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情人节元宵节
“hedengxi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中国传统情人节元宵节,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中国传统情人节元宵节,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中国传统情人节元宵节
关于中国传统情人节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p中元节(盂兰盆节)p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而为人所知。
节日纪念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3]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火把节
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节期节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汉族民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
节日意义
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篇2:元宵节中国传统作文
正月十五的晚上叫元宵节,古代称为上元,元宵节就是上元的晚上,含有本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汉朝时,朝廷在这一天祭祀道家的太乙天神,从黄昏直到天明,所以晚上能够破例不戒严,准许老百姓观看。张灯庆祝开始于唐朝,这是佛教徒从西方传来的习俗。本来只是十五这一夜,以后增加十四、十六两夜。陈列的灯彩也越来越华巧,花样也越来越繁多。皇家办得更是豪华。唐睿宗时曾在长安宫城多架起一座高20丈得“灯轮”,上面缠着彩色丝绸,装饰金玉,悬挂5万盏灯。唐朝诗人苏味道曾作诗《正月十五夜》,描写当时灯烛通明的热闹场面: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宋代起人们把谜语写出来挂在灯上,猜中得奖。
元宵节的应食也叫“元宵”,或称“汤圆”。各地汤圆风味不同,但作为团员的象征却是一致的。正如台湾民谚所说:“吃了汤圆好团圆。”让我们期待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那一天早日来到!
篇3:中国传统七七情人节经典祝福语
中国传统七七情人节经典祝福语
1、爱+爱=两份的爱;爱-爱=无私的爱;爱×爱=无限的爱;爱&pide;爱=唯一的爱,情人节快乐!
2、你就当我是霸道好了!反正今年的2月14号你得陪我一整天,把平常欠我的时间都还给我,然后好好的对我说,情人节快乐!
3、我想你的时候,你也想我吗?无论我们相距多远,无论前面的路有多长,情人节只想说:爱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4、有了你在我身边,我才知道我是世界最幸福的!情人节快乐!
5、山外青山楼外楼,哥哥身体壮如牛,春风吹得哥哥醉,只把恐龙当靓妹。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6、爱你不是目的,目的是爱死你!爱你不是目的,目的是爱你一辈子!
7、我无法保证、无法向你承诺什么,但我会做到:如果有一天你有饥饿的感觉,那时你定会看到,我已含笑饿死在你的怀抱中。
8、爱是一种感受,痛苦也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心碎也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破碎也觉得美丽.你就是那个让我幸福、甜蜜、美丽的人!情人节快乐!
9、最浪漫的故事没有结局,最幸福的爱情没有言语,只有彼此心灵的契合.我的爱人,一切尽在不言中!我要祝你情人节快乐!
10、长相思:晓风寒,晚风寒,情人佳节独往还,顾影自凄然。见亦难,思亦难,长夜漫漫抱恨眠,问伊怜不怜。
11、七夕到了,你有权发怒,但不应践踏别人的尊严;你有权失败,但不应自暴自弃;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你有权要求争议,但不应以复仇为手段。你有权要求生活得更美好,但不应以今天的欺骗来捡取明天的快乐。
12、荧荧的背景灯照耀你的脸颊,虽然微弱,却可以延伸很远,看完这条消息,许个心愿,让满天的星都为你祝福!七夕快乐!
13、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领略鲜花的娇艳。只有懂得爱的人,才能领略到心中芬芳。静静等待,花开的声音!七夕快乐!
14、面包会有的,汽车会有的,房子会有的,你的猿粪也会来到的!宝贝,情人节快乐!
15、愿所有的幸福都陪伴着你,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愿所有的欢乐都追随着你,月圆是诗,月缺是画! 七夕快乐!
16、好女人简简单单,好情谊清清爽爽,好缘分地久天长。祝你美丽压群芳,善良传四方,温柔力无挡,青春一百年!七夕快乐!
17、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给你点洪水你就泛滥。破锅自有破锅盖,丑鬼自有丑女爱,只要情深意似海,麻子也能放光彩!七夕快乐!
18、闪过拉登的盯梢,避过美国大选的人潮,躲过矿难的剧烈爆炸,绕过东南亚的海啸袭击。经历这种种危险,只为和你说一句:朋友,情人节快乐!
19、有一种默契叫做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做有你相伴,有一个傻瓜会把它看完。
20、亲爱的,你好!在这佳节到来我兴奋不已,只因我们将“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抛给历史,诚祝“七夕”情人节快乐!
篇4:中国传统元宵节灯谜及答案
1、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2、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如狼似虎
3、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当机立断
4、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见机行事
5、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缺衣少食
牛年灯谜,2021牛年有趣灯谜
6、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7、黯(打一成语)。有声有色
8、太阳灶(打一成语)。热火朝天
9、电梯(打一成语)。能上能下
10、全面开荒(打一成语)。不留余地
11、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言而无信
12、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13、禾(打一歌名)。暗香
14、怒不可遏(打一天文用语)。大气
15、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日常用品)。蜡烛
16、中间火山,四边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火锅
17、身穿红衣,常年哨放,遇紧急事,往火里闯(打一日常用品)。灭火器
18、站着百分高,躺着十寸长。裁衣做数学,它会帮你忙(打一日常用品)。尺
19、一物三口,有腿无手。谁要没它,难见亲友(打一日常用品)。裤子
20、左手五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手套
21、一群黄鸡娘,生蛋进船舱。烤后一声响,个个大过娘(打一日常用品)。爆米花
22、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虾
23、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曲名)。好汉歌
24、屡试屡成(打一动物名)。百灵
25、“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歌手)。汪峰
26、在首都邂逅欧洲经典油画(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27、一对小两口,实行AA制(聊天用语)。哈哈
28、嫦娥三号去哪了(流行歌曲)。月亮之上
29、“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影视界称谓)。谋女郎
30、探望同窗(歌手)。张学友
31、南方比较小(高校简称)。北大
32、大脚皇后有喜(外地名)。马六甲
33、欧洲见闻录(文学名著)。西游记
34、海产品(商业用语)。水货
35、“夫妻双双把家还”(曲艺形式)。二人转
36、红墙一角(古代史名词)。赤壁之战
37、一再承诺就过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人物)。许三多
38、彩排(国名)。以色列
39、四处雨露万物生(影星)。周润发
40、北京有个家(补品)。燕窝
篇5:中国传统元宵节灯谜及答案
1.谜面:差一点到上海(打一字)谜底:渥
2.谜面:飞燕凌空(打二字秦朝人名)谜底:赵高
3.谜面:怎生得黑(打一成语)谜底:不明不白
4.谜面:女真侵宋分南北(打一字)谜底:案
5.谜面:害怕上当(打一节气名)谜底:小寒
6.谜面:看颜色漂亮,见声音响亮(打一字)谜底:靓
7.谜面:白bai白身子圆溜溜,du样子像个zhi乒乓球,放在锅里煮一dao煮,全家吃它过zhuan十五。(谜底:汤圆)
8.谜shu面: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谜底:元宵)
9.谜面:园外隐约闻猿叫,小桥星月听萧声。(谜底:元宵)
10.谜面:首次bai摸彩中大奖(打一成du语)谜底:一触即发
11.谜面:笑口常开(打二字明朝年号)谜底:永乐
12.谜面:下联难配上联(打三字礼貌用语)谜底:对不起
13.谜面:落点不差(打一字)谜底:艮
14.谜面:项庄舞剑(打二字称谓)谜底:刺客
15.谜面:酉时一到自然醒(打一字)谜底:星
16.谜面:未入灯谜之门(打一成语)谜底:羊落虎口
17.谜面:何以解忧?(打二字娱乐场所)谜底:酒吧
18.谜面:大喜过望(打唐诗五言)谜底:十五始展眉
19.谜面:曾子何以真杀猪(打一成语)谜底:非同儿戏
20.谜面:犹如丫丫翻了身(打一字)谜底:从
【中国传统情人节元宵节】相关文章:
5.中国传统 童话
6.中国传统民间故事
7.中国传统喜庆结
8.中国传统艺术随笔
9.中国传统的论文
10.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资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