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
“vs005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
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那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呢?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
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专断型
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
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
溺爱型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
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
忽视型
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
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篇2: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有哪些影响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有哪些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四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冷漠型和放任型。那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有哪些影响,下面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形成的关系。请看:
1、冷漠型的父母和敌意型的子女:
父母只关注子女的吃穿,认为把子女养大成人,就让子女感激不尽了,忽视了子女精神和情感的需要,无视孩子的独立性,看不出孩子哪好?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得不到同情、理解和支持,体验不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得到的是训斥、埋怨、讽刺、挖苦。
自我中心型父母:社会上有一定地位,注重自我发展,认为孩子累赘,信奉自己的生活准则,社会道路确实可行,对孩子的做法采取否定的、否认和拒绝的方式。
如:孩子遗民、买断母子关系等等。
孩子从小与父母无心灵沟通,子女与父母之间不能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泛化,扩展到孩子自身的关系中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爱,更不会表达爱,会有无价值感和无力感,易自卑,在许多事情面前彷徨、犹豫、退缩,对自己的表现愤怒、怨恨的心理。
2、专制型的父母和顺从型的子女:
专制型的父母在家里享有至高权威,过分主观和武断,笃信自己的权威和能力,万分严厉,缺少宽容,过高的期望,太多的限制,过多的不允许,为自己设计目标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这样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易形成胆小、顺从、被动、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也不敢表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更不可能表现自己的'不满和反抗;会看人脸色行事,在人际关系中会遇到困难,但自身追求高成就动机,把父母对他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要求,过分追求完美的标准,因而容易自责、自罪和无休止的自我反醒,内心会很痛苦、很压抑。
3、保护型的父母和依赖型的子女:
过反保护,过分担心,忽略了不摔跤的孩子是不会走路的,丧失了孩子的自我独立性,父母给予孩子的是窒息性的爱,一般这样情况的单亲家庭易出现这种状况。
孩子易养成自我中心化,只是索取,不懂得付出,不会关心和体贴他人,只是被动的依赖,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长大后走向社会时会有无力感,进而深深的自卑,很难与人融洽相处。
而且被父母过度保护下的子女将来不会负责任。
4、痛苦型的父母和愧疚型的子女:
听到父母对自身状况的描述,孩子会产生内疚和罪恶感,父母以受难方式,以自己的痛苦引起孩子的内疚,孩子就会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这样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就会缩手缩脚,小事也易自责和反醒,习惯于放弃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5、离心型的父母和抑郁型的子女:
貌合神离的父母,孩子会认为父母吵架的是因为他,孩子易养成抑郁、痛苦的性格,孩子将来对家庭产生鄙弃和失望的心态,影响成年以后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对异性产生玩世不恭的态度。
总之,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家长应该做民主型的家长,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长大!父母应该提醒自己如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
篇3: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父母教养方式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父母通过具体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对儿童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而且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动在父母的周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如果师之以范,教之得法,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干涉因子,小学生学习习惯中的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四个因子以及总的.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的结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
(二)学习习惯就是学生在后天的长期学习过程中,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包括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而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四、课题解决的问题: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二)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儿童会通过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给他们的教育影响,形成并获得了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的行为习惯,并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父母更多的教育、照顾他们,教育方式对他们的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三)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实践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负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人格健康发育。
(四)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使父母明白民主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责任心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责任心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中,放任性
尤为不利于小学生责任心发展。
(五)通过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在认知、社会化、人格、责任心发展方面的影响,得出了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教养方式,而且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责任心发展的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运用图书查询,上网查资料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二)问卷调查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横沟中心小学118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三)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研究工作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有教育科研指导改革实践,用教改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科研。
八、具体读书安排:
(一)书目单:
《儿童发展心理学》 王新明著
《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巫惠如著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印小青著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 陈陈著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王丽,傅金芝著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 毛卫民著
(二)主要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经常做读书不急,写心得体会。每天固定的时间阅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
(四)读书安排:
12月,阅读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模式,掌握儿童发展心理;
20xx年1月,阅读学习《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熟悉了解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方式方法。
20xx年2月,阅读学习《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关系;
20xx年3月,阅读学习《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探索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
九、预期成果:
(一)读书笔记完成时间:
月,完成《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20xx年1月,完成《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与训练》的读书笔记;
20xx年2月,完成《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的读书笔记;
20xx年3月,完成《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综述》的读书笔记;
(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具体时间:
2012年12月-20xx年1月,完成对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分析 20xx年2月-20xx年3月,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分析。
20xx年4月,完成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习惯养成内在关系进行分析;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被试与取样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依据王新明、巫惠如对小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维度分类自行设计),对东海县某中心小学三年级三个班级的118名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118份问卷,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90.68%。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运用图书查询,上网查资料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2)问卷调查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参阅EMBU自行设计)和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对东海县某中心小学118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3.研究工具
(1)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参阅由岳冬梅等人经过测试和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自行修改与设计,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维度: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度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维度: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与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该量表由被试独立完成,题目计分方式为:回答“从不”记1分,“偶尔”记2分,“不确定”记3分,“经常”记4分,“总是”记5分。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不同侧面题目的得分相加,分别得到不同方式的总分。某侧面分数越高表明父母教养其子女此方面的程度越深。在本研究中,存在不足,由于小学三年级被试对部分题目不能完全理解,可能会影响某些题目的回答效果。另外,这几年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本问卷中有少许几题是关于兄弟姐妹的,可能不太适合独生子女回答,但是考虑到这几题属于“偏爱被试”这一维度,如果删去,可能会影响到问卷的信度或效度,所以保留这些题目,只是在计分方式上稍作修改。
篇4: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从事学习及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量,其本身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至关重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父母教养方式同子女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作 者:李丽 陈庆良 洪明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系,贵州,贵阳,550001 刊 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20(4) 分类号:B845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父母教养方式 相关篇5:青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进步,青少年躯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是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发生率逐年上升。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其出现心理疾病[1-3]。鉴于前人研究多采用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来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研究则以确诊为心理障碍患者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铜川矿务局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的7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名,女47名,年龄13~19岁,平均(16.7±1.25),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的有22例,高中以下的有56例,他们的心理障碍分布如下:精神分裂症的有15例,强迫症的.有5例,焦虑性神经症的有22例,抑郁症的有17例,恐惧症的有5例,社交恐怖症的有14例。所有诊断均由精神科医师做出。为了便于分析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了78例健康被试组成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13~19岁,平均(15.8±1.34)岁,两组均自幼与父母共同生活。
1.2 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正常人群和心理障碍患者进行统一施测。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每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4];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由岳冬梅等人修订,其中有反映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58个项目),反映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57个项目)[5]。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录入和分析。
2 结果
我们分别对两组被试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详见表1~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除“敌对”因子外,疾病组在SCL-90其他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在“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上,对照组均显著高于疾病组,在父母“惩罚严厉”、“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上疾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出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的父母较多采用“惩罚严厉”、“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较少采用“情感温暖”这种积极的教养方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3,6]。父母给予子女情感温暖,就会使子女产生愉悦的情感,会让他们更加的接纳自我,反之,如果父母对子女持有拒绝、控制的态度,会造成子女自卑、焦虑、退缩、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或反社会行为。另外,如果父母过分保护和偏爱子女,会使子女形成依赖性人格,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最后,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惩罚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而在子女遇到困难时不能给予即使有效的帮助也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4 参考文献
[1] 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格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5):276.
[2]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
[3] 蒋 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7(1):72.
[4]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2.
[5] 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1(2):213.
篇6: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恋人格问卷,对武汉2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恋人格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恋人格有显著相关关系;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与显性自恋有显著正相关;父亲的.消极教养方式与隐性自恋有显著的正相关.2)父亲温暖理解、母亲严厉惩罚对显性自恋人格有预测作用.3)父亲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可预测隐性自恋人格.
作 者:尚修芹 洪何露 张燕 作者单位:430079,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刊 名: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ISTIC英文刊名:NERVOUS DISEASES AND MENTAL HEALTH 年,卷(期): 6(5) 分类号:B84 关键词:大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显性自恋 隐性自恋篇7: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以确诊为心理障碍的78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疾病组和正常组在SCL-90和EMBU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关键词:心理疾病;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进步,青少年躯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是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发生率逐年上升。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其出现心理疾病[1-3]。鉴于前人研究多采用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来考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研究则以确诊为心理障碍患者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铜川矿务局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的7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名,女47名,年龄13~19岁,平均(16.7±1.25),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的有22例,高中以下的有56例,他们的心理障碍分布如下:精神分裂症的有15例,强迫症的有5例,焦虑性神经症的有22例,抑郁症的有17例,恐惧症的有5例,社交恐怖症的有14例。所有诊断均由精神科医师做出。为了便于分析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了78例健康被试组成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13~19岁,平均(15.8±1.34)岁,两组均自幼与父母共同生活。
1.2 方法: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正常人群和心理障碍患者进行统一施测。SCL-90共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每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4];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由岳冬梅等人修订,其中有反映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因子(58个项目),反映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因子(57个项目)[5]。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录入和分析。
2 结果
我们分别对两组被试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详见表1~2。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除“敌对”因子外,疾病组在SCL-90其他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发现在“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上,对照组均显著高于疾病组,在父母“惩罚严厉”、“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上疾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出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的父母较多采用“惩罚严厉”、“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较少采用“情感温暖”这种积极的教养方式。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3,6]。父母给予子女情感温暖,就会使子女产生愉悦的情感,会让他们更加的接纳自我,反之,如果父母对子女持有拒绝、控制的态度,会造成子女自卑、焦虑、退缩、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或反社会行为。另外,如果父母过分保护和偏爱子女,会使子女形成依赖性人格,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最后,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惩罚甚至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而在子女遇到困难时不能给予即使有效的帮助也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4 参考文献
[1] 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格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5):276.
[2]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21(6):553.
[3] 蒋 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7(1):72.
[4]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2.
[5] 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1(2):213.
[6] 宫翠峰,李 涛,薛秀梅,等.青少年心理疾病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0(2):152.
篇8:青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摘 要:目的:研究以确诊为心理障碍的78例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疾病组和正常组在SCL-90和EMBU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拒绝、过分保护和偏爱等消极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危险性。
篇9:塔式起重机按安装方式分类有哪些?
塔式起重机按安装方式分类有哪些?
按安装方式分有快装式塔机、自升式塔机和内爬式塔机
⑴快装式塔机本身带有专用拖行和架设装置,可以把臂架和塔身折叠起来,实现整体拖运;到工地后,又可很快将它立起来,所以更准确地说应该叫作整体拖运快速安装塔机,
⑵自升式塔机的塔身也是由标准节拼装起来的,实际上也是拼装式塔机的一种,
但是它还配有顶升加节系统,装好以后它可以随时顶升加节升高,这一特点更为突出。自升式塔机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附着,可以升很高,因而特别适应于中高层建筑和桥梁建筑,是我国现有塔机中唱主角的塔机。图3-3为附着式塔机示意图。自升式塔机都是上回转式,因为它要附着,不容许塔身回转。
⑶内爬式塔机的塔身同样也由标准节拼装而成,在其底部有一套专用的井道爬升装置,它就可以沿井道爬得很高,送料高度可以很高,但不必加很多标准节。而且它处于建筑物内部,故工作回覆盖面较大。图3-4为内爬式塔机示意图。内爬式塔机的缺点在于爬升和拆塔操作都比较困难,因而不像自升式塔机用得那么多。
篇10: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
周丽婷(绥化学院 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摘 要: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反映了父母与子女交往的实质。以安达市曙光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调查和研究为例,对大班家长进行非结构型访谈,采用查阅文献、发放调查问卷、与家长当面访谈的方法。对当今家庭中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进行追踪和调查,从中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教养方式的问题。并由此得出,父母应该建立怎样的教养方式才能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挥其重要作用。
【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相关文章:
8.教养散文
9.教养工作总结
10.会议通知有哪几种方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