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部分出题特点及规律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部分出题特点及规律

2025-01-09 08:32: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iguiqio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部分出题特点及规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部分出题特点及规律,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部分出题特点及规律

篇1: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部分出题特点及规律

很多考生误以为在会计师三门课程当中经济法是最简单的,从考试结果来看过关率往往不是最高的,表明在报考的时候,一方面思想上不能轻视这一门课程。另外,对经济法的应试规律做一些必要的总结,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从题型、题量来看,经济法的考试,题型、题量基本稳定,从题型上来看,基本上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从主观题主要是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但是的考试,题型发生了微调,最典型的就是在形式上取消了计算题型,但在简答题当中仍然涉及到计算的问题,所以题型相对稳定,只是发生微调,不影响大局。从题量上来看,20以前这三四年的命题,基本上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是6:4,但是年的考试,客观题的比重加大,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重变为7.5:2.5,命题的特点规律就给了我们的启发,要把这门课程考好,必须平时多做一些练习题,把面覆盖得宽一点,因为客观题的题量,点的覆盖面宽了,这些点主要是靠做题来得到强化的。

另一方面,做主观题的时候要总结答题规律,这些答题规律一般从复习资料里给出的题是总结不出来的,一定要仔细观察、总结往年的考题和标准答案,从这里面总结主观题的答题规律。

第二个特点,命题的考点增多,覆盖面扩大。以客观题为例子,在2005年以前,客观题的题量一般是45个,2005年上升到55个,就表明客观题的考点增多了,覆盖面宽了。从主观题的题型来看,简答题由2题增加到3题,综合题虽然由原来的2个题变为1个题,但提出的问题比以前多了。原来一般一个综合题是4个小问题,现在一个综合题要提六个小问题,表明了考点多了,覆盖面宽了。所以,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在复习的时候,不要过多的猜题押宝,要全面复习。

第三个特点,虽然覆盖面宽了,但重点依然很突出。在经济法12章当中,连续几年来一直占分值比较高的章节主要是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和流转税。在2005年考试内容中,破产法的比重格外的高,公司法的比重相对减少了一些。据我个人统计,2005年破产法这一章占的分值是16分,是12章当中占分最高的一章,主要考虑到目前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改制,有很多国有企业改制的结果是破产,和会计的工作联系比较密切。再一个,合同法和流转税法,一直是每年考试占分值是最大的,2005年,合同法占到15分,流转税法占12分,相信在20当中,它们的分值也不会改变。

对于客观题来讲,没有很重要的规律可说。在答客观题当中,人们最常见的误区就是误以为单选题占分比较少,答题比较容易,而多选题占分比较多,又容易丢分,所以很多考生把注意力放在多选题上,其实这样的认识是误区,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做题的时候,应当更多把精力放在单选题上,因为单选题容易,四个选项当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只要稍加留心,单选题就会获得满分。在多选题当中,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以上是对的,所以选择的时候比较难。越是在题型上过多徘徊,有时候第一次的印象是对的,越徘徊的话就越是错的,所以要高度重视单选题,不要太在意多选题。

另外,对主观题总结也非常的主要,会计师的考试,一个综合题涉及四到六个小问题,每一个问题,一般提问的方式都是当事人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合同是否有效?理由何在等等?一般是这样的提问模式。在标准答案中,每一个问题的给分点都有三个,一个给分点是结论,结论要简洁,而且还要准确。简洁和准确本身是一对矛盾,简洁了,定语少可能不准确,而标准就追求这一矛盾的统一。在写结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提问的主语是两个以上,脑子里面备选的答案不能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很可能问题的答案是半肯定半否定。比如说问甲方和乙方的出资方式是否合法?不能简单的就是合法或者简单的不合法,很可能甲方出资符合法律规定,乙方出资当中有不符合法律规定之处,这是丢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知识点就是法律依据,你出结论,你遇到的是法律当中的那些规定,那些规定都是平常复习当中我们脑子里有结论,只是背不住原话,用自己的话把知识点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第三个根据就是事实根据,把题里的实际情况套在法律依据当中,最后再得出从附于刚才得出的结论,一般答题就是这样的得分点。

第二个层次的章节是企业法、票据、所得税和税收征管法,他们占的比重一般是七、八分,2005年的考试和前三年的考试的分值基本上是居于稳定的。这个命题的特点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处理好西瓜与芝麻的关系,重点章节占分值较多可以下的工夫多下点,次要的章节,在时间上可以考虑少一点。

篇2:06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出题特点和规律

很多考生误以为在会计师三门课程当中经济法是最简单的,从考试结果来看过关率往往不是最高的,表明在报考的时候,一方面思想上不能轻视这一门课程。另外,对经济法的应试规律做一些必要的总结,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从题型、题量来看,经济法的考试,题型、题量基本稳定,从题型上来看,基本上是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从主观题主要是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但是2005年的考试,题型发生了微调,最典型的就是在形式上取消了计算题型,但在简答题当中仍然涉及到计算的问题,所以题型相对稳定,只是发生微调,不影响大局。从题量上来看,2005年以前这三四年的命题,基本上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是6:4,但是2005年的考试,客观题的比重加大,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重变为7.5:2.5,命题的特点规律就给了我们的启发,要把这门课程考好,必须平时多做一些练习题,把面覆盖得宽一点,因为客观题的题量,点的覆盖面宽了,这些点主要是靠做题来得到强化的。

另一方面,做主观题的时候要总结答题规律,这些答题规律一般从复习资料里给出的题是总结不出来的,一定要仔细观察、总结往年的考题和标准答案,从这里面总结主观题的答题规律。

第二个特点,命题的考点增多,覆盖面扩大。以客观题为例子,在2005年以前,客观题的题量一般是45个,2005年上升到55个,就表明客观题的考点增多了,覆盖面宽了。从主观题的题型来看,简答题由2题增加到3题,综合题虽然由原来的2个题变为1个题,但提出的问题比以前多了。原来一般一个综合题是4个小问题,现在一个综合题要提六个小问题,表明了考点多了,覆盖面宽了。所以,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在复习的时候,不要过多的猜题押宝,要全面复习。

第三个特点,虽然覆盖面宽了,但重点依然很突出。在经济法12章当中,连续几年来一直占分值比较高的章节主要是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和流转税。在2005年考试内容中,破产法的比重格外的高,公司法的比重相对减少了一些。据我个人统计,2005年破产法这一章占的分值是16分,是12章当中占分最高的一章,主要考虑到目前我们国家国有企业改制,有很多国有企业改制的结果是破产,和会计的工作联系比较密切。再一个,合同法和流转税法,一直是每年考试占分值是最大的,2005年,合同法占到15分,流转税法占12分,相信在当中,它们的分值也不会改变。

第二个层次的章节是企业法、票据、所得税和税收征管法,他们占的比重一般是七、八分,2005年的考试和前三年的考试的分值基本上是居于稳定的。这个命题的特点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处理好西瓜与芝麻的关系,重点章节占分值较多可以下的工夫多下点,次要的章节,在时间上可以考虑少一点。

篇3:中级会计师会计部分的出题模式及题型

从会计(一)、(二)合并之后,会计科目的出题的灵活性、综合性可以强化,在20试卷中可见一般。作为会计师资格的基础课程,会计的应试难度位于三科之首。对于把握其命题的规律,以及应试技巧就显得格外关键。

那么,对于20会计资格考试有什么命题规律和特点,在这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首先,对于会计这门课的命题特点,我们总结了三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是实务操作在卷面上占主体,这可以从题型设计来看,主观题的题量要远远高于客观题的题量。就年试卷来说,客观题有45分,其中单选15个,总共是15分;多项选择10个,总共20分;判断题10个,总共10分;主观题有55分,其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有2个,共计22分;综合题2个,共计33分;从分值比例来看,基本上是四六开。客观是四,主观是六。而且即使作为客观题型,它也存在一定量的实务操作,比如在单项选择题中,实务计算涉及到8个,在该题型当中占到53%的分值量,通过分值排列和分布可以发现,实务操作在卷面上占的地位是关键。

第二个特点,会计师的考试、测试角度比较单一,综合性较差,难度一般。从客观题型来看,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章节的知识点,针对性的测试。跨章节的题目出得很少。即使作为实务题,往往也局限于某一章节的测试,比如2005年的计算题,第一个测试的主干内容就是应收债权的出售和融资,其中虽然有一部分的收入核算,但量非常的少,这个测试的就是应收债权一章的内容,本身是一个专题。

另外一个测试的是固定资产的取得计价、折旧计提、准备计提和处置损益,这是一条龙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也仅限于固定资产这一特定章节。

对于综合题来说,一个是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另外测试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这两个综合题所针对的范围也是特定章节,未出现跨章内容。

第三个特点,主观题更强调解题步骤,从它的出题范式来看,提问方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每一个环节都有分值安排,对分值安排划分得很细,对过程的要求很严格,也很细致。这一点和注册会计师差别非常大。注册会计师更强调计算的结果,而忽略简化过程,这一点也证明了会计师的难度比注册有相当的差距。

从各个题型的命题规律看,首先单项选择题的出题角度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是把计算题压缩成单项选择题来测试。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计算链条从中选其中几个环节把它出成一个单项选择题算,比如短期投资从中取得到其出售,中间有四到五个计算环节,它可能算其中某一个点测试,也算出售损益这个点来测试,这本身是单项选择当中的一个常见出题模式。这种题目从会计师的考试特点来看,一般选择的计算内容都非常的简单,难度比较小,环节不是特别繁琐。

第二是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从理论和实务的衔接角度来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比如谨慎行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再比如根据某一个实务支出来判定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等等,这些测试角度基本上是在实务中去理解和消化理论,测试学生对实务和理论的衔接的理解程度,应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出题范式。

第三是多项选择题的命题方式,这种类型题更加强调理论与实务的衔接,对于知识点的系统和综合性要求更高,比较典型的多项选择题出题有两种方式:第一个是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进行正误判定,比如通常的提问方式有:下列业务中符合会计制度的是,或者符合某某准则的是,通过备选答案中的理论判定,找出哪些是违反制度,或哪些是符合制度,这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该种题型的出题跨度非常大,可以针对整本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系统;第二种出题范式,认定某一核算指标的经济构成,比如在今年的考试中涉及到第二个换入非货币资产的价值构成,也有的测试某某资产入帐成本需要考虑的要素,这是它的一个典型的出题范式。当然,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多项选择出题点,但主要的核心内容均围绕着理论和实务的应用进行测试,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和综合。

第四是计算题的命题方式,计算题每年有两个,出题知识点往往局限于某个特定章节,跨章内容不多,顶多跨两章,主要的出题测试点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是存货减值准备的计算会计处理;

第二是长期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其中包括长期债权投资通常结合可转换公司债券设计的计算题、长期股权投资的测试题目结合以下知识点来设计:第一部分是取得阶段,常常与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结合出题;第二阶段是持有阶段的一些核算知识点,包括有:a.成本法下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核算;b.因追加投资形成的成本法转移权益法的核算;c.权益法下,因被投资方净资产变动而引发的投资价值波动;另外,在c的形成下主要涉及到被投资方净资产被动包括被投资方盈余、被投资方分红、被投资面亏损、被投资方接受捐赠、被投资方接受外币资本注资产生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被投资方接受新投资者加入时、被投资方因专项拨款追加等等,这些都是关键的测试内容。第三个长期股权投资的涉及到期末减值准备的计题;最后一个是出售时的会计处理。

篇4:06中级会计师“会计部分”的出题模式及题型

从2005年会计(一)、(二)合并之后,会计科目的出题的灵活性、综合性可以强化,在2005年试卷中可见一般。作为会计师资格的基础课程,会计的应试难度位于三科之首。对于把握其命题的规律,以及应试技巧就显得格外关键。

那么,对于会计资格考试有什么命题规律和特点,在这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首先,对于会计这门课的命题特点,我们总结了三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是实务操作在卷面上占主体,这可以从题型设计来看,主观题的题量要远远高于客观题的题量。就2005年试卷来说,客观题有45分,其中单选15个,总共是15分;多项选择10个,总共20分;判断题10个,总共10分;主观题有55分,其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有2个,共计22分;综合题2个,共计33分;从分值比例来看,基本上是四六开。客观是四,主观是六。而且即使作为客观题型,它也存在一定量的实务操作,比如在单项选择题中,实务计算涉及到8个,在该题型当中占到53%的分值量,通过分值排列和分布可以发现,实务操作在卷面上占的地位是关键。

第二个特点,会计师的考试、测试角度比较单一,综合性较差,难度一般。从客观题型来看,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章节的知识点,针对性的测试。跨章节的题目出得很少。即使作为实务题,往往也局限于某一章节的测试,比如2005年的计算题,第一个测试的主干内容就是应收债权的出售和融资,其中虽然有一部分的收入核算,但量非常的少,这个测试的就是应收债权一章的内容,本身是一个专题。

另外一个测试的是固定资产的取得计价、折旧计提、准备计提和处置损益,这是一条龙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也仅限于固定资产这一特定章节。

对于综合题来说,一个是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另外测试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这两个综合题所针对的范围也是特定章节,未出现跨章内容。

第三个特点,主观题更强调解题步骤,从它的出题范式来看,提问方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每一个环节都有分值安排,对分值安排划分得很细,对过程的要求很严格,也很细致。这一点和注册会计师差别非常大。注册会计师更强调计算的结果,而忽略简化过程,这一点也证明了会计师的难度比注册有相当的差距。

从各个题型的命题规律看,首先单项选择题的出题角度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是把计算题压缩成单项选择题来测试。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计算链条从中选其中几个环节把它出成一个单项选择题算,比如短期投资从中取得到其出售,中间有四到五个计算环节,它可能算其中某一个点测试,也算出售损益这个点来测试,这本身是单项选择当中的一个常见出题模式。这种题目从会计师的考试特点来看,一般选择的计算内容都非常的简单,难度比较小,环节不是特别繁琐。

第二是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从理论和实务的衔接角度来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比如谨慎行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再比如根据某一个实务支出来判定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等等,这些测试角度基本上是在实务中去理解和消化理论,测试学生对实务和理论的衔接的理解程度,应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出题范式。

第三是多项选择题的命题方式,这种类型题更加强调理论与实务的衔接,对于知识点的系统和综合性要求更高,比较典型的多项选择题出题有两种方式:第一个是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进行正误判定,比如通常的提问方式有:下列业务中符合会计制度的是,或者符合某某准则的是,通过备选答案中的理论判定,找出哪些是违反制度,或哪些是符合制度,这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该种题型的出题跨度非常大,可以针对整本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系统;第二种出题范式,认定某一核算指标的经济构成,比如在今年的考试中涉及到第二个换入非货币资产的价值构成,也有的测试某某资产入帐成本需要考虑的要素,这是它的一个典型的出题范式。当然,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多项选择出题点,但主要的核心内容均围绕着理论和实务的应用进行测试,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和综合。

篇5:06中级会计师会计部分的出题模式及题型

从2005年会计(一)、(二)合并之后,会计科目出题的灵活性、综合性,在2005年试卷中可见一斑。作为会计师资格的基础课程,会计的应试难度位于三科之首,对于把握其命题的规律,以及应试技巧就显得格外关键。

那么,对于2006年会计资格考试有哪些命题规律和特点,在这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首先,对于会计这门课的命题特点,我们总结了三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实务操作在卷面上占主体。这可以从题型设计来看,主观题的题量要远远高于客观题的题量。就2005年试卷来说,客观题有45分,其中单选15个,总共是15分;多项选择10个,总共20分;判断题10个,总共10分。主观题有55分,其中计算及会计处理题有2个,共计22分;综合题2个,共计33分。从分值比例来看,基本上是四六开,客观是四,主观是六。而且即使作为客观题型,它也存在一定量的实务操作,比如在单项选择题中,实务计算涉及到8个,在该题型当中占到53%的分值量,通过分值排列和分布可以发现,实务操作在卷面上占的地位是关键。

第二个特点:会计师的考试、测试角度比较单一,综合性较差,难度一般。从客观题型来看,它主要是针对某一特定章节的知识点,针对性的测试,跨章节的题目出得很少,即使作为实务题,往往也局限于某一章节的测试。比如2005年的计算题,第一个测试的主干内容就是应收债权的出售和融资,其中虽然有一部分的收入核算,但量非常少,这个测试的是应收债权一章的内容,本身是一个专题。

另外一个测试是固定资产的取得计价、折旧计提、准备计提和处置损益,这是一条龙的固定资产核算,也仅限于固定资产这一特定章节。

对于综合题来说,一个是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另外测试的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这两个综合题所针对的范围也是特定章节,未出现跨章内容。

第三个特点:主观题更强调解题步骤,从它的出题方式来看,提问方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有分值安排,对分值安排划分得很细,对过程的要求很严格。这一点和注册会计师差别非常大,注册会计师更强调计算的结果,而忽略简化过程,这一点也证明了会计师的难度和注会有相当的差距。

从各个题型的命题规律看,首先单项选择题的出题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把计算题压缩成单项选择题来测试。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计算链条从中选其中几个环节把它出成一个单项选择题算。比如短期投资从取得到出售,中间有四到五个计算环节,它可能算其中某一个点测试,这本身是单项选择当中的一个常见出题模式。这种题目从会计师的考试特点来看,一般选择的计算内容都非常的简单,难度比较小,环节不是特别繁琐。

第二是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从理论和实务的衔接角度来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比如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再比如根据某一个实务支出来判定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等等,这些测试角度基本上是在实务中去理解和消化理论,测试学生对实务和理论衔接的理解程度,应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出题方式。

第三是多项选择题的命题方式,这种类型题更加强调理论与实务的衔接,对于知识点的系统和综合性要求更高。比较典型的多项选择题出题有两种方式:一是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进行正误判定,比如通常的提问方式有:下列业务中符合会计制度的是,或者符合某某准则的是,通过备选答案中的理论判定,找出哪些是违反制度,或哪些是符合制度,这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该种题型的出题跨度非常大,可以针对整本书的知识点进行提问;二是认定某一核算指标的经济构成,比如在今年的考试中涉及到第二个换入非货币资产的价值构成,也有的测试某某资产入帐成本需要考虑的要素,这是它的一个典型的出题方式。当然,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多项选择出题点,但主要的核心内容均围绕着理论和实务的应用进行测试,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和综合。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部分出题特点及规律】相关文章:

1.中级会计师《经济法》考试真题答案单选题

2.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复习题及答案

3.中级会计师经济法考试的单选题对策与技巧

4.中级经济法模拟试题

5.中级经济法练习第三章

6.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试卷

7.中级会计师实务练习题

8.中级会计师学习计划

9.中级经济法考前串讲及复习题三

10.GRE阅读考试出题特点

下载word文档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部分出题特点及规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