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2025-01-18 10:25: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c5432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篇1: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诲女知之乎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小题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说明什么道理?(2分)

【小题5】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生气,发怒 (2)迷茫,迷惑 (3)通“汝”,你 (4)通“智”,聪明,智慧

【小题1】(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在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小题1】任重道远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用法。比如:(3)“女”为“通假字”,同“汝”;(4)“知”为“通假字”,同“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知是了解的意思,而表转折”,有时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省略成分等。翻译(2)句时,注意“齐是看齐的意思,省是反省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成分(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意思相近即可)围绕句子的翻译意思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写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意思为“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为什么?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原因的能力。

点评:分析“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在读懂此句意思的基础上,联系前后文,分析出原因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为“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借松柏之后凋说明的道理:让我们想到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道理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懂得的道理,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懂得的道理。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然后再谈我们懂得的道理。

【小题1】试题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自私地对待别人,学会奉献、学会像雷锋叔叔一样为别人着想多一点,培养自己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学会多多献出爱心,为别人多考虑,对自己少私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联系实际来谈启示。比如本道题,就应该先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然后再谈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

篇2: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论语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____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__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教育家。

2.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④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儒家,春秋,思想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①生气,发怒 ②真诚,诚实 ③迷惑 ④“女”同“汝”,你

4.①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②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5.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启迪:告诫我们要有谦虚、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智慧的表现。譬如在学习上,我有不懂的就问,不会的就学,这样在期中考试中才取得了理想的成绩。(答案不唯一)

篇3: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篇4:文言文《论语》《童趣》选段阅读习题及答案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数十,驱之别院。

1.解 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

②鞭数十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观之,兴正浓

D.鞭数十,驱之别院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三句中任选二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②用鞭子打

2.B

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③ 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都被它吞了进去。

4.“略”。(言之成理即可)

篇5:《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⑦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说一悦,愉快、高兴。

(2)旧(知识)

(3)有害

(4)刚强、勇毅

2.(1)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2)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他人。(意对即可)

3.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写出四个即可)

4.“略”。抄写句子无错误,言之有理即可。

篇6:短篇阅读习题及答案

短篇阅读习题及答案

①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

②我们不可能也绝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世,作为人,必须有所承受,承受我们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语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这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与煎熬。我们承受着,承受着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

③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收敛;是为寻求迸发所做的自我蓄结。

④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而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⑤生为人,我们需要承受,也只有承受。

1.用|标出全文的结构层次。(直接标在下面的序号中)(3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结合上下文说说②段画线句子中风霜雨雪与鲜花硕果不能互换的原因。(2分)

3.分析本文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2分)

4.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2分)

5.根据全文内容,你为这篇文章拟写的标题是 。(2分)

答案:

1.(3分)(每处1分)①|②|③④|⑤

2.(2分)(答对1点的满分,答出2个以上要点加1分)

①保持行文思路一致,与上下文的恶意与善待苦涩而美丽先从负面说,再从正面说的顺序相照应。

②先后顺序不同,读文时得到的心理暗示也不同。后说风霜雨雪容易带给人前途未卜的心理暗示;后说鲜花硕果容易带给人前途光明的心理暗示。

③表明先有风霜雨雪,才能换来鲜花硕果的哲理。

3.(2分)比喻论证(答成道理论证得1分)

4.(2分)①比喻贴切 ②句式整齐 ③用词讲究 ④语言严密(未举例扣1分)

5.(2分)示例:承受

篇7:《论语》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九则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谓能养( )

②游必有方( )

③德不孤,必有邻( )

④君子喻于义( )

3.“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行为准则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①奉养  ②去向  ③亲近,做伴  ④明白,懂得

3.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到日常的侍奉上,关心父母衣食冷暖,关注父母健康状况。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实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子女远游可日行千里,但重要的是子女心中要有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

4.君子以“义”行天下,心境平和而无限宽广;小人追逐私利,处心积虑,患得患失。

5.围绕现实生活,谈到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即可。

(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篇8:《论语》阅读答案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

答案: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噪声污染阅读习题及答案

2.《游子吟》习题阅读及答案

3.《聊斋志异》阅读习题及答案

4.论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5.《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6.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7.桂林山水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8.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

9.小小的善阅读习题及答案

10.《童年》习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论语阅读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