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笛美文
“wxy112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盲笛美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盲笛美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盲笛美文
盲笛美文
朋友,你永远地走着──
走着这黑暗的长道。
你的笛子是这样的抑郁,
我的心情是这样的寂寥。
朋友,你永远地来往──
来往在这遥遥的梦乡。
你的`笛子是这样凄凉,
我的心里止不住地幻想:
悠悠的一条阴森的巷,
有一个幽灵负着创伤。
他低低地哭着哀哀地唱,
他说,人生的命运是在他唇上。
他说,世间并没有光明,
虽说那天上有明月骄阳。
他又说,无往不是黑暗,
虽然你们说昼夜异样。
那深巷的出路几时走到?
那抑郁的笛声几时终了?
我幻想他哭着,吹着,唱着,
他说他必须寻到那“生命的明朝!”
篇2:经典美文故事:幸福盲
经典美文故事:幸福盲
若干年前,看过报道,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来稿很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
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一、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二、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三、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的顽童,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的作家。
消息入眼,我的第一个反应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呛而且痛。继而十分怀疑它的真实性。这可能吗?不是什么人闲来无事,编造出来博人一笑的恶作剧吧?还有几分惶惑和恼怒,在心扉最深处,是震惊和不知所措。
也许有人说,我没看出这则消息有什么不对头的啊?再说,这正是大多数人对幸福的理解,不是别有用心或是哗众取宠啊!是的是的,我都明白,可心中还是惶惶不安。当我静下心来,细细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我是一个幸福盲。
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四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我都一定程度地拥有了。我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的事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我曾是一名医生,手起刀落,给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着治愈了的病人走出医院的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儿时调皮,虽然没在海滩上筑过繁复的沙堡?穴这大概和那个国家四面环水有关?雪,但在附近建筑工地的沙堆上挖个洞穴藏个“宝贝”之类的工程,肯定是经手过了。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时候,我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
我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莫名其妙而又痛彻的事情。我发觉自己出了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所有的努力和奋斗,犹如沙上建塔。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即使是对别人有所帮助,但我本人依然是不开心的。我哀伤地承认,我是一个幸福盲。
我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我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我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洞穴中的人,在七彩光线下学着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体会到了那些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旦打开了遮眼的纱布,那份诧异和惊喜,那份东张西望的雀跃和喜极而泣的泪水,是多么自然而然。
哲人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目光。让我们模仿一下他的话: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
篇3:盲牛瞎马美文
盲牛瞎马美文
桃花粉了,杏花红了,沙枣花飘香了,四喜没有去欣赏,整个大脑里,就是妈妈的影子。
在八个孩子中,妈妈最疼爱四喜。四喜去中学住校读书的时候,妈妈把葱和腌猪肉炒成了酱,装好了让四喜拿到学校就饭吃。
星期六放了学,妈妈早早就准备好可口饭菜,一进门,四喜就放开肚子吃个饱。
如今妈妈不在了,家里只有七十多岁的奶奶,四十出头的父亲,五个弟弟,最小的六弟刘文双才不到二周岁,五弟刘文武四岁,四弟六岁,一个比一个大二岁。四喜才十九岁,大妹妹十七岁。
一家人悲悲惨惨,锅冰灶冷。
云海强忍悲痛,咬着牙担起了家庭重担。他没有在孩子们面前流泪,有时候还会装出一副笑脸,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自己买回来了衣服剪裁书,照葫芦画瓢,给孩子们做衣服,即当爹又当妈。
七十多岁的奶奶,起早贪黑为这九口之家做饭,还要看护没有成年的几个弟弟,难为她老人家了。
四喜看着白发飘飘的奶奶,脸阴的像锅底的父亲,哭哭啼啼不懂事的弟弟,悲痛欲绝,可是又不能流露出来,怕引起奶奶和父亲的伤心。
有好几次四喜在睡梦中偷偷地哭泣,连枕头都哭湿了。
已经进入了五月,这天是星期天,四喜失眠了。
远处传来了深一声,浅一声的蛤蟆叫。
童年时的四喜,非常害怕蛤蟆。一是蛤蟆的长相丑陋,灰不溜秋,满身疙瘩,让人看了后非常恶心;二是蛤蟆鸣叫,总是在夜静人深的时候,声音洪亮还有点古古怪怪的,不由的联想起那些鬼怪的故事,更加胆战心寒。奶奶一听见蛤蟆的叫声,就会说:“地气通了,会响雷下雨了。”听见蛤蟆叫,就联想到电闪雷鸣的暴风骤雨,浑身起鸡皮疙瘩。
四喜长大进入了小学,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在书中的学习,才知道蛤蟆是人类的朋友,主要靠吃苍蝇蚊子生活。对蛤蟆的厌恶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可还是不愿意多看蛤蟆一眼,更不敢抓蛤蟆,只好远而敬之。
四喜家的附近有二个天然的海子,每年开春是蛤蟆的地狱,却是孩子们的欢乐的天堂。一起捉鱼,捉蝌蚪玩。一些调皮的男孩子,选一支长长的柳木棍子,把一头削尖,对准水里的蛤蟆猛地扎下去,被刺中的蛤蟆在木棍上四爪不住地扑腾,伤口鲜血直流,追我们害怕蛤蟆的男孩子和女孩子。
这种游戏,在家长和老师的干预下很快停止了。
那个较小一个海子,每年夏天,水面上长着翠绿翠绿的芦苇,漂浮着一大团一大团水红花,一到中午,一些大人、小孩子们在海子里洗澡,不时传来一阵阵戏水的欢腾声。
傍晚,风凉丝丝的,海边钓鱼的人点着几卷扎紧成一团的麦草,那麦草团上漫飘的清烟委婉地薰走了讨厌的蚊子。
在芦苇叶下面,偶尔传出几声蛤蟆“呱、呱、呱”的叫声,还有公蛤蟆那“棍刮、棍刮、棍刮”的雄壮的求偶声。不过,由于岸上有人声,蛤蟆有点怕人,只是几只胆大的在叫。
远方的野地里,传来了几声蛤蟆的叫声,海子边的蛤蟆也会发出几声回应,还会听到蛤蟆从芦苇丛中猛地扎到水里,发出“扑通”的一声。慢慢地,在清清凉凉的晚风中,蛤蟆的鸣叫便开始喧闹起来。
四喜再也睡不着了,一个人偷偷地爬起来,走出了院子,来到了海子旁边。
先是听到远处的水面上,传来几声蛤蟆紧一声慢一声的叫声,然后就听到海子里的各个角落里都有了回应。开始时有些七零八落,不一会儿,便四处响应了,叫得此起彼落。
再过了一会儿,野地里的蛤蟆叫声与海子里的蛤蟆叫声连成一片,大的,小的,雄壮的`,老弱的,都叫唤起来,如同奏响一支交响曲。刚开始,似乎觉得它们是在乱糟糟地叫。仔细听去,原来却也是有序的。就像搞接力赛一样,这边的蛤蟆声刚停,那边的又响起来,再一路传递过去。下一轮回,则是先听到远方的蛤蟆叫声,再由远而近,逐渐传递到了离家不远的海子里。
听它们那依次传来的叫声,真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沸沸扬扬的表演一直延续下去,接力賽一直到午夜才罢休。
四喜一个人坐在冰冷的海边,想着自己的心事。
还有半年才能够高中毕业,决定退学帮助父亲分担这千斤重担。这真是“主意打定人难劝,糠窝窝越嚼越难咽。”
四喜主意已定,浑身轻松。
月亮已从云堆里钻出来,亮晃晃地挂在中天上,地上有些亮晶晶的,原来,是草地上结露珠了。地上有些湿,有些凉人。只是那蛙声还在不紧不慢地叫着,这个夜深的时刻,正是它们晚会的最高潮,这个世界依旧热闹,不管劳累一天的人们睡觉了没有,这里是蛤蟆的天地。
犹如盲牛瞎马的四喜不由得想起河套人有一句农谚:“听见蛤蟆叫,还不种豌豆。”
在这皎洁的月色下,听着蛤蟆的声声叫唤,四喜完全明白这句农谚的含义,蛤蟆每年叫,豌豆每年照旧种。这也许就是生活,不遇到什么不幸,怎么难,咱老百姓的日子还得照旧过。
四喜一转身,看到身后一个黑影。
“谁?!”不由得大声惊叫。
这真是:伤心的泪蛋蛋能盖起一座庙,好比那杨家河决口子刮了三道桥。
篇4: 你还在盲目的选择吗美文
你还在盲目的选择吗美文
早上有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项目,其实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给我推荐项目;我也相信他那个项目能赚钱,我也希望他能赚钱。做任何项目我们都是自由的,但自由不是盲目。做项目的人,我想问几个问题;1.你选择一个项目的目的明确吗?还是看别人在做你才去做呢?2.你对选择的项目有多少热情呢?是三分还是十二分还是二百分呢?3.你一次做了几个项目,做了多久呢?4.你平均多少天换一个项目呢?
盲目选择项目的原因:
其中一种是,看见别人赚钱了,觉得可以做,做了以后才发现赚钱那么难,结果就放弃了。如果说你因为看到别人赚钱了才去做,我建议你别做,因为每个平台都有人赚钱。
第二种,今天新出来一个项目,他发现这个比自己做的好,就换了;换了以后,又发现一个比自己做的更好的,又换了。现在是互联网爆发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平台上线,每天都有平台关网跑路,按照这个标准换下去,你损失的不仅是自己的精力还有人脉。
第三种,自己本身就没有选择的标准,标准从哪里来?互联网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在失败中,经历中,成长中都可以积累经验,去了解一下别人的思维,多交流,才能更开阔视野。
第四种,不懂抱团取暖,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在组建自己的团队,如果没能力组建的,就选择一个有团队的依附;依附别人不代表你就不行,而是在做事的时候事半功倍,可以互相帮助。不要抱着我做这个项目就是自己做做,那没有意义,你也赚不到钱,即使赚到了,你并没有什么价值。我们为什么去选择做互联网,去做项目,除了赚钱,就是体现自己的生存价值,只有你的价值体现了别人才能看到你,尊重你。
第五种,格局狭小,很多人觉得我做的就是这个项目,我给你介绍我的项目,你做我们就是朋友,不做就不是朋友或者直接删了;你给我介绍项目我不会考虑,不听不看不了解。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你只想着别人跟你做,不想去了解别人的,那谁愿意去了解你的呢?就拿我们现实的例子来说,如果你是理发的,其他同行业,不同行业的你都要去接触,如果只顾自己,你还能生存吗?也许我们认识的'都是做互联网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项目做的好,不交流你怎么知道是不是你的潜在客服。
第六种,不懂交流的重要性,我有个习惯,不管做什么都会去跟朋友说说,其实他们认同不认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在他们哪里了解很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这样可以避免你在选择时盲目。其次,在你的好友里,如果有活跃的人努力的人,不管这个人是做什么的,你都要多去交流;如果我们是一个正能量体,就去结交更多正能量人,如果我们缺少正能量,也要结交更多正能量人,项目可能不同,但思想一样,目标一样;如果你的好友都是不懂交流的,唯一的用处就是占了你一个好友的位置。
第七,不懂合作共赢,我是理发的,你是开超市的,如果我们聊的多了,你会来我店里理发,我也会去你的超市买东西;虽然同样理发,开超市的很多。今天,不管你做的什么项目,都可以去寻找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的人去互动,去互相了解,说不定真的可以合作;一定要明白: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赚钱的机会,少一个朋友你前进的路会很困难。
篇5:眼盲但梦不能盲美文摘抄
眼盲但梦不能盲美文摘抄
只要不跪着,就不比别人矮
80后女孩董丽娜,出生在大连海边的一个农家,从小患有先天性弱视,10岁那年,便彻底看不见这个世界了。
该读书了,小丽娜只能选择盲人学校。在盲人学校,丽娜听得最多的也是最刺耳的就是老师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按摩,因为这将是你们以后唯一的出路。”可渐渐长大的丽娜有了自己的思想,她认为老师的话太绝对了,为什么一个学校里的所有盲人都要被贴上按摩师的标签呢?不是说按摩不好,的确按摩能让盲人养家糊口,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盲人。丽娜害怕自己被狭隘封闭的圈子所同化,她想,人生又怎么可以刚刚开始就看到结局呢?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梦?盲人就不能有梦吗?
其实,因为眼盲,丽娜自小就爱听广播,靠着收听广播,她感知到了世界的多姿多彩,同时被播音员感性的嗓音吸引了,深深迷上了播音员这个职业,她做梦都想着能当一名播音员。
19岁那年,丽娜从盲人职校毕业后走进了一家按摩院,开始从事盲人按摩工作,每月有近三千元的工资。但是,由于瘦小体弱,而推拿按摩是个体力活,因此,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她的心中仍不时升腾着播音梦,她一边从事按摩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听收音机模仿播音技巧。按摩休息的空当,大伙不是扎堆聊天就是挤在一块听音乐,可她总是独占一角,分秒必争地练习普通话朗读,常常情不自禁,放声模仿播音。在按摩院里,丽娜的表现算是不务正业,但是,她的表现并没有引起同事们的反感,反而因为她的嗓音动听,同伴们送给了她“金嗓子”的美称。
一天,丽娜听说北京有一家公益机构可以帮助盲人朋友学习播音主持,她喜出望外。经过一番联系,北京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接纳了她,丽娜得以在播音主持培训中心接受了专业培训。培训期间,丽娜的那副“金嗓子”和洋溢着丰富情感的普通话着实让红丹丹的负责人吃惊不小,加之她的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培训期满,她被留在了红丹丹工作,指导其他盲人的普通话。与此同时,丽娜更加刻苦地练习普通话,她将60篇普通话测试必考篇目打成盲文天天練习,最终,在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她以97。8分的成绩获得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一甲”意味着丽娜达到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新闻播音员的要求。
得知全国第一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举办的.消息,丽娜满怀期待地报了名。她没想着拿奖,冲的是强大的评委阵容。想到能听听方明、敬一丹、李瑞英这些前辈的指导、点评,她就心满意足了。本来,在得知丽娜的情况后,组委会的每个成员都被感动了,决定无论结果如何,都将为丽娜颁发一个特别奖。可谁也没想到,丽娜一开口,评委们都惊讶了,眼前这个身材瘦弱小巧的姑娘,语言的表现力竟是如此强大,她朗诵的《永生的和平鸽》,发音节奏抑扬顿挫,感情收放自如,嗓音迸发的每句话、每个词语,都仿佛被赋予了思想和生命。评委们很快就忘记了她是个盲人,完全被她的朗诵所吸引。最终,丽娜从上千名专业播音员、演员中脱颖而出,总成绩排名竟然位居第四,最终凭借专业实力荣获二等奖。
获大奖的董丽娜并没有忙着与电台签约,而是在自己的执着与好心人的帮助下,开始了北京市播音主持专业的自学考试。期间,丽娜做过网络电台播音员,后应红丹丹的邀请,一直担任红丹丹“心目图书馆”项目的志愿者培训师。她说,梦想之初,是红丹丹给了她机会,把她培养成了一位语言艺术工作者。现如今,她回到红丹丹,也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将这些温暖传递给更多的盲人,她特别想对所有的视障人士说一句:“不要把自己的梦想逼上绝路,要相信自己的潜能。眼盲,但梦不能盲。”
篇6:再给我捎盒盲公饼美文
再给我捎盒盲公饼美文
第一次吃盲公饼,是我八岁的时候。记得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奶奶神秘地拿出了个盒子,盒子外面包裹了好几个红色的塑料袋,她慢慢地一层层打开塑料袋,像一个古老而神圣的仪式般,等她打开最后一层,一个长方形盒子出现了,只见上面写着“盲公饼”三个大字。
农村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能吃上这种城市零食,确切来说,盲公饼是我吃的第一种高端零食。奶奶打开了盒子,我看到盒子里面摆着几筒白色包装纸包着的盲公饼,心想,这饼干包装得好精细,味道肯定很好。奶奶拿出一筒,然后把盒子的盖子盖上,接着拆开那包装纸,我看到了一个个浅黄色的饼,馋的口水直流。奶奶说:“这是你小叔子从佛山带来的盲公饼,放了半个月了,我不舍得吃呢,今天看你肚子饿,我给两个你吃。”奶奶有十个孙子孙女,但最疼爱的是我,奶奶一边看着我吃,一边摸着我的头。我问奶奶:“奶奶,这饼很好吃,你怎么不吃呢?”奶奶满足地看着我:“奶奶不饿,我孙女吃饱了我就饱了。”
等到吃完了两个饼,我才想起这个饼干的名字叫“盲公饼”,一下害怕了起来,心里暗想:这个饼干是不是吃了会变盲公,要不怎么起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呢?那天晚上我一直担心自己会失明,辗转反侧,直到深夜,才睡了过去。第二天一睁眼,看到了头上的白色蚊帐,明白盲公饼吃了不会有问题,于是非常兴奋地跑去抱着奶奶说:“奶奶,我的眼睛没事,吃了盲公饼也没事。”奶奶抱着我说:“这你叔叔亲自买回来的饼,怎么会有事呢,傻孩子。”
叔叔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去佛山打工,奔忙了几年后,慢慢赚了些钱,每次回家来都会带些玩具、饼干等哄我们这一帮小辈。自从吃过了盲公饼,我对叔叔带回来的其他玩具失去了兴趣。叔叔每三个月才回一次家,于是从他离家那一天我就掰着手指头算日子。那些等待的时光是美好的,让你生活中充满了期盼和希望。这样的时光直到我9岁那年就结束了。三个月已经过去了五天,叔叔还没回家。我问奶奶:“奶奶,怎么叔叔还不回来?”奶奶一反常态,黑着脸说:“别提你那不争气的叔叔,他永远不回来了。”后来才知道叔叔和婶婶因为矛盾闹离婚,惹得奶奶很生气,奶奶让叔叔别回家了。至此,美好的盲公饼等待时光宣布结束。为此,我足足不开心了一个月。对于一个9岁的小孩来说,被剥夺希望和乐趣等于永远吃不到糖一般,内心苦涩。
大学毕业后,机遇巧合,我到了佛山工作。到达佛山的第一件事是去佛山的百年老店得心斋买了两盒盲公饼,一盒寄回奶奶家,一盒自己吃。在打开盲公饼的那个瞬间,无数的回忆涌上心头,童年时的乐趣,奶奶对我的疼爱,还有那以为永远也吃不上盲公饼的失落。所有的欢乐与悲伤,凝聚成满框的热泪,就这样在十三年后的这天里,伴着自己掏钱买的盲公饼吞进了肚子里。
在佛山工作后,才知道了盲公饼的来历。这饼是清嘉庆年代后期,盲人何声朝的儿子豫斋为了补贴家用而做出来的饼干。由于制作别出心裁,饼干甘香美味,而且价钱便宜,所以购买的人越来越多,到今日为止已成为佛山著名的土特产之一。孝子所做的饼,这是叔叔当年买这个饼回去给奶奶的一个重要意义吧。
当你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可惜那些你愿意去为她们付出的人却不在了。在佛山工作一年后,某天夜里,家里来电话,说奶奶病重住院,让我赶紧回家。我连忙坐夜车奔赴家里。只见平常略胖的奶奶身体消瘦了很多,原本脸色红润的脸也变得枯黄的',她失去了平时的活力,蜷缩着躺在床上,时不时发出几声呻吟。见到我回来,她那黄黄的脸挤出了个艰难的笑容,说:“我们家梅子回来了,奶奶老了,不中用了。”我看到她的眼神略显空洞。我赶紧拉住她的手,说:“奶奶,你还年轻着,你要好好加油,和病魔做斗争,我们都支持你,你一定会打败病魔的。”奶奶的眼神又有了点光,说:“嗯,我会加油的。”
出了房间,爸爸说,奶奶得了肝癌的晚期,医生说大概只有一到三个月的生命。我当场大声痛哭了起来。我向公司请了三天的年假,陪奶奶。每天坐在她床头,和她述说我小时候的事情,虽然奶奶身体受着苦痛的折磨,心情算是不错。可三天的时间过得飞快,在我要回佛山的时候,我跟奶奶告别:“奶奶,我要回佛山工作了,你一定要努力,我下个月再回来看你。”
奶奶艰难地举起她的手,挥了挥手说:“梅子,太远了,你不要老跑回来,你好好工作,奶奶就安心了。”我看着她,一直摇头。她又说了句:“那回来就回来吧,下次回来,再给我捎盒盲公饼。”
如今,奶奶已经离开我八年了。每一年的清明节,我都带上一盒盲公饼去探奶奶,因为那是我们两人最美好的最珍贵的回忆。
篇7:介绍同学的美文“武林高手”高朱笛
“武林高手”
我有很多好朋友,但令我佩服的,还是这位“武林高手”。
她很漂亮,脸腮绯红,像月季花一样,一对深深的酒窝伴随着她从不歇止的笑容。她的眉毛又细又长,睫毛也是长长的,而且自然向上卷翘,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能说话一样,闪烁着快乐的光芒。小巧玲珑的鼻子下长着樱桃似得小嘴。漂亮的马尾辫挂在耳边,上面系着两只蝴蝶结,好像两只真的蝴蝶在她头上翩翩起舞。她就是我们班的高朱笛。
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还是个“小明星”。
记得有一次,在我们十岁成长仪式。张老师告诉我们会有一场表演。是什么呢?一看竟是我们班的高朱笛表演武术。我们在台下很激动。仔仔细细地看着她的每一个动作,弓步、跨步、跳跃、甩剑……犹如出水芙蓉。作为台下的我们,可是羡慕、嫉妒、恨啊!羡慕高朱笛被武术队选中,上台表演,嫉妒她被选中了,自己没被选上,恨自己锻炼不够,哎……
但是,有高朱笛这样的榜样,我以后也要认真上体育课,刻苦锻炼。
看!这就是高朱笛,一个既漂亮又文武双全的女孩。做为她的朋友,我感到自豪!
作者: 解依涵
公众号:跨塘实小木樨写作社
【盲笛美文】相关文章:
1.盲笛的美文
3.盲山影评
4.盲山观后感
5.《盲羊》读后感
6.盲探影评
7.笛安经典语录
9.盲苦阅读答案
10.笛韵作文7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