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合理分配利润
“hsx12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合理分配利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合理分配利润,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合理分配利润
获得利润显然是公司的一项庄严使命,所以对所获得的利润绝不能滥用,要保留一些作为继续生产的资本,一部分用以改善从业人员的生活,一部分用来扩充或更新公司的设备,另一部分用来促进社会福利。经营者若能抱持这种理念来从事企业经营,则员工薪水和投资利润,都将能获得社会源源不绝地供应。那么公司对社会贡献越大,相对的也就能从社会获得更大的报酬。
相反如果太斤斤计较于获取利润,而不做与所获利润相对称的社会投资,企业就无法获致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旦我们工作不受社会欢迎,便无法期待社会的回馈;利润亦将逐渐减少,
――松下幸之助谈企业利润分配
背景分析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与社会存在着“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个人或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他(它)就有权向社会索取与贡献相对称的价值,当贡献的价值总量大于索取的价值总量,那么,社会价值就累积增加,社会则发展进步。
价值索取以价值贡献为前提。没有贡献,则无从索取。因此,企业要获得良好的利润回报,必须先向社会贡献价值。价值贡献不仅局限于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而且包含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水,促进技术与科技的进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基业长青的企业,必然是与国家、社会、国民利益和谐相融、互为一体的组织。只有利益分配合理,才可实现稳定而长久的发展。
行动指南
企业利润的分配不可偏重于某一点,而是要根据企业实情在有所倚重的前提下力求和谐分配。
篇2:《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5月16日:责任感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难免会遭遇失败和挫折,在公司业务的推动上,从普通职员到课长、部长、社长,没有一个人能保证绝不犯错,虽然有严重性的差别,但失败的滋味是每个人都得尝试的。可是有些人不明了这个事实,一味地害怕失败,或是在失败时拼命推卸责任,找借口归咎于别人,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我认为失败时最重要的课题不在于找出谁是谁非,而是立刻把责任承担起来,并谋求减轻损失之道。归咎别人绝不是办法,因为失败的结果不只是犯错者一人受害,整个公司,甚至于国家社会的繁荣,也都会受到影响,在这些损害被适度控制之前,谁错得最多呢?
――松下幸之助谈责任感
背景分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在所难免,不必过分计较和介怀,正确做法应该是一旦发现错误,迅速采取遏止措施,缩小错误的破坏范围,减轻它的损坏威力,然后找出补救办法,弥补因犯错导致的损失,最后才是追究责任人,探究犯错的原因,给予相应惩戒,有效防范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失败的滋味是苦涩的,而且,犯错会受到批评和惩罚,所以,现实中的人,一旦遭遇“滑铁卢”,多数选择推诿责任、明哲自保、归咎别人。而那些敢于大义为重、勇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嘉许的。
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一旦有“我只要做好这件工作就行了”的消极想法,对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没有兴奋的感觉,或没有认定善尽责任的价值,那么做事就很难成功了。相反的,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有兴奋感和价值观,在言语行动上自然会带劲,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因此也容易被人信任。所以经营者需要教导员工从工作中体会乐趣和发现价值。如此,才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带动他们的实践意志,因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成果。
行动指南
培养员工勇担责任的意识。
篇3:《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4月16日:主动寻找客户
很久以前,我曾接到一封从北海道札幌市寄来的信件,信件内容大致如下:“我是一名眼镜商人,前几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了您的照片,因为您所佩戴的眼镜不大适合脸形,希望能为您服务,替您装配一副好眼镜,” 我认为这位特地从北海道写信给我的人,必定是一位非常热心的商人,于是便寄了一张感谢函给他。后来我将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不久后我去札幌市演讲,在演讲完之后,我见到了那位寄信给我的商人,他的年纪大约在60岁左右,当时他对我说:“您的眼镜跟那时候的差不多,请让我替您重配一副吧。
我被他的热诚感动了,于是便说:“一切就拜托您了,我会戴上您所装配的眼镜的。”非常明显的,我很钦佩那位商人的主动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我参观了他的店铺,发现他如松鼠般在店内四处穿梭不停,非常之忙,但他却能在看到杂志后,马上写信给我,并在我来札幌的时候主动找我,使我终于答应了配眼镜,这种主动的精神使我折服,事后我想做生意是需要这样去主动寻找客户的。
――松下幸之助谈寻找客户的主动精神
背景分析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名言:“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
”管理咨询学者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进一步延伸了彼得・ 德鲁克的理念,他在与同事合著的《发现利润区》一书中,提出企业设计中的客户选择不仅要牢牢掌握住今天的客户,更要主动寻找和塑造未来的客户。这一观念代表了现代商业的潮流。松下幸之助通过眼镜商为他配眼镜的事例,强调的正是寻找客户的主动精神,这与两位管理学大师的观点相吻合。
客户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竞争就是客户竞争。吸引客户,主动寻找客户,留住客户,和客户一起成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面临全球化挑战的今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资本的大量涌入降低了许多行业的进入壁垒和经营成本。对企业而言,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固守一个稳定的利润区,拥有绝对稳定的客户。企业必须主动去寻找并保护未来的客户。因此,如果只是固守今天的客户,往往会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商业形势迫使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高度重视现在客户的管理和未来客户的发现,因为他们的需求集成就是企业今天和明天的利润所在。
行动指南
做好现有客户的管理,并主动地寻找未来的客户。
篇4:《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6月16日:纠正错误的标准
经营者不能凭自己的爱憎纠正或责备人,因为,企业是以贡献社会为使命的公器,所从事的都是公益事业而不是私事。唯有从公益的立场来看,违背社会大众利益的事,才能加以谴责。如果经营者能从大众利益着眼,不因个人的感情因素,而随意纠正和指责,被责备的人才能够觉悟和成长。反之,放纵员工,既不纠正其错误,也不加以责备,似乎对员工很好,而且,也替经营者省了很多事。但是,这么一来,就会滋长得过且过的苟安心理,使员工不求成长,这样是绝对无法培养出人才的。
――松下幸之助谈对员工的责备
背景分析
身为管理者,理应对员工的错误和不当行为予以纠正,
这不仅是出于改进工作成效的考虑,更是对员工应有的负责态度。很多管理者认为人的行为很难改变,责备员工,并不能对他们的行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抵触情绪,造成关系僵硬,于是,索性听之任之,不予理睬,到了实在不可容忍的地步,干脆辞退了事。松下幸之助认为,抱持这样的态度,很难培养出人才。对员工的纵容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
松下幸之助强调,经营者责备员工是有依据和标准的。有些管理者看不惯员工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并不对工作造成影响,只是因为看不惯就横加指责,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对于有损社会大众利益的行为,应当加以谴责,劝其改过。
行动指南
对于员工的有损社会大众利益的错误行为,应当及时纠正。
篇5:《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6日:察纳雅言的胸襟
如果经营者或决策者不能以诚恳的态度接受抱怨,那么就无法知道自己的缺点,我想,越是坏消息或是不中听的话,越是能显示自己需要反省或改善的地方。
因此,不论公司或商店,都必须建立起重要干部能迅速得到外界对内评价的风气。这是经营事业或买卖时,应该随时注意的一点。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背景分析
松下电器的一位员工拜访某批发商,问起松下电器的产品怎样时,没想到那位批发商竟然很生气地说:“我把你们的东西卖给零售店,结果,他们因为你们的名声不好而退货,我实在很生气,
制造电器需要有高技术,松下电器若只能生产这种不入流的产品,就干脆做烤番薯的买卖算了。回去以后,把这些话转告给你们老板。”那位员工回到公司,据实向松下幸之助报告。松下幸之助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而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位批发商,当面向他道歉。
批发商听了道歉后说:“真不好意思。我因为一时气愤,才说出那么过分的话,但没想到贵公司的店员,把叫你们干脆去做烤番薯买卖的话也告诉了你。真对不起,请你别生气。”
松下幸之助平日就教导员工们如实反映顾客的意见,即使再难听的话也要毫不隐瞒。古语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越不中听的话越能反映问题。
行动指南
不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必须将意见的管道疏通。
篇6:《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10日 :基于人性
经营管理是由人类进行的,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是人,从业人员也是人,顾客以及所有的交易对象都是人。经营管理可以说是人类彼此之间,为人类幸福所共同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为了适当地进行经营管理,必须彻底了解:“人是什么?”“人具有什么特质?”
不仅企业的经营如此,人生的经营、国家的经营等所有的经营,甚至于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如此。人如果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是什么,其活动也就不可能是真正适当的。举个例子说,人类饲养牛马或其他动物时,若想找到最适当的饲养法,首先必须彻底认识它,
牛有牛的特质,马有马的特质,知道它喜欢什么食物、具有什么习性等之后,才可能饲养得很好。
――松下幸之助谈经营与人的关系
背景分析
人是“万物之灵”,既具有主宰一切的权力,又具有慈悲和公正的心。人负有支使万物的义务和责任,绝不是单以自己的欲望或感情,恣意支配万物。人类必须自觉身为万物之灵是多么的伟大,并努力实践伴随而来的责任和义务。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是基于对人性的了解。身为企业最高领导者,他被赋予任意动用组织的一切人、物、资金的权限。他必须有爱心和公正,必须关照得十分周到,使各个因素能够发挥最大的效力;同时,经营者又肩负着使自己的企业无限发展的责任。如果经营者欠缺这种对权限及责任应有的自觉,经营绝对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行动指南
基于人性的管理才会产生有效的管理。
篇7:《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31日:先知先觉
企业家要具备凭现状以判断未来趋势的能力,现在是零,将来可能就是无限的,
――松下幸之助谈企业家预知未来趋势
背景分析
松下电器从最初生产开关、车灯、电风扇底座等,慢慢发展成为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司。松下幸之助意识到,小型马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便与公司管理人员们商量生产马达,大家一致表示赞成。于是,松下电器创建了马达制造厂。
当松下电器向外界发布这个消息后,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问松下幸之助:“贵公司靠灯头成功,真是可喜可贺,
但是,马达不像灯头那么简单,是正式的工业。不但技术、销售困难,而且已有厂商在做,你们现在才着手,会成功吗?”
松下幸之助反问他们:“请问各位在家里,有没有使用小型马达?”在场大约10位记者,没有一个人家里有。
松下幸之助说:“各位想一想,像你们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家里居然没有小型马达,实在令人惊讶。使用小型马达是一种必然趋势,将来,各位家里一定也会用到。而必须装配小型马达的商品也会相继问世。目前虽是零,可是将来的需要量是无限的。因此生产小型马达,是松下电器今后的方针。”
事实证明,松下幸之助当初的想法没有错,如今,小型马达已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用品之一。
行动指南
企业家必须具备预知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合理分配利润】相关文章:
6.读书之幸作文
7.徐志摩 得之我幸
10.煤矿安全管理之管见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