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如何定制度

如何定制度

2024-05-25 08:19: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uwa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如何定制度,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如何定制度,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定制度

篇1:你们的年假制度怎么定的?

一年以上三年未满者,每年给予七日特别休假;三年以上五年未满者,每年给予十日特别休假;五年以上十年未满者,每年给予十四日特别休假;十年以上者,每一年加给一日,加至三十日为止。1.以1月1日至12月31日为特休结算年度;2.到职六个月以上未满一年者,给予当年度到职天数比例乘上七日之特别休假;未满一天者,以四舍五入至整数字计算,例如经计算为3.4,则可享3天特休假,若经计算为3.5,则可享4天;3.以半天之工作日为最小申请单位,不计上半天或下半天;4.不得延休,例:二零零五年一月至十二月之有薪年假,需于二零零五年内休毕;5.在员工满三年、五年及十年年资,自服务期满当年度之1月1日即可享十日、十四日及十五日之特休假;6.离职时,按员工当年度实际工作天数比例计算可休天数,超休部分自薪资中依比例扣回;未休部分折日薪补偿;7.年假须事前提出(不含当日),连续休假超过三日者,须于一周前提出,超过七日以上者,须两周前提出;休假前须办妥职务代理人之交接工作。这是我们公司的年假制度,还挺繁锁,算个年假都得算半天!

[你们的年假制度怎么定的?]

篇2:各位,你们的年假制度怎么定的?

我新做了带薪年假制度,但是有个3月来的不满意,因为他休不了,是截止08.1.1满一年的才能休.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各位,你们的年假制度怎么定的?]

篇3:“三位一体”制度让一次高考再不能定终身

“三位一体”制度让一次高考再不能定终身

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大一学生小尹,是浙江高校试行“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的首批受益者之一。

什么是“三位一体”招生?

这是浙江省推出的大学招生新模式,是指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选拔适合高校培养目标的学生,还能有利于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开始试点“三位一体”招生,今年,又有包括中国美院、浙师大在内的12所大学参与,每所学校的招生人数,占总招生额的3%左右,只面向浙江考生。

这样的选拔方式,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方式,更多学生可以脱颖而出了。

而小尹,正是这一新高考模式的首批受益者。

小伙子是典型的阳光大男孩,热爱运动,喜欢看书,而且声音超好听,据说中学时就经常参加朗诵比赛,还获过奖。这样的`小伙子当小学老师,肯定是备受爱戴的“孩子王”。

“我从小的志向就是当老师。”小尹告诉记者。

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去年3月的某天,他坐在杭州第十一中学高三某班教室里写作业,班主任向全班发布了一则好消息: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要改革招生模式,当年采用“三位一体”模式录取部分考生,不仅看高考成绩,还要看会考和专业成绩。

“老师建议我们,符合条件的都报考,给高考保个底也好。我回家跟爸妈一商量,统统支持我考杭师大小学教育专业,我就报名了。”

笔试,在去年4月的一个周六举行。小尹大清早从市区赶到位于下沙高教园区的杭州师范大学。笔试现场夸张的场景,他记忆犹新。据说仅小学教育这一个专业,就有1200名考生报考。

“考生起码坐满了两幢楼。”他说,“比起高考,专业笔试对我来说容易多了,100道选择题,涉及当代国际局势、逻辑推理、历史政治等,我是文科生,平时又爱看课外书,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傍晚在家上网查结果,嘿嘿,不出所料,进面试。”

小尹第二天又赶到下沙,参加面试。“考官让我读了一篇小学语文课文,估计是考察普通话;又要我在黑板上写字,大概是看我的板书怎么样;后来还让我表演才艺,我即兴朗诵了一段……然后就顺利过关了。”小尹为此很是兴奋了一阵。

可到高考考场,小尹就没那么顺利了。或许是因为紧张,他发挥失常,与第一批录取院校和专业失之交臂。

“有‘三位一体’成功保底,我在第二批被杭师大小学教育专业提前录取,不然我估计和杭师大无缘,也要和当老师的志愿失之交臂了。”他告诉记者。

小尹离梦想正越来越近。这周起,他就要站上杭州天长小学的讲台,开始大学生涯的第一次实习。虽有点忐忑,仍备感向往。

篇4:企业定鼓励离职员工的回归制度

企业定鼓励离职员工的回归制度

“好马”遇良机 要吃“回头草”

春节长假后开工,很多职场人开始伺机跳槽。不同的是,一些人想出去,一些人却想回来。古语道“好马不吃回头草”,但当今职场,“吃回头草”的“好马”却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鼓励离职员工回来。职场专家建议,职场人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回头草”该吃则吃。

问:“辞职了,你还会回原公司上班吗?”

答:“打死我也不回!丢不起这人。”

“还是为五斗米折腰吧。打工而已。”

“离开是选择,回去也是选择。当初的离开不一定正确,现在回来也不一定不对。”

某论坛上网友的疑问引来议论纷纷。其实,职场人要不要吃“回头草”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愈辩愈明。尤其在当下,“吃回头草”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一种理智的选择。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吃回头草”需要企业和离职员工双方的契合。

很多企业设制度鼓励“好马”复聘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一些企业更加关注前雇员,这在咨询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咨询企业发现前雇员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和利益,于是把离职员工的事情做统一规划和考虑,并鼓励离职员工回来。”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刘兴阳介绍。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很多知名外企都制定了规章制度,鼓励离职员工回来。据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一名职员介绍,摩托罗拉就有“回聘”制度,如果前雇员在离职6个月之内被重新聘用,他以前的服务年限可以累计计算,离职前是正式员工的还可免除试用期。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丹透露,中英人寿有“复聘管理”制度,岗位招聘时会优先考虑离职员工。

“我们制定‘复聘管理’制度的目的很简单,”王丹解释,“前雇员对企业的认知度肯定比新人要高,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而且离职员工再回来说明他对企业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同时王丹强调,由公司主动要求或实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人员不予复聘,被其他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不予复聘。复聘的离职员工之前在公司要有良好的综合表现,能够符合或超出岗位要求。简言之,能吃回头草的必须是“好马”。

对主动离职者进行信息跟踪适时邀请

但中国自古道“好马不吃回头草”,中国人好面子,即使企业制定一些政策鼓励离职员工回来,很多人势必也会有很多心理上的顾虑,比如认为离职已经让自己在领导眼中的忠诚度大打折扣。记者在寻找案例时也发现,一些相关的职场人对此讳莫如深,仿佛是很不光彩的经历。

“对于主动离职的员工,我们经过认定之后都会加入公司的人才库之中,并对其信息进行定期维护。我们和离职的员工会像朋友一样,进行信息互通。如果发现有的离职员工的情况与企业的需求相符,会对其发出主动邀请。”王丹认为,公司的这种“软性”投入会增强离职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度,让他们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信任,为他们的回归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辞职回归与否需与自身职业规划契合

刘兴阳指出,企业都愿意员工忠诚于企业,但员工的忠诚不一定非要是在企业里持续做了多长的时间。职场人的成长都是有周期的,员工与企业之间慢慢地可能会有不匹配的情况,这时员工离开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企业要建立一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灵活的用人机制,能够让离职的员工放心回来。

“除了企业的鼓励措施外,我认为职场人也要突破‘好马不吃回头草’这样的限定,不要考虑面子的问题。”知名人力资源专家李宏飞提醒,“职场人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如果离职单位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就应该抓住机会选择回归,离职之后再回来本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要因为个人的顾虑而妨碍自身职业的发展。”

篇5:我国将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

我国将逐步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招考制度

・  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这项改革主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张力说,《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对这五类录取方式,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过许多探索实验,现在纳入纲要对体制改革的设计,将成为今后积极推进的组合措施。随着多元录取机制的健全,教育体系将力争不遗漏任何有成才期望和有才华的学习者。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高考招生舞弊事件和高考加分混乱现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理目前的各种高考加分政策。原则是尽可能地减少加分项目,必须保留的应降低分值,以保障全体考生公平地参与高考竞争。

此外,针对小升初和中考等考试,《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篇6:不妨引入以实际业绩定公务员的待遇制度

不妨引入以实际业绩定公务员的待遇制度

   在没有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区分的中国,占全国公务员58%的县乡两级公务员―――超过300万人,受制于机构规格和职位数量,绝大部分难以升迁,只能在科员、办事员这两个最底层的台阶上走完职业生涯,相应的,难有太大起色的工资、福利待遇也将伴随他们终身。不过,已向国务院报送即将提交初审的《国家公务员法》,在“当官”之外,将为中国500余万公务员另辟一道上升阶梯―――即使没有职务的升迁,也可以通过职级晋升获得待遇的提高。(《新京报》12月5日)

如果能确立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渠道的“双梯制”,使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也能随着职级的晋升而提高,改变仅仅靠职务晋升来提高待遇的现状。公务员就不会再视职务晋升为提高待遇的唯一通途,从而在当官的道路上“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这样无论对于打破“官本位”的思想还是在公务员中间实行待遇的更加公平合理都是有益的,笔者对于这项改革持赞同的态度。

但是,笔者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以职务晋升还是级别晋升来决定公务员的待遇的高低,都是一种以身份来决定待遇的做法,也就是说是以其官职大小或职级的高低这些身份关系来决定其实际所获得的待遇。当然,这种身份关系根本不同于封建社会中因血缘、宗亲关系所生成的天然身份关系,这种身份关系的形成与本人的努力和对国家的贡献有关,反映了其能力、业绩、资历等综合素质,用这种身份关系与本人的各种待遇挂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然而,如果仅仅以职务、级别这种身份关系的晋升来决定各种待遇,而不引入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所完成的工作量和业绩大小作为评判其待遇的机制,仍然会存在不公平和弊端。因为,职务、职级的确定往往是一次性的,公务员只要上了一个台阶,他的待遇也就上去了,那么他的待遇就只和其职务、职级有关,而与实际工作中付出的劳动无关,这样在事实上就产生了“同等劳动不同的待遇”的不公平现象,公务员职务、级别晋升了待遇一劳永逸地提高,不利于激励低职务、低级别的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北京市推行“3581”工程后,北京市中级法院的`一位人士说,以前科员的基础工资比处级低,但如果办理的案件多、质量好,他的收入可能与处长差不多,甚至更高。据他介绍,北京市某中院自1996年以来渐渐形成自己内部的奖金制度,其主要的标准是“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客观上有利于法院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而这些奖金的取消――虽然新制度中设立了绩效工资,但它仅与公务员级别挂钩,而与其个人业绩表现无关――可能导致大家回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时代。(见《新闻周刊》2004年月11月15日,当然严格上讲对法官不应当实行公务员管理)同时,这种单一的评判待遇的机制也可能会加剧在职务、级别晋升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因为,一次性的投资能换来长久的不变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在笔者看来,公务员职务、级别的晋升给公务员带来的荣耀是无以伦比的,权力的拥有使其万众瞩目,能在更高职务上更能实现其人生抱负,这是给公务员的最高回报。不然,何以理解美国总统布什新近提名家乐氏食品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古铁雷斯会丢去750万美元的年薪而自愿出任年薪17.5万美元的商务部长?因而,职务、级别的晋升伴随着待遇的相应提高是可行的,但是以此来作为待遇提高的唯一的标准是值得质疑的,职务、级别的晋升本身是对公务员的充分肯定和认同,但如果其要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多的待遇仍然应当更加努力地工作,而不是简单地以其已经获得身份来参与工薪的分配。也只有如此,大多数处于金字塔底端的且升迁遥遥无期甚至根本无望的低职务、低级别公务员才能因为多种形式的待遇分配机制获得勤奋工作的动力。

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公务员法》必须引入以实际业绩来确定公务员的待遇的新的机制,建立职务、级别的晋升伴随着待遇提高及以实际业绩来提高待遇的双重机制,让低职务、低级别公务员用其更加勤奋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能获得与表现平常的高职务、高级别公务员相差不会太远的待遇。当然,这种业绩在具体评定中如何量化,不同职务、级别的公务员中实行什么样的标准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tao1991@tom.com

tao9928@tom.com

不妨引入以实际业绩定公务员的待遇制度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定制度】相关文章:

1.定**苏轼

2.定** 黄庭坚

3.定** 苏轼

4.定**教案

5.柳永:定**

6.苏轼 定**

7.苏轼:定**

8.定**公开课教案

9.定**教学反思

10.定**·感旧

下载word文档
《如何定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