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美的乡村为主题征文
“斯文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以最美的乡村为主题征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以最美的乡村为主题征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以最美的乡村为主题征文
乡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但是,它有缤纷的花朵、新鲜的果蔬和可爱的动物。正是这些,构成了乡村这道美丽的风景。
院子里总是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金黄的向日葵迎着太阳绽放着愉快的笑容;紫色的牵牛花缠绕在篱笆上吹起了小喇叭;粉红的凤仙花挺直了腰杆向每一个路过的人点头微笑;火红的鸡冠花热情地向我问好……
碧绿茂密的葡萄藤纵横交错,搭起了一片阴凉。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如同珍珠般挂在枝头,让人忍不住想摘一颗尝尝。菜园子里,长长的豆角、圆圆的茄子,碧绿的黄瓜、鲜红的辣椒和大大的、青青的冬瓜组合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
一群小鸡,在一只老母鸡的带领下,叽叽喳喳地找虫子吃;小猫吃饱喝足了,懒洋洋地卧在太阳底下晒太阳;看家的大黄狗,警惕地竖起耳朵,聆听着院子里的动静。最可爱的是那群小黑猪,它们有的在贪婪地吮吸着母亲的奶水,有的在不停地打着呼噜,有的在无忧无虑地嬉戏。
这就是美丽的乡村,朴实却不乏生机,平淡又充满乐趣。无论你何时来到这里,都必定会被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所吸引。啊,美丽的乡村!
篇2:以最美的乡村为主题征文
之前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叔叔一家一起出去旅游,第一站是江西婺源。下午两点钟我们出发了,虽然下着小雨,可是我们的心情都很好,一路上我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吃着零食,说说笑笑,五个多小时一下子就过去了,到达婺源时天已经黑了,我们先去一个很有江西特色的酒店吃晚饭,吃完饭再去宾馆住下来。
第二天起来我们就跟着导游一起去中国最美的乡村游玩,我们先来到李坑,这里有小桥,有流水,还有一些竹排和古村落,小溪两边都是油菜花,可惜才开了一点儿,逛了一圈我们就去千年古街——汪口,那里有一个很古老的祠堂——俞氏宗祠,听导游这个家族有很多人做官。我们又去了江湾,江湾是江泽民爷爷的祖居地。这样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我们吃过中饭后就去了鸳鸯湖,我们先通过鸳鸯亭再到达水上乐园,坐着游艇去看来南方过冬的野生鸳鸯,鸳鸯有母的和公的,它们都一对一对活动的,而且公的老是追着母的,公鸳鸯身上的花纹很漂亮,母鸳鸯身上的花纹是灰色的,很难看,当我们的游艇靠近的时候,它们成群飞走了,我们赶紧拍下这美丽的瞬间,突然一只小鸳鸯飞着飞着就落水了,半天也没见它飞上来。
后来好象有两只鸳鸯在找它,也许小鸳鸯是它们的孩子,也许它已经淹死了。看完鸳鸯湖我们就上了高速,向安徽省出发了。
篇3:以最美家庭征文为主题的征文
我叫邢云霞,居住在武汉丹东社区我今年62岁了。我退休前曾任武汉市首创五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退休后继续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社区服务工作中。,在街道及丹东社区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成立了丹东社区舞彩艺术团,我担任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成立后的第一次活动,就成功举办了20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后,开展的活动一发不可收拾,很多节目多次获奖,军鼓表演《中华情》还被选入北京全国老龄委汇报演出。我们的队伍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壮大,为社区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气象。
随着知名度的增加,慕名前来请教的人也不少,有的街道、社区,甚至连某部队也邀请我去当老师,面对各种荣誉与高薪的诱惑,我都一一谢绝了,我认为,身为丹东社区的居民,为社区服务是义不容辞的,再者,如果只想着挣钱,让舞蹈带有铜钱味,是对艺术的不尊不敬。
五年过去了,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家里有急事,我从未请假休息半日。那是一年前,在排练做示范时不小心滑倒,手腕两处骨折,硬是忍住疼痛,坚持工作,一天都没有请过假,现在大拇指还不能伸直。刚刚出生的孙女,宁可花钱请月嫂照顾,也不愿耽误排练,大家都很受感染,无形中形成了组织纪律性严格的团队。儿子的剧院有赠票活动时,我总会动员儿子想方设法为队员争取一下感受艺术的机会。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中,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在社区艺术团的工作。我的丈夫杨光年轻时曾是一名业余独唱演员,参加丹东社区歌咏比赛,还拿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他经常义务为我们的社区艺术团制作道具,修修补补,每次外出演出都随团无偿服务,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杨总务”。
我的儿子杨晓明是国家三级演员,他还是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活动策划总监,为了支持我这个退休母亲的第二事业,他再忙也抽出时间,为社区艺术团做音乐,刻光盘,出谋划策。儿媳妇叫李怡雯,她是一名舞蹈老师,她时常给我这个婆婆想创意,出点子,编动作。
我们家和大家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我喜欢一边编织芭比娃娃的小衣服,一边逗着旁边的小孙女,还时不时地记录孙女的成长点滴。孙女出生后,我就准备了日记本,每天为小孙女写《成长日记》。后来,儿子教会了我上网,目前我也开了自己的微博,也有了很多粉丝,许多人都说,太婆发微博,好潮啊。
幸福家庭不仅仅是拥有财富、豪车、豪房,其追求的精髓在于全家人始终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发奋向上的精神,以及乐于帮助他人的品德,从小家看大家,才能汇集成幸福社会。
篇4:以最美家庭征文为主题的征文
我,一名农村初中的老师。42岁的时光岁月过得风平浪静,顺风顺水。22年是父母身边的乖乖女,同时也走完自己的求学之路。20载和公婆相伴,同时也教书育人。二代人,一直相携而行。公公和家父都是农民,虽都有文化,空闲的时候都与书为伴,但是却从未对我说过“家风”、“家规”的一些古训。我想世代都是平凡普通的人家,就是一辈辈踏踏实实过日子吧,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
家父早年在生产队赶马车,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都在“出差”,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有时甚至过年也不回来。妈妈说,就连唯一的儿子也不曾抱过。经年累月就是赶着马车到处走。现在家父已经77岁了,谈起往事那是滔滔不绝,颇为自豪。我禁不住问他,总在外边不惦记家吗?家父喟然长叹,惦记有啥用啊,也回不来。生产队就我一个人识点字,会算账。买进卖出的我都得去。无论啥时候只要说出门就得马上走。路途远的,十天半月也回不来。你就是干这活的,没啥说的,就得干好。冬天出门的时候,穿着皮袄靰鞡也冻得受不了,下车跟着跑,有时候,早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饿就一天啊。遭那罪就不用说了。那时年轻,挺一挺就过去了。
后来岁数大了,就给生产队放羊。家父放羊总是很晚,日薄西山也不见他的影子。因为记忆中总是等着他回家吃晚饭。因为哪里水草肥美就往哪里赶,无论多远。直到个个都吃得肚子浑圆才能回家。有的小羊实在走不动还得抱着走。回到生产队还得照顾待产的母羊,瘦弱的病羊,所以总是很晚才回家。在他精心的照料下,生产队的羊也渐渐的多起来。大家都夸他放羊放的好。家父说,既然放了,都得好好放。一个个黄皮拉瘦的看着也心疼啊,自己多吃点苦没啥的。只要羊都精神的。
也是一代人有一代的共同点吧。公公也是这样。公公是侍弄庄稼的一把好手,因为年纪大了,只好把这一特长发挥在种园子上。早春时节,把一冬捡来的猪粪拌好,撒在打好的垄上。下种子,扣膜啊。反正自从能种园子那天起,就早早起床,一直干到天黑。邻居们和他开玩笑,也不搞劳动竞赛,你起来那么早干什么?也不是上班有定点,凉快再干,热了就歇着,何必那么拼命呢。公公说,凉快有凉快的活,热有热的活。不能歇着,这还干不过来呢。既然种了,就一定要种好,草比苗都高,那菜能长好吗?说得邻居满脸羞愧,跑回家薅草去了。
就这样,我家园子最干净,地垄整齐,各种蔬菜长势喜人,都早早成熟。品种齐全。实在吃不了,拿到集市上卖,惠及很多人。
公公还是个能工巧匠。一个物件只要他看到的,他总能琢磨弄上。有一次,有人让他编一个圆花筐。他只会编长的。他就借来别人的圆花筐琢磨。一边琢磨一边尝试着编。终于编好了,但是他还觉得不满意。又重新起头开始编起,一直编到半夜才编好。我们觉得既然自己不会,就不要答应人家。答应了也不用那样认真。迟一天也没什么。公公却不同意我们的说法。人家信着你了,你就要尽力去做。答应明天给人家编好,就不应该拖延。说到做到。看着色彩鲜艳,造型精美的圆花筐,大家称赞不绝。可谁知道公公忙得顾不上吃饭、休息,累得手臂酸麻,脖颈生硬呢?
虽然工作繁忙,我不能时时照顾他们在身边。但是他们凡是一定要做好的拼劲一直影响的我。教书20载,我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从不歧视差生,因为他是家庭的希望。无论客观环境如何,我都在尽心去做我的工作。记得班里有64名学生,其中有一名有自闭倾向,从来不爱说话。在我耐心的教导下,和他做朋友,他的性格终于有所改变。也许既然做老师了,就要做好的思想观念也受两位爸爸的深深影响吧。如今,我也时常对儿子说,做事情一定尽力做好。如果这叫做“家风”,那就是------“尽人事”吧!
篇5: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活动征文800字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翻看历史,五四运动发端于青年,陈独秀、鲁迅站在时代的潮头振臂高呼,点起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个时代;战争年代,千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带领下,抛头颅洒热血;建国伊始,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青年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归祖国,为国铸重器。而我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学习秦玥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牺牲能壮志,浴血坚持创小康。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
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习近平总书记16岁到乡村插队,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篇6: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活动征文800字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乡村的发展和振兴逐渐成为新的时代热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以己之力,振兴乡村。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拘小我成就大我。新时代的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社会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当今时代冉冉升起并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逐渐散发光芒的时代新星,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如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青年的寄语所言:“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前辈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所留下的印记,并向之学习致敬,是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精神寄托与支柱。越来越多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服务乡亲,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苦干实干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同志,他念念为民,与人民群众走得最近,将言语落实在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上,“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前辈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挥洒下如此之多的汗水孕育着乡村这颗种子,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以前人为榜样,用自身的辛勤与努力将这种子培育为参天大树,努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乡村振兴梦,无悔于责任与担当。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无论是坚守在国内还是留学于国外,青年们都应心怀祖国,心系人民,将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当今选择出国深造的人逐渐增多,但无论身在何方,只有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充盈自己,才能为建设更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道路,作出更大贡献。“乡村振兴”是国家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强国的首要任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当响应时代的召唤,运用自身的满腹学识,循序渐进地让乡村变得兴、富、强,使亿万的基层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并在实现乡村振兴之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矢志不渝地稳步前行,尽己之力,振兴乡村。
篇7:以家庭教育为主题征文
在当今中国社会,父母应怎样教育子女呢?依我看:在世界冠军的家庭教育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严教不出格,人性动真情,这是历来父母所追求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著名世界长跑冠军王军霞在他十一二岁之时,上学离家路程有四公里远,她的父亲王有馥对他说:“你既然那么喜欢跑步,那就每天跑着上学!”于是幼小的王军霞便背着书包不论严寒酷暑,坚持终日跑来跑去,小时锻炼为他日后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1992年9月,她终于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万米长跑冠军。
王有馥的家庭教育看似残酷,其实她的父亲却未超过其“承载力”,巧用条件让她在生活中得到锻炼,跟现实生活中“暴风雨式”的教育形成强烈反差,这就是严教不出格。
著名黑人足球王贝利的家庭教育也对我们处理“父母与子女”关系极有借鉴意义。在贝利十三四岁之时,他与朋友在路边学抽烟,被职业足球员的父亲发现,他怯怯的回到家中,等着父亲的严斥,但他父亲却用朋友式交谈与其谈心,问他吸过几次烟,感觉如何等,小贝利也一一回答,父亲晓之以理,只是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了一句:“你虽有几份踢球天份,但如果沉迷于吸烟喝酒,你在比赛的九十分钟里是不能踢出最好的水平的。”小贝利极其惭愧,日后便洁身自爱,终于也成为“黑人足球王”,可见,父亲教诲对他作用之大,他也曾经说过:“如果当日父亲是打骂我,可能会引起我的反抗,我可能成为恶习难改的烟鬼。”如果真如这样,今日足球王会是贝利吗?世界足球桂冠会落在他身上吗?
“严教不出格,人性动真情”,这是两位世界冠军的家教,我劝仍在现实中探寻“父母与子女关系应如何”的父母,希望这两句话能给你们以启示,真正对子女教育做到——严教不出格,人性动真情。
篇8:以环保为主题的征文
环保,现在是目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或许这也是永远的话题吧。环保即环境保护,环境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而保护呢,在我看来,保护分为两类,一类是保护重要的还没被破坏的东西,另一类是保护已破坏的但又十分重要的东西,环保显然属于后者。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所有统治者所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巩固他的地位,权力”,而我也说“人类之所以要环保,是为了能生存下去”因为环境如果一直恶化下去,会侵害到人类未来的所有利益,因此要暂时牺牲现在的一些眼前的利益,以换取未来的整体利益。人类最初想到要环保应该是源于人类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求,只不过后来被人为的负载上了道义和人文关怀。有这么一句话,生物的一生无非两首主题曲“生存”和“繁衍”,人类也不能例外。
我认为环保问题就像人口问题一样,计划生育只能减慢速度,它还是会像滚雪球一样,虽然是慢慢的,但也在一点点地增大。环保问题也是这样,人类只能尽量补救,改善。环保就像是人类向大自然说对不起(当然也有行动),虽然是抚慰了伤口,加快愈合速度,但就算愈合了,伤疤却还在,心灵的记忆也还在。人类说得好听点,是大自然的开发者,利用者,说的不好听点,只是个败家子,只能依靠向大自然索求才能生存下来。我们人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向大自然索求得来的,人类要依靠大自然才能活下去,如果大自然不行了,人类就完了,环保就是这样来的。不过,为了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我们还是要环保。
人类最初的欲望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这在所有动物中都是这样,这无可厚非,而且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做到更多(包括那些与生存无关的)――不是经常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这才是可怕的!所以该是到了用我们的智慧节制我们的欲望的时候了。
篇9: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征文
我的父亲不是一个心思细密非常考究的的人,甚至于某些事情上,他还显得粗枝大叶和不屑一顾,就像对于那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至理名言,他是不甚在意的。所以在我每次抱怨母亲不该把“隔夜菜”搬上桌面的时候,父亲总是一贯的首先一言不发地特意往自己碗里夹那些“隔夜菜”,过了好大一会儿,才会自言自语般地对我加以施教:“现在的人就是讲究,过去的人吃树皮,啃皮带的都有,不照样活的好好的,而现在的人,这也不能吃,那也嫌脏,得绝症的人却是不比过去少。”说完也不等我发表什么意见,便自顾地吃完了那些“隔夜菜”,兀自忆起他们那个时代的苦。
父亲的这句话可真是把现世的那些以食为天的民众抨击了个遍,“祸从口出”啊。可让我欣然安慰的是,一直不屑于我的“隔夜菜不健康”的言论而持续吃着那些“隔夜菜”的父亲,如今依然健硕安康,倒真被父亲说着了,“病未必从口入”。
且不管父亲“吃隔夜菜”的做法是否科学健康。倒是让我想起一个前不久看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大学教授买菜专挑有虫眼甚至夹着虫子的菜,被人问起,他坦然答曰:“这菜里有这么多虫子在啃食蔬菜,虫子吃了都那么安全,那我吃了一定会更安全!”可想而知,在如今这个连绿色蔬菜都被怀疑是否洒了农药或者农药过量的社会风势下,这位教授的做法可谓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不得不承认其明智之举了。
如今,随着各种食品安全隐患的出现——毒大米、大头婴儿奶粉、苏丹红鸭蛋等等——各大媒体都在大呼“今后我们该吃什么”,“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广大民众受之影响,也在“该吃什么”“这个不能吃”“那个少吃”的问题上纠结不清,导致出现了一些“绝对行为者”,他们不吃一切看起来“危险”的食品:有些人因为害怕农药不敢吃绿叶蔬菜,因为害怕苏丹红不敢吃蛋类,因为害怕抗生素不敢喝牛奶……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这些“危险”食品的抗拒,同样也会让人体吸收不到该有的营养,从而带来膳食营养质量的下降,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自己宝贝的身体。
所以,对于食品安全这个问题,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不顾一切的回避,而是尽己所能地与之“对抗”,即学会如何从自我出发解决这个社会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摒弃不正确的跟风思想——认为凡是有毒的危险食品我们都应该避而远之,殊不知,这种做法同样危险。我们应当树立食品多样化的原则,丰富食品的种类,饮食均衡,平衡膳食,自然会减少单种食物的摄入量,在安全剂量下,身体的安全防线就不会被突破。
其次,吃饭是个人的事,健康也是个人的事,换句话说,“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们是食品的最终消费者,是优质食品的受益者,也是劣质食品的受害者。人人都是消费者,个个不是局外人,所以说,维护身体健康当然是靠我们自己。我们要摒弃贪便宜、图方便、随大流等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培养进名店、购名品、看日期、查包装的科学消费习惯;要留意识别优劣食品的知识,不断提高鉴别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放弃老好人思想,增强维权意识,积极为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并主动协助监管部门的工作。形成人人远离不洁食品,个个打击伪劣食品的良好食品消费环境。
最后,作为当代社会主流的大学生的我们,应当共同携手,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力抨击那些生产出“毒奶粉”“毒大米”“苏丹红鸭蛋”的麻木不仁、丧尽天良的厂商,宣传其恶劣性,让那些还未被利益熏黑了心眼的厂商们引以为戒,了解这种行为是在跟广大劳苦大众抗争,是及其不理智的犯罪行为!
当然,上面我说提及的建议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该做的以及能做的,对于那些违法犯罪分子,最终制裁他们的的,必将还是我们“以人为本”的国家制度了。
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后不会在报纸上出现食品中毒事件!营造一个食品安全的环境,努力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篇10: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征文
安全如一根纤长易断的七彩线条,只要我们把这根易断的线呵护好,我们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够一一实现。而在所有的安全之中,最大的威胁就是食品的安全。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是啊,所有的病都会从嘴巴里进入,为了我们身体的健康、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我们一定要时时敲响食品心灵的警钟。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呈现了数不胜数的食品,而在那琳琅满目的食品中,有许许多多的食品都是由那些只为自己私利的黑心厂家重新“改头换面”后送上商店的有害的食品,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一定要拒绝这些食品,时时刻刻的敲响食品心灵的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由于食品管理的不严,在现实的生活中食品中毒的事例不计其数。我清清楚楚的记着有一天,好溪乡村小学有两名学生因为吃了学校附近某晚托班的饭后出现了呕吐、头晕等不良症状,很快被送往医院。经医生的临床诊断,两名学生为亚硝酸盐中毒,幸好被送往医院救治及时,两名学生很快脱离了危险。啊,食品安全心系千家万户,只有食品安全了,我们才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生活。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在某建筑工地上,住着几十个工人。某天,工人们一如既往的来到由两位大妈供应伙食的自助餐厅用餐。可用餐后,发生了前所未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几十名工人先后出现了不良症状,工人们汗如雨下,汗珠如一颗颗豆子砸在地上。工人们疼的无法工作,于是被送往医院抢救。一场因蔬菜中含有农药发生的中毒事件给工地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同学们,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因此,我们一定要敲响食品心灵的警钟。
那么什么是食物中毒呢?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或有毒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那么,我们又要如何防范食品安全的危害呢?我们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的知识或食品安全的宣传;我们要在校园、社会上大力开展板报、橱窗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时时刻刻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啊,食之安,民之本。只有食品安全了,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个人的平安、家庭的幸福美满,我们一定要远离有害食品,时时刻刻的敲响心灵食品的警钟。
篇11: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征文
关于食品安全这一项问题,政府也是十分重视的。猪肉中注水,喂奶粉吃出大头娃娃,和黄酒丢了性命。一种种假冒伪劣食品不断在揭穿;一起起触目惊心的制假伪劣食品被打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扼杀;一颗颗善良的心被愚弄。照这样下去,我们还能吃什么呢?中央电视台记者曾经问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曾局长,曾局长回答说:“我也是一名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我吃的东西也不是很放心。”连局长都这么说,那么我们这些老百姓究竟该吃什么呢?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的生长,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急剧增长都离不开食品安全、卫生。“我们究竟该吃什么呢?”这个问题在广大群众以市场有的是了。群众的喊声,在催促我们去行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食品安全有赖于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虽然,对食品安全的工作是十分艰辛的,但还是不符合广大群众的要求。
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只有食品安全了,人吃起来才会放心,只有放心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才会永远不存在。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让食品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卫生、有质量的生活。
篇12: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征文
俗话说:“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的君与民都已有了一片蓝蓝的天,而食品这个每人每天的必需品却并不安全,反而成了贪婪者谋财害命的凶器。如今的时代以经济为中心,那些贪财的人就不择手段地“喂养”着自己的小金库,而食品的安全却被他们抛到了九霄云外。最恶心的还是生产食品的工厂为了谋利,生产出了不计其数令人厌恶的——黑心食品、垃圾食品、三无食品……正因如此,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不忘食品安全,只有食品安全了,我们才能开开心心的生活、健健康康的成长。
我们的生活假如食品安全都没有保障,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没有健康而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要用它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毁灭他。我清清楚楚的记得,有几个典型的食品中毒案例:在2011年5月7日,某建筑工地里住有几十名工人,工地内的自助食堂就是他们的就餐点,伙食由两位大妈供应。有一天,工人就餐后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看,几十名工人先后出现了头晕、呕吐、昏厥等现象。后因抢救及时,并无人员伤亡。若不是抢救及时,后果就不堪设想。食品中毒的事件常常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的不忘食品安全。
哦,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食品无小事,健康是大事。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在2012年12月25日的晚上8时左右,有两名学生被送往妇幼保健院救治,他们都来自滨海新村小学的学生,经医生临床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这两名学生都是在学校附近某晚托班吃过晚饭后发病的。因为救治及时,这两名学生很快脱离了危险,第二天就出院回家,正常回校上课。虽然只有两名学生,但他们的生命是用什么也换不来的。啊,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食之安,是民之本。只有食品安全了,我们的千家万户才能美美满满的生活。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牢记食品安全是第一。同学们,小店里的那些“物美价廉”的零食中就含有23种添加剂、色素;菜市场里蔬菜、鱼肉,里面含有多少残留农药、瘦肉精、孔雀石绿等添加剂;就是我们常吃的水果与五谷杂粮也变得不再安全、不再健康了。因此,时时刻刻的讲究食品安全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主题。
“食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这是多么贴近生活的`一句话啊!假如人体是一座山,那么食品安全便是山的四个角,而食品安全就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脆弱的那一个角,若是哪个角塌了,那么整座山就倒了,人也就不可能出现在地球之上。同学们,我们的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食品安全、时刻不忘食品安全。
【以最美的乡村为主题征文】相关文章:
1.最美校园主题征文
2.最美家庭主题征文






文档为doc格式