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

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

2024-04-11 07:43:0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gdxhht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

篇1: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

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

鲁 云 谷 传

(明)张 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涧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⑤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⑥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有删改)

【注】 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⑥:室人: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小小药肆 肆:店铺

B.不可救则望之却走 却:拒绝

C.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 向:以前

D.排闼而入 排:推开

答案 B

解析 B项,却: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B.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C.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D.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答案 D

解析 通过观察比较选项,再加上理解句意,这个句子前半部分在结构上是非常整齐的。前面都是“不……而……”的结构,所以由此可以确定选择D项。

6.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B.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C.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答案 B

解析 B项,“艺术修养……有米芾的风范”于文无据。

7.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得分点:“病”“乐”各1分,大意3分)

(2)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得分点:“是”“岂……哉”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

云谷很懂得品茶的要领,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过来。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了得,)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医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有起死回生的本事。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

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来,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所谓生死大事,这般迅速,真像梦幻一般,令人恶痛悼惜不能停止。回来坐在书房里,回忆云谷的生平,于是为他写了这篇传记。

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篇2:张岱《鲁云谷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岱《鲁云谷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鲁 云 谷 传

(明)张 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涧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 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⑤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⑥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有删改)

【注】 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⑥:室人: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小小药肆 肆:店铺

B.不可救则望之却走 却:拒绝

C.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

D.排闼而入 排:推开

答案 B

解析 B项,却: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B.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C.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D.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

答案 D

解析 通过观察比较选项,再加上理解句意,这个句子前半部分在结构上是非常整齐的。前面都是“不……而……”的结构,所以由此可以确定选择D项。

6.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B.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C.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答案 B

解析 B项,“艺术修养……有米芾的风范”于文无据。

7.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5分)

(2)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5分)

答案

(1)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得分点:“病”“乐”各1分,大意3分)

(2)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得分点:“是”“岂……哉”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

云谷很懂得品茶的要领,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过来。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了得,)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医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有起死回生的本事。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

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来,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所谓生死大事,这般迅速,真像梦幻一般,令人恶痛悼惜不能停止。回来坐在书房里,回忆云谷的生平,于是为他写了这篇传记。

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篇3:《新唐书鲁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唐书鲁炅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鲁炅,幽人。长七尺余,略通书史。以荫补左羽林长上。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安禄山反,拜上洛太守,将行,于帝前画攻守势。寻为山南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屯滍水南。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击之,众欲战,炅不可。贼右趋,乘风纵火,郁气奔营,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时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节度使徐浩未至,其子弟半在军,挟金为资粮,至是与械偕弃与山等,贼资以富。炅揪散兵保南阳。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使武令珣攻之。令珣死,田承嗣继往。颍川来瑱、襄阳魏仲犀合兵援炅。仲犀弟孟驯兵至明府桥,望贼走。炅城中食尽,米斗五十千,一鼠四百,饿者相枕藉。朝延遣使者曹日升宣慰,不得入。日升请单骑致命,仲犀不可。会颜真卿自河北至,谓曰:“使者不顾死,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脱能入城,则万心固矣。”仲犀益骑凡十辈。贼望见,知皆锐兵,不敢击,遂入致命,人心益固。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贱引去。时襄、汉数百里,乡聚荡然,举无樵烟。初,贼欲剽乱江湖,赖炅适扼其冲,故南夏以完。策勋封岐国公,实封二百户。乾元元年,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明年,与史思明战安阳,王师不利,炅中流矢,辄奔,诸节度溃去,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有诏徒炅郑、陈、亳节度使。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仰药死,年五十七。

(选自《新唐书·鲁炅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 引:荐举。

B.寻为山南节度使 寻:寻求。

C.会颜真卿自河北至 会:适逢。

D.仲犀益骑凡十辈 益:增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鲁炅抗击叛军有功的一组是(3分)

①于帝前画攻守势 ②炅揪散兵保南阳

③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 ④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

⑤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 ⑥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炅略知经书和史籍,有气节。他身材高大,因为祖上的功劳而担任官职,后又受到哥舒翰的举荐,但是在哥舒翰投降叛军之后,鲁炅并没有接受哥舒翰的劝降。

B.鲁炅在安史之乱中,受到皇帝的器重。在出征之前,他向皇帝分析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之后不久,他历任多地节度使,还被封爵为岐国公,并实封两百户。

C.鲁炅作战勇猛,力挽狂澜。他在担任山南节度使时,率领五万军队与叛军在滍水南岸展开肉搏战,虽然战斗失败了,但是最后他仍然召集被打散的军队退保南阳。

D.鲁炅作战顽强,战功卓著。他兵败退保南阳之后,遭到了叛军一年的重重围困,救兵始终不至,他最终率众突围。但是正因为鲁炅守住了要道,南方才得以保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

(2)使者不顾死,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

参考答案:

4.B 5.A 6.C

7.(1)士兵不能阻止,都顶门板逃跑,叛军射箭像下雨一样,鲁炅和宦官薛道脱身逃走,军队全部陷没。(关键词“负扉走”“挺身”“举众”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使臣不考虑死亡,想传达皇帝的命令,假设被叛军抓住,这只是损失一名使者。(关键词“致”“设”“亡”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鲁炅,幽州人。身高七尺多,略知经书和史籍。因祖上功劳补任左羽林长上。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举他为别奏。安禄山反叛后,鲁炅被任命为上洛太守,临行前,他在皇帝面前分析进攻防守的形势。不久任山南节度使,率岭南、黔中、山南东道的子弟五万人驻扎在水南岸。叛军将领武令、毕思琛等进攻他们,大家想出战,鲁炅认为不可。叛军绕到右侧,顺风放火,浓烟直奔营垒,士兵不能阻止,都顶门板逃跑,叛军射箭像下雨一样,鲁炅和宦官薛道脱身逃走,军队全部陷没。当时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节度使徐浩未到,他们的军队一半在营中,挟带金钱作为资粮,到这时将金钱和军械一起都抛弃,堆得像山一样,叛军靠此而富足。鲁炅召集被打散的军队守卫南阳。潼关被攻占后,叛贼指使哥舒翰招降鲁炅,鲁炅不依从,叛贼派武令进攻他。武令死后,田承嗣接着进攻。颍川来、襄阳魏仲犀合军援助鲁炅。魏仲犀的弟弟魏孟驯率兵到达明府桥,望见叛军就逃跑了。鲁炅城里粮食吃完,每斗米卖到五十千钱,一只老鼠卖四百文钱,饿死的人交错地躺在一起。朝廷派使者曹日升来安抚,但不能进城。曹日升请求一个人前往传达命令,魏仲犀不同意。适逢颜真卿从河北来到,对他们说:“使臣不考虑死亡,想传达皇帝的命令,假设被叛军抓住,这只是损失一名使者;如果能够进城,那么全军的心就都稳固了。”魏仲犀将骑兵增加到十名。叛军看见了(这队人马),知道都是精兵,不敢攻击,于是(曹日升)进城传达了诏命,军心更稳固了。鲁炅被围困共一年,日夜作战,(粮食缺乏)甚至以人为食,最终也没有救兵来到。至德二年五月,鲁炅才率军队突围投奔襄阳。田承嗣尾随追击,鲁炅拼死战斗了两天,杀死俘虏很多敌人,叛军退去。当时襄阳、汉江几百里之间,乡村毁坏得非常严重,全无炊烟。当初,叛军打算剽掠扰乱长江、洞庭湖一带,全靠鲁炅守住了要道,因此南方得以保全。策记功勋鲁炅被封爵为岐国公,并实封两百户。乾元元年,与九位节度使一起在相州包围了安庆绪,鲁炅率领淮西、襄阳两处步兵一万名、骑兵三百人。第二年,他们和史思明在安阳作战,唐军不胜,鲁炅中了流箭,就逃跑了,各节度使军队溃散离去,并抢劫路过地区,而鲁炅的军队尤其抢得厉害。皇帝下诏把鲁炅降职为郑、陈、亳节度使。他到了新郑,听说郭子仪军队驻扎在谷水,李光弼回到太原,鲁炅羞愧担心,就服毒自杀,终年五十七岁。

篇4:《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传》阅读答案

阅读苏辙《巢谷传》,完成10—12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斧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至友其秀杰 友:以…为友,结交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徙:搬家,迁徙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 恨:遗憾

D.县斧而爨,易子而食 县:通假字,通“悬”

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B.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B.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C.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D.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答案:

10 B(徙:贬谪,官员调任)

11 D(A结构助词, 取独;结构助词, 表提宾。B介词,表原因;

介词, 表时间C介词,表地点;介词,表被动 D介词,均为“替”)

12 C(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篇5:《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阅其橐中无数十钱 阅:察看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苏轼后,再去见苏辙途中,病死。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扬巢谷之高义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3分)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参考答案:

17.A(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18.D(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

19.B(先见苏辙 再去见苏轼途中病死)

20.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断对2处得1分,3处2分,4处3分)

21.

(1)士大夫都避忌同我们兄弟交游,平生的亲戚朋友都同我们断绝了往来。

(2)(我)为他痛哭失声,深怪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格外敬佩他的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行自己的志向。

篇6:《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见之循州,改名谷云。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

【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名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年少时跟随士大夫读书,年老时担任乡里村学的老师。巢谷幼年跟随父亲学习,虽然人很质朴,却也博学多才。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见参加武举科考的人,很羡慕。巢谷一向力气很大,就放弃原来所学的,置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不久学成,但却没有考中武科。

后来我入朝为官,巢谷在家乡谋生,两人不曾见面。绍圣年初,我(苏辙)因为获罪被罢免住在筠州,然后从筠州搬到雷州,再搬到循州。我哥哥子瞻(苏轼)也从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们都不敢和我们兄弟来往了,亲戚朋友也再没有联络了。只有巢谷在眉山扬言要徒步寻访我们兄弟俩。听见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正月,他从梅州给我来信说:“我步行万里来见你,自己没有意料到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见,虽死而无憾了。”我惊喜地说:“他不是现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见之后,握手相对而哭,然后说平生之事,说了一个多月也不觉满意。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瘦而多病,已经不是当日的那个元修了。他还要去海南见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止他说:“你虽然一番好意,但是从这里到子瞻那里数千里,还要过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他说:“我自认为还不会马上死,你别拦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里,只有数十钱了。我虽然也很穷,还是凑了点钱给他作为路费。船到了新会,有个南蛮奴隶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以前赵襄子被困于晋阳,智伯率领魏、韩军队用决堤放水的方法围困他。城内水深到要把锅吊起来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换孩子来煮了吃。群臣都散慢了,只有高恭没有忘记礼数。后来赵襄子采用了张孟谈的计策解了三国的围困,论功行赏时,高恭排在首位。张孟谈说:“晋阳之难,高恭没有一点功劳,为什么以他为先?”襄子说:“因为当时大臣们都散慢了,只有他没有忘记君臣之礼,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巢谷对朋友的义气,实在比得上高恭,只可惜他没碰上襄子,而只是遇到了存宝和我们兄弟。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我听说他有个儿子叫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只能为他立传,改天交给巢蒙。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梅州遗予书曰

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 畜:储备,置办

C.予愍其老且病 愍:怜悯,同情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 县:同“悬”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至友其秀杰 友:以…为友,结交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 徙:搬家,迁徙

C.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 稍:渐渐

D.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 顾:只是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予以罪谪居筠州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苏轼后,再去见苏辙途中,病死。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气概。

C.本文选材典型,语言朴素平易,看似平淡却又回味无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扬巢谷之高义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3分)

(2)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3分)

17.A 解析:应为“寄、送(信)”的意思。

18.B 解析:应为“贬谪、贬官”的意思。

19.D 解析:A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一人称代词,我;B介词,因为/介词,凭借……的身份;C介词,在/介词,表被动,被;D介词,表对象,替,给。

20.B 解析:先见苏辙,在去见苏轼途中病死。

21.

(1) 士大夫都避忌同我们兄弟交游,平生的亲戚朋友都同我们断绝了往来。

(2) (我)知道后为他痛哭失声,深怪他不听从我的话,然而也格外敬佩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行自己的志向。

(3)我住在南方,和蛮夷住在这里,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

篇7: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传阅读答案

巢谷传(节选)苏辙

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②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③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①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④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我正住在这南方边远地区,和南蛮们一同生活,大概要死在此地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听说他有个儿子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我给他写了这篇传文,改天把它交给巢蒙。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畜弓箭,习骑射

畜:积储,准备

B.所至友其秀杰

友:朋友

C.存宝不习蛮事

习:学习

D.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

诵:诵读

解析:A(B.友,与……交朋友。根据其所处谓语位置可以推知。C.习,熟悉,通晓。根据其宾语及下文的“问”可以推知。D.诵,通“讼”,公开。根据后文“言”的内容和“闻者”可推断出。)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举武艺者,心好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予悯其老且病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A(者:助词,接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的人”。B.前者介词,可译为“跟、同”;后者连词,可译为“和”。C.前者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后者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D.前者句末语气词,表陈述、感叹语气,可译为“了”,或者理解为兼词,相当于“于之”;后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可不译。)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解析:C(可依据陈述对象和句式特点来判断。)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首段交待,虽然巢谷出身寒微“农家”,但作者却为之作传,从而设下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贤”的介绍,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B.在第②段,作者叙述巢谷与存宝的“金石之交”,并以“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来证明其所叙的`真实性,很好地表现了巢谷重义的品德。

C.在第③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如对“予兄弟”,巢谷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及与其他人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巢谷不趋炎附势、重义笃志的气节。

D.作者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自己对巢谷崇敬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

解析:D(“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错。)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3分)

译文: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气节,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计分点:“知”“缓急”“缓急可托者也”判断句式)

(2)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4分)

译文:船行到新会时,有南蛮奴仆偷了他的钱袋行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计分点:“橐装” “获”“获于新州”的倒装句式、整个句意)

(3)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 (3分)

译文: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计分点:“虽”“何以”“发”)

参考译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亲中世,是眉山的农民,年少时师从士大夫读书,年老时在当地学校教书。巢谷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虽然朴拙但是博学多才。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参加武艺考试的人,很喜欢。巢谷一向力气很大,于是放弃了原来所学的东西,准备弓箭,学习骑马射箭。很久后学业完成,却没有考取。

听说西部的人大多骁勇善战,骑马射箭攻击刺杀的本领是四方中最强的,于是离开(老家)游历秦凤、泾原一带,与所到之处的豪杰结交为朋友。有个叫韩存宝的,尤其与他交好。巢谷教他兵书,两人结下深厚牢固如金石的友谊。熙宁年间,存宝做河州的将领,有战功,被称为熙河名将,朝廷渐渐地认为他是奇才。恰逢泸州蛮乞弟侵扰边境,各郡都不能加以抵制,于是(朝廷)命令存宝出兵讨伐。存宝不熟悉少数民族的事情,就邀请巢谷到军营中相询问。后来存宝获罪,将被抓捕,料到自己一定会死,就对巢谷说:“我是泾原的一个武夫,死并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我的妻儿就不免受冻挨饿,(我)口袋里还有几百两银子,除了您(我)没有谁可以嘱托交给他们的了。”巢谷答应了,立即更换姓名,怀揣着银两步行去送给存宝的儿子,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存宝死后,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带,等到被赦免才出来。我因(与他)同乡,所以在小时候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气,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托付的人。

后来我入朝当官,巢谷待在乡里,不曾见面。绍圣初年,我因为获罪被贬谪到筠州居住,后又从筠州调到雷州,从雷州调到循州。我哥哥子瞻也从惠州又一次调到昌化,士大夫们都忌讳同我们兄弟俩交往,生平的一些亲朋好友也不再有音讯。只有巢谷在眉山情绪激昂地公开说,要步行来探访我们兄弟俩。听说这事的人都笑他痴狂。元符二年的正月,他从梅州给我寄来一封信说:“我步行一万多里来见您,没有料到自己还能保全性命,现在已到梅州了。不用十天就一定能与您相见,即使死,我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我惊喜地说:“这个人不是当代人,而是古人啊。”见面之后,(我们)手握着手相对哭泣,接下来就讲述生平所经历的事情,讲了一个多月也不感到厌倦。当时巢谷已经七十三岁了,身体瘦削而且多病,不再是当年的巢元修了。他还要到海南去拜见哥哥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劝阻他说:“您的心意是好的,但从这里到儋县好几千里路,还要过海,这不是老年人能做到的事情。”巢谷说:“我认为自己还不会马上就死,您不要阻止我。”不能留住他,看看他袋子里没多少钱,而我当时正穷困潦倒,也就勉强筹集一点钱送他上路。船行到新会,有个南蛮奴仆偷了他的钱袋行装逃跑,在新州被抓获,巢谷跟着到了新州,很快生病死了。我听说后痛哭失声,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去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我正住在这南方边远地区,和南蛮们一同生活,大概要死在此地了。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加以传扬呢?听说他有个儿子巢蒙在泾原军中,所以我给他写了这篇传文,改天把它交给巢蒙。

篇8:《高谷传》阅读答案

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后,改为春坊司直郎,不久升为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后,开讲经筵。杨士奇推荐高谷和苗衷、马愉、曹鼐四人侍奉皇上讲读。正统十年(1445),他由侍讲学士升为工部右侍郎,入内阁参预机务。

景泰初年,他升为尚书,兼翰林学士,仍掌内阁事务。英宗将回来时,迎接的礼仪太薄,千户龚遂荣投书给高谷,说礼仪应当隆重些,可以援引唐肃宗迎回太上皇的故事。高谷把它装在衣袖中带入朝廷,拿出来给群臣看,说“:武夫尚且知礼,何况儒臣呢?”众人都称赞他说得好。胡氵荧、王直想报告皇上。高谷说:“迎接之礼已经重又议上去了,皇上久没下决定。如果又呈进这封信,使皇上知道朝野同心,这可能也是一助。”都御史王文认为不可。后来言官把这书信奏了上去。皇上质问从哪儿得来,高谷回答说“:从臣这儿。”随即他上书恳请皇上照龚遂荣的建议办。皇上虽然没有听从,但也不加罪。

二年(1451),高谷升为少保、东阁大学士。更换太子后,他被加封为太子太傅,支给二职俸禄。应天、凤阳受灾,命高谷祭祀三个祖陵,赈济贫民。七年,他进升为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内阁有七人,他们之间意见多不合。高谷清明正直,所持的'意见也正。王文是高谷所推荐,却屡次排挤高谷。高谷多次请求解除机要职务,皇上不许。都给事中林聪因忤逆权贵要人被判死罪,高谷力救,结果他只受到薄惩。陈循和王文陷害考官刘俨、黄谏,皇上命礼部和高谷复阅试卷。高谷极力说刘俨等人无私,并说:“权贵子弟与寒士竞争,本已不可,何况他们不安义命,想因此而陷害考官呢?”皇上于是赐陈循、王文的儿子考中,只黜退了林挺一人,这事得以过去了。

英宗复位后,陈循、王文等人都被责备斥出,高谷也因病辞职。英宗觉得高谷是长者,对廷臣说:“高谷在内阁时,议迎驾之礼和南宫之事,曾对朕有帮助。赐给他金帛袭衣,派给驿船送他回去。”不久又赐给敕书奖励。

高谷辞职之后,杜门谢绝宾客。有人问到景泰、天顺年间的事,他总是不回答。天顺四年(1460)正月,去世,终年七十岁。

高谷身材英俊,喜欢朴素,虽然官当到台司之职,但家中仅是破屋瘠田而已。成化初年,赠予他太保,谥文义。

阅读思考

1.高谷有什么样的品质?

2.高谷有什么贡献?

3.高谷在辞官之后做了什么?

【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相关文章:

1.汉书朱云传阅读和答案

2.黄庭坚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3.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4.《史记·蔡泽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

5.《隋书·列女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6.范滂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7.《包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附译文

8.《晏敦复传》阅读和译文

9.《荀攸传》阅读理解答案及译文

10.《沈有容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下载word文档
《鲁云谷传的阅读答案和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