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环境下的统一运维论文
“阳光小美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虚拟化环境下的统一运维论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虚拟化环境下的统一运维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虚拟化环境下的统一运维论文
虚拟化环境下的统一运维论文
1 概述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运维的概念已经非常普及,根据自动化运维服务商Puppet labs发布的运维报告显示,采用自动化运维后,完成部署的速度提高很多倍,减少50%失败概率,恢复系统的速度提高12倍,国内外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运维软件,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都有专门的运维体系研究部门。运维管理在高校领域处于逐步实验阶段,国内一些高校已经重视虚拟化应用及运维服务工作,大多采用自主研发与整合工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运维服务专业化、流程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
2 运维的现状
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门户、学工管理、教务管理、校园卡管理、迎新离校、支付平台等系统相继投入使用,系统基础平台的稳定可用性显得更加重要,学校信息系统支撑平台主要以Vmware虚拟化平台为主,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硬件整合管理和可高用性、改善业务可靠性、优化系统部署、降低设备能耗特点,但虚拟化管理平台的管理只涉及主机统级别,应用系统业务的管理需要各利用各自独立的工具来管理,运维管理整体上基本处于“半自动”状态。突出的有以下问题:定位实际故障点的效率低,故障修复缺乏自动化、流程化响应机制,缺乏事件监控、诊断、故障响应的有效运维工具;系统配置变更需人工操作工作量大,缺乏集中的主机、虚拟机、应用业务等的监控和预警机制;信息系统基础设备没有统一配置管理信息库,信息登记混乱常造成设备配置信息的冲突。系统的可用性与运维管理有着紧密联系,当前运维工作的重心放在应用检查、部署上线、服务器配置、数据备份、故障搜索处理等方面。
3 统一运维的设想
统一运维平台规划以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的全局统一管理为出发点,实现配置批量变更、故障自定义修复、定期自动巡检、信息集中管理等功能,考虑到免费运维系统功能有限、大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很难获取,计划采用开源软件、Vm?ware管理平台的功能接口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统一运维。
系统规划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项:集中化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架构中的服务器、虚拟机、应用系统、网络设备、存储、应用等配置资源;通过预先定义主机系统、虚机系统、通用应用的模板及配置脚本,实现主机系统、虚机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统一配置管理与自动化部署,保证配置变更在规范的流程下有序。准确地执行;实现主机状态、应用状态、应用业务、负载性能、存储状态等信息的统一监控与预警,通过预定义故障状态与系统巡检计划实现自动化检查及修复;建立统一的日志中心库,采集来自基础设备及应用的日志信息,在日志系统上配置基于应用流程的相关性规则,对日志信息进行有效性预处理,将有效及紧急的日志的集中展示,实现基础设备的日志信息的集中化管理及智能化汇总。
4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TIL即IT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为设计IT服务管理架构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参考ITIL2中服务支持部分,设计与实现统一运维的5项功能模块。资源配置管理系统发布管理配置变更管理事件预警处理问题跟踪管理。
4.1 资源配置管理
建立符合的统一运维管理架要求的配置管理数据库,将多处的数据源合并至统一视图中,配置信息库提供IT基础架构的逻辑模型,定义、识别、控制基础设施与应用服务的部件,对资源信息按技术参数,属主,关系等属性进行存取,记录每个资源的唯一标识名、主机状态、硬件信息、位置、功能用途、网络配置等技术参数信息及资源间的属主关系,按照基础设施与应用业务的依赖性信息完成关系属性的建立,在配置信息库的基础上开发资源配置管理程序,实现记录配置信息的状态采集、记录、整合、检验、变更等功能。
4.2系统发布管理
发布管理是将经过实际应用测试的新增配置与系统在环境进行分发,通过流程化实现系统与配置信息的发布、交付、分发。具体到实际环境中是Vmware中的虚拟机发布管理,通过调用Vmware管理平台提供的接口及工具包,实现统一化、流程化的虚拟机申请与管理功能,将虚拟化平台中虚拟机的创建、发布、交付、回收等功能集成到运维平台。
4.3 配置变更管理
配置变更要求以受控方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基础架构或应用服务配置变更,在变更实施过程中使用标准化、自动化的方法,以将由变更所导致的业务中断影响减小到最低。学校信息系统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平台分为Windows与Linux二类,同类环境的配置变更非常类似,经过测试选择Puppet(开源的基于Ruby的`自动化系统配置管理工具)来实现自动化的配置变更管理,Puppet支持DNS设置、系统参数、系统更新、主机名规则变更、批量系统的密码修改、防火墙策略变更等配置的自动下发,管理程序读取指令及配置管理信息库中设备的配置,通过调管理端来实现配置批量自动分发变更,反馈信息来记录或变更管理配置息。
4.4 事件预警处理
在确定事件类型、优先级的前提下,实现快速的服务恢复与应用切换,实现服务器级故障自动修复依赖监控预警信息,信息系统平台中需要预警处理的设备包括基础设备、Vmware平台、虚拟主机、应用系统等,使用免费工具作为信息采集低层服务端工具,数据采集使用SNMP协议、SSH访问与自定义脚本相结合的方式,预警方式使用SNMP Trap与邮件告警,通过开发程序来读取采集到状态数据和警告信息汇总到统一的数据库,定义主机或应用的错误类型代码及相应故障事件的触发规则、运行流程、修复脚本或指令,当故障事件发生时管理平台依据来源及事件标识读取事件响应配置并发出指令,事件故障主机或关联主机根据指令主动执行流程化修复指令,执行修复指令的结果被反馈回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将结果记录入配置信息库或发出进一步修复指令。
4.5 问题跟踪管理
问题跟踪管理利用logstash,redis等日志采集工具来收集问题信息及日志,管理平台对日志信息按照应用类型与业务逻辑关系进行分类过滤,形成可用的、有针对性的日志事件数据,管理平台根据日志信息分析IT基础架构的薄弱环节并确定引起问题发生的故障根源,管理人员利用管理平台制定解决事故的方案和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
5 进一步的思考
规划统一运维平台管理几百台服务器与应用,考虑运维管理的高效化与信息安全预防的标准化,系统设计在通用性与扩展性还有许多要继续改进,在自动化部方面应用系统的类型较多且自动化管理工具欠缺,如何实现应用系统软件的自动化配置是继续关注,故障巡检方面要深一步考虑如何实现精确、有效的故障恢复策略,缺少考虑多人使用平台时的授权机制与安全审计模块。
篇2:浅谈物联网环境下的单元化铁路运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
传统的铁路货运产品是指通过运输过程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其计算单位为吨公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交通方式运输体系逐渐完善,货运产品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这对我国铁路传统货物运输产品发展造成了冲击。为改变铁路货物运输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局面,一些学者针对铁路运输产品设计与开发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郭玉华在对铁路货运市场进行调查预测的基础上,从营销学的角度,运用整体产品的概念,对铁路货物运输产品进行设计。郭吉光等、宗岩在分析我国铁路货运产品设计现状的基础上,基于 CS 战略,提出我国铁路货运产品设计的优化思路。赵耀[4]通过将 QFD ( 质量功能配置 ) 引入铁路运输产品设计,在运输战略、战术、操作 3 个层面对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以上研究成果为理论研究打下了基础,但产品设计还没有真正实现运输过程透明化与产品追踪实时化,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应用为该问题的解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从铁路运输市场需求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意向调查 (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 调查 ) 及聚类分析等方法了解货主的差异性需求,同时从单元化铁路运输产品的视角出发,对物联网环境下的铁路货运产品进行单元化设计与开发。
1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铁路货物运输中的应用
1.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 ( 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 ) 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 2 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第二,用户端延伸和扩展至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 RFID ) 装置、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5]。
1.2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中的应用,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铁路货物运输的整车、零担和集装箱 3 种形式中。
RFID,ZigBee ( 紫蜂协议 ),WiFi,北斗或GPS ( 全球定位系统 ) 等各类定位通信标签标明承运货物信息;各类移动基站或固定基站采集、上传标签信息;铁路物流管理上位机软件整理存储各类标签信息,供管理人员决策使用;中继器起到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放大、分路作用。由此可见,铁路货物运输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首先是适合于铁路物流不同货运载体体系的构建,其次是针对不同货运载体设计相应的`货物标识电子标签、信息智能识别技术及上位机应用软件开发,最终形成与之对应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根据铁路货物运输的要求,物联网技术应用应采用独立电子标签设计,分别构建相应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以适应不同的货运形式要求。其中,核心问题是货物标识电子标签技术设计,电子标签主要有RFID,ZigBee 和北斗识别 3 种电子标签。物联网 3 类电子标签技术在铁路货物运输中应用,需要铁路产品实现单元化,即应用定型的存储容器,如托盘、集装箱、集装袋、集装筐等形成货物单元,针对不同的货物单元设计相应的货物标识电子标签、信息智能识别技术及上位机应用软件开发,最终形成与之对应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实现货物装卸、入库等作业的智能化,而且在物联网环境下更易实现货物的追踪与查询,为货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 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细分
2.1 铁路货物运输需求分析
由于货主在运输货物种类、运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存在差异,对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货运市场货主需求调查及铁路货运市场聚类分析,对铁路运输产品的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铁路货主选择运输产品主要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1)货运量。货主在选择运输方式时,货运量作为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必不可少,货运量的大小不同,可选的运输方式也不尽相同。
(2)经济性。经济性是运输方式选择时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对低附加值大宗货物运输,在其他各影响因素水平大致相同条件下,经济性因素往往作为首选因素而发挥作用。
(3)安全性。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质量的损坏及造成的影响及后果,有时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因此,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尤其对于高附加值货物。
(4)运输速度。货物的及时运送对于市场计划的投入及转换十分重要,因而货主对运输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便捷性。办理货运有关手续是否简单便捷,相关作业是否简便高效,越来越成为用户选择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6)运输过程的透明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物运输状态及位置的掌握,对于提高资源的配置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该因素成为企业选择运输方式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7)服务性。随着附加产品形式的不断发展,“门到门”等服务性指标也成为货主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之一。
2.2 基于聚类分析的铁路货运市场细分
根据对货主产品选择影响因素分析,运用SP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获取货运需求信息,采用抽样调查的原则,在沈阳铁路局某货运站对货主发放调查问卷 105 份,收集整理得到有效问卷 100 份。为验证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信度,运用 KMO 检验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其中,KMO 值为 0.727>0.7,说明效度良好;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 Sig值为 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而拒绝Bartlett 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认为效度良好,适合继续做因子分析。
我国现有的铁路货物运输分为 3 种形式,分别为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应结合货主的需求在原有 3 种形式基础上进行。因此,以货运量、经济性、安全性、运输速度、便捷性、运输过程的透明性、服务性 7 个因子作为分类指标,采用 K-means 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将 100 个样本分成 3 类。为验证聚类类别数的正确性,保证各个类别之间的区别显著,需要进行方差验证。对每个影响因子进行类间均方差和类内误差均方差分析,任意一个影响因子的类间均方差应远大于类内误差均方差,同时这 7 个影响因子在任意 2 个类之间的无差异性假设成立的概率均小于 0.01 ( p<0.000 ),即各个类之间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以保证聚类结果的合理性。
对铁路货运市场进行细分后,需要对每个因素进行细分,研究每个细分市场的总体特征,以区分各细分市场货主的差异化需求。
Ⅰ类市场中货运量因素在 3 类市场中所占重要等级的比重最大,为 100%,可以说明此类市场多为大宗货物;同时在该类市场中,经济性、安全性和运输过程透明性所占比重也相对较高,分别为 97.4%、97.4% 和 88.9%,由此可以看出大宗货物运输的货主对于运输方式的经济性、安全性仍然比较看重,对于运输过程透明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而服务性因素对于该细分市场的影响最小。Ⅱ类市场中安全性的因素影响最大,为 95.6%,说明该市场注重货物安全,应减少运输途中货物破损;同时,经济性、运输速度和运输过程透明性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分别为 73.9%、73.9% 和 91.3%,货运量因素对该市场的影响最小。Ⅲ 类市场中运输过程的透明性所占比重最大,为 100%,其次为经济性因素,为 94.9%,服务性因素相对其他 2 类市场来讲,对该细分市场的影响最大,所占比重为 87.2%,而货运量对该细分市场的影响最小,因而可以推测该市场应为小件、零担货物,货主比较注重对货物运输状态的实时掌握,同时对运输价格和运输服务也比较看重。
篇3:浅谈物联网环境下的单元化铁路运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
运输产品设计的宗旨应为满足货主的运输需求,根据上述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细分结果及各类市场中货主需求所占比重,结合物联网环境下铁路货物运输单元化的要求,在现有铁路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化铁路运输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3.1 单元化整车运输产品
根据Ⅰ类市场对运输速度和运输过程透明性的要求,结合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单元化整车运输产品设计为以下几类。
(1)单元化快速特定大宗货物始发直达班列。
针对货源固定、货运量稳定的大宗货物种类,如粮食、棉花、矿石等开行快速特定的直达班列,缩短运输期限;以 1 列车为 1 个单元添加电子标签,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货物定位追踪,实现运输过程透明化要求。
(2)单元化普速特定大宗货物始发直达班列。
此类产品是针对货运量较大、但对运输速度要求相对较低的货主,这类产品相对于快速特定大宗货物始发直达班列而言,价格相对较低;以 1 列车为 1 个单元添加电子标签,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货物定位追踪,实现运输过程透明化要求。
(3)单元化整车运输中转班列。此类产品针对
货运量相对较小、不足以开行直达班列的货主设计,同时以 1 节车厢为 1 个运输单元添加电子标签,实现对每类货物的定位追踪,为货主提供便捷服务。
3.2 单元化集装箱运输产品
Ⅱ类市场对安全性要求最高,因而结合现有集装箱运输对产品进行改进设计。
(1)单元化快速集装箱专运班列。此类产品针对货源稳定的集装箱运输货主,主要为精密、贵重、易损的货物,缩短运到期限;以 1 个集装箱为 1 个运输单元添加电子标签,实现货物运输实时监控与定位追踪,及时了解货物运输状态。
(2)单元化普速集装箱专运班列。此类产品相较于单元化快速集装箱专运班列来讲,速度较慢,但运输价格较便宜,适于对货物运输期限要求较为宽松的货主。
(3)单元化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这种列车定点、定线、定期、固定车底、定价,循环运行于 2 个基地站间,不需重新编组,因而运行速度快、效率高。
3.3 单元化零担运输产品
Ⅲ 类市场对经济性和服务性要求较高,结合运输过程透明化的要求进行零担运输产品改进与设计。
(1)高速单元化零担运输产品。这主要针对运量小、附加值高、运输时限要求高的零担货物,以每个包装单元为 1 个运输单元,追踪查询货物,保证货物运输安全,同时可以选择提供“门到门”运输服务,为货主提供便捷。
(2)普速单元化零担运输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包括对运到时限无要求,根据货源情况,等待拼箱、集结等作业完成后独自开行班列的运输产品。此类产品同样以每个包装单元为运输单元添加电子标签,进行货物追踪,货主也可以选择“门到门”服务类别。上述 2 种产品主要针对货源种类及数量不稳定的货主,而对于目前铁路现有的、针对固定货源的班列,可以对其进行单元化设计,分别为单元化直达整零班列、单元化中转整零班列和单元化沿途整零班列,同样以 1 个包装单元为 1 个运输单元,添加电子标签,实现货物定位追踪。
4 结束语
针对铁路货物运输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物联网技术,根据铁路货主的差异化运输需求,在原有铁路货物运输形式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研究,即开发单元化整车运输产品、单元化集装箱运输产品和单元化零担运输产品,不仅满足了货主对于速度等的运输需求,同时更好地实现了运输过程透明化,方便运输企业及货主对货物的实时追踪与查询,对于提升铁路货运市场的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虚拟化环境下的统一运维论文】相关文章:
2.it运维年终总结
3.运维简历
4.运维工作总结
5.运维报告
6.运维人员年终总结
7.机房运维年终总结
8.运维实习总结
10.运维年度工作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