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Jenny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1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具有的特性
根据园林建设工作的需求,合理地运用水元素设计出立体化的动感成果,规划出魅力十足的园林景观艺术作品。这就是立体动态的整体应用特点。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融入水景的设计可谓是传神之笔,如果设计师还应用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视觉、嗅觉和触觉。这表现了水景全新创作的运用特性。
2水景创艺的重要性
①柔化空间的美感。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水景艺术,不仅反映了真切的流动感受,而且这种创造的方式具有柔化作用,水景可以把人们带入整体的感受空间,提升空间的活跃度,使空间增添几分趣味,并有效地将情景相结合。比如,设计出水的倒影、使用光影的变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成果,并且可以达到柔化空间的效果,给艺术作品和环境之间增加气息,使单调乏味的空间充满生机。②园林生态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水景。对城市园林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水景的设计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把大自然资源、森林的资源水资源等都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呈现给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信息,并且在创作水景艺术表现生态多样化特性的同时,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围绕低碳方面、环保方面、生态方面的理念进行设计。水景园林生态多样化具体表现为:溪流的融入设计、瀑布的融入设计、人工湖的`融入设计等其它有关水元素的融入。
3园林景观设计中营造水景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3.1动静结合
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的方式之一就是动态与静态的相互结合运用。其主要表现在使用喷泉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瀑布来表现艺术形式,使用涌泉等其它表现艺术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进行各种样式的水态图案表演,例如,蒲公英图态的展现、半球图态的展现、扇形图态的展现等等,在众多的水态喷涌形态中最典型的表现就属上海世博会的韩国馆、河南郑州的水幕电影和河南洛阳的音乐喷泉了,这些场所都成功的把音乐、光彩、水完美的结合,运用自如,呈现给人们各式各样的奇妙景象,尤其是光和水的融合,使人有冰火两重天的绝妙感受,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具有激情的音乐使人在炎炎夏日享受清爽和欢悦。流动的水是动态的表现形式,奇特的自然景观静态的表现形式,流动的水和自然奇特景观相互结合的景观,就是动态与静态的运用。比如,建设滑梯式人工瀑布、幕布式人工瀑布等其它方式的瀑布,都可以呈现给人们不同的艺术魅力感受
3.2水景与植被的氛围
全面的营造城市园林水景,注意与水面植被的有效合理结合,可以使用借景和对景的方法,产生俯视、仰视等不同视角的艺术体会,把水草、芦苇、荷莲等各种水生植物有条不紊的布置于生态环境中,展现出动植物、水景的相互生存和相互调养,水元素的运用效果显而易见,鲜明的浅水池清澈见底,整个艺术的气氛尽收眼底。特别体现在植物的组成上,远远近近疏疏密密的程度都有条不紊的组合栽培,为了形成柔美的线条,可以在水边种上垂柳,为了形成鲜明的层次感、更加富有趣味,可以种植些落松等小型的水植物。
3.3水景与照明的烘托
园林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就水元素。花园照明的重要表现对象不单是动态的水景,还包括静态的水景。不管是潺潺流水的小溪、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是水花四溅的喷泉、波光粼粼的水面,各种各样的水景形式都具有其动人的魅力。尤其是在晚上,如漓江夜景,周围的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示出丰富多彩的景象,给漓江带来了魔幻般的效果,水景如同画家手中多彩斑斓的画布,而灯光成为了画家的画笔。
4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动与静相互结合、色彩的相互搭配、山水的相互融合、光与影的运用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且依据各自城市的发展、品味及其它整体方面因素来进行提升,所以,水景的设计需要全面的、系统的、全方位技术的综合运用。必须从各个方面逐步探究,解析城市园林景观中水景的营造理念,把水元素充分的发挥运用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之中。
篇2:水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论文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的论文
1、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要点
1.1 管道材质的选择
在早期的园林水景工程中,热镀锌钢管受到热捧,虽施工成本不高,但因长时间处于水中而表面被腐蚀,影响水景观的欣赏效果。为了设计出合理的水景,可以采用不锈钢管与upac管相结合,这样不仅控制水景工程施工的成本,也防止水管长期浸于水中而被侵蚀等问题,可以合理有效地解决水景工程建设中管道材质的问题。
1.2 水景设计的不同方法
1.2.1 建立人工喷泉。人工喷泉适合建立在许多地点,如大型广场、小型公园等,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空间大小,选择人工喷泉的大小,并可以建立音乐喷泉,使水流与音乐节拍相互配合,形成美轮美奂的表演。
1.2.2 建立人工瀑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人工瀑布是最为常见的水景设计,人工瀑布既能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又能通过水流形成气势磅礴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景观层次丰富,更为吸引。
1.3 水景水位设计
如今,水景已普遍进入城市居民小区,且大多水景工程采用雪松喷头等射吸式喷头,这类喷头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若水位稍有变化,喷射的高度和水形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给赏玩的居民带来不悦的情绪,因此对水位的控制非常有必要。装置性能良好的溢流管路等装置,以便液位超过时,能迅速溢流排出多余的液体,可以很好地控制水位,再采用水位液压式控制阀以及水位独立平衡阀,并且通过连通管道连接水景水池。
1.4 动植物搭配设计
首先,选择植物时,应选择具有美感的水草,搭配与种植不同水草,尽量避免选择繁殖能力过于旺盛的水草,以免造成水草遍布整体水体环境,甚至导致水体被破坏,影响水景设计的效果。其次,在选择动物时,可以在水景设计中饲养部分的水生物种,如鲤鱼等,通过水生物种的繁殖与生长,可以带动水景的.循环,防止水体出现固化,成为死水。此外,通过水生动物,还能增强水景设计的观赏性,使得水景设计充满生机,不至于单调乏一。3.5建设与水景设计相符合的建筑物在进行水上建筑物的设计与建筑时,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实用,才能进一步去考虑建筑物的美观与设计,使得建筑物与园林整体景观设计相协调。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较为常见的建筑物是水景桥,水景桥的设计有许多种类,从设计风格来看,既有中式传统桥廊设计,又有西式宫廷设计;从建筑材料来看,既有传统的石桥,又有现代化的木桥,设计与建筑过程中,应结合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进行选择,使得建筑物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辉。
2、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水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园林景观的多样化水平,进一步美化了园林环境,促进了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有效提高.
篇3: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论文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要求更高,所以我国加大了生态园林的建设力度。为了实现对资源的有效保护,节约型生态园林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的主要方向,通过该类园林的建设,进而促进现代园林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合理的实施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而达到科学性。因此,本文针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为节约型生态园林的构建提供借鉴。当前,在节约型的社会环境下,进而出现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概念,节约型生态园林与节约型社会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有利于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也为改善生态和节约资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质量,需要对考虑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予以严格控制,从而增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有效性。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1.以生态功能为前提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增强,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城市化建设力度,进而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当前,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严峻,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力度,从而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在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前,必须对景观进行优化设计,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依据。对于生态设计而言,其指的是运用多样性景观进行构建,对绿化整体生态空间予以科学配置。在实际配置期间,系统渗透生态性的因素,确保景观生态结构能够使得生产力更加健全。同时,为了保证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发挥绿化的重要作用,合理的运用灌木和乔木等植被,继而构成具有复合性的群落结构,使得叶面积指数有所提高。在对造景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选择叶面积大的植被,并且植物的光合效率较高,也为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向居民营造适宜的环境,可以选取耐污染与抗污染等的植物,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植物能够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平衡。同时,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期间,也要发挥植物景观的`其他功能,比如,植物释放保健物质与抑菌等功能,选择一些有卫生保健的植物,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景观设计时保证物种多样性
在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原则,逐步增强品种意识,为了优化景观设计,选取地带性植物品种,并且逐步扩大绿化空间,保证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期间,还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了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需要保证生态园林景观与当地的环境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确保与植物的生长规律相符。
二、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1.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
在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对景观进行设计,而且要科学的配置植物,从而保证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质量。在对植物予以配置期间,要充分考虑到组合构图和色彩季相等因素,将这些因素渗透在植物配置中,可以将山石与水体等建筑有机整合在一起,确保植物配置得到优化。同时,要对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等予以深入了解,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通过结合植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最终对植物予以科学的配置。通常情况下,植物自身有较多的特性,例如,广玉兰、月季和夹竹桃等则是观花;飘带兰和旅人蕉等的花型比较奇特,梅花和月季则有很大的香味。总之,不同的花有其独特的特性。在配种植物时,要将不同的花色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图案。同时,结合不同的品种花卉,将其配置成色彩园与芳香园。如优选巴西棕和恍榔等拥有巨大叶片的花卉,通过对其进行配置,从而实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完善。
2.合理的运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
当前,全国各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包含了很多的植物品种,所以为当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3]。因此,在对植物进行配置过程中,应当优选当地的树种作为园景树,继而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尤其结合不同树种的特点,优选树种再将其相互整合,使得当地树种优势予以最大程度发挥。通过选取乡土树种进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不仅达到了造景的效果,使得植物的色彩与线条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有利于对空间进行分割,对优化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进而达到对环境优化的效果。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过程中,应当加大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工作力度,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园林景观予以科学设计。同时,对植物予以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物种的多种功能,从而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篇4: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铺装施工技术探讨论文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及铺装施工技术探讨论文
生态园林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于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使得自然环境能够与设计内容相结合,体现出设计的活动的优越性来,尽可能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让生态环境能够成为生态园林的独特之处,发挥出自然环境的价值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运用能够提高园林景观的抗噪能力与温度调节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对A城市公园的设计实际来对生态园林的设计活动进行分析,就其采用的铺装技术进行思考来实现对设计活动的优化开展。
1生态园林中的景观设计特征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园林的设计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内容,即,适用价值的追求;功能的完善;建造成本的最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美学的表现。其中适用性原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观点;功能性原则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思想;生态性原则要求在尊重植物多样化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化地设计绿化空间;美观性原则体现了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特征。例如,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便是在充分尊重生命、自然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了以下设计要点:
1.1对物种的合理搭配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需要加强对物种的合理搭配,其搭配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一是针对于生态环境的实际特征,将地域与气候环境作为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基础,使得文化气息得以自然流露,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选种与当地气候条件及气候变化相宜的植物。二是合理搭配植物,即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采用乔、灌、草的搭配模式,其中乔木选种柏树、松树等全年长青的树种;在灌木与亚乔木的搭配上,可以选种女贞、迎春、碧桃和元宝枫等树种。
1.2发挥出生态功能来生态设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生态理念的运用,促使整体空间得以被更好地绿化,进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园林景观,提高空间绿化率。同时,在对植物品种进行选择时候,可以选择复合的群落结构,以增加叶面积指数,注意选种光合效率高、叶片宽厚、叶面积大的植物,以改善小气候环境和增强人与自然的联结感,同时在一些污染性指数较高的区域选种抗污染性强的植物,以平衡城市生态,继而实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
1.3突出节约理念,即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突出节约水资源与能源的观点。园林植物的'需水量较大,因此在设计中应注重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在设计水景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重视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再利用。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如此既可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又可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2对生态铺装技术的使用
生态铺装指的是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新型技术来发挥对经济、安全、环保等理念的重视,即其着力增加园林铺装的抗滑性、降噪性和渗水性,借以实现节水和改善人居环境的目的。在A城市人民公园中,选用的生态铺装材料包括嵌草类、木制类、砂石类和混凝土类,其中混凝土类的透水率为1~15mm/s,孔隙率为15%~25%,注意孔隙的增大会危及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据此,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技术的应用。
2.1生态铺装技术对阻热效果的表现
混凝土作为日常被运用地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在夏季,采用铺装工艺的路面温度相当高,且在夜间释放的部分热量会增加周围的温度。总之,硬质混凝土路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园路施工中,尽量选用生态铺装材料,比如植草铺装等形式,其中植草铺装是指以嵌草铺装或成片草皮的形式。为了研究混凝土与草地两种路面铺装形式的阻热性能,笔者分别在混凝土和草地两个铺装点设5个观测点进行测量,其中以总辐射强度为测量参数,以TBQ型太阳辐射表为测量工具,测量时间选在夏至全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草地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大致相同,即5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六点的辐射总值为0,早上7点到下午1点逐渐上升;混凝土下垫面辐射总值的变化较不规律,即五个观测点在凌晨1点到早上6点的辐射总值均为0;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逐渐升至极大值,即为415w/m2。
2.2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
在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时,应遵循“渗排结合”的原则,其中按渗排组合形式,一般分为半渗透铺装、全渗透铺装两类,其中全渗透铺装主要由砂土层、垫层、基层和面层组成。笔者主要从下方面浅析生态铺装的渗水施工要点:(1)在铺装路面施工中,设2°~5°的排水坡度,以排出部分地表径流。(2)面层应具备一定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较为常用的面层材料包括植草、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砖等,其中透水砖的规格以1253250mm、1003200mm等最为常见,厚度分为60、80、100mm等类型,具体按路面的使用条件加以选用;渗水砖用渗水系数来表示渗水指标,其中渗水系数的极小值≧0.4mm/s及均值≧0.5mm/s、抗压强度≧35MPa和抗折强度≧Cf4.0。一般来讲,在道路及停车场中,渗水砖的抗压强度应≧40MPa,抗折强度应≧Cf4.5。(3)基层一般选用级配砾石,并用水泥稳固碎石,其中水泥按6%、5%、4%的剂量进行调配,注意碎石的压碎值应≦30%;基层7d的抗压强度应≧2.5~3.5MPa。一般来讲,基层应具备蓄水功能,以暂聚面层渗下的雨水及减缓雨水渗入垫层的速度,同时按基层的蓄水能力及路面坡度,设一定的地下蓄水空间,使之发挥缓冲垫层排水的作用。在半渗透的铺装结构中,还应在基层设一定的坡度,以实现排放和调节蓄水的作用。
3结语
总的来说,园林景观的设计活动需要加强对生态理念的重视,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选用一些具有生态价值的材料和技术,比如生态铺装工艺等,发挥出设计活动对使用需求与使用价值的追求。
篇5: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方法论文
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了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当中,由于水具有天然的灵性,已经成为了园林景观中的一大亮点,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水景已经成为了园林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使整个静态的园林景观存在一些动态的美感,充满灵动的活力。如何在园林景观当中营造水景,使其能充分融合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展现自然美,已经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水景的营造应该与园林景观形成和谐美和统一美,这就需要运用合适的营造方法来实现。本文就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篇6: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方法论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使得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也有所提升,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建设情况已经成为了国家相关部门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园林景观对于提高城市环境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将水作为一种元素与园林景观进行融合已经成为了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要点。将水景与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结合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自然美感。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水元素,将其以景观的形式融入到园林当中,是二者能共同发挥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篇7: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方法论文
1.1提高园林景观的柔化程度
将水元素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既能展现其流动美,还能提高园林景观的柔化程度。水景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艺术效果,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连贯性。比如,利用水的呈像特点,可以在视觉的角度扩大园林空间,在水景中融入光元素能使水的状态不断变化,呈现出特殊的艺术效果。水可以使整体的园林景观被柔化,使园林景观呈现出艺术品的气质,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园林乏味的和枯燥的缺点。另外,利用水缓缓流动的声音,可以从立体的角度为人们营造一种全方位的柔和美感。
1.2满足园林景观的多元化需求
从园林景观的多样性角度考虑,水景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园林景观环境是一个自然生态的缩影,其中包含自然元素、森林资源以及水资源等,将环境保护意识与园林景观设计有机融合起来,充分体现了人文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水是满足园林景观多元化需求的关键要素[1]。将小型瀑布、人工池塘、喷泉、人工溪流等水景融入进园林景观当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生态环境的丰富性,也是城市环境多样化的重要体现。在园林景观中融入水景,能使人与自然更加贴近,为人们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1.3凸显东方美学的特点
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提出了“上善若水”这样的说法,这样的说法充分体现了古代先贤对水的美好理解,特别是意识到了存在于水元素当中的文化气息。水元素的文化内涵完全可以被应用于园林景观中关于水景的设计理念当中,使水景体现一定的文化意义与艺术效果。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能作为传承我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还能传递一种情怀,涤荡人们的心灵和精神,将东方美学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这是一种将水景与文化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篇8: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方法论文
2.1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动态水与静态水相结合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在园林景观中的主要体现是流水、湖水、瀑布以及通过制造压力形成的水景等。静态水景能使整个景观环境呈现出一种纯净美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2]。喷泉、压力水等形式都属于动态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具有生机。利用水这种元素所展现出的安静感、欢快感以及不同形态的变换都是动静结合设计方法的主要应用方面。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可以融入一些灯光元素、音乐元素等,使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将水景的动静结合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些水景会随着音乐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使人们在律动当中感受水景的魅力。在安静的水景中融入一些柔和的灯光,能使平静的水面带给人们温馨的感受。
2.2水景与植物的相互融合
要想使园林景观与水景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则需要从全面性的角度将二者相互结合起来。可以运用借景、对景的方法,或者鸟瞰式等不同的角度对二者进行结合设计,可以在水景中布置一些植物,比如,水草、荷花、芦苇等,将其错落排列在水中,使之能于水中的动物形成互相滋养的状态。这样的布置方式能使水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综合效用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呈现出艺术效果[3]。在植物与水景搭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由远及近、有疏有密的种植技术,在靠近水景的位置栽培一些垂柳,使垂柳线条的柔和能与水景相衬,呈现叠加的柔和美。可以在水景的周围栽培一些池松、水杉、小叶榕等高低不同的植物,使整体的水边绿植呈现出层次感,可以增添水景的趣味性。另外,可以在园林中栽培一些燕子花、地锦、鸢尾花等植物,从颜色搭配的角度使水景的色彩更加丰富。例如,青岛的城市公园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出于整体性的考虑,将水景作为一个整体部分,使之能完全与其他景观形成相互辉映的状态。
2.3山石与水景的自然搭配
相关人员在设计园林景观中的水景时,应该充分考虑山石在景观中的位置和排列方式,将水景与山石互相融合,使之成为大自然的一个简单缩影,更能使园林景观的自然美感被充分展现出来。特别是山石的沉稳和静态的特点与景观整体美感,搭配水景之后,更能将城市环境的特点展现出来[4]。设计人员在进行水景营造的过程中可以将山石与水景当成一个完整的部分,将景观山石、水岸等与水景进行相互融合以及穿插,使二者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在景观中加入驳岸和湖石,利用山石展现出不同的景物形态,在此基础上将水元素融汇进去,从沉稳与流动的和谐状态中展现园林景观的美感。可以在水景中放入一些不同形状的石头,使之能展现出自然的和谐感,并展现水景在整个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利用驳岸与水景的轮廓线形成的景观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能在这条主线上使得驳岸、山石、混凝土搭建的建筑等元素相互搭配,使其都成为水景的点缀物,达到水石交融的自然意境。这种营造方法能使园林景观中的'水景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成为城市生态自然圈的主要组成部分。
2.4营造水景的活力性氛围
从古到今,在人们的意识里,水是一切生命的源头。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水元素的活力性使其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元素展现一定的艺术氛围,使园林景观能切实的与城市的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娱乐需求等要素融合到一起,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园林景观中融入水元素不仅可以增添城市环境的美感,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其与周围的建筑物形成一定的联系,从整体的角度增加城市的活力感。可以利用园林景观当中的水景为基础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遵循物质之间的发展关系和能量的守恒规律[5]。设计人员可以在园林景观中加入一些舫、榭、廊等适合在水边搭建的建筑,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可以倚靠和观景的条件,采用从横向的角度对水景进行分割,从视觉的角度重新规划水面的空间,使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能与人们的视线相集合,使人们能从最好的角度感受水景的魅力,从而展现出水景的活力性。另外,要想使园林景观更加符合审美的要求,设计人员应该从水景的观赏性角度展开设计工作,使之能在园林景观的空间内将其最大化的观赏性展现出来。
3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情况已经成为了城市居民所重点关注的内容。水景作为园林景观的关键要素,其营造方法也成为了设计人员所重点研究的内容。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水景营造的意义,通过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水景与植物的相互融合,山石与水景的自然搭配以及营造水景的活力性氛围的方式开展园林景观中的水景设计工作。通过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的相关内容展开的一系列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永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J].居业,,(1):7.
[2]张璐.新常态下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J].山西建筑,,42(18):210-211.
[3]郑德承.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47(03):84-85.
[4]谢海波.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营造方法的探究[J].现代园艺,,(16):114.
[5]刘昇.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设计方法[J].现代园艺,2014,(4):3.
篇9: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矿区工作中的作用论文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矿区工作中的作用论文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虽然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自建国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毫无节制,不仅造成矿山资源被浪费,还对矿区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如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等[2]。如今我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矿区作为污染较为严重的场所,矿山企业需要及时加强矿区绿化工作,如通过设计建设生态园林景观,改善矿区自然环境,提高矿区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园林景观的概念及特点
生态园林景观主要是依据生态学、景观学等原则,通过配置植物和设计艺术景观等方式,确保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从而维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提高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环境[3]。生态园林景观主要具备以下两个特点:①观赏性,生态园林景观主要是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层结构的植物群落,确保植物群体所营造的环境能够充分与人类、动物及其他生物互动,确保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性,起到提高生态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作用[4]。②生态性,植物作为改善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植物配置,构建绿化实体,能够有效改进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建设生态园景观,可以在炎热的环境下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创造适应人类生活的环境[5]。
二、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矿山企业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均会对土地产生较大的破坏,因而引发地表塌陷,不仅影响植物生长,还可能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矿山企业在进行露天开采时,会破坏表层土壤,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而且我国煤矿开采的矸石主要以露天排放为主,长时间雷击会形成煤矸石废弃地,从而致使土地资源受到严重破坏[6]。
2气候环境恶化严重
由于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导致矿区气候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经常出现晴天灰尘密布,雨天泥浆满身的情况。根据对某矿区降尘量的统计,该地区年均降尘量高达200吨/km2,周边空气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根据相关统计可知,工业区绿地飘尘浓度非绿地飘尘浓度少10%至15%,目前矿区环境污染仍然为大气污染。另外水资源虽然也是矿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内容,我国本就属于水资源紧缺国家,加上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严重的污染,从而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的贫乏[7]。煤矸石废弃地主要是由于煤矸石长期堆放后所产生的危害土壤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等场所。煤矸石废弃地很容易出现煤矸石自燃情况,继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危害周边空气环境及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煤矸石还会产生酸性物质,酸化土壤,释放重金属,影响土地资源和植物的生长。
3矿区小气候形成
自然环境生态循环很容易受到人类的影响,如矿区生态环境则很容易受到生产云雾矿山建筑物的影响,导致出现改变,形成小气候。如矿山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排放废气废水,会致使该地区温度高于周边其他地区,继而形成小气候,而且该种小气候还会因为局部环流产生热岛效应。
4绿化配置及养护不合理
虽然目前矿山企业逐渐认识到矿区绿化环境的重要性,但由于在配置植物群落时没有严格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随意进行植物栽植,导致对矿山企业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如矿山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绿化效果,而将乔木栽植距离建筑物过近的地方,从而影响了建筑的采光和通风。另外不同性质的植物需要搭配好才能够发挥最佳的效果,如果随意搭配,不仅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还会对观赏性、生态性造成影响。除了进行植物的栽植外,植物的养护也非常重要,但有很多矿山企业虽然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进行绿化配置,但却忽略后期养护,从而导致绿化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造成较大的经济浪费。
三、矿区建设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
1吸收有毒气体
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排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如果在矿区周边栽植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能够有效改善矿区周边空气环境。根据调查可知,一般矿区周边植物叶片含硫量比其他地区的含硫量高5至10倍,因此植物叶片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且可以通过自身解毒功能将二氧化硫氧化。造成影响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硫的因素较多,如湿度,而如果在该地区设计建设生态园林景观,则能够有效增加空气湿度,从而有效提高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硫的含量,维护矿区生态环境[8]。常见的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主要有垂柳、银杏等。而煤矿生产所产生的氯气具有刺激的气味,一般呈现黄绿色,比空气重。氯气能够快速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对人类呼吸道造成伤害,矿山企业可以通过栽植女贞、悬铃木等吸收氯气的植物,防治氯气对人体造成损害。
2杀菌、降噪作用
矿山企业在开采矿产、运输矿产和加工矿产等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9]。而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可以吸附飞扬的粉尘,同时起到吸附空气细菌的作用,此时植物本身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杀死粉尘中包含的细菌和真菌,从而维护空气环境,常见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主要有雪松、玉兰等。另外生态园林景观还以有效起到降低噪音污染的作用,即通过搭配乔木、灌木等植物,减弱矿产资源生产所产生的声波。如植物叶片不规则能够促使声波来回反射,如果搭配不同类型的植物,则能够有效提高防噪效果。另外植物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人类需要的氧气,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
3滞尘作用
虽然一些灰尘不附带细菌和真菌,但仍然会影响空气环境及人们的正常生活。而植物叶面具有粗糙和多毛的特征,一些叶面还具有油脂状物质,能够有效吸附大气粉尘,如枇杷树、垂柳、灌木丁香、侧柏和圆柏等。另外植物叶片还能够阻挡风力,促使粉尘在风力较弱的情况下,落到地面上,从而有效起到滞尘作用。一般想要充分发挥植物的滞尘作用,应当采用排列林带的方式。
4观赏和绿化作用
现如今我国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工作,而通过建设生态园林景观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方式,另外生态园林景观所营造的绿色环境,能够有效改善矿区周边环境。生态园林景观除了能够具有生态效益外,还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即生态园林景观具有美观性和艺术性,能够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将文化、精神蕴含在其中,使其发挥除却环境保护之外的其它作用,体现高贵的价值和品质。矿山企业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除了要使园林景观起到改善自然环境的作用,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确保生态园林景观整体环境适宜人类的生活,并展现出灵动性、新鲜性。如矿区生态园林景观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达到营造矿区生态工业园的作用,如刺槐春叶为嫩绿色、春花为白色、秋叶为少量黄色,枫杨叶为绿色,秋叶为红色。生态园林景观能够有效降低周边环境温度和噪音,避免人类因为温度过高和噪音过大,而产生暴躁的情绪,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而且生态园林景观的美观性还能够有效提高职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5提高经济效益作用
矿山企业通过设计建设生态园林景观,能够有效改善矿区自然环境,同时起到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作用,继而提高生产效率。矿山企业需要结合生态学、美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综合设计矿区生态园林景观,确保全面发挥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有效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矿区生态园林景观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1矿区生态园林景观的特点
矿山企业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矿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土地条件等进行植物的栽植,并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型植物的分析,如植物的观赏价值、生长习性、生态效益等,即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矿区的地理环境、矿业特点、建筑风格等,设计符合当地文化的园林景观,并选择适应性强、栽培简单、色彩配搭合理的植物作为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和文化。矿山企业需要强调生态园林景观绿化功能和防护功能的重要性,确保为矿区营造良好的环境。矿区生态园林景观需要具备绿化作用和维护职工心理健康的作用,确保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职工生活质量,充分发挥生态园林景观的`作用,并避免对人流、车流量、路线等造成影响。另外矿区生态园林景观应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对于不同区域的景观设计需要具备不同的特点,从而展现出较高的观赏性。矿区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需要注重引导和分割空间的效果,确保与矿区建筑相映。如树列可以采用简单树列形式和混合树列形式,确保植物配置符合环境要求和造景要求。
2矿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可持续性原则
矿山企业需要加强对绿色植物的应用,确保生态园林景观呈现出丰富的自然色彩,提高生态效益。由于矿区受到人为破坏较为严重,通过提高矿区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能够有效缓解矿区人为破坏所带来的影响,使其呈现出自然和谐的美感,确保人、建筑、植物等相互协调。
(2)适用性原则
矿区不同区域所受到的破坏存在些许差别,如土地破坏严重、空气污染严重等,因此矿山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性质,选择合适的植物,确保植物发挥最大功效,有效改善自然环境。
(3)整体美观性原则
矿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具备简洁性、体现建筑风格等作用,一般需要以常绿树种作为整体背景,并选择不同季节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点缀,如搭配黑松(墨绿色)、火炬树(叶绿色,秋叶红色)等,有效提高生态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性。另外植物配置需要层次感,避免出现地面裸露的情况,并使植物与周边建筑相辉映,促使其不仅可以单独成景,且组合后提高整体美观性。
五、矿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1布局方法
矿区生态园林景观常见的布局方法主要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布局比较简单,且能够与矿区文化和生产相辉映,能够有效掩盖矿区建筑的缺陷。自然式布局方法主要是营造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绿地场所,且形式表现多样,一般适用于矿区外围。而混合式布局方法的应用比较常见,能够依据矿区不同区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布局方法。
2绿化方法
矿区生态园林景观划分区域主要可以分为矿前区、生产区、行政区、居住区等,对于不同区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和绿化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矿前区可以设置为小型游园,通过合理搭配广玉兰、枇杷、女贞、月季、蔷薇等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生产区则需要加大对花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应用,选择滞尘作用、杀菌抗菌作用强的植物。行政区和居住区则需要结合职工的心理需求,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绿化美观性,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
六、结束语
我国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无节制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矿区环境破坏严重。为了有效改善矿区自然环境,矿山企业需要加强设计建设生态园林景观,发挥生态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有利于改善自然环境,促使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建,胡国长,王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景观营造及其模式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90-11793.
[2]刘媛媛,蔺银鼎,李晓利,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的生态稳定性问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87-1291.
[3]王东梅.大庆油田矿区环境设计与应用——以西城区街道绿化为例[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03:17-21.
[4]曾先峰.资源环境产权缺陷与矿区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影响机理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05:47-52.
[5]魏丽.山西省煤矿企业矿区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探讨[J].现代园艺,2014,10:161.
[6]石德岭,张军海.宜居华北油田绿色生态矿区——华北油田公司绿化建设工作纪实[J].国土绿化,2014,07:12-19.
[7]杨青松,钱耀东,赵春芳.园林式道路景观设计及施工研究——以山西联盛农业生态园柳石、张杜道路景观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4,06:114-119.
[8]赵康杰.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民利益保护——以山西平朔矿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4:435-439.
[9]冯文枝.浅析北方矿区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3,20:159.
【水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相关文章:
1.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3.生态园林实习报告
10.低碳环保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