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习题及答案
“qshuangq”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诗》习题及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诗》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诗》习题及答案
《诗两首》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了( )
A、劝说的口吻 B、教训的语气
C、激昂的语调 D、激动的语态
2、《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
A、田间小路 B、林间大路
C、人生之路 D、河边小路
二、填空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_________(填作者名)被流放的日子里。
2、《未选择的路》是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
________。
3、当感觉到生活欺骗了你时,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1、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后面的题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⑴ 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诗中加粗的词语。
瞬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⑴ 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粗的词。
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⑶ 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二、填空题
1、普希金
2、美国 弗罗斯特 哲理诗
3、镇静 乐观
4、未选择的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三、阅读题
1、
⑴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暂时间。
怀恋:怀念、留恋。
⑵ 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个人感受略,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具体说明)
2、
⑴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⑵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⑶ “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⑷ 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篇2:木兰诗课后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课后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一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解释加点词:
⑴策勋十二转 ⑵赏赐百千强 ⑶可汗问所欲 ⑷愿驰千里足 ⑸出郭相扶将 ⑹著我旧时裳 ⑺雄兔脚扑朔 ⑻雌兔眼迷离 ⑼双兔傍地走 ⑽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一词多义:
⑴帖 ①昨夜见军帖 ⑵将 ①将军百战死
②对镜帖花黄 ②出郭相扶将
三、划分朗读节奏: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辨析下列词的古今意义:
⑴阿爷无大儿 古义:__,今义:__⑵双兔傍地走 古义:__,今义: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⑵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⑶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⑸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⑹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⑺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⑻“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改为陈述语气。
⑽用原文填空:
①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
②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
③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______
④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___
⑤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____
⑾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双兔傍地走( )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③木兰当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⑿出自本文的成语 ,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
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答案
一、⑴记功;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⑵有余 ⑶想 ⑷希望 ⑸外城;扶持 ⑹穿 ⑺动弹 ⑻眯着眼 ⑼并排跑 ⑽怎么
二、⑴①文告 ⑵①带兵的人
②通“贴” ②搀扶
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⑴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⑵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五、⑴①夸张 ②对偶 ③排比 ④对偶
⑵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⑶A
⑷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⑸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⑹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⑺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意近即可)
⑻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⑼反问。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⑽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⑤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⑾①A “走”古汉语中,做“跑”讲。雌兔和雄兔紧贴着地面奔跑。“走马观花”即“跑马观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走味”是失去原味。“车刚走”的“走”是“离开。”“走漏”即“透漏”出。
②B “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解为“怎么”。A、C、D、中的“安”,依次为“安定”、“怀着”、“安置、设置”。
③B “当护织”和“当着大家”中的“当”,都是“面对”的意思。其作的分别为“充当”、“主持”、“相配”、“相称”之意。
⑿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课后习题二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篇3:《木兰诗》课后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课后习题及答案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hí( ) 阿zǐ(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4.填空。
1).《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和《 》。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7).诗中的“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8).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一句诗文。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
10).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
11).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qing)的句子
1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
1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14).最能表现木兰做为中国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是:, ;,
15).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 。
16).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
17).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子 , :
18)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5.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6.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策勋十二转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6.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7.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zhù jiān jì tuò xūn cì 鬓 辔 朔 雌 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对着 ) 昨夜见军帖(军中的文告)
旦辞爷娘去(早晨) 万里赴戎机( 战争 )
著我旧时裳( 穿 ) 安能辨( 怎么)( 辨别 )我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4.填空。
1).《木兰诗》选自 宋 朝郭茂倩(人名)编的《乐府诗集》,这是 南北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不慕名利 的女英雄形象。汉乐府中的“双璧”指的是《乐府诗集》和《 孔雀东南飞 》。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西……南……北……
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7).诗中的“将军……壮士……”一句,用 对偶 和 互文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8).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诗文。
9).描写木兰出征后思念亲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10).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
11).描写木兰回到家中的心境(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qing)的句子
开……. 坐……. 脱…… 著……. 当…… 帖……. 六句。
12).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 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
1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14).最能表现木兰做为中国女性淳朴(勇于献身,不慕荣华,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性格的句子是: 可汗问所欲,……送儿还故乡 。
15).夸张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16).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句子: 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17).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子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8)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6.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策勋十二转
篇4:《木兰诗》课后习题答案
《木兰诗》课后习题答案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一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篇5:木兰诗课后习题答案
木兰诗课后习题答案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本题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复述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要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散文失去诗味。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篇6:《木兰诗》课后习题附答案
(一)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段意。
2、填出相应的动词:
⑴ 描写爷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阿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描写小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描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选出正确的一项( )
A、表现了木兰立功受赏、骄傲自豪的心情。
B、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C、表现了木兰不图荣华富贵的朴素心理。
4、选段运用了( )修辞方法。
A、比喻;B、排比;C、拟人;D、对偶;E、反问
(二)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为画线字注音。
⑴ 溅溅( )⑵ 胡骑( )⑶ 燕山( )
2、解释下列诗句中画线的'字词。
⑴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⑵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 朔气传金柝
3、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4、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
5、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
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
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
6、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参考答案】
(一)
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及对木兰的赞颂。
2、⑴ 扶将;⑵ 理;⑶ 磨;⑷开、脱、著、理、帖
3、B
4、ABDE
(二)
1、⑴ jiān ⑵ jì ⑶ yān
2、⑴ 水流声⑵ 过⑶ 北方
3、B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庭若飞
5、C
6、A
7、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8、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9、A
篇7:皮实的诗阅读习题与答案
皮实的诗阅读习题与答案
皮实的诗
王蒙
1979年冬,我首次遇到吴祖光兄,还是在法国驻华使馆的一次请宴上。但见他头发虽已花白,仍然神采奕奕,风度翩翩,一脸的喜气;与其说是像劫后余生,不如说是像漫游归来。
自我介绍后,我赞道:您可真精神!
祖光答曰:咱们这样人,皮实!
地道的北京话。皮实的实,读轻声。
皮实,善哉斯言也。我的解释便是援引北京旧日卖布头自卖自夸的顺口溜,叫道:经铺又经盖,经洗又经晒,经拉又经拽,经蹬又经踹,您说皮实不?
后来诅光应我请求给我题写了皮实二字,我裱起来,悬挂在寒家的厅堂里了。
最近又读到祖光在五七干校就读深造期间写的一首打油诗,为之拍案叫绝。诗云:
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
今试析之:眼高于顶者,有眼光、有志向、有格也。实是那段时期命如纸的根源。
生正逢时以至此,诗眼是正字。叫做不偏不倚,您真赶上点儿了。祖光告我原写生不逢时,后改不为正;改得好,着此一字,尽得风流;着此一字,尽得皮实之要领。着此一字,便有几分铜豌豆的英风豪气了。
行船偏遇打头风。第三句接得平平。
不到黄河心不死突然翻上来了,石破天惊了,诙谐中显示出慷慨悲歌的火热来了。
行船句与不到句,孤立看来,都是俗滥之句,把这两句这么联起来,便化腐朽为神奇了。命如纸也罢,以至此也罢,打头风也罢,既然生逢其时,便要皮实到底,直到黄河之清,直到中华振兴腾飞之日,壮矣哉!还要继续皮实下去呢!
正是:莫道打油成一笑,皮实深处气凛然!
写于1986年9月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对吴祖光的外貌勾勒看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B.吴祖光说咱们这样的`人,含有一种自谦而又自怜的心情。
C.文章虽未对吴祖光生平事迹作详细描写,但从文中仍可看出吴祖光慷慨、凛然的形象。
D.不到黄河心不死表明吴祖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
E.作者对吴祖光的皮实怀有深深的敬意。
17.文中说后改不为正;改得好。作者为什么称赞改得好?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
18.皮实代表什么?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分)
19.文中说把这两句这么联起来,便化腐朽为神奇了,对此你是如何体会的?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阅读答案:
16.BD(B.自怜的说法错误,D.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分析错误)
17.作者高度赞扬了改的思想价值:生不逢时有对客观现实的牢骚(1分),正有对自己的信心(1分)。正字体现了高远的志向、永恒的追求。(2分)
18.勇于和逆境抗争,不向命运低头(2分),为真理为祖国奋斗到底(2分)
19.体现了吴祖光具有的崇高精神境界,那就是勇于和逆境抗争,不向命运低头。文中提到五七干校,生不逢时都暗示了吴祖光人生中的艰难背景,但眼高于顶生正逢时不到黄河心不死等以及他的外貌,都体现了其人格精神与品质。社会生活中,像他这样的(列举例子加以简说)。(若从诗句化腐朽为神奇的角度探究也可)(共8分,理解句子意义作为探究点2分,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2分,列举现实中恰当的例子,现象2分,对此作出分析2分)
篇8:外国诗习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诗两首习题精选及参考答案
文笔精华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
自主积累
1.给加黑的字注音。
虔信( ) 瞰( )望 深邃( ) 潺潺( ) 黝( )黑 河畔(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wèi( )藉 xiánɡ( )嵌 晨xī( ) qī( )清
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黑的词。
(1)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深邃:
(2)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瞰望:
4.文学常识填空。
《祖国》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国诗人;《黑人谈河流》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__国诗人,他被称为 __________。
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读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光;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看着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5.诗人是怎样来表达对祖国的奇异爱情的?
6.诗歌的第二节和第三节各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7.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对祖国的爱情是奇异的?
8.这首诗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歌的写作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二)课外拓展
我 也
——兰斯顿·休斯
我也歌唱美国。
我就是那肤色较黑的弟兄
当客人来访,
他们便让我到厨房吃饭。
可是我笑了,
吃得很香,
长得很健壮。
明天,当客人来访
我将坐在餐桌旁。
到那时,
没人敢
对我讲,
“去厨房吃饭。”
此外,
他们将看到我是多么漂亮
从而感到羞惭——
我,也是美国。
10.“他们让我到厨房吃饭”反映了当时美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11.“明天,当客人来访,我将坐在餐桌旁”这几句诗歌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12.怎样理解“我,也是美国”?
中考链接
(一)阅读链接(山东省高青县中考题)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 上用以辟邪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 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13.作者给宁坤的画是否达到了他的要求?为什么?
14.在作者看来,昆明的雨季有何特色?试简述。(不超过20字)
15.“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如果让你为家乡作一幅画,要求画出你家乡的特点,你会画什么?题写什么?试模仿第5、6段所用写法,描述你的画。
(二)新题链接(20山东省高青县中考题)
17.为下面的消息写一则标题(不超过25字),写在横线上。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联合国负责人道救援事务的副秘书长扬·埃格兰1月3日在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地区和亚齐省的遇难人数可能会增加数万人。埃格兰说,印度洋海啸的遇难人数迄今已经突破15万人,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上升。有些人虽然目前侥幸存活,但由于药品紧缺,他们可能因一些常见病死亡。
标题:
创新写作
18.本单元所学的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请为这首诗写一篇鉴赏性的文字,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qián kǎn suì chán yǒu pàn
2.慰 镶 曦 凄
3.(1)深奥。(2)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4.《莱蒙托夫诗选》 莱蒙托大 俄 休斯 美 “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5.诗人开篇先表现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然后,罗列了—系列具体可感的形象,借对它们的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由衷的热爱。
6.第二节描写了俄罗斯草原的凄清沉静和苍茫的夜色,第三节写了农人生活的欢乐。
7.因为作者对祖国的爱,自己的理智也战胜不了它,其他任何感情难以替代,它能激起我的慰藉和幻梦。
8.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9.这首诗没有写惊心动魄的事件或不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这告诉我们,平平淡淡才是真,应该从平淡中发现美。
10.说明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白人们极端歧视黑人,连吃饭也不愿和黑人一起。
11.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平等,要为黑人赢得民主、平等的愿望。
12.虽然我们黑人是被贩卖到这里的,但我们为美国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也应该得到应有的权利。
13.达到了。多雨是昆明气候的一大特色,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又正是昆明雨季的特有现象与特有产物。
14.昆明雨季长但不连绵,气压不低,明亮、丰满。
15.昆明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
16.(略)
17.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已突破15万
18.(略)
篇9:习题及答案
两则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及答案
第一套
语言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差可拟
(5)去后乃至 (6)太丘舍去
(7)入门不顾 (8)与友期行
(9)时年七岁 (10)尊君在不
(11)相委而去 (12)下车引之
2. 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3.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待君/久不至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元方/人门/不顾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
(2)《陈太丘与友期》:
课内精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9、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2.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外选读・故事两则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③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④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⑤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狰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⑥。(选自《宋学士文集》)
陆少保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⑦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⑧不买。子侄以为言⑨,元方日:“不尔⑩,是欺之也。”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窃:暗暗地。②已:止,罢。③已而:过后。④曷:何,怎么,为什么。⑤依,投靠。⑥恬若不见:安然得好像没有看见土偶。⑦直:通“值”,价钱。⑧遽(ju4)辞:立即推却。遽,急促。⑨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⑩不尔:不这样。
13.翻译下列句子。
(1)曷不听其所为?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不尔,是欺之也。
14. 简析这两则故事的选材和立意。
15、请举出与这两则故事类似的古人事例各一个,各用一句话概述。
思考探究
16.两篇文章同是刻画儿童形象的,但写法却不尽相同,你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第二套
[课时训练]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朝代)人___(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地点“____”人物____事件“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
公欣然曰( ) 太丘舍去( ) ...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
柳絮( ) 无奕( )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阅读诗歌《春雪》,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 ,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八、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
九、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二)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 “举...
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
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释加点的字。
遗( ) 夜书( ) 说( ) 尚明( ) 以治( )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
(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
[注释] 秦青、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衢(qú):大路。
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 )
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 .
C、抚节悲歌:把住 .
D、响遏行云:阻止 .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薛谭学讴于秦青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B、饯于郊衢 有过于江上者 ..
C、未穷青之技 其邻人之父亦云 ..
D、人皆贺之 放之四海而皆准 ..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薛谭乃谢求反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
B、其邻人之父亦云 响遏行云 ..
C、自谓尽之,遂辞归 停数日,辞去 ..
D、(歌者)贵在中节 抚节悲歌 ..
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套答案
1.(1)家庭聚会 (2)不久,一会儿 (3)??的样子 (4)相比 (5)于是,才(6)放弃 (7)回头看 (8)约定 (9)当时 (10)通“否”(11)丢下、舍弃(12)拉
2.B 3.C 4.(1)谢太傅 (2)陈太丘 (3)客人 (4)陈太丘
5.例如:第(3)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6.(1)无奕女咏雪的佳句博得谢太傅的赞赏(2)元方将父亲的友人驳斥得理屈词穷
7.(1)向空中撤一把盐差不多可以和白雪纷纷相比。
(2)还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
(3)(约定)正午不来,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节。
8.温馨和谐。 9.如“鹅毛大雪”等。 10.(1)惭愧。 (2)轻视。
11.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友人――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12.做人要明礼、守信;为人要不卑不亢,敢于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等。言之成理即可。
13.(1)怎么不就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
(2)在长明灯的照映下拿起书来读。
(3)不这样说出实情,那是欺骗人家。
14.《王冕读书》选取王冕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表现了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陆少保卖宅》选取陆少保卖宅失败的例子,表现他具有诚信的美德。
15.例如:(1)匡衡凿壁偷光。 苏康映雪读书。 (2)北宋诗人晏殊在考试中遇到与自己做过的题目相同,竟要求换题。
16.可从文章写法、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分析。
第二套答案
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 四、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雪就像什么?” ?(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6.略
(二)、7.七言绝句 咏物诗 8.拟人、比喻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
八、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九、(一)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8. 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信上。 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 9.寓意: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三)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 14.寓意 :学无止境。 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诗》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0.高中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