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简报
“涵鑫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简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简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简报
日前,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核查组一行8人,在乐山市国土资源局召开核查工作见面会,市、县(市、区)两级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业务科(股)长、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会上,核查组组长李俊传达了两厅关于核查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明确了有关核查工作重点,宣布了核查工作方案,安排部署了核查工作内容。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余红卫、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张雷代表全市国土资源、财政系统,对两厅核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态全市将积极主动配合开展核查,为核查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实事求是报告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对自查发现和核查组核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积极为国家层面中期评估作好相应准备。
篇2: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简报
1月18日上午,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应急办)副主任薛佩瑄在京解读《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他指出,到,中国将全面完成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为主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
中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薛佩瑄指出,截至底,全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万余处,共威胁约1800万人和4000多亿元人民币财产的安全。
薛佩瑄表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将以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目标,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岩溶塌陷调查,全面完成全国重点防治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实现山地丘陵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覆盖,完善提升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基本完成已发现的威胁人员密集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
篇3: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简报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国土资源部近日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建成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减缓地质灾害风险,有效解决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规划》要求,以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目标,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岩溶塌陷调查,全面完成全国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实现山地丘陵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覆盖,完善提升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基本完成已发现的威胁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
《规划》称,到年,建成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规划》强调,在重大工程所在区域、重要城市、人口聚集区等区域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显著减缓地质灾害风险,全面降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有效解决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篇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
日前,随着降雨开始,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南村镇采取多举措,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南村镇以防治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分析镇地质、降雨、施工等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
一是加强地质灾点隐患排查。由分管领导牵头带队,民政、水利、党政办、各村委会派人参加,对人员密集的集中点、学校及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出现盲点。
二是建立健全各部门值班制度、巡查制度、速报制度、防治工作责任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值班人员24小时确保通信畅通,确保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准确的上报。与各村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签订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书。将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明确到相关责任人,实行包保责任制。
三是大力宣传。当前,利用广播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
篇5: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
为了搞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横县人民政府于近日组织召开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横县人民政府谢文华副县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陆云海,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或者分管领导、横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环保规建国土安监站站所长及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横县国土资源局王克律总结了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了当前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计划向县领导作出了汇报。
横县人民政府谢文华副县长对2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要认真组织落实防灾措施。要严格落实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灾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二是要抓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要制定好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工作,在检查、排查中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三是要着力抓好群测群防工作。
在目前阶段,群测群防是有效、可行的防灾手段,在避免人员伤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群测群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必须长久坚持、持之以恒。四是要抓好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报刊、手机短信和地球日、减灾日、集镇圩日、下乡调研、基层干部培训等人员集中的时候对公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谢文华副县长强调,各部门要在横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努力夺取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胜利。
篇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重庆市林业局办公室转发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年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渝林办[2017]42号)要求,针对林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的行业特点,汛期极易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
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5月16日,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率领局种苗站、防火科、森林公安局、安全办及西山林场负责人,深入西山林场西湖管护站、白云寺管护站、桫椤管护站林区一线,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拉网式检查,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措施实。
每到一个地方,局领导都详细了解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并要求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做好地质灾害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等监测防范工作。 同时强调要求∶西山林场要尽快对辖区管理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隐患点全面深入具体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并建立健全以林场、管护站、护林员为责任人的防灾责任体系,实行清单式管理;要加大监测力度,安排专人值守,设置警示标志,保证过往群众的安全。
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撤离受威胁人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要认真贯彻落实险情巡查,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理等制度,认真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确保汛期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篇7:秦皇岛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秦皇岛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秦皇岛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原则是:以人为本、动态管理、统一协调、群测群防.防治工作分三个阶段:制定方案、布置方案、实施方案.此项工作由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方案的制定由专业队伍完成,由政府下发并组织实施.该体系应在法规、不同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协调联动、建立电视预报系统等方面予以完善.
作 者:任志军 作者单位: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1 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 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 19(11) 分类号:X43 关键词:汛期 地质灾害 防治体系篇8:县建立防范地质灾害体系工作简报
上栗县地貌多为山地和丘陵,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21处,在极端天气诱发下,易发生小型地质灾害,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颇为严峻。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县以创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为契机,积极建立健全符合上栗县县情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截至目前,该县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通过市级初验,等待省级验收。
据悉,上栗县政府在组织上全力重视、措施上全力保障、制度上全力推进、资金上全力支持,初步达到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建设有制度、有机构、有经费、有监测、有预警、有评估、有避让、有宣传、有演练和有效果的“十有”标准,县地矿局组织拍摄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片,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明显,已连续五年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篇9:县建立防范地质灾害体系工作简报
近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江西省重点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竞争性遴选,井冈山市成功列入了全省首批5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为核心,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据悉,井冈山市拟安排约857万元用于该项目实施,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约600万元,项目将着重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增强临灾避险能力等方面进行试点突破,加强地质灾害防灾手段的信息化应用,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力度,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篇10:县建立防范地质灾害体系工作简报
日前,汶川县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针对全县11个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交通干线沿线、两岸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疏浚等领域,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活动,确保全面摸清全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县、乡、村、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措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隐患排查工作,该县要求各乡镇、部门经常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单位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要紧盯不放,经常进行回头看,切实杜绝新隐患产生;要注意对隐患排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发现共性和规律性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在砂石河道疏浚整治上,做到及时坚决。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风险评估,挂牌督办和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继续实行隐患“整改销号”责任制,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要做到组织领导、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应急方案“五落实”;对限期整改不到位,达不到生产安全标准的'企业,该取缔的坚决予以取缔,该关闭的必须予以关闭,确保隐患排查整改全方面到位。
【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简报】相关文章: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10.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