里或是屋檐下或是门槛上开始吃起来,自己则拿起扫帚扫完屋里扫屋外,或者拿起担杖去大口井挑水洗衣服,等我们一个个都吃完饭了,母亲才把剩下的饭菜盛出来,匆匆地吃起来,然后洗刷完毕,拿起农具又去地里干活了。等一家人吃完饭自己再吃饭的习惯,母亲坚持了一辈子。记得姨姨曾经这样埋怨母亲:年轻时什么都没有吃到嘴里,到老了应该补一补了,却又竟然不知道好吃的东西香甜。母亲就是这样,无论姐姐和我买回家什么好吃的,她也只是尝尝,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看着她吃点儿,又会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母亲会像变戏法似的把东西藏起来了,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哄我们的孩子。直到她病倒后卧床,还是什么都舍不得吃。母亲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

母亲如今确是去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多想捧起母亲的脸,一直凝望着,摸一摸那张经历了沧桑和苦难的面容;数一数那镌刻着岁月磨难和生活艰辛的满头银发。羔羊尚且有跪乳之礼,可是作为儿子的我呢!?却不能在母亲卧病时奉孝于床前,我曾企盼母亲能够缠绵病榻长一些时间,好让儿子多伺候些日子,可又觉得自己太自私了,病痛的折磨对母亲更是一种残酷,多想跪倒在母亲的膝前,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哭出我心底对母亲所有的依恋、思念和悲伤。

母亲啊!您就是儿女心里的一座山,坚强的矗立着,支撑起我们这个家,支撑着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您就是儿女心里的一片天,在这里我们快乐的成长。有了母亲,我们就有了安全,有了依靠,也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有了儿女们栖息的港湾,无论是多大的磨难,只要听到母亲的一句絮絮叨叨的安慰,我们都不会感到不安。可是如今母亲去了,我们心里的那座山倒了那方天塌了,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恐慌、压抑、忧伤。

当知道母亲患的是癌症,并且已经是晚期的时候,当母亲知道了自己的病情而怕孩子们花钱选择逃避折磨自己的时候,我们只有望着母亲轻轻叹息,哀叹着自己的无能。然而,我是多么地希望奇迹能在母亲身上发生!多么地希望母亲能够再看到明日的阳光,多么希望母亲重新崭露出那爽朗、慈祥的笑容!

然而母亲确实是去了,永远的去了,她临走的这几天,我日夜守候在母亲病床前,轻握着母亲的手细声和母亲交谈着,谈我们家庭经历的一件件小事,回忆我们一家人共同度过的那些艰难的岁月谈你的儿女们,谈儿女们的孩子们,谈您对我们的慈爱和生活中你的坚强。我告诉母亲,古人都是那样的坚强,就更别说母亲了,在儿子的心里,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母亲从来都是那样的从容和自信,别说这样的一次小磨难,是奈何不了咱的。然而儿子却怎么也想不到一向善良、慈悲的母亲,因为忧心儿女,因为生活磨难,因为她所担心的一切而一病不起。我不知道是我自己不争气带给了母亲沉重的灾难还是因为我们兄弟不够和睦而上天要对我们做出最大的惩罚?

我从不相信母亲会得这种病,我不相信一向刚强的母亲会被命运打倒,我每天都在企盼着奇迹发生。回忆在母亲染病的日子里,当我们轻轻来到她床前,俯身喊“娘”的时候,她能痛快的答应着,用手轻轻抚摸着我们的头、我们的手,就像我们还是她的婴儿,依旧能够清晰的叫着我们的名字,她脸上依旧露出依旧慈祥、阳光般温暖的笑容。依旧在絮絮叨叨的述说着她的孙女和她的孙子们,述说着她对孩子们的希望祝福……

母亲的爱就象那春风,象那细雨,丝丝缕缕缠绕着我,揪得我心痛。真想再吃到母亲亲手做的可口饭菜,吃到母亲用大铁锅为我们烙的葱油饼,真想再听到母亲的叮嘱和唠叨,真想再看到母亲阳光般的慈祥笑容,甚至真想让母亲变作老小孩儿,让我也坐一会大人,真想母亲也能顺从的牵着我的手,象我依恋她一样也依恋我,同我讲话,让我为她洗头洗脚,擦身,然后买一堆好吃的就为哄她一笑。没有了母亲的呵护,我就象一棵失去阳光照射的小草,感到是那么的寂寞和孤单,像沙漠里一只迷路的羔羊感到无所适从……

母亲,您就安心地去吧,你的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也都成了家,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为他们操劳一生,惦念一生,牵挂一生,如今您总可以放下了吧!你知道的,大哥家两个儿子都参加了工作,大的已经成婚,二的你也不必担心,今年大哥也就要当爷爷了;姐姐家也是一样,两个儿子都参加了工作,姐姐早几年就当奶奶了。母亲啊我知道你不是惦记他们,你一直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啊,是你的宝贝孙女凯萌和孙儿开心,你还没有看到她们读大学。母亲您就安心的去吧,我会尽我所能抚养好他们的,供他们读书上大学,教他们做人处事。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神灵,愿所有的神灵保佑我的母亲一路走好。如果上天真的有天堂,我相信善良的母亲定会在天堂定居下来,生活得有滋有味幸福安康。母亲啊!愿儿女们的祝福永远陪伴着你,在走向黄泉的路上永远不会孤单,您永远能体会到儿女们深深的思念和祝愿!

母亲的一生就是一部曲折离奇丰富多彩的大书,足够我们一辈子阅读,一辈子学习的。不用立碑,母亲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底; 无需作传,母亲的故事我永远也讲不完。

【冰心回忆母亲散文】相关文章:

1.回忆母亲的散文

2.冰心《母亲》教案

3.冰心母亲的诗

4.冰心《纸船――寄母亲》

5.冰心散文《闲情》

6.冰心起名字散文

7.冰心散文读后感

8.冰心散文诗集

9.冰心散文精选

10.冰心闲情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冰心回忆母亲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