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艾叶优美散文
“寂寞如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又见艾叶优美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又见艾叶优美散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又见艾叶优美散文
又见艾叶优美散文
傍晚,在城郊散步。路过一农户,见其屋后的篱笆旁栽有不少的艾叶且长势良好。兴奋的我忍不住凑过去,用手摩挲起来。
我想起了家乡的艾叶。
小时候,我家菜园的围墙边栽了很多的艾叶。因为不能食用,所以被植于墙根,不占土地的面积。但艾叶的生命力顽强,不需要怎么呵护,只要一点点的土便能自个儿生长。每年端午左右,是艾叶长得最旺盛的时候。因为艾叶本来就是属于端午的风物。在民间,我国每年的端午节都有吃粽子、挂艾叶、喝黄酒的`习俗。
儿时,端午节的那天,父母总是早早地起床,拿起弯刀去菜园将长高的带着露水的艾叶砍回来,然后三五枝成一束地插在门楣上。那些散发着淡淡香气的艾叶正面是翠绿的,背面则是灰白色的。它们就像守护神一样,护佑着寻常人家幸福、吉祥。
端午之后,挂在门楣上的艾叶逐渐干枯。有的一直放在那儿,有的则被取下收藏,以便日后泡脚和洗澡用。从小到大,我就被艾叶水不知泡过多少回。有时候,感冒咳嗽,长时间未能好转,母亲就烧一桶滚开的热水,把隔年的艾叶放在水里泡着,桶上再绑个旧棉袄。我的双脚就伸在棉袄下的热气和热水中。等到桶里的艾叶水变冷变凉,我的额头早已大汗淋淋。说来也是,过不了多久,这感冒咳嗽不知不觉地就好了。
在民间,女人坐月子必用艾叶水洗澡。所以,我与艾叶的多次接触,也必然地对它产生了好感。不过,认识艾叶,享受艾叶的好处,这都是我父母的功劳。是他们让我了解了艾叶,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城里虽然不长艾叶,但每年端午前一两天,总有一些村民将理得整整齐齐的一把把新鲜艾叶装在板车里,停在街头巷尾。每每这时,我都会身不由己地走过去,问问老农多少钱一把。抱着青葱的艾叶回家,就像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篇2:艾叶飘香优美散文
艾叶飘香优美散文
端午节到了,在我们乡下,这天早晨家家户户大门头上都插上菖蒲和艾,说是能驱邪避难保平安。父亲相信这些,这天他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弯刀去菜园割回一大捆艾,挨家挨户地送,然后再把自家前门和后门都插了个遍。他不知从何时起,年年如是。
父亲一生勤劳善良,从不怕苦怕累,唯独怕的就是灾难。“平安就是福”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的,他希望全家平安,更希望全村平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非常岁月,说端午节插艾的习俗是封建迷信活动。村民们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个习俗因此曾一度中断。然而,父亲种植的艾根如韭菜一般,还是年年生长,年年收割。父亲把它晒干贮藏起来。谁家的新生儿洗三朝,就送一些;谁家婴幼儿感冒了,父亲就拿出艾叶叫他把艾叶和鸡蛋一起油煎了给患儿敷肚脐。我童年时,由于兄弟多家境贫寒,冬季穿不暖,常常感冒,父母亲就常常用开水泡艾叶给我蒸脚、泡脚发汗。的确比吃药打针要好得多,既经济实惠,又方便无副作用。父亲的艾叶在那个特殊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众乡邻也夸他的艾叶治感冒功不可没。父亲打心眼里高兴,禁不住露出了得意而又满足的微笑。于是,他种植艾的劲头更大了。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鬓发花白的父亲像小伙子一样,在几亩责任田里,挥汗如雨,春播秋收。转眼几年过去,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可父亲还是闲不住,又忙于选地基建新房。新房门前是一片荒山坡。父亲觉得荒着怪可惜的,就起早歇晚地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开垦出一大块来作菜园。在这个园子的一角又种植了一小片艾。春天一到,艾芽萌发,长出绿叶,远望如席如茵;入夏长到半人高,株株如鸡毛掸帚,在微风中亭亭玉立,艾香扑鼻,沁人心脾,无不叫人赏心悦目。临近端午了,父亲又带着灿烂的微笑忙于收割挨家分送。就这样不辞辛苦,年复一年。
后来,我成家独立门户了,每当端午节的早晨,我一开大门,一股扑鼻的艾香,就沁入肺腑。抬头一看,哦,这是父亲插的艾呀!虽然独立门户多年,不管大事小事父亲总还为我操劳。我知道:这门头上插的不仅仅是父亲的艾草,它还是父亲为子孙、为他人和谐安康的一颗善心啊!
如今,父亲已过世八个端午节了,虽然他种植的艾根依然年年发芽、艾叶年年飘香,但是再也没有以往端午节早晨开门闻到艾香的.惊喜了。我失落地站在大门前,放眼望去,那园子里绿油油的艾依然在风中荡漾起伏,心头不由得涌出一阵酸楚,朦胧中仿佛看到父亲正在那里收割的身影,仿佛又闻到了父亲的艾叶在飘香,那艾香飘到了他曾经劳作过的山野,飘到了他曾经赠送的乡邻,飘到了我的心里。
篇3:又见石竹花优美散文
又见石竹花优美散文
石竹花是开在故乡辽北山里的花,每到夏季,万重绿野间,除了百合、芍药、玉箸花、白头翁等等,还有这小小的紫粉色的石竹花。石竹花一枝一花,数枝成丛,拥拥挤挤亭亭玉立于山野的百花中。细细的枝干挺拔如竹,叶子也是细细的碧绿,那形状真的很像竹子,所以它才叫石竹花吧。
小时候就喜欢这石竹花,连自己也不明白,山里有那么多野花,为什么偏偏喜欢她?芍药本来也是美丽的,并且在山里不是很容易找到,那雍容如牡丹的花朵在山里应属大家闺秀,姿容典雅高贵,花朵白中透粉,花瓣大,细腻如瓷,半开半合间淑婉矜持,并且芬芳浓郁。我们在山里走上多少步也不见得找到她,不容易找到她还因为她是能吃且很好吃的花草,上山采山菜的人们见了她不管是已经开放还是在骨朵期,都会顺手将她采到筐里,并且是连根拔掉,回家后愿意欣赏就插到瓶子里,剩下的就随山菜下锅了。她的梗和枝叶都能吃。
百合花也是美丽的,那些火红色的伞状花朵也能吃,花瓣有一种甜丝丝的味道。但是百合花属草本植物,生长总是很旺盛,几乎漫山遍野都有她的身影,所以她是采不败的。老年的父亲每天上山放牛,常常在下山的时候为我和妹妹采折一大把,我曾经把带根的百合花栽在我家房西的山坡上,直到此时的夏天,她们仍然在我家老屋的房西开成一片火红呢。
玉箸花很小,比石竹花还小,花茎矮小贴地,白莹莹的如豆的`花串衬托在宽大的绿叶上,像晶莹的玉珠落在碧绿的盘子里。印象里看见玉箸花的时候已经是暑夏了,山里的榛莽间气浪溽热,草香氤氲。此花开在草荫处,莹莹点点的亮白透在深草间,总能给趟山的人以一种清凉的慰藉。我从没把玉箸花采回家过。因为玉箸花太矮小太草本,不好移栽不能瓶养。
其实开在故乡山里的花数不胜数,而每一种花都是独特的。石竹花更是独特的,那种紫干净利落,绵腻华丽如丝绒布般,五片花瓣紧密相连,不卑不亢的就将花儿举成一朵花碟。当有一天我离家远走他乡,会有一朵花永远开在我的心里梦里,那花会永远代表着我的故乡,那思乡的情结就有了系处。
现在想想石竹花何以能代表故乡呢?是她的根贫而花美?是她的身细而骨直?还是她并不以草芥之身而忘记努力的绽放精神?这只能是我此时的心情硬要赋予她以故乡人的形象罢了。后来我真的离乡在外,我也已经长大了,当然也把她给忘记了,漂泊的岁月里我已经顾不得去思念她了。而思乡的情结又岂止限于一花一草的牵系呢!
前几天我去高唐乡下看望一个老朋友,在他家的院子里就开放着一大堆石竹花。那花丛中有粉白和紫色两种花。我意外、惊喜并深深感动着,这花怎么就开在两千里外的异乡了呢?她也像那年秋天我遇到的紫菀,也是来鲁西北与我不经意重逢的吗?她们是来告诉我,她们与我一样,故乡只是心里的,只要脚下有土就可以扎下生命的根,生存让我们随处是家。是吗?
篇4:又见炊烟优美散文
又见炊烟优美散文
数次骑车闪过路边,一鸡毛小店,总要回望一眼。那招牌上几笔,很一般的大红字,又见炊烟。或许整座城,唯有这家餐饮小店的名号,最食人间烟火,最富诗情画意,最有人情味。想必开店的人,很有情趣,儒雅。
慕名而来。我却一次未进门,也不知这烟火的味道。冲着这名字,总会去一次的。坐下,慢品,回味。
又见炊烟。让我又一次,想起不久前,在青海藏区。看到的炊烟。满坡青青的草,散落的牛羊。洁白方形的藏包,升起袅袅青烟,蹲在草地,挤奶的藏民。安详,宁静。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身在都市,几乎看不到炊烟。看到的只是笼罩的雾霾。汽车尾气的烟雾,烧烤升腾的狼烟。
走了,一路北上。慢骑,漫无目的。累了,歇歇,渴了,喝水。骑到正午,吃饭,小酌,找一片小树林,拉起吊床,小憩,迷糊一阵,小做一美梦。起身,赶路。夕阳落山之前,归窝。假期一天又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虽然,出不了远门,却又总在路上,喜欢在路途的'那种感觉,那份逍遥。前面的路,在一点点缩短,身后的路在无限延伸。向前方,已成一种惯性。匀速,才是骑行的一种境界。把握节凑,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喜欢,随心而欲。
又去了,南水北调水渠。一湾碧绿的水,伸向天边。来到堤岸,俯视秋风中碧波涟漪,清澈,漾动。风清浪静,云淡天高。格外柔软的水,充满无限的柔媚,在阳光下,一波波柔顺的闪亮,恨不得俯身亲吻,融化在柔波里。还有什么样的感觉,能有肌肤与水相拥的那种,无穷美妙呢。
一湖水,就是一湖秋波。那场景,能不醉人么?秋初,一切开始了柔软,温度,阳光,风,水,人。要不怎么说“秋波”,很勾魂摄魄。“眼色暗相投,秋波横自流”。只有心底,柔软了,眼睛才水汪汪柔情。
秋初的柔软,还体现在,晨露多了。立秋后,草地的清晨,草丛中挂满银闪闪的露珠,空气中透着湿漉漉的清香。所有清纯的妩媚,都从秋初开始。
秋初的天空,也充满变数。此刻,窗外,天色暗淡,风起,哗哗哗哗,翻动的梧桐树叶,像一波波浪潮涌动。从天边隐约传来,阵阵沉闷的雷声。一场大雨将至。
“不识桃源在何处,但看流水落花来”。
炊烟处,恰似桃源么。小醉归来。
篇5:又见桃花优美散文
又见桃花优美散文
又是一年杨柳依依,又是一度桃花飞飞。春光濡染下的心境,如同碧波不兴的湖面悄然掠过飞鸟的羽翅,那一圈圈的涟漪便在心湖里温柔地荡漾开去。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不会轻易为物转星移、为秋去冬来而感怀的,而这偏偏是严冬过后的春――明媚的、生机盎然的春!那些积极生长的力量,使我深沉已久的心轻盈起来,丰润起来。人生春光几何?何人不怜春?
春之易逝如同我之少年,别人看我是何等蓬勃,而我则苦恼长大的遥遥无期,在无尽的期盼和等待中,在有形与无形的“权威”的影响下,我的春悄然流失,在夏天来临,回头望我已逝的春,竟颇多遗憾――那是一个孤独的'季节,没有人真正懂得一个少年的心。在别人预定的轨迹里开花,也在别人的思想里生根、结果,何其无奈!审视自己成长的样子,于欣慰中又有几分苍凉。其实,自然的强大是人们无力更改的,生命的本能催生了万物的花开花落,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相同的种类遭遇不同的光与热、不同的风与露、不同的土壤,便结出了不同的生命个体。以前,我曾经对父母的“偏心”耿耿于怀,怨恨父母将更多的光与热给了其他姊妹,但如今我虽不能完全接受他们对姐弟的偏袒,但还是尽力尽一份孝心,以期在与父母厮守的日子里多一点春的温暖,让父母迟暮之年的心湖能不时有春风掠过……
心智与身体在成熟,但很多人却害怕长大,拒绝成熟。是害怕随之而来的责任与义务?是成人世界的许多“偶然”及变幻无常使许多人害怕?我不得而知。当怀念过去成为人们慰藉心灵的良药,我更愿意在怀想的空间眺望远处的那一抹光亮,毕竟,成熟与站立应该是人类发展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顺应一切该来的、该走的、停留的人与物,是必备的心律。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也很豪气冲天地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如今,我相信,只有顺应自然,顺应与生俱来的“规律”,自己的生活和心灵才会获得永久的宁静。面对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坦然地面对自己悸动的心。因为,面对自然及自然中每一个生命伟大的力量,这种悸动来的自然,不需矫饰。
有人说,女人三十不谈漂亮,四十不说浪漫,但女人可以一辈子追求美丽。在春天桃花盛开的声音中,我们随着自然的脚步,一点点地成长;在夏天稻谷抽穗的气息中,顺应光照的滋润,我们让自己逐渐丰厚起来。我常常想,在秋天来临,我会以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接踵而至的冬?其实,人之悲秋与怀春都是极其自然而然的事,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所有情绪和心理变化,自如地接受变化着的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样,在人生的春、夏、秋、冬,才能恬然应对,才可能将人生之旅演绎得明快而丰富多彩。
这,是我又见桃花的真实感受。
篇6:又见大海优美散文
又见大海优美散文
“小时候,妈妈对我说,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唱起或听到这首旋律宽厚饱含深情的歌曲时,我心中便会荡起一种向往大海的企盼。
我见过长江,跨过黄河。长江那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催人振奋向前;黄河那宛如长虹的博大胸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但我更向往大海。当我第一次站在北海的白虎头沙滩眺望大海时,但见万倾碧波延向那无边的天际,蔚蓝的海水,蔚蓝的天空,仿佛一切都变得高深宽阔起来,连同我那往日狭窄的心境。
初见大海,急于领略的`只是那大海的风光和大海表面的开阔,迫不亟待地拥人大海去感受海水的粘性和咸味,所有这些很快便都遗忘了。
今年初夏,我又来到了祖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当我再次见到大海时,才感受到大海的深沉博大和永不息止的涌动。那天,我来到了地的尽头海的边缘天的角落――天涯海角。不到陆地的尽头,不知大海的宽阔,不到大海的角落,不知天空的高深。站在天涯海角的礁石上,远眺着辽阔的大海和湛蓝湛蓝高远的天空,我的感受似乎更深了。偌大的天空,乍一看似乎是凝固不动的。
几朵白云,点缀在一片湛蓝的天幕里,慢慢地流动,由大变小,又生发出更多的云朵,使寂静的蓝天变得有生气起来。远处的海风不时飘来,使你在炎热难耐中去消受一番凉爽。近处,海水一浪接一浪地冲向沙滩、礁石。每一次,海浪都被沙滩无情地消融了,但海浪却永不停息;而最为壮观的是海浪拍击礁石时的情景,你看,那海水从远处涌向海岸,到了近处,乘着海风的推动,形成了跨度很大的海浪,近了,更近了,我站在高高的礁石上,但见表面平滑而厚重的海浪以其巨大的势力冲向礁石,“隆”的一声,那海浪冲向礁石的瞬间发出了巨响,激起丈许高,汹涌的海浪被礁石化作浪花朵朵,然后裹着浓重的水气慢慢地散落,又准备着新一轮的撞击。海浪就这样往复无穷,以其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冲击着……
我向往大海,因为大海永不息止的奔涌教人奋进,催人向上,教人警省,挫掉懒惰。是的,我向往大海。
篇7:又见枝头春意闹优美散文
又见枝头春意闹优美散文
一早坐公交车出门,很挤,很闷。百无聊赖中,蓦一抬头,车窗外的一棵树上,居然缀满了一树粉一红的花朵。树上没有叶子,只有满树灿烂的花儿们在晨光里盛开着。旁边一位老人一声轻叹:穿金路上的樱花开了,圆通山的樱花也应该开了吧。
哦,又见枝头春意闹!这不正是樱花吗?在这条穿金路的两边,种上了许多樱花作行道树。年前冬末才种下的,有一些樱花现在已经开放了。有的开了一树的花儿,有的只是在枝头开了两三朵,或者孤零零的一朵花儿点缀在枝头,随风而笑。等这些樱花长盛了,来年东风一吹,长长的一条穿金路上,不就开满了一路灿烂夺目的樱花了吗,那又将是怎样一番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盛景!
春天,就在樱花们缤纷灿烂的笑脸里,一马当先地盛开了。
还不只是樱花。你瞧樱花旁边的那些不知名的小树上,树叶是红褐色的,上面也开满了无数洁白的颗粒状花朵。这些花朵零星地开放在叶子之间,就像谁不经意地在树叶间洒了一把珍珠一样。树在春风里好像是静止的,这些白色的小花朵,却把这看似呆板的小树点缀得生动了起来,充满了勃勃生机。
梧桐树也发芽了。春节前后还是光秃秃的一片灰暗的枝桠,此时的树梢上,竟披上了一件件黄绿色的、似薄雾一般的纱衣。那些小小的叶子上有着些许绒一毛一,淡绿的,还带点微红。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叶子们随着轻柔的春风摇曳着,姿态是那样悠然而惬意。等到明天早晨,那些叶子一定又会长大了许多,绿意也会更浓了吧。
昆明四季如春,一年四季都有常绿的树木,那些小叶榕更不例外,一年四季都是绿意昂然的。春天来了,叶子们变得更加浓绿了,绿盈盈地闪耀在阳光里,随风起舞。树尖上却冒出了无数绿莹莹的小叶子,很小,很绿,很嫩。那样轻柔,那样细一软,仿佛用手指轻轻一碰,就有绿色的汁液从那些嫩绿的叶片上流一出来。那味儿,会不会也带着一丝儿的甘甜和清凉呢!
瞧那些大树上,更多的新鲜叶子从树尖上窜了出来。那样着急,那样匆忙,生怕错过了这个阳光灿烂的早晨。那么迫不及待的,绿汪汪地洒满了大树的顶端,似给大树们戴上了一顶顶绿色烟雾做成的.帽子。小鸟们从这棵大树上扑腾到那棵大树上,清脆的啼鸣声也树尖上到处飞扬。她们还这里看看,那里瞅瞅,是不是想从这些刚冒出的嫩芽身上,找到去年那些和她们相伴相随、玩耍嬉戏的身影?
然而,在这一片春意里,最感动你的,却是那些水边随风飘飞的柳树。那些柔软的枝条上,曾轻的小芽苞伸展开了,变成了细长的叶子。一整树柳树全绿了,它们或在水面上揽镜自照,或于微风中轻轻起舞。那绿意越来越浓了,一一团一团一浓浓的春一色,似乎再也不想化开,要随着春一光永远地沉醉在这春一色烂漫的春天里。
人们也穿着薄薄的春装,开心地行走在洒满阳光的道路上。他们不时的抬起头来,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看着绿色慢慢地浸一润了春城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脸上,也情不自禁的绽放了开心而舒适的笑容。
又见枝头春意闹!春天,原来真的来了!就在那枝头,那叶间,那些盛开的鲜花上,那些灿烂的笑容里!
篇8:又见梨花开优美散文
又见梨花开优美散文
三月。云,淡淡;风,习习。
融融的阳光里,浅素嫩白的梨花,又静静地绚烂起来。
举目枝头,繁花若雪。一丛丛,一簇簇洁白的花儿,或悠然吐蕊,或含苞欲放,被三两片娇嫩的细叶衬托着,星星点点缀满枝头。或疏,或密,或浓,或淡。一色的清丽脱俗,一色的淡雅圣洁。
轻颦浅笑之间,暗香缕缕,氤氲而来。安宁,静谧。生命的恬淡和自然,满溢在一朵梨花的绽放里。一些如烟的往事,瞬间盈满记忆。
儿时的故园里,也曾有这样的梨花。碗口粗的梨树,每年春天,总会开满雪白雪白的梨花。引来蜂儿嗡嗡,鸟儿鸣啭。然而,于孩子们来说,对花的喜爱,却远不及对果的祈盼。
一场飞雪过后,那些绿绿的小果子,一枚一枚,像和我们捉迷藏一样,悄悄潜藏在绿叶深处。梨树下,一双双眸子如炬,寻着,数着。眼巴巴的盼着,等着。拇指大了!拳头大大了了!!幼年的时光,也因为有了梨,有了这漫长的守望,每一天都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然而,成长的过程,也是风雨洗礼的过程。暴风骤雨过后,一枚枚掉落的果子,静静地躺在我们惋惜的目光里,总会让人无端多了几分叹息,几分无奈。但是,梨儿还在,希望就在。哪怕只是屈指可数的三五个,也就不负了春天深情的许诺。
等到秋天来临,黄澄澄的.梨儿,已经鼓起了浑圆的肚子,在枝头使劲招摇。摘梨啦!在孩子们欢呼雀跃的簇拥下,父亲扛来了长长的木梯,搭在高高的梨树上。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把梨全摘下来。清洗、削皮、切块。我们早已洗净了小手。白白的梨肉,一人一块。甜津津,美滋滋,捧在手上,含在嘴里,许久舍不得咽下。以致多年以后,每每忆起,那口齿之间的余香,仍旧不时勾起情感里的吞咽。
光阴荏苒。梨花开,梨儿黄。光与影的交错里,日子依旧水般流逝。
而我生命里的那些梨花,已经不是一种酸甜,一段记忆,而是一种无法忘却的永恒。
篇9:又见玉兰花开经典优美散文
那日,因着周五的缘故,晚饭后,老公提议带着宝儿去广场转转。
在家猫了一个冬天,如今春暖了,想着也该带宝儿出去走走了。一来宝儿渐渐大了,晚上带出去也无妨了。二来自己也想出去看看夜景,顺便看看广场那几株梅花是否开了,若是开了,周末也好带宝儿去赏梅。
舞者热情,舞动广场
刚出小区门,就听到广场传来的歌声,那是广场舞的旋律,大妈们的舞者热情值得我学习。
一年365天,寒来暑往,只要不下雨不下雪,那高昂且充满热情的音乐声总会准时在广场的那一边响起,宛如调好的闹钟,不早也不晚。
似乎为了赞同我的想法,随着呲呲几声,天空爆开几朵绚丽的烟花,很美!
待烟花散尽,穿过会议中心,远远看到广场那端一群舞动的身姿。
广场上人不少,宝宝也不少
有几个看起来三四岁的孩子跟着节奏,摆动着自己小小的身体。
稍大一些的孩子,在外围或滑板,或骑车,或奔跑。
还有几个月大的宝宝被爸爸抱在怀里晃动着,薄薄的小包被有一大半挂在宝宝身下,年轻的爸爸却不知。
年轻的爸爸带着孩子来看风景,不曾想,自己也装饰了那片景。
一路走过,牵狗的,遛娃的,看景的.,散步的,宝儿执意自己走着,我落得清闲跟在她身后有一搭没一搭地挪着步子。
一路向南,来到广场的健身步道,宝儿对步道两边的小小标识牌极有兴趣。一路走一路指点,时不时还要跨上草坪用小手指去点上面的字,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字,字。”
走过健身步道,发现原本是白色细石子的区域被摸平涂成了蓝色,看起来更清爽漂亮了,宝儿开心地在上面跑着。
就在我们一路缓步前行时,被路边探出的那一枝梅花拦住了,梅花开了,还是盛开!想来周末的赏梅该是正当时了。
此时宝儿似乎发现了什么,嘴里兴奋地咿咿呀呀喊着,小手一个劲地往前指。我蹲下顺着小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广场边的人造景,大大的两个白色三角天幕,几个粗粗的钢管支撑着。
我们去天幕下探险!
宝儿牵着我的手,朝着天幕一路小跑过去。我们站在天幕边,宝儿想要穿过去。
于是,我们假装天幕下的草地是一片沼泽,我们很小心地,一步一步慢慢向前艰难地挪动脚步,我们紧张又兴奋地紧紧抓住对方的手……
当我们手拉着手儿站在另一端的马路上时,那对视一笑的眼神里是兴奋,是快乐,是满满的胜利光彩。
我们手牵着手儿,开心地走在广场边的人行道上,偶一抬头间,满树的玉兰花呈现在眼前。
只一瞬,时光回转,仿佛手里牵着的是我的小丫丫,我们在广场散步,她爱花,也极爱这一排玉兰花。
玉兰开花的日子,我们喜欢每天晚饭后去散步赏花,周末的清晨也会去与花相约。
仿佛就在眼前,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已是十年有余。
低头看,手里牵着的是小小的宝儿,此时,宝儿正开心地笑着。此时,丫丫正坐在高中的课堂上……
篇10:又见青青柳色新优美散文
又见青青柳色新优美散文
春天来了,大地萌青。是谁最先把春的消息报给人们的呢?
是柳。“侵陵雪色还萱草,泄漏春光有柳条。”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柳。意思是说,柳在冰雪消融之际,首先将春光“泄漏”给人间。
自号“四明狂客”的.唐朝诗人贺知章,他笔下的《咏柳》诗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柳树的细叶说成是二月的春风裁剪出来的,想像力是何等丰富啊。
古人爱柳,千古不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秉性耿直,因受不了“为五斗米折腰”的屈辱,归田隐居,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他在自家门口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著有《五柳先生传》,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别号东坡居士,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苏轼,在杭州任官时,疏浚西湖,葑泥筑堤2。8公里,“植芙蓉杨柳于其上”,形成了“六桥烟柳”。每到春天,苏堤两侧柳丝泛绿,随风摇曳,如碧空翻浪,新柳如烟,远远望去像条彩色锦带,妩媚动人。
“系春情短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古人还以柳惜别,挽留赠别友人。唐人修补的六朝旧本《三辅黄图》记载,汉时人们分离时,在长安东面的灞桥折柳送赠离人,以示惜别,代相沿传。唐・雍陶折柳名桥的故事,流传百年,耐人寻味。据传,雍典阳安,送客至“情尽桥”,情难尽而复萌情,依依情意,不尽缠绵。故有诗曰:“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柳,之所以被人赞颂,最可贵的一点还在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就是说柳不拘土质,不择地势,不畏旱涝和严寒;它不论在山沟里,小河旁,还是穷乡僻壤,沙洲荒滩,只要随手插下一枝,不多几日,就生出嫩绿的新芽,既无须浸种催芽,又不必育苗修剪,春风一阵,杏雨几点,就一天绿似一天,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中所描绘的那样:“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我赞美柳,是因为柳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柳树的锯屑,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的生产主要原料;柳芽,可以泡茶,喝后沁人心脾,延年益寿;柳条,可以用来编织柳编制品,如花篮等精美工艺品,漂洋过海,传递友谊,促进贸易……
柳不仅点燃了春色,还给人们生活创造了美好环境。假如您漫步于江畔、堤边,那嫩绿的枝叶迎风摇曳,会令您流连忘返。假若您置身街心花园、乡村原野,如果有那如藤漫垂的柳巷,您定会感觉若置仙境,心旷神怡了。
【又见艾叶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1.又见大海优美散文
2.又见牵牛花散文
3.又见咸亨散文
4.又见黛眉散文
5.又见柿子红散文
6.又见桃花开的散文
8.又见春天了散文
9.又见藤萝开散文
10.又见一帘幽梦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