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山天下梅的散文
“yigec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超山天下梅的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超山天下梅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超山天下梅的散文
超山天下梅的散文
常听人说,五岳归来不看山,超山归来不看梅。我对超山的向往,仿佛是隔了时空的爱恋。起初是从屠再华先生的著述里对她的“古、广、奇、绝”有了些许了解。乘着首届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的东风,我终于旧梦成圆,得以一睹她的芳容。
那遒劲曲折的枝干仿佛伸向天空的巨掌,由此是要将那片七彩云霞给撕扯下来作绿萼梅花的'嫁衣么?细小而繁茂而泼辣而金黄了的腊梅,以她博大而执着的意志征服了路人的那颗向善之心,旁侧的小孩跌倒了,顷刻间便有好几双手将他扶起,粗心的妈妈去了哪儿?定是被这迷人的景致给勾走了魂灵!大爷,这是你的钱包吧?哦,是的,小哥,谢谢你…….
莫道他乡好,超山更美妙!
是的,美丽的超山移步易景,那白的、绿的、红的、黄的梅花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执着且热烈,弥漫寒冬,使寒冬也充满诗意,诗意且缠绵。我为此而沉醉而痴迷而愉悦,诚然,我爱极梅花,因为她玉洁冰清,带着点点羞涩,如一位貌美清纯的公主,纵然她卑微她寻常也抹杀不了我对她的一往情深。
当我在那株千年宋梅前站定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怎样一种孤独的灿烂啊!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可又有多少人知晓她那不屈不挠的前世今生?将执着、坚毅、永不放弃的梦想深植于心,才能冲破对黑暗的固守,也才有了如今的花如海,人如潮。
诚然,不是所有的花都应该有牡丹的国色天香,芍药的艳压群芳,每一种花自有她的平凡与美丽。同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爱因斯坦一样出类拔萃,孔圣人一般学富五车,比尔・盖茨一样富甲天下,但每一个平凡的你我都应守望自己的那一份平淡与梦想。借用一句名家的话就是: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能否斗胆地在屠老先生对梅花誉有加的“古、广、奇、绝”里,再加一新字?去年又有二万五千株新梅根植于超山大地,这既是政府亲民的一次大手笔,又何尝不是人文余杭,品质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而今的超山梅花早已享誉四海,我对她的爱恋也如黄河之水,绵绵而未有绝期,大美的超山,你可曾听到我的诉说?
篇2:超山赏梅行散文
超山赏梅行散文
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左近的超山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誉,我早就想一探芳踪。这周末,终于有机会成行,便兴冲冲地去了。
车行1小时左右,忽然在道旁看到红梅一树,欣喜地看了又看。可恨隔着人流、车流,还有车窗玻璃,看去并不分明。不过这遗憾很快就得到了补偿。渐近超山,发现隔离带中所植的竟是一株株的红梅。这美丽的花树,在超山承担的是行道树的`职责。呵,超山何其奢侈!
梅园门口一块大石上,“超山天下梅”五个大字映入眼帘。进入梅园,仿佛进入了一望无际的花海。枝叶扶疏,暗香浮动。目之所及皆是红红白白的梅花;鼻之所闻是清幽的缕缕梅香。小径上落英缤纷,间或有游人穿行于其间。徜徉于梅林之中,恍若身处罗浮山上,众香国里。
超山梅开五色。粉红的是朱砂梅、胭脂梅、宫粉梅,粉白的是江梅,淡绿的是绿萼梅。也有红白同株的,是于红梅树上嫁接了白梅枝的洒金梅。端的是白如轻粉,红若流霞。极尽秾艳,却又神韵天然。同是一种粉红,也有浓淡之别,深者浓艳,淡者娇艳。江梅的白顶清爽不过,一色粉白,毫无杂色。绿萼梅却是三分白中透着浅浅的绿,仿佛自一池春水中掬来,又仿佛是白素上不小心滴了一点绿,便洇开了淡淡的绿痕。
寻常花不过是观其色之艳,态之媚、香之清,梅花于香姿五色之外,更可赏枝干之虬劲,或旁逸斜出之秀致。垂枝梅枝干垂络如龙爪,龙游梅小枝秀歧如翎羽,皆大有可观。
超山享誉已久,经年的老梅颇有几棵,唐梅、宋梅前自然是游人如堵。向着游人稀少处走去,在蜿蜒的小径旁,我找到了一株看似寻常的老梅。细细赏玩,只觉虬枝苍劲,几茎小枝盘旋屈曲,颇见俏丽。枝上簇生着朵朵白梅,小小的花瓣似白玉雕成,略呈圆形。层层叠叠的花瓣微微支起,似护着花心里丝状的花蕊,说不出的清雅好看。几个花骨朵儿鼓鼓的,像婴儿攥着的小拳头。再一看看一旁的石碣——树龄1,算起来也是清末的了。若将梅树比人,已是期颐之年。但看这花枝间勃然的生机,并未见半分龙钟之态,怪道说“老梅花,少牡丹”呢!
这百年间人事更替,看花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只有梅花清芬如故,不由人不想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了。
篇3:独爱超山梅花优美散文
独爱超山梅花优美散文
今年超山梅花节期间,去超山赏梅,使我联想到了王安石先生的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让我感觉到家乡的梅城梅花与超山梅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而超山梅花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曾经数游超山后,赞超山梅花:“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卖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这首忆梅千古绝句倾倒了多少赏梅者,超山梅花的意境已深深入我心里,看来,我独爱超山梅花胜过爱春天的兰花和夏天的野百合了。
元宵节刚过,我从家乡安徽潜山县梅城乘车返回余杭经济开发区公司上班。我从当地新闻媒体上得知第三届中国杭州超山梅花节开幕了,第二天,我与同事调换了班,邀上三五位好友乘上出租车去超山踏雪访梅,春节后的雨雪天气连绵不断,接连几天的冷空气冷得叫人不敢出门,为了赏超山梅花,我们还是决定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冷雨去一睹:“ 十里梅花香雪海” 的意境美。
我们一踏上超山风景区,地上还有积雪,梅树上还有雪的痕迹,雪中的超山,盛开的梅花,朵朵含羞。我们一行进入超山景区,就被若大的梅海吸引住了,我们一边闻着梅花的香味一边羡赏着梅花,转回廊过圆门穿梅林,沿着石径林荫大道漫步荡漾在梅林中,感受着梅花带来早春的气息。不来超山真不知道这里是人的海洋,花的世界。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或客人,纷纷赶来同我们一样感受梅花的`芬芳和争奇斗艳,只见人潮中有摄影爱好者端起相机在:“ 咔嚓、咔嚓……”的声音,我们分别在宋梅、唐梅、红梅前留下了靓影。我同好友说:“ 家乡梅城的梅花与超山的梅花无法去相毗美,这里的梅花不但古、广、奇、绝,新、别致,虽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月季的倾国倾城,芍药的艳压群芳。但她冰清玉洁,出於泥而不染。”这一路洒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看得令人目不暇接。
美丽的超山梅林移步易景,而我在头脑里思考着,超山自古就是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如今,随着超山综合保护和开发利用工程的深入推进,这里再现了:“ 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胜景,还打造了中国首个戏剧梅花奖星光苑,让“ 自然之梅” 与“ 人文之梅” 美丽相结合。余杭区政府大手笔不但在打造大超山综合体和国内一流的文化创业产业发展基地,而且还要打造成国家5A级风景区,这是人文余杭、品质生活的一个缩影和写照。
超山赏梅归来,与文友一起常谈乐活、休闲、旅游等关键词时,不得不谈到超山梅花,一谈起超山梅花,我在感叹家乡的“梅城”为什么不能把“梅花”办成一个旅游产业?应该要借鉴余杭区超山的梅花经验,它山之石去攻玉呢?家乡梅城,让我遗憾地告诉你,现在,我却独爱这超山的梅花了。
此次超山踏雪赏梅,早春的梅花气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人生回忆,看了满山遍野的梅花,真有点醉意忘归,待到明年梅花烂漫时与你相约超山。超山梅花,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明年我和你再相会。
篇4:山梅之恋散文
山梅之恋散文
这一年,我18虚岁,她17虚岁,我们一起考入同一个系统的单位工作。
这一年,我参加了全公社(当时叫公社)的招工招干考试,考了第二名,被录取了,全公社包括平和铜矿、还有部分老知青共80多个人去参加考试,只考取三个人,黄奇武、我、还有周秀玲,所以说,对于我来说,确实是十分幸运的,因为这在当年的1979年来说,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确实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啦!
后来,我被分配到平和县供销合作社工作,和爸爸同在一个单位工作,这个单位是县级科级的一个行政管理单位,我爸爸是这个单位的老财务科长,老干部,终生当会计,与算盘和账簿打交道。
她,这一年17虚岁,高中毕业考技工学校没被录取,分数只差了那么几分,但这个分数降下来,可以招工招干,她被幸运录取了,而且我们被招工录取到同一个系统工作,也就是供销系统。
但这个条件只极限于吃商品粮的居民户口才可以报考,才可以享受这个条件,这是当时的政策规定。
因为当年我们都是高中毕业生,我是1978届的高中毕业生,她是1979届的高中毕业生,因为当时我们小学只读5年,初中只读两年,高中只读两年,为九年制的中小学教育,所以才得予这么年轻就可以参加工作,这在当时的单位里,我们就拥有相当高的学历了。
因为这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所以我们则是很幸运的,也就是说赶上国家的政策转变的好机遇,我们在单位的行政编制是全民职工,比我们更高一级的就是干部编制了,当年我们国家还没有实行公务员制度和退休统筹制度,所以我们单位设有会计、出纳,工资都在单位的出纳这边领取。
1979年12月10日,是我和她入伍的日子,入伍的第一天,我们到平和县九峰茶厂去培训了会计,因为九峰茶厂也隶属于平和县供销合作社管辖,培训期限是一个月,记得结业考试,我会计业务知识的成绩考了99.5分,政治理论知识的成绩考了98分,夺得两科合计成绩总分第一名,而她则是会计业务知识考了98分,政治理论知识考了98分,夺得两科合计成绩总分排第二名。
结业以后,我被分配在县供销合作社工作,而她则被分配到她的家乡所在地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工作,相隔19公里。
从此,我们两个小娃娃也扛上了算盘,账簿,与会计打上了交道,不亦乐乎。
也就是在培训会计的这个节点上,我与她相识了,她的才华,她的长相,她的苗条的身段,她的白晰的皮肤,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名字叫梅,我的名字叫山。
她的身高约摸1.62米左右,两眼炯炯有神,皮肤出奇的白晰,细腻,简直一指弹上去就会破,眼脸也长得十分的清秀,一张十分漂亮的脸蛋上,鼻子秀挺圆润,小嘴如若樱桃,连同那柳叶秀眉,也是那么匀称地挂在两只丹凤眼旁边,还有那白晰秀气的两个耳朵,也十分诱人匀称。总之,她那趋似鹅蛋形的脸庞里,所有的五官,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看,那么的迷人。
此时,我们一见面,我竟然有点傻了,怎么人间会有长得如此标致好看的女孩子。“豆蔻年华、风华正茂!”真的!
是啊,当年她只有17虚岁,实际上也只有15周岁多一点,确实是年少正当年呀!但这种美却还显得有点稚嫩,有点年轻。
当我们见面的第一眼时,她发觉我痴痴地看着她,她的脸上竟然飘起了阵阵红晕,白里透红,真的是好看极了。
从此梅,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始终而不能忘。
美丽的梅,多才的梅,在我这山上盛开了,我渐渐地悟懂了什么叫郎才女貌,什么叫情窦初开,什么叫异性相吸引了。
我深知:“只是未到尽情时,刀山火海又何惧,两情若是相吸引,何须山盟与海誓。”就这样,两颗懵懵懂懂的'心相撞了。
从此我们彼此鸿雁传书,写下了彼此的思念,写下了彼此的奋斗的成绩和里程。
是啊!从1977年上高一时候的一场大病,而且这场病一病就是三年,我没能考上大学,记得我是1978年参加高考的,考的是理科,只考出了256分,这个分数只够上西藏大学的录取线,所以就没能去读大学,1979年,我退到中专复习班去参加复习了,准备考中专,结果却迎来这一个机遇,吃商品粮的居民可以考招工招干,所以我们就迎来了这个机遇,也奠定了这个缘。
然而,命运却是多艰的,1983年,梅脱产带薪考到福建省供销学校去读中专了,经过两年脱产带薪的学习,她又回到她的家乡的基层供销社工作,以后她又考入平和县人民法院去当一名公务员了,也就是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法警干部,而我在1984年,第二次参加了一次高考,这次是去考文科的,经过9个月的脱产带薪的复习,由于教材的加深,英语又纳入总分100分计算,所以我没能考上大学,就回到原单位死心踏地的上班,而且还被调到平和县土产公司去了,所以头尾经过六年的“山梅之恋”并未成功,留下了千古遗憾。
算起来,梅今年刚好是五十五周岁的年龄,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前些日子一个昔日的老同事、老朋友向我问起了梅的情况,我只能无言以对,我只知道,后来梅调到厦门市思明区法院去工作了,今年刚好到了她退休的年龄,关于我和梅的故事,我已经有太多的小说、散文在诸多的报刊和文学杂志上所发表的文章里写到和提到了,所以今天,我只能借助《江山文学》“丹枫诗雨”的这个平台,略略以讲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一听,但,这确实是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纪实故事!
“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希望还在,明天会好,历尽悲欢,也别说经过了;每一个发现都出乎意料;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觉;每一次流泪也是头一遭!……”这是我非常喜欢唱的歌名叫《每一次》的一首歌,这首歌是已故著名的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雷蕾作曲的,歌词是由易茗所填写的,原唱是由男高音歌唱家张宏声唱的,是电视连续剧《渴望》里面唯一的一首男高音唱的歌,这首歌我每次与歌友或文友去卡拉OK,我几乎都要唱,我想“山梅之恋”的故事都快经历过四十周年了,但初恋的记忆,初恋的甜蜜,初恋的美好,至今却还留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而不能忘,虽然说,以后的我们各自都找到了生活的真实的另一半,但这少年年轻的爱情的美好际遇,却始终随着岁月的年轮,与岁月同在,并未慢慢变老!……
.5.17.
写于漳州。
篇5:超山探梅记作文
超山探梅记作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得到了几张超山梅花节的门票。趁着大年初二这天天气晴好,我们一家六人一起来到了位于余杭的超山自然风景区。
“哇塞!好美啊!”我惊叹道。一进景区大门是一片大草坪,已经有许多家庭早已铺好了野餐垫,正在野餐。还有些孩童放起了风筝,风筝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遨翔。
草坪周围是开满着白雪一般纯洁梅花的梅树,我被一朵极美的梅花所吸引,不禁凑上前去准备将那朵梅花采下。后来想想,“整朵梅花摘掉别人就看不到它的美了,要不,就只摘一片花瓣就好了”。恰在这时,一阵银铃般清脆的笑声,飘进了我的耳中,我摘花的手垂了下来,扭头去找声音的主人。那是一个可爱得如天使一般的女孩正站在一棵梅花树下,只有五六岁的样子,她的爸爸一边将她抱起,一边说:“小茹,来,爸爸抱你摘朵花。”那个名叫小茹的女孩举起手,捏住了一朵花,轻轻一挽,就摘下了一朵花。她捧着那朵花,和爸爸欢笑着走了。
我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才想起本该我也要采梅花的。我捏住一瓣最小的花瓣,学着那女孩的样子,轻轻一拉,可是怎么也拉不动那片花瓣。我心里暗想:怎么回事?摘个花,老天爷都不让?不会!应该是我用的'力气不够大吧!于是,我再用力一扯,还是没扯下来。此时,我好象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将目光锁定在那朵梅花上。那五片花瓣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美丽,仿佛在说:“你要带走我,那就要把我们全部带走,不然,我们五姐妹中任意一个姐妹,都不会让你轻意带走的!”我红了脸,迎着他人奇怪的目光,朝梅花深深地鞠了一躬,便爬山去了。
梅花虽是极小的一朵,但那五片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让我仿佛看到了团结的力量;而她那绽放的笑容又让我为前面的鲁莽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篇6:超山寻梅之旅四年级作文
超山寻梅之旅四年级作文
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山赏梅。以前也曾经来过几次,所以这次我们有备而来,带了一顶账篷。
到了超山已将近中午十一点,从山脚往上望,盛开的梅花就像一团团云雾绕在山腰,又如同颜色不同的'轻纱装点着翠绿的山坡,有粉色的,有梅红色的,有白色的,各种颜色又和谐地相融在一起。果然是“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超山盛景。这情景让我们迫不及待地上山,一睹梅花芳容。
片刻功夫我们已置身在花的海洋了,最常见的是白梅,红梅较少些。白梅有五片花瓣,叠在一起,花瓣的后面是五片深红色的花盘。花瓣中间长出花蕊,蕊底有蜜。梅花盛开,蜜蜂便“慕名而来”了,在梅树间舞动。继续前行,行至一条河边,花瓣随水流飘走。河旁有亭,亭旁一株老梅,姿态优美,“疏影横斜水清浅”,果然水边的梅花最美。
行至“大明堂”前,我们看到了一棵“唐梅”,一棵“宋”梅,由于年代久远,主干已有一半枯死,但又从旁边生出新枝,生生不息。从唐代、宋代至今,他们一定没少经过冰雹的敲打,没少经过风雨的洗礼,可他们依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想到这些,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
篇7:半是杏梅半城山的半散文
半是杏梅半城山的半散文
十几年前,因工作的缘故我到过丹东的大孤山镇,那时候的镇子里只有一条像样的小路,路两旁有三三二二的商铺,小镇安静、祥和,镇里的百姓倒也享受清闲自在的时光。
这次,我又来到大孤山镇,故地重游,岁月悠悠,云烟渺渺,只是怎么也寻觅不到昔日小镇的模样。今日小镇带给我一种崭新的印象,山脚下的道路宽敞,商铺一家挨一家,并不雅于繁华的都市。欣赏新建的广场,诺大的灯笼在其中悬挂着,颇有几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游人如织,车辆如流,山城小镇流淌着温情和泉水。
最让人欣慰的是现在的孤山镇山上山下,随处可见杏梅花绽放,青瓦白墙,雕梁画栋的古朴建筑在千树万树的掩映下,更显神秘,难怪来过此地的人感言,如今的大孤山已半是杏梅半城山。
杏梅花,是古镇的“镇花”,比起梨花的花瓣大,比之梅花更娇艳。来这里旅游的人一半为赏花而来,一半为登山寻古韵而来。
有人说,落雪寻梅,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情调,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今天我踏春寻梅,不是更有一番自信的`豪迈吗?
跟着导游红姐的脚步,我们沿山坡而行,穿越建在半山腰的观音庵,略过庄严的大雄宝殿。
从寺院的后门绕到在山坡居住的民宅。
来到这里,突然眼前一亮,山坡的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那里,每家都是独门独院,院里院外盛开着洁白的杏梅花。有的居院中央,有的将树枝探到石墙外,有的栽植在院门的两侧,这里成了杏梅花的世界。
门前小路起伏不平,时坡时缓,时上时下,小路的两边也是绽放的杏梅花。每户的主人都那么的热情纯朴,主动邀游人在院子里来坐。这时,几只散放的小鸡在觅食,一只小狗在撒欢地围前围后,这是孤山镇的杏梅园吗?怎么好似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花源”?
我迷茫了,陶醉在杏梅花的海洋里,要不是同伴的提醒,我将一直沉浸在这怡静、优雅、自然,美妙的环境中。
漫步在杏梅园,我的心潮彭湃着,心里想这杏梅树下的百姓民风如此淳朴,民俗如此传统,彰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传承及文明发展的缩影。
由此看到,无论生活中经历了些什么,都不要忘记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因为有了这种文化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就像杏梅花一样,成就一番事业。现在,我们虽然步入新的时代,也只是个平凡人而已。平凡人只要心中有快乐,脸上有欢笑,照样可以幸福一生。有快乐就有生活的阳光,有快乐就有人生的幸福。
下了山,我们前往330米高的孤山顶峰登攀。虽然山不高,但香火缭绕,香客随处可见,看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啊。
今天是周末,上午一场新雨,山里格外清凉,雨落杏梅,花朵更加绚丽多姿。上山路上,游人拥挤着,不知是着急上香拜佛,还是强身健体来养生。反正,不管你抱什么目的来,来的都是登山寻古韵之人。
登上山顶,我们饱览山城美景,春天的气息扑面袭来,古镇的春色因为有杏梅花才美丽精彩。杏梅花因为古韵而如此多娇。
下山了,孤山森林公园景区大门直对的便是古韵一条街,尽管古色古厢的建筑并不完美,尽管街两侧的商铺展示的历史文化,武学馆以及佛祖供游客祭拜场所有限,但我已经感受到小镇的历史厚重感,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之果。
古韵街是依山势而建,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表现古城的建筑风格,街中间是一股山泉顺势缓缓流下,流入山脚。
古韵街的牌坊是由范长龙将军的亲笔题字。据说范将军就是从古镇走向外面的世界。这是小镇的骄傲和自豪,人们在此纷纷留影。
十几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小镇如此变化,真是是我没有想到。我从心底祝福孤山镇古韵常在,杏梅花四季飘香永远不败。
篇8: 黄山天下无散文
黄山天下无散文
题记: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黄山集天下名山之美于一身,它兼有泰岱之雄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合,峨眉之清秀。山上重峦叠嶂,松柏耸翠,72座大小峰崖之间,湖、潢、潭、瀑佳景比比皆是。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峰顶常年云缭绕,气象万千。一年四季,山间春花秋林,夏潭科雪,景色变幻无穷。黄山风景之典型、集中、丰富、变化为世界任何名山所不及,因此,它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
雨朦胧 山朦胧
那天,我们上黄山。天下着雨,奇松怪石笼罩在云雾之中,隐约可见。石阶随山转,移步换景,阵阵春雨造化出一幅幅变化莫测的泼墨山水。
与雾霭细雨相伴,我们上到了光明顶,浑身早已精湿透凉。站在山顶,只见天地间烟雾茫茫,风卷着雾,雾裹着雨,翻滚着,奔跑着,山峰在摇曳。顾不上找住处,我们便去寻找“飞来石”的绝景。谁知赶到那里,眼前的情景使我们沮丧极了。雨虽然停了,风也止了,可弥天大雾,好浓好厚。
“倒霉”!好不容易凑起假日,却赶上这种天气,走吧。
转身之间,一阵轻风拂来,那沉甸甸、灰蒙蒙的浓雾顿时飘动起来。我们回过头,啊!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块奇石亭亭玉立,扦向天空,在轻纱薄雾中飘荡,仿佛刚从天宫落下,又仿佛凌空欲飞,遨游太空。置身其中,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不一会,飘飘洒洒的春雨又下了起来。和风细雨隐去了刚才的画镜,一切依旧,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
从光明顶到西海,石朦胧,树朦胧,涛声也朦胧。偌大的世界,看不到游人。和我同行的只有风和雨。气象万千的排云亭前仿佛是迷宫,两旁的山峰和奇松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千条深谷、万道山梁淹没在云涛雾浪里,波澜壮阔,一望无际。正如诗人所述“处处真成银色海,青青独露几峰高”。雨更大了,云海翻滚着,扭动着,浊浪排空,脚下的大地在摇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我们觉得犹如置身仙境之中。
不知不觉,我们飘过了北海,跨过始信峰,蹬上了北鹅岭。此时,山顶很冷,我们在雨中颤栗。怀着侥幸的心情,我们虔诚地在雨中期待着雨停雾散的时刻。苦苦等了好久,真的巧了,雨止了,万顷云海!露出的山峰似岛、似屿,似仙台琼阁。微微游动的索道缆车徜徉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使人沉醉不知归时。转眼间,云海沉下去了,眼前的景色令人欣喜若狂,眼花缭乱。万峰下伏,尽收眼帘,真可谓“一览众山小”。
黄山那飘飘洒洒的春雨使我们一路坎坷,一路朦胧,但大自然赋予黄山的.雨中柔情和神韵,我们却得到了公平的赏赐。
当我们乘缆车下山时,天晴了。但我们毫无憾意。是黄山,把我们送进云的辽阔,送入雨的飘洒,送向目的深远……黄山那种朦胧迷离的美、变换无穷的奇――尽在雨里、在雾间,在虚无缥缈的摇曳之中,令我们久久回味……
无峰不涧
有人说,黄山千仞成峰,落即为涧,无涧不峰,无峰不涧。在黄山的千谷万壑中,处处皆有涓涓自流的山泉,遇险坳而曲折,逢石岩而急湍,临悬崖而挂冲。形成了姿态各异、气象万千的溪、潭、泉、瀑、涧,更给黄山增添了色彩。正如诗人所描绘的“入山千万曲,曲曲皆清溪。绝溜挂青壁,晴光含翠微。”
黄山的溪、潭、泉、瀑、涧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形态各异:有的悬空倒挂、飞流直下,如雷鸣闪电,气吞宇宙,令人惊心动魄;有的在山谷间蜿蜒而游,低吟浅唱,为白云照影,显得分外妖娆,令人心旷神怡;有的象珍珠翡翠,掩藏于山花乱石之中,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气象万千。
黄山最雄伟的瀑布要数九龙瀑了。“九道寒光泻遥岭,苍苔凝翠芙蓉岭。白日时听雷雨声,丹崖倒挂蛟龙影。”这是明代黄汝亨描写九龙瀑的诗句。九龙瀑又名“九叠泉”,它源起1500米以上的“天都”、“玉屏”、“炼丹”诸峰之间,自上而下,一折一潭,潭溢下泻,亦成瀑,瀑潴又成潭。天气晴朗时,瀑细如线,潭色澄明。从高处远眺,就象一串绿株镶嵌在山峡间,璀璨夺目。而当大雨过后,九龙瀑则是飞流崩泻,震天撼地。迷茫间,只见那九条白龙吞云吐雾,翻滚盘旋,腾空起舞,那气势十分豪迈壮观。
白丈泉,是另一处观瀑的胜景。在紫云和清潭两峰之间,站在观瀑亭上,但见泉水顺着白丈崖倾泻而下,有如白练长垂,随风飘荡。雨后则直流急下,蔚为壮观,真可谓天上人间。
黄山不仅是峰、石、松、云的大千世界,也是泉、瀑、溪、潭的秀丽之宫。目前已探明的有二湖、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五潭、十五泉、七池、五瀑。其实,黄山峰峰皆有水源出,壑壑皆有幽溪喧。黄山秀水景观最丰富的地方在北海清凉台至松谷庵的游览线上。这里常年溪、潭、泉、瀑、涧争奇斗艳,被誉为“清凉世界”。这一带,自上而下有一条变化多端的秀水伴路而行。最上面,盈盈水滴如注似浇,稍往下,便有莹莹水影浅浅地在乱石间滑游,水波微微,无声无息。再往下,涓涓细流成劲瀑,向下奔腾着……这里环境幽静,分布着黄山著名的五龙潭、翡翠池等胜水景观。翡翠池是黄山水景中别具一格的。巨石横亘池上,奔流乱注于下,一泓浓郁墨绿。清澈见底的泉水,被封锁在一个天然的石壁间,恰似一潭翡翠。当微风轻拂水面,就好象无数条绿绸在抖动。阳光照射碧波,一池山光云影,摇曳闪烁,袅娜多姿,使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轻。
这时,听到潺潺的流水,比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乐更加诱人。寻声奔去,在草丛石缝间觅到了它的踪迹,那样晶莹、那样纯洁、那样无忧无虑地流淌着……
无松不奇
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驰誉天下,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享有“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美誉。以黄山命名的**遍迹黄山各处,独立挺拔,形态奇特。它们以潇洒的姿态和刚毅的风骨,以及那顽强的生命力给这座奇山增添了无限风采。
黄山松的自然形状极富造型美。可分为高大型、奇异型和蹲伏型。高大型的黄山松主干高大,上下一般粗细,可作栋梁之材。奇异型的树干虽也高大,但只有一面长着很长的枝子,他们多生长在山崖绝壁旁,或常年风向不变的风口处,绝壁的阻挡和山峰的劲吹迫使它的枝干向一个方向伸展。蹲伏型的**是生长在山顶迎着风向而四周树木稀少的孤立树。他们主干低矮,侧枝发达,顶端树叶茂密,冠干如伞,如蹲伏状态。
黄山著名的奇松有迎客松、送客松、望客松、探海松、卧龙松、黑虎松、凤凰松、蒲团松、接引松、连理松、倒挂松……他们有的依石而立,有的依石而卧,有俯有仰,有直有曲,有盘有挂。“黄山之奇奇在松”,山高气寒松更奇。清时僧人海岳,流连黄山胜景,搜遍奇松怪石,他在《黄山赋》中写到:“黄山奇松多矣!有负石绝出,干大如胫,而根盘屈以亩计者;有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有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者,不一而足。”
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带,根系深广,松针短而粗壮,松叶只有5至10厘米。为了抵御山巅强大的风力,黄山松大多是横出枝,枝层与枝层间有较大的空隙,可让狂风从缝隙间流过,阻力很小。为了适应环境,黄山松有很好的韧性和柔性,折不断,摇不倒,能昂首,也能低头;能起舞,也能盘旋。
人们赞美黄山松的风格,赞美它的坚韧与挺拔,而**的傲骨尤其显得凤毛麟角。它不畏严寒酷暑,不怕土壤贫瘠。它苍翠自如,不惧狂风,生命力之强,令人惊讶。
黄山松不仅是独立生长的风景树,也是连片成林的树木。白云深处的黄山北海宾馆坐落在狮子林前、贡阳山下的松涛之中。每每山风刮起,林海轰鸣,声如排浪拍岸。游黄山的人无不对**壮观的气势,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而赞不绝口。当人们登黄山时,黄山松仿佛在向每一位寻幽探奇的登攀者频频招手。当你艰难地向顶峰攀登时,一棵棵生机盎然的姿态正昂首卓立,仿佛他们时为你助阵的拉拉队,你那疲乏的身躯中顿时会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
人们赞美黄山松,大概是因为它们有众木木成林的团结精神,有顶风傲雪的进取精神,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有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它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超山天下梅的散文】相关文章:
1.散文:心忧天下
2.超渡散文
3.梅雪之恋散文
9.山神庙散文
10.走山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