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老院子里的树散文

老院子里的树散文

2024-08-12 07:58: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qsjw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老院子里的树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老院子里的树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院子里的树散文

篇1:老院子里的树散文

老院子里的树散文

前些日子打电话回家,跟母亲拉着家常,问及家里最近在忙些什么,母亲告知我,在伐树,说院子里的那棵核桃树老了,今年才结了几个青色的果实,树枝都干枯了,老是往下掉东西,很麻烦,所以就伐了。我听后,微微一怔,记起前年我回家时,正值八月中旬,刚好要下核桃,好久不在家里待了,我便自告奋勇爬上树,找来长长的竹杆准备打核桃,当时满满一树的果实,整整忙了一个下午,也没有打光,这样也下了两筐子核桃,临走时还带了大半袋子,分给在外的同事和朋友。

而如今,短短两个年头,树都老死了,让人不得不感叹,原来树和人一样都会老。想像着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树苗,在风雨中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而后又倒下,是何其的悲壮。说到树,我不得不回想起老院子里的那些树,有桑树,柿子树,杏树,梨树,樱桃树,枣树,拐枣树……当然少不了前面提到的核桃树。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树现在全都没了。

老院子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树不是挡着道被伐了,就是挪了地方后死了。有句话不是说:人挪活,树挪死。那意思是明摆着的。

【桑树】

老院子里最高大的就是桑树,小时候常常去抱,但一个人通常是抱不住的,要两个人手拉手才能合围,桑树吸引我注意的原因一是因为它是院子里最高大的树,另外就是它的叶子——桑叶,和果实桑盘。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小时候都养过蚕,一种白白胖胖,肉突突的爬虫,不会让人产生厌恶感,而是觉得可爱的家伙。蚕从一个比芝麻还小的蛋里孵化,它一生最主要的食物就是桑叶,蚕吞食桑叶的声音很细,像针尖,但却绵绵不绝,以致于很多人都喜欢引喻。只要是养蚕的人,到了那个时节,就会到处去找桑叶,以满足蚕的需要。

我也养过蚕,那时候一般养在铅笔盒里,把桑树上的桑叶摘下来,注意摘那种嫩的叶片,有些芽黄的那种,不要那种深绿色的老桑叶,太硬。不利于蚕吞食,消化。把桑叶摘下来后,先用清水漂洗一下,然后晾干,要是湿着吃,蚕会拉稀的,和人一样会坏肚子。蚕从出生到最后吐丝结茧,这期间要源源不断地吞食桑叶,所以,有棵桑树提供桑叶,对养蚕的人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不管是专业的还是怡情的。桑树的果实在我们那里叫桑盘,刚长出来时是青色的,有绿豆那么大,再后来就是暗红色的,这个时候己经可以食用,不过味道是酸的,待到变成黑色时,那才叫完全成熟,有拇指般大小,吃起来是甜的。

桑盘结果长在树上是一颗一颗分离开的,不像葡萄那样,可以一抓采摘。所以要吃桑盘,爬上树摘是吃力不讨好的,用竹杆打也不可取,会把脆弱的果实搞烂。吃桑盘最好的时间就是雨天,等桑盘都熟透了,一个个晃着脑袋,在风雨中摇晃着掉下来,因为地面是温润的,有雨水和地泥,所以桑盘掉下来不会摔烂,一阵风雨过后,桑树下黑压压一片,这个时候,只需要拿个盘子,猫起腰捡就好了,捡满了一盘子,用清水淘洗一下,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了。一颗一颗吃很有绅士风度,如果嫌这样吃不过瘾,大可以抄起半把倒进嘴里咀嚼,但需要注意的是,桑盘会把你的嘴巴染成乌黑色。

【柿子树】

柿子树在北方比比皆是,在我的印象里,柿子树不会长得很高大,但也绝不是很小一棵,属于中等性树形,它的主干一般都是有些弯曲的,不是很比直。支干比较脆,承重力极差。我家老院子里有棵柿子树,主干是两支,像从根部一起长出来,说不清楚谁主谁次。柿子树的树冠一般都呈扇形,长到一定高度就会向周边分开,平铺开来,叶片厚实,巴掌大小,有光泽。柿子树的果实开始时都是青色的,后来从柿子尖端开始慢慢变成黄红色,到最后成熟时变成红彤彤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梢。在我的记忆里,果实有三种,树大同小异,但果实形状不一。

我家有两种,一种树稍显高大,结出的果实有苹果大小,这种柿子成熟时会变得晶莹透亮,表面光滑无比,好像一碰就会破皮。吃起来软软的,很甜很爽口,但这种柿子不能等到完全熟透了再卸果,其实所有的柿子都是这样的,一定要在完全软之前摘卸下来,要是完全软了,就卸不下来了,前面说了,柿子树支干很脆,承重力极差,上树摘卸显然是不可能的,一般摘卸柿子都是用夹杆夹的,(后面会说到夹杆)等完全软了,夹杆一碰树的枝干柿子就会掉下来,成为一滩肉泥。另外,还有一种吃柿子的鸟,我们叫它老鸦,它会飞上树顶,把熟透的柿子全部啄烂。所以,摘卸柿子的最佳时机就是柿子将近熟透之季。

这种苹果大小的柿子只是我记忆中的一种,还有一种柿子是平板型的,如果说像什么的话,就像蟠桃的形状,我们叫它塌塌柿,因为平板的形状就像正常的柿子塌陷下去了一般。另外,还有一种柿子比较常见,就是通常所说的火罐柿,鸡蛋大小,在这三种柿子里面,也只有火罐柿可以带枝干卸,其余两种个头大,一般不带枝卸,要带枝也是一个一根小枝。火罐柿卸下来是一抓的,整枝上面有好多个柿子,看结果的繁疏,几个,一二十个不等。卸时也要看好果实多少夹枝。要卸火罐柿,还有我们后面要说到的拐枣,都要用到一种工具,叫夹杆。其实就是一根干的长竹杆,长度一般二丈左右,先把一头用砍刀削成U型,就是以竹子的中间为界,在两边斜着削,而后用刀从U型的正中间劈开,注意劈开一尺有余就好,再找来铁丝把劈开的口子扎紧,同时找一根指头粗细的木棍从U型劈开的口子放进去夹紧。这样夹杆就做好了。

夹柿子时,看好结柿子的枝条,用U型把枝条套住,然后往前一用力,就把结柿子的枝条夹在了刚刚放木棍的夹缝里,然后旋转夹杆,枝条扭断,收回夹杆,把夹在U型口里的柿子枝连同上面的柿子拿下来。这样避免了柿子受损,破伤。站在树下就可以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柿子可以挂起来,等到熟透了就可以吃。吃火罐柿很有意思,抽掉柿把,对着指头粗细的圆口吮吸,里面的果桨就会进入嘴里,柿子的表皮就像是放了气的皮球焉了下去,然后用嘴吹气,柿子皮又鼓了起来,要是和没吃的柿子放在一起,不拿在手里是绝对看不出来的。有时可以用这种方式捉弄一下人。另外可以制成柿饼,也可以和面,做成柿子馍。总之吃起来一个味,是甜的。

【杏树】

说到杏子,牙首先就会感到酸,杏子就算是黄了,吃起来也还是带着一丝酸味,人们对杏子的感受就如同望梅止渴。我家老院子的杏树没有多少年头,但品种不错,结出的果实够份量,有鸡蛋大小,杏子刚长出来时,有花生米那么大,慢慢地有青枣那么大,上面毛茸茸的一层,再长大一些果实成型了,就长不大了,而是表皮颜色慢慢发生变化,青青的,青黄的,到最后完全变成黄色,肉仁还透着淡红色。

杏子有香杏和臭杏之分,其实很简单,吃完杏子后,砸开杏核,吃在嘴里如果是香的就是香杏,如果是苦的就是臭杏,杏仁可以入药,是中药材的一种。杏子不可以吃的太多,特别是没熟透的。在我们家乡流传一句谚语:桃饱杏伤,粟子树下埋死人。杏子吃多了会引起头痛发烧等一系列疾病。前面提到了梅子,有必要说一下,梅子和杏子区别不明显,一般梅子成熟的晚一些,有六月杏子九月梅的说法。另外,梅子的果肉要比杏子厚实。

【梨树】

一树梨花压海棠,说的是梨树开花时的盛况,梨树开花的时节,整棵树上都是白雪般的花,基本上看不到枝,这情形如同冬日大雪后的树木,被白茫茫的一片笼罩着。

梨花花朵不大,手表的表壳大小,有六片花瓣,很均匀地排在黄色的一小点花蕊四周。梨花从花骨朵成形到完全绽放的时间很短促,几乎在你不经意间,梨花就己经开满整个枝头了。所以就有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梨树的树形相对于柿子树较小,支干同柿子树一样比较脆,承重力极差。梨树的果实梨,形状一般都是上小下大,有点像个小葫芦的样子,在我们家乡这种形状的梨叫秤锤梨,可能和古时用的秤锤很相似吧,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名字。

我家院子里的梨是圆形的`,上面有芝麻大小的麻点,所以叫麻梨。果实很硬,咬得来费劲,没成熟前吃在嘴里是涩的,难以下咽。熟透了表皮就不再是青的,而是带点黄红色,有点像红铜的色泽。相对而言,秤锤梨的果实较脆,麻梨的果实较实。

【樱桃树】

在院子里众多的树木中,樱桃树格外显得不同,有意义。我犹记得这棵樱桃树是爷爷,奶奶在世时亲手栽种的。其它的树木都己有年月,时间比较久远,说不上来是谁栽种的了,想必定是先人们种的。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歇凉。樱桃树刚栽种时比拇指粗不了多少,不过长得到是很欢快,三五年就有手臂粗细。我常常跟着奶奶给樱桃树浇水,要不就和奶奶把院子里的鸡粪扫起堆到树下,算是给树施肥。樱桃树并不高大,在院子里所有的树里,它算是最小的一棵,显得佝偻。但这些并不影响它的生长,樱桃树刚结果那一年,我是最兴奋的一个,想像着有红红的樱桃吃,就馋得掉口水。

樱桃树的果实刚开始时是绿豆大小的青颗粒,到最后长到弹珠那么大小变黄,变黄红,变红就熟透了。吃在嘴里甜甜的,很是爽滑。就算是不吃,看着也是一种享受。满树红红的一枝叉小球,是那么的诱人。这棵樱桃树是枯死的,奶奶去世后,没人打理,后来就枯萎了。

【枣树】

枣树的长相比较寒碜,扭曲的支干,没有一节是直直的,枣树的长势是一个围团,尽管努力向上伸长。枣树的枝上带着小刺,不长但坚锐。对于枣树的记忆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枣树开花的时节,那时候,满满一树黄色的小花,密不透风,远远望去,像顶着一层黄色的绒毛。

那细小的花粒迎风飘落的时候,纷纷洒洒,像下着一场罕见的黄色花雨。米粒大小的花落在地上,一层叠一层,像是给地面披上了黄色的地毯。枣树的果实初长出来时,小小一丁点,像颗青色的米粒,浑圆又修长。加以时日,就变得面目全非,一下子有花生颗粒大小,再过些时间,就长到成形,橄榄大小,形态上两头是圆滑的,不像橄榄两头细小些。然后青的发白的表皮在阳光照射下慢慢变红,先是红一点,然后一点一边的覆盖,直到完全变红,深红,暗红,颜色越来越深,这时摘吃咬在嘴里是脆的,和苹果差不多,但果仁稍显绵软一些。到最后鼓鼓的表皮会凹下去折折叠叠的,这时就是我们日常看到的枣了。

【拐枣树】

叫拐枣其实和枣没什么关联,我以为。这个拐字到是用的恰到好处,拐枣树和柿子树形态等相仿,但果实却是生的奇特,没有见过的人,我恐怕是无法说清楚的,要找到一个相近的事物似乎都找不到。

这样说吧,果实笔芯粗细,一寸两寸长就打个弯,一般一个单位的果实打两三个弯吧,这样一枝下来上面有十个左右的单位,另外,这弯都是往里面打的,也就是说转成半圈,围在一起,不会不断向外伸长着弯,还有它的籽是长在这些弯最外面的地方,小小一个圆球,绿豆般大,灰褐色,一丝小茎连结着。

拐枣的果实表皮也是这种色,接近树皮,但表面光滑。没成熟前吃在嘴里是麻麻的,成熟后就是甜的,表皮下的果仁是黄白色的,吃拐枣时一般拿一小枝,先逐个把籽掐掉,然后扭掉分支上的个个单位,送入口里,不过嚼食后,咽不下去就吐出来,这有点像吃甘蔗。

【核桃树】

核桃树是离我记忆最近的树,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最后一棵不复存在的树,小时候常常爬上核桃树去玩,有一次不小心就从树上掉了下来,人倒是没摔着,倒是怕得要命,哇哇哇地大哭起来。脸被树皮蹭破了些,幸好是贴着树身滑落的,身体无大碍。核桃树有一种麻,特别是当它长出新嫩叶片时,那种麻味在树下是相当的浓烈。核桃树的果实,最外一层包着的外皮是青色的,里面还有一层硬硬的壳,壳里面才是核桃仁。外皮和壳的关系类似荷包蛋的蛋清和蛋黄的关系。不同的是,蛋清可以吃,外皮却不能吃,是又苦又涩的。外皮的厚度和荷包蛋的蛋清,也就是表层白色部分的厚度相当。核桃没成熟前,外皮是粘着壳的,成熟以后就会自动分离开来,摔开来就会自动脱离,壳就干干净净的,颜色有点像藕的颜色,不过整个表面都是些微小的坑坑洼洼,不是平滑的。核桃比鸡蛋要小,较鸡蛋圆些,通常一两个,三个长在一起的多些,也有四个不等的长在一起,但较少见。

小时候想吃核桃,等不及核桃成熟,就打了下来,这时的核桃外皮和壳还是粘在一起的,要想把核桃仁掏出来是很是麻烦的,一般都是拿到比较粗糙的石头上去磨,直到把最外层的青色外皮全部磨光,这时就只隔着壳了,用锤子砸破壳,就可以吃到核桃仁了,这时的仁上包着一层薄薄的黄色的皮,很苦,吃时,要很细心把这层皮扯下来,核桃仁是很白很脆的。成熟后这层皮粘着仁,也不会苦了,可以一起吃。磨核桃是小时候很好玩的一件事,因为磨核桃时,外皮有液汁磨出,而这液汁很难清洗,不管是搞在手上还是衣服上,都是很难洗掉的。磨完后,一般沾上的手指都上了一层墨绿色,如果吃多了,嘴也会变成乌的。不过这都是自食其果。等到成熟了,就不会这样了,外皮和壳完全分离,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从外皮拿出核桃来,然后砸开就可以吃了。核桃脱掉外皮后,壳的中间有一道隆起的线条,刚好围了一圈,一般砸核桃时,最容易从这个线条上开裂,这就好像是两个半壳扣在一起似的。核桃砸开来,里面有四个像桔子瓣模样的仁,中间部分连在一起,它们之间隔着一层薄如纸般的区壳。核桃砸开来后,里面的核桃仁也不是一砸开就可以取出来的,有的卡在里面,要用嘴咬开壳才能吃到。因为太卡,核桃仁不容易取出来,每年核桃即将成熟的时节,爷爷都会用砍刀在核桃树上砍几道口子,据爷爷说,这样一来,长出的核桃就不会太卡了。

其实老院子里的树远远不止这些,在我越来越模糊的记忆里,还有槐树,长槐米,可入药,药材铺子一般都有买。还有桐树,开一种紫红的像喇叭样的花儿,抽掉尾托,就可以吹响,还有杨树,高大挺拔,是做木板建房子的好原料,还有……老院子够大也够老,曾经容纳了那么多的树木,容纳了那么多生命的过客,而如今,树一棵一棵地砍了,伐了,老了,没了,留下的都是些遥远的记忆。那些曾经开过的花,结过的果,都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我远去了。此时,面对着面目全非的老院子,想像着那一棵棵曾经站立在院落里的树,只留下了一片苍凉和无尽的感慨。

篇2:老院子里的雪梨树的散文

老院子里的雪梨树的散文

由于扩建,老院子里的三株雪梨树,被二弟砍掉了,我心里有些难受。

一九八三年,我们家拆了老四合院的南厢房,木料柱石和旧瓦,都拿来现在的老院子建盖新房。虽然是新建,其实由于刚刚包产到户,家里经济还不宽裕,只能拆旧翻新,所以那时候还是建盖瓦房。两层的瓦房,依山而建,坐东向西,柱脚石,是从老宅南厢房拆来的,巨大的石头,像一个大鼓,柱子也是从老宅南厢房拆来的,劈削推刨掉一层,依然很粗壮。从老房子拆来的镂花雕花窗棂,父亲很珍惜,都嵌入了新房子的门两边。老四合院南厢房里搬来的一张镂花供桌,一张镂花八仙桌,两条镂花春凳,都是梨木、土漆的,全都放在新建的瓦房堂屋里。老四合院里栽种有几株石榴树,这些木家具上,也碉楼了栩栩如生的石榴、梅花和喜鹊。

老四合院被拆除了。不到三十年,一九八三年建盖的新房子,也成了老房子,也已经被二弟在去年拆除,在老院子里,二弟建盖了砖瓦结构的新房子。刚刚拆除了一九八三年建盖的老瓦房的时候,我心中有些疼,但是所幸院墙和院子西边的三株梨树还在。

现在二弟又拆除了那时候砌的老院墙,砍掉了那时候栽种的雪梨树,那时候的老瓦房的踪影,就全都没有了。

三株雪梨树,连着我的一大段人生经历和许多记忆。砍掉了雪梨树,拆除了老院墙,其实是伤着了我的一段经历和一段长长的.记忆。我担心,随着三株雪梨树和老院墙的消逝,不久之后,我的那一段经历和记忆必将越来越模糊,直到我完全想不起来,也无人再记得。

建盖这一院老瓦房的时候,我还是个十二岁多的乡村少年,我还在乡中学读书,那时候,乡中学一带也还是离城很远的乡村,我还在想方设法跳农门,还在为跳农门而勤苦读书,深夜里还在点着木柴火把刨山头,改造校园,改造球场,还在点着蜡烛苦读,我们村,也还是远离城市的农村,现在乡中学一带早已经变成了城市的繁华热闹部分,我们村也变成了城中村。

那一年端午节前后,我、二弟跟父亲一起进山,去朱瓜冲村梨园挖梨树回来栽,就挖回来这三株雪梨树。雪梨甜,肉质细腻如雪,楚雄人家都喜欢栽种雪梨树。楚雄人栽种果树,都兴在端午节前后栽种,据说此时栽种果树,容易成活。

这三棵雪梨树,栽种在进大门处的那一棵,就是北边的那一棵,是我亲自从朱瓜冲梨园抬扛回来的。这棵梨树,当时就很粗壮高大,为了让我抬得动,砍掉了枝叶,还砍掉了很大一截主干,根须也被砍得很伤,砍得所剩不多,从根部到被砍断处,基本只剩下了一米多高。但是,那时候我抬扛回来,还是很不容易,因为当时我只是十三岁左右的孩子,朱瓜冲梨园又在深山里,离我们村有两三公里远呢。

从那时到九十年代头几年,我们家每年都要栽种好几亩烤烟,所以盖了这一院子新瓦房以后,很快就在大门口盖了一个烘烤烟叶的烤烟棚。因为靠近烘烤烟叶的炉子,也靠近大门口,几面又都被水泥地板箍住,雨水难以浸入根下,这一株雪梨树,挖回来时候又被我们砍得很伤,根须保留不多,根部基本只剩下个光秃秃的桩,所以栽种了那么些年,生长情况一直不好,每年结雪梨也不多,比起另外两棵差远了。我很为此遗憾。

进大门来的第二棵雪梨树,当年是二弟从朱瓜冲梨园抬扛回来栽种的。这一棵雪梨树,当年挖的时候,比起另外两棵小一些,二弟比我还小两岁,就让他抬扛回来。栽种这棵梨树的地方,地势略微低洼一点,是院子雨水汇聚处,这个梨树发芽生长情况,就比我栽种的那一棵要好得多。

栽在院子最靠西南边的这一株雪梨树,当年挖回来的时候,就最粗壮高大,是父亲挖和抬扛回来的,他力气大,枝干也就砍得不多,根须挖断的也不多,树根树干都保留得比较完好,又刚好栽种在最靠院子西南角落的低洼处,雨季里,整个大院子里的雨水都汇流到了这株雪梨树下,从树下流过,经这株雪梨树南边的院墙洞里流出,所以栽种下去以后,这株梨树发芽生长情况很好。

老院子里,每一年初春,都开满三树花瓣很大的、雪白、轻盈、美丽的雪梨花。春风一吹,雪花一般美丽的、大片大朵的雪梨花飘飘洒洒,院子里就溢满雪梨花香,地面上就落满一地的温柔轻盈灵动,像有满地雪白轻盈的小蝴蝶在跳舞。紧接着满树挂上了嫩秧秧、黄绿绿的梨叶。二月里,青绿可爱的雪梨就挂满了枝头,越来越大。密密麻麻的小雪梨,也会被春风吹落无数,铺满地面,看着叫人心疼。

篇3:院子里的一棵枇杷树优美散文

院子里的一棵枇杷树优美散文

在行走的大街过道里,我的脚步,在光影里跳荡着,并无限延伸。走到目的地,就能看到我妈的院子里一株高大的枇杷树,比碗口还要大,高达五米屹立在那里。我无数次来此体验太阳落在院子里的景象。日光覆盖枇杷树下,静止不动又千变万化的景象,一直令我着迷。

我常想现在枇杷树的皮肤是那样的'粗糙,枝干是那样的遒劲,一阵弱小的风是奈何不了它的,就是更大的风在它面前也无济无事,用刀来砍也不能把它如何。纵使是它成熟果实挂在枝头上的时侯,当大人、小孩爬到它树干上,去采它的果实吃,让它的身上遍布了伤痕,它还是保持沉默,让伤口结痂了,结痂的勋章也缀在枇杷树胸前。见证了枇杷树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十几年,也是成长历程的记载。也沉淀了多少记忆在其中。使它更加的桀骜不驯,有着更加坚硬外表,并结出更多硕果的枇杷树。

我在门槛边坐着。看着枇杷树,它是那样的缄默不语,太深太深的沉默阻隔了我与它之间的沟通。看着树下的花草,它们是有着在春天里等着开放的妖娆。相对来说此时的枇杷树被现实挤兑到角落的美,远远地兀自荒凉着。还有看着宅基的根处,看阴凉角落里,兀自寂寞丰盛生长的绿苔。心头会有一些清洁和落寞。这些落寞的光景,让人怜爱。那又是谁的爱呢?我愿意留在那儿,又一直想着出逃,像一片树叶被捆绑在一棵树上,结不成果实,也完不成秋天到来时,生命自然终了的美姿。树叶抖动时,就是那种颤栗中,传过来疼痛的呼喊了。

植物花叶和人感觉都是敏锐的,植物的清香和树叶落地的腐烂气息,搅合在一起。一边是死亡一边是新生。以至于在这样的冬天,气息形成了我头脑里的念头。乃至于传到身体内部的起伏。无数次写到春草蓬生和生命被摧残的对应之感。一边是对生命饱满状态的热切还原,另一边却是伤害、围困、限制。我感觉到生命里,十分明晰地潜藏着动荡不安的元素。

也就在此时,我看到枇杷树的花朵雪白,堆积在枝头,像一堆过去岁月里未溶化的雪。我知道这些雪一样的花朵是从树的内心渗出来的,这枇杷树不愿意诉说,习惯了沉默,是内心堆积太多到了无法控制就从体内渗出。这些枇杷花决不是因为妒忌而开花,它的花朵没有色彩,没有造型,更没有味道,它是一种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用词来表达的一种意境。那让我想到,我要从生活废墟上,裹紧自己的衣角,奔跑到某个冷风萧瑟的墙根,在奔跑中身体感受到热量。那种热血奔流的感觉,正是我的生命。

篇4:院子里有两棵树优美散文

院子里有两棵树优美散文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杏树,一棵核桃树。它们是父亲亲手栽的,一棵与哥哥同岁,一棵与我同岁。树一天一天的长大,我们也一天一天的长大。

岁月如歌,成长的年轮不仅加深了我们与树之间的感情,也见证了我们的童心稚趣,青春年少。树长高了,我们也长高了,树长壮实了,我们也是。日子在继续,我们与树也在继续。

世事难料,九八年的腥风暴雨,闪电雷击,让我们的核桃树遭受了重创。没有任何征兆。伤心,再所难免。而此时的华夏大地也正被洪水袭击。抗洪救援的呼声高起,全民抗洪的决心也感染着深受灾难的人民。但长江流域,洪水如猛虎,它摧毁了无数家园,也破坏了很多人的梦。抢险抗战在继续着,但成功与否却是未知,核桃树也在危险的边缘徘徊,但是死是活也未知。

树被霹断了,跟也被水泡过了。大夏天的没了叶,没了跟,我想,就是千年古树也难逃此劫。我已经是不抱希望了。哥哥还是每天去照看核桃树,也许他是最有感情的。但结果却不是我们能估计的`。

洪水一步步退去了,人们的抗洪的决心也在加深,灾难在减少,一切在慢慢的走向平和。哥哥也说核桃树有希望了,它是坚强的,人们也是坚强的。

春天来了,抗洪大战早已取得了成功,万物也抽出了新芽。院子里还是两棵树,一棵杏树。一棵核桃树。

杏树开花了,微风吹过时,花是一瓣一瓣的飘落,真是美极了。每天放学回来,我都会情不自禁的驻足,在树下,在花中,在这样美好的时刻。落瑛缤纷的情景,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他写道:“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么你的一生将无比美好。”是啊,将鲜花留给别人,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杏树虽不似玫瑰能够代表爱情,香气萦绕,可它开花结果,给人美的感受,却是不平凡的。在这样春光明媚的时节,它不与众花斗艳,也不畏春雨冲洗。它有它特有的品质,它卓尔不群,它有自己的风采。而我不正是在汲取它的精华吗?

留给别人欢笑,自己也幸福,杏花在微笑,我也在微笑……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杏树,一棵核桃数。它们是父亲亲手栽的,一棵与哥哥同岁,一棵与我同岁。树一天一天的长大,我们也一天一天的长大。

篇5:老院子的经典散文

老院子的经典散文

老屋,在我们这里,人们更习惯称它“老院子”。我们这儿的住房,不仅包括主房,偏房,还有将这些房子合围起来的院墙,以及大门。所以,老院子这个称谓,似乎也描述得更为完整。以致后来的一些老宅子,甚至只有主房,也都统统被称了老院子。没有院墙,没有大门,我家的老院子也算这类当中的一个典型。

从老院子搬至现在的新家,已有五个年头。新家与原来的老院子,相隔并不算远。即便如此,这几年,却几乎没有再踏足半步。近日,有人捎话给父亲,欲买下老院子。我们才又重新提及,连带那些被尘封的记忆。

老院子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所以,即使在院子里坐着,也能看得很远,看得清路对面的行人。当然,过路的人,也能轻而易举就将院中的一切看个仔细。或许是院子太敞开,想要遮挡,也或许风水的缘故,院子中间砌着一堵墙,喊作“照壁”。我记得这照壁坍塌过一次,轰然一声。当时是半夜,我们都以为发生了地震。翌日,父亲当即又重新垒好。无论如何,这个照壁是要有的。后来听说是为了挡住煞气。至于哪来的煞气,怕是连我的父亲母亲,甚至祖母,都讲不清楚。

老院子的主房是三孔窑洞,偏房是一间小瓦房。这些,均祖父在时建起来的。东西两孔窑洞内有灶台,炕,用来做饭,住人,中间的就留作客厅。在我母亲嫁过来之前,据说父亲的几个哥哥,我的伯伯,就是靠这几孔窑洞娶的亲。母亲嫁过来没多久,兄弟几个就分了家,搬了出去。奶奶,以及这几孔窑洞,则留给了我父亲。

窑洞是用土拱起来,而非土崖边掘出来。居住时间一久,窑的后背墙,有了裂痕,越来越宽。尤其雨天,能明显看到雨水浸润过的痕迹。甚至有一个夜晚,大暴雨,雨水哗哗的从门缝涌进窑里,我被喊醒,躲在窑洞连接处的过道下。母亲搂着我,叫我不要怕。我迷糊着,睡去。就在平日,晚上睡觉,老鼠偷偷出来觅食,我们躲在被窝里,听着那窸窸窣窣的声音,害怕又兴奋。有时睡得正迷糊,也能感觉有老鼠从被子上蹿过。此刻那些记忆变得深刻而清晰。

老院子里有一棵核桃树,就在西屋窗前。据说是三伯伯在世时栽下的。自打我出生,就没有见过这位三伯,只在供奉时,见过他的遗照,很年轻,二十几岁的样子。他的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随母亲去了他乡,小儿子留给奶奶,随她住进我家。

核桃树不是很高,最低端的枝叶,恰能没过屋顶。每年核桃开花时,总能听到蜜蜂,嘤嘤嗡嗡,在树枝间来回穿梭,一片繁忙。我们知道,等这些花絮凋零,就该结果子了。到了七月中旬,我们就开始迫不及待了。爬树的,搭梯子上屋顶的,站在树下,拿木棍打树枝的也有。总之,为了吃到青皮核桃,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到最后,核桃汁往往把两手沾染成淡黄色,黄褐色,深褐色。没有十天半个月,是褪不掉的。

低处的吃没了,高处的又够不到,我们为此打起嘴仗。你吃了他的核桃,他吃了你家的饭,还住你家的房,争执不下,都自恃是最有理的那个。不仅孩子之间如此,来了亲戚,也要拿上木棍,敲上几下,核桃没掉下来几个,枝叶倒是落了不少。再看树,叶子耷拉,有的枝条折断,悬挂在半空。宛如一个惨遭蹂躏的女子,模样甚是憔悴。甚至还有人抱怨,一定是奶奶偏心,把核桃早早打了,给谁留着。你说给了他,他又说给了你。

父亲生气了,不行就锯掉。年年这样说,可树却依旧还在那里,越来越茂密。直至盖过屋顶,遮住了能照进西窗的所有阳光。在堂哥离开我家几年之后,树,最终还是被砍了,在它最繁茂的时候。究竟为何,我不大清楚,但肯定不是因为父亲的那句气话。这棵承载着我童年的树,在此后的许多年里,频频入梦。

砍掉核桃树,院子比从前明朗许多。窑洞也推倒,在原地基盖了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院子还是土的,于是又翻地,上粪,浇水,播种,总算开垦出一小块菜地。种上辣椒,西红柿,韭菜,茄子,芹菜,黄瓜。高高低低的搭配,倒很合理,避免了为争一寸阳光,土地,相互拥挤。且这些菜,从不喷洒农药,有时口渴得厉害,顺手在藤蔓上摘根黄瓜,或者西红柿,在衣服上蹭两下,直接塞进嘴里。母亲笑我,怎么还像小时候那样顽劣。

父亲浇园,母亲摘瓜,一篮子又一篮子的菜,俩人吃不完,又送人。远离家乡故土的我,一进家门,总要跑去厨房,看看菜篮子里,母亲都装了什么。塞一根黄瓜进嘴里,脆生生的响声中,一颗漂泊的心,才算落了地。舌尖上回荡的,却是我咀嚼这个夏天的味道。母亲看着我憨憨的模样,眼里满是慈爱。

老院子终究太老了,偏房有几处已坍塌,主房虽是后来建的',却也有了十几年光景。眼看我们都长大成人,该嫁的要嫁,该娶的得娶,这样的屋子,无论如何,是不行的。曾经我们都想着能有更好的住处,可当真要弃它而去时,心里却有万般不舍。

买好地基,开始动工,直到装潢完毕,我们搬进去住,不过两年的时间。而老院子却是真的被遗弃了。

前几天我特意又去了一次,只几年工夫,满院杂草丛生,落叶也是,叠了一层又一层,铺在房前台阶上,厚厚的。简易灶台还在,覆盖了厚厚一层灰尘,头顶那些橼木,也结满蜘蛛网。只有那些窗户上的玻璃,墙上的瓷砖,在阳光下,还亮灿灿的,那刺眼的光,只衬得这院中的光景愈发萧条,衰败。

核桃树没了,土窑洞没了,菜园子没了,童年没了,母亲也没了。只有那堵墙,那个用来遮挡煞气的照壁,还直挺挺地杵在那里。老院子真的只剩下一片荒凉。我没有驻足太久,就匆匆离开。

原先父亲一提到卖老院子,我就强烈反对。我认为,只要老院子还在,一切就都还是原来的模样。可是啊,不管老院子在或者不在,远去的终是已经远去,记忆终究还是成了回忆。

这一刻,或许真的不该再有这么多留恋……

篇6: 老院子的散文

――秦淮桑

那天去买一盒明信片,路过“老院子”咖啡屋,看见牌匾上墨色秀逸的三个字,心忽然怔了一下,仿佛被一些温软的时光胶着了一样,说不出话来。

只静静站在门外,看一座小院红砖灰瓦,自有一份静敛自持的气息,缠啊缠,绕啊绕,爬上木板老旧的门,像秋后一株枯瘦的藤,那么闲静,古朴,又苍然。

窗台上空着一排水绿色的玻璃酒瓶,什么也不装,也不插花,也不养鱼,只随意地摆放在那里,待得酒味儿慢慢散尽,染得红尘微醺,风也微微醺了,人还迷蒙着一双眼,看空的酒瓶,映着红的砖墙,木的窗,真是美啊,也不用雕琢,也无需镂刻,沉静的美已是直抵人心。

仿佛那不是一扇窗,不是一排闲置的物件,而是一卷画,三笔两笔轻描淡写勾勒出清朗朗的意境,直看到人心里潺潺流过一些词,比如“素常”,比如“清简”,比如“质朴”,温润美丽,用来形容眼之所见、心之所喜,都如此贴切,如此安怡人心。

若是下雨天,雨水顺着窗檐滴下来,叮叮咚咚落入瓶中,声音一定清清美美,空灵耐听,是纯净的音乐,舒舒缓缓流过耳畔,没有噪声污染。

瓶中水隔天可以拿去浇花,浇给墙角向暖生长的指甲花和素心茉莉,它们喝饱了水一定掌不住花枝轻颤跳起舞来,只因为这清清凉凉的每一滴都是檐下雨韵啊,明澈澈的珠儿不紧不慢地落,那么悠悠,悠悠而婉转空明,飘逸出世间乐器无法演奏的灵美。

只不知,雨水渐微那时,是不是刚好有人收了伞,坐在临窗的位置,点一杯手磨咖啡,加少量的糖,听听雨,翻翻心事,就可以消磨一个下午。

也不知,“老院子”是谁给取的名字,这样温暖,且带有一点简单的旧味,素朴沉静,容易使人想起从前的旧屋,阿婆住着,低矮的房子,有小院,有天井,门的两侧守着秦琼和尉迟恭。

阿婆着青灰色的布衣,素如止水。她梳发,是用一把桃木梳,长长梳下来,手指捋过霜白的发,绾结成髻,再簪一支银钗子,站在水缸边上照一照,也是神情柔和,眉眼带笑意。

等到锅里的粥煮开,不疾不徐起一串咕嘟咕嘟的清响,她转身,去炉前揭开锅盖,再添一把火,从容平淡的样子,如在眼前。

那是一九九几年,我尚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没人管,得意极了,整天在脑子里装满奇奇怪怪的想法,像“屋顶为什么要装一面透明玻璃?下雨的.时候天井里会游着鱼吗?玩过家家我能不能摘芒果树叶做菜?咦,屋檐下的蜘蛛网结了多少天了,不见蜘蛛,它是不是一时贪玩忘了回来……”

始终没有人回答我,这些幼稚的问题。便是如今 ,遥遥记起一些模糊的章节,也只是一笑,不再需要答案了,有些事情放在心里,偶尔翻阅,亦觉有趣。

也深信,砖瓦屋、老院子、旧光阴,皆是内心深处不能泯灭的情结。当我在他乡遇到红砖灰瓦的老院子,停下了不走,终于知道这份熟知与感动从何而来。从何而来呢,这情结――它是来自于我年幼时不完全的印象,来自我的内心深处萌生的喜欢。

“老院子,慢时光”,是这间咖啡屋的主题吧?不急不躁,时间自会慢慢老。总有那么一些时候,人语低低,时光漫漫,咖啡的浓香散逸在空气里,稠而浓密。也有那么一些时候,老旧唱机放着遥远而温醇的乐曲,店家端来一杯咖啡,眉眼一低,嘴角笑意一清扬,照得光阴明如水,多像电影里的一些慢镜头,又清新又美好。

如此闲适安暖,惹人眷念。

但我,终究还是没有走进小院来。回去的路上问自己,遗憾吗?不,一点也不遗憾。细算来,不喝咖啡已有六年之久,我自不会携了一份闲情便要重拾冷落已久的味道。

对于咖啡,向来不肯热衷,又是那样浑浊的颜色,那样焦躁的味道,会心之处,实在不如一杯茶。

纵是老院子有令人留恋的韵味,总不如回到自己半新不旧的屋子,煮开一壶水,抛进茉莉花,低眉看六七朵花儿在水里绽开,清清白白,芳香幽淡。

人就坐在花茶香气簇拥的空气里,写明信片,“你是不是也曾路过一家老院子,闻到浓郁的咖啡香,而你,忽然无比想念一杯茶……”

篇7:院子里的树作文

家门口的小院子里有两棵玉兰花树。

家门口的这两棵玉兰花树,每到雨后就会有一阵阵清香,微风吹过树梢似一幅温馨与和谐的画。

那两棵树下有着美好的回忆。和同学在那里小吃一顿,伴随笑声与微风在树下。

然而一幅幅美丽的景象就这样没了。

去年某一天,两棵玉兰花树,被家人说成了麻烦,锯掉了。那时我还在上学,不知道这件事情。回来一看,心里想哭,心里受不了刺激。我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可还是发生了。

自从没有了这两棵树,夏天不再清凉、爽快。冬天不再树叶一堆一堆。

真到现在,我才想起这两棵树,陪伴了十年的树。真想时光倒流,再看一眼这两棵树。

我认为人们应该多看看植物,停止对自然的破坏,少猎杀动物。

自然景象也很美,然而人们却不懂,不听劝告继续这样。自然在消亡着……

篇8:院子里的树作文

我院子里有棵树,树干很大,上面有许多藤。这棵树有四五米高,它一年四季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

春天,它的叶子长出来了,鸟儿也在筑巢了,许多昆虫也出来了,这是我们捉昆虫的最好时机,有时,在一天内可以捉住八九十只昆虫。我们还可以采集叶子夹在本子里做标本,我邻居的本子里还有昆虫标本,真叫人拍手叫绝。

夏天,大树的叶子可茂盛了,你的眼睛都要看花,树下可以听见蝉鸣和鸟叫。我们在树下乘凉,玩捉迷藏。有的人爬树技巧高,时常爬到树上乘凉、观察鸟儿和昆虫。到了晚上,荧火虫会飞出来,我们会用口袋来捉荧火虫,又用荧火虫照明去捉蛐蛐儿。我们还会到比赛场地去参加“蛐蛐大赛”,真是不亦乐乎。

秋天,到处是丰收的景象。这棵大树也不例外,它上面结满了橘子,这时,我们才知道这棵树是橘树。我们尝了结的橘子,还挺甜。我们在树下安了几个小孩吊床,躺在上面,可舒服了。

冬天,树的叶子落光了,显得光秃秃的。我们在下面挖了个陀螺比赛场,每周五、周六、周日,我们都要进行激烈的比赛。

现在,大树的叶子又发芽了,我希望这棵树永远这样,那该多好呀!

篇9:院子里的树作文

我们院子是一个四合院、里面种着几棵高达挺拔的法国梧桐。一到春天,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幼芽。人们脱去厚厚的棉衣,纷纷走出户外来到梧桐树下开始晨练。几乎不知名的小鸟在梧桐树上欢快地唱着歌,小孩子们在树下玩捉迷藏。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一天天升高,梧桐树叶一天天变大、变绿,树干变得更加粗壮有力,直冲云霄。那一片片绿叶,就像一把大三,覆盖了西边的角落。老人们在树下乘凉、拉家常,小孩子们在树下互相追逐嬉戏,我和爸爸偶尔也会在梧桐树下下象棋,摘下几片绿叶当伞顶在头上。有时我会用水枪对着树叶喷水,目的是给梧桐叶洗澡,清除上面的灰尘和垃圾。清除后的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就像一个洗干净脸的人一样,树叶更绿了。随着一场场秋雨的到来,天气慢慢转凉,梧桐树的叶子由绿变浅黄,由浅黄变深黄,最后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下来。到来冬天,梧桐树叶全部掉光,露出了光秃秃、皱巴巴的树干。我找来废报纸和垃圾袋,为它裹上一层外衣,希望它能度过寒冷的冬天,准备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篇10:院子里的树作文

我家院子里面种了许多树,有红红的苹果树、高高的李子树、茂盛的樱桃树这些树都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可我最喜欢的,还是笔直的木瓜树。

木瓜树是热带植物,它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下,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只要有阳光,它就一定会长得很茂盛,也很美味。远远望去,那些一排排的木瓜树就像守卫的战士。

每当春姑娘一来到,木瓜树就会长出绿芽,一小片一小片的,就像一颗颗小豆芽。一个个小绿芽长在笔直的树上就像树上爬满了小昆虫。

不知不觉的春姑娘走了,夏姐姐来到了,夏姐姐顺便带来了明媚的阳光,使木瓜树开始猛长,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带有刺,看起来很锋利。一片片叶子油彩发亮,绿油油的。

夏姐姐悄悄地走了,秋哥哥也悄无声息地来了,木瓜树的叶子开始发黄了,树上长出来又大又黄的果子。

秋哥哥和冬叔叔似乎约好了一样,一个走了,另一个就来了。在冬叔叔的季节里,叶子和果实都掉光了,雪伯伯给木瓜树盖上了厚厚一层白棉被,让木瓜树感到不再那么的寒冷了。

木瓜树的树杆又细又长,它教会我挺直腰板做人,木瓜树在烈日下生长,它教会我要迎难而上,做一个不怕苦难的人。

篇11:院子里的树作文

五一,我到

日复一日[注: 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

篇12:院子里的树作文

今天,我去奶奶家吃饭,一进门,“院子里怎么多了一棵文旦树?”我奇怪地问。妈妈说:“这课文旦树早就有了,只是你没看见罢了。”我挠挠脑袋,我仔细观察着这棵并不引人注目的文旦树,这棵树的文旦已经长得很大了,我问妈妈:“这文旦什么时候才能吃啊?”“那还要再等几个月,要等它成熟变黄了以后才能吃。”“啊?”我大吃一惊。这文旦是绿色的,有些文旦很惨,都被虫子咬了很多口子。“我的小宝贝,你要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才不会让自己受伤。”我遗憾地说。

就区区一棵文旦树,就给我带来了不少快乐,你们也可以去观察一下身边的动植物,也许收获会更大。

【老院子里的树散文】相关文章:

1.院子里的回忆散文

2.院子里的那颗桑葚树作文600字

3.窗前那棵老楸树散文

4.院子里的野猫作文

5.院子里的悄悄话教案设计

6.院子里的小猫作文

7.院子里的花作文

8.我家院子里的枫树-

9.熟悉的院子散文

10.院子里的柚子树作文

下载word文档
《老院子里的树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